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過程中,大班教案起到指導和組織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了解其他教師的大班教案范文,可以幫助教師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和提升空間。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一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辛苦為大家帶來的螞蟻和西瓜大班美術活動教案【優秀5篇】,希望能夠給予您一些參考與幫助。
1、欣賞繪本中關鍵的畫面,感受畫面色彩簡約、趣味生動之美。
2、嘗試用撕貼的方式制作西瓜,用單色點畫表現螞蟻的簡單動態。
3、大膽猜想,積極嘗試,樂于講述,體驗不同繪畫方式作畫的愉悅感。
2、白色畫紙,紅色手工紙,記號筆,深淺綠色油畫棒,膠水。
(一)大膽猜想,隨意撕貼。
1、猜西瓜。
幼兒:西瓜、大西瓜、甜西瓜、切開的西瓜……。
師小結:對呀,是一塊切開的西瓜。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西瓜籽的顏色、排列,紅紅的西瓜瓤,還有深淺相間的綠色西瓜皮。)。
2、撕西瓜、貼西瓜和添西瓜。
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整個西瓜)這么大一個西瓜,你準備怎么吃?
幼兒:切開來吃……。
師:切成什么形狀呢?
幼兒:切成三角形、半圓形、月牙形……。
師:你能把你喜歡的形狀用紙撕出來嗎?我們來比一比誰是“切”西瓜高手。
指導語:拿出大紅紙,老師喜歡三角形,跟我一起做,左手和右手,一起向前走;左手和右手,慢慢拐彎走。撕下來多余的紙放回盤子。
師:我想把它貼到白色的畫紙上,你幫我想一想可以怎么貼呢?
幼兒:我想斜著一些貼……。
幼兒:西瓜子、西瓜皮的……。
師:添畫上瓜籽、西瓜皮(深淺綠色)。你們想不想切自己喜歡的形狀的西瓜,待會每個人拿一張紅色的紙,西瓜好了之后貼在畫紙上,然后進行添西瓜籽、西瓜皮,明白了嗎?那輕輕的去你的位置!
(師進行適當的指導)。
(二)深入刻畫,表現動態。
1、猜螞蟻。
師:這么誘人的西瓜把誰吸引來了呢?看是誰呢?(蒼蠅、螞蟻……)。
師:到底是誰呢?
(課件:一顆和前面相同的黑色西瓜籽)這是誰?(兩粒相連的西瓜籽)猜出來了嗎?(三粒相連的西瓜籽)原來是螞蟻呀!
2、拼動態。
師:(實物投影儀)這兒還有三粒西瓜籽,誰能來變一只小螞蟻,誰能擺出不一樣的姿態?
幼兒進行演示拼不同的螞蟻動態并畫一畫。
師小結:三粒西瓜籽變出小螞蟻,扭扭身體彎彎腰,伸伸手臂抬抬腿,擺一擺、畫一畫,活潑可愛的小螞蟻出來了。(通過感知,進一步掌握螞蟻的身體結構和神態。)。
3、想辦法。
師:那如果你是一只小螞蟻,發現了這么一大塊誘人的西瓜,你會怎么辦?
幼兒:用直升機、繩子、梯子、人字梯、跳跳床……)。
(三)自由想象,個性添畫。
師:小小螞蟻和大大西瓜之間到底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趕緊把你的想法畫下來吧!
指導語:
1、小螞蟻是怎么和同伴合作的?
2、怎樣排列、組合小螞蟻身體的各個部位,表現不同的`動作呢?
3、被分割的小西瓜是怎么運回去得呢?
(四)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1、集體講評。
師:你的小螞蟻和西瓜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誰愿意來分享分享。(個別幼兒講述)。
2、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分享有趣的故事。
3、回歸繪本。
1.熟悉故事內容,體會螞蟻的情緒變化。
2.感受小螞蟻聽從指揮、團結向上、不怕困難、積極解決問題的精神與態度。
理解螞蟻情緒的變化。
感受小螞蟻聽指揮、團結向上、不怕困難的精神。
1.經驗準備:初步理解繪本故事的內容。
2.物質準備:繪本《螞蟻和西瓜》人手1份。
1.鼓勵幼兒跟隨教師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嘆詞。
2.引導幼兒跟隨故事發展共同討論、感受螞蟻的情緒變化。
1.請幼兒觀察、尋找繪本上螞蟻不高興的畫面。
2.小結:小螞蟻遇到困難后,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問題,所以很高興。
3.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畫中一只與眾不同的螞蟻——螞蟻隊長,感受到螞蟻隊長的領導和其他螞蟻的聽從指揮,體會整個螞蟻群體團結向上的精神。
4.小結:戴黑帽子的螞蟻隊長,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沖在最前面,而其他螞蟻也能夠聽從它的指揮,大家很團結,所以,才能夠解決很多的困難。
將繪本放在圖書區,鼓勵幼兒繼續閱讀。
1、樂意參與閱讀活動,體驗螞蟻合作運西瓜的樂趣。
2、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團結就是力量。
3、能大膽猜想故事情節并愿意在集體面前表達。
教師自制ppt:《螞蟻和西瓜》。
1、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圖片,教師: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師小結,引出故事。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嘗試模仿小螞蟻的動作。
(1)教師出示圖片一,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樣的西瓜?你覺得小螞蟻會想干嘛呢?
(2)教師小結:小小的螞蟻看到了這么大的一塊西瓜,他們想要搬回去,可是搬得走嗎?
