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場合中,自我介紹的方式和內(nèi)容都需要靈活取舍,根據(jù)不同情境做出調(diào)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自我介紹范文,希望對大家進(jìn)行自我展示有所幫助。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一
鹽酥雞是臺灣最常見的小吃之一,不過其實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全稱,鹽酥雞攤位中除了油炸小塊雞肉骨外,通常一并賣炸甜不辣(包括豬血糕及魚板)、炸花枝腳、炸蕃薯條、炸四季豆、炸芋粿等等,有的攤位會兼賣炸雞排。
原料:帶骨雞胸肉2個、蔥段3根、姜5片、大蒜3瓣。調(diào)料:醬油2大匙、米酒2大匙、五香粉少許、白糖適量。炸粉:地瓜粉150g、面粉50g、椒鹽粉適量、辣椒粉適量、少許鹽、九層塔(可不用)。
制作方法:
1、雞肉切小塊,大蒜切片。用所有調(diào)料將雞肉拌勻腌制,隔夜最佳。
2、將所有炸粉類材料混合,將雞肉裹上一層炸粉。
3、鍋內(nèi)倒入適量油、油熱后放入雞塊炸至金黃后撈起、稍涼后入油復(fù)炸一次即可。
4、將九層塔洗凈后瀝干水分入油鍋稍微炸一下,撈起與雞塊拌勻。
原料:
主料:雞肉(雞脯肉或者雞腿肉),生菜葉(幾片就可以,主要用來裝飾)。
調(diào)料:鹽,白糖,紅薯淀粉(最好選用顆粒較粗的蕃薯粉,也叫地瓜粉),蔥姜絲,五香粉,椒鹽,辣椒粉,醬油。
制作方法:
1.先將雞肉洗凈,切成大小一致的`小塊,放在一個容器內(nèi),加入鹽,白糖,蔥姜絲,五香粉,醬油腌制30分鐘左右。
2.將腌制好的雞肉塊均勻的裹上一層紅薯淀粉(最好選用顆粒較粗的蕃薯粉,也叫地瓜粉)。
3.鍋內(nèi)倒入油,這次油要稍微多一點,將雞肉一塊一塊的下入鍋中炸,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dāng)?shù)臄噭右幌拢悦怆u塊之間粘連,炸至雞塊呈金黃色就可以撈出了。最后撒上椒鹽和辣椒粉,拌勻就可以吃了,裝盤的時候底部可以墊上生菜葉。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二
臺灣的阿里山是著名的觀光避暑勝地。日月潭霧薄如紗,水波漣漣,湖面遼闊,潭水澄澈,是臺灣島上惟一的天然湖泊。臺灣還是蝴蝶的故鄉(xiāng),有著“蝴蝶王國”的美譽。臺灣,一個令我魂牽夢繞的地方,什么時候我才能游阿里山,蕩日月潭?現(xiàn)在,我只能遠(yuǎn)遠(yuǎn)地望著你。
覺醒吧,想搞人們,臺灣是這個的家庭中的一員。
你我的家是中國,兄弟姐妹有很多,景色也不錯!我們的家真的啊,名字叫中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三
喜歡旅游的朋友們可一定不要錯過臺灣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哪里不僅風(fēng)光無限好,臺灣美食也是多到讓你數(shù)不清的。當(dāng)然回到家中也是能嘗到臺灣小吃的,朋友們想知道臺灣風(fēng)味小吃嗎?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臺灣小吃做法。
材料:老姜10片,雞大腿3只(約1200g),麻油4大匙,米酒2杯,熱水1杯。
1. 將雞腿切塊,先用半鍋滾水汆燙去血水,撈出備用。
2. 炒鍋加熱麻油4大匙,放入姜片,小火煸炒至脫水焦黃,放入雞塊拌炒。
3. 倒入米酒與熱水,中火煮約10分鐘,熄火,盛出即可供食。
1. 如果是坐月子吃,記得要用不含鹽的米酒,或是日式清酒也可以。
月子菜最好能用黑麻油,比普通麻油更補(bǔ)。
一般廚用米酒是含鹽的,所以不需另外加鹽,或者可按個人口味斟酌加點鹽調(diào)味。
2. 姜片以小火煸干再燒,香而不辣,若煸不干,辣味較重。
與雞塊煮過的姜片非常好吃,所以要有耐心,小心慢炒才能達(dá)到效果。
3. 這里用的是雞大腿。
材料:鮮蚵6顆,蛋2個,小白菜40公克,b.地瓜粉20公克,冷開水150㏄。
1.將鮮蚵一粒粒洗凈,瀝干水份;小白菜洗凈備用。
2.將平底鍋熱勻,放入56顆鮮蚵以大火煎12分鐘,加入混勻的材料b,打入全蛋,再放入切段的小白菜。
3.將蚵仔煎剷起翻面,白菜在下,繼續(xù)煎23分鐘至熟即可盛盤,淋上醬汁食用。
材料:a.地瓜泥200公克,b.糯米粉50公克,地瓜粉15公克,細(xì)砂糖25公克,豬油20公克。
1.將材料a與材料b一起起揉拌均勻至光滑后備用。
2.將作法1搓成長條狀,分割成等份,并搓成丸子狀備用。
3.起一鍋,待油燒熱至110℃后,將作法2的丸子放入鍋中油炸至浮起后。
輕輕攪拌鍋內(nèi)的`油,待丸子表面呈現(xiàn)金黃色后,撈起并瀝干油即可。
材料:豬里肌排2片,干炸粉:100公克,蒜泥15公克,醬油1茶匙,五香粉1/4茶匙,料酒1茶匙,水1大匙,蛋白15公克。
1.將厚約1公分的豬里肌排用肉槌拍成厚約0.5公分的薄片,用刀把豬里肌排的肉筋切斷。
2.所有腌料拌勻后倒入盆中,放入作法1豬里肌排抓拌均勻,腌漬約20分鐘,備用。
3.取作法2豬里肌排放入炸粉中,用手掌按壓讓炸粉沾緊,翻至另一面同樣略按壓后拿起輕輕抖掉多余的炸粉。
4.將作法3豬里肌排靜置約1分鐘讓炸粉回潮;熱油鍋至油溫約150℃。
放入豬里肌排以小火炸約2分鐘,再改中火炸至表面呈金黃酥脆狀后起鍋即可。
主料:水磨糯米粉(袋裝)250克,澄面100克,溫水350ml,油2茶匙,牛奶100ml。
