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環境調查報告字環境調查報告字篇一
目的:讓我們保護地球。
時間:20xx年3月8號
地點:小區
調查人:毛俞文
指導老師:無
調查記錄:
近幾年,各種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如:洪澇災害、酷暑、地震、暴雪等災情,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從大環境入手,很有全局意識)
在我們小區里,垃圾桶沒有設置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居民們每天都把這些垃圾混在一起直接扔進垃圾桶內。如果小區的物管能多增加幾只有識別標志的垃圾桶的話,對我們的生活環境可以大大的提高,還可以廢物利用,更利于環保。
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大家應從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盡量少用一次性物品;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不污染水源。保護環境,是我們大家的責任。
為了我們生存的地球,讓我們一起行動吧!建立更美好的家園,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
環境調查報告字環境調查報告字篇二
住在靜觀鎮的人們都會知道,每天在“大肚子”河附近總飄著濃濃的煙霧,同時還散發著一種刺鼻的味道,使過往的行人難以呼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趁著五一節慶放假,我帶著這個問題對河道的整個污染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了解。
1、每逢早晨或傍晚河道附近的工廠就會排放出黑黑的污水,從遠處看,河上面就像蒙了一層黑色的薄紗。還有成片成片死亡了的魚兒。工廠的煙囪因常年排放黑煙已由土褐色變得漆黑,上方的天空也由原本的湛藍色變成朦朧的灰黃色。
2、亂扔垃圾。因為沒有統一的垃圾堆積處,生活垃圾被大量投入河中,使得這條河道長期充滿垃圾。然而,如此多的垃圾并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及時處理,這反過來又讓這里的居民感到無奈,他們自己將這條河水破壞,卻又因河水污染影響他們的生活而煩惱。
3、焚燒垃圾。環保工人因嫌麻煩經常在河道附近焚燒垃圾,焚燒垃圾時散發出的氣味使人難以忍受,有行人經過都匆匆離開了。
4、汽車尾氣。無論是汽油車還是柴油車,在燃燒過程中都不斷排出廢氣,混雜著陣陣汽油味。
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為了居民們的健康與安全,還希望有關部門對此事引起重視,并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環境調查報告字環境調查報告字篇三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人們的物質文明不斷提高,人們都過上了小康生活,同時,由于人們沒有較強的環保意識,面臨著十分嚴重的環保問題。為了使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美好,為了使撫松美好形象永遠留傳,就此,我們對縣城環保問題進行了調查。
各街道,垃圾處理點,人群聚集點
實地調查
民意調查 采訪有關部門
目前,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題,環境問題在我縣同樣嚴重存在。2月3日下午,我對各街道展開了調查,沿著市場東路,我們發現路旁成堆的垃圾聚集成了一座座“小山”,形成這種景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路旁的居民亂倒垃圾,日復一日所造成的。有的甚至阻塞了水溝,使水流不能夠暢通,臭水流到了街道,影響了路人行走,影響了環境的美。當人們從垃圾旁經過時總會吐上幾口唾液。冬季倒好,一旦到了夏天,蚊蠅飛舞,傳播疾病,污化新鮮空氣,同時也給周圍的居民帶來了許多不便。 可見,城市的固體廢棄物污染嚴重。但大氣污染情況同樣不可忽視!2月5日下午,我們對市場小廣場、學校附近供暖廠的大氣污染進行了調查。廠子里不斷地向空中排放污氣。我們順著濃煙走近供暖廠,發現這兒的情況更令人驚駭。首先廠子里頭就很烏煙瘴氣,沉甸甸的濃煙,仿佛要塌下來,周圍那些“面目全黑”的樹木正在奮力與死亡搏斗。 與此同時,水土流失的現象也亦然存在。在----,垃圾成堆,造成植被破壞,待暴雨一來 ,植被被沖垮。垃本圾、黃土、泥沙順流而下,聚集成一條條“小黃河”,嚴重地破壞了環境。再說渠道這一帶由于植被遭到破壞,晴天時,塵土飛揚,到了下暴雨,水夾著泥沙從上往下一直流到馬路上,阻礙了車輛的來往、路人的行走。