(3)教師繼續出示圖片。教師:小螞蟻是怎么搬的?你能學學它的動作嗎?(用動作表示)它搬起來了嗎?為什么?(西瓜太大了)。
3、教師激發幼兒幫助小螞蟻的愿望,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故事情節。
(2)請幼兒自由討論。
(4)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5)請幼兒大膽猜測許多螞蟻來了能不能搬走大西瓜?
(6)教師揭曉答案,并講述故事結尾。
4、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大膽猜想故事結尾,感知故事的趣味。
(1)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傾聽。
(2)教師:你喜歡故事中的小螞蟻嗎?為什么?
(3)教師小結:小螞蟻搬不動西瓜時,懂得請朋友幫忙,是其他朋友幫助了它,小螞蟻真高興,團結力量大!所以我們遇到困難也要團結起來,互相幫助。
5、揭曉繪本的名稱,鼓勵幼兒繼續閱讀。
在區角投放表演材料,鼓勵幼兒分角色大膽表演。
1、幼兒能說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運用多種方法讓瓜皮越變越小。
3、培養幼兒觀察、想象、創新設計能力,從中體驗創新操作的快樂。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2、課前組織幼兒吃西瓜或與家長聯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讓幼兒帶到幼兒園。(最好是半個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桿若干、木板、米飯、鐵絲、木棍、木漿、臉盆、水、吸管、水龍頭、小水桶、花繩、花、牙簽、積木、橡皮泥。
一、組織幼兒認識半個西瓜皮,并說出西瓜皮像什么。
1、結合課件(小螞蟻在春游的過程中遇到了半個西瓜皮),讓幼兒從準備的西瓜皮中間找出哪些是半個西瓜皮。
2、幼兒發揮想象盡多的說出西瓜皮像什么?
過渡:你們想知道小螞蟻遇到西瓜皮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嗎?
課件展示小螞蟻:小朋友們,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好用的物品,你們也來動手做一做吧!
二、幼兒分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發現西瓜皮的用途。
1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翹翹板底座、飯碗、滑梯。
2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太陽傘、船、房子。
3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大水缸、花籃、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輔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課件展示小螞蟻制作的物品,同時對幼兒作品的肯定。
五、課件展示小螞蟻:小朋友,你們能幫我想出讓西瓜皮變小的辦法嗎?
組織幼兒動手操作,發現更多讓西瓜皮變小的辦法。(切、掰、摔、壓、踢、踩)。
六、教導幼兒講衛生的教育。(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
小班年齡段的幼兒,經常會關注粗淺的東西,更深些的細節方面的內容并沒有意識關注,本次活動內容是讓孩子既關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變化),也關注到小的方面(小螞蟻在流口水、小螞蟻的動作等)。為達到目標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螞蟻的動作,學一學小螞蟻的動作,從學習動作中體驗情趣。活動中,我班幼兒表現出了相當不錯的表達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內容講述的環節,故事的優美度欠佳,應該再對語言進行斟酌,讓幼兒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故事的優美。
1、繪本通過簡單的線條、漫畫式的夸張,細致的描繪螞蟻動作、表情,幼兒需要通過觀察、發現螞蟻表情和動作的細微變化來發現故事的情節發展,所以更適宜中班幼兒閱讀。
2、繪本的封面已經給了孩子們全部的線索,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故事內容都在繪本封面表現出來,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封面來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1、觀察過螞蟻搬東西的動作和爬行動作,激發幼兒對螞蟻的興趣。
2、、觀察過螞蟻的身體基本結構。
第一次活動:閱讀。
1、通過地封面的觀察,推測故事的主要人物,產生閱讀圖書的興趣。
2、通過觀察螞蟻的表情與身體姿勢,了解故事情節的變化和內容。
(一)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猜測故事的主要人物,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提問:
(1)面面上有什么?猜一猜里面講的是誰的故事?
(2)螞蟻們在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畫書上螞蟻的表情和動作,推測故事內容。
1、與幼兒閱讀到p1時提問:
(1)提問:小螞蟻看到了什么?猜猜他們的心情如何?它的表情、動作是什么樣子的?
(2)它們看到西瓜后是怎么辦的?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
2、與幼兒閱讀到p5時提問:
(1)它們在做什么?它們搬動西瓜了嗎?
(2)沒有搬動西瓜時,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3、與幼兒閱讀到p7、p13、p15、p17時提問:
(1)它們想出了什么辦法來解決問題?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4、與幼兒閱讀p25時提問:
(1)它們除了搬西瓜還做了什么事情?表情是什么樣的?
5、與幼兒閱讀到p27、p29時提問:
(1)現在只剩下西瓜皮了,還會發生什么事呢?
(2)它們用西瓜皮做了什么?它們表情是什么樣的?
(三)請幼兒自己閱讀圖畫書,完整了解故事的內容。
引導幼兒一頁一頁有序的翻看,注意觀察螞蟻的動作、表情,了解故事內容。
(四)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在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小螞蟻的情緒情感的變化。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二
1、幼兒能說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運用多種方法讓瓜皮越變越小。
3、培養幼兒觀察、想象、創新設計能力,從中體驗創新操作的快樂。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2、課前組織幼兒吃西瓜或與家長聯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讓幼兒帶到幼兒園。(最好是半個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桿若干、木板、米飯、鐵絲、木棍、木漿、臉盆、水、吸管、水龍頭、小水桶、花繩、花、牙簽、積木、橡皮泥。
一、組織幼兒認識半個西瓜皮,并說出西瓜皮像什么。
1、結合課件(小螞蟻在春游的過程中遇到了半個西瓜皮),讓幼兒從準備的西瓜皮中間找出哪些是半個西瓜皮。
2、幼兒發揮想象盡多的說出西瓜皮像什么?
過渡:你們想知道小螞蟻遇到西瓜皮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嗎?
