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為了有效組織和管理教學工作,確保課程的順利進行而制定的一份重要文件。希望以下這些教學工作計劃的范文能夠對廣大教師在制定自己的教學計劃時提供一些參考。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一
1、了解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豐富有關傘的知識。
2、認識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幼兒探究、發明的熱情。
3、能運用粘、貼、剪的形式大膽、創造性地進行裝飾。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1、課件、舞蹈錄像、音樂磁帶。
2、古代人打得傘1把及小傘若干(傘上面沒有圖案)。
3、裝飾小傘用的及時貼、雙面膠、皺紋紙、彩紙、廢舊物品等。
(一)看錄像引出課題
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動畫歌曲吧!(看錄像)
后來一個人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把傘,誰這么聰明呢?請聽老師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二)傘的發明
老師講《魯班造傘》的.故事,了解傘的發明。
(三)認識傘的發展過程
1、認識傘的結構(出示古代人打得樣式的傘):傘把、傘柄、傘骨架、傘面、傘尖。
2、認識傘的種類:分為實用傘和工藝傘(播放課件)
3、了解傘的制作過程(播放課件)
(四)傘的作用
這么多種類的傘在各行各業、不同的地方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還是戲曲、歌舞、雜技藝術中常用的道具,下面請小朋友來欣賞一段用傘做道具的舞蹈(看錄像)。
(五)設計裝飾小花傘
想不想也擁有一把漂亮的小花傘,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有的還是廢舊物品,就按照你自己喜歡的材料和圖案來裝飾吧!(裝飾完后進行展示、欣賞)
結束:我們拿著裝飾的小花傘到外面去唱歌、跳舞吧!
可把各種材料繼續放在區角供幼兒操作,根據興趣繼續裝飾、設計小花傘。
在操作過程中教師不限制幼兒的自由討論、隨機提問,對于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如:用哪些材料做傘骨能撐開傘面?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比較、分析、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引導幼兒在分析討論的基礎上,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隨時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現和發現,讓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探索,促進主動學習能力的提高。
整個活動過程都是讓幼兒自己思考所能解決的問題。幼兒知道"學什么"和"怎么學",從愿意學、喜歡學到主動學,自然會將自己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教學也就變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讀懂幼兒心靈、創造教學奇跡、共享教育幸福的藝術。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鉆研,為平淡增添光彩,將了無生趣引導得生機盎然,讓師生都能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彼此受益!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二
1、 認識“魯、著、匠、創、亭”等12個生字,會寫“創、觀、湖”等8個生字及“創造、西湖”等詞語。認識偏旁三框兒。
2、 默讀課文。了解魯班造傘的經過,體會魯班是怎樣觀察,樂于動腦動手的。
3、 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觀察,樂于思考,勇于實踐,取得成功。
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白在生活中應該勤于觀察,勇于實踐。
2課時
1、 學生把課前收集致電的有關魯班的資料在組內進行交流,使學生對魯班有個初步的認識。
2、 教師導言,板書課題。
3、 生齊課題,并質疑。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了。
1、 生同桌合作,探討識字方法
2、 組內交流,進一步優化識字方法,鞏固識字
3、 全班反饋
4、 檢查識字情況
(1)生開火車認讀(2)不認識的字再進行重點學習,學生交流識記方法。(3)再讀讀易錯字,組詞或造句。
1、 布置自學要求:
(1)認真仔細閱讀課文。
(2)思考:魯班怎么想到要造傘的,為了造傘,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3)畫出相關的詞句,先獨立思考后,再與好朋友交流。
2、 交流學習所得。
(1) 名回答以上思考的問題。
(2)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相關段落,重點理解文中的人物對話內容及魯班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的語句。
(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同時,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反復練讀,讀出人物說話或思想時應有的語氣來。)
