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了實用篇一
看過李鎮西所著的《愛心與教育》,也在教育論壇上感受過竇桂梅、薛瑞萍的成長歷程,我被名師們在平凡瑣碎的工作中,體現出來的超越于常人的胸襟所感動,同時也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愛心,一顆博愛的心,一顆寬容的心。然而,這次讀書我最深的感觸不是作品的內容,也不是名師們在文章中體現出來的教育睿智,而是他們那一種敬業精神。
我在反思:我們跟名師的距離在哪兒?我們離名師有多遠?
至今為止,我看過了竇桂梅老師的《梳理課堂》《做一名有尊嚴的教師》、魏書生的《教學工作漫談》還有《做聰明的教師》等等,這些有名師們所編寫出來的專著,不是漫無邊際的理論,而更多的是他們日常工作中所積累的案例以及反思。我頓悟:我們跟名師并非那么遙遠,只不過是名師手中比我們多了一本書、一支筆而已。
如此看來,我們與名師的距離真的就是一本書、一支筆的距離了。我們日常找借口說工作太緊張了,壓力太大了,而懶于思考,懶于動筆反思,懶于積累。讓我們來看看李鎮西老師每天所做的工作吧。李鎮西老師在每周21節課的工作量下,依然每天堅持完成好他的“五個一工程”——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于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如果,我們也能像他一樣做好這“五個一”何懼我們成不了名師?回想我在新世紀學校的這兩年,我深刻感受到這兩年是我工作以來感覺到壓力最大的兩年,但也由于這份壓力,我才懂得了真正用心去工作,用心真正地愛每一個學生,用心備課、用心上課,再慢慢地學著寫工作日記,寫反思。
在學習中仰望名師,讓自己一點一點的蹣跚學步,把距離慢慢縮短;在反思中發現自己的失誤,一點一點地改正,同時一點一點地進步。我想,正因為如此,我深深地感覺到這兩年時間里,我學到了之前十年里所沒有學到的東西;也正如此,我的教學水平漸漸有了起色。雖然距離名師路途遙遠,但正如李鎮西在《做最好的老師》的序言中所說:雖然也許你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你卻完全可以成為最好的你。我相信,只要我能朝著名師的方向堅持不懈地努力,盡管我成不了名師,但明天的我一定會比今天的我更精彩。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了實用篇二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里,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高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范,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高貴!
《愛心與教育》文章里,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放學了,孩子們陸陸續續背著書包離開教室,我也準備去辦公室,子俊卻把我叫住了,可愛的小男孩,盡管是班級中的搗蛋王,可是我很喜歡他,天資聰穎,活潑可愛,瞧他神秘的樣子,我問他有什么事,他卻示意我站到教室門口的那個角落里,還是一副老樣子,嘻嘻地笑著。我親切地對他說:“孩子,說吧!”他雙腳不停地搓著地面,天真無邪的雙眼看著我:“老師,班級里安排兩個班長行嗎?”我肯定地回答了他。“那……老師,我能當班長嗎?我想當回班長呢!”我心里盡管格登了一下,但我答應了他,他鼓足勇氣對我說,我能打擊他的自信心嗎?但是我如果馬上讓他當班長,同學們會接受他嗎?其他任課老師會滿意嗎?說起我們班級的課堂紀律,所有的老師對他都搖頭。
我拉著他去辦公室,他的小手緊緊攥著我的手,我的心暖暖的。我愛牽孩子的手,小時候老師牽我的手我覺得真幸福,我也想把我的愛傳遞給我的學生。他用誠懇的眼神看著我,這次看來是認真的。也許這一次我能改變他,我仿佛看到了一個蓬勃向上的子俊。我問子俊:“平時,老師和同學們推薦的班長具有什么優點?”他想了想回答了我,一會兒就低頭不語。我把他拉到我的身邊,我猜他對自己沒信心了。我在他耳邊低語:“好孩子,別泄氣,你有機會,老師會等待!”“真的?那就是說我還能當班長!”他喜出望外。
