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列舉法求概率教學設計人教版列舉法求概率評課篇一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隨機事件的概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教學內容
《隨機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3第一
章第一節課。
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的數學素養。
1、教學目標:
2、教學重點:①事件的分類;②概率的統計定義;③概率的性質.
3、教學難點:隨機事件的發生所呈現的規律性.
4、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教學課件為教學輔助.
我所面對的學生是高一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也在初步形成中,但由于年齡的原因,他們思維活躍卻不夠冷靜、嚴謹,因此較片面。雖然概率來源于生活,卻也要深刻地挖掘生活中的事例,學生會因為一點阻礙而產生厭學情緒,同時由于這堂課主要學習的是概念,學生會覺得枯燥而產生煩躁的心理。
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教學的主體,更是課堂的主角。設計教學過程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盡可能地帶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并盡力帶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知識的主動者,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走出學習數學概念的煩瑣與困境。
在課標的說明與建議中提出:概率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了解隨機現象與概率的意義。教師應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實例,鼓勵學生動手試驗,正確理解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及其頻率的穩定性,并嘗試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錯誤認識在初中教材中,已經對隨機事件和概率進行了一定的闡述和分析,因此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基礎.但是初、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對比而言,高中教材的表述更加嚴謹,而且知識體系建立得更加完整,后續內容更加抽象.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不能簡單的回顧、對比,而是要打下更好、更準確、更嚴謹的基礎。
的精神及交流與協作精神。
(一)情景引入:
課前在全班同學中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是:學校要舉辦“三分球投籃”大賽,那么你會推薦班上哪位同學參加呢?調查結果:高一(3)班鄭同學得票最高。
學生齊答:不能確定。
師:為什么不能確定?
學生齊答:因為它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
學生1:明天會下雨。
師:好,這是隨機事件。那么從事件是否發生這一角度思考,除了隨機事件,還有其他嗎?(學生思考片刻)
學生2:除了隨機事件以外,還有一定發生和一定不發生的事件。比如: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這是一定發生的。擲一枚色子出現7點,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師:那么,我們把這兩種事件分別稱作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接下來請同學們閱讀課本108頁。(明確三種事件的概念)
學生齊答:鄭同學贏的可能性比其他同學大。
師:大家根據什么得出這樣的結論?
學生齊答:平時比賽時這位同學的投籃命中率比較高
師:也就是說大家使用投籃命中率來估計的。那么命中率是怎么計算的?
學生3:是把投籃命中的次數除以投籃總次數。
師:這實際上就是頻率,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用頻率估計概率。
在此基礎上,導出課題.
(二)試驗探究
問題3:怎樣用頻率估計概率?
1.質地均勻的1元硬幣一枚。
2.在同一高度(以數學課本豎直放置高度為準)豎直下拋,落地不計。
3.全班共分15個小組,每小組拋30次,記錄正面向上的次數。
師:現在開始試驗。(大約五分鐘后,學生試驗結束,統計試驗結果,填入電子表格1)
表1(小組拋擲情況統計表)
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做出各組頻率折線圖
師:請同學們觀察圖表,你能估計拋擲硬幣出現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嗎?
學生4:大概在0.5到0.6之間。
學生:(思考片刻,幾乎齊聲回答)多做幾次試驗。
師: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們把各小組數據進行累計,得到表2
表2(各組累計硬幣拋擲統計表)
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做出累計數據頻率折線圖
師:再次觀察圖表,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呢?
學生5:發現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正面向上的次數越來越接近0.5
師:這種說法還不夠嚴謹,認真觀察圖表,能說得更準確嗎?
附近擺動。
師:好。接下來我們利用計算機進行拋硬幣的模擬試驗.增加試驗次數,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發現在大量重復試驗下,正面向上的次數越來越接近0.5,并在0.5附近擺動。)
師:觀察頻率在0. 5附近擺動幅度有何規律?
學生7:再次說明大量重復試驗下,正面向上的次數穩定在0.5,并在0.5附近擺動。)
師:你們認為出現的規律與試驗次數有何關系?
學生8:總體上試驗次數越多頻率越接近0. 5,即頻率穩定于概率.
問題4:為什么可以用頻率估計概率?
