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應當給讀者以啟發和思考,引發對主題的深入思考和討論。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一些優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對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借鑒和思路。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一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自的鄉俗。在我家過年時,舞龍、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過年前的十幾天,家家戶戶開始很多置辦年貨,大人們還要買過冬的衣服呢。還要在過年的那天之前進行大掃除。到了真正過年的那天,大家都開始掛燈籠、貼春聯,春聯是為我們迎接新的一年,而燈籠是讓我們這年過得紅紅火火。不僅僅如此,還要在窗戶上貼福,并且要倒著貼,意味著福倒了,福到了。春節吃飯前要先放鞭炮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吃飯時,小孩的嘴可甜了,他們走過去跟爸爸媽媽說新年歡樂,就能得到紅包。吃完飯后,外面開始熱鬧起來,一條條長龍接二連三地從巷子里跑出來,彩色的龍頭歡勁地扭著,在大馬路上顯得格外引人入勝,路旁的煙花給舞龍的人們打氣,他們舞的更歡了。
每當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點真是極為熱鬧,一大筒煙花排山倒海得飛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煙花飛快地沖向天空,炸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鮮花,七彩的煙花炫染了整片天空,顯得格外美麗,一條長長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響著,在過年時放鞭炮是為了趕走一只叫“年”的怪獸,喜歡在過年時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過年時放鞭炮。
這就是我。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二
過年了,一大家子團團圓圓圍坐在一起吃團年飯是家鄉的風俗。今年,我的團年飯是在外公外婆家吃的。中午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地到了外公外婆家,大人忙忙碌碌地準備菜肴,我和表哥則在剪窗花,貼春聯。下午,屋外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天黑前,外公外婆準備好了一大桌子美味佳肴,看得我口水直流、食欲大增。開飯啦!我夾了一塊最喜歡的醬鴨腿。外公告訴我有些菜是團年飯必不可少的。整條魚表示有頭有尾、年年有余,豆芽菜表示稱心如意,芹菜表示勤勤儉儉,肉圓表示團團圓圓,蛋餃表示元寶發財,糖藕片表示一路通順,最夸張的是有一個大砂鍋,里面放滿了冬筍、雞蛋、整只雞、蹄膀、蛋餃、肉圓,雞湯濃郁、味道鮮美,我多喝了幾碗湯。
新的一年,我又長了一歲,我10歲了,我希望新的一年有個好的開頭。祝大家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學業進步、健康成長!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三
家鄉的春節按習慣:“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從農歷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著過春節。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大家仍冒著嚴寒忙著打掃衛生,希望掃去一年的穢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續趕回家和家人團渡新春佳節。
農歷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為除夕。除夕這一天,我們家鄉稱為過大年,家家戶戶貼對聯,大人們準備了滿桌吃的,吃完晚飯,大家團聚一堂,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直到十二點結束。鳴鞭炮關大門,這就叫辭歲。接著守歲到黎明前開門,又是鞭炮齊鳴,這就是象征開門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正月初一,小孩子們穿上新衣服給家里的長輩拜年“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哈哈,又輪到我拿壓歲錢了。每年長輩紅包時,總會說幾句祝福的話語,比如好好學習,鍵鍵康康之類的話,兒孫們都說幾句吉祥話。那時壓歲錢不只是給孩子們快樂,也賦予了老人們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和家庭興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廟會,雄獅起舞,長龍游街,一片熱熱鬧鬧,這是春節的最后一天,元宵節。也是把過年剩余的東西吃完,再吃一些湯圓,像征今年團團圓圓,生活紅紅火火,家鄉的春節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四
10月19日、18日,富陽龍門古鎮將舉辦獨具地方風味的民族風情節。
接下來我介紹的是家鄉特產。
東塢山豆腐皮:東塢山豆腐皮是阜陽的傳統特產,素有金衣之稱,至今有千年歷史。1985年被評為浙江省優質名牌產品。其特點是外形美觀,薄如蟬翼,油潤白凈!
峽嶺湖筆:撫養特產峽嶺湖筆,說道獨具魅力的中國毛筆,筆毫挺拔而堅韌......
說了這么多,再來看看浙江杭州西湖的桂花節吧!
