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去釣魚的體會共情去釣魚篇一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六,爸爸的同事約我們一起去牟山湖釣魚。
到了垂釣中心,我對大家說:“咱們今天來個釣魚比賽,釣魚最多者便能拿到最多的魚滿載而歸!怎么樣,來試試吧!”大家紛紛響應。
我拿了一根釣魚竿,穿上魚餌,去釣鱸魚。我本以為鱸魚最貪吃,引它上鉤并不難,哪知,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一條小魚也沒上鉤。
“我釣到了!”在另一個池塘里釣河鯽魚的“飛毛腿”叔叔大喊。(“飛毛腿”是本人蔣易霖為叔叔起的外號)我連忙把自己的魚竿擱在一旁,“小貓釣魚”去湊熱鬧。當我重新坐到位子上時,魚鉤上的蝦米早被魚兒吃了個精光,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就在剛才看熱鬧的時候,自己錯失良機,讓聰明的魚兒吃完美餐后偷偷逃走了。
“不釣了,我要到叔叔那去釣,鱸魚太聰明了,那邊的魚似乎作文好釣些!”我帶著小小的情緒對媽媽說。媽媽勸我耐心點,再試試,可我已拿起魚竿迫不及待地奔向叔叔那個池塘了。
“我釣到了甲魚,是甲魚!”“死心眼”叔叔在鱸魚塘邊興奮地大喊,叫媽媽趕緊拿著網兜去幫忙。媽媽穿著高跟鞋,蹦蹦跳跳地跑過去,我也緊追其后。站在一旁的“分心”叔叔對媽媽說:“這甲魚真大,可以讓我們美美地吃上一頓,大補一下呀!”“撲通!”“機靈鬼”掙脫了魚鉤溜走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哈哈大笑起來。池塘邊滿是歡聲笑語。
這次比賽的結果是:“死心眼”叔叔23條,蔣易霖和爸媽20條,“飛毛腿”叔叔18條,“分心”叔叔10條。
通過這次釣魚比賽,我懂得了釣魚要有耐心與恒心,也要靠運氣,如果三心二意,就會一無所獲。
去釣魚的體會共情去釣魚篇二
有一次,老楊在家門前的一口魚塘釣到一條大魚,他興奮不已,抓起魚就往家里跑,一邊跑啊一邊對著家中高呼:老婆,我釣到大魚了!。可是,老楊太過于興奮太過于忘乎所以腳下一猾不慎摔入魚塘,經多方營救,把他撈上岸邊,只見老楊手里依然牢牢地抓住那條魚。
老楊是我的同鄉戰友,我們在同一個部隊工作成為同一條戰壕里的戰友,后來,共同的嗜好又使我們成為了同一垅魚塘埂的釣友。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部隊的文化生活還很單調,業余時間除了打打球打打撲克也就沒什么好玩的了,深感生活的枯燥和單調。然而,部隊營區占地幾個平方公里,下屬各單位的營房前后都有魚塘,魚塘水面加起來約幾百畝,真謂是魚米之鄉。許多同志便利用部隊這優越的自然環境與資源,把釣魚作為節假日和課余時間的一項自尋其樂活動,為枯燥平淡的軍營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那時我們釣魚的工具和餌料及手法都不太講究。一根竹竿一段絲線一枚魚鉤便組成了一付簡單實用的釣具,連浮漂都是泡沫或空心管做的。餌料也很簡單,多數用蚯蚓、面粉等,條件好的在面粉里加點白糖香油什么的。就是這簡易的工具和餌料,卻使我們常常頗有收獲,有時還會有意想不到的令人心花怒放的大收獲。
老楊原本不喜歡釣魚,節假日和業余時間大多用在帶孩子做家務上,沒有其他什么業余愛好,最多也是打打撲克下下棋罷了,有時在外玩的時間長了還會挨老婆罵。因而,我們譏稱老楊是氣管炎(妻管嚴),怕老婆,也習慣性地稱他為楊怕怕。老楊每每看到左鄰右舍的釣友帶著收獲懷著喜悅回家時,心里難免萌生起了釣魚的心思。于是他向我們這些老釣友拜師求學,從此走向了漫漫的釣魚之路。
老楊釣魚的癮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節假日幾乎都是在魚塘埂上度過,甚至發展到了萌發夜釣的念頭。
去釣魚的體會共情去釣魚篇三
王老師執教的《釣魚的啟示》總體來說不錯,文本理解的準確,教師有扶有放,引導學生突破難點,從學生談的收獲中不難看出,孩子們的感受還是很大的。
一、緊抓爭議點,引發討論。課文的難點是父親語重心長的一段話,而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還應從“該不該放這條魚”入手。王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該不該放這條魚”可以說,抓的非常好,真理越辯越明,只有學生在發言中能做到有理有據,我想就能體會到父親一席話的含義。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就要你應該尋找這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語句,引發學生討論的焦點,從而突破文本的難點。如劉玉鳳老師執教的《普羅米修斯》,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這樣很容易打開學生的思維。
