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得體會是一種對自己經歷和感悟的總結,有助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心得體會是我們在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得出的寶貴經驗和教訓,撰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總結和梳理自己的思路,寫心得體會是對自己經歷的一種回顧和整理。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寫心得體會應該先明確寫作目的和讀者需求,避免流于表面和空洞,要注重深入剖析和個人觀點的闡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和借鑒。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一
大學美育是指在大學課程中,通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來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與人文素質。而戲曲鑒賞則是美育重要的一環,它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認識文化傳承的歷史與價值。在經過一學期的戲曲鑒賞課程學習后,我深感受益匪淺,下面將就此談談我的感悟與體會。
二、戲曲與文化傳承。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每種不同的戲曲都代表著不同的歷史時期與地域背景,反映了社會生活、思想觀念和文化體系等多方面的內容。在學習戲曲鑒賞的過程中,我發現戲曲不僅是一種藝術表達,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通過觀看不同劇種的演出,不僅可以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氛圍,也能尋找連接古今的文化紐帶,從而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三、戲曲與人生哲理。
戲曲不僅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人生哲理的表現。在學習戲曲鑒賞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戲曲所表達的重要的人生道理。比如《金陵十二釵》表現了一個女性角色在困難面前毅然挺立,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生命力,體現出了堅持為自我爭取權利,不屈服于外部壓力的精神力量;而《白蛇傳》雖然是一出愛情故事,但也弘揚了“淡泊名利”“慈悲為懷”“扶危濟困”的道德觀,這些都是戲曲對我們啟迪而有意義的精神內涵。
四、戲曲與審美素養。
戲曲不僅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生哲理,還具有高雅的審美價值。學習戲曲鑒賞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文化素養,讓學生在欣賞中體會藝術之美。學習戲曲鑒賞讓我開拓了美的視野,擁有了更為深刻的藝術欣賞力,能夠準確地把握每個細節和元素所凝聚的情感和意義。何以股份的美,是一種文化的積淀,是一種審美的體驗,而戲曲則是這種美的體現。在學習戲曲鑒賞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注意藝術的多重性,不同的人對戲曲所產生的藝術情感和體驗也不盡相同,需要結合自身感受來進行個體性的審美。
五、總結。
在學術過程中,我對戲曲鑒賞這門課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欣賞戲曲的過程中,我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體味了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并提高了自己的審美素養。而戲曲鑒賞在大學美育課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精神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二
豫劇是我國傳統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我有幸近期觀看了一場豫劇演出,深受其影響,對豫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鑒賞。通過這次觀賞體驗,我進一步感受到了豫劇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精髓,深深被其優美的旋律、精湛的表演和傳統的審美觀所打動。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首先,豫劇引人入勝的旋律讓我陶醉其中。豫劇以其獨特的音調,讓我仿佛穿越到古代的豫劇劇場。其聲音悠揚高亢,有魄力,又富有情感的表達,讓觀眾可以更好地融入劇情,在音樂的引領下沉浸其中。我曾一度聽到一段豫劇的牌子曲,那迷人的旋律令我沉醉,將我帶入了一個全然陌生的世界。通過這種演繹方式,豫劇喚醒了我對音樂的熱愛,也喚醒了我對傳統戲曲的興趣。
其次,豫劇中精湛的表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豫劇演員刻畫角色充滿力量和美感,他們眼神的流露、面部表情的傳達以及動作的協調,讓我對角色有了真切的感受。在豫劇演出中,演員的表演技巧令人嘆為觀止,他們通過肢體語言和聲線的運用來喚起觀眾的情緒,讓觀眾與角色產生共鳴。在一次豫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藝人表演的鳳姐。她的表演讓人驚嘆,不僅空靈絕倫,而且帶有一種獨特的韻味,讓我感受到了她對角色深入的理解和對戲曲表演的熱愛。
此外,豫劇在表現手法上的創新讓我驚嘆不已。豫劇通過舞臺設計和服裝打造,將劇情和角色情感完美地展現出來。舞臺布景利用了傳統的手法,通過布景、燈光和音樂的組合,營造出一種氛圍和場景感,讓觀眾完全沉浸在劇情之中。服裝的設計也是傳統而精美,演員們身著華麗的戲服,通過服裝的色彩和細節來表達角色的身份和命運。這些細膩的設計讓我明白了戲曲舞臺藝術的獨特之處,也讓我對傳統文化更加感興趣。
最后,觀看豫劇給我傳遞了一種傳統審美觀。通過觀看豫劇,我深深感受到中國傳統審美的獨特魅力。在豫劇中,我看到了中國古典美學的痕跡,這種審美注重平衡、和諧、內涵和真切的表達。通過豫劇的欣賞,我更加理解了傳統審美追求細膩和內涵的精神,也更加欣賞傳統藝術對于審美的貢獻。
總之,我對豫劇的觀賞體驗讓我更加喜歡并欣賞這項傳統藝術。通過豫劇,我發現了傳統戲曲的魅力和價值,更加堅信傳統文化具有獨特而難以替代的地位。這次觀賞體驗讓我對豫劇的了解和鑒賞程度有了質的提高,也進一步激發了我對于傳統藝術的熱愛和研究的欲望。我相信,通過深入地學習和鑒賞,我們可以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也能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生動的表演方式,將文學、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賦予了中國傳統戲曲獨特的魅力。近期,我參加了一場傳統戲曲演出,并從中獲得了很多的樂趣。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戲曲鑒賞心得體會。
第二段:戲曲鑒賞的基礎(200字)。
在進行戲曲鑒賞時,了解基本的戲曲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先后了解了京劇、豫劇、越劇等多個劇種的特點和表演風格,對于戲曲的基本元素如唱腔、動作、化妝、道具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懂得區分各個劇種的特色之處。同時,了解劇情、角色的背景故事,通過了解劇目的歷史背景以及人物關系,能夠更好地理解戲曲表演的內涵。
第三段:觀劇心得(300字)。