通過以上調查,可見城內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尤其是大氣污染,工廠不加節制地把濃煙排放到清新的空氣中,不僅嚴重污染了空氣,也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其次就是固體廢棄物污染,“一次性飯盒”、“塑料袋之類的”白色污染都給城市的美化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人們隨地吐痰、隨地亂扔果皮紙屑、亂倒垃圾等現象也成為環境污染的一個方面。另外,水土流失方面也占一定比例。
綜上所述,我們已認識到環境污染與環境破壞的危害性,我們將對以上幾種情況進行分析。
大氣污染:據有關部門反映,鄉鎮工業的排放量為2146萬噸,占排放總量的67.3%。全國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995萬噸,煙塵排放總量達1165萬噸。可見大氣污染給國家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企業的廢物污染了農田、灌溉用水和飲用水,企業的廢氣污染了空氣了。居民常感到窒息和喉頭劇痛,氣管炎和肺病的發病率也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固體廢棄物污染:據調查,我國工業體廢棄物產生量為8.2億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為3186萬噸;8-9%的城市污染較重,22.4%的城市屬于中度污染,53.3%的城市屬輕度污染。而人們所指的廢棄物主要是指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塑料制品以及其它物質,這些塑料品大都用石油加工的副產品乙烯聚合而成,聚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很穩定,不易分解。若在自然條件下經風雨、酸堿的腐蝕和微生物的作用大約要100年以上才能完全化解。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達360億元,因生態環境破壞造成的損失達500億元。僅1990年全國發生的污染事故就有3462起。據1994年統計,全國一年排放廢水360億噸,廢氣82413億產方米,工業固體廢物4545萬噸。
環境污染與破壞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危害,甚至威脅到整個人類的生存;環境問題非重視不可、非防治不可,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結論:要充分認識生態環境的作用,生態平衡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要充分認識環境污染與破壞的嚴重危害,要深刻認識我國環境形勢的嚴峻性,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的緊迫性,更要在頭腦中牢牢樹立起保護環境的觀念,積極地參與到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實際行動中去。
經討論,我們得出以下幾個建議:
(1)對于工廠的煙炊應建高,有條件的應用現代化高科技技術的機器生產,裝置消聲器。
(2)防止和治理空氣污染。
(3)依法管理環境,每個公民都應遵循我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制度,從我做起。
(4)提高公民的環保觀念、環保素質。
(5)大家積極動手植樹,多種些綠色植物,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
環境調查報告字環境調查報告字篇四
今年5月,市委全會作出了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寧波的決定。7月26日,市委、市政府動員部署開展“治理水體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土壤污染” 三年行動。治污先治水,如何破解寧波“水環境”面臨的困局?盛夏時節,訪環保、城管和水利等部門,問領導專家,看水渠河道,對我市復雜的生態水問題一探究竟。
很少有哪座城市,比寧波更幸福,市民飲用的自來水水源全部取自優質水庫水。
然而,寧波也有隱憂:剛剛出爐的上半年監測數據顯示,地表水優良水質率為35%,功能達標率為56.3%,總體為輕度污染,特別是入夏以來,群眾對部分河流變黑發臭的投訴多了起來。