二、給學生一個空間,收獲一份精彩。王老師在學生充分理解了父親的話后,并沒有戛然而止,而是引發學生再次升華自己的讀書所得。“從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你想對父親說點什么?”讓學生變換角色,練習說話。課上到這里,以為文本理解的可以了,也可以理解為是對整節課的總結。沒想到王老師,又打出了一段字幕“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在他在知道沒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法國思想家”的一段名言。這句名言恰到好處地揭示了父親話語的真諦,以為老師又一次升華了中心,正為老師叫好呢,王老師又說:“你學完課文后,對道德有什么新的認識?或者你學完課文后有什么收獲?也把它寫下來,這就是你的名言了。”孩子們的創造力真的是讓我們驚訝,他們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也能談自己對道德的認識,真的讓人佩服,同時也為王老師精彩的設計叫好。這也是學生自主創新的一次成功見證。
建議:
之所以說是建議而不是不足,是因為自己是在王老師的設計之上受到的啟發。如果王老師的教學上再改進一點,那么是否會更完美一點。
上課伊始抓“焦點”。上課伊始,王老師在學生回顧整體后就應該拋出“焦點”——該不該放魚。在王老師的課上,文本處理了一半多,老師才讓學生小組討論“該不該放魚”,這時的學生已經有了前面的“熏陶”,答案當然只有一個——放!那這樣的討論就虛同擺設,沒意義了。學生的理解也就僅僅局限在為什么放了。而且思維形成定勢,再讓學生談為什么放,學生的答案就只停留在“魚要產卵,會影響許許多多的魚”,而忽略了道德的問題。(如果這時教師引導——不產卵就可以不放嗎?也能進行及時的補救)如果上課伊始,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放?不放?并且,教師有意識側向于不放也有道理,減少學生口是心非的答案。那樣教學中,再讓學生找出不放的理由:沒有人看見;魚又大又美,那么誘人;釣的時間長;還以幾分鐘就到開釣的時間了等,在適機的引導學生讀文字,品讀這些理由,真的是不舍得放,同時明白這是多么大的誘惑呀!再讓同學們找出放的理由:你現在留下的是一條普通的魚,如果你不遵守道德的話,將來你留下的將是一條更加誘惑的“魚”——他可能是什么?讓學生猜想,進而理解父親的話中“像釣到的大鱸魚那樣”的是什么。
這樣的設計,就沒有了教學中教師的一問一答,牽著學生走的現象,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加得以體現。
去釣魚的體會共情去釣魚篇四
我爸爸經常去釣魚,一釣就是五六條,看得我的手直癢癢。于是,我也想學釣魚,就讓爸爸也給我買了一根釣魚竿,我決定跟爸爸一起去釣魚。
在一個天氣明朗的星期天,我準備好了魚竿、水桶和瓶子,便和爸爸一起出門了。我們首先來到一個泥坑旁,挖了幾條蚯蚓裝進瓶子里,作為釣魚的誘餌,然后再向郊外的小河邊跑去。
到了小河邊,我們便放下手中的工具,準備開始釣魚了。我坐在爸爸旁邊,拿起瓶子從里面掏出一條蚯蚓,我把他分成幾塊,給爸爸分了兩塊,剩下的留給我自己。我先把一塊誘餌掛在魚鉤上,輕輕地把魚鉤放進水里,眼睛眨都不眨,身子一動不動的注視著魚浮,心里直想著能釣到一條大魚。這時候,魚浮動了幾下,我以為是魚上鉤了,于是我立馬就把魚鉤提了上來,結果一看,魚鉤上是空空的,什么也沒有釣到,接著又試了幾下,還是沒有釣到一條魚。這時我有點坐不住了,爸爸安慰我說:“不要著急,釣魚是要有耐心的,剛開始魚浮動,你先不要管它,那是聰明的魚在試探你,看看有沒有危險,等魚試探后,魚浮再動你就提上來,這樣就可以釣到大魚了。”于是我按照爸爸說的,又把魚鉤放進水里,過了一會,魚浮動了,我沒管它,接著魚浮又猛一下子沉進水里,這時我使勁一提魚竿,還真的釣到了一條魚,我把它拿下,裝進了準備好的水桶里,就這樣,我一連釣到了好幾條。
該回家了,我和爸爸收起釣魚的工具,帶上我們的勝利品,開開心心的走了。
去釣魚的體會共情去釣魚篇五
國慶節快結束了,這個國慶節你們都干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如果問到我,我就會告訴你,我在釣魚呢! 這個國慶節,我們一家離開了這個喧鬧的城區,來到了媽媽從小在那里長大的地方——諸暨璜山。那里沒有任何我喜歡的電子產品,就連電視機也沒有(由于外婆家平時也住在市區)。看似有些無聊,其實那里有我享受不盡的天倫之樂。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去小池塘里釣魚,以往我都是和表哥在家里打打鬧鬧,吹吹牛,而外公每天都會去釣魚,每次總會有很大的`收獲,所以我很羨慕外公。這次,我也打算去學學外公的釣魚技術,說不定也能釣上幾條,回來可以向媽媽炫耀一下。
這天,我們現在外公家的菜園里挖了一些魚兒的最愛——蚯蚓。
裝在一個有土的一次性塑料杯里。外公。表哥和我每人拿了一根魚竿出發了。到了池塘邊,選了一處寶地,坐在自己隨身攜帶的木凳上,在魚鉤上套上蚯蚓,拋出魚線,然后靜靜的等待那條貪吃的魚兒上鉤。那感覺別有一番風味。我們三個靜靜的坐了好一會兒,見沒有魚兒上鉤,正當我有些不耐煩的時候,外公猛地拉了一把我的魚竿,發現一條魚上鉤了,劇烈地搖晃魚線,想掙脫我的“魔爪”,但這都是徒勞。我把那條魚小心翼翼地放進了裝著水的桶里,繼續釣魚。打那以后,我變得精神抖擻起來,一有風吹草動就立馬收竿,結果什么也沒釣到。外公說收竿不能太早,又要有耐心。在短短一小時之內有經驗的外公收獲不小,釣了一大一小兩條。一向愛吹牛的表哥,這次空手而歸。
后來,我把誘餌放進水桶里,看它們是否吃,結果它們只看了一眼就游走了。啊!應驗了一句古語“吃一暫,長一智”!
