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可以指導我們進行寫作或學習。9.范文范本的閱讀并不僅限于特定的年級和層次,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研究生,都可以從范文范本中受益。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一
在日本,日式餐館和傳統(tǒng)日本家庭內設置的`是日式矮桌和坐墊。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請訪問我們關于入坐的技巧與規(guī)則頁面以了解更多信息。
“我要開始用餐了”和“承蒙款待了”
在日本,開始用餐之前會很虔誠的說itadakimasu(我要開始用餐了),在吃完后要說gochisosama(deshita)(承蒙款待了)。
共同進餐在日本家庭和餐館(如小酒館)里,點幾種菜,大家一起吃的時候,您應該用公用的筷子從大盤子里夾一些食物放到您自己專用的盤子里吃。
筷子
正確的使用筷子是日本餐桌禮儀重要環(huán)節(jié),具體筷子的使用方法請查詢使用筷子。
餐桌須知
在公共場合擤鼻涕的動作應該盡量避免,特別是在餐桌上。
盤子里的食物盡量吃干凈。
用餐過程中,以及用餐前后,避免談論洗手間或令人倒胃口的話題。
盡量避免打嗝等行為。
用餐后,把使用過的餐具放回用膳開始時的位置,包括把餐碗的蓋蓋好,把筷子放回到筷子盒或紙袋。
飲酒須知
喝含有酒精的飲料時,日本人習慣為對方斟酒,而不是自斟自飲。所以在日本喝酒時您也可以入鄉(xiāng)隨俗的常去看看朋友的杯子,一旦他們的杯子快空了,就給他們斟上一些酒。同樣,如果朋友要為您斟酒,那就迅速喝空酒杯,并且拿起酒杯接受朋友的好意吧。
在一些高級餐館里,比如提供懷石料理的日式餐廳(日本大餐),喝醉酒被視為是一種很失態(tài)的行為。在異國他鄉(xiāng),即使在普通的小酒館也該盡量避免喝醉酒而引起的不愉快。
用餐開始,大家通常說這“干杯(kanpai)”,然后舉杯共飲。這個時候應該避免講中國話“請,請(ching,ching)”因為“請(qing)”的發(fā)音,很容易被日本人聽為“qin”,而日文發(fā)音“qinqin”,是男性生殖器的意思。
如何吃…
…米飯
吃米飯時一只手拿碗,另一只手拿筷子,把碗舉到嘴邊吃。與壽司不同,白米飯一般是不會同醬油一起食用的。
…壽司
小盤子中倒入醬汁。注意用多少就倒多少,在資源并不豐富的日本,浪費被視為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一般來說,不用在醬汁中加入綠芥末,因為除了一些不需要配芥末食用的壽司以外,大部分壽司中都有添加綠芥末。如果您喜歡自己加芥末,禮貌的做法是加少量,這種做法也是對制作壽司的人的尊重。如果您不太喜歡芥末,可以事先說明,叫一些不含芥末的壽司。
吃壽司,最好一口一個。分為幾次吃的話常常會破壞食物的精美外形。另外,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習慣,用手或者筷子吃壽司。
如果是握壽司,把一片倒立浸入醬油,魚肉部分向前。有幾種新的握壽司不應該被浸入醬油,例如腌過的。
如果是軍艦壽司,正確的食用方法是倒小量的醬汁在壽司的上面,而不是把壽司浸入醬汁。
…生魚片
將醬汁倒進準備好的小碟子中??梢栽谏~片上放一些芥末,但不宜太多,因為這會破壞魚片的原味,還有可能會冒犯到作壽司的師傅。吃的時候,把生魚片夾起蘸醬汁。另外有一些生魚片需要和姜末一起品嘗,而不是芥末。
…大醬湯
端起碗來喝湯,用筷子將里面的湯料夾起來吃。
…面條
用筷子將面條送入口中,并且可以有節(jié)奏的吸食。在日本吃面條出聲音是正常的,不會被認為不禮貌,所以您可以大膽的嘖嘖的吃面條,周圍的日本人都是這個樣子的。
喝面湯時,可以用店家的湯勺,也可以直接端起碗來喝。日本拉面,湯的味道非常好,筆者個人總是先嘗一口湯再吃面的。
…日式咖喱飯(以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的其他食物)
像日式咖喱飯那樣的大米食物,由于是白米飯上蓋菜(例如大碗蓋飯),飯菜摻著吃,所以用筷子夾起可能會比較不順手,所以您可以選用勺子吃。
…大塊食物(例如油炸大蝦、豆腐)
用筷子分開食物,吃上一口,然后把剩下的放回您的盤子里,根據(jù)您自己的節(jié)奏享用美食。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二
刀叉在西餐中的地位就跟我國的筷子一樣,那么你們知道西方餐桌上的刀叉有什么禮儀嗎?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西方餐桌刀叉禮儀,歡迎閱讀!
1.進餐時,餐盤在中間,那么刀子和勺子放置在盤子的右邊,叉子放在左邊。一般右手寫字的人,飲用西餐時,很自然地用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來端。
2.在桌子上擺放刀叉,一般最多不能超過三副。三道菜以上的套餐,必須在擺放的刀叉用完后隨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
3.刀叉是從外側向里側按順序使用(也就是說事先按使用順序由外向里依次擺放)。
4.進餐時,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一叉成雙成對使用的。有些例外,喝湯時,則只是把勺子放在右邊——用右手持勺。食用生牡蠣一般也是用右手拿牡蠣叉食用。
5.刀叉有不同規(guī)格,按照用途不同而決定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區(qū)別。吃肉時,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號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開胃小菜時,要用中號刀。叉或勺一般隨刀的大小而變。喝湯時,要用大號勺,而喝咖啡和吃冰激凌時,則用小號為宜。
6.忌諱用自己的餐具為他人來布菜。
7.不能用叉子扎著食物進口,而應把食物鏟起入口。當然現(xiàn)在這個規(guī)則已經(jīng)變得不是那么的嚴格。英國人左手拿叉,叉尖朝下,把肉扎起來,送入口中,如果是燒爛的蔬菜,就用餐刀把菜撥到餐叉上,送入口中,美國人用同樣的方法切肉,然后右手放下餐刀,換用餐叉,叉尖朝上,插到肉的下面,不用餐刀,把肉鏟起來,送入口中,吃燒爛的蔬菜也是這樣鏟起來吃。
8.如食用某道菜不需要用刀,也可用右手握叉,例如意大利人在吃面條時,只使用一把叉,不需要其他餐具,那么用右手來握叉倒是簡易方便的。沒有大塊的肉要切的話,例如素食盤,只是不用切的蔬菜和副食,那么,按理也可用右手握叉來進餐。
9.為了安全起見,手里拿著刀叉時切勿指手畫腳。發(fā)言或交談時,應將刀叉放在盤上才合乎禮儀。這也是對旁邊的人的一種尊重。
10.叉子和勺子可入口,但刀子不能放入口中,不管它上面是否有食物。除了禮節(jié)上的要求,刀子入口也是危險的。
西餐餐具的使用法則。
中餐的餐具只有一雙筷子,而西餐餐具卻是琳瑯滿目的一整排。請放輕松,餐具擺放雖然多,但其實只是為四道菜而準備。這四道菜是前菜、湯、魚、肉,餐廳只是將餐具一次全擺出來了而已。
(1).西餐的湯分為清湯及濃湯,較正式的餐廳在供應清湯時使用橢圓形湯匙及湯杯,供應濃湯時使用圓形湯匙及寬口湯盤。
(2).拿湯匙的姿勢是由內經(jīng)外側舀食。
(3).西餐喝湯時,不能發(fā)出聲音。用湯時,不可用嘴將湯吹涼??奢p輕搖動湯使其稍涼。
(4).食用完畢后把湯匙放在靠自己身前的底盤上,或是放在盤中。將湯匙的柄放在右邊,而湯匙凹陷的.部份向上;湯杯與湯盤都是如此。
(1).面包的位置于主菜的左側。食用時可用左手拿面包,再用右手把面包撕成小塊,然后用左手拿著小面包,用右手涂抹奶油。把面包撕成小塊后再涂奶。
(2).在意大利餐廳中,有時會以橄欖油取代奶油。
(3).面包切忌用刀子切割。
(1).色拉盤放在主菜盤的左邊。
(2).美國人通常將色拉供應于主菜前,而歐洲人通常將色拉放于主菜后供應。
(3).色拉用叉子吃,如菜葉太大,可用刀在盤中切割,然后再用叉子吃。
1.食用半只龍蝦時,應左手持叉,將蝦尾叉起,右手持刀,插進尾端,壓住蝦殼,用叉將蝦肉拖出再切食。龍蝦腳可用手指撕去蝦殼食之。
2.吃魚片以吃一片切一片為原則,可用右手持叉進食,或用魚刀。
3.食用帶頭尾及骨頭的全魚時,宜先將頭、尾切除,再去鰭,將切下的頭尾鰭放在盤子一邊,再吃魚肉。
4.去除魚骨,要用刀叉,不能用手。若口中有魚骨或其它骨刺,則可用手從合攏的唇間取出,放在盤子上。
5.全魚吃完魚的上層,切勿翻身,應用刀叉剝除龍骨再吃下層魚肉。
6.附帶的檸檬片,宜用刀叉擠汁。
食用蝦、蟹時,待應都會端上一碗洗手水。
(1).認識牛排的熟度。
*猶帶血的是rare。
*半生的是mediumrare。
*七分熟的是medium。
*熟透的是welldone。
牛肉可依自己喜好熟度點餐,但豬肉及雞肉均為全熟供應。
(2).切牛排應由外側向內。一次未切下,再切一次,不能像拉鋸子方式切,亦不要拉扯,勿發(fā)出聲響,肉的大小以一口為宜。
(3).嚼食肉時,兩唇合攏,不要出聲。嚼肉食勿說話或以刀叉比畫。