在觀劇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首先,戲曲的表演形式十分華麗,演員們的唱腔高亢激昂,動作協調優美,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沖擊。其次,這些劇目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物形象和生動的情節,通過演員的精湛表演和講述,能夠引起觀眾共鳴,觸動人心。再者,戲曲表演中獨特的化妝和道具設計,在舞臺上展現出美輪美奐的景象,使得觀眾如同置身古代的歷史場景之中。最后,在觀看劇目的過程中,要保持專注和耐心,配合戲曲的節奏和旋律,才能真正體驗到其中的魅力。
第四段:對戲曲文化的思考(300字)。
觀看戲曲演出不僅僅是欣賞一場表演,更是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戲曲通過表演藝術,將古代文化、歷史故事、人物形象等有機地融入到現代社會中,使人們能夠深入體驗和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戲曲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載體,它承載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傳遞著世代相傳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傳承和弘揚這一優秀的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戲曲的魅力。
第五段:個人收獲和結語(200字)。
通過此次戲曲鑒賞,我對中國傳統戲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戲曲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形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體現。通過觀賞和品味戲曲,我能夠更好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內涵。希望自己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保持對戲曲的熱愛和追求,不斷提升自己的戲曲鑒賞能力,并將其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戲曲。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四
這學期選修了戲劇鑒賞這門選修課,學到了好多關于戲劇方面的知識,更是被中國戲劇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紹興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劇的發源地。從小,媽媽就有教我唱越劇。比如,《我家有個小九妹》、《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等等。這些曲目,我都會唱,所以在選修課的考試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唱完時,老師和同學以熱烈的掌聲表示了對我的肯定。戲劇演員通過唱、念、做、打、舞等簡單明了的詞句、動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動形象地反映出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戲劇通過演員們不同的臉譜告訴觀看者他們扮演的是何種性格的角色,紅臉表示這個人忠義,白臉表示這個人奸詐陰險,黑臉表示這人正直不阿,藍黃臉譜更是告訴人們這是一個粗豪魯莽之人。人們的身份地位則是通過他們不同的服飾來展現出來:黃龍袍象征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鳳冠的人是皇后、貴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將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戲劇中更是通過須發區分年齡,通過腳色分形區分男女以及他們的特長。
動作在戲劇中更是不可忽視的,演員以揚鞭代騎馬,不同馬鞭代表不同的馬,以旗畫車輪代表坐車,以劃槳代表坐船等。通過這些簡明的動作就可以讓觀眾明白他們在干嘛,總之,戲劇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們不斷的去觀看,去理解,去揣摩,才會慢慢的喜歡上看戲,也能夠看懂戲。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沒有讀過書,識過字,但是他們可以看懂戲,可以從戲劇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們希望得到一些新的東西,所以他們喜歡上了看戲,這就是戲劇的奧妙之所在。我們現在雖然不能從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戲劇去體會戲劇文化的博大精深,去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夠豐富我們的生活。
我覺得戲劇鑒賞課上,老師應該多教我們學習一些短小容易的戲劇,像我家有個小九妹等,讓同學們在練習中體會戲劇的美,去感受戲劇中人的心理、情感等。年輕人對戲劇這種藝術的熱情遠比不上對流行樂喜愛。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流行樂的社會中,認真的聽一聽傳統的戲劇,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國戲劇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蘊是經過層層積淀,經過長時間的篩選保留下來的。所以中國戲劇確實是很寶貴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國地域廣闊,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戲曲風格。在這學期的課中,除了第一節主要籠統的介紹的中國戲劇的簡史,以后的課中對幾個‘知名度’比較高的戲劇做了介紹,包括被稱為國粹的京劇,辭藻優美華麗的昆劇,語言通俗直白的評劇,廣為流傳的黃梅戲,全由女子演繹的越劇。此外還有對于戲曲人物所穿服飾的具體介紹。這些都讓觀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領悟中國戲劇的博大精深。
而在音樂藝術上,《梁?!犯强胺Q經典之作。中國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由何占豪、陳鋼創作,1959年首演于上海。作品以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采用越劇唱腔音樂為素材進行創作,對交響音樂的民族化作了成功的探索。作品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3個部分內容分別取材于梁祝傳說中“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3個主要情節片斷。在音樂形象的塑造上,根據協奏曲的形式特點,對原劇內容和曲調進行綜合提煉,加以發展和創造。根據標題內容的需要,采用奏鳴曲式來表現富于戲劇性的矛盾沖突。為了充分發揮交響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征,吸取了戲曲中歌唱性的“對話”形式、京劇中的倒板和越劇中的囂板等表現手法,還借鑒了中國傳統樂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豐富小提琴的演奏藝術,而使該曲成為中國現代民族化協奏曲形式中影響深遠的名作。
擬性并不是單單由于場地的局限性,同時也營造了一種美感,以簡潔明了的方式了敘事,給。
人以想象的空間。