從第二天開始,我在各方面幫助他,鼓勵他,提醒他,每天放學后都會耐心地跟他交流一次他一天的學習、思想、課堂表現。這一切,同學們都沒有覺察到。慢慢的,子俊變了,跟以前判若倆人,老師和同學們都改變了對他的看法,評價越來越高。他的紅花本上也開滿了鮮艷的小紅花。在學期第二次評選班干部時以最高的票數摘取班長的桂冠。他興奮得蹦呀跳呀:“老師,我成功了,我終于當班長了!”我激動抱起了孩子!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鎮西在他的《愛心與教育》手記四“教育是心靈的藝術”中用自己的行動很精辟地詮釋了這個觀點。
徐茵是我們班的漂亮女孩,她有舞蹈天賦,幼兒園時一直在學舞蹈,一年級學了一年的拉丁舞,可是現在她嫌苦,不管父母和老師的反對堅決放棄。舞蹈老師深感惋惜。學習上也是如此,作業丟三拉四,聽寫詞語緊皺眉頭,做作業時叫苦連天,盡管我耐心跟她溝通,可這對她來說都無濟于事。她的惰性導致她成績不理想。這次元旦文藝節目表演,我們班級的是器樂合奏《親親茉莉花》,有十位同學伴舞,茵茵也是其中一位,她的舞姿最美。我一直夸獎她,讓跳舞的幾個同學以她為榜樣。表演前為她換上精心挑選的旗袍,為她梳了最美的發髻,第一個為她化了妝。高挑的個兒,羞澀的表情,高雅的氣質,真是太美了。當我為其他同學化妝時,她湊到我身邊,悄悄地問我:“老師,你為什么對我這么好?”我輕輕地告訴他:“因為老師喜歡你,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呀!”她恍然大悟的表情,后來一直坐在我旁邊,看我給其他同學化妝,還不時給我幫忙呢。我心里暗喜著。精彩的表演讓我忘卻了排練的辛苦。演出結束后,她第一個奔到我的身邊,我馬上豎起大拇指,夸她:“好朋友,你的表演真出色!”聽我叫她好朋友,她開心地笑了。
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只要我們單獨相處在一起,我就叫她好朋友。課堂上她會不時傳遞著她的笑臉,常常聽到她響亮的回答,作業不再偷懶,書寫端正了,我利用課余時間給她補課、講故事、一起學英語,我倆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她把苦惱向我傾訴。單元測試里要求寫一篇寫人的習作,寫一位班級里親密的伙伴,寫一件倆人之間值得寫的事,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然后開始寫作,都寫了班級里的同學。可她卻寫了一篇《我的朋友周老師》,從沒見過她寫得這么真摯感人的作文,以前總是三言兩語,草草敷衍了事。可今天她卻另要附頁,她把我鼓勵的話記得一清二楚,三年級的孩子呀,剛剛練寫作,卻能通過習作表白心聲。我知道我們的友誼在不斷升華,我知道茵茵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不會再停滯不前,一句樸實的“因為我們是朋友”,是一盞幫助她遠航的啟明燈,她還跟我說,想繼續去學拉丁舞,她要把最好的舞姿展示給我這個好朋友看。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了實用篇三
都說教師的愛是博愛,當然的確也應如此,但是要將這份愛達到平衡的標準,對我而言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從學生角度看,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無論教師怎么對待,在他們心中都會有著各種不平衡,即便是我自己也會有這樣類似的感覺。比如對于優生而言,教師的欣賞和器重是理所應當的,而對后進生的批評和漠視也不足為奇,這在我們的教育中的確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有時候我也常認真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工作,似乎無論我怎樣努力擺正師愛的天平,好像永遠都是搖晃的,面對優生的時候表揚和期望是我的正常情感,而面對差生時,對他們搗亂課堂,不認真完成作業等做法總是非常氣憤,怒其不爭的同時,進行數次教育,無果之后便是無可奈何的放棄。因此,要對所有學生做到一樣的“愛”,的確非常不容易,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然而李鎮西老師做到了!