3、 討論交流:魯班為什么能造出傘來呢?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學說一說。
1、生整體觀察字形,指出易錯字。
2、重點指導:
(1)“創”字,第二筆是長點,不是捺。第三筆是橫折鉤,要一筆寫成。
(2)“湖”字要注意三個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3)“亭”字,注意每個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寫得太長,“丁”字要寫在禿寶蓋里面。
3、完成我會讀讀、寫寫。
生自己再讀課文,完成“詞語花籃”后,全班交流。
回去把魯班造傘的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三
傘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結晶,隨著時代的發展,傘的種類、花樣越來越多,用途越來越廣泛,雨傘則因為使用方便,又最具裝飾味和美感而成為孩子們喜歡的工具。下雨時,行進中的孩子打著雨傘在雨中嬉戲,各式各樣的傘像一朵朵美麗的小花,為了滿足孩子們對傘的各種秘密的探索,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1、了解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豐富有關傘的知識。
2、認識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幼兒探究、發明的熱情。
3、能運用粘、貼、剪的形式大膽、創造性地進行裝飾。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1、課件、舞蹈錄像、音樂磁帶。
2、古代人打得傘1把及小傘若干(傘上面沒有圖案)。
3、裝飾小傘用的及時貼、雙面膠、皺紋紙、彩紙、廢舊物品等。
(一)看錄像引出課題。
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動畫歌曲吧!(看錄像)。
后來一個人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把傘,誰這么聰明呢?請聽老師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二)傘的發明。
老師講《魯班造傘》的故事,了解傘的發明。
(三)認識傘的發展過程。
1、認識傘的結構(出示古代人打得樣式的傘):傘把、傘柄、傘骨架、傘面、傘尖。
2、認識傘的種類:分為實用傘和工藝傘(播放課件)。
3、了解傘的制作過程(播放課件)。
(四)傘的作用。
這么多種類的傘在各行各業、不同的地方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還是戲曲、歌舞、雜技藝術中常用的道具,下面請小朋友來欣賞一段用傘做道具的舞蹈(看錄像)。
(五)設計裝飾小花傘。
想不想也擁有一把漂亮的小花傘,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有的還是廢舊物品,就按照你自己喜歡的材料和圖案來裝飾吧!(裝飾完后進行展示、欣賞)。
結束:我們拿著裝飾的小花傘到外面去唱歌、跳舞吧!
可把各種材料繼續放在區角供幼兒操作,根據興趣繼續裝飾、設計小花傘。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四
1.知識目標:認識“魯、匠、淋、賞”等14個生字,會寫“湖、游、頂、奮”等8個生字。
2.能力目標:默讀課文。了解魯班造傘的經過,體會魯班是怎樣觀察,樂于動腦動手的。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觀察,樂于思考,勇于實踐,取得成功。
認識“魯、匠、淋、賞”等14個生字,會寫“湖、游、頂、奮”等8個生字。
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白在生活中應該勤于觀察,勇于實踐。
情景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引入課題。
1.學生把課前收集的有關魯班的資料在組內進行交流,使學生對魯班有個初步的認識。
2.教師導言,板書課題。
3.生齊課題,并質疑。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了。
2.同桌一起再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有幾個自然段,并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1.生同桌合作,探討識字方法。
2.組內交流,進一步優化識字方法,鞏固識字。
3.全班反饋。
4.檢查識字情況。
(1)生開火車認讀。
(2)不認識的字再進行重點學習,學生交流識記方法。
(3)再讀讀易錯字,組詞或造句。
四、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
五、自讀自悟,探究發現。
1.布置自學要求:
(1)認真仔細閱讀課文。
(2)思考:魯班怎么想到要造傘的,為了造傘,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3)畫出相關的詞句,先獨立思考后,再與好朋友交流。
2.交流學習所得。
(1)名回答以上思考的問題。
(2)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相關段落,重點理解文中的人物對話內容及魯班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的語句。
(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同時,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反復練讀,讀出人物說話或思想時應有的語氣來。)。
3.討論交流:魯班為什么能造出傘來呢?
