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教學工作計劃,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小編為您精心挑選了一些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給您的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一
教案點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進一步采取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習慣,整體把握課文,了解敘述順序,抓主要內容。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段,通過互助學習討論交流,教師點撥體會人們對沃爾特?詹森的愛戴,受到“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品味心靈美。
探究活動。
1、搜集有關人與人之間友愛的各類資料。
2、開一個交流會,讀讀自己所找到的資料,說說你的感受。
同一個名字*由本站會員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二
一、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做人的道理。
三、教學準備:
美洲地圖;課文掛圖。
四、教學時數: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3、教師指導。展示美洲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美國的新澤西州與。
波多黎各,感受兩地相距遙遠。體會波多黎各移民們的夢想,體會到移民們回鄉探親的不易。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如,“修士、移民、教區”,學生可能不理解,教師作適當的講解。
〈二〉、默讀課文,促進領悟。
在充分閱讀的基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相關詞句,領悟以下問題:
(1)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們是怎樣希望有機會回家看看的。
(2)當“我”念到沃爾特詹森的名字時,人們為什么歡呼,向他道喜,同他擁抱?
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幾個主要人物。說一說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們內心的活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感受。(課文插圖描繪了人們簇擁著沃爾特,向他道喜祝賀的場面)。
(3)“每張紙條都用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這說明了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都把回鄉探親的機會讓給沃爾特,說明了大家對沃爾特的愛戴,同時間接地反映了沃爾特幾十年來“熱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們”,“多年來給予大家的關懷和友愛”,所以人們才不約而同地把“回鄉之旅”的機會讓給沃爾特。)。
討論以小組形式展開,再推薦代表在班級交流。
教師引導:移民們都把回鄉探親機會讓給沃爾特,說明大家對他的愛戴,也說明沃爾特幾十年來熱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們。
(4)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是學生真切的感受,哪怕十分幼稚、膚淺,都要給予積極的肯定。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三
這篇略讀課文記敘了“我”在參加當地一次“回鄉之旅”的活動中,親眼目睹了人們對即將退休的沃爾特詹森的愛戴,它們都把回家看看的機會讓給了他。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沃爾特詹森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構想。
先展示地理位置圖,讓學生了解兩地相距遙遠。本課故事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距離,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然后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從課文中了解故事的背景。在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詞句,討論重點問題。
教學準備。
美洲地圖。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3教師指導。展示美洲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美國的新澤西州和拉美的波多黎各,感受兩地距離的遙遠,體會移民回家探親的不易。
二、默讀課文,促進領悟。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有關的語句,了解故事敘述的順序。
三、課堂討論,加深領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相關詞句,領會以下問題:
1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們是怎樣希望有機會回家看看的。
2當“我”念到沃爾特詹森的名字時,人們為什么會歡呼,想他道喜,同他擁抱?出示插圖,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幾個主要人物。說說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們內心的活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3“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討論以小組形式展開,再推薦代表在班級交流。
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想到了什么呢?