“到20xx年,全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大于71%,平原河網基本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目標。”市委、市政府7月26日吹響了生態環境整治號角:對環境污染違法行為“零容忍”!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七月。乘船穿梭在狹窄的河道和開闊的江面,持續不退的高溫,一降再降的水線,凸顯了寧波水環境的困局。驕陽似火,炙烤著四明大地河流的真容實貌,更拷問我們的治水之策。
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獨特的水資源稟賦,令寧波引以為豪。當我們乘坐巡邏船從城西的西塘河入城,展現在眼前的好似一幅幅水墨畫:柔波澄澈,垂柳拂岸,時見魚兒躍出水面,白鷺悠然滑行。
行至西門口,西塘河一分為二,北為北斗河,南為護城河,如一雙溫柔手臂,拱護著寧波這個以水為魂的城市。兩側河堤依稀可見古磚,我們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舟楫出行、槳聲欸乃的年代。
寧波三面際海,帶江匯湖。依水而生,因港而興。水是寧波的自豪,曾幾何時,又成為寧波的憂愁。
上世紀末,工業化、城市化浪潮席卷而來,一幢幢高樓在寧波拔地而起,一條條大道在甬城四通八達。人們出行方式悄然改變,紛紛棄船上岸,從農耕跨入工業時代,水鄉的優勢也漸漸被弱化。
有人說,對環境的破壞,終究要受到環境的懲罰。當高歌猛進的一串串經濟發展指標呈現出來的時候,寧波人猛然發現,一渠清水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
與國內其他城市一樣,寧波在高速發展進程中,一度忽視了水與城市的共生關系,一些河流在城市的擴張中被填埋,一些河道被以“發展”的名義肆意污染。
伴隨著這些消失的河流,城市“渴”了。水成為了制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稀缺資源,特別是建設生態文明所需的水資源不足。
“由于流程短,季節性強,寧波存在資源型、水質型缺水現象。”市水利局副局長羅煥銀說,寧波水資源總量約為7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990立方米,只有浙江省人均水平的六成。這是滿腦水鄉印象的外人所難以理解的實情。
以城市內河水源之一的姚江為例,每年14億立方米徑流量中,實際可利用的只有3億至4億立方米,要保工業用水、農業用水,還要支援缺水更甚的兄弟城市舟山,實際上姚江已在透支運行。我們乘舟而行,溯江而上,看到的是堤岸裸露出的白色岸線。“幾天沒下雨,水位至少下降1米,”三江河道管理局的同志焦慮萬分,甚至盼著臺風早些光臨。
據介紹,水資源的消費大戶主要有三:生活飲用水、工農業生產用水和生態景觀用水。寧波最缺的是城市河網流淌的生態用水,也是市民抱怨最突出的地方。
讓居民喝上干凈的水!寧波投入50億元巨資,建起了白溪水庫、橫山水庫、皎口水庫等8個“城市水缸”。上百公里引水工程和高速供水環網建成,城市日供水能力達到165萬噸。優先解決了生活用水。
讓企業不與民爭水!寧波大工業項目密集,用水需求大,市里投入10多億元建設分質供水管網、中水回用系統,曹娥江引水,新昌引水,市政府每年要從域外買水解渴。生產用水基本滿足。
剩下來,還有多少水可供內河“喝”呢?
“如果讓我們168條內河敞開來用水,每年至少需要12億立方水。現實是只能提供1億立方水,還是在雨水豐沛的年份里。”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城管局局長李謙說,這使得寧波內河水的補充和交換只能靠雨水,到了枯水季節,閘門基本不開,河道水體基本上是“死水”。
俗話說,流水不腐。若讓河水清起來,先要流起來。實際上,寧波城內的河道常年缺乏源頭活水,一般要到雨季才能緩解。
“缺水的時候上游不肯放水,放水的時候往往又不缺水。這就是寧波內河水流不起來的先天缺陷。”專家一語中的。
如何讓靜水不腐、死水變清,是寧波亟待破解的難題之一。
生態水頻頻告急,尋找污染的真“元兇”,牽住治污的“牛鼻子”
河流污染也許在一夜之間,而水功能的恢復絕非一朝一夕的事。
“10年前,大家還在桑家河里淘米洗菜、釣魚抓蝦。”杜師傅在江東桑家社區生活了30年,目睹了桑家河一步一步變成城中村的公共“下水道”。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與西塘河截然相反的畫面。四五米寬的河面上,漂浮著塑料袋、舊家具、瓜皮菜葉等各種生活垃圾,水面上一層厚厚的油垢,有些地方長了綠毛,鼓著水泡。
這樣讓人觸目驚心的一幕也在火車東站附近的仇畢河重演。兩岸違章建筑參差伸入河道,部分河道已被擠占了五分之四,老遠處就能聞到濃濃的腥臭味。
這雖是極端現象,但也非個案。容易發黑發臭的還有江北的江北大河、邵家河、張桂家河,鄞州的孫馬河、金家漕河。
放眼鄉鎮,同樣不容樂觀。余姚黃家埠鎮、小曹娥鎮,慈溪周巷鎮、橫河鎮、附海鎮、長河鎮等不同程度存在地表水劣v類。
“這些河流大多位于城郊接合部和工業重鎮,由于大量外來人口的集聚和生活污水的無序排放,污染嚴重,有些在生物學意義上已經死亡。”市環保局局長徐暢成說。