六、說話練習: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學說一說。
七、書寫指導。
1.生整體觀察字形,指出易錯字。
2.重點指導:
3.完成我會讀讀、寫寫。
八、積累語言。
生自己再讀課文,完成“詞語花籃”后,全班交流。
九、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為什么造傘。
想:既能擋雨又能帶走的東西。
魯班造傘怎樣造傘看:荷葉上的雨珠順著脈絡流。
做:現搭架子,再蒙羊皮,反復試驗。
這篇文章是一篇傳說,主要講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魯班造傘的事,通過這個小故事,教育學生養成勤于觀察,于是多動腦筋的好習慣。
教學時,最大的閃光點是通過相應圖片促進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課文內容和促進學生思考,是血神明白:魯班是受亭子啟發而有的靈感。只有敢于動腦、敢做敢干、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地發明創造。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五
1能自主認識并正確書寫9個生字。
2能讀懂故事,了解魯班造傘的過程,并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知道善于觀察、勤于動腦是發明創造的基礎,有主動觀察的習慣和創造的興趣。
1了解魯班造傘的過程。
2體會“仔細觀察、勤于動腦”對于發明創造的重要性。
學生:在課外搜集有關魯班的故事。
教師:準備荷葉、傘的掛圖或實物,生字和詞語卡片。
1~2課時。
1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在課前你們都了解到了哪些關于魯班的故事呢?
2揭示課文題目:魯班造傘的傳說。
3從課文題目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1自讀課文,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故事。
2出示帶音節的生字詞,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3通過抽讀、搶讀、做游戲等方式檢查學生認讀生字詞的情況。
4教師抽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1生再次自讀課文,邊讀邊想,勾畫:
(1)魯班為什么想到發明傘?
(2)魯班發明傘的經過是怎樣的?
2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適時進行點撥,引導朗讀感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匯報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讀第2段最后一句話,并練習用“既……又……”的句式說話。
(2)魯班發明的亭子有哪些優點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魯班自己還不滿意”“他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兩個句子感悟魯班勤于動腦的品質。
(3)出示荷葉、傘的掛圖或實物,觀察兩者的相似處,抓住“仔細打量”一詞感悟魯班仔細觀察、善于發現的品質。
(4)魯班為什么能發明那么多東西,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讓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段落讀一讀。
3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給同桌聽一聽。
4在四人小組內講一講魯班造傘的故事,各小組再推薦講得最好的同學在全班講。
1你們還想對人們現在使用的傘進行什么改進?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個方面的功能?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注意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合理創造,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保護學生的創造愿望和創造熱情。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六
1、幼兒能理解詩歌內容,并能有表情的朗誦。
2、幼兒運用想象力仿編詩歌。
3、培養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課件、森林背景圖、動物圖片每人一幅活動過程:
1、聽音樂進入活動室。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到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
2、觀察課件提問:
(2)這是什么季節?夏天的天氣怎么樣?
(3)下雨時,你是怎樣出去的?小動物怎么辦呢?誰是它的傘?
3、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4、欣賞課件《動物的傘》。
5、提問讓幼兒理解詩歌。
(1)詩歌的名字叫什么?
(2)地上的大樹是誰的傘?山坡上的蘑菇是誰的傘?池塘里的'荷葉是誰的傘?
6、請幼兒跟著課件加上動作完整的朗誦一遍。
7、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看課件仿編詩歌。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它們把誰當作傘?
