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文學藝術創作的一種形式,它通過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給人以心靈的觸動。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優秀作文范文,感受文字的力量吧。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一
莫爾特曼認為,用“生態災難”來描述當今的生態危機是準確的,因為當今的生態危機是整個系統的危機,不僅是人類自然家園的喪失,而且也是人類精神家園的喪失.危機的根源在于人的錯誤的上帝觀,即人認為因為其與上帝的相像而自認為是自然的主人,為此,他提出人類的'自然化,認為自然具有主體性,而人類才是客體.莫爾特曼的生態思想突破了傳統教會對待生態環境的主要模式,既不是簡單的伙伴模式,也不是管理模式,更不是統治模式,而是人與自然充分和諧的生存共同體.這種以生態方式去思考和行動,對于人類改善自我意識和洞察力,對于基督教在現代發展中的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思考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作者:李磊作者單位:清華大學,哲學系,北京,100084刊名:自然辯證法研究pkucssci英文刊名:studiesindialecticsofnature年,卷(期):200420(9)分類號:n031關鍵詞:生態危機宗教根源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二
人類活動不出乎種種欲望,作為“主體”的人的欲望在外化的過程中,有力地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然而在現代化背景下,欲望卻成為作為主體的人無法回避的現代性悖論:這一方面表現為在作為主體的人類整體與作為客體的自然的關系中,欲望的.泛濫導致人類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自然生態危機;另一方面,在現代社會里同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表現為深層的精神需要被冷漠的理性外表所遮蔽,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堅硬冷漠,作為個體的現代人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精神生態危機.
作者:李文華作者單位:西安培華學院,710062刊名:魅力中國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2009“”(29)分類號:x22關鍵詞:欲望泛濫遮蔽自然生態危機精神生態危機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三
人類未來的沖突決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文化的沖突,還可能發展到為爭奪生態空間而大動干戈.如果說恐怖主義、霸權主義不會在短期內消失的話,那么全球性生態環境危機將會困擾人類更長時間.為了能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緩解人類面臨的生態危機,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文章將視角轉向經濟領域.首先從自然、社會和人本身三個層面深入分析了生態危機的內在本質;接著進一步從經濟學與生態學的角度闡述了人的主體能動性的異化及其表現形式;最后提出了解決生態問題,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基礎、根本方式和社會保證,試圖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提供一種科學的發展思路.
作者:武杰康永征作者單位:太原科技大學人文社科系,山西,太原,030024刊名:科學技術與辯證法pkucssci英文刊名:sciencetechnologyanddialectics年,卷(期):200421(6)分類號:n031關鍵詞:生態危機市場經濟主體異化發展思路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四
早上,我被電腦的滴水聲吵醒了。我朦朧地睜開眼睛。電腦顯示:歡迎,公元21,我的主人。