這就是我那美麗又豐富的家鄉———富陽。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五
在我的家鄉也有許多有趣的風俗,我最喜歡的莫過于元宵了。元宵雖然比不上除夕這天熱鬧,但我就是喜歡它。
在元宵這天是我一年當中最忙的一天。早晨我早早起床了,就是為了這一天的元宵上市,“逛燈”。在這一天很熱鬧,一條大街全是人,就連一些商店里,沒有一個可以坐的地兒。真所謂是人山人海。
我們過元宵都是放在晚上再過的,因為早上大人們還要上班,中午回來吃碗飯就趕著去上班了,所以在早上沒有時間過元宵。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個夜宵就好,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炒年糕了,每次去外面吃夜宵,她們都點年糕給我吃。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量就是大,要吃兩盤年糕,兩盤粉干,還加上一些菜。
在幾個節日中,我最喜歡元宵節了,因為元宵節能一家團聚,在一起有說有笑,我們小孩吃完就到一邊玩起來了,那些大人在那笑得特別開心,還把臉喝的紅紅的。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六
在我的家鄉石塘,每到元宵節,都會辦一次盛大的扛臺閣活動。那個晚上,這個平時幽靜的面朝大海的小漁村,變得極為熱鬧,熱烈的鼓聲鑼鳴,人們的笑聲,融在那陣陣的濤聲里;閃爍的燈火灑在青石板路和石屋上,與屋里的溫暖相互映襯,也映照得人們臉上一片燦爛。
扛臺閣,以前均是將八仙桌翻過來,四腳扎個頂篷,由青壯年男子用竹棍扛起,漁村的藝人用彩燈、彩帶,鮮花等把臺閣扮得花轎似的,十分艷麗。如今的臺閣用上了發電機、節日燈,其形態、色彩更勝往昔。每一扛臺閣均是一臺戲,由標致的童男童女扮演戲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逼真生動。扛臺閣時,火鑊開道(火鑊是把木柴放在鐵鍋里燒起來。),漁燈、臺閣在后,悠揚樂曲相伴,喜慶羅鼓壓陣。
正月十五一到,大人們很早叫醒小孩子來化妝。若她扮的是嫦娥,則兩條柳眉舒展開來,臉頰濃粉上裝還要抹上一絲金粉,額頭一點朱紅;身著一條粉白色絲帶裙,腳上一雙繡花棉布鞋。若他扮的是關公,則兩道粗眉在上方橫著,臉上涂了紅彤彤的腮紅,嘴邊掛個大胡須,長長的幾乎到了腳邊。這妝化得極艷,所以,不認真看,還真認不出是誰!有好幾次,側目瞥了一眼靠近我臺閣上的人,我愣是沒有看出來是老同學,后來下了臺閣被她認出后,她一路佯裝生氣唱著戲詞追著我回家。
晚上七點,村口的公路上,早已熱鬧起來,人們早就搶占好觀看的好位子,端著自家做的花生糖、棗糕、芝麻糖翹首企盼著。隨著鑼鼓忽地一聲響,禮炮“啪”的一聲在天空中綻放花朵。孩子們坐在家長為他們扛的臺閣里,一臉神氣。一旁的眾人趕忙把那些散著香氣的甜食扔上轎子,說著甜甜的祝福,“來年甜甜蜜蜜”、“長大了一定要生活甜美”、“日子要過得甜甜美美”……也有禁不住饞的孩子,趁大家不注意,剛剛還挺得直直的背,一下子彎了下來,一撕、一塞,便開始大快朵頤了。一時間,身旁的那些“各路神仙”、“英雄好漢”都成了“貪吃鬼”了!一直跟在我臺閣旁的奶奶,笑著看著我吃,她說:“吃一點沒事,吃了這些好‘福’果,就會有個好前程!”