作業設計。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略。
課后小記。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1.欣賞首歌曲《故鄉的云》。
??2.這首歌曲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3.漂泊他鄉的.人們,誰不希望能有機會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棄這樣的機會,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通過看書自己去了解。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了解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抓重點句,討論“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
??1.全班交流,體會人們對沃爾特的愛戴。
??2.說一說,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么想,把你的感想說出來。
??引導學生從“要想別人怎樣對你,你就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個角度去說。可聯想到沃爾特平時是如何對待工友的。
??(四)總結、擴展。
??說說你身邊的人,他(或她)身上有什么美德,夸夸他(或她)。
??(五)布置作業。
??寫小短文,夸夸你身邊的人。
??(六)板書設計。
??。
??。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五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每張紙條上都一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大家自愿資助受人愛戴的沃爾特、詹森回鄉,使學生感受到文中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融洽關系。
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
漂泊他鄉的人們,誰不希望能有機會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棄這樣的機會。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同一個名字〉〉。
二、初讀。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流利。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互相學習。
3、課文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讀。
2、有感情地朗讀。
3、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么想?把你的感受說一說。
四、課堂練習。
1、把文中的好詞佳句抄寫下來,多讀讀。
2、小練筆。
把最近班級里發生的一件感人的事寫下來。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六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記敘了“我”在參加當地一次“回鄉之旅”的活動中,親眼目睹了人們對即將退休的沃爾特詹森的愛戴,它們都把回家看看的機會讓給了他。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沃爾特詹森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構想:
先展示地理位置圖,讓學生了解兩地相距遙遠。本課故事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距離,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然后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從課文中了解故事的背景。在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詞句,討論重點問題。
教學準備:美洲地圖。
教學時間: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3、教師指導。展示美洲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美國的新澤西州和拉美的波多黎各,感受兩地距離的遙遠,體會移民回家探親的不易。
二、默讀課文,促進領悟。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有關的語句,了解故事敘述的順序。
三、課堂討論,加深領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相關詞句,領會以下問題:
1、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們是怎樣希望有機會回家看看的。
2、當“我”念到沃爾特詹森的名字時,人們為什么會歡呼,想他道喜,同他擁抱?出示插圖,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幾個主要人物。說說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們內心的活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3、“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討論以小組形式展開,再推薦代表在班級交流。
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想到了什么呢?
作業設計: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沃爾特詹森。
每一張紙條不同的筆跡。
愛戴。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七
在自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結合閱讀提示進行自學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理解課文,獨立思考的能力。
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每張紙條上用的是不同的筆跡寫著的卻是同一個人的名字”這個問題。
課前查找的新澤西州與波多黎各的地理位置示意圖。
一、導入:
2、觀察一下課文中的插圖,你想到了什么?他們在說什么呢?
二、初步了解。
1、展示一張世界地圖,告訴學生新澤西州在美國的什么位置上,波多黎各在哪里。對兩者進行簡單介紹。
(新澤西州是美國的一個州,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省,波多黎各是一個國家。)。
2、你對這些地方了解嗎?簡單介紹。
(波多黎各島位于拉丁美洲西印度洋中的大安的列斯群島東端,北臨大西洋,南濱加勒比海。面積8959平方公里,人口365萬(1994年統計),其中白種人占73%,印歐混血種人占25%,其余為黑種人。通行西班牙語和英語,多信天主教。首府圣胡安。境內多山,沿海為平原。熱帶海洋性氣候。1509年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美國西班牙戰爭后,淪為美國的殖民地。1952年改為美國的一個“自由聯邦”,實行自治。工業有紡織、服裝、化妝品、金屬制品等。)。
3、什么是移民?講解“移民”。(就是離開祖國到國外謀生的人。)。
三、學生自學。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
攜家帶口:攜帶著家中成員。
有朝一日:將來有一天。
愛戴:敬愛并且擁護。
表彰:表揚偉大功績、壯烈事跡等。
震耳欲聾:耳朵都快要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簇擁:許多人緊緊圍著。
漫不經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3、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情況,進行詞語的辨析。
近義詞。
攜家帶口——拖兒帶女即將——將要。
聚會——聚集飄舞——飄動仿佛——好像。
故鄉——家鄉表彰——表揚辛勤——勤勞。
關懷——關心道喜——賀喜喧鬧——喧囂。
反義詞。
即將——已經?退休——在職?熱愛——痛恨。
愛戴——輕慢?動聽——難聽?表彰——批評。
幸運——不幸?喧鬧——寂靜?繼續——中斷。
漫不經心——專心致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深入理解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工廠領班沃爾特·詹森熱愛和他一道工作的移民,大家也同樣熱愛他。當他即將退休時,移民們不約而同地在紙條上寫了他的名字,讓他和家人成為可以回波多黎各探親的“幸運家庭”。)。
2、小組交流,思考討論: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八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討論:“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么想,把你的感想說一說。
