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端午粽飄香字端午粽飄香字篇一
你知道端午節吃什么嗎?沒錯,就是粽子。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對,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愛國大詩人屈原。小粽子還有許多的謎語:“四角六邊斜,掉入鍋中間。鍋底翻跟斗,起來脫棉襖;四角六邊長,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解衣裳。”對了,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走在大街上,小粽子的香味傳千里。家里也是粽飄香。
我也很想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糯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紅豆,糯米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
先把長長的糯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均,最后把糯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形。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了一團球。
奶奶不只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后,再開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了。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待的要揭開蓋子查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粽子那香氣,讓我唇唇欲動。
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解開,就能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棕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粽飄香字端午粽飄香字篇二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今年的端午節比往年更特殊些,因為從今年開始,國家把端午節定為法定假日,大家對這個日子也就更關注了。
前幾天就開始收到朋友們的短信祝福,無形中把一個往年很平常的節日渲染得氣氛很濃烈。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很隆重的習俗。大家也都知道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記得小時候,我們都盼著過端午節,倒不是因為知道屈原其人,而是每到這個節日,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我們這群饞小孩,自然也巴望著吃那又香又糯的粽子了。在端陽的前一天,奶奶就開始張羅糯米、粽葉、赤豆、紅棗等物品,到了隔天,就淘米洗粽葉,包上幾十個粽子,然后在灶堂的鍋里架火煮,待香味飄滿屋時,我們的嘴饞也解了。
每當奶奶包粽子時,我就會在邊上看,很認真的樣子。總好奇奶奶的手怎么這么巧,會包出四個角的粽子。時常我也會學著一起包,奶奶也會一邊包一邊教我。所以在我十歲時,我就能獨自包粽子吃了,而且經常被奶奶夸我包的很好。
其實包粽子是有點難度的,不會的人怎么也包不好。會了,就得心應手了。包粽子前的準備工作也是很關鍵的。要先把粽葉洗凈浸泡幾小時,這樣葉子不會碎裂。還要把80%的糯米和20%的梗米相配好,淘洗瀝干一個小時左右,再加上食用堿水,這樣的粽子糯硬香正合適,容易煮熟,煮后也不會把粽葉漲破。一切工作準備好,就可以包粽子了。
把一張粽葉呈圓錐形對折成漏斗狀,在里面放上一把糯米,再放二顆紅棗,再放糯米,一邊放一邊用手壓壓。這樣的粽子煮熟后不松軟卻很糯,而且咬兩口就能看到中間的紅棗餡。等米放到齊粽葉口時,再把長出來的兩個葉柄葉稍彎下來蓋住圓口,再往邊上一折成三角狀,這樣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捏在手心里了。當然,這時還不算完工,最主要的是還要用線把之牢牢地扎起來。那時候包粽子我們就用一根根稻草做線,用嘴咬住稻草的一頭,另一只手拿著另一頭開始在粽身上纏繞,繞了二至三圈后把稻草的兩個頭纏在一起轉幾圈,然后把嘴里的那頭塞進粽身上的繞線里,再收緊。這樣的粽子結實又不會散,而且煮熟后更香更糯。
