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文化遺產導游詞中國遺產景點篇一
尊敬的女士,先生們,今天,我們來游覽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頤和園,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頤和園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區境內,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屬于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頤和園的面積達290公頃(4350畝),其中水面約占34。整個園林以萬壽山上高達4米的佛香閣為中心,根據不同地點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樓、閣、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腳下建了一條長達728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紅把多種多樣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連綴在一起。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杰作。
請大家在游覽時注意事項:不要在墻上亂涂亂畫亂刻,不要亂丟果皮紙屑,不要隨地大小便!
著名的頤和園主要是由昆明湖和萬壽山兩部分組成。總面積290多公頃。萬壽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閣、銅亭,臨湖畔建的千米長畫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橋和石舫等都是大家必到的景點。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郊,離城約0公里。
頤和園前山的正中,是一組巨大的建筑群,大家看這自山頂的智慧海,往下為佛香閣、德輝殿、排云殿、排云門、云輝玉宇坊,構成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的兩邊,又有許多陪襯的建筑物。順山勢而下,又有許多假山隧洞,大家可以上下穿行。這是頤和園的后山,其設計格局則與前山迥然而異。前山的風格是宏偉、壯麗,而后山則是以松林幽徑和小橋曲水取勝。
大家來看!頤和園的大門,它稱為東宮門。以東宮門內的仁壽殿為中心的一組建筑物,是當時的政治活動區。
大家知道嗎?排云殿,是前山最宏偉的一組宮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在園內過生日時接受賀拜的地方。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它北靠萬壽山,南臨昆明湖,在長廊上漫步,可以欣賞湖山的景色,而且長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可供觀賞。
請大家過來,這就是仁壽殿,是慈禧、光緒在頤和園居住期間朝會大臣的場所,殿內陳列著許多貴重文物。樂壽堂,是慈禧在園內居住的地方。室內的陳設,基本上保持當年的面貌。庭院里栽種了幾株珍貴的玉蘭,并點綴著一塊名為青芝岫的巨大的山石。
請大家看,這就是十七孔橋,長50米,寬8米,是園內最大的一座橋梁。橋的造型優美。它西連南湖島,東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島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區的一個重要景點。頤和園共有各種建筑3000多間,游覽頤和園,除了園林以外,觀賞各種古代建筑物也是重要的內容。
這條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這美麗的頤和園,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園,始建于公元750年,時值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時期;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860年,清政府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并于兩年后改名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后晚年的頤養之地。從此,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
今天的游玩到此結束,感謝大家參觀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頤和園,祝大家愉快,希望大家能把游覽頤和園的快樂心情帶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請走好!
中國文化遺產導游詞中國遺產景點篇二
大家好!歡迎來到這個聞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今天,我會帶大家游覽三個景點,柳浪聞鶯,長橋公園和花港觀魚。
你瞧,這里是柳浪聞鶯,岸兩邊種滿了楊柳,一陣風吹過,那些楊柳像一位位舞蹈家翩翩起舞,非常美麗。你們聽,“嘰嘰喳喳”的聲音,是小鳥歡樂的樂曲,它們就像柳姑娘的樂師,為楊柳伴奏。如果你想放松一下,只要在這湖岸邊走一走,一定會陶醉其中。
現在讓我們繼續往南走,來到的是長橋公園。它雖名為長橋,實際上它的橋并不長。長橋公園里的小橋流水分外幽靜。如果你想遠離城市的喧鬧,聽著鳥兒的叫聲,聞著桂花的香味,十分愜意。現在讓我們休息一下,大家可以拍拍照片,但是千萬不可以掉隊哦!
我們現在離開了長橋,繼續向前進,來到了著名的花港觀魚。現在正是金秋時節,也是菊花開放的時候,走進公園,大家可以盡情觀賞,可是千萬不要踩壞了花草。花港觀魚不光只有花兒美,魚兒更美,還可以去那邊買一些魚飼料喂喂這些可愛的魚。現在大家自由活動,下午三點準時在大門口集合,請大家注意安全!