(4).吃肉時宜切一塊吃一塊,勿將肉全部一次切小塊,會導致肉汁流失,及溫度下降。
(5).烤雞或炸雞,在正式場合用刀叉吃。
(1).蛋糕及派、餅,用叉取食,較硬者用刀切割后,用叉取食。
(2).冰淇淋、布丁等,用匙取食。硬餅干小塊的,用手取食。
(3).粒狀水果如葡萄,可用手抓來吃。如需吐籽,應吐于掌中再放在碟里。
(4).多汁的水果如西瓜、柚子等,應用匙取食。
(5).西餐在吃完水果時,常上洗手缽(fingerbowl),所盛的水,供洗手用。只用來洗手指,勿將整個手伸進去。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三
環(huán)境優(yōu)雅的高檔餐廳,我跟那兒大聲說笑,一樣不合適。
湯很遠,怕灑出來,就不去喝。這在某些場合確實是一種禮貌。但若那湯是親友精心烹飪的,連嘗都不嘗一下,這同樣也不禮貌。煩請別人幫忙盛一碗或許比較合適。
若長輩不喜歡吃飯文靜,那和他們吃家常飯的時候就多說些話,試圖讓自己顯得狼吞虎咽一點。
讓同桌的人感到舒適自在才是得體的餐桌禮儀吧。
其實這讓我蠻驚訝,因為之前我的餐桌禮儀和原po主基本相同,都是細嚼慢咽這一類型,家中長輩也常教導我吃飯一定不要吧唧嘴。不過仔細想想這位網(wǎng)友的答案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只不過這樣的餐桌禮儀更像是人情世故的一種。
總結幾點大家普遍贊同的:
1、小輩主動坐上菜口這種位置不算太好的地方。這里要說到座次問題,但是可能各地習俗不一樣,暫且不表,不過這一點是年輕人需要注意學習的地方。
2、如果是圓轉桌吃飯,小輩不要轉,要讓長輩轉。在別人夾菜的時候不能轉。
3、普通情況下吃自己跟前兒的菜就好,不要特意站起來吃遠的菜。
4、敬酒或被敬酒,小輩的杯沿兒要低于長輩的杯沿兒,這一點可能會被忘記,所以應該說出來提醒一下大家。
6、吃飯別玩手機,餐桌上是很不禮貌的。
7、剔牙要捂著嘴,吃剩的食渣要放在餐盤里。餐具之間盡量不要發(fā)出敲打聲。
8、多人聚餐,家庭聚餐要長輩或者說話最有分量的人動了筷子或者發(fā)動大家吃再動筷子;單位聚餐要領導先開動自己再應和這是肯定的也是最基本的。
9、有眼色。這個比較籠統(tǒng),具體要多觀察,多練習,才會做到滴水不漏以及自然而然。比如,領導的飲料灑到桌子上了,不要大驚小怪驚呼,迅速且自然地拿出紙巾替他擦干凈,如果面積大,迅速叫服務員處理,并遞給領導紙巾讓他處理身上的污漬。切忌不要親自替領導清理身上的污漬,尤其是異性,很不禮貌。(這里只是舉個例子,具體很多細節(jié)需要多觀察,多做)
其實中國人喜歡熱鬧這是幾千年下來的文化傳統(tǒng),而飯桌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最直接的最具化的形式之一。很多場合其實只是借助于吃飯的形式,來達成一種溝通。所以總結一下,小編覺得還是要多長眼色,提高自己的情商。家人之間雖然隨意一些但依然還是要講究個禮貌問題,朋友同事那更要注意了,其實細節(jié)還是很體現(xiàn)我們的教養(yǎng)的。
推薦大家學習金正昆教授的禮儀講座,附一個視頻連接,希望我們共同學習禮儀之道,成為更好的自己。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四
餐桌禮儀包含著飲食文化、餐具、進餐方式、離席禮儀等一系列,反映了出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樣式和文化取向。現(xiàn)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 用餐不單就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就是很重要的社交經(jīng)驗,在餐桌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了解每個地方不同的餐桌禮儀文化有助于防止失禮于人??梢院唵蔚膹囊韵聨讉€禮儀方面了解中西方餐桌文化:
一、 餐桌氣氛上的差異
在中國,中國人平日好靜, 一坐上餐桌,喜歡客氣敬酒,然后便滔滔不絕聊天, 相互讓菜, 盡情享受美食。這樣才能突出主人的熱情好客,餐桌上的熱鬧才能反映出賓客的內心的快樂。而在西方,就餐的時候不能大聲喧嘩,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地去靜靜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一般都就是最后餐點或者咖啡上了以后小聲耳語交流。總的來說就是西方餐桌上靜, 中方餐桌上動,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二、 餐具上的不同。
在中國,餐具較簡單一般只有杯子、盤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幾種,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盤等,刀叉又會細分成很多種。茶杯,咖啡杯為瓷器并配有小碟,水杯、酒杯多為玻璃制品。由於中國人喜歡全體共享菜肴,餐桌大多數(shù)就是圓形或方形,而不就是西方人多用的長形餐桌。
三、 進餐禮儀的不同
在中國,賓客入席后,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吃的菜品會很豐富,而且要符合賓客要求。賓客夾菜要文明,應等菜肴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里。酒菜有剩余最佳,不然會認為主人有怠慢賓客的地方。在西方,主人或者侍者會準備好餐具,每一道菜會配有不同的餐具,賓客由外向內使用,如果就是在家宴請,一定要吃完,表示對主人的尊敬也就是對主人的贊美。
四、離席方式的不同
在中國,中途暫時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擱在碟子或者調羹上。如果將筷子橫擱在碗上,那就是表示客人已經(jīng)酒醉飯飽不再進膳了。結束時,會先等主人起身離席后,賓客才會起身離席,并由主人送至門口,表示對賓客的尊重,賓客同時向主人致謝 。在西方,略事休息時,會將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意味著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也就是失禮舉動。宴會結束時,會很紳士的為隔壁長者或者女士拉動座椅服務,并向主人致謝。
看過中西方餐桌禮儀的不同之處,覺得中國禮儀更講究人和人的秩序,這種禮儀就是以中國倫理規(guī)則為基礎的,形式化地去表現(xiàn)和演繹,突出地宣揚一種“人際”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禮儀更突出的表現(xiàn)于“人和工具”的和諧應用,相互融合,從這點看來中國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許更理性。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五
在中國,我們習慣的用餐俗例是:把炒好的菜放在餐桌中央,然后每人一碗米飯。菜是大家共同享用的,所以為了表示禮貌,夾菜不要直接放到嘴里,而是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然后再享用。西方就和我們完全不同,他們拒絕和別人分享自己的菜肴,所以每個人只享用放在自己面前的菜肴。
西餐的餐桌禮儀比較簡單。在西餐中,一般均使用長桌。在正式宴會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離主桌的位置遠近而定,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貴,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貴。
而中餐的餐桌禮儀就有很多講究了。“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是總體的規(guī)則。在中餐中,可能會使用到八仙桌或者是圓桌。如果是八仙桌的話,如果有正對大門的位置,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位置為主客,主客左右兩邊的位置,以距離主客的距離判斷尊貴程度,一般情況下,離主客的位置越近客人的身份越尊貴。
如果是人比較多的大宴,桌子的擺放也是有講究的,首席桌子要居前居中。左手邊為2、4、6席,右手邊為3、5、7席。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如果你是本次酒席的主人,點菜應該考慮到大多數(shù)人的口味、習俗、感受。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應該等大多數(shù)客人到齊之后,進行菜單的傳閱,由客人來進行點菜。