8、游戲《幫動物找傘》。小朋友表現的真好,老師獎給你們每人一件禮物,找一找,和你的同伴說一說是什么,我們做一個游戲:聽到雨聲,幫助小動物找到一個不會被雨淋到的地方當傘躲起來。送的時候要想好,什么是這個小動物的傘?然后把圖片貼在下面。并用詩歌語言編詩歌。
9、聽音樂到戶外玩耍。
小朋友們幫小動物們都找到了傘,你們真是熱心的孩子,老師非常喜歡你們,我們一起到外面跳個舞吧。
在活動中,我是通過集體討論、小組演示來組織活動的,并運用課件演示法、啟發提問法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動一動、玩一玩中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他們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法、動手操作法進行學習,在輕松的氛圍中表現自己,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對詩歌美的感受力。
由于本次活動加入了課件教學及動手操作的環節,能更好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能使幼兒更直觀的學習詩歌的內容。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引導,讓幼兒的活動思路更加明確,學習效果會很好。在動手操作環節,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達及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機會。能使幼兒在邊玩邊學中鞏固了學習的知識,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小組中相互關心、幫助、合作的情感。由于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容易被周圍事物影響,出現溜號現象。我會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提問,將幼兒帶入活動中,使全體幼兒都能很好的進行活動。
因此詩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活動在活潑、愉快、輕松的氣氛中進行,通過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的進行交流,并根據詩歌的特點,多層次、多形式地引導幼兒主動的學習,并使幼兒體驗其中快樂、趣味的感受,始終把教學的落腳點立足在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主動、快樂的學習上。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魯、著、匠、創、亭”等12個生字,會寫“創、觀、湖”等8個生字及“創造、西湖”等詞語。認識偏旁三框兒。
2、默讀課文。了解魯班造傘的經過,體會魯班是怎樣觀察,樂于動腦動手的。
3、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觀察,樂于思考,勇于實踐,取得成功。
二、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白在生活中應該勤于觀察,勇于實踐。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課題。
1、學生把課前收集致電的有關魯班的資料在組內進行交流,使學生對魯班有個初步的認識。
2、教師導言,板書課題。
3、生齊課題,并質疑。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了。
2、同桌一起再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有幾個自然段,并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1、生同桌合作,探討識字方法。
2、組內交流,進一步優化識字方法,鞏固識字。
3、全班反饋。
4、檢查識字情況。
(1)生開火車認讀(2)不認識的字再進行重點學習,學生交流識記方法。(3)再讀讀易錯字,組詞或造句。
(四)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
(五)自讀自悟,探究發現。
1、布置自學要求:
(1)認真仔細閱讀課文。
(2)思考:魯班怎么想到要造傘的,為了造傘,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3)畫出相關的詞句,先獨立思考后,再與好朋友交流。
2、交流學習所得。
(1)名回答以上思考的問題。
(2)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相關段落,重點理解文中的人物對話內容及魯班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的語句。
(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同時,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反復練讀,讀出人物說話或思想時應有的語氣來。)。
3、討論交流:魯班為什么能造出傘來呢?
(六)說話練習: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學說一說。
(七)書寫指導。
1、生整體觀察字形,指出易錯字。
2、重點指導:
(1)“創”字,第二筆是長點,不是捺。第三筆是橫折鉤,要一筆寫成。
(2)“湖”字要注意三個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3)“亭”字,注意每個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寫得太長,“丁”字要寫在禿寶蓋里面。
3、完成我會讀讀、寫寫。
(八)積累語言。
生自己再讀課文,完成“詞語花籃”后,全班交流。
(九)布置作業。
回去把魯班造傘的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五、教后反思: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八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要是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該多好呀!
