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思政教育與學科融合材料模板及感悟一
[關??鍵??詞]?課程思政;兒科護理;人文關懷;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19)34-0112-02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如何在傳統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這是各高校專業課教師面臨的新課題。
“課程思政”是指教師在進行專業課授課過程中,要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領,形成課程教學“大思政”的新格局。課程思政是一種教學體系,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1]。這是對專業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任務,要求專業課教師挖掘、學習并講授好與本門課程有關的思想政治元素[2],這正是做好課程思政的挑戰之處。
兒科護理是一門研究小兒生長發育、健康保健、疾病防治和疾病護理的護理專業核心課程。其主要任務是培養護生運用現代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術,為小兒實施整體護理,從而增強兒童體質,降低兒童發病率和死亡率。
臨床工作中,兒科又稱為“啞科”,患兒年齡小、易哭鬧、語言表達差、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因此,小兒護理較成人護理更為復雜,這就需要兒科護士要具有更多的人文關懷素養。人文關懷是一種主動關心人的意愿、意識或責任,并在具體行動中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和態度[3]。護理人文關懷是護理人員秉承人性、德性,融知識、情感、意志等為一體的內在素養外化為自覺的創造性服務與患者的實際工作本領和才能[4]。培養護生良好的人文關懷能力有助于減少醫療糾紛,緩和護患間的緊張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5]。這在以后兒科護理臨床工作中尤為重要。
本研究將兒科護理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梳理,以加強護生人文關懷素養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對兒科護理課程思政進行重新構建,從課程思政目標、教學設計、實踐路徑、成效分析四個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現總結如下。
本課程的思政教學德育目標為:培養護生對兒童具有慈母般的愛心、快樂的童心、細心、耐心等良好的人文素養;具備慎獨誠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嫻熟的專業技術素質;具有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
(一)課堂育人途徑
1.以典型案例為載體,實踐人文精神
根據兒科護理課程每章節教學內容,編寫典型教學案例,以典型案例為載體,通過案例考核、角色扮演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理念,實踐人文精神。如,每班學生分為8~9個小組,每個小組5~6人,以小組得分作為考核結果。考核之前每個小組隨機從備好的案例中隨機抽取1個,每一個案例均要由教師來扮演患兒及父母,小組學生和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臨床護理操作在嬰兒模型上完成。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面對面溝通,考核學生在護理工作當中的人文關懷能力,根據設計好的考核評價表給予評價,人文關懷項目一般占總分的15%~20%左右,包括護生接待患兒及家屬的態度,回答咨詢的態度,對操作目的r解釋和指導,溝通能力,出院指導等條目的考核,以促進和養成人文關懷素養形成。
2.以典型實訓操作為載體,實踐人文理念
兒科護理中梳理每章節典型護理操作。以“新生兒沐浴”為例,實訓課堂中培養學生人文理念養成,教師在示范新生兒沐浴時,要明確告訴學生必須使用嬰兒專用沐浴露、潤膚油等,以免對新生兒皮膚造成傷害;在抱新生兒的時候應該要對頭頸部進行保護;在進入浴盆的時候除強調安全性外,應事先準備嬰幼兒喜愛的戲水玩具,給予寶寶呵護、安慰,減少入水的恐懼;嬰兒抱出浴盆后立即包裹干凈大浴巾,防止著涼。另外,教師在模擬臨床操作的時候,正確指導學生,強調在整個過程中注重和嬰兒交流,愛護模型,動作要細致、輕柔,對一些人文關懷精神缺失的行為,如隨意放置嬰兒模型、不愛惜模型、操作時動作粗暴等行為,要及時糾正和正確引導。
3.開設多種公共選修課,豐富護生人文素養知識,強化人文關懷
臨床兒科工作不僅僅需要過硬的兒科護理專業知識,更需要懂得兒童心理學、兒童社會學、哲學等多方面的知識,一旦在這些知識上有所欠缺,必然會導致人文關懷的不足。游戲是兒童天然而重要的活動,是他們認識世界和自己的重要途徑。我校通過開設《0~6歲兒童啟蒙教育》《給寶貝最好的健康照護》《嬰幼兒發展與教養策略》等一些公共選修課,培養護生學習嬰幼兒心理學、幼兒游戲設計等多方面人文素養知識。另外,在兒科護理實訓室中,專門布置一間寬敞明亮、饒有趣味充滿游戲氣氛的游戲室,里面放置兒童玩具、圖書、錄音機等,供公共課等相關課程實訓使用,將游戲融入兒科整體護理中。?(二)課外育人途徑