課件展示小螞蟻:小朋友們,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好用的物品,你們也來動手做一做吧!
二、幼兒分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發現西瓜皮的用途。
1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翹翹板底座、飯碗、滑梯。
2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太陽傘、船、房子。
3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大水缸、花籃、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輔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課件展示小螞蟻制作的物品,同時對幼兒作品的肯定。
五、課件展示小螞蟻:小朋友,你們能幫我想出讓西瓜皮變小的辦法嗎?
組織幼兒動手操作,發現更多讓西瓜皮變小的辦法。(切、掰、摔、壓、踢、踩)。
六、教導幼兒講衛生的教育。(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
小班年齡段的幼兒,經常會關注粗淺的東西,更深些的細節方面的內容并沒有意識關注,本次活動內容是讓孩子既關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變化),也關注到小的方面(小螞蟻在流口水、小螞蟻的動作等)。為達到目標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螞蟻的動作,學一學小螞蟻的動作,從學習動作中體驗情趣。活動中,我班幼兒表現出了相當不錯的表達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內容講述的環節,故事的優美度欠佳,應該再對語言進行斟酌,讓幼兒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故事的優美。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三
《螞蟻和西瓜》是一本極富于趣味性的圖畫書。漫畫似的夸張和簡單的線條,讓這本書從頭至尾都散發出一種輕松、幽默的味道。它描述了一群螞蟻是如何將一塊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過分割、搬運、然后帶回螞蟻窩,可是在搬運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麻煩”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個滑滑梯的小故事。繪本幾乎沒有太多的文字,但在這繪本里,每一只螞蟻的神態和動作以及表達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讓我們仿佛置身在螞蟻的世界里。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了解繪本圖畫的內容,知道螞蟻聰明靈活愛動腦筋的優點。
2.培養孩子善于觀察繪本,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模仿小螞蟻的動作,充分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螞蟻和西瓜圖片,以及帶有螞蟻、西瓜、推、撬、挖等字卡。
2.繪本相冊圖片、繪本《螞蟻和西瓜》。
3.多媒體。
4.教師自制大西瓜一個。
(三)活動過程:
1.歌曲《小螞蟻》導入,引出主人公:小螞蟻(投影繪本中的可愛螞蟻形象)。
2.導語:我們來看看,今天螞蟻要干什了呢?(出示西瓜)哦,原來螞蟻要搬西瓜,(教師出示大西瓜和螞蟻的圖片)。
3.師簡介故事內容。(激趣)。
4.引導幼兒觀察繪本,理解繪本的故事內容,集體體驗螞蟻在搬西瓜過程中滑稽可愛的動作。
(1)出示圖一。
師:你看到什么?生觀察,交流感悟夏天的炎熱;
(4)出示圖四,生觀察交流,大家一起搬西瓜,鼓勵孩子放松大膽的表演動作,感受集體表演的樂趣。(通過動作表演,讓孩子自主的進入角色和螞蟻站一陣線,積極的投入以下環節的發展)。
(5)出示圖六,進一步觀察感知螞蟻團結、愛動腦筋、勤勞的優點;
5.留段講述故事內容,鼓勵孩子大膽想象故事最后的結局,隨性表達自己的想法。
師:小螞蟻們舍不得把瓜皮扔了,那么最后他們會把這塊西瓜皮抬到哪里去?要做什么呢?
6.情感提升。
師:你們覺得他們是一群怎樣的螞蟻?你們喜歡他們嗎?為什么?
7.音樂游戲結束,教師出示大西瓜。
師:一只螞蟻在洞口看見大西瓜,用力搬也搬不動快來哦,幫我一起搬喲。
(四)閱讀繪本。
活動總結、匯報交流讀書體會,引導孩子們感受螞蟻聰明靈活、團結、勤勞的愛動腦筋的優點。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四
1、理解圖片內容,感受故事活潑快樂的情趣。
2、大膽猜想故事情節,積極參與講述活動,能較連貫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仔細觀察,了解繪本圖畫的內容,知道螞蟻聰明靈活愛動腦筋的優點。
2、第二份禮物是一本有趣的書,一起看。出示螞蟻和大西瓜畫面:看到了什么?一起欣賞繪本《螞蟻和西瓜》。
二、艱苦的奮斗。
2、螞蟻們一下子就吃飽了,可還剩那么多西瓜,怎么辦呢?你猜螞蟻隊長在說什么?
3、小螞蟻是怎么搬西瓜的?他們用力了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螞蟻數量太少,力氣又小,即使非常用勁也搬不動大西瓜。
5、原來是回家搬救兵了,螞蟻集體出動,這下應該能行了吧。
小結:西瓜實在是太大了,看來光靠人多和工具想把整塊西瓜搬走是行不通的了。
9、它們把所有的西瓜都搬回了家,直到再也放不下。
三、寓意的升華1、為什么一開始小螞蟻搬不了西瓜,后來卻成功了?
2、小結:小小的螞蟻通過努力終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們小朋友也一樣,只要肯努力、肯動腦筋,和朋友們團結合作、互相幫助,就沒有什么戰勝不了的困難!
四、有趣的西瓜皮1、肉都搬走了,還剩下西瓜皮有用嗎?
2、看看螞蟻們是否和你們想的一樣,它們又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呢?