到處灰蒙蒙的,長滿了紅毛,毫無生氣,擺弄著花草。一個紅頭發的女孩帶我去了一個房間,房間里有一個老人和一臺21世紀的電腦。我問:“為什么這里會這樣?”老人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既然有了電腦,人就可以不離開家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人就忘了怎么走路。自從有了電腦,人們就可以在電腦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成為一群在網絡上游動的網蟲。自從有了電腦,人就沒有開始說話,所以人的語言功能就退化了。有一個人對互聯網非常了解。他發現電腦上的人很容易控制。他把太陽風病毒輸入了電腦。他做到了。他控制了全人類,同時也殺死了全人類。”老人突然發瘋似的說:“是我,那個人是我,我殺了全人類。”
那個紅頭發的女孩拉著我的手逃出了房間。
我猛的睜開眼睛,它還在我房間里。21世紀的電腦還靜靜地躺在那里。網絡有利有弊。如果用的好,用的不好也會有利弊。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五
在過去的五十年里,環保主義確實通過經濟、法律、科技等方法在提升意識和改變行為方面有所成績,但是人們太重視打敗對手和尋找公共手段,以至于忽視了這些反映的都是人們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新的環保思想將重點轉移到價值觀和世界觀,從人們傳統的宗教、哲學乃至詩歌、藝術中尋找方法,認為更深層的問題是世界觀決定我們如何對待我們的環境,我們如何看待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我們能夠在世界中做什么,以及世界的未來是什么樣的這一系列問題決定了我們的實踐。所以,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傳統宗教思想。
在現代社會之前,并沒有觀點是關于人們可以改造世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的觀點第一次把自然視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客體,認為自然可以控制、可以改變,甚至可以索取的。人們可以決定生活和世界,這是人類的能力,而人類也是這么做的。當人們意識到生態危機的時候,環保主義的現代概念是我們有責任照顧我們的星球,這種觀點也是把自然作為一個客體考量的。但傳統宗教,尤其是道教對此有著不同的思想。
二、道教思想對大自然的看法。
在道教中,自然并不是人的客體,而是天人合一、內外如一的。
白云觀中有一幅內景圖,這是關于人體內部最著名最精明的'地圖,將人體內部描繪為一個有星辰、大山、動物、植物的廣闊天地。
《太上老君內觀經》中寫道“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氣足,萬象成也。元和哺食,時不停也。”這篇經文生動的描述了我們是如何獲得生命的。不只是靠父母,而是來自于宇宙的各種力量,創造出了一個新的生命,宇宙來到生命之中。
這些圖景和經文反映出來,在道教的思想中,人是內化的自然,自然就是人,人與自然兩者是內外如一的。它們看起來不同,但是實際上是一樣的。道教與環保主義的區別也正在于此,環保主義將世界作為客體被照顧,而道教則認為世界就是主體。這樣一種思想對生態保護的獨特價值就在于,如果外界環境變差的話,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我們身體,從而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
三、道教實踐與中國生態文明。
道教哲學提供了一種基礎,使我們能夠對人類與自然環境關系的理解進行范式轉換,人與自然同一的觀點為水源問題、空氣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都提供了新的解決視角,道教的倫理能夠承擔起創建一個中國本土生態文化的責任。
東西方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倫理觀,正是由于這種差異性,東方文化對西方文化有著特殊價值。西方文化要想擺脫人以自然為對象的思路,要從東方文化中尋找方法,從古老的道教思想中學習智慧。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六
“男生已經被女生全面超越了。”據調查數據顯示,上海市的中小學生,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女生每一個科目的平均成績幾乎都高于男生。20xx-20xx年,拿到國家獎學金的學生中超過65%是女生;20xx年,考上大學的女生數量比男生多33萬。甚至在剛剛結束的高考中,多個省份文理科“狀元”,被女生奪得。
聽到這組數據,我的感想很深。身為一個男生,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不是證明了男人比女人弱,而是證明了我們的教育不能適應各種特質的孩子。
