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觀察讀懂幼兒心得體會篇一
讀懂孩子的情緒。
宣傳健康的教育理念的機會,讓更多的家庭受益孩子受益,撒播種子的機會。
我們可能都有這種經驗,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會問你,你有沒有相關的經驗啊,有沒有相關的培訓啊。比如說,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這是一份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份工作,投資率最高的工作,我們都是無證上崗的家長。現在是拼爹拼媽的時代,是拼的是意識狀態,一個能懂得了解孩子的父母,要不斷地學習。這是一個邁向成長的機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爸爸媽媽的方向。
怎么學呢,現在分享一下:
第一個方式是學習,就像這種微課堂。
第二步是做,就是一個試錯的一個階錯。就像今天分享的所有都是我的經驗,我的感受,怎么樣從我的這些感受,拿來為你所用呢,運用到你的實際生活中,你再不斷地嘗試,發現錯誤機會。
第三步是反思,我們通過反思,可以閱讀一些書籍,這樣是屬于你自己的育兒之道。
傾聽需要父母用心去聽,要極度的關注。不經過訓練是很難。第一步,用眼睛去觀察,他想向你傳達什么。第二步是用嘴,在什么時候用呢,當你表達愛表達理解的時候,可以用。第三個要動手,要有愛撫的行為,要與孩子親密的接觸。如果一個孩子很好的被傾聽的話,你們之間會有很好的親子關系,這是你們之間的基礎,而且這種傾聽讓孩子體驗被理解,被信任的感覺,也增加孩子自信的能力。
情緒現在很多人都在研究,接納和shuli情緒。幫助認識和了解孩子的情緒。
二是了解孩子的需求,愛,關懷,怎么走進孩子的內心三是如何說,如何做的技巧。
今天我們講的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整合。
觀察讀懂幼兒心得體會篇二
假期拜讀了鐘啟泉老師的《讀懂孩子》,感想頗多,收獲頗豐。“讀懂孩子”是教師成長的標志。鐘老師在引言中提綱挈領地提出了這個中心思想,包含著對中國教育和教師向上發展的無限期望。
沒有生命的知識以生命活力、讓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神圣殿堂。我們的課堂正逐步完成從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的轉變,從獨角戲向師生互動的轉變,從填壓、灌輸的教育方式向學生自主探究方式的轉變,在這樣的`一個轉變過程中,如何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益,實現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進步,作為課堂的實施者,就必須思考怎樣傾聽,傾聽什么內容的問題了。
至于如何傾聽則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我想重點談一下如何傾聽孩子的問題。首先要以孩子為友,突出平等性。其次,要以孩子為師,突出主體性。這樣孩子獨立自主的愿望就能得到釋放,讓孩子教自己,既能檢驗孩子對已有知識掌握的情況,對已有事情的認識程度,又能幫助孩子進行復習、鞏固、深化。最后要講究教育方法,突出科學性。好的教育方法對成功實施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教育方法應該是能體現出“三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會為會學,變苦學為樂學。
只有學會傾聽,教者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課堂的實施才有針對性;只有學會傾聽教育內容,我們的教育才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才能培養出有用的復合型人才;只有學會傾聽制度的聲音,我們的教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走在時代的前列。
究竟什么樣的課堂才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一堂好課,怎樣才能算是讀懂孩子呢?用關愛回應學生的聲音;用科學回應教育內容的聲音;用公平回應制度的聲音。想必,這才是讀懂孩子的應有之義。
觀察讀懂幼兒心得體會篇三
娃娃家內的欄桿旁站立著好幾個民族娃娃,旁邊有個小籃筐,裝著一些調羹和木珠。這是娃娃家主題下喂娃娃的一個內容,每個娃娃都張著大嘴巴,等著孩子們來喂。第一天過去了,孩子們看看這些娃娃,不為所動。第二天,娃娃們的肚子里依然空空如也,兔兔、子涵發現了這些小木珠,于是在娃娃家的奶瓶里、鍋子里裝滿了小木珠,有模有樣地開始燒飯、做菜。他們還將娃娃家內印有各種蔬菜圖案的小塊拼圖放入鍋子里,我問寶寶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兔兔回答我說:“我要燒菜呀,沒菜我怎么做飯。”