輔料:豆沙餡300克,花生餡(自制)150克,抹茶粉1小勺,紅曲粉或枸杞子粉1小勺,南瓜泥1小塊,咖啡1小勺,熟糯米粉1碗。
1、水磨糯米粉,就是做寧波湯圓的水磨粉,這個口感細(xì)膩,250克水磨糯米粉與100克澄面混勻后。
倒入350ml溫水和100ml鮮牛奶,再加入2茶匙色拉油,攪拌均勻成濃稠的面糊。
2、盤子鋪上保鮮膜,將面糊糊倒在盤子里,隔水大火蒸20分鐘。
3、蒸熟后取出盤子,在盤子上再覆蓋一層保鮮膜,讓面糊自然冷卻待用。
4、自制花生餡:將炒熟的脫皮花生米在料理機(jī)里粉碎,加入細(xì)糖粉,甜度自行掌握。
再加入一茶匙的熟豬油,一茶匙炒熟的白芝麻,揉捏成團(tuán)分成小塊,再揉圓。
另外將豆沙餡分成塊,體積是花生餡的一倍大,也揉圓備用。
5、將豆沙餡按扁,放上花生餡,用刀鏟起放在手心。
輕輕捏攏,包好餡中餡。餡中餡包好后待用。
6、開始包麻薯了,將蒸熟冷卻后的糯米粉團(tuán)取出,裝入食品保鮮袋中。
一手握住袋口,另一手揉糯米粉團(tuán),直至揉到粘性非常大的糍粑為止。
用戴塑料手套的手抓,分成乒乓球大小的小塊。
7、將糍粑放置在保鮮袋上,再蓋上一層保鮮袋,壓扁糍粑成餅型,放入一個豆沙花生餡中餡。
8、連同底下的保鮮袋,取起糍粑放于手心,輕輕合攏,將餡包入糍粑中。
9、最后收口捏緊揉圓,取掉保鮮袋,將做好的麻薯投入熟糯米粉中滾勻,以防粘連。
熟糯米粉需事先準(zhǔn)備好,就是把干的水磨糯米粉倒入碗中,包好保鮮膜,上鍋蒸15分鐘即可。
10、麻薯做好了!如果需要做成不同的顏色,則在冷卻的糍粑裝入袋子揉合時,分別加入適量的抹茶粉、咖啡、紅曲粉或者粉碎的枸杞子粉。
或加入適量的南瓜泥,分別可以揉制出淺綠、粉紅、淺咖色、淡黃色的糍粑。最后就能做出五彩繽紛的臺灣麻薯。
11、此外,在熟糯米粉里面也分別加入上述顏色的粉末,黃色可用炒熟的黃豆粉滾勻麻薯,如果有椰絲的話,撒一點椰絲在上面,效果會很淸新可愛。
1、在操作時,要戴上一次性薄膜手套,防止手被粘住,方便制作。
2、盡量采用天然原料的彩色粉末,不用色素,吃得更健康。
3、做好的麻薯如過夜請用保鮮膜各個包好密封,冷藏保存,以免干硬影響口感。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四
蚵仔煎便是臺灣地區(qū)有名的小吃,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伺_灣小吃蚵仔煎做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蚵仔煎,起源于福建泉州(閩南)一帶,是閩南,臺灣,潮汕等地區(qū)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相傳與鄭成功有關(guān),是沿海地區(qū)人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fā)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征。蚵仔煎據(jù)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fā)明的創(chuàng)意料理。
蚵仔煎并非臺灣特有小吃,在閩南語系地區(qū)(閩南、潮汕)自古有之,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蚵仔煎據(jù)傳是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fā)明的一種創(chuàng)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無法飽食下所發(fā)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征。
閩南,臺灣,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在臺灣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qū)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tǒng)點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漿包裹蚵仔、雞蛋、蔥、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1、生蠔盡量選擇小個的,洗干凈
3、熱鍋下多點油,舀入鍋中,表面淋上蛋液
4、兩面煎金黃,裝盤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五
引導(dǎo)語:小吃是人們最喜愛的了,旅游、度假、逛街必備。蚵仔煎——鼎鼎有名的臺灣夜市招牌小吃,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蚵仔煎的做法
1.將材料備齊,在鍋里涂抹上食用油,中小火加熱
2.均勻擺放上生蠔,然后澆上均勻溶于水的`太白1粉液
3.等顏色變透明后,打上一顆蛋,且用筷子將其搓破
4.然后再均勻地擺上切成段的小白菜
5.然后用鏟子輕輕地挑起四周的面糊,如凝固得ok了就可以整個反面
6.再煎1-2min即可出鍋,搭配著海山醬或者甜辣醬吃最地道
美食小提示
1.如果發(fā)現(xiàn)不能凝固,很難翻面,估計就是太白1粉放少了,或者煎的時間需要再長一些
2.另外,快翻面時在四周稍微刷上一些油,比較容易將面糊挑起從而翻面
4.吃的時候要放上夠量的海山醬吃起來才地道!