學生9: p(a)=m/n因為0≤m≤n,所以0≤p(a)≤1.用頻率估計的概率p(a)不可能小于0,也不可能大于1。
(三)鞏固練習
1.某射擊運動員在同一條件下的射擊成績記錄如下:
①計算表中相應的“射中9環以上”的頻率(精確到0. 01);
②這些頻率穩定在哪一個常數附近?
2.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
(1)拋一枚硬幣有可能出現正面,有可能出現反面。
(3)擲一枚硬幣正面出現的概率為0.5,所以拋擲一枚硬幣16000次時,很有可能出現8000次正面朝上。
問題6:頻率與概率有什么區別與聯系?
(四)總結反思
問題7: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及實踐活動
1.請同學們下課后多注意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件。
2、書本p113練習1.2.3
一、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根據學生已有的活動經驗學習數學概念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概念的本質
在課標的說明與建議中提出:概率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了解隨機現象與概率的意義。教師應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實例,鼓勵學生動手試驗,正確理解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及其頻率的穩定性,并嘗試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錯誤認識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取決與這種方法能否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掌握課堂知識,能否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鍛煉思維,提升能力。學習不是教師“灌輸”知識給學生的過程,而是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內化為能力,知識可能隨時間推移,會逐漸遺忘,但能力會不斷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合理安排學生動手操作環節,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顯得尤為關鍵。在本節課中學生動手進行拋硬幣試驗正體現了主動探究,建構新知的過程。學生在動手試驗的數學活動過程中,自己發現并感悟在大量重復實試驗中,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發生的的頻率所呈現的規律性的基本事實,體會試驗結果的隨機性和規律性之間的關系,順理成章的形成了概率的統計定義。
三.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恰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揭示概念的本質
列舉法求概率教學設計人教版列舉法求概率評課篇二
考慮到本節課的特點,我是把它上成數學活動課,加進了游戲和一些的活動,好讓學生學得輕松有趣。
1、從實例出發,引出課堂重點知識,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特點,真正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教師切實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角色,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有利與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2、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思考每一個問題,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3、側重于解決學生所提出的疑問,有意識去保護自尊,讓學生敢于質疑的膽量和精神。
4、這節課的重點是會用列舉法、列表法或樹形圖法求給定事件的概率;難點是理解求給定事件概率的兩個前提條件。通過學生討論、自主探究,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自主探究中發現概念的形成過程。
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就過去了。同時在一些知識的引導部分說的也不太到位。在肯定學生方面,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來得及的評價,少激勵學生。這些在我以后課堂上要注意,爭取后面上的每節課都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完全掌握知識和方法。
深有感觸:課堂是一門很深的藝術,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列舉法求概率教學設計人教版列舉法求概率評課篇三
教學目標
解三角形及應用舉例
教學重難點
解三角形及應用舉例
教學過程
一. 基礎知識精講
掌握三角形有關的定理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決以下兩類問題:
(1)已知兩角和任一邊,求其他兩邊和一角;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決以下兩類問題:
(1)已知三邊,求三角;(2)已知兩邊和它們的夾角,求第三邊和其他兩角。
二.問題討論
例6:在某海濱城市附近海面有一臺風,據檢測,當前臺
風中心位于城市o(如圖)的東偏南方向
300 km的海面p處,并以20 km / h的速度向西偏北的
方向移動,臺風侵襲的范圍為圓形區域,當前半徑為60 km ,
并以10 km / h的速度不斷增加,問幾小時后該城市開始受到
臺風的侵襲。
一. 小結: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決以下兩類問題:
(1)已知兩角和任一邊,求其他兩邊和一角;
(1) 已知三邊,求三角;(2)已知兩邊和它們的夾角,求第三邊和其他兩角。
3.邊角互化是解三角形問題常用的手段.