(二)、師生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三)、教學體會: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只有教師與學生一起走進文本,最終走進文本,成為文本中的一員,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才能放飛思維,接受藝術的熏陶;才能培養語感,發散思維。對《同一個名字》這樣一篇故事與語言同樣優美的文章的學習,應盡力避免對文章內容與詞句的“肢解”分析,重在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與意境中學知、悟情、明理,讓學生的思維與文本共舞。閱讀情境的創設、教師適時的激情點撥均為學生思維的舞動提供了良好的載體。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九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欣賞首歌曲《故鄉的云》。
2.這首歌曲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3.漂泊他鄉的人們,誰不希望能有機會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棄這樣的機會,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通過看書自己去了解。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了解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抓重點句,討論“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
1.全班交流,體會人們對沃爾特的愛戴。
2.說一說,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么想,把你的感想說出來。
引導學生從“要想別人怎樣對你,你就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個角度去說。可聯想到沃爾特平時是如何對待工友的。
(四)總結、擴展。
說說你身邊的人,他(或她)身上有什么美德,夸夸他(或她)。
(五)布置作業。
寫小短文,夸夸你身邊的人。
(六)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進一步采取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習慣,整體把握課文,了解敘述順序,抓主要內容。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段,通過互助學習討論交流,教師點撥體會人們對沃爾特·詹森的愛戴,受到“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品味心靈美。
探究活動。
1、搜集有關人與人之間友愛的各類資料。
2、開一個交流會,讀讀自己所找到的資料,說說你的感受。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十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文教案-同一個名字。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1.欣賞首歌曲《故鄉的云》。
2.這首歌曲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3.漂泊他鄉的人們,誰不希望能有機會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棄這樣的機會,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通過看書自己去了解。
1.自由讀全文,了解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抓重點句,討論“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
1.全班交流,體會人們對沃爾特的愛戴。
2.說一說,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么想,把你的感想說出來,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同一個名字》。
引導學生從“要想別人怎樣對你,你就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個角度去說。可聯想到沃爾特平時是如何對待工友的'。
說說你身邊的人,他(或她)身上有什么美德,夸夸他(或她)。
寫小短文,夸夸你身邊的人。
32* 同一個名字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進一步采取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習慣,整體把握課文,了解敘述順序,抓主要內容。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段,通過互助學習討論交流,教師點撥體會人們對沃爾特·詹森的愛戴,受到“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品味心靈美。
1、搜集有關人與人之間友愛的各類資料。
2、開一個交流會,讀讀自己所找到的資料,說說你的感受。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一
教學難點:
為什么每張紙條上都寫著同一個名字?
教學重點:
理解“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每張紙條上都一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大家自愿資助受人愛戴的沃爾特、詹森回鄉,使學生感受到文中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融洽關系。
2.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漂泊他鄉的人們,誰不希望能有機會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棄這樣的機會。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同一個名字〉〉。
二:初讀。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流利。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互相學習。
3.課文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讀。
2.有感情地朗讀。
3.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么想?把你的感受說一說。
四:課堂練習。
1.把文中的好詞佳句抄寫下來,多讀讀。
2.小練筆。
把最近班級里發生的一件感人的事寫下來。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二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板書課題: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分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
1、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
2、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樣想?把你的感想說一說。
五、全班討論。
六、進一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總結:我們應該向文中的沃爾特·詹森學習,只要你心中想著別人,別人也會想著你,尊敬你。
板書設計?:
只要你心中想著別人,別人也會想著你,尊敬你。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三
一、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做人的道理。
三、教學準備:
美洲地圖;課文掛圖。
四、教學時數: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3、教師指導。展示美洲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美國的新澤西州與。
波多黎各,感受兩地相距遙遠。體會波多黎各移民們的夢想,體會到移民們回鄉探親的不易。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如,修士、移民、教區,學生可能不理解,教師作適當的講解。
〈二〉、默讀課文,促進領悟。
在充分閱讀的基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相關詞句,領悟以下問題:
(1)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們是怎樣希望有機會回家看看的。
(2)當我念到沃爾特詹森的名字時,人們為什么歡呼,向他道喜,同他擁抱?