蚵仔煎怎么做食材搭配小提示
黃瓜和小白菜不能一起吃:菠菜中維生素c含量為每100克中含90毫克,小白菜為每100克中含60毫克,皆不宜與黃瓜配食,不然,將降低營養(yǎng)價值。
兔肉和小白菜不能一起吃:容易引起腹瀉和嘔吐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六
臺灣小吃很出名,蒜蓉魷魚日常又美味,下面是臺灣小吃蒜蓉魷魚的做法,為大家提供參考。
蒜蓉魷魚具有濃烈的臺灣味,身為臺灣煮婦們,一定要學(xué)會的下酒菜喔!
魷魚一尾(沾醬)醬油1大匙(沾醬)蒜末1大匙(沾醬)辣椒末適量冰水或冰塊適量
發(fā)泡魷魚洗凈,切成片狀在切口處直刻4小刀
加入米酒少許和姜片3.4片
放入滾水川燙10秒,立即撈起
放入冰水降溫,濾干水分
將沾醬調(diào)均勻備用
享用時沾上蒜蓉醬油。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七
甜不辣也是關(guān)東煮中常見的食材,在烹飪上也有著很多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伺_灣小吃甜不辣的做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甜不辣(tempura原意為日本料理中的天婦羅)是魚板的一種,在日本南方有些地方叫魚板為tenpura,所以“甜不辣”這詞是從日本傳來的。而中國將tenpura(天婦羅)音譯成甜不辣。但是此物不同于天婦羅。
日料中的`天婦羅是指:將魚蝦和蔬菜裹上漿放入油鍋炸成金色,這樣叫做天婦羅(tenpura)。而我國稱為甜不辣的,是將一些食材(肉、海鮮、魚肉等)弄成漿與面粉混合成型的食物。通常口感與加面粉的貢丸相似。并非天婦羅。
中國的甜不辣多用于關(guān)東煮,也多用于火鍋。甜不辣又甜又咸,味道鮮香,噴香撲鼻。由于發(fā)音與《刺客信條》中的圣殿騎士(templar)相近,所以被用于在貼吧等網(wǎng)絡(luò)上調(diào)侃圣殿騎士及其信仰。
:年糕、甜不辣、洋蔥、胡蘿卜、白菜、蔥、韓式辣椒醬。
1、韓國米糕、韓國辣椒醬、洋蔥半個、甜不辣少量、白菜少量首先把米糕切成長短均一的段,洋蔥切絲,白菜切絲。
2、洋蔥、胡蘿卜稍微爆香一下就好(別炒到熟)。在鍋里放少量的水(以水能稍微漫過米糕為準(zhǔn)),把米糕放進(jìn)去,加入甜不辣、白菜絲、洋蔥絲煮一會兒。
4、煮至水開,加上適量的韓式辣椒醬,韓式辣椒醬是帶甜味的,所以不需再加糖,如果用的不是原味的韓式辣椒醬就要加糖唷!因為辣炒年糕吃起來要甜甜辣辣的才好吃!
5、繼續(xù)煮到滾。接著放入年糕。一直煮到湯汁收開濃稠為止。
6、等到湯水慢慢減少并且變粘稠之后嘗一下味道,如果味道合適淋上一點香油,然后就可以出鍋了。盛到盤子里之后在米糕上撒一點芝麻。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八
蚵仔是臺灣的在地名產(chǎn),下面是臺灣小吃蚵仔面線的.做法,為大家提供參考。
外地人來到臺灣,如果說沒有吃到【蚵仔面線】,回到居留地必會悔恨交加吧!哈哈 蚵仔是我們臺灣的在地名產(chǎn),要買到肥美的鮮蚵是很容易的,而且要煮到具有臺灣小吃的風(fēng)味,也是沒什么撇步的,只要各樣添加的[配料]齊全,就是人人向往的臺灣小吃了!