就戲劇的歌舞化傾向和虛擬性而言,從早期到現在已經有了變化,之所以用變化而不用發展,是因為它不一定都超著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編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現的花神形象,顯得有些莫名其妙(個人觀點)。也許花神的出現營造了一種飄渺虛無的意境美,但實則不必,因為這樣大家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走來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詞本身的美感和功能。傳統的戲劇與不斷發展的意識形態如何融合,成為現代戲劇表演的一大難題。戲劇不可能停滯不前,但變化因遵循的是傳統。把傳統戲劇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則不能稱之為創新。我認為中國戲劇應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把藝術特點發揮到極致。對于原先的經典曲目可以保留原貌,對于其中被稱之為“糟粕”的意識也應予以保留。因為我認為它糟粕與否都是歷史的一部分,總之不可簡單的一蓋過之。其次,目前出現了很多要求推廣戲曲的言論,例如戲劇進小學,進中學。在此過程中,應注意絕不能為了把戲劇推廣普及而降低戲劇的藝術高度。但另一方面,戲劇也不能曲高和寡,這樣的話,中國的有一個傳統精粹會隨著能欣賞的人過少而逐漸衰退。
總而言之,中國戲劇必還將走更久的路,作為一種美的表現,一定會在時間的洗禮下愈發的璀璨。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五
戲劇是通過演員表演故事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綜合藝術。它是以演員藝術為中心同時又融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等藝術的.綜合體。我國的戲劇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從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漢代的角抵戲、晉時的參軍戲、北齊的踏搖娘、唐朝的滑稽戲。一直到宋元雜劇,戲劇這種藝術形式才基本成熟。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戲劇博采眾家之長,從各種藝術中汲取了豐富的文化養料。經過長期的醞釀.我國的戲劇最終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眾青睞,甚至不脛而走,享譽海外.可謂成績斐然。其中不乏有社會歷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瀾,但主要還是因為戲劇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具體表現在其豐富多彩、廣泛深刻的功能方面。戲劇的功能不僅體現在它形象生動、避實就虛的藝術形式.而且體現在它社會關照、理性思考的具體內容。
戲劇的藝術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動、雅俗共賞;其次在于它對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張揚社會理性.成為播撒于民眾心底的及時雨。戲劇的主要功能表現在三個方面:娛樂功能、教化功能、傳承功能。
戲劇的娛樂功能是顯而易見的,是促使廣大觀眾走進劇場或戲院的根本動因。因為戲劇是一種最終以舞臺呈現的形式與觀眾見面的藝術。它的直觀性極強,接受者的層次又極為復雜。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文化素養、藝術修養并不高,因此.我們戲劇的娛樂大門要比其它藝術門類敞開得更大一些。這是從外部因素,也就是觀眾對戲劇的接受方面來考慮戲劇的娛樂功能。進一步從內部因素,也就是戲劇自身來說,戲劇的娛樂功能是與生俱來的,從最初的儺舞娛神,到之后的角抵戲、參軍戲、滑稽戲等,逐漸地由娛神為主轉變為以娛人為主,在此過程中,戲劇的娛樂功能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只是娛樂的對象由神變為人。人逐漸成為戲劇藝術的欣賞主體和接受主體。因此,戲劇就更多地考慮人們的娛樂因素,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使人們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歡娛。
戲劇的娛樂功能是不容忽視的,但決不能認為它是戲劇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戲劇的娛樂功能只是把觀眾引入更高接受層面的必要途徑,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優秀的戲劇,內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誠,從而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同。孟子云:“仁言不如仁聲人人深也”。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看一臺思想性、藝術性都很高的戲,比聽一場報告受的教育還要大。戲劇的教化功能,就內容而言,體現在其張揚社會理性,描寫人間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倫理劇。
這類戲劇多取材于古人古事,戲劇藝術家運用移花接木、舊瓶新酒、引申推理等手法進行再創作,把它用于道德倫理的說教之中。“借虛事指點實事,托古人提醒今人”。如《趙貞女蔡二郎》、《王魁負桂英》、《張協狀元》、《秦香蓮》等。這一類故事都是寫發跡變心的男子負心的故事?!柏氋v之交不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這是傳統文化深深植根于民眾心中的一種理想的道德觀。但在現實社會中,貧寒之士,一朝中榜,入閣拜相,飛黃騰達,便立即翻臉不認人,否認貧賤之交,甚至忘恩負義,殺妻滅子。于是理想的倫理道德被顛覆,民眾的心理嚴重失衡.因此在戲劇中所表現的內容就反映了這種現實。而在結局安排上讓這些負心漢都沒有好下場,或者受到上天報應、懲罰;或者受到人間審判、行刑。唯有以此方式才能大快人心,使觀眾重新找回失去的心理平衡,得到心理補償,同時也起到了警示世人的作用。
2、愛情婚姻劇。
追求美好的愛情和自由的婚姻是文學藝術的永恒主題,戲劇藝術也不例外。關于這類題材的戲劇也是不勝枚舉,比如《西廂記》、《拜月亭》、《墻頭馬上》、《倩女離魂》、《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等。這一幕幕愛情戲多表現婉轉纏綿的男女戀情,包括相思、調弄、熱戀、離別、失戀、怨恨等情感。而且這類愛情戲也更容易打動觀眾.為觀眾接受,成為戲劇名作。愛情戲備受關注,除了人自身作為感情動物的因素外,更多地是因為這類題材強烈地暴露出一般的人性和人們普遍地、長期地被壓抑的自由欲望。在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門當戶對”的桎梏下,年輕男女的婚戀多成為政治、金錢、權力的犧牲品,而禁錮中的人一旦覺醒,就要沖出樊籬,尋求自身的幸福生活體現出青春和新鮮的人的要求。但在當時的封建高壓下,這種思想是離經叛道,為社會的既定習慣勢力所摒棄,并受到殘酷壓制。因而劇作家也只好把人們的這種美好愿望搬上舞臺。通過演員之口講出民眾的肺腑之言。一吐為快,酣暢淋漓而且這類愛情戲也都以“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結局.體現了人們對愛情的熱烈追求。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六
隨著文化交流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納和欣賞中國戲曲,因此,學習中國戲曲鑒賞顯得尤為重要。如今,我也在這條學習之路上漸漸深入挖掘中國戲曲魅力的同時,亦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和體會。在這方面的學習中,總結出了一些心得與體會。
第二段:抒發感受。
戲曲作為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發展的方方面面,其美妙的旋律,唯美的表演和藝術演繹方式,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從京劇、豫劇到湘劇、評劇、黃梅戲等各種不同的戲曲類型,每個地區都有它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特點。中國戲曲也以其歷史、文化、傳承等多重意義引起人們的重視,其精神內涵同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