男生和女生,生來就不一樣,不是有句話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嗎?現如今的'教育方式顯然更適合“金星人”,女生天生比男生細致、忍耐、安靜、聽話,這無一不是老師們喜歡的特質。而男生則思想活躍,調皮搗蛋,喜歡挑戰老師,所以一直是老師心中的“頭痛人物”。這并不是男孩有意為之,而是男孩大腦中控制沖動的區域———大腦額葉發育緩慢。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小男孩比小女孩更淘氣。到了幼兒園或小學,男孩難以像女孩那樣安靜地坐著聽老師講話,他們上課時小動作更多,更容易違反紀律;語言能力也普通弱于女孩,不善于溝通與背誦。但是男孩通常創造力、空間感知力、動手能力都強于女生。這種種特點都表明了,男孩的特性更不適合現如今的應試教育。
所以,我覺得“男孩危機”并不是我們本身的錯。最根本的原因,是男孩的反叛意識較強,而現在的學校大多忽視學生興趣,強迫學生循規蹈矩,這會讓大多數男生產生反感,并討厭上學。因此,我認為“男孩危機”再一次顯示了改革教育模式的迫在眉睫,敲響了教育改革的警鐘。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七
經過這件事后,我懂得了遇見危險的事時,要學會沉著冷靜的面對,就像諾曼底號的船長哈爾威一樣,要臨危不懼,舍己救人。這件事對我以后的成長很有幫助。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總會有一些曲折、坎坷,當危險來臨時,我們要學會自我保護。
暑假的一個周末。我騎著自行車想要去姑姑家玩,看見不遠處有個人在向我招手,還沖我喊道:“小妹妹,你過來一下!”我放下自行車走了過去。那是一個胖胖的中年婦女,我問她:“有什么事嗎?”那個中年婦女裝作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說道:“小妹妹,我的錢在火車站的時候被人偷了,你可不可以把你的'自行車借我用一下,我到家了,就把自行車還給你。”我點了點頭,剛想把自行車借給她,可是心里便有了些懷疑: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她是騙子,想把我的自行車騙去怎么辦,我要隨她去連自己也搭上了怎么辦?我應該想個辦法。
“阿姨,您是要去哪里啊?要不要我去樓上把爸爸叫下來用車送你啊?”那位婦女聽了,連忙搖手說:“不用了,不用了,我自己騎自行車就行了。”我笑了笑說:“這怎么行!我去樓上叫爸爸下來送你回去!”然后把自行車推回車庫,跑到樓上,趴在窗上一看,那位婦女果真是個騙子,她在原地走了幾步,然后急匆匆地走開了。
當危險來臨之際,我們應該隨機應變,學會自我保護。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八
太陽公公剛剛升起,森林里就有一只活潑、美麗而又少見的小梅花鹿。別的小動物都很想和它作朋友,而它卻很瞧不起那些小動物。一會兒說小猴子太頑皮;一會兒說孔雀的羽毛不太鮮艷;一會兒又說杜鵑……百靈鳥……它總是說別人不好,認為森林里沒有一只小動物配做它的'朋友,自己實在是太好了。
有一天,人類組成了一個小組去森林中打獵。小猴子趕緊跑去告訴小動物們,它們都趕快躲了起來,而只有小梅花鹿,還順森林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就連太陽公公都為它擔心了。小梅花鹿心想,我這么美,人類怎么可能傷害我呢,就因為它這樣想,才落入了陷井。被鎖進了籠子里,小梅花鹿還以為人們要好好地招待它呢,可它越看越不對勁,這才明白自己有危險了。
危險過后,小動物們都出來了,只是少了小梅花鹿,經過太陽公公的一番解說,大家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它們準備找一個小動物去救小梅花鹿,經過推選,它們打算讓小猴子去,因為小猴子它個頭小,手腳又靈活,讓它去,大家庭都很放心。
到了晚上,小猴子進入了人類搭起的賬蓬里,拿來了一把鑰匙,然后打籠子,可小梅花鹿還在睡覺,怎么叫也叫不醒,獵人聽見有聲音就出來看看,幸虧沒發現籠子開了,于是,獵人又回去睡覺了。這時候,小梅花鹿也醒了。看見籠子已經開了,又發現了小猴子也在這兒,就一下子全明白了。
回到森林之后,小梅花鹿看著大家,不好意思地低下一了頭,它明白了,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和大家成為朋友們。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九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名字叫《男孩子女孩子》大頭兒子剛出廁所就跑到了貝老師的面前說:“我知道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區別。”貝老師問:“是什么?”大頭兒子說:“男孩子穿的是褲子,女孩子有時穿褲子,有時穿裙子。”貝老師趕緊擺手。