現在倒是很少有時間自己去包粽子吃了,每到節日,也是在商場里買點各種餡的粽子吃。有豆沙的,咸肉的,栗子的,棗仁的……五花八門,口味齊全。但我還是會想念那自己包的粽子和滿屋的粽葉香味。
端午粽飄香字端午粽飄香字篇三
在一個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
媽媽教我包粽子。我們先拿出了準備材料:棕葉、糯米、肉、紅棗和一個小勺子。
別看一個小小的粽子,吃起來好吃,包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媽媽教我先把一個棕葉包包成三角形,又用小勺子挖進幾勺糯米,再用小勺子挖一塊肉或者紅棗,然后,把棕葉包好,最后,用線一圈又一圈地扎起來就ok了。
可是,我總包不好,不是忘了放餡,就是糯米放了太多。看著旁邊姐姐包的那么好,我心中失落極了。
我聽了媽媽的話,就在心中給自己打氣。終于,經過不斷的努力,我成功地學會了包粽子。連姐姐也贊揚我:“進步挺快的啊!”看著媽媽贊許的目光,我心中像吃了蜜一樣甜,不,比吃了蜜還甜。
端午粽飄香字端午粽飄香字篇四
記憶中,采摘粽葉是端午節的前奏。那時,親戚、鄰居、朋友,全村的.人都忙起來了,燒草灰制堿水,采洗粽葉淘糯米,大家忙在一起,有說有笑,那是我記憶中難忘的鄉村生活情景。節日前幾天,我們小伙伴們便相約到山澗采粽葉。村莊附近的山上是沒有那種植物的,我們要步行很遠一段距離,到深山的清泉邊采摘。
采粽葉是不易的事,不僅要爬山越嶺,還要經受蚊叮蟲咬,相當辛苦,但一想到那香噴噴的金黃色的粽子,我們就興奮無比,唱著歌撒著歡,如小兔般跳躍在林間,尋找著粽葉。找到之后,小心翼翼地將這種紡錘形的粽葉摘下,一枚一枚疊放好。采完粽葉回來,我們往往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但扛著一編織袋粽葉,小伙伴們都有一種收獲的喜悅,雖然腰酸背痛,卻依然嘰嘰喳喳個沒完。
采完粽葉回來,奶奶就把又寬又長的青翠粽葉,一扎一扎捆好,泡在水里,用大鍋煮透,此時,濃郁清香便彌漫滿屋,把過節的意味熏濃。端午節頭天下午,奶奶從米缸里舀出白白的、珠圓玉潤的糯米,裝在水桶里,清涼明澈的水細細地清洗糯米中的雜質,再摻上幾把紅棗,紅的白的,格外醒目。包粽子時,我就迫不及待搬了小板凳,坐在盛滿了糯米和粽葉的鍋盆前,等著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說是“一起”,其實,用奶奶的話說,是“瞎摻和”。但奶奶卻從不阻止我,哪怕我包得還未及開煮就脫線散架,或者樣子奇形怪狀四不像,都不會被指責半句。不一會兒,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一個個精神飽滿,可愛極了,還沒煮就有一股隱隱的清香。
吃完晚飯后,在灶里加些木棍雜柴,把粽子倒進鍋里,翻騰幾遍后,大人們便放心地休息,而我則聞著粽香,心里如翻滾的粽子,興奮,難眠。煮了一晚上的粽子熟了,清香四溢,輕解開來,那嫩黃色彩的粽肉,升騰著蒸氣,散發出一股特有的粽香。輕咬一口,過節的滋味就從舌尖彌漫到全身。
冰心說:“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在我真中的夢里,飄著粽葉的清香,飄著粽子的甜香;在我夢中的真里,有一片令我永遠回味的粽葉,那粽葉里包裹著美好的節日,包裹著節日里奶奶的笑臉,還包裹著童年的無憂與歡樂。
端午粽飄香字端午粽飄香字篇五
;2019年6月6日多云
“端午節還有好多習俗:賽龍舟、懸艾飲雄黃……更主要的是吃粽子”,同學們聽的都樂了。窗外,枝頭的小鳥邊吟著屈大詩人的《離騷》,邊品著粽香。教學樓的走廊里,靜悄悄的,我心里涼涼的。是啊,端午節應該互道安康,盡量少說“祝端午節快樂”的話。
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告一個段落,接下來快樂的時刻到了一一吃粽子。可以吃自己帶的,也可互相調換著吃。
“哇!里面全是棗,一粒米都沒有”,同學們的目光齊刷刷的向溫焱同學射去。
“這么精致,這么小巧玲瓏,你媽太牛了”,大家又向王君圍了過去。
“啊!你的粽子這么硬,剛從冰箱里拿出來吧。這怎么吃……”教室里的叫聲笑聲,一浪高過一浪。
我沒有與別人互換,今年還沒有吃媽媽包的粽呢……我輕輕地一層層將青綠色的粽葉剝開,雖然手上有點粘,但一聞到粽香.一看到白白的糯大米和誘人的紅棗,就忙不迭地往嘴里送去,香甜綻在臉上。再看看別的同學,都吃得津津有味。互吃粽子的同學,分別感受著別人家粽子的味道,有的說:別具一格;有的說:味道獨特;有的幽默地說:明天把你家的粽子都給我拿來……教室里溢滿粽香溢滿歡聲笑語。
感謝賀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共享端午節的機會,讓我們不僅嘗到了節日的快樂,還對端午節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