柴魚片裝藥材袋內(nèi),熬成柴魚高湯后取出不用
蚵仔洗浄瀝水,鹵大腸切小段,紅蔥酥切碎備用
鮮蚵沾地瓜粉,下滾水燙熟,撈起后泡冷水中備用
紅面線快速洗過一遍冷水后瀝干(不要泡喔),稍微剪成易入口小段
盛碗食用時,再視個人喜愛添加配料即可。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九
我最愛的臺灣小吃是蚵仔煎。去年暑假,我們一家人去鼓浪嶼游玩。夜幕降臨,我們漫步在街上,忽然,一陣讓人胃口大開的香味撲鼻而來。往前一看,是從一家“臺灣名小吃”店里傳出來的。
我們按捺不住好奇心,走進(jìn)店里。只見老板娘正往燒熱的鐵板上灑油,隨著油沸騰“滋滋”的響聲,她迅速將盤子里的海蠣鏟到鐵板上,油的聲響逐漸變小,鐵板上的海蠣卻在不停地翻騰,沒一會兒,它們的身體膨脹起來,像小胖墩似的。就在海蠣充分吮吸油水的同時,老板娘從旁邊取過一枚雞蛋,猛地一磕,將蛋清均勻地蓋在海蠣上。就在蛋清快凝固時,老板娘輕巧地把蛋與海蠣翻了一面。接著關(guān)上火,熟練地鏟起裝盤,又麻利地擠上了番茄醬和其他佐料。黃燦燦、香噴噴的一塊蚵仔煎出爐了。啊!一陣誘人的香氣撲鼻而來。真香啊!實在是讓人迫不及待了!
我早已饞得垂涎三尺,馬上夾起一塊咬了一口。哇!湯汁在嘴里飛濺——一個字:鮮!嚼一下爽滑的海蠣——香嫩!再加上酸甜的番茄醬,那味道真是人間一絕啊!
直到現(xiàn)在,蚵仔煎的滋味還在我口中蕩漾,這就像臺灣與大陸的淵源,絲絲不斷!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十
臺灣的除了面膜,當(dāng)?shù)孛朗骋彩穷H受游客青睞的,其中很多都是小吃類。很多人向往去臺灣旅游,為了去吃當(dāng)?shù)氐男〕砸彩钦剂撕艽蟮谋戎亍F鋵嵨覀冏约涸诩乙彩强梢宰雠_灣美食的,朋友們想知道太晚風(fēng)味小吃及臺灣小吃嗎?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
材料:適量的雞蛋、牡蠣、生菜、純紅薯粉、泰式甜辣醬、鹽、花雕酒。
做法
1、把牡蠣和生菜清洗干凈,牡蠣瀝干水分,用少許鹽和白胡椒粉腌5分鐘,生菜撕成大塊。雞蛋打成蛋液,并加入少許花雕酒。純紅薯粉加冷水調(diào)成汁。
2、鍋中放油,油6成熱時,放入牡蠣中小火伴炒至七八成熟。
3、放入調(diào)好的純紅薯汁。
4、等到紅薯汁漸漸變透明并凝固時,放入少許花雕酒和鹽。
5、并倒入雞蛋液。
6、等雞蛋液稍微有點凝固。
7、均勻排好生菜。
8、翻面煎熟。
9、出鍋裝盆,配上甜辣醬就能吃了。
小貼士
1、牡蠣要新鮮,用剛敲出來的做這個菜最好吃,我是看著超市工作人員現(xiàn)場敲出來的。
2、要用純紅薯粉調(diào)成芡汁,不能用平常勾芡的水淀粉。
3、煎的時候要用小火,不要一不小心煎過頭。
4、這個菜一定要配上甜辣醬才最好吃哦,聽說廈門有特制的甜辣醬,我們在超市能買到的味道也挺好。
材料:豬里肌排2片,干炸粉:100公克,蒜泥15公克,醬油1茶匙,五香粉1/4茶匙,料酒1茶匙,水1大匙,蛋白15公克。
做法
1.將厚約1公分的豬里肌排用肉槌拍成厚約0.5公分的'薄片,用刀把豬里肌排的肉筋切斷。
2.所有腌料拌勻后倒入盆中,放入作法1豬里肌排抓拌均勻,腌漬約20分鐘,備用。
3.取作法2豬里肌排放入炸粉中,用手掌按壓讓炸粉沾緊,翻至另一面同樣略按壓后拿起輕輕抖掉多余的炸粉。
4.將作法3豬里肌排靜置約1分鐘讓炸粉回潮;熱油鍋至油溫約150℃。
放入豬里肌排以小火炸約2分鐘,再改中火炸至表面呈金黃酥脆狀后起鍋即可。
主料:水磨糯米粉(袋裝)250克,澄面100克,溫水350ml,油2茶匙,牛奶100ml。
輔料:豆沙餡300克,花生餡(自制)150克,抹茶粉1小勺,紅曲粉或枸杞子粉1小勺,南瓜泥1小塊,咖啡1小勺,熟糯米粉1碗。
做法
1、水磨糯米粉,就是做寧波湯圓的水磨粉,這個口感細(xì)膩,250克水磨糯米粉與100克澄面混勻后。
倒入350ml溫水和100ml鮮牛奶,再加入2茶匙色拉油,攪拌均勻成濃稠的面糊。
2、盤子鋪上保鮮膜,將面糊糊倒在盤子里,隔水大火蒸20分鐘。
3、蒸熟后取出盤子,在盤子上再覆蓋一層保鮮膜,讓面糊自然冷卻待用。
4、自制花生餡:將炒熟的脫皮花生米在料理機(jī)里粉碎,加入細(xì)糖粉,甜度自行掌握。再加入一茶匙的熟豬油,一茶匙炒熟的白芝麻,揉捏成團(tuán)分成小塊,再揉圓。另外將豆沙餡分成塊,體積是花生餡的一倍大,也揉圓備用。
