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篇一
因臨近初三,這個暑假沒少被家人念叨讀高中一事。可能他們認為我的成績真的就那樣了,便讓我學習藝術,以便參加藝考,畫畫與電吉他是我可選的兩個選項。我正猶豫之時,吉他老師便和我分享起她的經歷。
我的吉他老師學習音樂,是因為她的父親是開琴行的老師。她畢業后,繼承父業,每月都有30萬的流動資金……從她的話語里,我確能感覺到對音樂的`喜愛。但她卻跟我談論我是否去跟我父親學畫畫,又轉了一個話風。我能感受到她開始也許不喜歡音樂,后來可能被迫學了這個專業,因不好找工作,只好回到父親身邊,換掉自己的不如意,強行喜歡上,后來終將它融入自己生活的一個部分。就像你吃米飯一樣,你不能說:你喜不喜歡吃米飯,只是為了營養,為了填飽肚而去吃米飯。
是啊,現在社會壓力的確大,又有多少人將自己不太如意的工作變為自己生活中的米飯呢?我想,一定有很多很多。
大概上個學期末,有學姐來班上分享考試經驗,并幫助大家解答心中的疑惑。其中有談到夢想、詩和遠方。還說到,現在怡雅的老師們很難,一般年輕的老師不愿呆在這里,選擇跳槽;但中年老師們不敢,他們有著家庭的壓力,要生存,只好放棄自己的夢想,失去遠方,選擇停下。
這周,歷史老師教我們“大學興起”之時,感嘆到:“現在大家都失去以前做教育的初心了,大家都在大學時選擇以后能賺錢的專業,而不是選擇自己所喜愛的,這樣做是不對的!”我感觸很深,也可能頓時間感受到那些追求自己遠方的人們心中的那團燃燒的希望。
假若說,我們選擇自己所愛,就會把這做到極致,錢什么的應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我如今也終能明白:在我青春之時努力,也可以為自己選擇將來的詩和遠方。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篇二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處處飄滿詩的幽香。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她是一葉扁舟,帶著我們在海洋里穿行;她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倉庫,我們在里面挖掘;她又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等著我們去探索。在這座寶庫里,我打開記憶的盒子,找到了我最喜愛的詩——《春夜喜雨》。
作者抓住了春天那第一場春雨,展開了描寫,為我們鋪開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當春天的第一場雨降臨人間,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喜悅!是呀,春雨過后大地生機勃勃,春雨中孕育著新的希望。
春雨美,但只在那夜深人靜的時候,跟隨綿綿微風,悄悄地走過那已被白雪覆蓋三個月的土地,輕輕將綠色的希望喚醒。她下著,夾著和風,夾著溫柔,在那江邊下著,發出“叮——咚——”的韻律。
當我第一次讀這首詩時,我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感受到了這場及時的,滋潤萬物的,柔和的春雨給人帶來的喜悅。想想,一早起來,看到被春雨滋養的事物都套上了綠色的小馬甲,桃李爭妍,百卉含英,春天的氣息充滿了大街小巷,這融融春意,令人陶醉。
我喜歡這首《春夜喜雨》,喜歡春雨這別具一格的美麗。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篇三
中國的文化,絕版的學識,心中的至愛,我始終都在你的身后——看你金戈鐵馬,看你硝煙烽火,看你一統天下,看你灰飛煙滅還殘留著的滿腔熱血。