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孩子“撲通撲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一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以涼快。
魯班心里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里跑出來問他:“出了什么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后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是什么呀?就是咱們今天的傘。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九
這個篇文章是一篇傳說,主要講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魯班造傘的事,通過這個小故事,教育學生養成勤于觀察,遇事多動腦筋的好習慣。
在教學時,最大的閃光點是通過適時出示相應圖片促進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課文內容和促進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魯班是受到亭子的啟發而有了造傘的靈感。讓學生通過看課件想明白,雨水落在亭子上為什么都流了下來,沒有積水?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接著,我開始發問了:那么,有亭子不是很好嗎?既可擋雨,又可賞景。學生們立刻用魯班妹妹的話來進行反駁。亭子雖能擋雨,但不可以帶著走。妹妹的話讓魯班進一步思考。在此,我引導學生體會:魯班是個有了問題就會動腦筋解決的人。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出示課件:雨中有一群頭頂荷葉玩耍的小孩。魯班看到雨水水都順著荷葉的脈絡流下來了……深受啟發,看到的這一幕便在魯班便在自己的腦海里形成了傘的雛形。以至于最終造出了我們現在使用的這種傘。讓學生明白了每一項成功的發明都付出了發明者的艱辛勞動,只有敢于開動腦筋,敢想敢干、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才能有成功地發明創造。
在教學中恰當的使用ppt來輔助教學,能夠激發學生靈感,促進課文的理解和感情的升華。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十
從前,世界上并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頂著個大太陽,皮膚被曬得火辣辣地痛。下雨天呢,衣服給淋得濕漉漉的。后來,魯班動了好多好多的腦筋,終于發明了傘。
魯班從小就跟著爸爸學木工。他很聰明,又很用功,學了幾年,就會造房子了,還會造橋。造橋,造房子,都是露天的活兒。他想:我們做工,難免雨淋日曬,那出門趕路的人,就更苦了。要是能做個東西,又遮太陽又擋雨,那才好呢。魯班開始動起腦筋。他跟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一個亭子,亭子的頂是尖尖的,四面用幾根柱子撐住。接著,他們隔一段路造一個亭子,造了許多亭子。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來了,躲一躲,太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魯班自己挺不滿意。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那該怎么辦呢?人們總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吧。
還得再想辦法!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啊!可是得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非常輕巧呢?為了這個事兒,他吃飯不香,睡覺不甜。
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撲通撲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過了一會兒,他們上岸來,都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小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一瞧,荷葉圓圓的,上面有一絲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又涼快。魯班心里一下亮堂起來,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條,照著荷葉的式樣,扎了個架子;又找了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了起來:“這玩意兒擋雨遮太陽,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趕緊從屋里跑出來問他:“出什么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他妻子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頂著這個玩意兒走路,可就不方便啦。要是能把它收起來,那才好呢。”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于是他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玩意改成一個可以活動的東西,用著它,就把再它撐開;用不著,就再把它收攏起來。這東西是什么呢?它就是今天人們所用的傘。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十一
《魯班造傘》是一個傳說故事,講得是我國古代著名木匠魯班造傘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教育學生養成勤于觀察、遇事多動腦筋的習慣。
備課時,我緊緊圍繞“魯班是怎樣造出傘的?”這個大問題設計每個子問題。首先是一個統覽全文的問題“魯班造傘與一人、一事、一物有關,分別是哪件事?那個人?那件物”?課上,學生很容易就知道一事指游西湖下雨,一人指妹妹,一物指荷葉。這樣學生零亂的思維馬上就會變得有條理了。然后順勢就進入了主要內容的研究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游西湖忽然下起雨是件好事呀,你知道為什么嗎”?同時結合雨中西湖的課件,使學生深切感受到雨中西湖的美。而正當學生陶醉在美景中時,我說:“這么美的景色卻因為下雨不能欣賞了,如果當時你在的話會是怎樣的.心情?你會說什么?”學生瞬時產生思維上的沖突,感受到不能游西湖很可惜。此時讀起魯班妹妹的話人人都能入情入境。無聲無息中引入了妹妹這個人物以及人物間的對話。而在對話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想妹妹感到遺憾時,魯班在干什么?妹妹的話給了魯班怎樣的啟示?從而認識魯班是一個善于積極動腦的人。從課堂效果來看也不錯,達到了預期目標。接下來的教學,我直接拋給學生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荷葉和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課件的幫助下,學生也說出了關鍵。
這時,我說:“這些相同點被誰發現了?為什么別人沒發現呢?”學生很容易就知道了魯班善于觀察、勤于動腦。此后,我沒有就此停止,而是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繼續讓學生讀文,看還能讀出什么。學生的收獲令人意想不到,我也沒有閑著,適時問了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沒想到勇于實踐也從學生的口中說出。同時,“魯班是怎樣造出傘的?”這個問題也就不攻自破了。
