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能夠讓讀者按部就班地展開閱讀。接下來是一篇精彩的作文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一
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微風撫過,整片整片的稻苗都彎下了腰,他們在鞠躬,為他們的父親鞠躬。稻香十里飄,長空萬里香,世間一切的稻苗都隨風飄起,恭送這位偉人的離開。他不是戰士,卻拯救無數生命;他不是詩人,卻書寫動人篇章,他便是培育雜交水稻第一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對于袁隆平爺爺的印象,只限于圖片和視頻之中。但是那幾張照片我卻印象深刻。田野間,他無聲地拿著一個本子在記錄什么,她身著樸素的衣服,一幅近似于老農民的面孔,飽經風霜,他彎著腰,耕作著,種下的是種子,長出的卻是未來的希望。
當我聽見袁隆平爺爺去世這個消息時,幾分驚訝,幾分遲頓,幾分傷感。萬分難受,卻哭不出來,像一塊石頭堵在心中,悶得有些喘不過氣,腦子一片空白,想去拒絕接受這個事實,怔了一會,才反應過來,于是心中水簾陣陣垂下,甚是傷感。
突然想起之前網上的一些流言蜚語,當初一些網友就因為袁隆平爺爺摸了一下豪車,便在網上發表侮辱性言論。現在我就想問你們,你們還有良心嗎?他是一個拯救了無數人的英雄啊!他將自己畢生的心血都放在了研究雜交水稻的事業上。袁隆平爺爺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他一輩子都努力在這條路上奔跑著,因為路的盡頭種著他的夢想,他一步步地將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變成了可能實現的理想,他心中有家,有國,有全世界。
《奶奶的星星》中說:人死了,便會化成天上一顆星星,給活著的人照個亮。想必2021年5月22日夜,銀河間又會多一顆明亮閃耀的星星,看著中國這一片片他一手創造的稻田,落下淚水,化成雨水,去滋潤萬物,去滋潤他親手埋下的希望。
愿您一路走好!
當您再次俯視大地,請您放心!“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未來我們會替您實現!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二
袁隆平不僅是“雜交水稻之父”還是“最不像學者的學者”。他用了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不僅如此,他也不為之自豪,為之驕傲。只是做好自己本職的工作,從春夏到秋冬,袁隆平爺爺一直在實驗基地里研究水稻。就連來北京領獎,他還惦記著他的水稻。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夢想并不是有錢,有權,有生活的這種。而是為了人民著想。可見他是多么不慕名利,安貧樂道!
而且,他買過最貴的一件t恤只有70塊錢,平時買的衣服只有三四十塊錢。就在國家獎勵的一個豪宅時,他改造成了科研所。一個月花費2000是最奢侈的開銷,可能很多人都很不可思議,因為你換一部手機就是最低是三千。在加上其他開銷,月生活費肯定,不是一筆小數,但就是這么一位老人,能把生活過的儉而又儉。這不得不令人為之贊嘆。
年歲隨著時間不斷增加,但袁爺爺的夢想卻一直在心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鄉村教師時,他已經具有顛覆世界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他只是專注于研究雜交水稻的科研人員,他這一生,淡泊名利,不求多么榮華富貴,只求能讓天下吃上飯。他畢生的愿望就是讓全國人名遠離饑餓。
就在5月22日下午2點,這樣一位偉大的人民英雄——袁隆平,駕鶴西去,他的精神,永遠流芳百世!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三
大概是前天吧。
我去陽臺晾衣服,正晾著呢,媽媽傳來一個噩耗——袁隆平去世了……。
1930年的一天,產房里響起了一個嬰兒的哭聲,宣告著一個生命的降臨。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8年的鄉村教師是一段枯燥的經歷,但卻磨礪了他的意志,還為他以后的水稻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天,就是他的研究室屋頂;大地,就是他的研究臺!