當然這樣的話會考慮到預算的問題。這就要在宴請前做好打算,挑選一個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一般來說,身為客人會不好意思自己點菜,還是會邀請作為主人的你來點菜。
如果你是赴宴的人,主人邀請你點菜,你又不好意思拒絕的時候,你可以點一個價格適中,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最好點的時候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問問有沒有哪些是大家不喜歡吃的,這樣大家也會有一種被照顧到的感覺。
餐桌上的吃和吃相非??季?。每道菜上來一般都要由上首座的人先夾第一筷子以顯示大家尊敬,然后大家開吃。千萬不要主人還沒有動筷,自己就已經(jīng)吃的差不多了。
夾菜的時候盡量夾自己面前伸手能夠夠到的食物,其他的食物等菜肴轉到自己面前的時候再去動筷子,不要搶在臨桌的前面,一次夾菜也不要太多,會給飯桌上的其他人留下沒有禮貌的印象。吃飯的時候不要狼吞虎咽,細嚼慢咽不僅利于消化,而且會給他人留下一個紳士的印象。吃飯的時候不要太粗俗,不要吧唧嘴,喝湯時不要發(fā)出“咕嚕咕?!钡穆曇?。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fā)出任何聲響。
用餐結束后,可以用餐巾紙擦擦嘴。用牙簽剔牙的時候,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餐后不要不加控制的打嗝,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六
餐桌禮儀,一個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天都接觸可是都不太重視的禮儀,那么你注意過嗎?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淺談餐桌禮儀,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環(huán)境優(yōu)雅的高檔餐廳,我跟那兒大聲說笑,一樣不合適。
湯很遠,怕灑出來,就不去喝。這在某些場合確實是一種禮貌。但若那湯是親友精心烹飪的,連嘗都不嘗一下,這同樣也不禮貌。煩請別人幫忙盛一碗或許比較合適。
若長輩不喜歡吃飯文靜,那和他們吃家常飯的時候就多說些話,試圖讓自己顯得狼吞虎咽一點。
讓同桌的人感到舒適自在才是得體的餐桌禮儀吧。
其實這讓我蠻驚訝,因為之前我的餐桌禮儀和原po主基本相同,都是細嚼慢咽這一類型,家中長輩也常教導我吃飯一定不要吧唧嘴。不過仔細想想這位網(wǎng)友的答案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只不過這樣的餐桌禮儀更像是人情世故的一種。
總結幾點大家普遍贊同的:
1、小輩主動坐上菜口這種位置不算太好的地方。這里要說到座次問題,但是可能各地習俗不一樣,暫且不表,不過這一點是年輕人需要注意學習的地方。
2、如果是圓轉桌吃飯,小輩不要轉,要讓長輩轉。在別人夾菜的時候不能轉。
3、普通情況下吃自己跟前兒的菜就好,不要特意站起來吃遠的菜。
4、敬酒或被敬酒,小輩的杯沿兒要低于長輩的杯沿兒,這一點可能會被忘記,所以應該說出來提醒一下大家。
6、吃飯別玩手機,餐桌上是很不禮貌的。
7、剔牙要捂著嘴,吃剩的食渣要放在餐盤里。餐具之間盡量不要發(fā)出敲打聲。
8、多人聚餐,家庭聚餐要長輩或者說話最有分量的人動了筷子或者發(fā)動大家吃再動筷子;單位聚餐要領導先開動自己再應和這是肯定的也是最基本的。
9、有眼色。這個比較籠統(tǒng),具體要多觀察,多練習,才會做到滴水不漏以及自然而然。比如,領導的飲料灑到桌子上了,不要大驚小怪驚呼,迅速且自然地拿出紙巾替他擦干凈,如果面積大,迅速叫服務員處理,并遞給領導紙巾讓他處理身上的污漬。切忌不要親自替領導清理身上的污漬,尤其是異性,很不禮貌。(這里只是舉個例子,具體很多細節(jié)需要多觀察,多做)。
其實中國人喜歡熱鬧這是幾千年下來的文化傳統(tǒng),而飯桌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最直接的最具化的形式之一。很多場合其實只是借助于吃飯的形式,來達成一種溝通。所以總結一下,小編覺得還是要多長眼色,提高自己的情商。家人之間雖然隨意一些但依然還是要講究個禮貌問題,朋友同事那更要注意了,其實細節(jié)還是很體現(xiàn)我們的教養(yǎng)的。
推薦大家學習金正昆教授的禮儀講座,附一個視頻連接,希望我們共同學習禮儀之道,成為更好的自己。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七
美國和中國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方面都截然不同,就拿教孩子吃飯來說,也是千差萬別。
在中國,大多數(shù)家長下班匆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趕緊給孩子準備晚飯,甚至中午還要給孩子送飯到學校。除了多吃,還要吃好,父母晚吃少吃都沒關系,能看著孩子吃得香,父母心里便甜如糖。
而在美國,家長不把給孩子做飯當義務,孩子每天中午就在幼兒園或學校吃午飯,根本不會有家長跑回家給孩子做飯。家庭貧窮的學生可以在學校領免費午餐。中產(chǎn)階級的孩子會帶飯到學校,大多數(shù)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塊甜點。
對孩子吃飯的態(tài)度
中國家長喜歡給孩子喂飯
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愛,尤其體現(xiàn)在吃飯上。首先是讓孩子多吃,孩子自己不吃就親自給孩子喂飯。經(jīng)??梢妺寢尪酥?,四處追趕孩子喊叫著喂飯。據(jù)調查,被喂飯的孩子最大年齡竟達11歲。
美國孩子吃什么自己決定
美國家庭吃飯,桌上擺幾樣菜,孩子喜歡吃哪樣或者不喜歡吃哪樣,都由自己決定。美國孩子從能夠拿得動勺子那一天起,就開始自己吃飯了,不再由父母喂飯。孩子自己說吃飽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離開飯桌。美國家長不會在孩子說吃飽后,還連哄帶騙逼孩子多吃幾口才許離桌。
餐桌禮儀大不同
中國餐桌禮儀喜歡講規(guī)矩
中國有深厚的餐桌文化,其中的餐桌禮儀是中國孩子的必修課。大多數(shù)家長都教過孩子諸如:席間不要大聲叫嚷,咀嚼不要發(fā)出聲音,尤其不要口中含著食物說話,不要在菜肴中專門挑揀自己喜歡吃的等等。
美國餐桌禮儀強調多動手
美國家長也重視孩子的餐桌禮儀,他們要求孩子學會在餐前餐后布置與收拾餐桌并學會接待客人等等。美國家長希望孩子能享受吃飯的過程,尤其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是親子間交流感情的美好時光。
成長方向大不同
美國家長相信,孩子的生活由自己做主,所以必須盡早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吃飯,必須自己決定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飽。
如果明明沒有吃飽,而是為了貪玩而不再吃,那么過一會兒他就要挨餓,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必須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嘗到苦處,下一次就不會重犯。
與此相反,中國家長則認為孩子年紀尚小,缺乏生活經(jīng)驗,沒有能力做出正確選擇,所以父母必須替孩子做決定。
中國孩子從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時時處處要聽大人的話。
當然,我們不能絕對地說哪種方式好或不好,中美兩國社會環(huán)境不同,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餐桌教育需要因地制宜、取長補短,以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八
西餐紅酒禮儀喝酒的順序一般是:先喝白酒,后喝紅酒;先喝年輕的酒,后喝老年份的酒;先喝清淡的酒,后喝濃郁的酒;先喝干酒,后喝甜酒。當然這只是一般規(guī)則,并非絕對。
點酒時,可以先瀏覽一下酒單,考慮一下自己的興趣、預算及酒單內是否有讓人驚喜的發(fā)現(xiàn)等。假如您一時拿不準主意,可以求助于服務員,告訴他您已點了什么菜,想喝或喜歡喝哪一類的酒,請他推薦或建議。假如您想要的酒恰巧不在酒單內,就要問得更仔細一些,包括產(chǎn)區(qū)、年份,尤其是價格,以免超出您的預算。點過了酒,服務員會把酒拿過來, 先讓您確認一下,驗明正身后在您的身旁開瓶。開瓶之后,服務員要先把木塞給您檢查,您可以嗅一下是否有異味及木塞是否異常。若一切正常您就點頭示意可以開始試酒了。服務員會倒一些酒在您的酒杯里。
