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讓我銘記字篇一
世界上有這么一種純真美好的笑容,哪怕在最寒冷的冬天,也能送來初春的暖意。
她對于我,只能算陌生人,我甚至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我從小就愛跑,水泥地上跑,草地上跑,沙地上也跑……
大概是我二年級的時候,那時海天學校的大操場還沒改建,我就經常在操場地瘋跑。
有一回,我跑得正瘋,沒留意腳下碎石,一不小心就被一塊有棱有角的大石頭絆倒了。腳底下是沙地,一摔倒,破皮流血是難免的。腿受傷了,手受傷。沙子和一些小石子貼在傷口上,一開始只是火辣辣的痛,不一會兒就變成刺骨的痛。傷口的血溢開了,操場上卻一人也沒有,無助又年幼的我只能在原地大哭:“嗚嗚嗚……”我害怕極了,雖然小,我也懂得死亡的含義,媽媽說血流多了就會死,我不會就這樣死掉吧,我還沒好好享受生活呢!想到這兒,我更傷心了,眼淚更是抑制不住地涌出來。
那一次,讓我銘記。我忘不掉那美好的笑,忘不掉這笑容帶著的初春的暖。忘不掉那個姐姐,如果能再遇到她,我一定能認出她的笑容。
忘不掉的瞬間,就是那微笑的溫暖!
讓我銘記字篇二
說是“晚了”,其實母親想學文化。那時城里街道辦夜校,推廣祁建華的速成識字法,掃除文盲。有個宣傳歌曲:“祁建華創造了速成識字法,解救了千百萬不識字的人······”母親年過半百,但也進了識字班,隔天晚上學習。課本很便宜,不收學雜費,老師盡義務。母親沒事就捧出課本來讀。記得有兩天晚上沒電,母親湊近蠟燭,攤開課本,右手指點著,兩眼瞇縫著,極認真地念:“天安門-的-紅-墻-好-鮮-艷······”有時忘了就問我或哥哥,嘆道:“老了,過了正當時了!”然而母親還是讀下去,學下去。有一回,母親叫我看她讀課文。一課接一課,沒讀錯,還很流利。當時母親讀得很興奮,很快活。那必定是一種樂趣,一種幸福。趙孟頫的《讀書樂》,開篇便道“山光照階水繞廊”。趙大家的悠閑之樂,卻不比這進取之樂。后來我找一張舊報紙,讓母親試讀。她居然生字不多,能基本通讀下來。母親笑道:“沒想到,老了老了倒會念報了!”說著,抹了眼角的淚花。那時我家訂不起報紙,母親把那張報讀遍了,有生字就問我或哥哥,自嘆“過了正當時了。記性差,忘性大。”母親的讀書聲如今仍在耳畔,那認真的模樣,仍在眼前。然而人已辭世多年,唯有虛幻伴我,偶似真切再現,醒來卻是一夢。
母親搭架、點種之后,就澆水,松土,拔草。我時而幫忙,問母親:“怎么還沒長出來呀?”母親告我:“你細看,那小綠點點就是。”啊,真是!它們弱小得可憐,但在黑土里,卻綠得鮮亮可愛。快長啊!母親說:“要是天時好,人手勤,你看著吧,它們一天一個樣。人勤地不懶啊。”真的`,這些小綠點不久就變成了綠芽、綠棵,繼而伸出手臂,抓住竹竿,竟攀緣向上了。到夏天,秧蔓爬滿竹架,蔭蔽過道,綠滿天棚。瓜、豆之外,還有幾棵青椒、茄子。唯有向日葵拔地挺立,超群望日,竟以草本之體比木質之身,獨成一品。明黃、藕【合】、淺紫、雪白的花舒展花瓣,笑盈盈的,享受天地的精華,也承受它的風霜。在母親營造的綠園里,生命演繹著多樣色彩和各自的性格,卻同構一個世界。
母親有時站在綠棚下看綠。絲瓜垂下碩長的身軀,吊瓜則體重墜蔓。母親拿碎布條擰繩兜住吊瓜,再用細繩上拉,繩結竹棚,吊瓜就吊而不落。苦瓜之初小而綠,待到長大,漸成金紅。母親叫它金瓜。鮮瓜菜多多,母親就送鄰居一些。同院小孩有偷摘金瓜的。母親看見,并不喝斥,反自摘兩個給孩子:“給。拿著玩吧。別咬,苦。你要,就跟我說,別自己拿。”這小孩的媽姓董,我呼之董大娘。母親與她有些嫌隙。一天,母親正修整瓜菜,董大娘端著一大盆洗衣臟水,想倒在院外的地溝里。她走了幾步就端不動了,只好放下盆,大喊她兒子:“金蛋——”喊了幾聲,“金蛋”沒影。她正愁苦,母親過去,二話沒說,端起大盆,噔噔噔噔一氣走到院外,倒了臟水。董大娘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兩人前嫌,從此冰消,睦鄰親和。共居在院里的幾家,那時日子多不寬裕,各自品嚐著生活的五味,卻同構了和諧。
后來讀《聊齋》,序言有“豆棚瓜架雨如絲”等句。如絲之雨未曾見,但有一次我放學回來,于毛毛雨中在院門外望院里,那綠園的霧影,正醉在煙雨里,氤氳濛濛如夢幻。然而夏夜的瓜棚下,又有另一番景致。蔓葉探過上半窗口,窺視窗內。窗內燈光射出,照得窗口的葉蔓或明或暗,明綠暗綠相映,光影錯落。繁星點點,夜空高遠,唯有窗口那蔓葉圍簇的燈光,亮著靜謐和溫馨。細聽,窗里有極輕微的嗡響,是讀書之后的母親在夜績。那時家里清貧,母親給一家工廠紡石棉線,添補家用。我常在紡線聲里入睡,夜半在紡線聲里醒來。有時母親抽一袋旱煙,驅趕睡意,繼續搖紡,直到睏乏得實在撐不住,才睡下。多年后我想,那窗口燈光里的蔓葉必定也聽見,甚至看見了窗里那位老母親的辛勞、進取和善良。她和窗外綠園里的生命一樣,承受著風皴霜裂,更不知有多少秋冬。這些往事并非過眼云煙,而是深烙在我的腦際,成為暗淡又清晰的圖畫了,看時就在眼前。