長長的隊伍嬉笑到夜深還不肯歇息。元宵的火把一直跳動著熱烈溫暖的火焰。這火把、這笑聲、這圖景,無不向人們展示了石塘漁民祈望豐收、過上安樂生活的美好愿望。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七
每年的元宵節,我家鄉可沒有花燈可賞,更沒有燈謎可猜,有的是熱鬧、火爆的“玩意兒”。“玩意兒”是大人們的說法,其實是跑早船、跑紙馬的總稱。
“玩意兒”在家鄉可算是最熱鬧的和最讓人喜愛的文藝形式了。過去的過年過節既沒有電影電視也沒有手機網絡,人們只能自編自演創作一些娛樂節目。每年冬天,人們農活一忙完,便湊在一起編演這些“玩意兒”,這樣一直鬧騰到元宵節后。村村鑼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兒”演“玩意兒”,有時村與村還要比試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會了。小伙子們拼命地跑,村村鑼鼓敲得震天響,再加上人們的叫聲、歡呼聲,好像是千軍萬馬混戰在一起,廝殺在一起。
近幾年,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多希望家鄉的傳統風俗會一直傳承下去。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八
我的家鄉春節的風俗很多,就拿剛過的春節來說吧。
不到春節,男女老少就都穿著漂亮的新衣,臉上掛著淳樸的笑容,迎接著新年的到來,每家每戶都張貼著紅紅的對聯和年畫。到處都敲鑼打鼓。小朋友們都去拜年、送賀卡。
到了夜晚,處處張燈結彩。有名的店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什么走馬燈、官燈、冰燈、紗燈……各式各樣。一旁,鞭炮聲、擦炮聲,響個不停,火箭炮、煙花,火光沖天。出門在外的人,必寧要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呢!怎么樣。
我的還有許許多多,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我們那就歡迎你來我們家鄉江西做客吧。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九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餃子,吃餃子時還要鳴放鞭炮;廈門的人們元旦出門前還要用素果祭神;蘇州的人們元旦一早開門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級”。而我,還是最喜歡我們家鄉的習俗——搗年糕。
還記得幾年前,我就體驗過一次搗年糕。那天過年,我與爺爺奶奶一起去了鄉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問爺爺:“爺爺,我們這里要去哪里呀?”
爺爺笑著告訴我:“我們去搗年糕!”
當時我全然不知搗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懷著疑惑和好奇,跟著爺爺奶奶來到了一個跟寺廟似的地方,爺爺告訴我這是祠堂。
看到這場景,我生怕他們配合不好那個大錘子打到另一個人手上。
爺爺告訴我,這就是搗年糕。于是我與幾個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們力氣小極了,連那錘子也拿不起來。
終于到了我最喜歡的環節,吃年糕。年糕端上來,冒著熱氣,我拿了一個,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軟糯,香氣在口中四溢。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十
江鴻基同學:
你好!
今年夏天,我們在重慶游玩時認識,并成為好朋友。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我想請你隨時到我的家鄉作客。
我的家鄉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三面環海,是08年奧運會合作伙伴之一的青島。我們這里有許多的自然風景,如歷史悠久的嶗山,雄偉壯觀的大海……我們這里的節日也是多種多樣,春天的櫻桃節、蛤蜊節,夏天的啤酒節,秋天的柿子節,如果你現在來,我可以帶你去參加鶴山的柿子節。
鶴山柿子節上人山人海,品嘗柿子的地方被人們擠的水泄不通,山上的柿子紅通通的,遠看像一片片紅海,近看像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樹上,一陣風吹過,它們又像一個個可愛的娃娃在樹上和人們玩捉迷藏。吃一口柿子就像吃了蜜一樣甜,滑溜溜的口感真好!不僅這些,鶴山的景色也很迷人,山上有滾龍洞、泉水階梯、將軍石。柿子節上不僅有香甜的柿子,還有迷人的風景,我們倆可以邊吃邊看,這是多么愉快的事呀!
怎么樣,我這樣一說你肚子里的饞蟲有沒有想吃的欲望呢?有的話那你就來吧!我的家鄉歡迎你!
祝你玩的愉快!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十一
河南,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眾多傳統民俗源遠流長,也是我魂牽夢縈的故鄉。五年級的寒假里,我充分感受了故鄉春節民俗的風采和濃濃的親情。
臘月二十五的清晨,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從天空撒落……呼吸著熟悉的空氣,聽著遠處隱約傳來的鞭炮聲,我感到年節的味道愈發濃重了。走進屋里,一切都煥然一新,做好準備迎接新春:床單換了新的,窗戶被擦的好像不存在似的,茶幾上擺放著新鮮的水果,家電家具亮得可以照出人影子。我不禁想起外公春節前總會念叨的民謠:“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買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今天都臘月二十五了,日子匆匆,走的可真快啊!