1.醫院臨床見習、實習,進一步實踐人文關懷理念
從課程教學實踐方法上,“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理念的實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6]。護生在見習、實習的時候,通過具有臨床豐富經驗的帶教老師的示范教育,在親身體驗當中進一步提高其自身人文素養。如,對腹瀉的患兒進行頭皮靜脈輸液,因為小兒年齡較小,血管較細,常伴有脫水,給穿刺增添一定的難度,護士在穿刺之前就要做好相關的溝通工作,以免引起患兒父母過度焦慮。
護生對患兒應多撫觸、摟抱,對稍大一些的兒童可通過講故事、玩游戲等調節護患關系。在日常護理中,要注意使用恰當的語言和方式進行溝通,包括安慰和鼓勵患兒、適度表揚、適當解釋等。良好的溝通既體現了人文關懷,又減少了不必要的護患矛盾。
2.定期安排幼兒園等機構,服務中培養人文關懷精神
為了拓寬護生的知識面,使其進一步了解小兒的心理特點及行為,教師可組織護生赴社區幼兒園與嬰幼兒親密接觸,讓護生親身體驗照顧嬰幼兒,在陪伴時想辦法讓孩子配合,探索與嬰幼兒及家長有效的溝通方式,理解家長對嬰幼兒健康的關注,宣教育兒知識。讓護生從家長和孩子的現場反應來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和護理技巧,培養人文關懷精神。
(三)線下分享、交流
在上述課外實踐過程中,請學生寫下見習日記,拍照片、微視頻等,并上傳到班級qq群、微信群,互相分享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進一步加強人文理念培養。
(一)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高職護理專業2017級2個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20歲。按班級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對照組52人,研究組50人。對照組、研究組護生的相關資料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二)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教學,研究組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再給予基于人文關懷的思想品德教育,o編制的關懷能力量表(caringabilityinventory,cai),評估兩組的關懷能力,此量表總共包括37個條目,分為勇氣、耐心和認知3個維度,采用likert7級評分法,“非常同意”為7分,“完全反對”為1分,cai總分為37~256分,各維度分值:認知14~98分,勇氣為13~91分,耐心為10~7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士的各維度關懷能力越好。采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組間比較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兩組人文關懷能力比較,培訓前對照組、研究組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培訓后研究組的人文關懷能力各維度得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四)討論分析
研究組學生在進行兒科護理課程學習過程中,授課教師除傳授知識技能外,更注重人文關懷思想品德教育,加強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結合不同教學內容,采取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實訓課、臨床職場見習、實習,面對面和患兒及家屬接觸,進一步提高人文關懷能力,通過線上線下典型的人文關懷知識、案例的分享,進一步促進人文關懷素養的養成。通過上述基于人文關懷的兒科護理課程思政的學習,研究組50名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得到了提高,于對照組相比有了較明顯的進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思政課教師的職責,也是每一位專業課教師的任務。培養護生的醫學職業教育,既要傳授精湛的專業知識技能,又要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關懷素養、醫德高尚的醫護工作者。我們在實施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從思政教育目標、教學設計、實踐路徑、成效分析四個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為把學生培養成德術雙馨的兒科護士工作者發揮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殷樟鳳,朱姬瑩.課程思政對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5):129-133
[2]咸菁,宋寶劍,何東偉.基于課程思政的二手車鑒定與評估課程設計,2018,26(4):142-143.
[3]mccancetv,mckeanahp,:rs,1999,30(6):1388-1395.