第三段:認知提升。
在學習中國戲曲鑒賞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很多戲曲文化的傳承歷史、傳統演出的形式和獨特藝術魅力。這種深入了解自然會對我們進行認知和審美的判斷力產生更深入的提升,以便更好地欣賞和鑒賞戲曲。通過了解中國戲曲中的文化內涵和發展歷程,不僅能夠更好地認識戲曲學科,同時也能夠幫助我們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刻的認知。
第四段:獲得愉悅。
在學習中國戲曲鑒賞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欣賞與理解的方式,獲得更多的愉悅與享受。在觀賞戲曲時,我們可以通過琢磨其意境、感受其情感、聽懂其歌詞等細節,讓自己更加沉浸在戲曲的藝術世界中。產生的感情共鳴和精神上的滿足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心靈感動,讓我們受益匪淺。
第五段:探究價值。
中國戲曲不但具備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同時還具有很高的思想與社會價值。它代表著中國獨有的精神、文化、傳統和對生活的表現,展現出中國人的智慧和情感。這種獨特的思想和價值當然值得人們去探究和傳承。通過學習,我們不僅能夠欣賞戲曲的美麗,同時還能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更好地認識我們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傳承。
總之,在學習中國戲曲鑒賞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體驗,無論是感性上的愉悅,還是理性上的認識,都會使我們耳目一新,增添很多精神上的豐盈。對于我來說,學習中國戲曲鑒賞不僅是一種娛樂休閑的方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人生修行的方式。希望這些體驗與感受能夠鼓舞更多的人加入對中國戲曲鑒賞的學習之中。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七
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對戲曲產生濃厚的興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戲曲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更蘊含著豐富的藝術魅力。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也有幸參觀了一些知名戲曲演出,從中收獲頗豐,并對戲曲鑒賞產生了自己獨特的體會。以下,我將結合我的個人感悟,重點從古典美學、歷史文化、語言表達、身體力行以及審美情趣等方面,進行一些思考和總結。
首先,在觀賞戲曲的過程中,我深受到古典美學的影響。戲曲的美學追求不僅表現在它特有的聲腔、唱腔等方面,更體現在舞臺美學的運用上。經典的布景、華美的道具、精妙的服裝以及精湛的編導,都為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而舞臺配樂則通過精細的音符編排,將觀眾的情感引入到劇情中去。通過對古典美學的欣賞,我逐漸學會了欣賞戲曲的獨特之處,也更加明白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戲曲也是了解歷史文化的一種方式。戲曲源遠流長,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翻看中國古代的歷史典籍,我們可以找到戲曲劇目的記載。戲曲中的人物形象、劇情與實際歷史淵源關系密切,通過觀看戲曲,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歷史變遷,感受歷史沉淀下的文化底蘊。在一些經典的戲曲演出中,出現了歷史人物如諸葛亮、李白等,觀眾在欣賞的同時,也對歷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跡有了更深的了解。
觀看戲曲不僅可以欣賞到別具匠心的藝術表演,還能夠學習到一些優美的語言表達。戲曲中獨特的唱腔以及戲曲表演中特有的語言組織方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們往往采用古典漢語,語言優美而富有節奏感。而且,戲曲講究抑揚頓挫,聲調起伏有致,令人回味無窮。通過欣賞戲曲,我逐漸體會到了戲曲中的語言之美,也在詞句翻譯方面迎來了挑戰。與此同時,戲曲鑒賞也促使我更加重視語言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
戲曲不僅在語言上有獨特之處,還強調身體力行。戲曲表演不僅要求演員的聲腔唱腔到位,更要求演員通過動作、神態以及舞臺表情,將戲曲人物的性格特點、情感表達得以完美傳達。尤其是一些經典的打斗場景,演員需要具備一定的功夫基礎,通過舞臺動作來展現戲曲人物的特點與氣質。觀賞戲曲的同時,我更加理解了舞臺表演的復雜性和難度,并對舞臺表演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刻的認識。
最后,戲曲鑒賞也培養了我獨特的審美情趣。在觀看戲曲的過程中,我逐漸培養了對戲曲的喜好,并對戲曲的各個要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過參觀戲曲演出,我不僅能夠欣賞精湛的聲腔唱腔、精美的舞臺美術,還能夠感受到劇情的起伏和人物的情感沖突,這為我的審美情趣提供了更豐富的滋養。我發現,戲曲鑒賞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修養,它能夠提升我的審美能力和品味。
總而言之,大學生戲曲鑒賞心得體會主要包括古典美學、歷史文化、語言表達、身體力行以及審美情趣等方面。通過對戲曲的觀賞,我不僅領略到了戲曲的藝術魅力,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希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能夠加入到戲曲鑒賞的行列中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八
豫劇是中國傳統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以河南省為主要流行地區。作為一名戲曲愛好者,近日我有幸觀看了一場精彩的豫劇演出,讓我對豫劇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鑒賞。在觀劇的過程中,我深深被豫劇的獨特藝術魅力所吸引,同時也從中汲取到了一些鑒賞心得和體會。
首先,豫劇給人一種嶄新的藝術享受,獨特的唱腔和音樂元素成為豫劇的亮點。豫劇作為地方劇種,繼承了豫劇的唱腔和音樂元素。它的曲調古樸典雅,旋律高亢激昂,獨具一格。在觀劇時,我無法抗拒這些悠揚動聽的曲調和豐富多樣的唱腔,仿佛被帶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這些獨特的音樂元素使豫劇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也增加了觀眾對其的鑒賞和欣賞力度。
其次,豫劇的表演形式也給觀眾帶來了全方位的視覺享受。豫劇的表演形式以唱為主,輔以舞蹈、雜技和武術等元素。演員們嫻熟地運用豫劇的曲藝來表達和演繹故事情節,給觀眾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他們用細膩的表情、動作和身段,將角色的情感變化和內心世界再現得栩栩如生。觀看豫劇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個故事中,與角色們一起經歷了痛苦與歡樂。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讓我對豫劇的表演形式越發喜愛。