拓展環節,我把課前的問題再次拿出來。學生的回答卻完全不同,魯班造傘離不開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勇于實踐。魯班有那么多的發明創造都離不開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勇于實踐。這樣不同的回答折射出的是一個問題不同層面的不同解讀。折射出的是學生一節課對課文的深刻理解。
縱觀一節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朗讀的分層指導仍有些倉促,使課堂給人的感覺是“急”。其次是拓展應該再加上這個問題:“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問題,怎樣解決?”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十二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講魯班造傘的故事。
一天,魯班正在造亭子,看到一起小孩子正在附近玩。突然,天上烏云密布,不久,就嘩嘩嘩地下起大雨。伙伴們紛紛去池塘拔荷葉來擋雨。魯班就想,荷葉有上面的葉子,下面有一個把柄,人們可以拿著下面的把柄,用上面的葉子擋雨。魯班見雨停了,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一路上他都沒停下來。
到家了,魯班就開始造傘,他先把木頭的上端削成八個分開來的細條,余下的部分留得長一點兒,再在上面用一塊圓形的布給擋上,這樣世界上第一把傘就誕生了。
魯班很高興地把他的傘拿給他的老婆看,他的老婆說:“這傘必須要能收起來,才不占地方。”魯班聽了妻子的話,又開始做第二把雨傘,可折疊的雨傘。心靈手巧的魯班很快就把第二把傘做好了,而且還可以收起來,他的妻子贊不絕口。
后來,人們把傘不斷地改良,才有了我們現在用的傘。
魯班可以通過荷葉的啟示發明傘。我們也可以從大自然中得到其他啟示來創造更多對人類有用的東西。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幫人們解決這個困難,心里很著急。他心里想:要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才好呢。
魯班想了許多天,還是沒有想出來。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在荷花塘邊玩,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魯班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
”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十三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要是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該多好呀!
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孩子“撲通撲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一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以涼快。
魯班心里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里跑出來問他:“出了什么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后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是什么呀?就是咱們今天的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魯班造傘教案(優質14篇)篇十四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還沒有傘這種東西,對比起現在來說,那時候的人們出門就顯得不方便。夏天的時候,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等到了下雨天,又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不過后來,我國有個叫魯班的木匠,動了好多好多腦筋,終于發明了傘。別看傘這么小,發明它也不容易。下面講的就是魯班造傘的故事。
魯班的爺爺是巧木匠,爸爸也是巧木匠。魯班從小就跟著爸爸學,他很聰明,又很用心,學了幾年,就會造房子了,還會造橋。大晴天,他想,太陽曬著真不好受,得做個東西遮一遮才好;下雨天,他想,大雨淋著真受不了,得做個東西擋一擋才好。后來他想,要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才好呢。
魯班動起腦筋來了,他跟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一個亭子,亭子的頂是尖尖的,四面用幾根柱子撐住。接著,他們隔一段路造一個亭子,造了許多亭子。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來了,躲一躲;太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魯班自已挺不滿意,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那該怎么辦呢?人總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啊。
還得再想辦法!魯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啊!可是得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輕輕巧巧呢?為了這個事兒,他吃飯不香,睡覺不甜。
魯班想了許多天,還是沒有想出來。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撲通撲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過了一會兒,他們上岸來,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小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一瞧,荷葉圓圓的,上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又涼快。
魯班心里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式樣,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了起來,“這玩意兒擋雨遮太陽,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里跑出來問他!“出了什么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后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玩意兒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起來,這才好呢。”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玩意兒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發展到現在,這就是咱們今天在用的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