[4]黃弋冰.護理專業大學生人文素養能力評價的實證研究[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07(6).
[5]孫鐘,陳虹.護理關懷能力培養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79-81.
[6]柏曉玲,樓婷,江智霞,等.基于儒家思想的護理人文關懷理論模型構建[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20):1563-1566.
最新思政教育與學科融合材料模板及感悟二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近年來,河南科技學院以有深度的黨建為關鍵點,凝聚黨的領導核心力;以思想引領為著力點,強化思政教育溫度;以特色抓手為切入點,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唱響“凝心、引領、協奏”三部曲,奏響思政育人好聲音,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了良好基礎。
高唱“凝心曲”,以深度黨建奏響思政基礎音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最根本的是發揮好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校黨委書記周志遠指出,學校以高度的使命擔當抓黨建、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凝聚起堅持黨的領導、一心一意跟黨走的忠心、信心和責任心,把黨建優勢轉化成思政育人優勢。
以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為切入,學校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堅持“一崗雙責”,形成“一把手”抓全面負主要責任、分管領導抓分管負直接責任的領導機制和工作責任機制;將黨風廉政建設與學校事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突出領導干部以上率下的作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優化支部設置,改進覆蓋效能。建成以校黨委“黨員之家”為中心,基層黨委、黨總支“黨員之家”為支點的黨組織活動和黨員教育陣地;開展黨支部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試點工作,舉辦微型黨課比賽,實施黨建品牌培育工程,基層黨組織成為黨聯系和團結師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依托。
細唱“引領曲”,以思想涵養奏響育人和諧音
期末“學思·踐行”思政課實踐教學匯報演出中,河南科技學院學生在自導自演的《五四運動》《為共產主義奮斗著》等舞臺劇中,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信念。
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學校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引領,引導師生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向上向善。作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學校加強思政課改革創新,實施“翻轉課堂、慕課教學、一課多師”等思政課教學方式改革,把鮮活的理論講透徹、講明白,讓黨的創新理論成為大學課堂的鮮亮底色。
建立國情國史體驗館,開展黨史、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教育,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組織“弘揚長征精神、凝聚青春力量”“喜迎十九大、頌歌獻給黨”等愛國主義合唱比賽,開展“我為中原出彩作貢獻”等主題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唱響理想信念的青春之歌。
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學校圍繞“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等重大事件,深入開展愛國主題教育;以德育論壇、道德講堂、大學生自強之星評選、善行義舉榜等為載體,廣泛開展宣傳學習教育,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良好校園風尚;組織開展“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等主題教育、教風學風提升年等活動,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同唱“協奏曲”,以特色抓手奏響思政立體音
學校以“育人”為主線,全面統籌各領域、各環節資源、力量和平臺,從隊伍建設、第二課堂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網絡平臺建設等方面系統設計,實現各項工作協同協作、同向同行、互聯互通,切實做足做全育人文章,使立德樹人更有效果。
學校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建設,打造黨政干部、思政課教師、輔導員三支隊伍,嚴把準入和考核,定期培訓和研修,推動思政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大大增強了思政工作力量。
學校注重第二課堂建設,探索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組織師生參加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社會公益、科技服務等社會實踐,師生在接觸群眾、了解社會的過程中體驗新時代的巨大變化、感悟新思想的實踐偉力。
作為課堂的延伸和立德樹人的實踐,除“口述科院”外,學校創新性地開設了“雙湖知苑”“雙湖語軒”等,開展“數學文化節”“花卉文化講堂”“書香校園”讀書活動等,提高師生素養。
借助“互聯網+”技術,加強“紅太陽”思政教育專題網站和微信、微博建設,主動融入師生新媒體“圈子”,運用師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親和力。配齊并培養網絡思政專職人員,提升隊伍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開展思政工作的能力,推進網絡思政建設,占領網絡陣地。
新時代意味著新起點新要求,新時代呼喚新氣象新作為。周志遠表示,學校將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履行好立德樹人的職責,更好地把師生凝聚在黨的周圍,全面推進學校思政工作再上新臺階、展現新作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