很高興大家都能準時回到這里集合,我們今天的游覽已經結束,西湖的美景多得數不過去,歡迎你們再來游玩。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中國文化遺產導游詞中國遺產景點篇三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以東35公里處。法國總統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987年2月,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生于趙國國都邯鄲。3歲繼承了王位。22歲舉行加冕禮親政并平息了嫪毐呂不韋的叛亂。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0xx年,用xx年的時間滅亡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達500多年各諸侯國割據稱雄的混亂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為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德過五帝”于是各取一字稱皇帝,并希望子孫千世萬世,于是自稱始皇帝。為了鞏固統一,加強統治,他建立了以自己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同一法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統一車軌,修馳道;統一思想,焚書坑儒;北擊匈奴筑長城,南平百越修靈渠,這一系列的措施,對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元20xx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暴病死于河北沙丘,同年葬于臨潼驪山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驪山,背面與渭水相鄰。驪山風景如畫,綠樹成蔭。現在我們就來到了秦始皇陵,我們看到的這個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
秦兵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性專題博物館。展出的文物距今約20xx年的秦兵馬俑和銅車馬。秦俑坑是974年時,由西楊村的幾個農民在抗旱打井時意外發現的。考古學家根據發現時間的先后,把它們編為一、二、三號坑。秦兵俑出土后,以其嚴密的軍事組織,雄偉壯觀的氣勢,精美的雕刻藝術,深厚的文化內涵征服了世界,被譽為“xx年2月秦始皇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總面積為2萬平方米。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是一座龐大的地下軍陣,也是一座重要的古代藝術寶庫。秦俑坑是秦軍的縮影,它生動的再現了當時秦國兵強馬壯的威武場面。李白在詩中描寫的“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即時對秦軍的氣勢作了生動的描寫。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一號坑,它是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面積4260平方米,相當于兩個足球場的面積。一號坑是由步兵和車兵組成的軍陣。所謂軍陣就是部隊在作戰或駐守時的一種排隊的方式。一號坑是以長方陣的排列方式,由前鋒、主體、側翼、后衛四部分組成。我們現在所看到面東而立的就是前鋒部隊。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0件。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側翼和后衛,他們是為了防止敵人旁敲側擊和從背后偷襲。中間有38路面東而立的縱隊,是由步兵和騎兵組成,構成了整個軍陣的主體。參觀到這里,可能就有人要問了,他是怎樣制作的呢?我們說親用的制作可以用四句話來形容:“模塑結合、分段制作、入窯燒制、出窯彩繪。”他們是以泥土為原料,模塑結合,再輔以推,捏、刮、刻等技法。溫度一般在950—050攝氏度之間。
三號坑位于一號坑以北25米處。面積為xx,但是表面并沒有生銹,至今仍然是鋒利無比。在它剛剛出土時,專家們曾經用它一次劃透了xx年代由德國人發明。另一種是化學鍍鉻,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發明出來了,這一點實在是令人嘆服!
下面我將要帶領大家前去欣賞的是被譽為“奇中之奇,寶中之寶的秦陵彩繪銅車馬。
如果說秦俑坑是大中顯武的話,那么銅車馬展廳就是小里透文了。前面的一號車為“高車”。總重為06公斤。后面的這輛為“鞍車”總重24公斤。
我們再來看一下二號車上的華蓋。華蓋最厚處為4毫米,最薄處為2毫米。銅車馬采用了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而成的。最為廣泛的是子母扣連接,也就是我們今天所采用的手表鏈的連接方法。像馬龍頭就是由一節金管,一節銀管,采用子母扣連接而成的,裝飾的是纓絡,采用了青銅拔絲法。他們是迄今為止考古史上發現的形體最大、構造最復雜、制造最精美、駕系關系最完整的銅車馬被譽為“青銅器之冠”。
我的講解就到這里結束了,希望我有限的講解內給大家帶來無限的收獲和快樂!
中國文化遺產導游詞中國遺產景點篇四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北京故宮參觀,我叫戴莉蓉,大家叫我戴導好了。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世界遺產——故宮吧。
故宮有四個大門,依次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是故宮的大門,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過了午門,就等于進了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它始建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故宮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采畫,你們在游賞時,一是欣賞他們豐富多彩的建筑藝術,二是觀賞陳列于室內的珍貴的文物,其中中和殿和保和殿一共收藏了100多萬件的文物。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初建時被奴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夫役百萬,那時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每塊石頭往往重達幾噸,如現在保和殿后檐的臺階,有一塊云龍雕石重約2500噸,可見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的才能。
中國文化遺產導游詞中國遺產景點篇五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答案都是——藏戲!
藏戲是有一位叫做唐東杰布的人發明的。當時雅魯藏布江十分難渡,許許多多人都在那里丟掉了性命,被無情的河水吞噬。于是,年紀輕輕的僧侶——唐東杰布便許下宏愿,發誓架橋。可是他手頭上沒有錢啊,大家都嘲笑他。他在山南瓊結認識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組成了第一個藏戲班子。
藏戲還不需要任何道具,不需要舞臺,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做背景,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需要幕布,不要燈光,只要有一鼓,一鈸為其伴奏。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藏戲還在幾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開場陳說藏戲歷史以招徠觀眾,正戲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結尾則具有慶賀演出成功之意。
藏戲還可以表演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觀眾們在吃喝玩耍中看戲,一出戲演它個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隨心所欲,悠哉游哉,毫無倦意。
這就是藏戲,大家一起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