文革時的蓄意破壞摧毀了他珍貴的實驗秧苗,但卻沒有挫滅他的意志。僅憑枯井里的幾株殘苗,他也能繼續自己的研究。連環的勝利沒有沖昏他的頭腦。一連串的獎賞也沒讓他驕傲自滿。為了讓全國人民吃飽飯,他省吃儉用。身上的衣服,加起來不超過100元!得到的獎金,他一分沒花,全部投入到了研究當中!他,以及他的團隊,也都在正軌上不斷前行。
袁老,您走了,但您的吃苦精神還留在我們的心中!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四
你們知道嗎?我們能現在吃飽肚子都是袁爺爺,種了雜交水稻田,才讓我們中國吃飽肚子。
袁爺爺的夢想有兩個夢想,第一個是實現研究出雜交水稻田,第二個是讓雜交水稻田傳遍全國。袁爺爺也稱為“雜交水稻田之父”,我們中國其實以前吃不飽飯,都是袁爺爺讓我們吃飽了飯。
其實我們現在吃的大米也不是袁爺爺以前種的雜交水稻田,因為我們現在都不怕餓,所以追求的是口感,而且雜交水稻田的米口感有些差,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實用大米。
其實袁爺爺和普通人的性格也很像,特喜歡穿幾十塊錢的襯衫,他還喜歡推薦襯衫,有一次推薦給小吳,說:“你來穿穿我的襯衫吧,這回買的有點大了,所以我推薦給你這個襯衫。”
在今年2021年5月22日1點多他離開了我們,雖然袁爺爺離開了我們,但這種精神也記在了我們的心中,我們應該說:“袁爺爺謝謝你能讓我們填滿肚子,我們要尊敬你。”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五
5月22日,一個值得全國人民去緬懷的日子,因為,在那一天,一顆巨星隕落——袁隆平老先生逝世了。
得知此消息后,全國人民自發組織隊伍悼念,湖南人民更是站在風雨中,對袁隆平老先生的遺照,多次鞠躬。當時現場的人數達幾百人,每個人眼里無不含著著熱淚。人人都悲痛至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位國之脊梁,就在這一天,轟然倒下。他,讓中國人民端上飯碗,端牢飯碗,解決了億萬人的口糧問題。這位奮斗一生的老先生,值得中國人永遠懷念。
在得知袁隆平老先生去世后,網友競相發言,而許多人卻不敢相信。一位網友評論道:“中午剛和朋友出去喝酒,得知這一消息后,還以為是看錯了。朋友在后面拍著我的肩膀,流著淚說:接受現實吧,是真的消息。那一刻,我崩潰了。”沒錯,許多人都不肯接受這個現實,一次一次走向中央打電話,反復確認,而得知此消息后,大多數都淚流滿面。沒有袁隆平老先生,可能餓殍滿地的場景還會出現。節約每一粒糧食,使每一粒糧食都盡其所能,幫助人民,就是對袁隆平老先生最好的思念。
袁隆平老先生曾說過:“會各國培育優秀人才,尤其是對于發展中國家,這是我一生的愿望……我的雜交水稻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然而,袁隆平老先生真的做到了。袁隆平團隊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育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技術人才,讓他們遍布全世界,為雜交水稻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目前,雜交水稻正不斷地向高產進行一場沒有盡頭的沖刺,現在,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試種雜交水稻十多個國家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每年種植面積達到了700萬公頃,普遍比當地水稻增產20%以上。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袁隆平老先生的不懈努力。
而袁隆平老先生在去世前的遺言中說道:“喪失從簡,不要讓殯儀館安排任何群眾悼念。”一位曾經的國之棟梁,本可以接受很多人的吊唁,而今,根據疫情形勢,毅然拒絕了殯儀館接待群眾悼念的意見。
遙寄哀思,緬懷前行。袁隆平院士,我們的國之棟梁,愿您在天堂安好,與您的母親團圓!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六
我們對袁隆平同爺爺的最好紀念,就是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貴品質,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范。他世界糧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袁隆平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而他本人就是一粒卓越的種子。“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袁隆平用一生去追求、去奮斗、去耕耘,在他最熱愛、最熟悉的田地里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成為袁隆平畢生的志業。今天人們訴不完的懷念、道不盡的哀思,正是因為他窮盡畢生精力,讓14億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遠離饑餓。袁隆平的水稻增產技術,多養活了多少人,難以計數。讓中國人遠離饑餓、幫助中國人“端牢飯碗”的袁隆平,值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永遠感恩、銘記于心。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袁隆平帶著種子的夢去向遠方,無數個種子的夢生根發芽。送別袁隆平的花海中,人們寫下肺腑之言,不僅表達深切緬懷,也寄托了學習之志本站、繼承之志。“像袁爺爺一樣用心工作,做一個小齒輪,完成分內的事”“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用自己微小的光去照亮他人”“像袁隆平那樣做一粒好種子”。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七
世上再無雜交水稻之父!