此外,豫劇的劇本和故事情節也是豫劇鑒賞的重點。豫劇的劇本多以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為背景,情節曲折動人,扣人心弦。演員們通過唱腔和動作等方式,將故事情節演繹得生動有趣。觀看豫劇表演時,我深受劇情的吸引,不禁為角色的遭遇和命運而心痛,也為他們的勇敢和堅持而感動。豫劇的劇本創作獨特,加上演員們出色的表演,使得豫劇得以在觀眾間產生強烈的共鳴和回味。
最后,觀看豫劇不僅是欣賞一種藝術,更是感受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作為一門中國傳統戲曲劇種,豫劇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觀看豫劇,我們可以了解和領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豫劇演出中,我發現許多經典的中國文化元素被融入其中,如京劇中臉譜的繼承和創新,也有一些中國傳統戲劇中的經典劇目的改編和創新。通過觀看豫劇,我不僅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促使我更加熱愛和珍惜自己的文化傳統。
總之,觀看豫劇是一種獨特的藝術享受和文化體驗。豫劇以其獨特的唱腔和音樂元素,豐富多樣的表演形式,精彩的劇本和故事情節,以及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內涵,給觀眾帶來了無限的鑒賞和體驗樂趣。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將繼續關注和支持豫劇的傳播和發展,同時也會不斷提升自己的鑒賞力,更好地欣賞和理解這一傳統藝術形式。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九
戲劇是通過演員表演故事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綜合藝術。它是以演員藝術為中心同時又融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等藝術的綜合體。我國的戲劇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從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漢代的角抵戲、晉時的參軍戲、北齊的踏搖娘、唐朝的滑稽戲。一直到宋元雜劇,戲劇這種藝術形式才基本成熟。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戲劇博采眾家之長,從各種藝術中汲取了豐富的文化養料。經過長期的醞釀.我國的戲劇最終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眾青睞,甚至不脛而走,享譽海外.可謂成績斐然。其中不乏有社會歷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瀾,但主要還是因為戲劇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具體表現在其豐富多彩、廣泛深刻的功能方面。戲劇的功能不僅體現在它形象生動、避實就虛的藝術形式.而且體現在它社會關照、理性思考的具體內容。
戲劇的藝術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動、雅俗共賞;其次在于它對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張揚社會理性.成為播撒于民眾心底的及時雨。戲劇的主要功能表現在三個方面:娛樂功能、教化功能、傳承功能。
戲劇的娛樂功能是顯而易見的,是促使廣大觀眾走進劇場或戲院的根本動因。因為戲劇是一種最終以舞臺呈現的形式與觀眾見面的藝術。它的直觀性極強,接受者的層次又極為復雜。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文化素養、藝術修養并不高,因此.我們戲劇的娛樂大門要比其它藝術門類敞開得更大一些。這是從外部因素,也就是觀眾對戲劇的接受方面來考慮戲劇的娛樂功能。進一步從內部因素,也就是戲劇自身來說,戲劇的娛樂功能是與生俱來的,從最初的儺舞娛神,到之后的角抵戲、參軍戲、滑稽戲等,逐漸地由娛神為主轉變為以娛人為主,在此過程中,戲劇的娛樂功能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只是娛樂的對象由神變為人。人逐漸成為戲劇藝術的欣賞主體和接受主體。因此,戲劇就更多地考慮人們的娛樂因素,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使人們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歡娛。
戲劇的娛樂功能是不容忽視的,但決不能認為它是戲劇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戲劇的娛樂功能只是把觀眾引入更高接受層面的必要途徑,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優秀的戲劇,內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誠,從而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同。孟子云:“仁言不如仁聲人人深也”。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看一臺思想性、藝術性都很高的戲,比聽一場報告受的教育還要大。戲劇的教化功能,就內容而言,體現在其張揚社會理性,描寫人間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倫理劇。
這類戲劇多取材于古人古事,戲劇藝術家運用移花接木、舊瓶新酒、引申推理等手法進行再創作,把它用于道德倫理的說教之中。“借虛事指點實事,托古人提醒今人”。如《趙貞女蔡二郎》、《王魁負桂英》、《張協狀元》、《秦香蓮》等。這一類故事都是寫發跡變心的男子負心的故事?!柏氋v之交不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這是傳統文化深深植根于民眾心中的一種理想的道德觀。但在現實社會中,貧寒之士,一朝中榜,入閣拜相,飛黃騰達,便立即翻臉不認人,否認貧賤之交,甚至忘恩負義,殺妻滅子。于是理想的倫理道德被顛覆,民眾的心理嚴重失衡.因此在戲劇中所表現的內容就反映了這種現實。而在結局安排上讓這些負心漢都沒有好下場,或者受到上天報應、懲罰;或者受到人間審判、行刑。唯有以此方式才能大快人心,使觀眾重新找回失去的心理平衡,得到心理補償,同時也起到了警示世人的作用。
2、愛情婚姻劇。
追求美好的愛情和自由的婚姻是文學藝術的永恒主題,戲劇藝術也不例外。關于這類題材的戲劇也是不勝枚舉,比如《西廂記》、《拜月亭》、《墻頭馬上》、《倩女離魂》、《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等。這一幕幕愛情戲多表現婉轉纏綿的男女戀情,包括相思、調弄、熱戀、離別、失戀、怨恨等情感。而且這類愛情戲也更容易打動觀眾.為觀眾接受,成為戲劇名作。愛情戲備受關注,除了人自身作為感情動物的因素外,更多地是因為這類題材強烈地暴露出一般的人性和人們普遍地、長期地被壓抑的自由欲望。在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門當戶對”的桎梏下,年輕男女的婚戀多成為政治、金錢、權力的犧牲品,而禁錮中的人一旦覺醒,就要沖出樊籬,尋求自身的幸福生活體現出青春和新鮮的人的要求。但在當時的封建高壓下,這種思想是離經叛道,為社會的既定習慣勢力所摒棄,并受到殘酷壓制。因而劇作家也只好把人們的這種美好愿望搬上舞臺。通過演員之口講出民眾的肺腑之言。一吐為快,酣暢淋漓而且這類愛情戲也都以“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結局.體現了人們對愛情的熱烈追求。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十
