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內容,寫好一篇優秀作文需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和豐富的表達能力。接下來是一些優秀作文的篇目,供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得到啟發。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一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睘榱藨土P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出處】原始:《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p>
后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原文選段: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從庫中出,視其鬢傍巾下有一錢,詰之,乃庫中錢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弊哉虅ο聢陻仄涫?,申臺府自劾。崇陽人至今傳之。
【釋讀】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二
《世說新語·紕漏》:“殷仲堪父病虛悸,聞床下蟻動,謂是牛斗。孝武不知是殷公,問仲堪:‘有一殷,病如此不?’仲堪流涕而起曰:‘臣進退唯谷?!薄稌x書·殷仲堪傳》亦載,作“仲堪父嘗患耳聰。”
晉殷仲堪父病弱身虛,把床下螞蟻的活動,聽成是牛在相斗。后以此典指心神驚悸,也用以形容世間的無謂爭斗。
【牛蟻】宋·范成大:“牛蟻誰知床下斗,雞蠅任向夢中鳴?!彼巍り懹危骸笆篱g牛蟻何勞問,輸與云窗一粲然?!?/p>
【斗蟻】唐·孟郊:“斗蟻甚微細,病聞亦清泠。”
【床下蟻】宋·蘇軾:“病客巧聞床下蟻,癡人強覷棘端猴?!?/p>
【床頭蟻】清·錢謙益:“驚聞窸窣床頭蟻,羞見彭亨道上蛙?!?/p>
【蟻斗?!克巍ゅX惟演:“目眩花成果,心驚蟻斗牛?!?/p>
【病后聰】宋·蘇軾:“陶然一枕誰呼覺,牛蟻初除病后聰?!?/p>
【斗蟻聞?!棵鳌ば煳迹骸板狡炻溆鹪嵌?,斗蟻聞牛總是魔?!?/p>
【耳虛聞蟻】宋·蘇軾:“眼暈見花真是病,耳虛聞蟻定非聰?!?/p>
【床下莎蟲】宋·陸游:“空驚床下莎蟲語,不見梁間巢燕歸?!?/p>
【床頭牛蟻】宋·蘇軾:“要識老僧無盡處,床頭牛蟻不曾聞。”
【蟻斗牛聞】宋·陳師道:“世事如病耳,蟻斗作牛聞?!?/p>
【蟻動牛斗】宋·蘇軾:“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雷真一噫。”
【蟻喧聞?!克巍ば翖壖玻骸笆P山前認虎,蟻喧床下聞牛?!?/p>
【殷牛在耳】唐·韋莊:“殷牛嘗在耳,晉豎欲潛肓。”
【斗蟻如斗牛】明·徐渭:“有云病聰者,聞斗蟻響如斗牛。”
【耳靜煩喧蟻】唐·柳宗元:“耳靜煩喧蟻,魂驚怯怒蛙。”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三
屣:即鞋。本義是穿倒了鞋子,形容出迎的急促、匆忙,引申為熱情迎接。出自《三國志·魏志·王粲傳》:“時(蔡)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
王粲,字仲宣,東漢末期人,他的詩歌寫得好,是“建安七子”之一。當時,漢獻帝已西遷長安,王粲到長安后欲拜訪當時的文壇巨擘蔡邕。
蔡邕,字伯喈,比王粲大許多,詩、賦、文章都寫得很好,又官至左中郎將,朝廷內外都很尊重他。他的住處常常是車馬盈門,賓客滿座。
有一天,蔡邕席地而坐,與賓客們正談得高興,忽然門人傳報:王粲前來拜訪。蔡邕一聽,急忙答道:“快請,快請!”立即站起來,穿鞋去迎接。由于起身太急,連鞋也穿倒了(“倒屣”)??床嚏吣羌鼻械臉幼樱e客們以為是去迎接一位有名望的貴客,可進來的卻是一位相貌平平的少年,賓客感到詫異。蔡邕介紹說:“這位少年叫王粲,是漢王公的孫子,他的才能,連老夫都比不上啊!”大家一聽,都把驚異的目光投向王粲。從此王粲的名聲就漸漸地傳開了。
后人由這段故事引出成語“倒屣相迎”,用來表示主人的熱情好客。也表示對來客非常尊重。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四
“病入膏育”這則成語的膏肓是古以膏為心尖脂肪,肓為心臟與隔膜之間,膏肓之間是藥力不到之處。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這個成語于《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至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來。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
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么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到了,立刻被請進了晉景公的臥室替晉景公治病。診斷后,那醫生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p>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五
解釋:半路上停下來不再前進。比喻做事有始無終。
這個成語來源于《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即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東漢時,河南郡有一位賢慧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樂羊子的妻子。
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舍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樂西。這樣會玷污品行?!睒费蜃勇犃似拮拥脑挘浅M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一年后,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逼拮勇犃T,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于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p>
妻子接著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么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于是又去完成學業,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六
“人琴俱亡”這則成語常用來比喻對知已、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這個成語來源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曰......