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幾個主要人物。說一說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們內心的活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感受。(課文插圖描繪了人們簇擁著沃爾特,向他道喜祝賀的場面)。
(3)每張紙條都用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這說明了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都把回鄉探親的機會讓給沃爾特,說明了大家對沃爾特的愛戴,同時間接地反映了沃爾特幾十年來熱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們,多年來給予大家的關懷和友愛,所以人們才不約而同地把回鄉之旅的機會讓給沃爾特。)。
討論以小組形式展開,再推薦代表在班級交流。
教師引導:移民們都把回鄉探親機會讓給沃爾特,說明大家對他的愛戴,也說明沃爾特幾十年來熱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們。
(4)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是學生真切的感受,哪怕十分幼稚、膚淺,都要給予積極的肯定。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十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做人的道理。
美洲地圖;課文掛圖。
1課時。
一、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3.教師指導。展示美洲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美國的新澤西州與。
波多黎各,感受兩地相距遙遠。體會波多黎各移民們的夢想,體會到移民們回鄉探親的不易。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如,“修士、移民、教區”,學生可能不理解,教師作適當的講解。
二、默讀課文,促進領悟。
在充分閱讀的基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相關詞句,領悟以下問題:
(1)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們是怎樣希望有機會回家看看的。
(2)當“我”念到沃爾特?詹森的名字時,人們為什么歡呼,向他道喜,同他擁抱?
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幾個主要人物。說一說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們內心的活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感受。(課文插圖描繪了人們簇擁著沃爾特,向他道喜祝賀的場面)。
(3)“每張紙條都用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這說明了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都把回鄉探親的機會讓給沃爾特,說明了大家對沃爾特的愛戴,同時間接地反映了沃爾特幾十年來“熱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們”,“多年來給予大家的關懷和友愛”,所以人們才不約而同地把“回鄉之旅”的機會讓給沃爾特。)。
討論以小組形式展開,再推薦代表在班級交流。
教師引導:移民們都把回鄉探親機會讓給沃爾特,說明大家對他的愛戴,也說明沃爾特幾十年來熱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們。
(4)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五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么想,把你的感想說一說。
(二)、?師生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三)、教學體會: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只有教師與學生一起走進文本,最終走進文本,成為文本中的一員,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才能放飛思維,接受藝術的熏陶;才能培養語感,發散思維。對《同一個名字》這樣一篇故事與語言同樣優美的文章的學習,應盡力避免對文章內容與詞句的“肢解”分析,重在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與意境中學知、悟情、明理,讓學生的思維與文本共舞。閱讀情境的創設、教師適時的激情點撥均為學生思維的舞動提供了良好的載體。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十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1、欣賞首歌曲《故鄉的云》。
2、這首歌曲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3、漂泊他鄉的人們,誰不希望能有機會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棄這樣的機會,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通過看書自己去了解。
1、自由讀全文,了解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抓重點句,討論“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
1、全班交流,體會人們對沃爾特的愛戴。
2、說一說,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么想,把你的感想說出來。
引導學生從“要想別人怎樣對你,你就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個角度去說。可聯想到沃爾特平時是如何對待工友的。
說說你身邊的人,他(或她)身上有什么美德,夸夸他(或她)。
寫小短文,夸夸你身邊的人。
32*同一個名字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進一步采取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習慣,整體把握課文,了解敘述順序,抓主要內容。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段,通過互助學習討論交流,教師點撥體會人們對沃爾特?詹森的愛戴,受到“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品味心靈美。
1、搜集有關人與人之間友愛的各類資料。
2、開一個交流會,讀讀自己所找到的資料,說說你的感受。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七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了解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樂觀開朗、豁達自信的老人。
2、通過朗讀、情境活動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老人的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悟生活,培養學生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天游峰的美景:
2、導語:看了這些,你想說什么?生說。
二、感悟課文:
1、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是怎樣的人。找出你感興趣的語句細細品味。
2、學生品讀。老師巡視。
3、交流:
你覺得老人是什么樣的人?生說。
請你讀出你的感受,再說說你對老人的印象。
老師聽了,感覺那位老人是那么富有活動。
老師感覺非常悠閑。
聽同學交流,能豐富我們的感受。
聽聽不同的聲音,看看你能收獲什么?