1、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更喜歡具體形象的事物。在角色游戲展開的初級階段,孩子們的角色意識較為薄弱,所有的游戲行為還停留在對游戲材料的擺弄階段。3歲的兒童認知范圍擴大,逐步形成了一些與生活經驗相聯系的實物概念,但此時兒童的概念很具體。因此,一旦孩子們投入了游戲,他們就需要豐富多樣,與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游戲材料,才能推動孩子游戲的發展。
2、我園以民族歌舞為特色,在喂娃娃的游戲主題中可以看出,教師在環境創設時處處以融合為主,旨在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接觸多元文化,于是將娃娃的形象制作成為孩子們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常常接觸的特色民族:漢族、傣族、藏族、蒙古族等。但是,孩子們并不認識這些民族娃娃,而且對單一的喂娃娃的操作也缺乏興趣,導致這個游戲內容一直無人問津。
1、仔細留心孩子的每一句童言稚語,思考孩子話語背后的意義。如在娃娃家主題游戲中增添一些形象生動的游戲材料,如蔬菜、水果、蛋糕等。也可以提供一些孩子們自己動手簡單制作的物品,從而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習得生活經驗,習得技能經驗,習得交往經驗。
2、充分利用分享交流的機會介紹這項游戲內容,激發孩子參與游戲的興趣。另外,教師介入的方式,也可靈活多變,如和孩子們比賽喂娃娃,給喂得較多的孩子予以一定的獎勵等等,以孩子們玩伴的身份參與游戲,以孩子們喜歡的形式介入指導,會使孩子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快樂地投入游戲。
3、低結構游戲內容與高結構集體活動不可分割,兩者相輔相成,孩子們在集體活動中了解了這些民族之后,可以將游戲內容推陳出新,如比一比,誰最快將豆豆喂到某個民族娃娃嘴里,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地過程中累積對民族娃娃的經驗。
孩子們在游戲中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表達著他自身的需要。教師要善于捕捉孩子們童言稚語中蘊含的教育價值,挖掘出孩子們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推動孩子游戲的發展。
觀察讀懂幼兒心得體會篇四
近段在讀《給教師的建議》,每讀一個小節,都有很大的收獲。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給學生觀察》里說:“如果說復習是學習之母,那么觀察就是思考和識記知識之母。一個有觀察力的學生,絕不是學業成績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學生。”我覺得他說得特別對。
我現在教的是五年級學生,剛剛寫過的第二篇作文便是連續觀察日記。凡是親手種植植物,具有觀察力的孩子,觀察日記寫得很不錯:
瞧這一句:“過了幾天,蒜頂端裂開了,露出一點淺綠色的芽兒,像小雞從蛋殼里剛伸出來的小嘴,我用手輕輕撫摸,軟乎乎的。”棋水靈秀從顏色、形狀、觸覺方面寫了剛發芽的蒜,還運用了比喻手法。
有的同學把蒜苗每天生長的長度詳實的記錄下來,形成了一片真實生動的連續觀察日記。
還有的同學能真實的加入自我感受和觀察過程中突發的觀察故事:“我種的蒜苗又長高了兩厘米,我真高興,連忙拿起小鏟子給它松土,誰知太用力了把蒜的根鏟了出來,我打眼看去,大吃一驚,沒想到一小瓣蒜的根是白色的,那么細、那么長、那么多!驚訝之余趕快把蒜埋進土里去。可惜,小小的蒜苗沒逃過這一劫,過了兩天死掉了。”
更有同學的連續觀察日記充滿童真:“觀察蒜的成長真有趣呀!我明年還觀察,后年還觀察,大后年還觀察,大大后年還觀察。等我有了孩子,我也讓他觀察。”從這個學生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他充分體驗到了觀察的樂趣,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激動之情流瀉筆端。
而沒有種植植物、沒有長期仔細觀察植物的同學,寫的作文粗制濫造、不堪入目。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在教小學生的時候,就教給他們從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東西。”“沒有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人的智力的發展就不可思議。”“請你教給同學們觀察周圍世界的各種現象吧,觀察訓練是智力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提得真好!
