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案例篇一
1、圓片出角
師:(圓片對折兩次)你能像老師這樣折一折嗎?試試看。
生:它是尖尖的。
師:接下來,從這個尖尖的地方往這兒摸一摸(邊),再從這尖尖的地方往這兒摸一摸(邊),說說這又是什么感覺呢?請你說。
師:對的,這是直直的,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紙片輕輕夾到書中。
師:他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伙伴——角。(板書課題:角)
2、圖形出角
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鬧鐘
師:像角這種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請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鬧鐘都跑出來了,它們都說自己身上藏著角,巢老師就是找不出來,你能幫巢老師找到它們身上的角嗎?學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課件逐一顯示物體面上的角(剪刀開口處有角、三角形有三個角、在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了角)
師:老師把它們身上的角畫下來了,就是這樣的。(課件出示)
3、各部分名稱
師:繼續仔細觀察,這些角都有那幾個部分組成?睜大眼睛仔細觀察。(留有時間,學生仔細觀察)那么多想說的,同桌相互說一說。
師:小朋友,誰有發現的?請你說,還有什么?
師:是的,每個角都有一個點,這個點,我們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叫頂點。(齊讀:頂點、角的頂點)角還有兩條直直的線,這直直的線我們把它叫做邊,(齊讀:邊)這一條直直的線我們也把它叫做邊。(同時在相應的'位置板書頂點、邊、邊)我們通常用小圓弧作為角的標記。看一看,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在哪兒呢?請你說,這是(頂點)?這是?(一條邊)這是?(另一條邊)這個角,誰來說?很好,誰來指一指黑板上這個角的頂點和邊?你來。說的真好。
4、畫角
師:想知道巢老師是怎樣畫出這些角的嗎?好的,小朋友們,要看仔細哦。先畫。(頂點)再畫?(對,兩條直直的線)這是頂點,這就是邊。你能學著老師的樣畫出一個角嗎?拿出作業紙,試試看。
畫完了嗎?畫完了就坐正。誰能將黑板上的這句話補充完整?問:角有()個頂點()條邊。(板書這句話,多指名幾位學生回答)
5、辨角
師:(課件出示)下列圖形是角的在()里畫笑臉,不是角的在()畫哭臉。第一個……(重點講述第二題)
師:你們的速度真快,老師必須送個你們個大拇指。
總結: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還要看這條邊是不是直直的。
6、數角
過渡:為了感謝小朋友的幫忙,小蝸牛特地帶來了禮物盒要送給大家,可是,它把密碼忘了,盒子打不開了。你愿意幫它找回密碼嗎?小蝸牛說啊,只要你們能數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就能找到密碼了,有信心嗎?拿出作業紙,自己完成第二題。
師:這個可不容易哦,我們要先判斷它是不是角再來數一數,做完了還要記得再檢查檢查。重點講述第一題。
師:第一個圖形有幾個角?1個,同意嗎?你上來指一指。還有嗎?還有呢,你來指一指,一共3個。有誰反對?請你說。你說的真清楚,你來指給大家看看,哪條不是直的?有幾個角?正確答案只有1個。
總結:我們在找角的時候,也要記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這兩條邊必須是直直的。
師:密碼是什么?盒子打開了。
7、找出身邊的角
過渡:小蝸牛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五角星,你喜歡嗎?老師在這個面上找到了許多的角,你能找到嗎?別著急,老師也找到了一個角。下面仔細聽,聽巢老師是如何介紹這個角的。我找到的是這個角,這是角的頂點,這是它的一條邊,這是另一條邊。你學會了嗎?你能像巢老師這樣介紹你所找到的角嗎?好的,你來介紹。說的真不錯。誰還找到了不同的角?你來介紹。聲音真響亮啊。
小朋友們的眼睛真厲害,能很快地找到圖形中的角,其實,我們的身邊處處存在著角,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們的課桌上和教室內哪些物體的面上藏著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
師:同桌互相幫忙。小朋友,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呢?請你上來指一指。(糾正學生指角方法)學生若指出課桌的面、鉛筆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數學上的角是有區別的: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傷害到別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辦法將它磨圓了。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案例篇二
教學內容: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能判斷一個最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探究能力。
3、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判斷最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
教具、學具準備:卡片、投影片若干
板書設計:
1/4=1÷4=0.25
9/25=9÷25=0.36
17/40=17÷40=0.425
5/6=5÷6≈0.833
3/14=3÷14≈0.214
16/33=16÷33≈0.485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復習導入)
2、小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怎樣化小數
4、揭示課題:為什么老師判斷的這么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規律
二、合作探究(新授)
1、嘗試練習提出問題
出示例3把1/417/405/63/1416/33化成有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三位小數)
根據計算結果,板書
根據結果,可以把這些分數分成幾類?