3、出示滑梯圖片:哈哈,這是螞蟻的西瓜滑梯,真是太好玩了。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五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閱讀的樂趣。
2.能夠大膽與他人交流故事的內容和情節。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難點:能夠大膽與他人交流故事內容和情節。
1.經驗準備:知道螞蟻的生活習性、會唱《螞蟻搬豆》的歌。
2.物質準備:螞蟻圖片、多媒體課件、大圖書、故事圖片人手1張。
1.教師和幼兒一起唱《螞蟻搬豆》的歌,激發幼兒的興趣。
2.提問:小螞蟻是怎樣把豆子搬回去的?請幼兒簡單說一說,教師及時鼓勵。
3.小結:小螞蟻一起把豆子搬回了家。有一天它們又出去找食物,它們會發現什么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師幼共同欣賞故事課件,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操作ppt,逐頁為幼兒講述畫面內容。
重點提問:它們發現了什么?它們是怎樣做的?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教師重點引導。
2.集體閱讀繪本圖書,再次理解畫面內容。
教師和幼兒利用大的繪本圖書再次閱讀,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重點提問:小螞蟻自己搬不動西瓜的時候是怎樣做的?有哪些好辦法?
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1.幼兒自選故事圖片和同伴進行交流,講述故事情節。
2.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表達和講述,用動作或語言支持幼兒的表達。
活動延伸。
將繪本放在圖書區,幼兒可以自己閱讀,逐步理解故事內容。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六
1、欣賞繪本中關鍵的畫面,感受畫面色彩簡約、趣味生動之美。
2、嘗試用撕貼的方式制作西瓜,用單色點畫表現螞蟻的簡單動態。
3、大膽猜想,積極嘗試,樂于講述,體驗不同繪畫方式作畫的愉悅感。
2、白色畫紙,紅色手工紙,記號筆,深淺綠色油畫棒,膠水。
(一)大膽猜想,隨意撕貼。
1、猜西瓜。
幼兒:西瓜、大西瓜、甜西瓜、切開的西瓜……。
師小結:對呀,是一塊切開的西瓜。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西瓜籽的顏色、排列,紅紅的西瓜瓤,還有深淺相間的綠色西瓜皮。)。
2、撕西瓜、貼西瓜和添西瓜。
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整個西瓜)這么大一個西瓜,你準備怎么吃?
幼兒:切開來吃……。
師:切成什么形狀呢?
幼兒:切成三角形、半圓形、月牙形……。
師:你能把你喜歡的形狀用紙撕出來嗎?我們來比一比誰是“切”西瓜高手。
指導語:拿出大紅紙,老師喜歡三角形,跟我一起做,左手和右手,一起向前走;左手和右手,慢慢拐彎走。撕下來多余的紙放回盤子。
師:我想把它貼到白色的畫紙上,你幫我想一想可以怎么貼呢?
幼兒:我想斜著一些貼……。
幼兒:西瓜子、西瓜皮的……。
師:添畫上瓜籽、西瓜皮(深淺綠色)。你們想不想切自己喜歡的形狀的西瓜,待會每個人拿一張紅色的紙,西瓜好了之后貼在畫紙上,然后進行添西瓜籽、西瓜皮,明白了嗎?那輕輕的去你的位置!
(師進行適當的指導)。
(二)深入刻畫,表現動態。
1、猜螞蟻。
師:這么誘人的西瓜把誰吸引來了呢?看是誰呢?(蒼蠅、螞蟻……)。
師:到底是誰呢?
(課件:一顆和前面相同的黑色西瓜籽)這是誰?(兩粒相連的西瓜籽)猜出來了嗎?(三粒相連的西瓜籽)原來是螞蟻呀!
2、拼動態。
師:(實物投影儀)這兒還有三粒西瓜籽,誰能來變一只小螞蟻,誰能擺出不一樣的姿態?
幼兒進行演示拼不同的螞蟻動態并畫一畫。
師小結:三粒西瓜籽變出小螞蟻,扭扭身體彎彎腰,伸伸手臂抬抬腿,擺一擺、畫一畫,活潑可愛的小螞蟻出來了。(通過感知,進一步掌握螞蟻的身體結構和神態。)。
3、想辦法。
師:那如果你是一只小螞蟻,發現了這么一大塊誘人的西瓜,你會怎么辦?
幼兒:用直升機、繩子、梯子、人字梯、跳跳床……)。
(三)自由想象,個性添畫。
師:小小螞蟻和大大西瓜之間到底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趕緊把你的想法畫下來吧!
指導語:
1、小螞蟻是怎么和同伴合作的?
2、怎樣排列、組合小螞蟻身體的各個部位,表現不同的`動作呢?
3、被分割的小西瓜是怎么運回去得呢?
(四)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1、集體講評。
師:你的小螞蟻和西瓜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誰愿意來分享分享。(個別幼兒講述)。
2、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分享有趣的故事。
3、回歸繪本。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七
來源:
設計意圖:
繪本《螞蟻和西瓜》的故事簡單有趣,一群小螞蟻運用各種方式運西瓜:用小鏟子鏟西瓜、搭爬梯子運西瓜、咬緊牙齒拖西瓜??擬人化的動態和勤勞、聰明、團結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著幼兒。根據大班幼兒能較靈活地表現各種動物的動態、具有較強的表達表現能力等特點,結合繪本的游戲情境我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在繪本情景下,嘗試粘貼并大膽添畫螞蟻的不同動態。
2.感受美術創作的樂趣,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大膽創作,表現出螞蟻的不同動態。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熟悉繪本,細致觀察螞蟻。
材料準備:棕色碎卡紙、1開白紙2張,記號筆、漿糊、kt板、可供撕貼的西瓜圖紙。
活動過程:
一、回憶繪本內容,引發創作興趣。
截取繪本中典型的螞蟻運西瓜畫面,喚起幼兒已有經驗。
“故事里的小螞蟻發現了一塊大西瓜,它們是怎么搬西瓜的?”