結合我們的教科書,結合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我重點讓學生們繼連續觀察日記后,又觀察了一種小動物,并在班級內進行口語交際練習。當堂挑的是后進生,誰知他們也口吐蓮花。可見,當口語交際與生活結合,交際便變得有聲有色。在后來的測試作文中,學生們寫小動物,連最落后的張林巖也寫得語句通順,真實生動。再次證明了當作文與生活接軌,學生便妙筆生花。觀察似一雙美麗的翅膀,讓學生文采飛揚;觀察似一劑靈丹妙藥,讓學生智力散發著光輝。
觀察讀懂幼兒心得體會篇五
以前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看完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么重要;認識到了贊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松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閑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防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著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后,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著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于明白了領導們要教師寫讀后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后感并不是為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為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讓我"想說話"、"有話可說",也希望我能不負重望真正變得"會說話"
只要我們抱著"一切為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么我們一定會邁著扎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觀察讀懂幼兒心得體會篇六
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看完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和內容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
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對幼兒的理解是多么的重要,認識到了贊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用理性的觀點看待事件,適當地放松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教師要學會享受生活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態進行教育。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
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和撰寫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后,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著讓人充實、快樂、自信。
同時我也終于明白了寫讀后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后感并不是為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為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收獲。
觀察讀懂幼兒心得體會篇七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這句話,讀了《感吾母愛》的人們肯定會說:“對”。“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母親;這種愛就是母愛;能心痛;會心痛是好的;仍是有希望的,因為你還有愛;因為你還在乎;所以有痛;所以會痛,痛過之后;我們學會了珍惜;學會了豁達;學會了理解———生命原來是由一次次的痛堆砌起來的!
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瘋娘》這篇作文,我又回憶起那動心的一幕幕…
這個瘋女人生下了一個大胖兒子,樂得全家笑不攏嘴,這個兒子長大以后,發現自己的娘是瘋子,就一直找機會發脾氣。那次,瘋娘把稻谷當豬草割了,兒子就罵娘笨,是個神經病,奶奶生氣了,要打他,瘋娘就把兒子藏在自己身后,說:“不要打他,打我。”瘋娘上高中了,一天,瘋娘帶了幾個野桃給她兒子,兒子夸獎瘋娘聰明,會摘這么甜的桃子。
可第二天,人們就在山下找到了這位母親,死時,手里還緊緊地攥著桃子。
我為這個偉大的母親歡呼,又想為我的母親鼓掌。我的母親,平平凡凡,但很愛我,每個人活在世上,要感謝的一定是母親,沒有母親,就沒有你呀。想起以前,我老和媽媽頂嘴,惹媽媽生氣。幾次考試不理想,媽媽就著急地掉起眼淚。
想起那件事,我真的感到媽媽太好了,在我的桌子里,有一個上鎖的抽屜,里面放了許多家庭的`重要文件。在一個文件夾里,放了許多爸爸媽媽的一些東西。我一直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好奇心驅使我打開了秘密。原來,這里面大多數都放著我的一些從小到大的獎狀,和這些家庭重要文件相比,我的獎狀是那么不起眼,可媽媽卻把它當成寶貝一樣珍藏著。
對別人的滴水之恩;我們會涌泉相報;但母親對我們的愛;我們會認為理所當然,天下的兒女啊;別再麻木在母愛里了;多給母親一些關愛吧!”