5、將豆沙餡按扁,放上花生餡,用刀鏟起放在手心。輕輕捏攏,包好餡中餡。餡中餡包好后待用。
6、開始包麻薯了,將蒸熟冷卻后的糯米粉團(tuán)取出,裝入食品保鮮袋中。一手握住袋口,另一手揉糯米粉團(tuán),直至揉到粘性非常大的糍粑為止。用戴塑料手套的手抓,分成乒乓球大小的小塊。
7、將糍粑放置在保鮮袋上,再蓋上一層保鮮袋,壓扁糍粑成餅型,放入一個豆沙花生餡中餡。
8、連同底下的保鮮袋,取起糍粑放于手心,輕輕合攏,將餡包入糍粑中。
9、最后收口捏緊揉圓,取掉保鮮袋,將做好的麻薯投入熟糯米粉中滾勻,以防粘連。熟糯米粉需事先準(zhǔn)備好,就是把干的水磨糯米粉倒入碗中,包好保鮮膜,上鍋蒸15分鐘即可。
10、麻薯做好了!如果需要做成不同的顏色,則在冷卻的糍粑裝入袋子揉合時,分別加入適量的抹茶粉、咖啡、紅曲粉或者粉碎的枸杞子粉。或加入適量的南瓜泥,分別可以揉制出淺綠、粉紅、淺咖色、淡黃色的糍粑。最后就能做出五彩繽紛的臺灣麻薯。
11、此外,在熟糯米粉里面也分別加入上述顏色的粉末,黃色可用炒熟的黃豆粉滾勻麻薯,如果有椰絲的話,撒一點椰絲在上面,效果會很淸新可愛。
小訣竅
1、在操作時,要戴上一次性薄膜手套,防止手被粘住,方便制作。
2、盡量采用天然原料的彩色粉末,不用色素,吃得更健康。
3、做好的麻薯如過夜請用保鮮膜各個包好密封,冷藏保存,以免干硬影響口感。
材料:五花肉500g,海鹽15g,糖1小勺,五香粉1大勺,花椒1小勺,香葉1片,桂皮1片,八角1個。
做法
1、五花肉切成條。在干凈無油的小鍋里倒入海鹽,小火翻炒。
2、待鹽粒微微發(fā)黃時, 把香葉、桂皮、八角掰碎了丟下去,炒出香味。
3、倒入花椒炒香,再倒入五香粉,立即關(guān)火出鍋。
4、待香料海鹽稍涼后,倒入糖,拌勻后就是腌料。
5、把腌料均勻地抹在五花肉上,蓋上保鮮膜,送入冰箱冷藏腌制1-2天。
6、腌好的肉沖洗掉表面的鹽和香料,入蒸鍋,蒸約20分鐘。
7、將蒸熟的咸豬肉放在平底鍋里,小火把每一面都煎到微微焦黃,稍涼后切片即可食用。
小提示
1、炒香料和花椒時注意保持小火,不要炒糊,五香粉也很容易炒焦,一下鍋就要立即關(guān)火。
2、腌制時間取決于肉塊大小,大塊的肉可以腌得久一點,不要超過3天。
3、煎肉時注意火不要太大,防止油爆。有烤箱的話也可以用錫紙包裹腌好的肉,入預(yù)熱好的烤箱200度烤20分鐘。再去掉錫紙,200度繼續(xù)烤10分鐘上色即可。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十一
臺灣的人氣美食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小吃類的。很多人向往去臺灣旅游,為了去吃當(dāng)?shù)氐男〕砸彩钦剂撕艽蟮谋戎亍F鋵嵨覀冏约涸诩乙彩强梢宰雠_灣美食的。
材料:適量的雞蛋、牡蠣、生菜、純紅薯粉、泰式甜辣醬、鹽、花雕酒。
1、把牡蠣和生菜清洗干凈,牡蠣瀝干水分,用少許鹽和白胡椒粉腌5分鐘,生菜撕成大塊。雞蛋打成蛋液,并加入少許花雕酒。純紅薯粉加冷水調(diào)成汁。
2、鍋中放油,油6成熱時,放入牡蠣中小火伴炒至七八成熟。
3、放入調(diào)好的純紅薯汁。
4、等到紅薯汁漸漸變透明并凝固時,放入少許花雕酒和鹽。
5、并倒入雞蛋液。
6、等雞蛋液稍微有點凝固。
7、均勻排好生菜。
8、翻面煎熟。
9、出鍋裝盆,配上甜辣醬就能吃了。
1、牡蠣要新鮮,用剛敲出來的做這個菜最好吃,我是看著超市工作人員現(xiàn)場敲出來的。
2、要用純紅薯粉調(diào)成芡汁,不能用平常勾芡的水淀粉。
3、煎的時候要用小火,不要一不小心煎過頭。
4、這個菜一定要配上甜辣醬才最好吃哦,聽說廈門有特制的甜辣醬,我們在超市能買到的味道也挺好。
材料:豬里肌排2片,干炸粉:100公克,蒜泥15公克,醬油1茶匙,五香粉1/4茶匙,料酒1茶匙,水1大匙,蛋白15公克。
1.將厚約1公分的豬里肌排用肉槌拍成厚約0.5公分的薄片,用刀把豬里肌排的肉筋切斷。
2.所有腌料拌勻后倒入盆中,放入作法1豬里肌排抓拌均勻,腌漬約20分鐘,備用。
3.取作法2豬里肌排放入炸粉中,用手掌按壓讓炸粉沾緊,翻至另一面同樣略按壓后拿起輕輕抖掉多余的炸粉。
4.將作法3豬里肌排靜置約1分鐘讓炸粉回潮;熱油鍋至油溫約150℃。
放入豬里肌排以小火炸約2分鐘,再改中火炸至表面呈金黃酥脆狀后起鍋即可。
主料:水磨糯米粉(袋裝)250克,澄面100克,溫水350ml,油2茶匙,牛奶100ml。
輔料:豆沙餡300克,花生餡(自制)150克,抹茶粉1小勺,紅曲粉或枸杞子粉1小勺,南瓜泥1小塊,咖啡1小勺,熟糯米粉1碗。