盼啊盼,大年三十到了!一大早,我就聽到更多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我走進客廳,全家人都圍坐在茶幾旁,精心地挑選著春聯。我悄悄地挑出一個大紅的“福”字,在它背后粘上幾段雙面膠,再把它倒著貼在門上,寓意著福“到”了。“貼得好!”外公贊賞地說,我也開心地笑了。媽媽在窗玻璃上貼窗花,那窗花真是生動有趣:正中央有一頭憨態可掬的小豬,小豬的腳邊有一方池塘,池塘里盛開著蓮花,水里有游魚在嬉戲,正所謂“連年有余”!小豬的頭頂有蝙蝠在飛舞,象征“福”到了……窗外大雪紛飛,紅紅的窗花映襯著皚皚的白雪,窗花越發紅艷而白雪越發晶瑩了。“瑞雪兆豐年”,這個詞在我腦海里突顯出來。
下午,外公在廚房里剁著肉餡,外婆揉著面團,我忍不住去偷捏一下那雪白的面團,就收獲了外婆嗔怒的批評。終于能包餃子了,大家齊上陣——媽媽包的像金元寶,外婆包的像小山,而我包的卻奇形怪狀,各不相同,有一些卻不合時宜地張開了“嘴”,需要大人們來加工。歡聲笑語中,年夜飯準備好了,大家放開了肚皮,一邊盡情地享用,一邊相互說著吉利恭喜的話,歡聲笑語讓房間里溫暖如春。看著精彩的'春晚,開心地搶著紅包,間或著打電話給遠方的親友拜年……新的一年在隆隆的鞭炮聲中,走來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明媚的朝陽從窗簾縫隙中射入,讓我看清了床頭四個鼓囊囊的大紅包。我欣喜而又小心地把它們收起來,就跟著爸媽出去向親朋好友拜年了。我們先到了五姨婆家,“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是我給五姨婆的祝福,讓她老人家臉上的皺紋笑成了一朵菊花。走在熱鬧的大街上,大人們時不時地停下腳步,熱情的寒暄,彼此道著祝福。
我們呼朋喚友一起去逛廟會。廟會里可謂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一條街上烏泱泱的都是人。在舞獅的地界兒,大家看著身體通紅而鬃毛金黃的“獅子”,在舞獅人的操弄下,“獅子”嘴巴一張一合,靈巧地在木樁上騰空跳躍,做出各種驚險的動作,引得圍觀的人們陣陣驚嘆和雷鳴般的掌聲。賣糖人的,賣冰糖葫蘆的,表演魔術雜耍的,唱著我聽不懂的家鄉戲的,還有各種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物品的,隨著大家彼此的恭賀新春的祝福聲,家鄉的年俗味道就在這里蒸騰了。
正月十九,在隆隆的鞭炮聲中,春節走遠了,我們也踏上了歸途。不管我身在何處,不管我年方幾何,這家鄉的風俗和濃濃的親情,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十二
我們家鄉,節日氣息十分濃烈。不管是春節還是清明節、端午節都很隆重。
每年的春節,在大年三十夜,家家戶戶都要做些室內外的祭祀活動。家里,要給自家祖宗燒香燒紙,燃放鞭炮;室外要到外公家的祖墳上去祭祀;正月初一和十五天就去自家的祖墳上去祭祀,都表示對去世的長輩的哀思,還要祈禱祖宗對祭祀人及家人的保佑。
在我們鎮每年春節都要舞龍燈、跳花燈和舞獅子。異常是舞龍燈,近年來越來越時興,正月十三是我鎮的趕集日,鎮政府專門設置獎項,讓幾十條龍龍鳳呈祥,對舞得好的龍燈隊成員實施經濟獎勵。在晚上觀看龍燈更為壯觀,煙花鞭炮濃煙四起,響徹云霄,觀眾人山人海、滿街遍布。
花燈,此刻在我們鎮就更加時髦了,很多家庭辦喜事,都要請他們去“坐堂”,新式的老式的花燈舞應有盡有,檔次越來越高。
新年,新結婚的年輕夫婦,必須要到女方娘家去拜年。玩耍幾天后,回家時,每家親戚都要發給新人“紅包”和一些“回篼粑”,決不讓姑爺空手而歸。其他親戚之間為了表示素有往來,也要相互拜年。一般是小輩先給長輩拜年,然后長輩才去給小輩“還禮”。這樣親戚之間的感情聯絡得越來越濃厚。
親戚之間除了春節來往甚密外,要數每年的清明節了。每年的清明節,人們都要買上親紙和炮仗以及禮物到外公家去“掛親”——掛念親人。生的送禮,死的燒紙錢和掛親。這一天,能夠說比春節燃放的鞭炮還要多,比春節外出的人也多得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漫山遍野,鞭炮煙花從早晨連續不斷地響到午時七點左右。漫山遍野的墳頭都掛上了白色的親紙,整個人間悲切沉沉、白蒙蒙一片。