這是感悟母愛的卷首語,單單這兩段,就把我深深地感動了,其實不單是母親對我們的愛,也有父親對我們的愛。細細回憶,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存在于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在我的印象中,母親是嚴厲的,父親脾氣差,卻對我很溫和。
記得孩提時的我,還在讀一年級時,學習并不認真。一次由于上課沒認真聽,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不會做,只能央求母親教我,誰知母親雙眼一瞪,直接吼我:“我又不是老師,不會教!再說,教了學費就是讓你到學校跟老師學的,明天自個兒到學校問老師!”被母親訓斥一頓以后,我不敢再求母親,而父親那時正出差在外。萬般無奈的我只能第二天到學校請老師教。
經母親這么一罵,我從此上課不敢偷懶,因為我知道,回家沒人可以教我。而我的成績也大幅度提高,以后的日子,從未讓母親操心。現在想來,我該感謝我的母親,正是她的嚴厲,才有了今天的我。
以前的我因為生活一直一帆風順,從未感覺,而今自己也當了母親,又經歷了父親的這一場大病,這才深深感到父母對我的關愛,如果歲月沒有帶給我家這般的變化,我也不會深深體會這一切。
父母對我的愛稠如牛毛;但我的回報卻稀如牛角;讀了這本書;我明白自己應該做些什么了;或許只是一個電話;一次聊天;在一起的一頓飯……都可能會讓我們永遠不會有悔恨,趁現在父母還不算老;我一切的回報還來得及,讀了《感悟母愛》,我讀懂了很多很多。
觀察讀懂幼兒心得體會篇八
看到這本書出現了驚人的一幕。
下午的時候我剛在樊登讀書會上聽到一則故事。
故事里說有一個小伙子在19歲那里有一天晚上覺得莫名其妙的非常冷,冷得讓他感覺快要死了,所以他嚇得不敢睡覺,從那之后他就開始整夜失眠,睡不著。
后來心里醫生調查他家里的族譜情況時發現他的一個叔叔就是在19歲那年有一天晚上出去維修電纜時凍死了。他的命運被詭異的隔空傳遞到這個孩子身上了。
本來這件事情我是將信將疑。哪有這么離譜的事?
結果晚上就在這本書上看到這么一段話
很多家庭教養良好,感情和睦。孩子卻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不斷往下追蹤就會發現隱藏在家族中的各種未盡之事或家族秘密:早夭,意外,殺害,暴力,精神病,不當收入……,如果這個家族不能好好面對這些事情,或有的人的命運不被接受,甚至遭到排除或忽略,那么家族中旺旺會有孩子去經歷這些事情。
書中舉例:有一個年輕人每年的4月份,情緒就會陷入低潮期,甚至想自殺,后來我了解到,原來這位年輕人有一個叔叔,他就是在4月份去世的,由于這位叔叔去世時很年輕,所以一家人都不愿接受這種事實。于是這件事情就成了家族的一個黑洞。
看到這里我開始確信這本書確實確實是言之有物,值得精讀。
本書是圍繞孩子的成長教育的一些問題來闡述的,比如父母離異、父母發生沖突、家族系統里出現感情鏈斷裂等情況下的孩子的教育問題。
作者以一個心理學家的身份,結合自己平時的一些工作案例,告誡我們當小孩子出現了一些反常的情況時,我們要先學會觀察,觀察孩子的情緒、人際關系、疾病等等,然后再從這里面分析出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誘因。
在本書的每一張作者還布置了一些練習,在文中適當的位置還有插圖,令人賞心悅目,讀起來很舒暢。
在最后一章周老師給出了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見解,總結起來就四點:
第一、 他要有高尚的品德。
第二、 身心健康,情緒開朗穩定。
第三、 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懂得愛自己和他人。
第四、 能夠勇于探索人生,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并且能勇敢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如何才能把孩子塑造成理想的樣子呢?
答案是“父母要成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