有人說,能說什么樣的話就知道有什么的性格。
4、從學生的交流中生成話題:老人這么工作累不累呢?
生說,生讀。
過渡:人生七十古來稀。老人卻讓人意想不到。
5、生成話題:
七十多歲的人了,還是舍不得走,真奇怪!是什么讓他戀戀不舍?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舍不得走呢?交流:
他到底舍不得什么呢?
老師也被這位老人吸引了,我琢磨著,他的家人,他的兒孫對他會是什么態度呢?
三、合作學習:
1、要求:
(1)、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角色。
(2)、讀一讀,想一想,他和家人會說些什么?
(3)、小組同學表演。
2、老師巡視,掌握情況。
3、請一組表演。其它同學聽一聽,再評一評。
4、師點撥:這老人夠自信的,(樂觀的)……你是老當益壯啊。
自信的人生平凡而充實,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怪不得家人對他也是這么支持!
情境二:我想旅游區的領導不大同意老人繼續工作吧?你是老人,怎么去說服他。
1、自由組織說服。
2、我就是旅游區的領導:你這么一把年紀了,回家該享享福了!
3、生接著“說服”:
過渡:想不到,你這么一把年紀,比我想有精神啊!佩服佩服!
4:誰還想說服我嗎:生說。
過渡:看你這樣子,再活個100歲沒個問題。
四、引導想象:
1、過渡: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山谷中。
2、出示:畫面。
三十年后,我們又來到了天游峰,又聽到嘩嘩的聲音……。
3、你們覺得會發生什么景象呢。
4、學生練寫。交流。
文檔為doc格式。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十八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做人的道理。
美洲地圖;課文掛圖。
一、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3、教師指導。展示美洲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美國的新澤西州與
波多黎各,感受兩地相距遙遠。體會波多黎各移民們的夢想,體會到移民們回鄉探親的不易。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如,“修士、移民、教區”,學生可能不理解,教師作適當的講解。
二、默讀課文,促進領悟。
在充分閱讀的基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相關詞句,領悟以下問題:
(1)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們是怎樣希望有機會回家看看的。
(2)當“我”念到沃爾特詹森的名字時,人們為什么歡呼,向他道喜,同他擁抱?
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幾個主要人物。說一說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們內心的活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感受。(課文插圖描繪了人們簇擁著沃爾特,向他道喜祝賀的場面)
(3)“每張紙條都用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這說明了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都把回鄉探親的機會讓給沃爾特,說明了大家對沃爾特的愛戴,同時間接地反映了沃爾特幾十年來“熱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們”,“多年來給予大家的關懷和友愛”,所以人們才不約而同地把“回鄉之旅”的機會讓給沃爾特。)
討論以小組形式展開,再推薦代表在班級交流。
教師引導:移民們都把回鄉探親機會讓給沃爾特,說明大家對他的愛戴,也說明沃爾特幾十年來熱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們。
(4)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是學生真切的感受,哪怕十分幼稚、膚淺,都要給予積極的肯定。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九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導入??新課。
1.欣賞首歌曲《故鄉的云》。
2.這首歌曲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3.漂泊他鄉的人們,誰不希望能有機會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棄這樣的機會,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通過看書自己去了解。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了解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抓重點句,討論“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
1.全班交流,體會人們對沃爾特的愛戴。
2.說一說,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么想,把你的感想說出來。
引導學生從“要想別人怎樣對你,你就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個角度去說。可聯想到沃爾特平時是如何對待工友的。
(四)總結、擴展。
說說你身邊的人,他(或她)身上有什么美德,夸夸他(或她)。
(五)布置作業?。
寫小短文,夸夸你身邊的人。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進一步采取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習慣,整體把握課文,了解敘述順序,抓主要內容。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段,通過互助學習討論交流,教師點撥體會人們對沃爾特·詹森的愛戴,受到“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品味心靈美。
1、搜集有關人與人之間友愛的各類資料。
2、開一個交流會,讀讀自己所找到的資料,說說你的感受。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二十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
美洲地圖;課文掛圖。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3.教師指導。展示美洲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美國的新澤西州與。
波多黎各,感受兩地相距遙遠。體會波多黎各移民們的夢想,體會到移民們回鄉探親的不易。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如,“修士、移民、教區”,學生可能不理解,教師作適當的講解。
二、默讀課文,促進領悟。
在充分閱讀的基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相關詞句,領悟以下問題:
(1)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們是怎樣希望有機會回家看看的。
(2)當“我”念到沃爾特?詹森的名字時,人們為什么歡呼,向他道喜,同他擁抱?