1、水磨糯米粉,就是做寧波湯圓的水磨粉,這個口感細(xì)膩,250克水磨糯米粉與100克澄面混勻后。
倒入350ml溫水和100ml鮮牛奶,再加入2茶匙色拉油,攪拌均勻成濃稠的面糊。
2、盤子鋪上保鮮膜,將面糊糊倒在盤子里,隔水大火蒸20分鐘。
3、蒸熟后取出盤子,在盤子上再覆蓋一層保鮮膜,讓面糊自然冷卻待用。
4、自制花生餡:將炒熟的脫皮花生米在料理機(jī)里粉碎,加入細(xì)糖粉,甜度自行掌握。再加入一茶匙的熟豬油,一茶匙炒熟的白芝麻,揉捏成團(tuán)分成小塊,再揉圓。另外將豆沙餡分成塊,體積是花生餡的'一倍大,也揉圓備用。
5、將豆沙餡按扁,放上花生餡,用刀鏟起放在手心。輕輕捏攏,包好餡中餡。餡中餡包好后待用。
6、開始包麻薯了,將蒸熟冷卻后的糯米粉團(tuán)取出,裝入食品保鮮袋中。一手握住袋口,另一手揉糯米粉團(tuán),直至揉到粘性非常大的糍粑為止。用戴塑料手套的手抓,分成乒乓球大小的小塊。
7、將糍粑放置在保鮮袋上,再蓋上一層保鮮袋,壓扁糍粑成餅型,放入一個豆沙花生餡中餡。
8、連同底下的保鮮袋,取起糍粑放于手心,輕輕合攏,將餡包入糍粑中。
9、最后收口捏緊揉圓,取掉保鮮袋,將做好的麻薯投入熟糯米粉中滾勻,以防粘連。熟糯米粉需事先準(zhǔn)備好,就是把干的水磨糯米粉倒入碗中,包好保鮮膜,上鍋蒸15分鐘即可。
10、麻薯做好了!如果需要做成不同的顏色,則在冷卻的糍粑裝入袋子揉合時,分別加入適量的抹茶粉、咖啡、紅曲粉或者粉碎的枸杞子粉。或加入適量的南瓜泥,分別可以揉制出淺綠、粉紅、淺咖色、淡黃色的糍粑。最后就能做出五彩繽紛的臺灣麻薯。
11、此外,在熟糯米粉里面也分別加入上述顏色的粉末,黃色可用炒熟的黃豆粉滾勻麻薯,如果有椰絲的話,撒一點椰絲在上面,效果會很淸新可愛。
1、在操作時,要戴上一次性薄膜手套,防止手被粘住,方便制作。
2、盡量采用天然原料的彩色粉末,不用色素,吃得更健康。
3、做好的麻薯如過夜請用保鮮膜各個包好密封,冷藏保存,以免干硬影響口感。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十二
臺灣的鹵飯制作簡單而且營養(yǎng)豐富。接下來就來看看臺灣經(jīng)典小吃臺灣鹵飯的做法吧。
用料:五花肉500克,油蔥酥100克,冰糖30克,油2湯匙,醬油膏2湯匙,老抽1湯匙,鹽2茶勺,生姜、蔥白、桂皮、茴香各少許,開水300毫升,煮雞蛋3個,小青菜適量(備注:由于我使用了成品油蔥酥,便省卻了炒制的步驟,另外,煮雞蛋可以提前煮好,剝皮備用。)
1、五花肉洗凈,刮去皮上的毛和油脂;切成1厘米左右見方的肉丁。
2、肉丁冷水下鍋,至沸起撈出,再用冷水洗去浮沫,撈出瀝干水。
3、肉丁備用,準(zhǔn)備各種調(diào)味料:油蔥酥100克,冰糖50克,油2湯匙,醬油膏2湯匙,老抽1湯匙,鹽2茶勺,生姜、蔥白、桂皮、茴香各少許。
4、鍋放油,放入蔥白和生姜片,出香味后放入焯好的'五花肉煸炒,煽至肉出大量油,且表面呈金黃色為止。
5、加入醬油膏、生姜、茴香,略煽。
6、再加入老抽和冰糖,注意不能以生抽代替,因為老抽是上色的,生抽是出咸味的。
7、炒到冰糖融化,慢慢倒入開水。
8、加入油蔥酥,滾起后將鹵肉湯移入砂鍋中。
9、放入煮雞蛋,與肉湯同煮,文火慢煮約2小時左右,湯汁慢慢變濃稠,香氣溢出。
10、加入鹽調(diào)味,翻勻即可出鍋。
11、挑自己喜歡的配菜,青菜、西蘭花比較好看吧,水中滴幾滴油放一點點鹽燙一下即可,剛煮好的熱米飯,配上鹵肉、對半切開的鹵蛋、賞心悅目的小青菜,淋上幾勺肉汁兒,矮碼,一大盤根本不夠的節(jié)奏。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十三
“阿宗面線” 是臺灣地道小吃,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主要原料為福建米面,其特點是色黑條細(xì),筋韌爽滑,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將精致的福建米面用溫水和成面團(tuán),取適量的面團(tuán)放入面線床內(nèi)壓入開水鍋中,煮熟后撈入溫水盆中,食用時在上面淋上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拌食即可。冬可熱吃,夏可涼吃,有健胃消暑之功效。阿宗面線有200余個品種。阿宗面線集中地體現(xiàn)了臺菜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shù)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名。