二、欣賞螞蟻動態,嘗試想象添畫。
1.觀看圖片,模仿螞蟻形態。
引導幼兒觀察三幅典型畫面,讓其在游戲中模仿各種動態,并創造表現螞蟻的不同動態。
“這幾只螞蟻是怎么運西瓜的?誰來學一學小螞蟻的動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螞蟻,你會怎樣運西瓜?”
——從模仿繪本中螞蟻的動態,到創造性地表現螞蟻的動態,生動的動作體驗,為幼兒表現不同動態的螞蟻做好了鋪墊。
2.魔術粘貼,變換螞蟻姿態。
教師選兩塊棕色紙,作為小螞蟻的頭和身體,用“變魔術”的方法表現螞蟻的不同姿態。
變魔術:頭不動、變換身體的位置,或者身體不動、變化頭的位置。不同動態的螞蟻就變出來了。
——變魔術教給孩子的不是螞蟻運西瓜的一種或幾種姿態,而是教給了孩子表現螞蟻不同姿態的方法,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創作出了千姿百態的小螞蟻。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添畫螞蟻的五官和四肢,示范表現螞蟻的不同動態。
“誰能來幫助這只小螞蟻,讓它也能運西瓜?”
三、創設游戲情景,幼兒撕貼添畫。
1.創設情境,大膽想象。
教師創設運西瓜的游戲情境,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草地上又出現了一塊大西瓜,這些小螞蟻看到西瓜又會發生些什么故事?小螞蟻會和同伴怎么樣合作搬運西瓜呢?”
2.交代要求,幼兒創作。
選兩塊碎紙將螞蟻身體貼好,注意要緊貼在一起,這樣小螞蟻的頭和身體才會連接起來。
——從繪本中衍生出運西瓜的游戲情景,孩子筆下的小螞蟻成為自己的代言,游戲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幼兒生動有趣的創作。
四、展示欣賞作品,分享創意過程。
幼兒分享自己的創作,并欣賞交流他人的創作。
教師講評提升幼兒的經驗,共同感受合作的快樂。
總結:
多種多樣的螞蟻的動態造型。在添畫想象的過程中,教師還借助自編兒歌“小手小腳彎一彎,眼睛嘴巴動一動,觸角觸角翹一翹,可愛的小螞蟻就動起來”來提示幼兒掌握螞蟻五官和四肢的畫法,增加了作畫的趣味性。這一示范環節借助動作模仿、兒歌語言的提示,為幼兒精彩的創作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八
1.熟悉故事內容,體會螞蟻的情緒變化。
2.感受小螞蟻聽從指揮、團結向上、不怕困難、積極解決問題的精神與態度。
理解螞蟻情緒的變化。
感受小螞蟻聽指揮、團結向上、不怕困難的精神。
1.經驗準備:初步理解繪本故事的內容。
2.物質準備:繪本《螞蟻和西瓜》人手1份。
1.鼓勵幼兒跟隨教師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嘆詞。
2.引導幼兒跟隨故事發展共同討論、感受螞蟻的情緒變化。
1.請幼兒觀察、尋找繪本上螞蟻不高興的畫面。
2.小結:小螞蟻遇到困難后,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問題,所以很高興。
3.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畫中一只與眾不同的螞蟻——螞蟻隊長,感受到螞蟻隊長的領導和其他螞蟻的聽從指揮,體會整個螞蟻群體團結向上的精神。
4.小結:戴黑帽子的螞蟻隊長,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沖在最前面,而其他螞蟻也能夠聽從它的指揮,大家很團結,所以,才能夠解決很多的困難。
將繪本放在圖書區,鼓勵幼兒繼續閱讀。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九
活動目標:1.初步熟悉《撥弦波爾卡》的曲調,感知樂曲活潑、歡快的風格。2.通過螞蟻通知同伴、運西瓜、吃西瓜的情節、動作,初步感知樂曲的曲式結構。3.了解撥弦這種特殊的演奏方式,激發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顒訙蕚洌?.幼兒聽過繪本故事《螞蟻和西瓜》。2.剪輯過的《撥弦波爾卡》音樂一段,和音樂結構相匹配的圖譜一幅。3.樂團演奏《撥弦波爾卡》的視頻一段?;顒舆^程:1.聆聽音樂,說說感覺。這段音樂讓你感覺像在干什么?2.通過圖譜感覺音樂的段落。第二遍聽前:我聽到這段音樂一下子就像到了前幾天看的繪本(貼圖譜的題目)《螞蟻和西瓜》。這一次,我們來聽一聽,音樂中的螞蟻在干什么。你可以輕輕地跟著音樂做一做。聽后出示圖譜前半部分。3.繼續結合前半段圖譜聽第三遍。你猜對了嗎?(簡單了解圖譜的內容)讓我們再看著圖來聽一聽。5.分段欣賞、創編。*戴帽子的螞蟻隊長發現了西瓜會是什么表情?會做什么動作?誰來試一試?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做一做。*然后他干什么了?它是怎么告訴同伴的?這段音樂中一只螞蟻告訴了幾只同伴呢?(用一只手指表示螞蟻隊長,另外一只手的四個指頭表示洞里的螞蟻,跟著音樂試兩遍;再到請一個孩子試試,重點看他能否配合音樂的節奏進行)*接下來該干什么了?跟著音樂試一試。*接下來該干什么了?怎么搬的?(抱胸前、扛肩上、背背上、兩人一起抬)*螞蟻洞里都裝滿了,剩下來的怎么辦的?最后怎么樣了?6..完整欣賞兩遍。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把螞蟻和西瓜的故事完整地表演出來吧。7.觀看視頻演奏,了解撥弦這種形式(有條件可提供弦樂器幼兒嘗試)你聽出來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誰知道小提琴是怎么演奏的?但是這首曲子可不一樣,我們來看一看音樂家演奏的樣子吧!你看到音樂家怎么演奏小提琴的?(用手撥的)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演奏方式,才使得這首曲子有個特別的名字叫《撥弦波爾卡》。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十