終是有這句詩陪著我: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滴答,滴答……”指針玩起了樂此不疲的游戲。而我則半躺在吊籃上聽北風呼嘯敘述你的故事。
夢,始……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又是一夢。
是人為也罷,是天意也罷。于我而言,你永遠定格在那一刻。
美得心痛的風景固化為此,哽在你的咽喉,紅腫、發炎、結痂,之后成為了不堪回首的恥辱。飛濺的血淚濕透你最蒼白的靈魂,飄搖的風輕輕地翻越沉重的黃袍。看,記憶之外的笑容,沒有了內容。
“滴答,滴答……”指針走動的聲音仍在響起。背后是被汗水浸濕的衣裳,我又一次見到了你。
捧一杯清茶,站在窗口,眼望之處盡是酒醉金迷的都市夜迷離。天空,流動歲月的云,吹動時光的風,洗去鉛華的雨。多少年后,時過境遷,早已物非人也非罷了。
聽清涼風幾許,似是平靜,衣衫也干了,我,仍在詩中思你……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篇四
說到這個詞,有人會煩惱,有人會感興趣,有人會無所謂……這個詞就是古詩。
古詩是中華民族智慧,也是文學家才華的展示,今天,我們就玩了一個關于古詩的游戲。
規則就是一邊頭頂書本走路,一邊背誦古詩,走完兩米長的路。
想要一心二用,這可不簡單。第一位同學慢慢地走了起來,用童聲念了起來,把大家都逗笑了,身體還有點顫抖,生怕書掉了下來,剛走了一半,書就掉了下來,頓時全場大笑。
第二位用了一種怪怪的聲音朗誦,一開始跟蝸牛一樣走路,小心翼翼地走起來,還不時用搞笑的動作來逗笑大家,可是詩快念完了,路還沒走完,于是直接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像個千米賽跑運動員一樣,一下子跑了起來,書就“啪”地一下子掉在地上。霎時,剛剛靜得連一根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見的房子,變成了熱鬧的菜市場。笑聲淹沒了其它聲音。
我也上場了,用標準的普通話背誦古詩,不緊不慢地走起路來,背到最后一句卻忘了,有人同學提醒我,我正想繼續背,就在這時,書便掉了下來,又是一片笑聲。
這個游戲帶給我們歡樂,也告訴我們,古詩能帶給我們力量,所以不要討厭古詩,要喜歡上它。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篇五
一曲紅樓,唱不盡,世態炎涼,道不盡,人情冷暖。幾首詩篇,訴說著,那年繁華,傾訴著,那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內的紙醉金迷,兒女情長。
詩詞如一顆種子,悄然在心中生根、發芽,開出鮮艷的花,裝點著心靈;詩詞如甘霖,悄然蒞臨心中,滋潤心田;詩詞如動人的仙樂,婉轉動聽,撫平心中一切的傷痛。
難過時,品詩,品詩中淡淡的凄涼,淺淺的憂傷,觸動心弦,撫平創傷。“獨倚花鋤空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林黛玉的苦,是不能說的,她寄人籬下,雖有外祖母的疼愛,但心中的孤寂,向誰訴?怕旁人知曉,認為自己如此錦衣玉食,卻仍不知足吧。可物質上的優待,怎能填補精神上的空虛,哪怕是哭也只能偷偷的.,悄悄的,或許賈府中,只有這顆不能說話的桃樹,才能讓自己一吐為快吧。
失意時,品詩,品詩中豪邁,品詩中積極向上的達觀,“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柳絮無根,終得落,“隨逝水,委芳塵”的下場吧。但寶釵不以為然,她不愿受人擺布,不愿做命運的傀儡,她要有自己的人生,多么獨立自信的姑娘!