昨天一條新聞在各大平臺上傳開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國人民哀悼。
“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一句話感動到內心深處袁老幾乎傾盡所有心血研發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饑餓,都得到了糧食。
反轉又反轉,終究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那個讓中國不再懼怕饑餓的袁隆平爺爺終究還是離開我們了,多希望這依舊是一條假新聞,多希望再辟謠一次。
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來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獲得共和國勛章時曾說:“我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應該繼續努力!”這樣偉大的科學探求精神多么寶貴,雖已獲得共和國勛章,但已高齡的袁老卻說要繼續努力。
我們也應該學習袁老的不放棄,努力的精神品質,在自己的學業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時一樣。禾下乘夢涼夢,丹心映青田,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
神農氏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永遠懷念您、永遠感恩您,風吹稻花香兩岸,國士無雙,緬懷!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八
5月22號,這是一個祭日,一位中國乃至世界的偉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對全世界做出了不朽的功績。沒有他中國不會有十幾億的人口,他就我們最最敬愛的人——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小時候的生活條件算是十分卓越的,可以算一個“官二代”,上大學本可以報好的,接替父親官職,但他曾經親眼看見幾個人餓死在了路邊,他便立下了“我要讓全中國吃飽飯”的目標,于是毅然決然地報考了農業大學。
袁隆平常說,他有一個“禾下乘涼夢。”從1964年開始,袁隆平就一直潛心研究雜交水稻技術,他將大半輩子精力都獻給了糧食。幾十年來,他來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應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正因為如此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將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袁隆平,他是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獲得者。
袁隆平一生都獻給了雜交水稻的研究,但他生活得卻十分質樸。他曾經看到路邊10元一件的襯衫,一下子買了10件,不怕下田弄臟衣服了。袁隆在2008年身價就已經1008億了,但袁老仍然用最樸素的,穿得也很一般,十分廉價。國家曾給過袁隆平一套別墅住,但袁老住了幾天就當成了實驗室,潛心研究雜交水稻,對于國家捐贈的科研基金,都是用在科學研發上。
如今袁老已經逝世、喪事也從簡,并未安排群眾悼念,但仍有大批全國民眾排隊給袁老送花,他們只希望袁老能一路走好。
從吃飽每頓飯到端牢中國人的飯碗,這條路始終遍布袁隆平的足跡。袁隆平院士不僅寫進了教科書,更深深刻在了遼闊大地和每個人心中,以后我不會再浪費糧食了,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九
今天,我在新聞上看到偉大的雜交水稻發明者——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爸爸找出了他小時候看的百科全書,說:“這里面有關于袁隆平爺爺的事跡呢,爸爸小的時候就看過了!”
于是,我翻了百科全書,找到了關于袁隆平爺爺的事跡。原來,1980年的時候,偉大的袁隆平爺爺創造了雜交水稻,書上說這是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發明。袁隆平爺爺雖然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可是他卻沒有放棄,始終在研究。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袁隆平爺爺太厲害了!