根據分類,你想到了什么問題?本節課核心問題
2、自愿分組共同探究
請同學們根據各自的研究方向,自愿分組討論
教師參與學生討論
3、匯報交流形成成果
各小組匯報
根據學生匯報小結: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和分子無關;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分母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并由學生分類。
4=2x2
25=5x5
40=2x2x2x5
6=2x3
14=2x7
33=3x11
小結: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分母不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看教材怎樣表述。
4、評價提高實現優化
第2小組和第3小組的發現有矛盾么?
你認為哪種方法更容易判斷一個最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
三、鞏固拓展
出示練一練2
同組同學互相出數,判斷能否化成有限小數?
四、全課總結
略
五、學生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案例篇三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在數學廣角里玩了好多游戲,高興嗎?還想去嗎?這節課我們再來玩一玩,喜歡嗎?這個游戲的名字就叫“猜一猜”。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桔子和蘋果
請一個同學和老師合作做游戲。
2、考老師
師:請到前面的同學雙手拿水果,讓老師猜猜你的另一只手里拿的是什么水果?
師:你們會玩這個游戲嗎?你和你的同桌任意選兩樣東西一起來做這個游戲。
3、師:剛才的游戲太簡單了,再玩一個難一點的。(找3個人)三種水果分給他們。
生1:我拿的不是桔子,也不是梨,你們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
生2:我不是桔子。
生3:猜猜我拿的是什么?
師:說說你們是怎么猜的?
4、小組玩游戲。
5、師:接下來我們來猜數字,按照剛才的方法我們來猜猜卡片上的數字,也可以用別的方式提醒伙伴。
三、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們高興嗎?那你學會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如果有四種物品,你還能猜出來嗎?下課后可以和小組同學研究。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案例篇四
本單元主要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在100以內)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以及加、減法估算。共安排了5個例題。
這部分內容是在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100以內的加、減法基礎上教學的,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口算和筆算,復習了數和計算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也為進一步學習萬以內的數與計算起了鋪墊作用。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是新增加的內容。是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編排的。學習這些內容不僅可以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而且還為后面學習多位數的筆算加、減法做準備。
本單元在編排上有下面一些特點。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
數學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數學課程內容的呈現應該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是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2.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注意體現算法多樣化。
《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為主動地構建方法。
3.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
重視估算,培養估算意識,是《標準》在計算教學方面強調的內容之一。隨著計算內容的進行適時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養估算意識是本套教材的一個特點,前面在二年級上冊在100以內的加、減法中已經正式出現過估算的教學內容,本單元結合幾百幾十的加、減法,進一步學習根據具體情境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在100以內),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三、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識。
本單元的內容是在前面內容的基礎上教學的,如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本質上都是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兩種情況的組合。因此教學時,應注意相關內容的復習。
2.注意把握好計算教學的要求。
本單元計算教學的內容呈現算法多樣化的特點,在教學時,一方面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他們采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計算,同時也應注意把握好教學要求,如教學幾百幾十的加、減法時,主要以教學筆算為主,口算是作為另一種算法出現,因此對于這類計算,只要求學生掌握筆算,對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四、教時分配
這部分內容可以用6課時進行教學。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案例篇五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能正確地計算及描述小數乘整數的過程。
3.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算法。
【教學準備】
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了解小數乘整數
1.說一說如果是你,想買哪種風箏?