每年的端午節,也是家鄉的隆重節日。我們家鄉人過端午節、吃粽子很有講究。到端午節這天,男方要帶上禮物去女方家“打端午”,女方則要送給未婚夫新布鞋和一個棕絲斗笠。此刻,人們經濟發達了,男方都要給未婚妻買貴重禮品,如高檔服裝,手表,項鏈什么的。
吃粽子也有傳說,包粽子的人會在某個或幾個粽子中隱匿小粽子或硬幣,煮熟后看誰能吃到它,吃到的人,端午后會有好運氣。
異常是大端午——五月十五,縣城每年都要到烏江大河舉辦“賽龍舟”,場面十分熱鬧。江面車水馬龍,河邊沙灘上觀眾比比皆是,臨時攤點應接不暇,參賽船只鑼鼓喧天,吆喝聲連綿不斷、魂牽夢縈……此情此景使人覺得比過春節更勝一籌。
我們家鄉的風土人情你了解了?還有很多的鄉情待下次告之,好嗎?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十三
石城肉丸圓又圓,家鄉美食香又甜。所以,我愛吃石城肉丸。
我的家鄉——石城,是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素有“客家搖籃”之稱。千百年的歷史,孕育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創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客家風情,其中有一種代表客家人熱情好客,崇尚禮儀的傳統民俗——吃肉丸。
石城肉丸是用精瘦肉和紅薯粉做成的。其形圓色白,味鮮質軟,口感松爽。它是石城人家家戶戶逢年過節必備的美味佳肴,也是石城人紅白筵席款待賓客的一道主菜。凡過年過節或各種筵席,如果沒有肉丸,則“非像過年”,“非酒席”也!
石城肉丸雖然好吃,然而在幾十年前,人們要吃上肉丸,非得費一番苦力。那時沒有肉丸機,每個屋場則備有一個或幾個特別鑿制的石質料缽,一根或幾根用堅硬的雜樹制作的肉槌。切成塊的精瘦肉放入石缽中,就靠人用肉槌一槌一槌地,千錘百錘地把肉塊打爛成漿糊狀,然后放入適量水和一定比例的紅薯粉,加入少量食鹽,最后又用肉錘使勁地將肉和粉打勻擂勻,直至呈有光澤度的固體坯料。要打好一缽肉丸,往往會累的人滿頭大汗,腰酸腿疼,甚至手上長血泡。
大凡石城人都喜歡吃肉丸。而小孩子吃肉丸更是有趣兒。記得我六七歲的時候,我們家回老家過年。當家里的肉丸蒸好后,奶奶叫我吃肉丸,我干脆用兩根筷子,每根串上三四只肉丸,走到樓下的院子里,叫上鄰居的小孩一起來品嘗。哇,一下子來了三四個小朋友,我把肉丸分給伙伴們,每人兩個,可自己沒有了,只好等會兒回家里吃。看著小朋友一拿到肉丸就迫不及待的往嘴里送,并連聲說“好吃,好吃!”我心里特別快活。
石城肉丸味美情濃,聞名遐邇,甚至天下揚名。20xx年,它被列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十四
說到風俗,我首先想到的是春節,春節的風俗可多了。
春節中有許多重要的風俗,其中一件就是吃年夜飯。飯桌上,我問媽媽:“年夜飯不就是飯嗎?為什么要立這么多規矩?”媽媽笑了笑,點了點我的頭,說道:“可不是哦,這些規矩里蘊含著深意呢!我來給你例舉幾條吧!首先,你看桌上正中間的大鯉魚,是不能吃的,俗稱“看魚”,魚身上的紅色預示喜慶,也代表年年有“魚”。還有,吃年夜飯時要互相敬酒,即是對大家新年的祝福,也是長輩對晚輩的關心。快要敬酒了,你去吧!”我恍然大悟,鄭重其事地點點頭,端起“酒”杯敬酒去了。
除吃年夜飯外,貼門神也是一個重要的`風俗。經過上網調查,我了解到:相傳古時,有位龍王喜歡偷吃玉帝的食物,被玉帝懲罰后還屢教不改,玉帝只好讓天神守門,可天神也要睡覺休息啊,玉帝便在門上貼了天神的畫像,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廣為流傳。
身為一名小學生,過年時當然最喜歡放鞭炮放煙花了。除夕夜,我和同學們一起放著鞭炮和煙花,不知誰問:“你們說,過年為什么要放煙花呢?”這可把我們問到了,你看我,我看你,都一臉茫然,最后我們決定問一問大人。奶奶最終幫助我們解答出來:“相傳遠古時期,有一個名叫“年”的怪獸喜歡在春節時跑出來嚇人,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竹筒點燃扔向怪物,待竹筒炸開,發出一聲巨響,“年”就逃走了。”“哦!是用來嚇怪獸的!”“那我們快去把怪獸嚇跑!”“呀!沖呀!”身后的奶奶笑哈哈地望著我們。