阿宗面線就是福建米面,上面淋著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其特點是色黑條細(xì),筋韌爽滑,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讓人吃完之后還想再吃;其內(nèi)容物包括手工制作的面線、柴魚、筍絲以及豬大腸等材料。
以大腸為主要內(nèi)容物的阿宗面線,在大腸的處理與烹調(diào)上十分有特色,其大腸是以鹵汁熬煮,所以每天開店前超過2個小時的處理過程是絕對不可少的。此外,由于阿宗面線的煮法是將鹵制好的大腸,放入以柴魚、面線熬煮的湯頭,澆上香菜、蒜泥,香味四溢,再加上特別調(diào)制的勁爆辣醬,味道酸酸、甜甜十分爽口。阿宗面線集中地體現(xiàn)了臺菜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shù)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名。
面線有人叫“面線糊”,意謂面線如漿糊般黏稠,而且配糶斗和面線都和在同一鍋里。面線里加了鮮蚵,叫“蚵仔面線”;若以大腸為澆頭,則稱“大腸面線”,如阿宗面線。
“阿宗面線”創(chuàng)立于1975年,算算也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從創(chuàng)業(yè)時代的路旁攤,到現(xiàn)在擁有一家店面以及較多連鎖店,令同業(yè)刮目相看。
“阿宗面線”是創(chuàng)始人阿宗最初的吃飯招牌。當(dāng)初阿宗老伯推著小車,在臺北大街小巷兜售自己制作的面線。在完成了原始積累后,阿宗終于在臺北西門町落了腳,有了一家小小的門面,打著自己的名頭,開了阿宗面線以及連鎖店,生意越來越好,品種也越來越多。
制作時選用新鮮的米面并且講究現(xiàn)磨現(xiàn)做,過程分為和面、煮條、澆料三個主要程序。
1、和面:主要是兩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是制青石水,選一塊雞蛋大小的青石用火燒紅,放入涼水中一激,“嗞喇”一聲,青石水就成了,舀一小碗徐徐灑入面盆再揉和成面團(tuán)。據(jù)說加入這青石水,面線由此就筋韌耐嚼了。和別的面條可不一樣,面線不是用刀切出來的,把這一環(huán)節(jié)叫壓床子。把一根像粗木條凳似的木架子架在大鐵鍋上,一個漏斗狀的圓孔對著鍋,將和好的米面一快快揉成團(tuán)塞入圓孔中,圓孔上方有個蓋,形如活塞,只等用力將那塞子壓下,條條細(xì)絲便入鍋,行話是“鍋開壓、鍋開打”。
2、煮面:把米面和成面團(tuán),將木制的面線床放在大鐵鍋上,上面壓著,下面水煮著,等這水一煮開就要打斷長條開始煮了。這煮面最講究火候,時間短了怕生,時間長了怕爛,這其中的精妙也是師傅們經(jīng)過很長的實踐才能摸的透的。
3、加料:將面煮熟后撈入溫水盆中,食用時在上面淋上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拌食即可。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十四
大腸包小腸 ,是臺灣1990年代興起的一種特殊小吃,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將體積較大的糯米腸切開后,再夾住體積較小的臺式香腸,即成為“大腸包小腸”,與美國的熱狗有異曲同工之妙。
臺灣某些地區(qū)的夜市也會提供豪華版本的大腸包小腸,除了香腸之外,還會加上各種如蒜頭、花生粉、酸菜等配料,藉此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口味及口感。
原料
豬腸衣100公克、香腸1條、圓糯米300公克、圓糯米15公克、水煮花生75公克、紅蔥頭6粒、姜末15公克、香菜適量、沙拉油1/2杯。
調(diào)料
b、醬油膏適量。
制作方法
1、豬腸衣以鹽、白醋(份量外)搓揉沖洗干凈再瀝干水份;圓糯米洗凈并泡