2、萌發喜愛小螞蟻的情感,體驗與伙伴合作勞動的快樂;。
螞蟻圖形若干個,幼兒畫紙若干張,彩筆。
1、導入活動,引起小朋友興趣。
(1)教師出示小螞蟻圖片;。
(3)教師示范小螞蟻的畫法;附圖片。
2、小朋友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先畫出小螞蟻的身體;。
(2)畫出小螞蟻的.觸角;。
(3)再給小螞蟻畫上眼睛和小嘴;。
(4)最后給小螞蟻穿上漂亮的衣服,小螞蟻就畫好了;。
3、作品展覽,互相評價將幼兒的作業集中起來,讓小朋友互相欣賞評價,鼓勵作畫有進步的幼兒。
4、教師小結通過本次活動幫助幼兒知道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初步理解一個人的力量小,有困難要找同伴幫忙。
組織幼兒唱《螞蟻搬豆.》歌曲,學習螞蟻大力士。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十一
1.知道毛筆畫是中國特有的繪畫種類,中國人、外國人都很喜歡。
2.感受毛筆的柔軟性,嘗試用毛筆畫出熊貓的明顯特征。
3.知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
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不同內容的中國畫,活動前布置在活動室墻面上供幼兒欣賞。
2.范畫一張,玩具熊貓一個。
3.宣紙或毛邊紙(吸水性強)、舊報紙、毛筆、墨汁、瓷碗、抹布等。
過程。
1.欣賞中國畫。
dd請幼兒欣賞活動室布置的.中國畫。
dd這些畫與我們用鉛筆、水彩筆畫的畫一樣嗎?我們叫它什么畫?是用什么筆畫的?
dd這些畫與我們看到過的許多畫不一樣,我們叫它中國畫,是用毛筆(出示毛筆)畫出來的,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很喜歡。
dd請幼兒用手摸一摸毛筆,說說有什么感覺。
dd今天我們就來用毛筆給熊貓畫像。
2.觀察熊貓外形特征。
dd出示熊貓玩具,知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
dd觀察熊貓外形特征:頭、眼、眼圈、耳、身體、腿、尾。
3.看教師示范。
dd教師用毛筆蘸足淡墨,用中鋒畫頭、身體等輪廓,再用筆尖蘸足濃墨,畫眼圈、耳等部位。
dd熊貓喜歡吃什么?引導幼兒添畫竹子。
4.作畫。
dd提醒幼兒用濃、淡墨色作畫。
dd鼓勵有能力的幼兒畫出熊貓動態。
dd展示作品。
建議。
1.用毛筆畫熊貓意在幫助幼兒從美術的角度接近中華文化,感受中國畫特有的風格,對幼兒的作畫技巧不必有過高的要求。
2.要養成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如在桌面墊好報紙,蘸墨不宜過多,及時用抹布擦拭臟處,保持畫面清潔等。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十二
一塊西瓜在螞蟻看來,多么的龐大,多么的誘人!為了把好吃的西瓜帶回家,螞蟻們集體出動……先把家里裝滿,再痛快地飽餐一頓,最后還在西瓜上玩滑梯。螞蟻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也是在生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孩子們的象征,螞蟻和孩子之間總有著某些相似之處。一群小螞蟻、一塊大西瓜,對比強烈,故事簡單而有趣,這也是作者精心的構思所在。孩子們一定會沉浸在這種簡單的快樂中,同時,也會被螞蟻們的勤勞、樂天,聰明和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感染。
1、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小螞蟻搬西瓜的不同方法。
2、感知同伴之間合作分享的情感。
活動重點:大膽講述小螞蟻搬西瓜的各種不同的方法。
活動難點:通過觀察想象大膽猜測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ppt,西瓜。
一、活動導入。
價值分析:以搬西瓜為線索導入故事內容,引發興趣。
1、夏天真熱啊,吃西瓜一定能讓我們很涼快,誰能搬的動這么大一筐的西瓜?
2、有幾只可愛的小螞蟻也碰到了和我們一樣的情況,一起來瞧瞧發生了什么呢?
價值分析:理解故事內容,合理想象、大膽講述幫助小螞蟻搬西瓜的辦法,知道合作力量大。
1、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觀察。
1)螞蟻找到了一塊這么大的西瓜心里面怎么樣啊?(心情)。
2)它們吃飽了那剩下的西瓜怎么辦呢?(分享)。
3)螞蟻們成功了嗎?這可怎么辦呢?(合作)。
4)螞蟻家族都來搬西瓜可惜都沒有成功,它們討論決定只搬走西瓜瓤,把西瓜皮留下,想一想怎么把西瓜瓤取下來?(驗證)。
5)螞蟻家族又犯愁了,取來這么多的西瓜瓤怎么搬回去呢?
小結:螞蟻們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搬西瓜,真是人多力量大啊!
三、合作力量大。
價值分析:親身實踐,進一步感知合作的力量大。
1、討論:你喜歡這些小螞蟻嗎?為什么?