現(xiàn)在是您展示試酒功力的時候了。依照試酒三部曲,先看后聞最后品嘗。在您試酒時,除非酒有明顯的變質,否則不可任意要求換酒,更不可以”這個味道我不喜歡“為由而要求換酒。如果您不想再喝酒而服務員還想繼續(xù)為您斟酒的話,您只需用手碰碰杯子,示意不想再喝了即可。西餐紅酒禮儀開瓶:用小刀將封口割開,除去上端部分。接著對準中心將螺旋錐慢慢擰入軟木塞,然后扣緊瓶口,進而平穩(wěn)地將把手柄緩緩拉起,將軟木塞拉出。伺酒:開瓶之后不要馬上飲用,而是要晾一會兒,酒的香味會更醇。成熟期的紅酒只需提前半個小時就足夠了,陳年老酒通常結構比較脆弱,換瓶去渣后盡快飲用。
斟酒:最好用餐巾裹著酒瓶,以免手溫使酒升溫。杯容量的三分之一為度,讓酒香可以在杯口處留香。品酒:先觀色,再搖晃,后聞酒。最后當然就是”品“。一般的說法是啜一口酒,口內停留一會兒。品過酒最好在給點時間回味一下。
西餐紅酒飲酒小細節(jié)
(a)一般的服務員會按順序倒酒,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來倒。如果你不想讓服務員給你倒酒,那么就用指尖碰一下酒杯的邊緣,以示不想要了。
(b)為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即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
(c)喝酒時絕對不能吸著喝,應該傾斜酒杯,就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你可以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
(d)非敬酒時的一飲而盡,或是邊喝酒邊透過酒杯看人、拿著酒杯邊說話邊喝酒、將口紅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禮的行為。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九
雖說中餐選用餐桌上的菜肴和食品時多為自便,但在使用筷子的動作上也是有講究的。俗語說“忌八筷”,總之講究禮儀才不會使旁人生厭。
一忌戳筷:不要用筷子指向別人,戳戳點點地與別人講話。
二忌攪筷:用筷子攪動盤、碗中的菜肴,挑肥揀瘦地翻亂食物。
三忌剔筷:用筷子當牙簽剔牙縫。
四忌插筷:把筷子插在碗中的食物上或插在碗中。
五忌舔筷:用舌舔筷子。
六忌迷筷:用筷子夾選食物又不知選哪道菜,在餐桌上來回晃動。
七忌交叉筷:避免與別人同時夾菜,不使自己用的筷子與別人的筷子成交叉狀。
八忌敲筷:用餐時不得用筷子敲擊餐桌上的各類盤、碗。
文雅地使用筷子,體現(xiàn)了用餐者的風度和心態(tài),所以,千萬注意,不能妄動。
用餐時的舉止。
由準備入席就餐直到用餐完畢,整個過程都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舉止和談吐。端莊就坐,不急不躁:事先找到入席時自己應坐的位置,入席后坐姿端莊、文雅。
客隨主便,文明用餐:大家就座后主人要講一些客套話,等主人拿起筷子后大家再一起隨之。大家吃好,自己吃好:眾人席間盡量照顧他人。
用餐時不要隨意離席,自己吃好了,可把筷子橫放在桌面上以表示自己不再繼續(xù)用了。用餐完畢主人先起身離席,大家再隨之離開。
舉止禁忌。
在用餐過程中有許多約定俗成的禁忌:
口內有食物不得與他人談話。
吃剩的穢物不得亂扔。
俗話說“主不請,客不嘗”,用餐時不得表現(xiàn)出貪婪。
不要讓女士坐在餐席座次的最后。
女士不給同輩或同事中的男士斟酒。
用餐時身體的大臂和肘關節(jié)內收,不得給人以趴在餐桌上的感覺。
用餐時不得吸煙,更不能當眾擤鼻涕及亂打手勢。
控制自己的飲酒量,不得過量造成失態(tài),給眾人不安全感。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十
中國文化,衣食住行,各個地方都體現(xiàn)著禮儀。特別是在中國的飯桌上,禮儀各種各樣,不同性質的飯也有著不同的禮儀。而整體來說,就體現(xiàn)了禮、孝、德、讓、教。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的淺談中國餐桌禮儀文化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禮”是指飲饌的禮節(jié)和禮儀。
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禮節(jié)、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長”(家長、長輩)為主,賓宴要以“客”為主。因此,就形成了許多規(guī)矩約束家人,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
禮有形式之禮和待侍之禮。形式之禮是指禮儀的形式和氛圍所體現(xiàn)的禮,比如宴請場所的選擇、禮儀的檔次、環(huán)境的營造、用具的準備,都要體現(xiàn)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待侍之禮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禮節(jié),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長為先、師為先、遠為先的原則,即按輩分排座,家庭教師要優(yōu)先入座,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要優(yōu)先入座,對待家境貧窮的親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顧,主人在席間與其交流的時間要長些,敬酒次數(shù)要多些,并有意識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絕活”如棋藝、書法、唱功,以獲得眾人的贊賞和尊重。同時嚴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準慢待這些人。
雖然每次宴請視客人身份和禮儀風俗的特點,在飯菜種類、質量檔次、飯莊的選擇上是有區(qū)別的,但絕不能讓客人挑出“不是”來。在宴請中的祝詞、敬酒、交談、進餐、辭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禮節(jié)。
開宴前主人要將重要賓客介紹給大家,并致簡明熱情的祝詞,開宴時主人要親自斟酒,按順序向長輩和客人敬酒,不能強求,主動替不勝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賓客敬菜時,要注意客人的飲食愛好,次數(shù)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則會讓客人尷尬,主人要注意席間相互交流的廣泛性,不要熱此冷彼,如有女賓,更要注意談話內容和對女賓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辭宴;主人要陪主賓,漱口、凈手后到另座飲茶。
大戶人家做飯時,要求廚師盛盤上菜時盤子四周不能有菜漬,上菜要用雙手端盤、端碗,手指不能摳在盤沿和碗邊上,盛飯、盛湯,倒茶時不能太滿,斟酒要滿,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動作要規(guī)范,切忌將碗蓋扣在桌子上,茶壺嘴對著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轉身離去,給客人上煙時要用盤子端給客人,切忌用手遞煙,不要用一根火柴給數(shù)人點煙,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滅火柴和隨意扔掉火柴梗,不準當著客人掃地、撣桌子,尤其不準將茶水潑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訓斥孩子和仆人,主與客的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主人要將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誰是誰非,都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但不能當著客人面教訓自己的孩子,否則客人會感到不自在。
賓宴一般也是不讓孩子參加的。記得小時候家宴時,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guī)矩、尊敬人、講禮貌、有教養(yǎng),有三個不準:
三是絕對不準孩子喝酒。當年兩個祖母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樂樂,在飯桌上玩些游戲,輸了要出節(jié)目,吃完飯還要讓孩子們比比誰的飯碗和桌面最干凈,席間溫馨的氣氛十分濃厚。
2、“孝”家宴時講究要尊重長輩,要盡孝道。
入席時祖母坐在上位,不能參加的祖母要給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發(fā)話“都來坐”時,大家才按排行順序入座,年紀小的孩子們要另桌而食。幾位大媽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后給布菜、斟酒、倒茶、遞毛巾。