內河污染的元兇,主要來自外源性和內源性兩方面。
從外源污染看,400多萬人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有不少排入了內河;有的城中村未經管網改造,地表水、污水直排河道污染水體;有的在裝修新房時,把陽臺改成了洗衣房,下水管接入了雨水管,雨污合流排放內河;有的沿街商鋪飯店,把餐飲廢水直接排入江中;有的截污納管局部發生阻塞、老化、滲漏等現象,造成污水外溢排入河道;有的農村沒有生產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直接排河污染水體;有的工業企業受經濟利益驅使,偶會偷排偷放。
內源污染主要是水體自腐和淤泥沉積。源頭活水匱乏,再加上城市河網位于鄞西、鄞東南和江北三大水系的末端,且相互不通,水體一年交換不到幾次。僅靠養殖水草、種植蘆葦等生物技術,雖可保一時內河水凈,但無法根本消除水體自然生腐。河道長時間沉積的淤泥,每遇到大水,就會起底泛黑。最近3年,內河清淤259萬立方米,相當于把每條河平均挖深了0.6米。
九龍治水的管理體制也是繞不開的話題。聽來聽去,各家各有委屈:作為監測部門的環保說,治理權不在手上,輿論為何把污染的板子打在我身上?作為內河管理的城管說,我們是有治理權,但治理的手段譬如水資源的管理權不在我手上。而掌握水資源的水利局則稱:水量短缺,調度時也是捉襟見肘,只能先保生活用水,次保生產用水,其后才是生態用水。
當然,在城市規劃建設中,也沒有足夠重視河流治理。相關資料顯示,解放初期,寧波的河網水面率是8%,近年來已下降至5%,也就是說將近一半的河流已經消失,剩下的河網水系也瓶頸眾多,有的還成了“斷頭河”。
水要清澈起來,先要干凈起來,再流暢起來,齊抓共管都要動起來
歐洲的萊茵河,也曾是一條發臭的“下水道”,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生態修復,重新煥發了光彩。
上海的蘇州河、成都的府南河,都經歷了艱難的生態治理,如今呈現清清河水。
對于寧波,人們永遠不會忘記“母親河”姚江,曾經走過的治污歷程。
江水浩渺,潮平岸闊。當我們從姚江大閘出發,溯流而上,船行這條正在緊張申遺的大運河中,一路風光旖旎,青山綠水如卷軸般緩緩打開,梁祝文化公園、河姆渡遺址點綴其間,讓人恍如回到了陸游筆下“臥聽滿江柔櫓聲”的航運和商貿繁盛期。
此情此景,很難讓人聯想到,僅僅20年前,這是一條差點被工業文明毀滅的大江。
當時,兩岸污染企業每年向姚江排放耗氧物質近萬噸,從余姚三江口到咸池長達9公里的水體,常年發黑發臭,魚類品種由50余種衰退到10余種,“姚江死魚”司空見慣。
發展經濟決不能以犧牲“母親河”為代價!19xx年10月1日起,《xx市余姚江水污染防治條例》實施。專門為一條江制訂一部地方性環保法規,當時在全國還是第一次。
十年治污,八年休養生息,姚江如今干流全線告別v類水,大部分河段水質已恢復到ⅲ類水功能,百里姚江重現水清魚躍的生態和諧場景。
這場“還母親河以清流”的成功戰役,是造福子孫后代的最強音,也讓我們看到了寧波治水的光明前景。
問題看似簡單,解決卻非易事。
讓水干凈起來——市委、市政府鐵腕治污,啟動三年專項行動,各級黨政負責人帶頭擔任“河長”,力求所有河水“零污染”。
答案無需多言,關鍵在于要真正算大賬、算長遠賬,舍得加大資金投入。
讓水流動起來——像規劃城市道路那樣規劃河道,像打通“斷頭路”那樣打通20多條斷頭河,把城市河道“拉直”,讓河道形成落差,讓循環水流起來。
打通斷頭河,還要打破生態治理的行政壁壘,構建起一條河流管到底的體制機制。
讓水生態起來——樹立科學治水理念,把生態水系建設擺到重要位置,城市規模和產業發展要充分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防止沖動型的拍腦袋工程。
既要統籌運用控源、截污、治污、清淤、生物修復等手段,綜合運用水環境治理的新技術和新舉措,又要實施江河湖庫聯網聯調,生態補水活源頭,改造河道景觀,挖掘“水、文、商”底蘊,打造市民生活休閑的親水之城。
喚醒“州界多水,水波揚也”的寧波記憶,重現“小橋清流水,人家盡枕河”的水鄉江南,我們每一個市民都要行動起來。在治水攻堅戰中,沒有旁觀者。鐵腕治水的大幕已經拉開,向“讓每一條主要河流都可游泳”的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進發。
環境調查報告字環境調查報告字篇五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發現了很多問題,公共場合,只有57%的人垃圾進桶,說明半數多一點的人注重公共環境衛生,其余43%的人這種觀念不強,說明大家衛生習慣很不好,我建議大家都來提高自己的素質,不要亂丟垃圾。
在少用塑袋的調查中,64%的人認識到這一點,53%的人沒注意到,說明人們的頭腦中環保概念不足,我建議政府何環保組織應該加強倡導的力度,并且政府應該加大經費投入。
在家庭生活中,廢袋妥善處理的占到43%,隨意的占到57%,問題很嚴重,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吧廢袋處理好。