小結:我們都喜歡這群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樂于分享的小螞蟻。
2、師幼一起搬西瓜。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十三
1、繪本通過簡單的線條、漫畫式的夸張,細致的描繪螞蟻動作、表情,幼兒需要通過觀察、發現螞蟻表情和動作的細微變化來發現故事的情節發展,所以更適宜中班幼兒閱讀。
2、繪本的封面已經給了孩子們全部的線索,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故事內容都在繪本封面表現出來,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封面來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1、觀察過螞蟻搬東西的動作和爬行動作,激發幼兒對螞蟻的興趣。
2、、觀察過螞蟻的身體基本結構。
第一次活動:閱讀。
1、通過地封面的觀察,推測故事的主要人物,產生閱讀圖書的興趣。
2、通過觀察螞蟻的表情與身體姿勢,了解故事情節的變化和內容。
1、圖畫書《螞蟻和西瓜》人手一冊。
(一)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猜測故事的主要人物,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提問:
(1)面面上有什么?猜一猜里面講的是誰的故事?
(2)螞蟻們在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畫書上螞蟻的表情和動作,推測故事內容。
1、與幼兒閱讀到p1時提問:
(1)提問:小螞蟻看到了什么?猜猜他們的心情如何?它的表情、動作是什么樣子的?
(2)它們看到西瓜后是怎么辦的?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
2、與幼兒閱讀到p5時提問:
(1)它們在做什么?它們搬動西瓜了嗎?
(2)沒有搬動西瓜時,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3、與幼兒閱讀到p7、p13、p15、p17時提問:
(1)它們想出了什么辦法來解決問題?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4、與幼兒閱讀p25時提問:
(1)它們除了搬西瓜還做了什么事情?表情是什么樣的?
5、與幼兒閱讀到p27、p29時提問:
(1)現在只剩下西瓜皮了,還會發生什么事呢?
(2)它們用西瓜皮做了什么?它們表情是什么樣的?
(三)請幼兒自己閱讀圖畫書,完整了解故事的內容。
引導幼兒一頁一頁有序的翻看,注意觀察螞蟻的動作、表情,了解故事內容。
(四)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在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小螞蟻的情緒情感的變化。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十四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螞蟻和西瓜》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美術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螞蟻和西瓜》含反思!
設計意圖:
繪本《螞蟻和西瓜》的故事簡單有趣,一群小螞蟻運用各種方式運西瓜:用小鏟子鏟西瓜、搭爬梯子運西瓜、咬緊牙齒拖西瓜……擬人化的動態和勤勞、聰明、團結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著幼兒。根據大班幼兒能較靈活地表現各種動物的動態、具有較強的表達表現能力等特點,結合繪本的游戲情境我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在繪本情景下,嘗試粘貼并大膽添畫螞蟻的不同動態。
2.感受美術創作的樂趣,體驗合作的快樂。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難點:
大膽創作,表現出螞蟻的不同動態。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熟悉繪本,細致觀察螞蟻。
材料準備:
棕色碎卡紙、1開白紙2張,記號筆、漿糊、kt板、可供撕貼的西瓜圖紙。
活動過程:
一、回憶繪本內容,引發創作興趣。
截取繪本中典型的螞蟻運西瓜畫面,喚起幼兒已有經驗。
“故事里的小螞蟻發現了一塊大西瓜,它們是怎么搬西瓜的?”
二、欣賞螞蟻動態,嘗試想象添畫。
1.觀看圖片,模仿螞蟻形態。
引導幼兒觀察三幅典型畫面,讓其在游戲中模仿各種動態,并創造表現螞蟻的不同動態。
“這幾只螞蟻是怎么運西瓜的?誰來學一學小螞蟻的動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螞蟻,你會怎樣運西瓜?”(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
——從模仿繪本中螞蟻的動態,到創造性地表現螞蟻的動態,生動的動作體驗,為幼兒表現不同動態的螞蟻做好了鋪墊。
2.魔術粘貼,變換螞蟻姿態。
教師選兩塊棕色紙,作為小螞蟻的頭和身體,用“變魔術”的方法表現螞蟻的不同姿態。
變魔術:頭不動、變換身體的位置,或者身體不動、變化頭的位置。不同動態的螞蟻就變出來了。
——變魔術教給孩子的不是螞蟻運西瓜的一種或幾種姿態,而是教給了孩子表現螞蟻不同姿態的方法,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創作出了千姿百態的小螞蟻。
3.幼兒示范,添畫螞蟻動態。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添畫螞蟻的五官和四肢,示范表現螞蟻的不同動態。
“誰能來幫助這只小螞蟻,讓它也能運西瓜?”
三、創設游戲情景,幼兒撕貼添畫。
1.創設情境,大膽想象。
教師創設運西瓜的游戲情境,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草地上又出現了一塊大西瓜,這些小螞蟻看到西瓜又會發生些什么故事?小螞蟻會和同伴怎么樣合作搬運西瓜呢?”