哈哈!釣魚不僅有趣,而且更能鍛煉人的細心耐心和觀察力。
真是太棒了!下次去外公家我還要釣魚。
去釣魚的體會共情去釣魚篇六
每天做完作業,我就喜歡看一下探索頻道的節目,有時候,會播放關于釣魚的片段。那些人可真神氣,常常釣到很大的魚,甚至是鱷魚和食人魚。有時候,釣魚者很快釣到了魚,更多時候,會靜靜等待魚上鉤。當然要花很多時間,甚至折騰半天魚還跑了,但他們釣到魚以后的喜悅實在是令人羨慕。國慶長假,我終于也踏上了釣魚之旅。
天公不作美,路上還是萬里無云,到了魚塘卻下起了傾盆大雨。沒辦法,我們只能在亭子里面等。
到了午后,天空終于放晴了,我和爸爸拿著魚竿來到了魚塘邊。這次我們選擇的魚塘不是人工養殖的',池塘很大,魚不多,屬于野釣范圍。
我模仿著爸爸的樣子扔出了魚竿。我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我的浮子不斷地上下抖動,那是魚上鉤了,我迅速收了魚竿,明亮亮的鉤子赫然出現,魚餌已經被吃得精光了。
這樣一次又一次,我失望極了,看看爸爸,他也是很無奈,這些魚聰明得讓我們不知所措。
我細細觀察水面,魚餌一下去,浮子就開始動,而且是不斷動,證明有魚,但它們并沒有吞下鉤子,這是為什么呢?我轉過身,爸爸也正百思不得其解,一遍遍起竿看魚餌。
媽媽看不下去了,她說她小時候釣魚是用蚯蚓的,不如去挖幾個蚯蚓試試。我和媽媽興沖沖跑去挖來了蚯蚓。爸爸立刻換了魚餌,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半個小時過去了……這下子浮子一動不動,魚都不來吃了。
媽媽和我跑到附近的飯店,要了一點米粒,沒想到,米粒竟然讓我們釣上了好幾條魚,但這些魚都很小。
“李昭成,幫我一下。”爸爸大聲叫我,“這條魚力氣還真大!”這條魚真頑強,“大力士”爸爸已經拉得很近了,它卻還在不斷向上跳。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釣了起來。
我興沖沖地把魚放進水桶,可一放進水桶它就像死魚一樣,一動不動,只有嘴巴在動,證明它還活著。可不一會兒,魚連嘴巴都不動了。我有些生氣,好不容易釣到的魚,居然是一條死魚。我把它扔進了水里。沒有想到,一進池塘,魚就游了起來,還跳了兩下,仿佛在嘲笑我似的。我真是又急又氣。最后,我們的戰績就是只收獲了幾條小魚。
這次釣魚為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魚餌要創新,人生也需要不斷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綻放最美的成功之花。另外,作為弱者,有時表現出無能的假象,是可以逃脫危險的,而即使我們是強者也不應被弱者的假象所欺騙。
去釣魚的體會共情去釣魚篇七
在涼風習習的一個下午,我興高采烈地來到舟山的一個魚塘釣魚。
我們抽出魚竿,弄好釣線,再放好魚餌,將線甩進水中,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我環顧周圍,看到了一個趕羊人拿著鞭子在趕一群羊,羊悠閑地走在魚塘邊。
過了好一會兒,風大了起來,魚竿開始劇烈地晃動。我見狀,立即用力去拿魚桿,可使盡了全力也只能將這條大魚拉到水面。眼看釣線要斷了,就在這時在旁邊的媽媽急中生智,用網將這條大魚釣抬出水面。
哇!好大一條扁魚,我心里高興地想著。它在網中努力地掙扎著,但這些都無濟于事。它就這樣被我們放進了帶來的魚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