如果你是擁有自己零花錢的同學,可能就更喜歡“拜年”了,因為會有紅包嘛,我就是這樣的。聽長輩們說,這個紅包可以擋住怪物傷害小孩,用處很大呢。自此,我也更加細心保存我的紅包了。
春節從小年開始,到元宵過完才算真正的結束。在這期間,有趣的風俗滿天飛,讓我們目不暇接,樂事連連。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十五
今年的寒假我們本來要回鄉過年,因疫情原因,我留在了杭州。
雖然家人沒能團圓,不能在家鄉玩耍,但是奶奶教我了解了許多的新年風俗。
第一,是抱“柴”歸家。在除夕和大年初一的早晨,在房子周圍撿柴,而且要空手出門。因為“柴”字的讀音與“財”字讀音相似,所以“空手出門,抱柴歸家”寓意著新一年把所有財運都撿回來。
第二,是用米飯“喂”果樹。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先用米飯祭拜天神,然后在果樹的樹干上割一個小口子,用米飯抹在上面,就算是“喂”果樹了。這個風俗就寓意著果樹吃了米飯后,得到了神的保佑,能夠長出很多新鮮美味的果實。我聽了都覺得太奇怪了。
還有一個風俗,我覺得是最奇葩的。說大年初一的白天不能睡覺。為什么不能?奶奶說,老一輩的人都認為,在新一年的第一天睡覺,如果那一天下雨,田里的谷物會被大雨沖走。奶奶雖然是我的長輩,但這也是她的長輩說過,她并不知為什么要這么想,寓意著什么。
在這個假期里,我了解了太多的家鄉風俗,我對家鄉也有了新的認識。這個假期是充實的,也是豐富多彩的。希望疫情早點結束,能讓異鄉的人們能與家人們團圓。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十六
不知不覺春節來了,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春節風俗。我們東北的風俗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春節的時候,我們東北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餃子,這時候,家里人會想出許多的辦法來讓家里人幸福,好運。比如說有些人會把一個紅棗放進餃子皮讓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運。還有一些人把一個杏子放進了餃子皮讓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對了,東北還有一些人玩一種東西來慶祝新年,那就是紅紅的鞭炮。吃完熱乎乎的餃子就會來放鞭炮,人們把鞭炮立在雪堆上點燃了就馬上跑去遠處看。“砰!砰!砰!”鞭炮炸開一團火焰出了來,代表著紅紅火火。
這就是東北的風俗。
端午節是我國比較重要的節日之一。它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伍子胥等人流傳下來的活動。
當然,最典型的就是吃粽子了。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包粽子。我奶奶包的粽子可好吃了,快來嘗嘗我奶奶的手藝吧!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十七
我出生在農村,家鄉有很多風俗習慣,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春節。
春節是一個團聚的日子,不管你在什么地方,都會回家過春節,每家每戶都是開開心心的。在春節中的除夕夜,我家這里有一些特別奇特的風俗習慣。我們在除夕夜必須要跪著吃飯,還必須要有青松樹的葉子,吃飯前必須要給逝去的親人磕頭,先在嘴里默默的說:“請某某吃晚飯了”,這樣我們才能動筷子,這其中前期的準備工作也很重要,一點也不能馬虎。
在白天,爸爸會負責做飯,必須要宰雞,這一做就是一天,完全停不下來,因為菜品實在太多。我們小孩子就要去山上尋找青松樹的葉子,傳聞越是青的越好,所以我和我的小伙伴一大早就跋山涉水,盡量尋找最青的松樹葉子,找的時候不覺得辛苦,可是到晚上回來的時候就是背不動。