藝術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故而我毅然選擇了戲曲鑒賞這門課程。白駒過隙,日月穿梭,短短一學期淺嘗中國戲曲藝術的魅力后,感覺藝術特別是中國傳統藝術對自身的影響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記得對戲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兒時啟蒙讀本的漫畫上,再后來就到了歷史課本的只言片句,接著是中學語文課堂上《竇娥冤》的文言文,現在終于又在大學的課堂上閃現了戲曲的迷人身影。從最初“優孟衣冠”的歷史典籍引出有關戲曲來源的講解,到課程中老師言傳身教的展示以實化虛,化無為有和以實代虛,無中生有的戲曲特征,再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戲曲行當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種戲曲表演中的藝術手段簡介,還有那緊貼教學內容的戲曲視頻賞析,可以說這一中國戲曲藝術之旅收獲頗多。
《西廂記》、《白蛇傳》、《野豬林》、《惠州女人》、《女駙馬》、《貴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劇情、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真是一顰、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戲。特別是中國古典戲曲乃至整個古典文學創作領域的杰作——《西廂記》,它深邃的思想內容和精妙的藝術風格使這部作品七百年來一直雄踞“一流”的寶座。其無與倫比的語言藝術,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吸取了這些古典詩詞的精華,又吸收了當時(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經過提煉加工,博取眾長,從而形成自身華美秀麗的語言藝術特色?!段鲙洝返恼Z言藝術既豐富多彩,又極有文采風華,兩者完美結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暢,代表了中國古典戲曲“文采派”語言藝術的最高成就。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的、有機的戲劇藝術。戲曲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也是美學的集成。它是通過聲樂、舞蹈、神容、服飾、裝飾美來讓觀眾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戲曲的觀眾不是用生活真實美來衡量戲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傳神達意。學會感受戲曲之中的美,能促進人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提高審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改造社會,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上了戲曲鑒賞的課之后,讓我感到在這個文化交流、沖擊甚至沖突異常激烈的時代,作為世界最早三大戲劇體系之一的中國戲曲,歷經歲月的沉淀,古老的戲曲藝術必將會被更多人鐘愛和傳誦,永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十一
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藝術形式,深受人們喜愛與關注。自古以來,戲曲就以其獨特的藝術特點和人文內涵,在各個歷史時期和社會階層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戲曲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同時也因為其文化內涵的獨特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去關注與學習。此次我參加了一次戲曲學習活動,對戲曲的內涵和特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深受啟發。
第二段:戲曲的古今與演出形式。
戲曲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傳承形式,如今在現代社會仍然保持其古老的形式。它融合了詩、詞、曲、舞、樂等多種藝術形式,通過音樂、唱腔、服飾、道具和表演等方面的表達,展示了頗具民族特色和歷史沉淀的創造性思維和才華。戲曲演出形式有很多,包括京劇、黃梅戲、豫劇等,每種戲曲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表現形式。
第三段:學習戲曲帶來的收獲。
在學習戲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戲曲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和藝術特點。我了解到,戲曲所展現的儀式感和古典美,深刻地體現了傳統文化對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影響。在觀看演出時,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除此之外,學習戲曲還對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促進了我對于中國文化傳承的更深一步的理解。
第四段:戲曲在當代社會的發展。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崛起,中國傳統文化也逐漸走向世界舞臺。戲曲在當代社會中仍然保持著其獨特的地位和影響力?,F代戲曲通過與當代生活的聯系,展現了當代人對于生活的理解和人生的體驗。同時,現代戲曲還嫁接了更多新的元素,如燈光、音響、特技等,豐富了戲曲表演的形式和風格。這種發展促進了戲曲藝術的傳承和創新,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群體。
第五段:對于戲曲的思考。
從學習和了解戲曲的過程中,我認為戲曲具有傳統美和現代美相融合的優勢。同時,在現代社會中,戲曲沒有被時代淘汰的道理,正是因為它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戲曲所展現的古老的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應該得到適當的保護和傳承。通過保護和傳承戲曲文化,我們可以更好地展現中國文化精髓,發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精神,同時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
總結:
學習戲曲,不僅能夠給人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戲曲文化也將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中國文化的獨特特色和傳統精神的重要體現方式。我們應該通過學習和傳承,讓這項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得到更好地發揚和傳承。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十二
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歷代先賢的智慧和心血。在我從小就接觸到的西方文化的浸潤下,我竟然對這一中國瑰寶一直保持著距離感。直到最近,我有幸參加了一場戲曲演出,深刻地感受到了戲曲的獨特魅力,對其進行了深入的鑒賞。以下是我從這次鑒賞中獲得的體會與心得。
首先,戲曲藝術的音樂表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我曾以為戲曲音樂只是單純的背景音樂,其實不然。戲曲的音樂與唱腔的搭配非常精妙,時而激昂奔放,時而婉轉纏綿,把人們帶入到劇情的情緒中。尤其是那充滿激情與張力的板兒、二黃等傳統器樂,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音樂美感。而戲曲表演者們用心靈娓娓唱出的聲音,讓我仿佛能聽到他們的內心在表達,感受到他們對角色情感的真實演繹,令我陷入了一種獨特的音樂境界。