爸爸還給我看了一個關于袁隆平爺爺的視頻,里面講了袁隆平爺爺小時候熱愛農田。而且,他曾經為了研究水稻,四處奔走。袁隆平爺爺帶領他的團隊,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取得了成功。
我也要向袁隆平爺爺學習,要做到光盤行動。加油,加油,繼續努力!長大后要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十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點17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聽見這個消息的我,心好似被巨石壓住了,喘不過氣來。
在我的印象中,袁隆平爺爺總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在新聞里,這位九旬老人總是穿著一身整潔得體的西服出現在正式場合,而鏡頭之外的田野間,袁爺爺則是常年著一身便裝,帶著草帽,與普通農民老伯無異。但是歲月總是無情的,因為常年的勞作和研究,皺紋爬上了袁爺爺的臉龐,“白雪“落在了他的鬢間,原本筆直的背脊也因操勞被歲月壓彎成一把“鐮刀”。
但是袁爺爺從未訴苦,即是病危之前,仍然早出晚歸的忙碌在水稻田之中,好似那一棵棵稻谷并非農作物,而是袁爺爺的本站孩子們,與袁爺爺生死不離。袁隆平爺爺的偉大時常讓人感覺到他不會像普通人一樣離去,這樣的國之脊梁好似會永遠在這個世界上陪伴著我們,絕不會離開。但是他最終還是離開了,他離開后,人們開始回想他一生的貢獻,袁隆平爺爺一生功德無量,為人熟知的四大成就為完善三系選育和配套理論、《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構建兩系水稻的技術路線、創立超級雜交稻育種理論。
巨星隕落,國之遺憾,袁隆平爺爺一生勞苦,讓我們幾代人擺脫了糧食匱乏饑餓的困境,愿我們此生有機會繼承袁爺爺“禾下乘涼”遺志,把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去,讓全世界的人民不再受饑荒之苦。袁隆平爺爺,謝謝您的付出,我們永遠記得您,您一路走好。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十一
5月22日13:07,華夏大地萬戶千家傳來米飯的香氣,一個聲音說到元老該走了,袁老說再給我點時間,等孩子們把午飯安心吃完在走吧,這是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時,一位網友的留言。
田地上有一個人,他時而觀望倒稱或拿個本子記錄著什么烈日,下身穿一件寬松的白襯衣,一副老農民般的輝煌,面孔是飽經風霜的,臉上留下了一條條溝壑,在起伏間留下了風雨打斗的痕跡。而這個人就是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通過研究,在1965年他發現了水稻可以雜交,他每年至少有300天是在稻田里度過了,在1973年,他和助手終于培育出了雜交水稻,每畝水稻生產提高20%,每年可多收1億多千克的糧食,可多養活7,500萬人口。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袁隆平院士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件農夫波法智慧,收獲富足。
袁隆平有兩個偉大的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顛覆蓋全球夢。袁隆平院士這兩個夢想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袁隆平院士逝世,試試這個消息一出我們舉國通悼。
衷心感謝您元爺爺您在農業領域里的無私奉獻和付出才換來了我們今天衣食無憂的生活。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十二
世界杰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中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現在,已有2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范轉內推廣雜交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90年代以來專門立項支持在世界一些產稻國家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受聘為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這些年他每年都出國指導,還派出了許多專家擔任顧問,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指導,并為這些國家培訓技術專家。
從1981年至,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共舉辦了38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15個以上國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員。19,越南和印度種植面積已分別超過了10萬公頃和20萬頃,并且取得了每公頃增產1噸----2噸的效果。雜交水稻在解決世界饑餓問題上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十三
啊,多么悲痛啊!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的溫飽問題。
袁爺爺逝世的消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間愣住了,不知所措。望著眼前熱氣騰騰的米飯,想起了袁爺爺說過的話。
他說:"一粒食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年紀輕不知道,上個世紀的60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飽飯哪,我都親眼見過。”心頭為之一震,眼淚奪眶而出。
袁爺爺臨死前還關心著稻子的長勢,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報投入到雜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飯,飯碗里的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北極星,喂飽了十幾億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雜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業去拯救了整個國家,他是真正值得我們敬佩的人,他是我們的脊梁骨。
望著袁爺爺的照片,他臉頰上布滿皺紋,眼角含著笑意,顯得和藹可親。我的內心百感交集,是悲痛至極,是為之一振,交織在一起,腦海中想著這位可敬的老人。仍然是那位慈祥的老人,用自己的雙手鑄就了全中國,他是中國發展的奠基石。
我們所沒經歷過的,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是袁老內心深處的痛苦,他知道,糧食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
致敬袁爺爺,替我們負重前行,給了我們最好的生活。致敬袁爺爺,您用自己的雙手讓我們屹立這片土地。您來時,世間餓殍遍野;您走時,世間稻米滿倉。禾下乘涼夢,十里稻花香!