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幾個主要人物。說一說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們內心的活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感受。(課文插圖描繪了人們簇擁著沃爾特,向他道喜祝賀的場面)。
(3)“每張紙條都用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這說明了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都把回鄉探親的機會讓給沃爾特,說明了大家對沃爾特的愛戴,同時間接地反映了沃爾特幾十年來“熱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們”,“多年來給予大家的關懷和友愛”,所以人們才不約而同地把“回鄉之旅”的機會讓給沃爾特。)。
討論以小組形式展開,再推薦代表在班級交流。
教師引導:移民們都把回鄉探親機會讓給沃爾特,說明大家對他的愛戴,也說明沃爾特幾十年來熱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們。
(4)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是學生真切的感受,哪怕十分幼稚、膚淺,都要給予積極的肯定。
同一個名字教案(通用21篇)篇二十一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了解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樂觀開朗、豁達自信的老人。
2、通過朗讀、情境活動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
通過朗讀品味老人的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悟生活,培養學生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天游峰的美景:
2、導語:看了這些,你想說什么?生說。
二、感悟課文:
1、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是怎樣的人。找出你感興趣的語句細細品味。
2、學生品讀。老師巡視。
3、交流:
你覺得老人是什么樣的人?生說。
請你讀出你的感受,再說說你對老人的印象。
老師聽了,感覺那位老人是那么富有活動。
老師感覺非常悠閑。
聽同學交流,能豐富我們的感受。
聽聽不同的聲音,看看你能收獲什么?
有人說,能說什么樣的話就知道有什么的性格。
4、從學生的交流中生成話題:老人這么工作累不累呢?
生說,生讀。
過渡:人生七十古來稀。老人卻讓人意想不到。
5、生成話題:
七十多歲的人了,還是舍不得走,真奇怪!是什么讓他戀戀不舍?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舍不得走呢?交流:
他到底舍不得什么呢?
老師也被這位老人吸引了,我琢磨著,他的'家人,他的兒孫對他會是什么態度呢?
三、合作學習:
1、要求:
(1)、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角色。
(2)、讀一讀,想一想,他和家人會說些什么?
(3)、小組同學表演。
2、老師巡視,掌握情況。
3、請一組表演。其它同學聽一聽,再評一評。
4、師點撥:這老人夠自信的,(樂觀的)……你是老當益壯啊
自信的人生平凡而充實,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怪不得家人對他也是這么支持!
情境二:我想旅游區的領導不大同意老人繼續工作吧?你是老人,怎么去說服他。
1、自由組織說服。
2、我就是旅游區的領導:你這么一把年紀了,回家該享享福了!
3、生接著“說服”:
過渡:想不到,你這么一把年紀,比我想有精神啊!佩服佩服!
4:誰還想說服我嗎:生說。
過渡:看你這樣子,再活個100歲沒個問題。
四、引導想象:
1、過渡: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山谷中
2、出示:畫面
三十年后,我們又來到了天游峰,又聽到嘩嘩的聲音……
3、你們覺得會發生什么景象呢
4、學生練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