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方法是獨特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他的愛是建立在真正民主的基礎之上,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其實從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地付出,孩子們也同樣會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在對學生的贊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美,漸漸地你會發現他們臉頰上那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莫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于是,他們就會注意不犯類似的錯誤。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更加努力,你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重要的是有顆智慧的愛心!
就這樣,我陶醉著、感嘆著進入了一種絕佳的閱讀境界,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我,反省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教書近二十年,隨著歲月的流逝已變得毫無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直到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識到所謂的平淡其實就是平庸,是無為,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對我而言真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油!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了實用篇四
《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這本書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描述的故事體現了他高度的責任心和無私的愛心,讓我無比感動和崇敬。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愛永遠是那么真摯。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是教育的動力和基礎。教育是一種需要真情付出的勞動,唯獨真心賦予學生,才會收獲內心的感動。不同的老師對學生有不同的愛的表達法,有的如疾風驟雨,有的如細水長流。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里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也許沒錯,但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讓我們感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之中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李老師則不同,他給汪斌煮雞蛋,給學生送生日祝福,和寧瑋八年如一日地通信并一直鼓勵她。由此可見,李鎮西老師的愛是那么的真摯,因為貴在執著和堅持。作為一名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這樣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實在是少見!這份教育手記,讓我在感動的同時也不斷的反思:如果我遇到這樣一些難以管理的學生,我會有多少耐心來等待他們的轉變,又會有多少愛心和毅力來對待問題的反反復復?想到這些,不覺感到自慚形穢。我以為我們應該用心去閱讀,并且結合自己身的實踐去讀。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且發自內心的愛,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李老師是真正地熱愛自己的學生,正是這種愛架起了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反觀自身,作為一名英語老師,由于平常帶的班比較多,平時與每個班的孩子相處的時間并不多。剛工作時的還是滿腔熱情,但現在工作的繁忙與壓力讓我產生了職業倦怠感,曾經對學生的那份執著與牽掛,現在竟有些淡然。李鎮西老師的故事讓迷茫我又注入了清新的活力。我深深地感到成功的教育需要的是源源不斷的愛的付出,這些要比知識的灌輸重要的多,教師只有做到愛的付出才會有愛的回報,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老師。
教育需要愛的付出更需要理性公平的教育方式。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的同時更多了一份沉重的思考。不少教師認為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人才,對他們的態度和評價也是較為積極的,而對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則認為他們將來也不會有大出息,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消極的,這是教育的可悲。
作為老師,我們在培養知識型人才的同時又要面向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我以為對于優秀生,我們不能只看重他們的學習成績,更不能以學習成績為標準來評判其他方面的發展。雖然優生的確在學習等方面表現得讓人欣喜,但在他們身上同樣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比如自高自大不團結同學、不尊敬師長、耐挫折能力弱等,甚至在個別孩子身上存在心理缺陷,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卻被我們這些教育者忽視了,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更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差生,我們應盡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經常深入學生之中,善于發現每個后進生的身上的優點。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就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今后我希望自己能充分利用學生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所長,為班集體作出貢獻,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從而達到全面發展。只有這樣各種“個性+特長”的學生才會不斷涌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加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和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很大關系。