三.作業:p80闖關訓練
列舉法求概率教學設計人教版列舉法求概率評課篇四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97頁例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趙瑞敏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系百分數的意義認識“折扣”的含義,體會以及折扣和分數、百分數的關系,加深對百分數的數量關系的理解。
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學會聯系“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知識,能應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方案與策略的能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數學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教學重點:在理解“折扣”意義的基礎上,懂得求折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數量關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確計算。
一、復習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有關百分數的知識《折扣》出示課題折扣這個詞同學們對于這個詞也許很陌生,但是它的另一個名字同學們肯定聽過,那就是打折 生;聽過。
1.理解“打幾折”的含義
師:你說得非常好打幾折就表示百分之幾十,也就是十分之幾。2練習
四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六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八二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師:出示對折的卡片幫助學生理解對折就是五折也就是百分之五十。3運用折扣的含義解決實際問題。
(1)
2怎樣列式計算?(指名學生板演)板書;180*80%=153(2)
出示例4的第(2)題: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3)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我們打開課本97頁,做一做,同學們先獨立完成。學生匯報,師:第一件商品是什么?原價多少錢?打折后多少錢?怎樣計算? 生:52元,用80×65%=52(元)
蘇橋中心校
趙瑞敏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系百分數的意義認識“折扣”的含義,體會以及折扣和分數、百分數的關系,加深對百分數的數量關系的理解。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學會聯系“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知識,能應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方案與策略的能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數學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在理解“折扣”意義的基礎上,懂得求折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數量關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確計算。
一、復習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有關百分數的知識《折扣》出示課題折扣這個詞同學們對于這個詞也許很陌生,但是它的另一個名字同學們肯定聽過,那就是打折 生;聽過。
1.理解“打幾折”的含義
同學們看一看打折后的價錢便宜了還是貴了。生:便宜了
師:那么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 生:百分之七十
師:你說得非常好打幾折就表示百分之幾十,也就是十分之幾。2練習
四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六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八二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師:出示對折的卡片幫助學生理解對折就是五折也就是百分之五十。3運用折扣的含義解決實際問題。(1)
2怎樣列式計算?(指名學生板演)板書;180*80%=153(2)
出示例4的第(2)題: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3)
指名讀題 ①說一說九折的含義。
②求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也就是求什么? 指名扮演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我們打開課本97頁,做一做,同學們先獨立完成。學生匯報,師:第一件商品是什么?原價多少錢?打折后多少錢?怎樣計算? 生:52元,用80×65%=52(元)
師:第二件商品是書包,原價多少錢?打折后多少錢?怎樣計算? 生:73.5元,用105×70%=7305(元)
師:第三件商品是一套書,原價多少錢?打折后多少錢?怎樣計算? 生:30.8元,用35×88%=30.8(元)
1出示101頁練習第1題的圖片,師:(1)打折后,每種面包多少元?(指名回答)
(2)晚8:00以后,玲玲拿了3元錢去買面包,她可以怎樣買? 生 :買4個1.5元的。生:買6個1元的。生:買2個3元的。
生:買2個1.5元的和1個3元的。2出示101頁練習二十三第2題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答比原價便宜了16元。少錢?怎樣計算? 生:73.5元,用105×70%=7305(元)
師:第三件商品是一套書,原價多少錢?打折后多少錢?怎樣計算? 生:30.8元,用35×88%=30.8(元)
1出示101頁練習第1題的圖片,師:(1)打折后,每種面包多少元?(指名回答)
(2)晚8:00以后,玲玲拿了3元錢去買面包,她可以怎樣買? 生 :買4個1.5元的。生:買6個1元的。生:買2個3元的。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
答比原價便宜了16元。折扣”的含義,體會以及折扣和分數、百分數的關系,加深對百分數的數量關系的理解。
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學會聯系“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知識,能應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方案與策略的能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數學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在理解“折扣”意義的基礎上,懂得求折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數量關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確計算。
一、復習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有關百分數的知識《折扣》出示課題折扣這個詞同學們對于這個詞也許很陌生,但是它的另一個名字同學們肯定聽過,那就是打折 生;聽過。
1.理解“打幾折”的含義
同學們看一看打折后的價錢便宜了還是貴了。生:便宜了
師:那么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 生:百分之七十
師:你說得非常好打幾折就表示百分之幾十,也就是十分之幾。2練習