讓我銘記字篇三
小考早在幾天前結束了,同學們都很期待知道成績,而我,有人不例外。
此時,我覺得自己宛如一根處在荒漠的小草,沒有依靠,沒有甘露,就自己一個人面對著熾熱的陽光。我想,這根嬌弱的小草再也得不到永生了,它能堅強地活下去么?這根小草是多么的需要一場甘露。
嗯,沒錯,我就要做一根在暴風雨中的小草,我不能被厄運打到。雖然這次考壞了,但我仍不能氣餒,因為我深信,暴風雨中的小草總會遇到陽光。我不能被這小小的成績打到,我要活出自我!
讓我銘記字篇四
它,是智慧的動力,是財富的源泉,是成就偉人至關重要的前提。它就是人人憎恨,卻能化為動力的磨難。
雨后的彩虹固然美麗,可在彩虹出現之前,迎來的總是風雨。沒有平坦的人生之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細看漫漫歷史長河,不難發現,偉人那純潔不羈的靈魂下,讓人看到了隱藏在背后的磨難。
平靜的汨羅江江面上,隱隱約約倒映出一個人影。颯颯風響,憂愁的面容,交映在水面上,蕩起層層漣漪。他長嘆一聲“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緊閉雙目,縱身跳入淚羅江中,他,就是屈原。
他身懷抱負,一心為報效祖國,可卻被奸人陷害,經歷一番磨難的他,最終決定以身殉國。
可是,諸多磨難讓他體會到了民間疾苦,官場的黑暗,同時,也成就了偉大的詩人屈原,更成就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具有震天撼地的正氣的范仲淹。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在成功之前,必然坎坎坷坷,必然崎嶇不平。也曾埋怨過,憎恨過。可當走向成功時,才發現:是磨難成就了我們。
一代“樂圣”貝多芬,在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的情況下,創作了大量的樂章,發出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心聲。
古時的越王勾踐,在“屋漏偏遭雨”的情況下,大難不死,建立霸業。他所經歷的屈辱和磨難,堅定了他建功立業的決心。每日的臥薪嘗膽讓他思苦。他不惜為吳王“嘗糞決疾”,換取吳王的信任。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有時候,世間萬物所散發出的清香,是精神與磨難重疊交錯磨礪出來的。
孫臏髕骨,屈原遭到奸人所害,勾踐的屈辱,無疑都為成功做好了鋪墊。
細數歷史,突然發現,磨難有時也會常伴身邊。一次分數的不理想,一次失敗,又怎能牽絆前進的腳步呢?只要堅信“梅花香自苦寒來”必然能走向成功。
讓我銘記字篇五
人的一生中也許會經歷過無數次失敗,那失敗的痛苦會永遠撫不平的,成刻骨銘心的傷痛。正因為沒有船能在海上一帆風順,正因為彩虹之前總是黑壓壓的烏云,所以說,這種痛苦,每個人都經歷過,也許會銘記一生。
在我崇拜的人里,林肯就是代表。在林肯當上美國總統以前,是吃了幾十次失敗的苦果,之后才競選總統獲得成功的。那曾經所經歷的失敗的傷痛,讓他一直銘記,他堅毅的堅持美國南北的統一。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中師徒四人,哪一個人沒有經歷過失敗?孫悟空等一行人經歷了與妖魔鬼怪斗爭的失敗和挫折后,才一步一步的趨向印度,取得真經。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銘記了失敗的痛苦后,才能成功。
那一次,我也體會到了。這種讓我銘記的‘苦’,那是七年級的時候過元旦。那天,我歡慶著節日,洋溢著快樂,我們學校每年一次的元旦節目就要開始,同學們踴躍報名,因為參加的人很多,所以我也去了,本來沒有信心、勇氣、經驗,我還是頂著頭皮上了,在臺后那一會很激動,很興奮,在真正站在臺上的時候,一個電腦程序沒有出聲,所以我口吃,被人嘲笑。從而讓我明白了失敗的苦,那次以后,我勤加練習,預備下一次成功。
雖然,失敗是苦痛的,但銘記在心里,定會成為成功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