下午貝老師讓全班畫了男孩兒女男兒。第二天大頭兒子先跑到貝老師的面前說:“我又知道了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區別了,男孩子長大當爸爸女孩子長大當媽媽。”貝老師使勁鼓掌。大頭兒子一回到家就說爸爸我被貝老師表揚了。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十
記得去年寒假的一天下午,奶奶買完菜拖著疲倦的身子回來了。奶奶很累,在沙發上躺了一會兒,便走到衣柜前,邊拿衣服邊對我說:“晴晴,你先看會電視,我很累,去浴缸泡泡。”我大聲應道:“哦”說完,奶奶便走進了浴室泡澡去了。
我很快被電視里的動畫片給吸引住了,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我突然覺得家里特別的.安靜,我心想,奶奶不是回家了嗎?哦,對了奶奶去泡澡還沒出來,不對呀!奶奶進浴室都兩個小時了呀!我感到很奇怪,便跑到浴室門前直敲門,可奶奶不出聲,我用耳朵緊貼著門,只聽見里面的水在嘩嘩的響著。我心里既感到奇怪又感到害怕,便用力地直拍門,可是,奶奶還是沒有出聲,我迫不得已,只能推開門,門一打開,一陣刺鼻的煤氣味直往我的鼻里鉆,浴室里霧氣騰騰,只見奶奶昏在了浴缸里。看到了這個情況,我愣了一下,心里非常的害怕。突然,想起爸爸教我遇到這種緊急時刻的處理方法,我馬上跑去關煤氣,打開窗戶,把水關了,再把奶奶扶到大廳的椅子那,便跑到電話機前,撥打了120救護車后,連忙打電話叫爸爸媽媽回來。很快,救護車來了,爸爸媽媽也趕回來了,奶奶被送到了醫院。通過這件事情,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遇到危急的事情要沉著、冷靜,不能慌張。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十一
在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車站有一個小孩坐在地上號啕大哭和斷裂的天橋、扭曲的鐵路、倒塌的房屋。
我能想象到,轟炸前。火車站,人山人海,很擁擠,只要摔跤就會死亡。過了一會,天空來了幾架飛機,敵機聲讓火車站更混亂了,導彈從天而落,在地上發出了“轟轟的巨響”。這時人們四處逃跑,亂成一團,有的看這家人被導彈炸死,就在傷人那大哭起來了。日本鬼子走后,天空布滿了滾滾濃煙在天空中飄來飄去。房屋倒塌,地上布滿了碎磚碎片。有個小男孩坐在地上號啕大哭看著死亡的母親。地面上橫七豎八的人,有的腿沒了,有的手沒了。火車站現在一片狼藉啊!小男孩現在無家可歸,流落街頭。這真殘酷的戰爭。
小男孩在醫院的護士姐姐的幫助下生存下來。
小男孩他發出了呼吁:日本鬼子你炸死了我的父母,我要報仇,我要代表中國消滅你。
生態危機小學(模板12篇)篇十二
生態倫理是調節人類與其生活的所在周圍環境等價值觀念的總和;生態倫理是人類自身在進行與自然生態有關的活動中所形成的倫理關系及其調節原則。生態倫理通常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才是自然界主宰,自然和外在環境都是人類的附屬物,是人類的財富;動物、植物、礦、土、山川、河流,人才是萬物存在是否“合理、合法”的標尺;才是丈量萬物生命實體和非生命物質唯一價值尺度。
2啟蒙是對利益優先這一原則的解放。
(1)啟蒙解放人類。由于社會的發展,人類知識的積累,自然科學技術的極大進步,人類才從以前信奉上蒼,把上天和不解的自然現象奉若神明中解救出來。重新確立了人的地位、價值,證明了人的主宰能力。從宗教信奉中走出來,幾乎徹底擺脫了束縛的物欲,便極大的張揚開來,人類把利益優先原則執行貫徹的更加堅決固執。利益優先原則其實質是“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念的反應,它以科技的發展為開路先鋒,把自然視為服務于人類的手段來利用,“以人類中心”作為一種價值理念,人的一切行動的目標和出發點都是向自然和環境索取,對待萬事萬物一切以人為中心。
(2)利益優先性原則是對傳統規范倫理的繼承。利益優先性原則是人類中心主義繼承了傳統規范倫理學教條主義的衣缽,再度深入發揚光大后就是極端的倫理利己主義。啟蒙對利益優先性原則給予力量支持和理論的支撐,使得利益優先有了充分的道德力量。使利益優先的原則得以強化。不可否認啟蒙召喚回人的尊嚴,確立了人的主導地位,在以人為假設的情形下,論證了個人利益的合理性,更進一步論證了社會、家庭、家族、宗族乃至國家、法律的合理、合法性。但,隨著人類居住環境、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人與自然關系的空前緊張,在大自然種種報復來到或者正在來臨時。人類中心主義對利益優先性原則的合理性、可持續性不得不重新審視,幾乎陷入兩難選擇。人類面臨對物質享受的無限欲望,卻不得不面對將來的欲望在哪里能滿足,能否繼續享受。
3人類中心主義需要的反思。