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給幾個兒媳婦點她們最喜歡吃的菜,以犒勞她們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稱犒勞菜。在飯桌上大家要觀察祖母的情緒。情緒不好時,必須按規(guī)矩辦事,敬酒、說個奉承話都不能少,用詞要有長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謹慎。祖母發(fā)話:“大伙兒在一塊就是圖個樂,還那么規(guī)矩干什么?”這時才能放松,氣氛和諧愉快,大人們還要領著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給老人問好。這種“孝”不只是晚輩對長輩的敬、尊,也體現(xiàn)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因此,晚輩就更加敬重長輩更加孝順老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鑄就了真誠的孝道。
3、“德”是一種品行,在家族的飲饌中有“讓、度、儉”的要求。
4、“讓”是要求大家相互謙讓。
不要好吃的搶著吃,要先讓別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氣,要做到讓為先,“度”要求喝酒吃飯要有度,不能暴飲暴食,更不能勸酒無度,置人于醉?!皟€”是要節(jié)儉,不能浪費,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兩位祖母經(jīng)常囑咐設宴不要鋪張奢侈。宴席結束后,都要將沒動過筷子和未曾上過桌的菜帶回家。
5、“教”是飲饌方面的家庭教育。
通過口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繼承了家族中的老規(guī)矩和禮俗,在與家庭教師共同用餐時,祖母總是要求幾位教師給孩子“訓話”,并根據(jù)社會時尚向孩子們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現(xiàn)象就去指點一下,讓孩子們知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寓教于吃中。
正是因為中國的飯桌禮儀嚴謹,讓孩子形成了禮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為、教重繼承的飯桌文化。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十一
圓形餐桌一直是中國人用餐時的首選。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過他的座位而辨認。客人應該等候主人邀請才可坐下。主人需要注意不可讓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
要等到所有人到齊后方可開始進餐--即使有人遲到也是需要等的。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開場白。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xiàn)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米飯一般不會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嘗,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吃一種,不是混合品嘗。不可用盤子吃,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骨盤中。堆放的盤子如果骨頭過多,必須及時用干凈的盤子替換。
除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也有可能會提供刀叉,但身為中國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進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子去取一塊食物時,盡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赡艿脑挘门赃叺墓旰蜏住3酝觑埢蛉⊥晔澄锖?,將筷子放回筷子座上。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為此,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先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后為自己斟。當人家為你斟茶時,禮節(jié)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斟茶的順序很講究,先長后幼,先女后男。
中國人向來“以食為先”,飲食除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傳統(tǒng)習俗,聚首飯桌前大快朵頤。設宴的原因可以是慶賀,也可以是哀痛。每逢農歷新年、結婚、中國節(jié)日如中秋節(jié)等,中國人便會一家老少聚首飯桌前共賀佳節(jié);但另方面,若有人離世,喪家會在葬禮完成后設“解慰酒”,宴請出席葬禮的親戚朋友,向他們表示謝意,可見中國人十分重視聚首飯桌前分享喜樂與悲哀。
二、宴飲之禮。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來指導和約束。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范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凈手。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離席。蒙古族認為馬奶酒是圣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宴客時很講究儀節(jié),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為漢族傳統(tǒng)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腿俗?,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guī)程?,F(xiàn)代的標準規(guī)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后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后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在古代正式的延宴中,座次的排定及宴飲儀禮是非常認真的,有時顯得相當嚴肅,有的朝代皇帝還曾下詔整肅,不容許隨便行事。宋真宗曾下詔批評朝中筵宴儀容下端的現(xiàn)象,事見《宋史·禮志十六》的記述:
朝中筵宴,預宴者動輒成百上千,免不會生出一些混亂,所以組織和管理顯得非常重要。史籍上有關這方面的記載并不太多,我們可以由《明會典》上讀到相關的'文字,可以想象古代的一般情形?!爸T宴通例”說:
(筵宴)先期,禮部行各衙門,開與宴官員職名,畫位次進呈,仍懸長安門示眾。宴之日,糾儀御史四人,二人立于殿東西,二人立于丹墀左右。錦衣衛(wèi)、鴻臚寺、禮科亦各委官糾舉。
凡午門外飲賜筵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題準光祿寺,將與宴官員各照衙門官品,開寫職銜姓名,貼注席上。務于候朝外所整齊班行,俟叩頭畢,候大臣就坐,方許以次照名就席,不得預先入坐及越次失儀?!诸}準光祿寺掌貼注與宴職名,鴻臚寺專掌序列貼注班次。每遇筵宴,先期三日,光祿寺行鴻臚寺,查取與宴官班次貼注。若貼注不明,品物不備,責在光祿寺;若班次或混,禮度有乖,責在鴻臚寺。
三、待客之禮。
如何以酒食招待客人,《周禮》、《儀禮》與《禮記》中已有明細的禮儀條文,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禮儀的具體內容。
首先,安排筵席時,肴饌的擺放位置要按規(guī)定進行,要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則。帶骨肉要放在凈肉左邊,飯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肉羹則放在右方;膾炙等肉食放在稍外處,醯醬調味品則放在靠近面前的位置;酒漿也要放在近旁,蔥末之類可放遠一點;如有肉鋪之類,還要注意擺放的方向,左右不能顛倒。這些規(guī)定都是從用餐實際出發(fā)的,并不是虛禮,主要還是為取食方便。