其次,戲曲的表演形式也給我帶來了新的認識。戲曲之美在于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和技巧。其中最讓我驚嘆的就是面部表情和手勢的運用。通過動作、眼神和手勢的配合,演員能夠準確地表達角色的情緒和社會地位,還可以通過細微的肢體動作來表達角色內心的變化和矛盾。更重要的是,戲曲表演者能夠通過它們來傳達角色的性格特點,令觀眾對角色產生強烈的共鳴和感染力。這讓我意識到,戲曲與話劇、影視劇一樣,都需要演員通過身體和語音的表演來傳達情緒和信息,而這在現代藝術形式中逐漸被淡化了。這種與現代表演形式的差異,使我更加珍視和欣賞戲曲這一傳統藝術。
第三,戲曲的劇情和故事情節經久不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在觀看戲曲表演時,我發現其中的劇情設置合理且豐富。盡管有些戲曲的劇情安排在現代看來可能顯得有些老土,但是它們傳遞的情感和價值觀依然是流傳至今立足于世的原因所在。戲曲的傳統故事情節中飽含著對人性、愛情、友誼和家庭等永恒主題的深入思考,給現代人以啟迪。這告訴我,戲曲作品不僅具有娛樂性,更是一座文化的寶庫,其中包含了豐富的道德和價值觀念,給人以思考和反思的機會。
第四,戲曲藝術的歷史文化背景也讓我對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合了古代政治、歷史、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元素。通過觀看戲曲表演,我對歷史故事、人物、服飾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戲曲表演者對于角色的扮演和演技的要求,必須了解和把握戲曲劇本中的文化內涵,將其通過表演方式傳遞給觀眾。這讓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體驗,也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獨有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魅力。
最后,戲曲鑒賞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傳統藝術對于當代的重要性。盡管在現代社會,傳統藝術的地位逐漸被先進的科技和娛樂形式所替代,然而,傳統藝術所承載的情感和價值觀念是無可替代的。通過戲曲鑒賞,我深刻地認識到傳統藝術對于人們精神世界的滋養和啟迪作用。它不僅讓觀眾在娛樂的同時受到教育,更重要的是,讓人們在快節奏和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找到了一片精神的庇護所,獲得了心靈上的平衡和力量。
通過這次戲曲鑒賞,我對戲曲藝術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戲曲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凝聚了歷代先賢智慧的結晶,傳遞了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信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堅持不懈地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藝術,它便會在新的歷史時期中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十三
作為一種具有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藝術形式,中國戲曲在世界藝術史中擁有獨特的地位,其精彩表演和深刻內涵不僅讓藝術愛好者如癡如醉,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作為一位熱愛戲曲的觀眾,我在平時的觀演中,不僅對戲曲中的唱、念、做、打的表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體會到了戲曲的文化內涵和它所帶來的感人之處。
第一段:戲曲中的唱。
唱是戲曲表演中的重頭戲,也是戲曲表現力最強的方式之一。戲曲唱腔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演變,千姿百態、風格各異,每一種唱腔都有著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深厚的文化蘊含。在觀賞戲曲時,我曾聽到一些經典的唱段,那些富有情感的唱腔,使我仿佛進入了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他們的悲喜哀樂。
第二段:戲曲中的念。
在戲曲表演中,念是傳遞情節和劇情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只是在表達人物的臺詞,更是在傳遞情感和表現角色的個性特征。念的分明恰到好處,真實地表現出人物的性格和感情,令人彷佛見到了人物的真實面貌。
第三段:戲曲中的做。
在戲曲表演中,做是演員傳遞人物情感和性格最直接的表現方式。演員的動作和表情在不同的角色和情節中表現得格外傳神。在一場好的戲曲表演中,演員的舞臺上的行為舉止能夠讓觀眾更好地理解人物心理和情感,這是做表現的魅力所在。
第四段:戲曲中的打。
戲曲中的打既是表現武術功夫也是表達人物個性、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打斗表演中,演員精湛的表演和技藝體現出這種藝術的深厚功力。打的部分對于戲曲表演的整個氣氛以及人物塑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第五段:戲曲的文化內涵和生命力。
戲曲在表演藝術中,不僅是一種傳承千年的藝術形式,更是中國優秀文化的代表。戲曲中體現的文化內涵豐富多彩,展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人文價值。在現代文藝的沖擊下,戲曲依然屹立不倒,體現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內在的魅力。
總結:
戲曲作為我國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演變,成為了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藝術,不僅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表演技巧,也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應該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文化傳統,將其傳遞給我們的后代,讓更多的人能夠體驗戲曲所帶來的藝術魅力和深遠影響。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十四
3120503034。
代明君。
作業題目2:以京劇《小宴》為例,談談京劇小生行當的藝術特征。
《小宴》本是京劇《呂布和貂蟬》中的一折。《呂布和貂蟬》原來是以旦行應工的并以貂蟬為看點的戲,葉少蘭在1946年對該戲進行了整理和加工,進而突出了小生呂布在劇中的分量,使之成為了一出葉派小生的代表劇目。1958年葉少蘭先生與京劇杜近芳合作排演此劇,廣受好評。
葉少蘭先生設計的這段唱腔能受到眾多演員,票友的廣泛歡迎,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運用了小生聲腔中“西皮導板”接“三眼”娃娃調這一最為普遍和熟悉的板腔結構?!巴尥拚{”是京劇娃娃生,小生和武小生行當的專用唱腔,其唱腔結構,調式,唱詞節奏等基本特點雖與西皮唱腔相似,卻又與一般西皮唱腔在結構上又有著明顯區別。西皮娃娃調旋律起伏大,音域寬,高亢明亮,棱角突出,剛進挺拔,是一個板式齊全的唱腔系列,在劇中常以成套的板式組合唱腔出現。
小生作為生行的一個分類,在表演上的難度是比較大的。初接觸傳統京劇的人,對小生的唱念最不容易接受。其實小生表演里面的學問很大,研究起來也頗有意思。其特點是剛陽氣和卷氣奶油氣很濃。由于角色的人物身份不同,表現的氣質有很大的差異。比如有的英武豪邁;有的桀驁不馴;有的才氣橫溢;有的樸實厚道;有的膽怯怕事,唯唯諾諾;有的滿八種特征:即書卷氣,才氣,英氣,傲氣,傻氣,嬌氣,酸氣,怨氣。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必須根據角色,體現出不同的特點,只有氣質形象神韻兼備,才不失為難得的好演員。所以小生很難演,要求更高。我們一般人接觸京劇很少從小生入手。老生,青衣的唱腔似乎更容易入手,小生的難度較大。小生給人的感覺很年輕,很活潑,很討喜的人物角色,是我在京劇中所有的人物行當中最喜歡的行當。