王獻之的哥哥王徽之對他的弟弟非常欽佩,王獻之對哥哥也很敬重,兩人感情非常深厚。
后來,兄弟兩人都患了重病,王獻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沒有把這壞消息告訴他。王徽之老是聽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擔心。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便問家人道:“子敬(王獻之的字)的病怎樣了?為什么長久沒有聽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
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王徽之終于明白過來,悲哀地說:“看來子敬已經死了!是嗎?”
家人知道再也瞞不下去,便說了實話。王徽之聽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從準備車輛去奔喪。
到了王獻之家,王徽之在靈床上坐了下來。他知道獻之生前愛好彈琴,便對獻之的家人說:“把子敬的琴取來。”
琴拿來后,王徽之就在靈床上一面彈,一面想著過去兄弟兩人的情誼。他越想越悲傷,彈了幾次,都不成曲調。于是舉起琴向地上擲去,然后嘆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
嘆罷,他悲痛得昏過去了。一個多月以后,他也離世而去。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七
出處:《韓詩外傳·卷五》等。
《韓詩外傳·卷五》里說:“殷可以鑒于夏,而周可以鑒于殷?!币馑际牵合挠硗蹰_創了夏的天下,傳到夏桀王,而被商湯王所滅亡;商湯王建立了殷商,傳到商紂王,又被周武王所滅亡。夏的滅亡,本該使殷商引以為鑒,而殷商的滅亡,也可以使周吸取教訓。可是自古以來,不少朝代的君王,往往不以前朝的失敗為鑒。又說:“前車覆而后車不誡,是以后車覆也?!薄匆娗懊娴能囎臃?,而后面的車子還不警惕,所以后面的車子也同樣翻掉。
劉向的《漢書·賈誼傳·治安策》里也說:賈誼上書漢文帝,其中有“前車覆,后車誡……,勵志演講;秦世之所以亟絕者,其轍跡可見也。然而不避,是后車又將覆也?!?/p>
南北朝時,王僧虔《戒子書》也引用道:“吾今悔無所及,欲以前車戒爾后乘也”。這里都有“前車覆,后車鑒(或‘誡’)”的意思。
后來,“前車之鑒”等意思相近的短語便作為一個成語流傳了下來。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八
《世說新語·傷逝》:“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背萄渍鹱⒃疲骸啊稌x書·玉衍傳》取此,云衍嘗喪幼子。蓋以萬年十九卒,不得云孩抱中物也。”余嘉錫案:“今《晉書·王衍傳》作‘衍嘗喪幼子,山簡吊之’。吳士鑒注曰:“王戎喪子,年已十九,不得云孩抱中物?!妒勒f》誤衍作戎,合為一事。”
王戎(一說應為王衍)幼子夭折,山簡前往吊唁,見王戎非常悲痛,就說,一個懷抱之中的小孩子,何至于此?王戎回答:“世上最重感情的正是我們這樣的人。后用此典表現人情感專注豐富,多指自己或自己一類的人。
【情所鐘】宋·蘇軾:“況復情所鐘,感慨萃中年。”宋·陸游:“人生真與夢何校,我輩故應情所鐘?!?/p>
【情鐘甚】明·高啟:“勸君不用情鐘甚,即是當年未有時?!?/p>
【我輩鐘情】明·唐寅:“莫道無情何必爾?自緣我輩正鐘情?!?/p>
【我輩情鐘】宋·蘇軾:“我輩情鐘,古來誰似龍山宴?!彼巍し冻纱螅骸拔逸吳殓?,匆匆相見,一笑真難得?!彼巍そ亓ⅲ骸拔逸吳殓娋c,為云為雨應難據?!?/p>
【鐘情我輩】清·王夫之:“鐘情我輩聊如此,瞥眼他生固不爭?!?/p>
【情之所鐘】宋·陸游:“情之所鐘在我曹,莫倚心腸如鐵石。”
【情鐘吾輩】宋·陸游:“自古情鐘在吾輩,尊前莫怪淚沾衣?!?/p>
【情鐘我輩】宋·蘇軾:“生死猶如臂屈伸,情鐘我輩一酸辛。”元·耶律楚材:“寥落龍沙寄此生,情鐘我輩豈無情?!?/p>
【忘情豈我輩】宋·楊萬里:“忘情豈我輩,能禁秋興悲。”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九
商紂王寵信妲己,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誰要敢反對他,就會被挖心或受火烙之刑。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周武王決定討伐他,在盟津會師各路諸侯,舉行了誓師大會。武王說:“將士們,請聽我說!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怕時間不夠用。兇惡的人行起惡來,也怕時間不夠用。現在商紂王荒淫無道,把大臣當成賊人,把朋友當成仇敵。說自己代表天,作惡多端卻無所畏懼。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讓自己遠離他。從前夏桀很強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湯來將他流放。今天他們雖然有千萬人,但是離心離德,我們雖然只有十個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會看見百姓的心愿、一定會聽到百姓的聲音。請讓我們為老百姓討伐他,請讓我們把成湯的事業發揚光大?!蔽渫醯能婈爠萑缙浦?,在牧野打敗了強大的商朝軍隊,商紂王自殺,商朝滅亡了。