正是這份使命感促使李鎮西老師從參加教育工作起就邊教學邊不斷地閱讀教育理論書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起初他讀得最多的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可以說這些閱讀給了李老師深遠的影響,才使李老師學以致用,不斷完善自身。看了李老師在引言中寫的他的教育思想歷程,我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么多時間去讀書。其實讀完之后也不難明白,正是由于對教育事業的這份執著與熱愛,他樂意把自己寶貴的點滴時間都用在了閱讀和教育事業上。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這樣那樣的理由為借口,放棄為自己充電。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也要繼承這份光榮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學習教育理論和知識,提高自身。最為重要的是運用所學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真正用自己的責任和愛心搞好教育工作。
這本書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和愛是分不開,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真誠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無私的愛心,因為它們會如春風細雨般滋潤著每個孩子的心靈。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老師,我也會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自己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了實用篇五
7.離開了對學生心靈的尊重,還有什么“教育”可言?p80
14.學習上“每天十問”: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么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復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閑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可以制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唯有堅持,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
16.把考試當練習,把練習當考試。
18.教師因自己傳授的思想遭到學生反感而十分傷心,學生因自己關心的問題得不到老師的解答而萬分苦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離不開對方,然而現在都失去了對方!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了實用篇六
我很慶幸在我最浮躁最沒有方向的時候讀到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尤其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的時候,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
要實現讓每個學生幸福的教學目標,做一個好老師,我覺得教師迫切要做的就是自我認識與反省。
要讓學生感覺到幸福,就要給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老師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只為拿點工資打發時間的話,又怎么談得上教育別人呢。作為老師,我們也要經常給自己充電,多看有益的書籍,多做有益的事情,多思多想,讓自己作為一個老師的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同時老師也要有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不要僅僅局限在物質方面,可以更多地去考慮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開心充實就行。并且老師也要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追求并奮斗著,言傳身教,給學生們樹立榜樣,促動孩子們為自己的目標奮斗。
作為老師,我們要不僅僅會紙上談兵,叫學生積極向上,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我們自己也要切實地實踐起來,爭取做個“品教兼優”的好老師。在工作方面,我們應該本著為學生負責,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的基本原則,認真備好、教好我們的每一節課,改好每一本作業,爭取在成績方面讓班級的學生處在同齡兒童的前列。正如我們教育學生“也許你不是天生資質聰慧,但是你一定要盡力”一樣,雖然我們老師也不是每一個都能把自己的班級教到名列前茅,但作為老師我們就要盡力,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即使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再怎么不理想,都不要輕言放棄,因為一旦放棄,可能就改變了某些孩子一生的命運。同時我們也不要吝嗇自己的優點,不僅要讓學生看到我們作為老師的優點,也要讓孩子們看到我們作為大人表現出來的成熟、穩重等優點。總之,要讓學生從你的課堂上學到東西,也要讓孩子從你這個人身上學到東西。
但是一些中小城市教師的工資基數本身就小,上調的幅度相對物價飛漲的生活來說也是杯水車薪。所以我們老師如何自處,是個很重要的`問題。90年代流行下海,現在很多老師又蠢蠢欲動,看到周圍的人都發達了,也想搞點副業。心不大的做做家教,搞搞補習班,心大的利用課余時間自己也開個店。另外一些老師自己不會去做,但是看周圍的人發財了,不禁開始抱怨學校,抱怨政府,教學的積極性也慢慢減退。更有甚者發展成為“混日子”的。這些都只能證明我們有些老師思想認識不深刻,不明理。從公了講,教師教學,根本目的在育人,商人經商,根本目的在盈利,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老師和其他人的目的不一樣,沒有可比性,要想發財,干脆學前人下海經商,不要做著教師,學著商人,兩頭誤,自己誤了不說,最重要誤了學生;從私了講,商人接觸的環境使得商人有機會贏取更多的利潤,老師呢?老師周圍的書香之氣也是旁人無法企及的,我們老師也可以利用這個優勢繼續讀書深造,我們可以在職讀研,可以深造,往一線城市去發展,待遇也會相應提高,又何必怨天尤人!老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當我們桃李滿天下的時候,那種快樂應該比金錢帶給我們的快樂更持久更有意義。
老師,是一個多么神圣的稱謂,它之所以神圣,不僅僅是因為別人在歌頌它,而是因為別人在看著這個稱謂下的一群人,看著他們默默付出,看著他們始終守著那片凈土,耕耘,播種,施肥,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