學生自由回答。
2.根據學生匯報情況,教師提出:××同學說想買3.5元一個的風箏,那么買這樣的三個估計需要多少錢呢?學生思考并匯報。
師:你們能不能準確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匯報(可能想出幾種不同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敘述板書:
方法1:連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計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豎式筆算35角×3=105角。
方法4:豎式筆算3.5元×3=10.5元。
3.小結引出課題。
1.比較發現。
師:同學們看這個乘法算式,與以前學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學生會發現,算式中有小數或小數乘整數。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小數乘整數。)
2.嘗試解決。
教師出示0.72×5。
師:同學們看0.72不是錢數了,沒有元角分這樣的單位了,能不能計算出結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計算方法。
(3)匯報演示。學生匯報的同時展示學生計算過程。可能有兩種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認識到乘法比較簡便。
教師板演乘法豎式計算過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師:仔細觀察乘法算式,誰能給大家解釋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三點:怎樣把乘數轉化成整數;乘積如何處理;積末尾的0如何處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動交流,總結概括。
學生舉例子說明算理,并板書。
師:(出示主體圖)我們通過解決買風箏的問題,認識并學會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學生獨立計算,匯報交流。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把風箏放飛(出課件)。
1.放飛第一個風箏。(點擊第一個風箏)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0.7121.2
×4×4×5×5
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計算后,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比較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63.07×8
學生獨立筆算。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2.放飛第二個風箏。(點擊第二個風箏)出示:
(1)看誰觀察得最仔細,你發現了什么?
7.51.35
×4×3
__________
30040.5
(2)解決問題:小紅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飛第三個風箏。(點擊第三個風箏)出示:試試你的智力。
用1到5五個數字及小數點,任意組成小數乘一位整數的算式,并算出來。(能寫幾道寫幾道)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想對大家說點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案例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點,理解并掌握解題思路。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鼓勵性的情感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初步學會分析數量關系,并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教學難點:
懂得要解決最后問題必須先找出隱藏的中間條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桃園參觀,你們想去嗎?(課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豐收啊!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個,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誰會算一算?(學生口答,說一說怎樣想的?)
如果第一棵樹上有80個桃子,第二棵樹上有60個桃子,兩棵樹上一共有多少個?
誰會列式解答?學生口答并說一說怎樣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們真了不起,遇到的兩個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一起去看看猴媽媽和猴寶寶在桃園遇到了什么問題想請你們幫忙。
媒體演示例題
(2)從圖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大猴:3筐,每筐12個。
小猴:6個
你能根據兩只猴子的采桃情況提出問題嗎?
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出來,再引導學生先解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
(3)怎樣求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
你會列式解答嗎?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123=36(個)
36+6=42(個)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樣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個的?
教師歸納:有的同學這樣想:要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就要把大猴采的個數和小猴采的個數合起來,可題目上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大猴采了多少個,所以必須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個,然后把大猴采的.個數加上小猴采的個數。這是從問題想起。還有同學是從條件想起,根據大猴采3筐,每筐12個,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再把大猴采的個數和小猴采的個數合并起來,就是兩只猴一共采的個數。這兩種想法都很好。
我們在解決問題后要寫出完整的答語。教師板書答語。
(4)教學試一試
剛才有同學還提了一個問題,你會解答嗎?
先在本子上獨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說說先算什么?
指明匯報,板書算式。提問: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要先算什么?
比較:在解決例題和試一試這兩個問題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相同的是兩題都用兩步計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題求兩只猴一個采了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計算,而第2題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減法計算。
三、拓展練習
(1)參觀了桃園后我們再去森林公園看看,進公園先買票。我們來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體出示條件和問題)
誰說說這題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學生列式解答。指名匯報,說一說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別忘了寫答語。
(2)我們進公園去。這里有2個小朋友在澆樹呢!這里又有什么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呢?你會做嗎?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后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們繼續參觀森林公園,看,眼前又出現了什么?根據這些條件你會提哪些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問題,再讓學生分別解答。
解決這兩個問題分別是怎樣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課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案例篇七
教學目標:
1.掌握第二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簡便算法,并能正確合理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第二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簡便算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1.口算。
35×243×892×4125×842×5
82×673×862×725×850×2
(1)學生口算。
(2)觀察計算過程,說說哪幾個算式的結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并分析兩因數數字的特點。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使計算結果是整十、整百、整千……
25×()=()125×()=()45×()=()
35×()=()55×()=()75×()=()
(1)學生自由說。
(2)討論哪種填法算起來最簡便,最合理?
