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jié)方法。優(yōu)質(zhì)的心得感悟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guān)分享5則早會勵志小故事及感悟簡短一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關(guān)于清明的詩。也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xiāng)的清明。
說起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呀,那真有意思。掃墓的那一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我們一家人和往常一樣做好了準備工作,向早已約好地見面的點出發(fā)了。到了那里,人到齊了,一大家人有說有笑地向墓地出發(fā)了。我才爬了一小會兒,就被山上的景色迷住了,松樹葉向綠色的針一樣要縫補天上的白云。地上樹葉和小草,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到達墓地,大家就干起了活,有鋤草的,有擺放鮮花、供品的?而我這兒摘片樹葉,那兒采棵小草,四處閑游著,真無聊啊。這時媽媽叫我?guī)退f東西,我可高興了,我以飛快的速度幫媽媽遞著東西?終于,在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下干完了所有的活兒。這時,我的肚子咕咕直叫,比老虎叫得還兇呢。大家才想起來該吃飯了。大家圍坐在一起,打開各自帶的食物一邊聊天,一邊分享著午餐,午餐真豐盛呀,有汽水,有雞腿,有窩窩頭,有蛋黃派和許許多多的食物。
吃完了飯,一家人扶老攜幼,又唱又笑的下山了。
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是個拜祭祖先的日子,也是個家人團圓的日子。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
有關(guān)分享5則早會勵志小故事及感悟簡短二
分享,對于自私的人來說,它是一個枷鎖:對于樂善好施的人來說,它是通往幸福的橋梁。
可是并不所有人都懂得這個道理,雖然我也曾經(jīng)懵懂過,但經(jīng)過一件事后,我對分享有了新的看法。
記得五年級快要期末考試得時候,老師給我們?nèi)嗝咳藗€發(fā)了一本復習冊,還叮囑我們要保管好,因為那是限量發(fā)行,人人僅有一本。但是粗枝大葉的我竟把它給弄丟了,我焦急萬分,就在我驚惶失措時,我才想起向好朋友傾訴,于是我拿起電話筒,我一邊撥著號碼,一邊還在暗暗平復自己慌張的心情,“喂?”點話筒那邊傳來了我的好友熟悉的聲音,我感到很安全,很溫馨,便開始向她述說我不幸的遭遇。
她聽完后,很隨意?敷衍地安慰了我,之后便掛斷了電話。我心灰意冷地站在電話筒旁,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滋味,只是心里隱隱有一陣陣刺痛,好像有一根針頂著胸口一般,正當我手足無措時,一聲刺耳的門鈴劃破了寂靜的夜空,我不滿地嘀咕:“這么晚了,會是誰呢?”
當我打開門,我看到門前的盒子時,一種喜悅的心情油然而生,是她!她把我的復習冊找回來了!我小心翼翼地捧著那個小冊子,我綻放出最美麗的笑容,眼淚卻不爭氣地流了下來,因為我知道的我的好朋友一定是為了幫我找復習冊,才匆忙掛電話的,而我卻誤會了她……奔流的淚水通過分享,沖洗掉了誤會,綻放了友誼的花朵。
原來,分享是如此偉大,它讓真理如此偉大;讓友誼不在虛幻;讓一切變得那么真實。所以讓我們學會分享,學會從分享中找到通往快樂的捷徑。
有關(guān)分享5則早會勵志小故事及感悟簡短三
看了《愛的藝術(shù)》這本書,感受頗多。書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觀點是愛是一門藝術(shù),需要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同時,愛更多的是給予而不是得到。
當今社會所有人都在渴望愛,許多小說、歌曲都在稱頌愛,但為什么這個世界有這么多為愛煩惱的人。《愛的藝術(shù)》中,弗洛姆就說其實絕多數(shù)人沒有具備愛的潛力,又或者說其實多數(shù)人談的是愛的感覺,談的是被愛,透過看這本書明白愛其實是一種潛力,能夠?qū)W習,從哪里學起,主要有三個重要元素,說起來簡單,但想做好并不容易。
首先,第一個需要學習的潛力是給予,你要主動的給予,給予很容易嗎其實不是,很多人會說,哦!我很大方,很慷慨。因為很多人的給予都帶有被動,都是因為某個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付出其實是有一個更大的目標,期望是要有回報的,這本書里講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報,沒有被動、沒有社會壓力或者其他什么方面的壓力促使他主動給予,主動給予是想要分享,我們能夠檢查下自己的給予是主動給予,還是被動給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動給予,而是被動給予,說明你的愛的潛力是有限的。
第二個潛力是關(guān)懷。書中說到真正的關(guān)懷是本身要有勞動力在里面的,平時當我們說,我們好愛自己的家人,卻從來沒見過你關(guān)懷、照顧過你的家人。說自己好愛自己的學生,也從來沒見過你關(guān)心過你的學生,那只能說明你愛的是家人、學生給你來的感覺,所以,真正的愛中,你要有勞動性的關(guān)懷。
最后一個需要學習并具備的潛力是尊重,真正的愛中必然有尊敬,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尊敬只是想由上到下。這本書就說尊敬其實在拉丁文中得意思是如實的注視對方,你是如何的,我就要如何的對待你,很多的父母以為他們愛孩子,其實他們只是期望他的孩子變成一個他渴望構(gòu)成的樣貌,并沒有如實的尊重。只有尊重,你才會獲得真正的對方。
《愛的藝術(shù)》是心理學家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shù)理論專著最著名的作品。這是是一本能夠簡單閱讀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書”,很慶幸遇見了它,弗洛姆的文筆很流暢,思維很連貫,不是那種嚴肅的說教,也不是牧師般的引導,他不是要教會我們什么,他只是在講述,就好像一個老者在講自己人生中關(guān)于愛的那一章節(jié),每個聽眾各取所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