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初三與明天的篇一
摒去籠罩的陰影,剪斷纏繞的憂傷,轉換黑暗的一面,留一片光明給明天,在明天的美好里,看朗月照花,深潭微瀾,聽山澗泉響,深林鳥鳴,相信這會是你生命中永遠的從容。
靜座窗前,翻開發黃的書頁,于時光回旋中,你聽見《廣陵散》依舊余音繞梁,裊裊不絕,你看見嵇康以別樣的淡定和從容把《廣陵散》的精魂連同他生命的絕唱一同留給了明天,你看見民族英雄林則徐轉身走入歷史的背影,從容不迫,他把英雄精神埋在世人心中,留給明天的是足以點燃一片藍天的希望,纖白的手指如同翩躚的蝴蝶在發黃的紙頁間起舞。你看見文森特?梵高在一個沉悶的夏夜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卻把向日葵的燦爛與輝煌留給了明天,淡然接受世人仰慕的目光。
合上這線裝的小冊子,你輕輕地笑了,終于明白應該怎樣地留給明天了:任歲月無情,你把一顆童貞如初的心留給明天;任羈旅勞頓,你不歇不輟一如既往,把超脫與淡然留給明天;任花季深深喧囂紛攘,你只把默守的寧靜留給明天;任群鳥圓潤雨膩之香,你只在明天和諧的旋律中擷取一種風流;縱然是寒凝天邊的落雪之夜,你仍無怨無悔,以赤燙之漿澆灌不死的信念塑造活人的筋骨,把真摯的生活真摯的愛留給明天。
你只是微微笑著,搖頭,輕輕地抬手,于一個月華如銀的夜敲碎潘多拉的盒子,把一份對未來的希翼,一份對生活的堅持,一份對幸福的期待,一份對愛的執著,連同那顆一如明鏡臺般晶瑩剔透的心一同放飛給明天。
而在明天的時空里,已而黃昏漸至,你間或搬一把檀木椅子,閑看庭前花開花敗風起風落,靜觀天上云卷云舒雁來雁回,看那一朵小小的牽牛花怎樣地收起最后一瓣清香,看如血的夕陽怎樣的一步一步邁下對面的山崗。相信那一抺夕照必會定格成你生命中永遠的從容。
初三與明天的篇二
盼望著明天,充滿自信等待著明天……
夜間,常常坐在窗臺上,大地在那漆黑的夜里熟睡著,皎潔的月光過窗臺,直射著我的臉,似乎叫我向天空望去。然而,我望著那閃爍著星星的天空,無數顆閃耀著,傾訴著……,似乎在告訴我明天的音杏。
明天,明天就要進行升中考了,也就是說,初中的三年就要結束了。明天,我行嗎?在那時,心,總想找一個寄托,可以信賴,可以依靠;心,總想找一個窗口,可以眺望,可以遐想。然而,這一切都是空虛。人的一生除非是不幸者,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階段,等待明天的我在安慰著自己,不要懊惱,也不要困惑。
明天!只要鼓起勇氣,就像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要你揚起了風帆乘風破浪,到達理想的彼岸。
明天嗎?你就是明天……哦!
風,在明天里輕柔地祝福你、我嗎?凝望著飄過的風,在傾訴著明天。
夜,再見!我該睡了,我要等待明天,我在乎我們的明天!
初三與明天的篇三
四樓考場的窗外以后幾棵樹,挺拔,郁郁青青。我不知道一棵樹長這么高要花多久。也許幾十年吧,幾十年前種了這棵棵樹苗的人,他們是誰?他們現在還活著嗎?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樹留了下來,留在今天,并將留給明天。
我一直近乎固執的相信,個人的某些東西,是可以留住很久,甚至達到永恒的,盡管我清楚千百年前就有一個叫范縝的寫下一本《神滅論》,他說人死后會形神俱滅,徹底消失,什么也不會留下。
看一看歷史吧,秦始皇死了,但長城留了下來,兵馬俑留了下來;漢武帝死了,但輕徭薄賦,提倡節儉的思想留了下來。李白死了,但他的才華,那些瑰麗,雄奇,飄逸不羈的詩靈留了下來;蘇軾死了,但他的豪邁,那些大氣、磅礴又不失柔情的詞句留了下來。吉鴻昌死了,但“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決絕留了下來;譚嗣同死了,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凜然氣節留了下來。
我們閱讀前人留下的痕跡,從發黃的枯葉上,從模糊了的畫面上,從雕像的眉目間,從父母師長的講授中,分明看到了那一張張鮮活而各具情態的面容,他們把輝煌留給了他們的明天,我們的今天。
高考后一個月我將滿十九,人生最初的十八年是用尋找自己的位置的,現在,我已清楚地了解了自己,明了了前進的方向。我將立志提煉人生中的精華,歲月里的光輝,熔鑄一份貢獻,留給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