江山思國士,人去稻田豐,袁爺爺千古……。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十四
5月22日條新聞在各大平臺上傳開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國人民哀悼。
“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一句話感動到內心深處袁老幾乎傾盡所有心血研發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饑餓,都得到了糧食。
反轉又反轉,終究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那個讓中國不再懼怕饑餓的袁隆平爺爺終究還是離開我們了,多希望這依舊是一條假新聞,多希望再辟謠一次。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大,顆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來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獲得共和國勛章時曾說:“我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應該繼續努力!”這樣偉大的科學探求精神多么寶貴,雖已獲得共和國勛章,但已高齡的袁老卻說要繼續努力。
我們也應該學習袁老的不放棄,努力的精神品質,在自己的學業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時一樣。禾下乘夢涼夢,丹心映青田,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
神農氏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永遠懷念您、永遠感恩您,風吹稻花香兩岸,國士無雙,緬懷!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十五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一聲聲聲音從耳邊傳來什么袁隆平爺爺去世了,雖然我們曾在電視中見過幾次,雖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見面但眼淚還是不爭氣的從眼睛里流出。
它就是那位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因致無效于205月22日13:07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那是多么的悲哀,緬懷偉大,讓我們一起來傳遞哀思。他曾說過人就像粽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說的一句話,他也有一生用這句話寫了助教它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第1個成功的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沖破了學術觀點的束縛于19在1965年開始研究水稻成功選育了第1個使用高產量水稻品種雜交水稻的成果,在1976年全國面積大門框出2他重復。他最大的一生最大的夢想并不是雜交水稻,嗯,讓全國不餓,不是全中國,他是想讓雜交水稻走向全世界,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渣水稻攻關接連大面積的吃飯,于是每公頃16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年又實現了豬苗倒走3000斤的攻關目標。
但最近在學校我發現了一種很可恥的行為,注定年紀雖然有了袁隆平的照片,但我們不能隨便浪費糧食,我們63班不見太多,咱六1班62班那參與桶可謂是一個半桶一個都將近。嗯,我還記得小時候學過語文的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所以請現在開始我們不要再浪費糧食了,好好珍惜糧食,不要忘記曾經有一個叫袁隆平的爺爺幫助了我們中國不再是那種吃不飽的國家。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十六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深深扎根于廣豪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陽光與水分,奮力向上生長,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開出最絢麗的稻花,也要結出金燦燦的稻谷。這是袁隆平爺爺一生的真實寫照。
袁爺爺夢想的起點就在那次吧!當小女孩兒舍不得吃手中的玉米餅時,他哽咽了;當他看到那一小袋種子是一家人全部的希望時,他心痛了;當男孩兒告訴他母親臨終前始終抓住袋子不肯松手時,他流淚了。就是從那一刻起,他堅定了信念,把“讓全球人吃飽飯”當做自己最大的夢想,從此走上了追求夢想之路,這是一條布滿荊棘之路,從此,困難和挫折伴隨他的一生,但是他卻從未放棄,幾十年如一日,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堅持不懈。在日出之時,霞光照耀,鷹隼試翼,無畏前方,少年理想,終達彼岸。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深陷囹圄,只要努把力,不行,再用點兒勁走出去,想要的答案、生活,都會有的。滿懷希望,努力堅持,就會所向披靡。明日之我,胸中有溝壑,立馬振山河。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十七
我是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當我知道了袁隆平爺爺的事跡以后,深深的震撼、感動了我!您是我們的驕傲,是您讓我們吃上了美味可口的米飯,讓我們中國人不再餓肚子。
媽媽告訴我:是袁隆平爺爺讓我吃飽飯的。可是這位可愛的爺爺今天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我們要永遠記住這位可敬可愛的爺爺。
媽媽帶著我查閱資料,我終于知道了這位讓我吃飽飯的爺爺。
經過查閱資料我知道了,原來人竟然還有吃不飽飯的時候,我從來沒有為吃的發過愁,我想吃的媽媽都會滿足我。
袁隆平爺爺從小的理想竟然就是為了讓大家吃飽飯,我猜應該也包括他自己,連做夢都是夢到自己在一人高的稻米下睡覺。為了“吃飽飯”的理想,爺爺幾十年如一日投入到水稻新品種研究當中,扎根農村,扎根水稻田中,經過不懈努力,他實現了當初做的夢,將水稻畝產再提高,如今向著1200kg/畝發起沖擊。袁隆平爺爺是偉大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解決了全中國的'饑荒問題,包括我和我的家庭。
爺爺是您用一把稻谷養活了中國數十億同胞,是你滿懷信心向世界宣稱,中國人不僅可以靠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做出巨大貢獻。
我們要永遠銘記這位讓我們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袁隆平爺爺把雜交水稻當做理想和終身事業為之奮斗的,正是他的努力和堅持,今天才能人人有飯吃。他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是對全人類的巨大貢獻,他是一位值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英雄!