其次,食器飲器的擺放,仆從端菜的姿式,重點菜肴的位置,也都有陳文規(guī)定。仆從擺放酒壺酒樽,要將壺嘴面向貴客;端菜上席時,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氣,如果此時客人正巧有問話,必須將臉側向一邊,避免呼氣和唾沫濺到盤中或客人臉上。上整尾魚肴時,一定要使魚尾指向客人,因為鮮魚肉由尾部易與骨刺剝離;上干魚則正好相反,要將魚頭對著客人,干魚由頭端更易于剝離;冬天的魚腹部肥美,擺放時魚腹向右,便于取食;夏天則背鰭部較肥,所以將魚背朝右。主人的情意,就是要由這細微之處體現(xiàn)出來,仆人若是不知事理,免不會鬧出不愉快來。
再次,待客宴飲,并不是等仆從將酒肴擺滿就完事,主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要作引導,要作陪伴,主客必須共餐。尤其是老幼尊卑共席,那麻煩就多。陪伴長者飲酒時,酌酒時須起立,離開座席面向長者拜而受之。長者表示不必如此,少者才返還入座而飲。如果長者舉杯一飲未盡,少者不得先干。長者如有酒食賜與少者和僮仆等低賤者,他們不必辭謝,地位差別太大,連道謝的資格都不給。
侍食年長位尊的人,少者還得記住要先吃幾口飯,謂之“嘗飯”。雖先嘗食,卻又不得自己先吃飽完事,必得等尊長者吃飽后才能放下碗筷。少者吃飯時還得小口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隨時要準備回復長者的問話,謹防發(fā)生噴飯的事。
凡是熟食制品,侍食者都得先嘗一嘗。如果是水果之類,則必讓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搶先。古時重生食,尊者若賜你水果,如桃、棗、李子等,吃完這果子,剩下的果核不能扔下,須懷而歸之,否則便是極不尊重的。如果尊者將沒吃完的食物賜給你,若盛器不易洗滌干凈,就得先都倒在自己所用的餐具中才可享用,否則于飲食衛(wèi)生有礙。
尊卑之禮,歷來是食禮的一個重要內容,子女于父母,下屬對上司,少小對尊長,要表現(xiàn)出尊重和恭敬。對此,不僅經(jīng)典立為文,朝庭著為令,家庭亦以為訓?!睹魇贰ざY志十》有“庶人相見禮”,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時曾兩度下令,都為的是申明餐桌上的尊卑座次的排列禮儀。
洪武五年(1372年),凡鄉(xiāng)黨序齒,民間士農工商人等平居相見及歲時宴會謁拜之禮,幼老先施。坐次之列,長者居上。十二年(1379年)令,內外官致仕居鄉(xiāng),惟于宗族及外祖妻家序尊卑,如家人禮。若筵宴,則設別席,不許坐于無官者之下。與同致仕官會,則序爵,爵同序齒。
古代的許多家庭,少不以食禮作為家訓的訓條,教導子孫謹守。清人張伯行《養(yǎng)正類編》卷三引《屠羲英童子禮》,就提到這樣的訓條:
凡進饌于長,先將幾案拂試,然后雙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干潔,肴蔬必序列。視尊長所嗜好而頻食者,移近其前,尊長命之息,則退立于傍。食畢,則進而撤之。如命之侍食,則揖而就席,食必視尊長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將畢,則先畢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隨置之。
四、進食之禮。
飲食活動本身,由于參于者是獨立的個人,所以表現(xiàn)出較多的個體特征,各個人都可能有自己長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習慣。但是,飲食活動又表現(xiàn)出很強的群體意識,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體范圍內進行的,在家庭內,或在某一社會團體內,所以還得用社會認可的禮儀來約束每一個人,使各個個體的人的行為都納入到正軌之中。
進食禮儀,按《禮記·曲禮》所述,先秦時已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在此條陳如下:
“虛坐盡后,食坐盡前?!痹谝话闱闆r下,要坐得比尊者長者靠后一些,以示謙恭;“食坐盡前”,是指進食時要盡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擺放饌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臟座席。
“食至起,上客起,讓食不唾?!毖顼嬮_始,饌品端上來時,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貴客到來時,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讓食,要熱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客若降等,執(zhí)食興辭。主人興辭于客,然后客坐?!比绻麃碣e地位低于主人,必須雙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身,等主人寒暄完畢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進,肴之序,遍祭之?!边M食之前,等饌品擺好之后,主人引導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進食的順序遍祭。
“三飯,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肴,客不虛口?!彼^“三飯”,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飯后便說飽,須主人勸讓才開始吃肉。
宴飲將近結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畢才停止進食。如果主人進食未畢,“客不虛口”,虛口指以酒漿蕩口,使清潔安食。主人尚在進食而客自虛口,便是不恭。
卒食,客自前跪,徹飯齊以授相者。主人興辭于客,然后客坐?!把顼嬐戤?,客人自己須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和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給主人的仆從。待主人說不必客人親自動手,客人才住手,復又坐下。
“共食不飽?!蓖瑒e人一起進食,不能吃得過飽,要注意謙讓。“共飯不澤手?!碑斨竿魇筹?,不可用手,食飯本來一般用匙。
“毋摶飯?!背燥垥r不可摶飯成大團,大口大口地吃,這樣有爭飽之嫌。
“毋放飯?!币肟诘娘垼荒茉俜呕仫埰髦?,別人會感到不衛(wèi)生。
“毋流歠。”不要長飲大嚼,讓人覺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沒夠似的。
“毋口它食?!本捉罆r不要讓舌在口中作出響聲,主人會覺得你是對他的飯食表現(xiàn)不滿意。
“毋嚙骨?!辈灰獙R馊タ泄穷^,這樣容易發(fā)出不中聽的聲響,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覺。
“毋反魚肉?!弊约撼赃^的魚肉,不要再放回去,應當接著吃完。
“毋投與狗骨?!笨腿俗约翰灰泄穷^,也不能把骨頭扔給狗去啃。
“毋固獲?!辈灰矚g吃某一味肴饌便獨取那一味,或者爭著去吃,有貪吃之嫌。
“毋揚飯?!辈灰獮槟艹缘每煨?,就用食具揚起飯粒以散去熱氣。
“飯黍毋以箸。”吃黍飯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飯必得用匙??曜邮菍S糜谑掣兄说?,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無菜者不用梜?!睏k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無菜筷子派不上用場,直飲即可。
“毋嚺羹?!憋嬘萌飧?,不可過快,不能出大聲。有菜必須用筷子夾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笨腿瞬荒茏约簞邮种匦抡{和羹味,否則會給人留下自我表現(xiàn)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調。
“毋刺齒。”進食時不要隨意不加掩飾地大剔牙齒,如齒塞,一定要等到飯后再剔。
“毋歠醢?!辈灰苯佣似鹫{味醬便喝。醢是比較咸的,用于調味,不是直接飲用的。
“濡肉齒決,干肉不齒決。”濕軟的燒肉燉肉,可直接用牙齒咬斷,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則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斷,須用刀匕幫忙。
“毋嘬炙?!贝髩K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滿口腔,不及細嚼,狼吞虎咽,儀態(tài)不佳。
