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令我敬佩的人關羽字篇一
《三國演義》塑造了許多成功的人物形象,每一個都深入人心,其中,關羽留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作為一個武將,他有勇有謀。當他知道劉備的消息后,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盡顯英姿。面對強敵,他敢于單刀赴會;面對疼痛,他敢于讓華佗刮骨療毒,眼睛一眨不眨,表現出了巨大的勇氣,武圣的稱號當之無愧,從這一點說,中國的武將們沒有一個能超過他,即使是楚霸王項羽,也及不上。相比之下,頭號政治家曹操、劉備,也顯得相形風絀了。
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關公是非常講義氣的。赤壁之戰中,他念在曹操以前對他甚厚,自己卻砍殺他六員大將,很愧疚,便讓他逃走,后來他也義釋過黃忠。
一個因自己的輕敵和孤傲讓敵人割頭顱的敗軍之將為何成為一個眾星捧月的英雄?豈止是一般的英雄,達到了圣的地位。諸葛亮與關羽兩位忠臣都塑造得很好。雖然在文人心中,諸葛亮地位更高,杜甫有詩云:“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巾。”然而歷史重功績,民間重道德。諸葛亮只能是歷史的楷模,而關羽則不一樣,抬舉他的,熱捧他的,是民間道德。歷史提倡風氣,民間提倡風俗。如果說諸葛亮是風氣中人,則關羽則是風俗中人。
盡管有人喜歡神機妙算的孔明,有人喜歡雄才大略的曹操,有人喜歡才能卓越的孫權,我卻喜歡那忠義勇猛的關羽。
令我敬佩的人關羽字篇二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因為里面有我的偶像,一個我又愛又恨的人——關羽。
記得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看到關羽擅長帶兵打仗,桃園三兄弟揚眉吐氣時,我可開心了!可是看著看著,一個標題跳入我的視線,“大意失荊州”,我心里想這說的是誰呀?我著急地往下看,越看心越涼,原來這節說的是關羽因為太自信,所以中了敵人的計謀,在麥城這個地方被孫權的部下活捉了。孫權原本想留下關羽,但是他的謀士勸他,以前關羽被曹操以厚恩都沒能留下他,現在如果不將他斬首,必成后患!
看到這里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心中默念:“不要殺關羽……”可是上天并沒有聽到我的請求,關羽最終還是被殺了。我是又傷心又氣憤,劉備和張飛一定會來報仇的。
果然,劉備真的來為關羽報仇了,我期待看到劉備報仇后凱旋歸來的樣子!結果我又大失所望,張飛因為心里悲憤,對手下太過嚴厲,結果被手下殺害,劉備急于報仇結果死在了白帝城,這個結局太讓人難以接受,心情難受極了!我把書丟在一邊,好久都沒有想再看下去的心情。
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我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關羽的事是一個轉折,如果關羽沒有因為聽進了呂蒙的`美言,放下了警惕而變得驕傲自滿,就不會給吳國機會,而如果沒有關羽的敗走麥城,就不會被吳軍生擒殺害,關羽不死,劉備和張飛就不會因為急于報仇早早地送了性命……真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吶!
令我敬佩的人關羽字篇三
關羽,字云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被稱為“武神”。可是為什么關羽會在劉備喝張飛之前就死了呢?這是有原因的。
當年曹操大破劉備的軍隊,使得劉關張三人分開,關羽就在這個時候被曹操捉住,成為了俘虜。但是曹操善用人才,想要將關羽收入自己的麾下,所謂“上馬一寸金,下馬一寸銀”就是描寫的當時曹操對待關羽的方法了。所以關羽在之后捉住曹操,又念舊情,將其放走,這才使得自己之后死去。真是自作自受。
在一次戰斗中,諸葛亮說關羽得死,開始眾人不信,而此時的關羽已經進入了曹軍的圈套。在又一次被曹操捉住成為俘虜后,曹操因為以前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決絕,所以忍痛割愛將關羽的首級割下。
關羽為什么會死這么早?還是因為狂妄自大的心理。
關羽認為自己天下第一,無人能敵,所以目中無人,不把諸葛亮的命令放在眼中。可是他卻不能忘記,有一個人,是自己根本打不過的,他就是呂布。當年的“三英戰呂布”,三人一起上陣才險將呂布戰勝,而可惜呂布短命,使得關羽更加狂妄。
論武力,關羽是真的比呂布差得遠,如果呂布沒被中計殺死,我想關羽是不可能被區區曹操給奪取性命的。
本來關羽因為“過五關斬六將”就沾沾自喜,加上大破曹軍,氣都不喘一下,更是覺得自己天下無敵,再加上呂布死的消息,才使得這個局面漸漸浮出水面。
關羽啊關羽,一代武神,死在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