看了《小宴》之后,我深深地被京劇的魅力所吸引。突然會覺得身臨其境,仿佛親身走進了劇院,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他們的表演,聽到了他們的演唱,親身的感覺到了走進了京劇的故事中去了,體驗到了他們的喜怒哀樂生離死別,親身體驗到京劇的偉大魅力和我們傳統藝術的不朽。我覺得京劇并不像有些人覺得的那樣,他并不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恰恰相反的是,京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財富和精神瑰寶,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和發揚。
最優戲曲鑒賞課心得體會(案例15篇)篇十五
(1)京劇《智取威虎山》藝術表現形式。
京劇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因形成于北京得名,以微調“二簧”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在200年的發展歷程中,京劇在唱詞、念白及字韻上越來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樂器,也融合了多個民族的發明,終于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
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根據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中的一段故事改編而成,是八部革命樣板戲之一。偵察排長楊子榮豪爽剛毅,參謀長少劍波足智多謀,兩大英雄人物一剛一柔。性格鮮明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情節、雄渾開闊的畫面,使該劇洋溢著一種威武豪壯的陽剛之美。同時《智取威虎山》是通過音樂揭示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主要是靠唱腔的設計、安排來完成的?!吨侨⊥⑸健吩谶@方面有以下表現形式:
1)音樂布局方面:
在全面安排的前提下,做到重點突出。全面安排,就是根據戲的主題、人物關系、矛盾沖突發展,對全劇的音樂哪些地方是鋪墊,哪些地方是發展,哪些地方是高潮,做通盤考慮;突出重點,就是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唱段,特別是他的主要唱段。通過成套唱腔,可以深入細致地揭示他精神世界的各個方面,揭示他英雄行為的內在動力。
2)唱腔組織方面:
既豐富連貫,又嚴密緊湊。唱腔成套后,還有一個唱腔本身的內部組織問題。組織得嚴密緊湊,層次鮮明,才能使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得到酣暢淋漓的抒發。由于唱腔的結構嚴密而緊湊,板式的選用適當,就有力地反映了人物感情的發展,對于促成高潮和加強高潮起了重要作用。
3)旋律處理方面:
既有京劇特色,又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和性格特點。旋律的處理,直接關系著能否把英雄人物的內心世界揭示得準確、深刻?!吨侨⊥⑸健吩谶@方面,始終緊緊扣住革命的生活內容和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強烈的感染力。
《智取威虎山》在音樂結構方面,根據內容的需要,打破了舊板腔的界限,進行了革新創造。出于塑造英雄人物的需要,它又大膽地打破了舊傳統和舊格式,在音調方面的創新,也是個重要問題。為了更好地塑造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音樂形象,它還吸收新的音樂語言。
《智取威虎山》選用了革命歌曲的旋律,更生動、更準確地表現出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而革命歌曲的運用,與京劇唱腔的板式特點安排得很貼切,這對加強音樂形象的時代感是有幫助的。
《智取威虎山》在戲曲發展史上,第一次成功地運用了中西混合樂隊伴奏。這是戲曲伴奏藝術的一場革命,用簡單明確的音樂語言,把無產階級英雄形象塑造得更加光彩奪目,使英雄人物一上場,就給觀眾留下強烈的印象。中西合樂,是對舊京劇的一場革命。
《智取威虎山》堪稱現代京劇中最為經典的一部。該劇劇情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明,唱腔高亢激越,各個行當齊全,戲中唱段安排巧妙合理,每句臺詞都精雕細琢,幾乎每段唱腔都能獲得觀眾的滿堂彩。該劇堪稱經久不衰的紅色經典。劇中光彩照人的孤膽英雄楊子榮被幾代人傳頌,獨具韻味的曲調唱詞至今還被人時常唱起。
(2)昆曲《牡丹亭》藝術表現形式。
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而盛行于蘇州。昆曲藝術融唱、念、做、打、舞、詩、曲多種古典藝術為一身,它起初稱為昆山腔,與海鹽腔、余姚腔、弋陽腔并稱為四大聲腔。
昆曲的興盛時間約長達二百三十年,昆曲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形式:即慢、小、細、軟和雅。此間,新的劇作不斷出現,表演藝術日趨成熟,行當分工越來越細致。從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傳奇,變為演出折子戲。“折子戲”以其生動的內容,細致的表演,多樣的藝術風格,彌補了當時劇本創作雷同、拖沓、貧乏的缺陷。通過藝人對戲劇人物的精雕細琢,出現了一批生、旦、凈、丑等本行為主的應工戲,使昆曲最終成了觀眾喜愛的藝術文化。
昆曲《牡丹亭》其舞臺美術設計把握了戲曲的美學精神,意象化的舞臺物質形象顯得簡練、大氣。作曲從杜麗娘和柳夢梅的主要唱段旋律中提煉元素,設計人物的主題曲旋律,并運用演變主題曲貫穿全劇,處處填補表演,點綴人物心境,既蘊含古典旋律美的風格,又極富新意,使整體音樂清新淡雅。
青春版《牡丹亭》提煉了精華,讓古典美更濃縮更簡約更直觀。當我們熱衷舞臺造型的現代奢華的時候,青春版《牡丹亭》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更換得背景圖像都是大寫意國畫圖形,幾個簡約的色塊就成為全場的襯托。作曲和伴奏更象民族器樂演奏會,音樂元素更加現代感了很多,音樂設計從杜麗娘和柳夢梅的主要唱段旋律中提煉元素,設計人物的主題曲旋律,并運用演變主題曲貫穿全劇,處處填補表演,點綴人物心境,既保留了原來古典旋律美的風格,又極富新意,使整體音樂清新淡雅。整個音樂少去了戲曲伴奏的單調、聒噪,更加悠揚淡雅。原來青春版《牡丹亭》還動用了20位中華民族樂器演奏者加盟演出。而用現代服裝工藝制作的新戲服更是色彩炫目。昆曲藝術融唱、念、做、打、舞、詩、曲多種古典藝術為一身。而用兩個字來概括之,一個是“美”,一個是“情”。昆曲是一門結合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多重元素的綜合藝術,它們糅合起來,糅合得天衣無縫,精致、精確、精美。青春版《牡丹亭》是抽象的、寫意的、充滿詩化色彩的,它講述了一個由生而死、死又復生的愛情故事,非常浪漫。而它的唱腔那么美,唱詞也那么美,它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的歌劇。
昆曲的美學是抽象的、寫意的,是抒情詩化的、以簡喻繁的美學,可以讓演員充分發揮他們的表演。昆曲和傳統的書法、繪畫其實是相通的,它們都講究線條的美。如果把昆曲的水袖動作、舞蹈動作描摹出來,想必就是很好的狂草。昆曲的婉轉唱腔和笛音,它們也都是拋物線的,很美。可以說,昆曲和傳統的書法、繪畫,它們代表了相同的美學原則下不同的文化符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所特有的。
青春版《牡丹亭》是傳統的,但同時它又是現代意義上的昆曲,是既傳統又現代的一個戲。昆曲到現在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有一套已經很成熟、很精確、很精致的古典美學,在舞臺上呈現的方式,燈光也好,服裝也好,它都能很好的和現代的舞臺契合起來,使人們在享受古典美的同時也能感受昆曲中蘊含的現代時尚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