對滿地廢袋的感受習慣的占6%,說明很多人好沒有意識到廢袋的危害性。討厭的占22%,說明大家對環境的審美意識還是有的。無奈的占到50%,說明多數人對廢袋很討厭,但囿于人們的自私和丑陋的習慣,無法糾正這一惡習,或者說這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人們單靠一兩個人無力解決。擔憂的人占到22%,說明很多人擔心環境的污染。我們一定要想辦法主力號廢袋。
支持控制汽車尾氣排放的人占到93%,說明大家認識到尾氣排放的危害性。不了解的人6%,說明這些人還缺乏認識。我建議大家一定要控制尾氣排放,大家一起來努力,環境一定會好轉的。
對包裝袋太大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有71%的人認識到了,這很好。對于食品分裝太小,用袋太多以至于嚴重污染環境,有32%的人認識到。
其實最后兩個問題是很嚴重的,而政府又是最沒有注意的,我建議政府應該規定包裝的規格,避免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
環境調查報告字環境調查報告字篇六
xx是一座美麗的城市,環境污染給它涂抹上不和諧的“污點”。
星期六的午時,我和幾個同學約好了,到市區、河邊、街道調查家鄉的環境情景。
下頭是我們調查的結果,如下: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滿大街都能看見很多廢棄的塑料制品。一刮風,滿天飛舞的塑料袋把人們的視線擋住。有的掛在樹枝上,有的落到草坪中,原本清新、整潔的環境,像是感染上白色的病毒一樣,危在旦夕。我期望人們改掉亂垃圾的壞毛病,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麗整潔。
河水污染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不利,清澈見底的小河不見了,人們為了圖方便,把裝有剩菜剩飯的飯盒和那些塑料袋、雞毛、磕頭等都往河里扔,到了夏天,河水會發出一股難聞的臭味。工廠排放出來的污水,又黑又臭,他們只顧自我的利益,而不管他人的危害。造成河流污染,一條美麗的伊敏河變成了垃圾河。
空氣污染也十分嚴重,我市的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的廢氣,直入云宵,蔚藍的天空不見了,被濃濃的黑煙擋住了。它直接影響到人傘兵身體健康。
只要人人都愛護環境,爭做環保小衛士,我們就在一個清新美麗的環境里生存,我們的家園會變的越來越完美的!
環境調查報告字環境調查報告字篇七
活動時間:5月5日(星期天)
活動地點:山水華庭徐銘家
活動內容:綠化美化小區環境
活動方式:在小區里觀察并記錄、網上搜索
活動成員:陳雨璐、杜雨馨、徐銘、朱依希
2.同時也可以讓人們更愿意鍛煉,愿意行走其間,也讓它們成為孩子游玩的天地。
3.關系到居民生活的舒適性,不僅為人觀賞,還應為人所用。
我們四人一起繞著山水華庭里外逛了一趟,果真“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找到了許多證據在手。瞧!草地上小區電纜旁有電池,可想,如果我們不把電池撿起來,豈不會污染草地?還有益達口香糖紙、梨、廢紙和垃圾箱倒了等。太有一條小溪流上有許多垃圾,都是一些袋子,因此有許多小魚死了,都是垃圾袋引起的。只有我們保護環境才能換來更好的小區!
我們繼續向前走,只見前面有條大湖,湖水很清澈,有一大群的魚兒在游,還有主人養的一群可愛活潑毛茸茸的小鴨子!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如同仙境一般的美麗。荷花開了荷葉綠油油。咦?為什么這兒這么干凈,但是那兒確這么臟呢?我們仔細觀察,原來這兒的人不多,大多是晚上來鍛煉的,不會亂扔垃圾,即使想扔垃圾,但這兒非常漂亮,一定不忍心扔下去,破壞這美好的地方。那兒樹葉落下幾片,有些人就扔小紙團,這美麗便破壞了,路過的人也便會扔垃圾了,扔著扔著,就變成垃圾河了,雖然清潔工會清理垃圾,但還是得靠我們共同的努力!
小區的壞境雖然整體不錯,但是垃圾十分多,這邊丟一點,那邊丟一點,雖然有些垃圾會扔進垃圾桶里,但是常常發現垃圾袋丟在垃圾桶外面,有些垃圾袋沒弄好,垃圾掉了出來,臭死了,蟲子在旁邊嗡嗡的飛,影響了小區的美觀。
6月5日是第35個世界環境日,我們應該要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守護美麗的藍天,需要我們每一個市民的關注與奉獻。為了擁有更多舒展透明的藍天,為了人民能享受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再次發出倡議:讓我們走向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人與自然更和諧的美好明天,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