“同心同德”是指為同一個心愿,同一目的而努力。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十
《后漢書 ·馬援列傳》注引 《廣州記》 曰:“援到交址,立銅柱,為漢之極界也。”《水經注 ·溫水注》引 《林邑記》:“建武十九年,馬援樹兩銅柱于象林南界,與兩屠國分漢之南疆也?!?/p>
漢伏波將軍馬援遠征交址,在邊界上樹立銅柱,標志漢與外國的疆界。后用此典表示建立功業。
【馬柱】 清 ·丘逢甲:“只見螺舟來海外,未容馬柱表交南?!?/p>
【漢柱】 宋·范成大:“摩挲漢柱愴分襟,邂逅吳船喜盍簪?!?/p>
【銅柱】 唐 ·杜牧:“莫教銅柱北,空說馬將軍?!苯?·元好問:“諭蜀相如今老矣,不妨銅柱有新名?!?/p>
【馬援柱】 明 ·李夢陽:“君不見馬援柱孔明碑,剝落黃蒿里。”
【漢將柱】 明 ·陳子龍:“應題漢將柱,獨上武王臺。”
【云深銅柱】 宋·范成大:“云深銅柱邊聲樂,月冷珠池海面平。”
【馬援銅柱】 明 ·李夢陽:“馬援留銅柱,王褒祀碧雞?!?/p>
【伏波銅柱】 清·程可則:“伏波銅柱邈千歲,壯哉爾與同英聲。”
【銅柱伏波】 明 ·沈明臣:“再睹樓船橫海出,更標銅柱伏波名?!?/p>
【銅柱勛高】 唐·劉禹錫:“玉環慶遠瞻臺座,銅柱勛高壓海門?!?/p>
【鐵柱成千古】 清·黃景仁:“誰標鐵柱成千古,卻笑金焦屬下流?!?/p>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十一
成語典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這里你不僅可以學習歷史人物的智慧,吸取歷史故事的經驗,還可以收獲許多學習生活上的小哲理,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快樂學習,成長為一個更加睿智的人,整理了許多富有哲理的成語典故,以下是:以鄰為壑。
禹在視察了各地洪水的情況后,覺得光用息壤來堵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應該把水疏導出去。為此,他大力開掘溝渠讓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帶領百姓們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個年頭,曾經三次過自己的家門而不入。最后,他終于戰勝了洪水,使江河通暢,東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來被淹沒的土地,如今又變成了良田。到了戰國初,有個叫白圭的水利專家,也非常出名。什么地方河堤有了裂縫、漏洞、滲出水來,他一到就能修好。后來,他被魏國請去當相國,魏國的國君對他很信任。有一次,孟子來到魏國,白圭在會見他的時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領,甚至自我吹噓說:“我的治水本領已經超過大禹了!”孟子是位非常有學問的人,當場駁斥他說:“你說的話錯了。大禹治水是把四海當作大水溝,順著水性疏導,結果洪水都流進大海,與已有利,與人無害。如今稱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鄰國當作大水溝,結果洪水都流到別國去,與已有利,與人卻有害。這種治水的方法,怎么能與大禹的相比呢?”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十二
形容詩文作品精心創作、極有價值的典故。事出《史記&iddt呂不韋列傳》:&ldqu呂不韋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懸秦、懸金等。
初中生成語典故(精選13篇)篇十三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
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尚方寶劍”乃是皇帝御賜欽差大臣之物,不僅具有先斬后奏的權力,同時也是地位、權力的象征。“尚方寶劍”就是由尚方所鍛煉的寶劍,亦稱為勢劍。尚方(即上方)是掌管供應制造帝皇所用刀、劍等器物的一個機構。這個機構是秦朝開始設立的,負責官吏稱為尚方令、尚方丞。尚方劍本為斬馬劍,非常鋒利,可以斷馬,由于藏在尚方,便俗名“尚方寶劍”。
“免死金牌”一般指丹書鐵券,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丹書鐵券是用朱砂寫字,鐵制的憑證。始于漢高祖,后代沿之。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將鐵券從中剖開,左半頒給持有人,右半內藏朝廷府庫。有事就將鐵券勘合,以作為憑據。
南北朝以后,開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梁時用銀填字,即銀券,隋時用金填字,亦稱金券金書。所以后世稱鐵券為金書鐵券,又因鐵券可以世代相傳,又稱鐵券為世券。
國家博物館珍藏有公元896年唐昭宗嘉獎吳越王錢繆討伐董昌有功頒賜于吳越王的鐵券。該鐵券鐵質鑄成,形如覆瓦狀,上嵌金字350個。其中有“卿恕九死,子孫三死”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