山河無恙,人間皆安,愿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十八
我們中國近代涌現了一大批的國之棟梁,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抗疫英雄鐘南山,"兩彈元勛"鄧稼先………這些人為了祖國,為了中華民族,奉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甚至生命。我多么希望他們能擁有不死之軀繼續為國家進行貢獻啊!但是,我們的袁隆平爺爺于2021年5月22日離開了我們。聽到這個消息的我,心中不由得一驚,頓時就流下了眼淚。我想:這么偉大的人,竟然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我給你們講講這偉大的人的一生吧!1930年9月7日,這個偉大的生命誕生于北京協和醫院。他隨著母親到過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贛州、天津等地居住。然后在重慶的相輝學院農學系讀書。1949年8月袁隆平在西南農學院農學系農作物專業學習。1950年至1953年院系調整,并入重慶新建的西南農學院的農學系,袁隆平續讀三年至畢業。
1960年,袁隆平發現了一株鶴立雞群的植物。1961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試驗田里結果證明了1960年發現的那個鶴立雞群的植株是天然雜交水稻。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實驗田中找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經過人工授粉,結束了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孕株種子。1966年2月28日,他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育》引起強烈反響之后,又發表了《利用“野稗”選育三系的進展》,正式宣告中國秈型號雜交水稻三系已經配套。1982年在國際水稻學術研討會中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995年,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十月獲得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章。2018年12月18日,袁隆平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十九
“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于20xx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老,看到您逝世的消息,我眼淚瞬間就下來了,雖然我們素未相識,但一想到您以一己之力讓中國人填飽了肚子,也讓世界減少了饑餓。您太偉大了,向您致敬。看新聞才知道一直到今年年初您還帶著團隊在海南三亞發展科研,您和團隊一直在刷新水稻產量記錄。您的真是一生都獻給了黨和人民。我從小就在課本中看到您,到現在在視頻中看到您一直都是那么的和藹可親,您有農民的質樸無華。第一次覺得名人其實離我們那么近,就像一顆星星,即使滑落,也有長長的蹤跡,但是袁老,以您命名的星星那顆星星一直掛在天上,一直亮著光芒。
古話說的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看到全國上下在為您送行,為您致哀。您的恩情重于泰山,值得我們永遠悼念和銘記。
您曾經說過“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我有一個夢,叫“禾下乘涼夢”,我們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掃帚那么長,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著好高興,坐到稻穗下乘涼”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飽食者當常憶袁公致敬袁老,國士無雙人間播種子,天上灑甘霖。袁老,“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的孜孜追求。
稻香陣陣,感恩斯人!袁爺爺,一路走好!
緬懷袁隆平爺爺(優質20篇)篇二十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采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里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后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著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個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于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并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后,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后,帶領我們在學校里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么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于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袁隆平有兩個心愿:一是把“超級雜交稻”合成;二是讓雜交稻走向世界。
這是袁隆平的心聲,一種博大的愛。為了實現這個心愿,他從成績與榮譽兩個“包袱”中解脫出來,超然于名利之外,對于眾多的頭銜和兼職,能辭去的堅決辭去,能不參加的會議一般不參加,夢魂縈繞的只有雜交稻。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國家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解決人類仍然面臨的饑餓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袁隆平把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當作為人類謀幸福的崇高事業。
他還受聘擔任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記者離開三亞基地的時候已是4月7日的黃昏,北國還是春寒料峭,這里已經袁隆平把記者送至路口,說:“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滿載著袁隆平的夢想與希望,雜交水稻在中國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種和收獲,創造著一個個神話般的廳跡。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