2.交代要求,幼兒創作。
選兩塊碎紙將螞蟻身體貼好,注意要緊貼在一起,這樣小螞蟻的頭和身體才會連接起來。
——從繪本中衍生出運西瓜的游戲情景,孩子筆下的小螞蟻成為自己的代言,游戲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幼兒生動有趣的創作。
四、展示欣賞作品,分享創意過程。
幼兒分享自己的創作,并欣賞交流他人的創作。
教師講評提升幼兒的經驗,共同感受合作的快樂。
教學反思:
這一繪本美術活動最成功之處就是利用幼兒的動作來做范例。螞蟻用小鏟子鏟西瓜、爬梯子運西瓜等各種各樣擬人化的動態憨態可掬,深深地吸引著幼兒。而表現出螞蟻的不同動態是活動重難點所在。因此,教師剪輯了繪本中拖、背、抬等幾個典型的螞蟻動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模仿。讓幼兒從模仿繪本中螞蟻的動作慢慢過渡到自己想象螞蟻吃西瓜的動作,讓幼兒在動作模仿中就習得多種多樣的螞蟻的動態造型。在添畫想象的過程中,教師還借助自編兒歌“小手小腳彎一彎,眼睛嘴巴動一動,觸角觸角翹一翹,可愛的小螞蟻就動起來”來提示幼兒掌握螞蟻五官和四肢的畫法,增加了作畫的趣味性。這一示范環節借助動作模仿、兒歌語言的提示,為幼兒精彩的創作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體驗是最好的老師,生動的動作模仿不僅活躍了教學氛圍,也巧妙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小螞蟻就是孩子們的代言,他們筆下的小螞蟻,實際上就是孩子自己運西瓜情境的再現。游戲情景和創意想象相互依托,游戲情境成為創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兒的美術創作更精彩。
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教案與反思(優質15篇)篇十五
大班美術教案《螞蟻和西瓜》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美術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感受美術創作的樂趣,體驗合作的快樂,在繪本情景下,嘗試粘貼并大膽添畫螞蟻的不同動態,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美術《螞蟻和西瓜》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意圖:
繪本《螞蟻和西瓜》的故事簡單有趣,一群小螞蟻運用各種方式運西瓜:用小鏟子鏟西瓜、搭爬梯子運西瓜、咬緊牙齒拖西瓜……擬人化的動態和勤勞、聰明、團結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著幼兒。根據大班幼兒能較靈活地表現各種動物的動態、具有較強的表達表現能力等特點,結合繪本的游戲情境我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在繪本情景下,嘗試粘貼并大膽添畫螞蟻的不同動態。
2、感受美術創作的樂趣,體驗合作的快樂。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大膽創作,表現出螞蟻的不同動態。
活動準備:
1、準備:熟悉繪本,細致觀察螞蟻。
2、準備:棕色碎卡紙、1開白紙2張,記號筆、漿糊、kt板、可供撕貼的西瓜圖紙。
活動過程:
一、回憶繪本內容,引發創作興趣。
截取繪本中典型的螞蟻運西瓜畫面,喚起幼兒已有經驗。
“故事里的小螞蟻發現了一塊大西瓜,它們是怎么搬西瓜的?”
二、欣賞螞蟻動態,嘗試想象添畫。
1、觀看ppt課件,模仿螞蟻形態。
引導幼兒觀察三幅典型畫面,讓其在游戲中模仿各種動態,并創造表現螞蟻的不同動態。
“這幾只螞蟻是怎么運西瓜的?誰來學一學小螞蟻的動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螞蟻,你會怎樣運西瓜?”
——從模仿繪本中螞蟻的動態,到創造性地表現螞蟻的動態,生動的動作體驗,為幼兒表現不同動態的螞蟻做好了鋪墊。
2、魔術粘貼,變換螞蟻姿態。
教師選兩塊棕色紙,作為小螞蟻的頭和身體,用“變魔術”的方法表現螞蟻的不同姿態。
變魔術:頭不動、變換身體的位置,或者身體不動、變化頭的位置。不同動態的螞蟻就變出來了。
——變魔術教給孩子的不是螞蟻運西瓜的一種或幾種姿態,而是教給了孩子表現螞蟻不同姿態的方法,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創作出了千姿百態的小螞蟻。
3、幼兒示范,添畫螞蟻動態。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添畫螞蟻的五官和四肢,示范表現螞蟻的不同動態。
“誰能來幫助這只小螞蟻,讓它也能運西瓜?”
三、創設游戲情景,幼兒撕貼添畫。
1、創設情境,大膽想象。
教師創設運西瓜的游戲情境,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草地上又出現了一塊大西瓜,這些小螞蟻看到西瓜又會發生些什么故事?小螞蟻會和同伴怎么樣合作搬運西瓜呢?”
2、交代要求,幼兒創作。
選兩塊碎紙將螞蟻身體貼好,注意要緊貼在一起,這樣小螞蟻的頭和身體才會連接起來。
——從繪本中衍生出運西瓜的游戲情景,孩子筆下的小螞蟻成為自己的代言,游戲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幼兒生動有趣的創作。
四、展示欣賞作品,分享創意過程。
幼兒分享自己的創作,并欣賞交流他人的創作。
教師講評提升幼兒的經驗,共同感受合作的快樂。
教學反思:
這一繪本美術活動最成功之處就是利用幼兒的動作來做范例。螞蟻用小鏟子鏟西瓜、爬梯子運西瓜等各種各樣擬人化的動態憨態可掬,深深地吸引著幼兒。而表現出螞蟻的不同動態是活動重難點所在。因此,教師剪輯了繪本中拖、背、抬等幾個典型的螞蟻動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模仿。讓幼兒從模仿繪本中螞蟻的動作慢慢過渡到自己想象螞蟻吃西瓜的動作,讓幼兒在動作模仿中就習得多種多樣的螞蟻的動態造型。在添畫想象的過程中,教師還借助自編兒歌“小手小腳彎一彎,眼睛嘴巴動一動,觸角觸角翹一翹,可愛的小螞蟻就動起來”來提示幼兒掌握螞蟻五官和四肢的畫法,增加了作畫的趣味性。這一示范環節借助動作模仿、兒歌語言的提示,為幼兒精彩的創作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體驗是最好的老師,生動的動作模仿不僅活躍了教學氛圍,也巧妙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小螞蟻就是孩子們的代言,他們筆下的小螞蟻,實際上就是孩子自己運西瓜情境的再現。游戲情景和創意想象相互依托,游戲情境成為創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兒的美術創作更精彩。
本文擴展閱讀:蟻科(formicidae),體長2~20毫米,觸角膝狀,9~10節,腹部基端有1~2個結節,最易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