四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六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八二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師:出示對折的卡片幫助學生理解對折就是五折也就是百分之五十。3運用折扣的含義解決實際問題。
(1)
2怎樣列式計算?(指名學生板演)板書;180*80%=153(2)
出示例4的第(2)題: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3)
指名讀題 ①說一說九折的含義。
②求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也就是求什么? 指名扮演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我們打開課本97頁,做一做,同學們先獨立完成。學生匯報,師:第一件商品是什么?原價多少錢?打折后多少錢?怎樣計算? 生:52元,用80×65%=52(元)
師:第二件商品是書包,原價多少錢?打折后多少錢?怎樣計算? 生:73.5元,用105×70%=7305(元)
師:第三件商品是一套書,原價多少錢?打折后多少錢?怎樣計算? 生:30.8元,用35×88%=30.8(元)
1出示101頁練習第1題的圖片,師:(1)打折后,每種面包多少元?(指名回答)
(2)晚8:00以后,玲玲拿了3元錢去買面包,她可以怎樣買? 生 :買4個1.5元的。生:買6個1元的。生:買2個3元的。
生:買2個1.5元的和1個3元的。2出示101頁練習二十三第2題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答比原價便宜了16元。
列舉法求概率教學設計人教版列舉法求概率評課篇五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通過大量重復試驗時的頻率可以作為事件發生概率的估計值
2.在具體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義
〈二〉教學思考
〈三〉解決問題
〈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抓鬮、抽簽、猜拳、投硬幣,
教師對同學的較好想法予以肯定.(學生肯定有 許多較好的想法,在眾多方法中推舉出大家較認可的方法.如抓鬮、投硬幣)
追問,為什么要用抓鬮、投硬幣的方法呢?
由學生討論:這樣做公平.能保證小強與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樣大
在學生討論發言后,教師評價歸納.
質疑:那么,這種直覺是否真的是正確的呢?
引導學生以投擲壹元硬幣為例,不妨動手做投擲硬幣的試驗來驗證一下.
1.教師布置試驗任務.
(1)明確規則.
2.教師巡視學生分組試驗情況.
注意:
3.各組匯報實驗結果.
4.全班交流.
表25-2
正面向上的頻數
正面向上的頻率
想一想2(投影出示)
隨著拋擲次數增加,正面向上的頻率變化趨勢有何規律?
表25-3
試驗者 拋擲次數(n) 正面朝上次數(m) 正面向上頻率(m/n)
棣莫弗 2048 1061 0.518
布豐 4040 2048 0.5069
費勒 10000 4979 0.4979
皮爾遜 12000 6019 0.5016
皮爾遜 24000 12012 0.5005
5.下面我們能否研究一下反面向上的頻率情況?
教師歸納:
注意指出:
1.概率是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數量反映.
想一想(學生交流討論)
問題2.頻率與概率有什么區別與聯系?
學生練習
1.書上p143.練習.1. 鞏固用頻率估計概率的方法.
2.書上p143.練習.2 鞏固對概率意義的理解.
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
五.歸納總結,交流收獲:
(1)完成p144 習題25.1 2、4
列舉法求概率教學設計人教版列舉法求概率評課篇六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藏戲》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1.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臺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伴奏;復雜到每個角色都要帶著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長到要演出三五天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著怎樣的特色。
2.板書課題
1.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1.找讀前三自然段,說說你都聽出了什么。
(藏戲有三個突出特點;世界上這樣的劇種很少,而藏戲是其中之一;連續三個排比式的問句,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其中還有著民族的自豪感。)
2.練習朗讀后,找學生朗讀,要求分別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1.默讀8自然段到最后,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臺的特點;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2.自由讀8—16自然段,說說你進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說一說顏色象征了什么,對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張。
4.自由讀17和18自然段,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5.你想看藏戲嗎,為什么?(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秘這些獨特的魅力。結合看戲人,來體會輕松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1.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2.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3.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4.師生合讀:21自然段。
1.自讀后小組討論: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2.交流、生發:
(1)以弱抗強的傳奇: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合“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帶點的詞,來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為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2)創造奇跡的傳奇: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通過7位姑娘組成的藏戲班子,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哄笑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3)藝術的傳奇: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人僅由7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誕生了一個為人們接受并贊嘆的劇種。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
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藏戲的形成及特色。
戴面具演出
藏戲 沒有舞臺 傳奇來歷:為民造福 開創藏戲
三五天沒結束
1.學習并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默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