春節是我國特有的節日,各個地方也有不一樣的文化傳統,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十八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大中華地區幅員遼闊,有成千上萬的習俗,但我最喜歡的是春節,這是一個讓家人團聚的好節日。這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習俗,也是成千上萬中國人繼承的一個好節日。
春節期間,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開開心心貼春聯,放鞭炮,開開心心吃年夜飯。
傳說每年大年初一,山上有個妖怪叫年,會從山上下來吃村里的牲畜。不僅如此,就連人也不會放過。所以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與年戰斗,但他們永遠離開了。有一次,一個人躲在家里用竹子取暖。突然,竹子爆裂,發出很大的聲音,驚動了外面的一年。人們看到后,紛紛點起竹子,終于成功地把它嚇跑了。后來發現年獸怕吵,每年元旦都放鞭炮。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有被過年攻擊過。這一天,人們聚在一起,放鞭炮,貼春聯,人們稱之為中國新年和春節。
除夕,春節的前一天,成年人貼春聯和燈籠。他們買了對聯貼在.的門口。婦女們在家打掃衛生,掃除一年的灰塵。在孩子們幫助成年人的那天,每個人都很忙。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在外打拼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在外讀書的孩子回來了,還有一些一年沒見面的親戚回來了,就為了這一天吃頓團圓飯,抱怨家里一年的相思。今天晚上,看春晚成了不可或缺的節目。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時而笑,時而動。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十九
我來自浙江富陽,接下來我會為大家介紹我美麗豐富的家鄉。
10月19日、18日,富陽龍門古鎮將舉辦獨具地方風味的名族風情節。
今年以來,龍門古鎮實施了門樓廣場拆遷=古街改造與修繕、廳堂維修與文化內涵豐富,龍門郯溪水到治理等四大項工程,內容單調、沿途臟、亂、差的古鎮有了根本性的改觀。
接下來我介紹的是家鄉特產。
東塢山豆腐皮:東塢山豆腐皮是阜陽的傳統特產,素有金衣之稱,至今有千年歷史。1985年被評為浙江省優質名牌產品。其特點是外形美觀,薄如蟬翼,油潤白凈!
峽嶺湖筆:撫養特產峽嶺湖筆,說道獨具魅力的中國毛筆,筆毫挺拔而堅韌……。
說了這么多,再來看看浙江杭州西湖的桂花節吧!
西湖桂花節將桂文化和茶文化結合在一起,開幕式以大型綜合文藝表演和龍井茶里表演來開序幕,同事舉辦《遲桂花》研討會等。為增強游客的參與性,滿黨龍每天安排了全國六大茶系的茶道、花藝表演,有杭州人、杭州事桂花書場,橋牌、圍棋、象棋擂臺等,迷你高爾夫球活動、兒童快樂吹氣房娛樂活動等。
這就是我那美麗又豐富的家鄉――富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鄉的分風俗大全(20篇)篇二十
在暑假的時候,出于對電腦的喜愛,我就乘車去鄉下我哥哥家。透過車窗,然后我看見滿山遍野的花草。心里覺得奇怪:那里以前不這樣荒山嗎?問旁人才明白此刻在搞綠化。這時我才明白家鄉有了變化。
下了車,我先去了舅舅家休息。下午兩點,我打算步行去哥哥家,有幾里路。我想起以前坐車去,那路上那里一個坑,那里一個坑,把我撞得青一塊紫一塊的。所以我還這樣決定走著去。舅舅說:“我送你去吧。此刻的路好跑車了。”我半信半疑地坐上摩托車。一路上很平坦,再也不這樣以前那條路了,我從心里跳出了一句話:哈哈,老路下崗啦。
一路上,我看見了一座座工廠在山中立起,看來有不少企業在那里投資。
到了哥哥家,我本想立刻去玩電腦,但這樣看見池塘里的魚了,我忍不住想去抓。我把鞋一甩,跳到了池塘里。哇!好多魚,我和魚兒大戰了幾十回合,結果就抓住了幾條小魚,我看沒什么用,就把它們放生了。
晚上,哥哥叫我去接水。我跑到井口準備打水的時候,哥哥笑了:“家里有自來水,你到井邊來干什么?”“哎呀,你怎樣不早說呢!”如今的'鄉下也像城里一樣方便了。
家鄉的變化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