散漫時,品詩,品生活意趣,品紅顏易逝。“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紅顏易老,時光易逝,更應發憤圖強,為自己,為更好的明天。
品詩,與詩邂逅,如品一壺清明,似苦似甘,沁人心脾;如品一段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與詩相遇,與詩相伴,回味無窮。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篇六
世界上的詩歌無數,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詩,都包含著其獨一無二的魅力。我最愛的,是萩原朔太郎的《吠月》。萩原先生的詩有那種竹一般清直,刀一般的銳利,陀螺一般的顫栗的感覺。只可惜在國內,他不怎么出名。
無論說什么,我都愛著這位詩人的《吠月》,我以無限親切的心理解了先生的這首詩中的喜悅與悲哀。
“凝望著黑夜清冷的孤寂,看到月亮打著寒顫,不明白狗為何對著空山狂吠,而冷月正悄然溜走。”對月而吠,這正是先生那悲愴的心。冬日來臨之時,鄰居的白色小狗也吠叫得越發厲害。嗚嗚吠鳴,僅僅聆聽就讓全身發麻的無法排遣的寂寞之聲,從詩中傳來。
“尖銳而青的在地面生長,貫穿結凍的冬,在那綠葉閃光的早晨的空路,垂淚,垂淚。”清純的恐怖,這是讀過先生詩的人中任誰都認得的特色。然而,它與波德萊爾的駭人不同,先生絲毫沒有他們的絕望的陰暗或幻覺的催眠。
先生的秉性如詩中的竹一般,孑然一身。這細干是鮮麗的青綠,這葉纖弱地微微搖動,這是感傷主義的極致。先生電流體般的感情,若不將全部液體凝結為固體就不會止息,其自身的洗練絕非一時之事。
萩原先生生而為詩人,誰也無法否定,我堅信如此。
先生是異常的神經與感情的所有者,譬方說它是深處蘊含著憂郁香水的剃刀,而且這預感始終向著即將來臨的悲劇顫抖著,誠實且干凈。
無論如何,《吠月》這首詩都是我的最愛。小狗的嗚嗚吠叫,竹葉上凝結的白霜,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篇七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將頭發綰上,輕輕插上一支木簪,迎著帶有朝露的清風,翻開了一本淡青色的書。
是清晨,風有些寒。現在還不到六點呢。
“晨光叫醒了風,風叫醒了樹,樹叫醒了鳥,鳥叫醒了云。”不過就是喜歡罷了,喜歡鳥鳴,喜歡清晨,喜歡詩歌。
喜歡李太白的詩。豪放、灑脫、隨性。明朝散發弄扁舟。逍遙自在的生活,令人稱羨。
喜歡易安的詞。清奇、秀麗、溫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和趙明誠的愛情,至死不渝。
喜歡曹夢阮的小說。生動、深刻。閬苑仙葩、美玉無瑕,親身經歷過后,才知人世間總歸沒有那么多的圓滿。
喜歡戴望舒的詩歌。牽腸掛肚、腸一日而九回。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可惜姑娘真如同丁香一般,轉瞬即逝了。昨夜雨疏風驟,晨時的風,摻著金桂的'香氣。一聞,便難以忘卻。
憶往昔,喜歡上詩詞,是一個秋雨梧桐的夜晚。深夜,我靜坐在窗前,為一道奧數題絞盡腦汁,反反復復地在腦海中推算,卻始終得不出正確答案,心情有些煩躁。門悄然而開,是母親。母親讓我放下筆:“諾兒,你是否記得《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你的思維僅僅局限在表面,如果你換個方式思考呢?”說著,母親拿起筆,在草稿紙上寫著她的思路。我恍然。
那一瞬,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詩詞的美好。我第一次覺得,梧桐葉落之聲是如此美妙。
秋天,陽光不是很暖,照在臉上卻依然舒適。
離開詩詞的世界,乍一看,人間也如此美好。我放下書,微微一笑。
愿你有詩意,也有煙火氣。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篇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出自于杜甫的筆下,詩名《春望》,是杜甫在安祿山的軍隊占領長安后寫的。杜甫旅居長安,時當暮春三月,他看到便地戰火,便回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不由得見花流淚,見鳥悲痛。見到一封家中寄來家書,就像得到萬金一樣珍貴。漸漸地,自己越來越老,頭發越來越稀,都快插不上簪子了。
杜甫一生坎坷,大部分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當他看到國家敗破,城池殘破,城中雜草叢生的景象,心中不禁一酸,淚水奪眶而出。這首詩將杜甫當時悲痛的心情與思鄉的迫切刻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當我懷著一種崇高、敬佩的心情讀完這首詩后,心中的愛國之情油燃而生,看著已經敗破的國家,僅管山河仍在,可我卻絲毫感受不到一個國家所應有的歡樂,感受到的卻是一絲絲寒意與心酸。古今中外,有多少詩人棄筆從戎,他(她)們為了祖國的興旺,戴上了頭盔,手持利劍向敵人沖去。有的詩人為了國家,最后連自己的鮮血也滲入大地。又有多少詩人心愿未達成,便含恨而去。雖然他(她)們已西去,但他(她)們卻留下了千首萬首愛國。
作者以《春望》作題,通過對春天城中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深刻地表現了對國事、時局的關切,又再次散發了此詩所透露出的絲絲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