水2~4小時后,撈起瀝干水份;香腸煎熟;紅蔥頭切片,以沙拉油炸香后,撈起瀝干油脂;金鉤蝦洗凈切末;水煮花生稍氽燙后備用。
2、熱鍋,加入花生油將姜末、金鉤蝦炒香后起鍋,再於同一鍋內(nèi)放入作法1的'圓糯米、花生拌炒至約4~5分熟(即半生熟),再加入調(diào)味料a拌炒均勻后起鍋,即為大腸的內(nèi)餡。
3、將豬腸衣一端打結(jié),以漏斗灌入作法2的內(nèi)餡,約6~7分滿,每15~20公分為一段,再用細(xì)麻繩綁緊,重覆此步驟直至大腸衣全部用畢。
4、蒸籠以大火煮水燒滾后,放入作法3的糯米腸后,以中火蒸40~50分鐘后取出,待稍涼時,由中間剖開夾入作法1的香腸,再淋上調(diào)味料b,撒上香菜即可。
主料
糯米腸2根
輔料
香腸2根,黃瓜1根,花生碎1把,蘿卜干1小把,雞蛋2個,蒜適量
調(diào)料
色拉油適量,番茄醬適量,醬油膏適量,甜辣醬適量
步驟
1.鍋內(nèi)放適量油,將糯米腸,紅衣香腸放入,小火慢慢煎至皮焦黃。
2.黃瓜切片,糯米腸用刀割開一個小口,放入花生碎。
3.雞蛋打散,蘿卜干切碎,蒜切成片。
4.鍋內(nèi)入油,先將蘿卜干,蒜瓣炒香,再淋入雞蛋煎熟做成菜脯蛋。
5.最后將菜脯蛋切碎放入糯米腸中,再放入紅衣香腸,黃瓜片,淋上醬汁即可享用。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熱門15篇)篇十五
蒜蓉魷魚具有濃烈的臺灣味,身為臺灣煮婦們,一定要學(xué)會的下酒菜喔!下面一起來看看臺灣小吃蒜蓉魷魚怎么做:
魷魚一尾(沾醬)醬油1大匙(沾醬)蒜末1大匙(沾醬)辣椒末適量冰水或冰塊適量
發(fā)泡魷魚洗凈,切成片狀在切口處直刻4小刀
加入米酒少許和姜片3.4片
放入滾水川燙10秒,立即撈起
放入冰水降溫,濾干水分
將沾醬調(diào)均勻備用
享用時沾上蒜蓉醬油。
珍珠奶茶以紅茶和綠茶為基本的原料,里面再加入各種味道不同的蜜
汁及放入叫“珍珠”的圓粒調(diào)味品,有冷熱兩種不同的食用方法,不僅非常解渴,味道也十分鮮美,是很方便的新潮飲料。珍珠茶不僅在口味上講究,甚至講究色感上的不同,最能吸引年輕的消費者。它們都有利用了材料的多種色彩,并加以調(diào)配,使其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另外,珍珠奶茶的另一個特點是它通過很大的吸管把里面的珍珠吸上來食用,一口咬下給人一種“qq”的感覺。
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qū)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tǒng)點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漿包裹蚵仔、豬肉、香菇等雜七雜八的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臺灣蚵仔煎做法提示:除了新鮮的蚵仔外,番薯粉也是使蚵仔煎美味的另一個重要關(guān)鍵。番薯粉的種類很多,但只有純番薯粉才能調(diào)出香醇濃郁的粉漿。將粉漿以適當(dāng)比例加水勾芡后,加入韭菜,做出的成品口感就能又黏又q,而且精純的番薯粉也能巧妙地將肥美蚵仔的鮮味充分提升,做最完美的搭配。
雞蛋的選用也是一門學(xué)問,重視香味的店家會采用顏色深黃的土雞蛋,冬天搭配茼篙、夏天搭配小白菜,并以能提香味的豬油來煎出美味的蚵仔煎,吃時再淋上以味噌、番茄醬、辣椒、醬油等熬成的醬汁即可。
有了以上各種上等材料的搭配,讓原本是貧民美食的蚵仔煎也變得精致美味了,那種甜中帶咸、咸中帶辣的繽紛滋味,口口都叫人回味無窮。
玉米,也稱為玉蜀黍,臺灣話叫作“番麥”,是一種在全世界各地相當(dāng)普遍的糧食作物。不管拿來蒸、煮、炒甚至做沙拉,都是相當(dāng)對味。小時候也會在夜市里,甚至放學(xué)后聽到攤販叫著“燒番麥”的聲音,吸引許多大家前往品嘗,享受燒番麥的迷人滋味。首先將帶有葉子的生玉米,放進(jìn)特制的大桶,覆蓋加熱處理的小黑石,加水后悶熟玉米使玉米甜味鎖住,過了數(shù)十分鐘后,玉米就悶熟了。
最后再將包覆玉米的葉子拿掉,將玉米放上特別訂制的烤爐,以木炭取代瓦斯,烤個3到5分鐘,再刷上獨門配方的醬料,就是香氣十足、富有玉米鮮味與嚼勁的珍珠烤玉米。
還有:度小月?lián)忻妗ⅦX魚伊面、金爪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