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吃粽子寫篇一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葉飄香時……”當母親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那天,母親準備包一些粽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
我和母親早早地就起床了,手接著地到菜場上買包粽子的原料,母親精心挑選了一些粽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著說要吃肉粽,母親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粽!”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粽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母親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腌制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著母親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干凈,最后按照比例把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鍋閃閃發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粽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母親身邊,我學著母親的樣子在粽葉里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粽葉,打算包一個小粽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后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粽的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葉子沿著三角粽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粽葉好象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我胡亂地往粽子上繞線。這哪里是粽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母親的精心指導下,我終于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粽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母親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著我的杰作,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美美的。
吃粽子寫篇二
于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么?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并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將水燒開,接著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將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吃粽子寫篇三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包粽子,吃粽子記敘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很喜歡端午節,那個端午節里有著我的“惡作劇”。
一到端午節時候,每家都要廚房包粽子,門楣掛艾草。知道的那樣做,營造節日氛圍,乞求平安。不知道的也那樣做,營造節日氛圍,乞求平安。
我終于包成了第一個粽子!
“對了,往里面藏一個硬幣,過年媽媽包餃子不是常那樣?就那樣。誰吃到了,也會財源滾滾,好運連連。”我突發奇想。
一枚硬幣就被藏了進去。我還在粽葉上做了標記。
開始蒸粽子了,我還偷偷看了看那個外貌奇特的粽子。不一會兒,屋子里就彌漫了粽子的濃香。清香、濃香,還是醇香都不足以表達了。
“知道,就是紀念那個愛國詩人屈原的。好像老師說過,吃粽子是一種形式,紀念詩人愛國才是主要。”我做出個大人物的樣子,慢慢地說,慢慢地吃——其實,我是想看到誰吃著了那個特別的粽子。
“這是你倆誰的杰作?”爸爸突然問到。
“不是我。”我抬起頭說,“慢點,別磕著牙了。”
看來,還是露餡了。很干脆地說:“不知道。”
“不知道?‘此地無銀三百兩’嘛。”爸爸看著我說。
那個端午節過得真有意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