“當食不嘆?!背燥垥r不要唉聲嘆氣,“唯食忘憂”,不可哀嘆。
類似的儀禮也曾作為許多家庭的家訓,代代相傳。讓我們還是以張伯行《養(yǎng)正類編》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禮》為例,以下的這些話自然還是由《禮記》上演繹出來的:
凡飲食,須要斂身離案,毋令太迫。從容舉筯,以次著于盤中,毋致急遽,將肴蔬撥亂。咀嚼毋使有聲,亦不得恣所嗜好,貪求多食。安放碗筯,俱當加意照顧,毋使失誤墮地。
當代的老少中國人,自覺不自覺地,都多多少少承繼古代食禮的傳統(tǒng)。我們現(xiàn)代的不少餐桌禮儀習慣,都可以說是植根于《禮記》的,是植根于我們古老飲食傳統(tǒng)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十二
商務場合赴宴第一要求就是守時守約,抵達后,先根據(jù)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主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主安排,然后入座,這就是本次內容的重點——排座次,也就是餐桌座次禮儀。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偟膩碇v,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一般的宴會,除自助餐、茶會及酒會外,主人必須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隨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滿。尤其有外交使團的場合,大使及代表之間,前后有序,絕不相讓。
談到餐桌座次禮儀不可缺少需要了解的內容就是入座的`禮儀,入座禮儀要求: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禮賓次序是安排座位的主要依據(jù)。我國習慣按客人本身的職務排列,以便談話,如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賓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做在女主人右上方,兩桌以上的宴會,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一般與主人主桌上的位置相同,也可以面對主桌的位置為主位。
中國人傳統(tǒng)上用八仙桌。對門為上,兩邊為偏座。請客時,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順序坐偏座。在中國,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在具體安排座位時,還應考慮其它因素。例如,雙方關系緊張的應盡量避免安排在一起,身份大體相同,或同一專業(yè)的可安排在一起。
一般家庭舉行宴請,因正房為坐北向南,故方桌北面即向門一面為客人的位置。現(xiàn)在則以迎門一方的左為上,右為下,是為首次兩席。兩旁仍按左為上,右為下依次安位。主人則背門而坐。
排序原則:
以遠為上,面門為上。
以右為上,以中為上。
觀景為上,靠墻為上。
座次分布:
面門居中位置為主位;
主左賓右分兩側而坐;
或主賓雙方交錯而坐;
越近首席,位次越高;
同等距離,右高左低。
關于西式餐桌座次禮儀
西方人請客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后在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右為尊,左為次。
女士優(yōu)先(女主人:主位;男主人:第二主位)
恭敬主賓(男女主賓分別僅靠女主人和男主人)
以右為尊(男主賓坐于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坐于男主人右側)
距離定位(距主位越近,地位越高)
面門為上(面對門口高于背對門口)
交叉排列(男&女,生人&熟人)
座次排序基本規(guī)則:
以右為上(遵循國際慣例)
居中為上(中央高于兩側)
前排為上(適用所有場合)
以遠為上(遠離房門為上)
面門為上(良好視野為上)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十三
在日本,餐桌禮儀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淺談日本的餐桌禮儀,歡迎參考閱讀!
在日本,日式餐館和傳統(tǒng)日本家庭內設置的是日式矮桌和坐墊。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請訪問我們關于入坐的技巧與規(guī)則頁面以了解更多信息。
在日本,開始用餐之前會很虔誠的說itadakimasu(我要開始用餐了),在吃完后要說gochisosama(deshita)(承蒙款待了)。
共同進餐在日本家庭和餐館(如小酒館)里,點幾種菜,大家一起吃的時候,您應該用公用的筷子從大盤子里夾一些食物放到您自己專用的盤子里吃。
正確的使用筷子是日本餐桌禮儀重要環(huán)節(jié),具體筷子的使用方法請查詢使用筷子。
在公共場合擤鼻涕的動作應該盡量避免,特別是在餐桌上。
用餐過程中,以及用餐前后,避免談論洗手間或令人倒胃口的話題。
用餐后,把使用過的餐具放回用膳開始時的位置,包括把餐碗的蓋蓋好,把筷子放回到筷子盒或紙袋。
喝含有酒精的`飲料時,日本人習慣為對方斟酒,而不是自斟自飲。所以在日本喝酒時您也可以入鄉(xiāng)隨俗的常去看看朋友的杯子,一旦他們的杯子快空了,就給他們斟上一些酒。同樣,如果朋友要為您斟酒,那就迅速喝空酒杯,并且拿起酒杯接受朋友的好意吧。
在一些高級餐館里,比如提供懷石料理的日式餐廳(日本大餐),喝醉酒被視為是一種很失態(tài)的行為。在異國他鄉(xiāng),即使在普通的小酒館也該盡量避免喝醉酒而引起的不愉快。
用餐開始,大家通常說這“干杯(kanpai)”,然后舉杯共飲。這個時候應該避免講中國話“請,請(ching,ching)”因為“請(qing)”的發(fā)音,很容易被日本人聽為“qin”,而日文發(fā)音“qinqin”,是男性生殖器的意思。
…米飯
吃米飯時一只手拿碗,另一只手拿筷子,把碗舉到嘴邊吃。與壽司不同,白米飯一般是不會同醬油一起食用的。
…壽司
小盤子中倒入醬汁。注意用多少就倒多少,在資源并不豐富的日本,浪費被視為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一般來說,不用在醬汁中加入綠芥末,因為除了一些不需要配芥末食用的壽司以外,大部分壽司中都有添加綠芥末。如果您喜歡自己加芥末,禮貌的做法是加少量,這種做法也是對制作壽司的人的尊重。如果您不太喜歡芥末,可以事先說明,叫一些不含芥末的壽司。
吃壽司,最好一口一個。分為幾次吃的話常常會破壞食物的精美外形。另外,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習慣,用手或者筷子吃壽司。
如果是握壽司,把一片倒立浸入醬油,魚肉部分向前。有幾種新的握壽司不應該被浸入醬油,例如腌過的。
如果是軍艦壽司,正確的食用方法是倒小量的醬汁在壽司的上面,而不是把壽司浸入醬汁。
…生魚片
將醬汁倒進準備好的小碟子中??梢栽谏~片上放一些芥末,但不宜太多,因為這會破壞魚片的原味,還有可能會冒犯到作壽司的師傅。吃的時候,把生魚片夾起蘸醬汁。另外有一些生魚片需要和姜末一起品嘗,而不是芥末。
…大醬湯
端起碗來喝湯,用筷子將里面的湯料夾起來吃。
…面條
用筷子將面條送入口中,并且可以有節(jié)奏的吸食。在日本吃面條出聲音是正常的,不會被認為不禮貌,所以您可以大膽的嘖嘖的吃面條,周圍的日本人都是這個樣子的。
喝面湯時,可以用店家的湯勺,也可以直接端起碗來喝。日本拉面,湯的味道非常好,筆者個人總是先嘗一口湯再吃面的。
…日式咖喱飯(以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的其他食物)
像日式咖喱飯那樣的大米食物,由于是白米飯上蓋菜(例如大碗蓋飯),飯菜摻著吃,所以用筷子夾起可能會比較不順手,所以您可以選用勺子吃。
…大塊食物(例如油炸大蝦、豆腐)
用筷子分開食物,吃上一口,然后把剩下的放回您的盤子里,根據(jù)您自己的節(jié)奏享用美食。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十四
很早之前,我以為一切工作都要在餐桌上說明白。事實證明我還是“圖樣圖森破”。
國人喜歡含蓄,能同意和你一塊共進晚餐,事情大概就八九不離十了。只要晚上吃好、喝好、聊好,一般均能順利履約。
02、聊時事熱點,尋求共鳴
這兩天,房價成為了國人關心的話題。大爺大媽離婚買房、國慶期間多個城市限購政策的出臺,都是我們討論和吐槽的對象。
人人都需要認同,都渴求別人的認同。關于時事熱點,我們都會有所關注,都會有一肚子要說的話,你要做的就是讓他抒發(fā)自己感情,給他以共鳴,相信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喲。