3.看橫式,直接說出得數。
35×2×725×4×7125×8×3
從中你發現了什么?引入新課。
二、教學新知。
1.出示例9求125與56相乘的積。
2.小組討論:可以怎樣算?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3.反饋。
4.試一試。
25×2445×18
(1)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把不同方法板演出來。
(2)引導學生討論。
(3)方法。
一想,二分,三算。
三、鞏固練習。
1.把乘兩位數改成連續乘兩個一位數。
15×1225×32125×48
15×2×()25×4×()125×8×()
引導學生說說每組的兩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2.用簡便方法計算。
45×1625×16125×1635×12
25×2825×18125×48125×72
3.課本中練習。
四、課堂。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五、作業
作業本p15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案例篇八
億以內數的寫法的練習教學內容:練習二的:8~11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
2、熟練地寫含有兩級的數。
教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數位表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小黑板出示:寫出下列各數十二萬 三百零五萬四千零六萬五千
2、這些數你是先寫哪一級的?再寫哪一級?
3、請你回憶一下數位表,你能說出數位表在寫數時能給你什么幫助?
5、學生回憶億以內數的.寫法。
6、學生自由說一說。
二、課堂練習
1、投影出示:寫出由下列各數組成的數。
(1)四百萬 八十萬 五萬和三千
(2)六千萬、九萬和五百
(3)八千萬和四十反饋:這些數的最高位是什么數?怎樣寫出這些數?
3、學生寫數(3人上黑板寫)學生說一說萬級和個級上的數是怎樣確定的。
4、學生寫數后大家評議。
四、作業:
練習二: 10、11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案例篇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能根據提供的素材,估計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通過對100以內的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具準備:每個小組四樣獎品:糖、小星星、橡皮、鉛筆各100個。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與學生自然和諧的交談了解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的認知基礎,掌握學生口頭唱數的情況,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使學生感知到口頭數數容易,但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可不太容易,指導學生數數時要注意手口一致。)
教師與學生交談:
1.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誰能從0數到20?(請一名學生數。)誰能接著往后數?(預計學生能比較準確地數到100,但數到100后學生可能數得不整齊了,部分學生開始出錯了。)
大家能數那么多數,真了不起啊!
3.誰愿意領著大家一起數?(請一名學生邊點邊數,這位學生指著,大家跟他一起數。)
今天來上課的人數比我們以前學過的20多一些。
4.剛才大家數數的時候數得那么好,可是數人數的時候卻遇到了困難,看來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還真不太容易!不過沒關系,只要大家像剛才那位小朋友一樣,邊點邊數,點的和數的一樣快,相信你們一定能數對!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案例篇十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6~98頁。
二·教學要求: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四·教學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學具:每人準備小棒18根。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教師用投影出示課本p96~97的全景圖。
教師說明:這是學校運動會的場面,從圖中你看到什么?
(讓學生自己看圖互相說一說)
2.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運動會上,學校為了給運動員解渴,準備了一些飲料,已經喝了一些,比賽快要結束時小明問:“還有多少盒?”
師:你們知道還有多少盒嗎?互相說一說。
(學生互相說時,教師巡視,注意發現不同的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三種算法:(1)數數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數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著數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剛才有的同學用數的方法知道了還有多少盒飲料,也有的同學是通過計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同學是怎樣計算9加幾的。
提問:要算還有多少盒飲料怎樣列式?(板書9+4)
師:9加4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左邊擺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邊的4盒飲料。
師:誰能結合板書完整地說一說,剛才我們是怎樣計算9+4的?
4.利用課本右邊的資源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師:同學們接著看圖,運動會上有9個踢踺子的,還有6個跳遠的,要求踢鍵子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板書:9+6)
師: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匯報后,教師啟發:你們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每提一個問題,教師就讓學生說一說一共有多少人。對于9加幾的問題,還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二、練習反饋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看圖說意,并動手圈一圈,直接看圖寫出得數。
2.看圖列式。(“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看圖填寫,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教師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會計算9加幾了?
學生每說一個算式,就讓學生說出得數。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題目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9加幾)
教師指出:今天我們學習的是9加幾,計算9加幾的題目,可以用數的方法,也可以用計算的方法。
[教師的小結點到為止,不給過多的結論性的東西,不限制學生的算法。]
四、課堂作業。(“做一做”第3題)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給予個別指導和幫助,也可以讓學生借助學具學習。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