03、談行業(yè)的過去或前景,引發(fā)他的分享
許多已算是功成名就的人更愿意向別人講述他的光榮奮斗史。
當然,行業(yè)的前景能更好的讓你們一起討論(前提是你要自己有所思考),放開思想,好好的瞻望未來,看前景,謀思路,甚至可以說謀出路(酒喝多了也就隨意說了嘛)。畢竟站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會有不一樣的思考認識,有可能會對你產(chǎn)生新的思路。
04、談大江南北美食
我國地大物博,地域特色獨特。走南闖北,賞天下美景,嘗天下美食。
川貴之地喜麻辣,西北好酸辣,江浙一帶愛甜食,華南喜清鮮……
但味可能相似,做法有可能截然相反。所以值得餐桌上聊一聊。我所工作的閩西,煲湯則是一大特色。
當?shù)嘏e辦婚禮,酒席18個菜,湯可占10個。比例之大,令人側目。但味確鮮美。
我曾有幸去當?shù)乩相l(xiāng)家吃飯,遠觀了煲湯工藝?!板佒绣仭笔侵饕厣?,一大鍋加入適量清水,再放入一個較小的鍋,或者稱之為“煲湯罐”更為合適。
將原材、輔材、調味品等加入煲湯罐,蓋好蓋子,文火慢燉,可保味鮮且營養(yǎng)不流失。
聊美食,不僅可通過聯(lián)想打開話題,更能通過話語得出個人口味,何樂而不為?
05、適當?shù)闹v幾個段子,活躍氣氛
歡歡樂樂聊天,開開心心就餐,這才是我們宴請的目的。
06、做個優(yōu)秀的聆聽者
學會聆聽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素養(yǎng)。
或許你會說,不就是聽嘛,誰不會?呵呵,那樣你就大錯特錯了。
優(yōu)秀的聆聽者,不僅僅需要用心聽,更需要即時的反饋。
優(yōu)秀的聆聽者,更是一個優(yōu)秀的表演者,不僅僅從內心找出共鳴,更是形神上表現(xiàn)以尊重。
一把鐵杵難以打開嬌小的鐵鎖,而一把玲瓏的鑰匙輕易打開鐵鎖封閉的心。
聆聽還需要關鍵、有效且能撓痛或撓癢到他的心的話語來拉進距離,豈能不把引為知己,則大事可期矣。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十五
印度人習慣用手直接抓取食物,如果你不能接受也沒關系,一般的餐廳都會配備刀叉。要注意吃東西不能使用左手,一定要使用右手,因為當?shù)厝苏J為左手是不潔的。
如果前往當?shù)厝思依镒隹停詵|西需提前告知主人,最好不要在盤子里剩下食物。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十六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兩頓飯,第一餐是在上午接近中午的時候,第二餐基本在晚上9點以后。但是習慣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開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開胃菜、湯、主菜和甜點,根據(jù)個人食量點菜,也可以不要開胃菜。
如果和印度人同桌吃開胃菜,吃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盡量保持和對方相同的速度把菜吃完。甜點和茶一定要等到飯后再端上餐桌,否則也是對客人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2、印度人實行分餐,所以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菜。
3、手抓飯忌諱。
印度人用手也是有忌諱的,那就是他們只用右手抓食物,而左手絕對不得用來觸碰食物。印度人認為,左手是專門用來處理不潔之物的,因此吃飯時,他們的左小臂一般沿桌邊貼放,手垂放于桌面以下,或是干脆把左手藏在隱蔽的地方。
4、用餐結束清洗右手。
服務員會給客人用小碗端來洗手水,水里漂著用于清潔的.檸檬片和用于裝飾的花瓣,當然,只能清洗右手。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十七
這里所說的倒茶學問既適用于客戶來公司拜訪,同樣也適用于商務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潔。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wèi)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干凈不干凈,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
其次,茶水要適量。先說茶葉,一般要適當。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沖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沖好。
再說倒茶,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濕。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再次,端茶要得法。
最后,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或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親自來添則更好。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后再給自己添。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十八
如果你是宴請者,你應該等大多數(shù)客人到齊之后,將菜單供客人傳閱,并請依次他們來點菜。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提醒不要邀請老板點菜,這會讓他覺得不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若主人盛情要求你點菜,則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并且大家都不忌口的菜,記得先征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
點菜時,可根據(jù)以下三個規(guī)則:
一.看人員組成。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guī)則。如果男士較多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肴組合。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盡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反之女士多,可多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么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guī)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淺談餐桌禮儀論文范文(19篇)篇十九
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吃是原則,吃硬面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面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吃避免像用鋸子似的害是非曲直包應先把刀刺入中央部分,往靠近自己身體的部分切下再將面包轉過來切斷另一半。切時可用將面包固定,避免發(fā)出聲響。
喝酒的姿勢與方法。
應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喝酒時絕對不能吸著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灑杯看人、拿著酒杯邊說話邊喝酒、吃東西時喝酒、口紅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禮的行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喝湯也有講究。
喝湯也不能吸著喝。先用湯匙由后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湯送入口中。湯匙懷與嘴部呈5度角較好。身體的上部略微前傾。碗佧咔手工藝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由握環(huán)手工藝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huán)端起來喝。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