(1)節制人類的欲望。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提醒并督促人類中心主義不得不從倫理道德的角度思索并盡快解決人與大自然的對立關系;重新定位利益優先性原則的合理性可持續性是否真實,進一步緩和人與自然的幾乎走上對立的關系,急需擴大道德共同體的范圍,把道義優先性原放在利益優先性原則的前面。用道德的力量約束利益優先的原則。從而達到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并進一步約束檢點自身的行為,節制人類的欲望,用犧牲欲望的方式,為自己立法,到達人與自然生態和諧的道德轉向。借助人類道德倫理的自覺約束性,為求得自然的諒解,盡可能的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道德的自覺性。
(2)生態倫理意在呼喚德行的回歸。事實上,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如果受到破壞,就很難再回復到原來的狀態,對整個社會產生的副作用將是巨大的,不可想象的。“江湖上”有一句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人類精神上欲望的無窮性和自然界物質、能源的有限性,必然導致人類對生態環境的致命硬傷:化肥、農藥的無節制的使用,各種礦產品的無序開發、土地的污染、沙漠化的加劇、動植物棲息地被無限制的壓縮、垃圾任意丟棄,氣候的異常性變化、極端天氣的重復出現。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和侮辱從來沒像今天這樣如此瘋狂。大自然已經對此向人類發出了怒吼。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生態倫理回歸到道義道德約束上,乃至上升到法律的位置,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是人的利己性、團體的私立性,起紛爭有沖突也是在所難免的。
(3)“天人合一”的儒家觀念是生態倫理的典范。儒家首先肯定人是自然的產物,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榮、共生”,這與現代生態倫理學理念不謀而合,堪稱生態倫理的典范。古時代的人,就能夠效法于天地陰陽適應自然變化之道,飲食有節,作息有律,曉得自然界資源沒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道理。為了公共的利益政府部門甚至出手干涉破壞和浪費資源的行為。如西周時期曾設立了——虞官這樣的“行政”職務,對伐木和獵取鳥獸、撲魚等行為嚴格管理。有效的遏制了人們對自然的無節制的掠奪。古人就有了護佑生態、保持平衡的思想,懂得了亂砍濫伐深林“壞巢破卵”、竭澤而漁“、會導致天怒人怨、風雨不時。這就是生態環境理念的雛形。這和我們國家法規政策提倡的或者是硬性規定的”海上休漁期“、”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封山育林“等有異曲同工之效。
4利益優先原則運用的結果。
啟蒙的結果是人類有了覺醒,從對自然的敬畏,走上對它的寬泛性利用、劫掠,建立了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念。如果說啟蒙前人類對自然的敬畏是出于感覺到自我的弱小,相信有超人類力量的存在,有著上帝的“管教”。那么啟蒙后人類從上帝論的驚悸中走出,失去了管束的人類便把自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所以康德提出來”人是目的“觀點。他的意識是說人是一切包括萬事萬物的主人;人的需求高于一切這就是利益優先原則的運用和興起的表現。為了自身的利益和欲望可以肆意劫掠和毀壞其他自然的東西如:動植物、礦山河流等并不認為是違反道德的。人的欲望的無度、利己思想泛濫的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對自然的超負荷的索取。導致自然與人類的關系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境地。
現代生態倫理理念告訴我們人類基本一致認為,環境的惡化,自然災害的頻繁是自然界對人類開出的一張張”罰單“。5生態倫理研究給人們的啟示人類的每一次發展進步,隨著生方式、生活態度的改變,對生態倫理的理解都會不一樣。但,從現實的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中可以看出來,人類還是期望生活在一種”敬天地風調雨,孝父母國泰民安“自然和諧的環境里。故而,盡量減少對自然界的破壞和掠奪,最大限度地提高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是生態倫理研究的正確方向,是緩和人與自然矛盾的最佳途徑。
5結語。
生態倫理的產生應是社會倫理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適當摒棄人類利益優先原則,盡量地減少對自然界的索取,樹立起從內心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在自然面持有敬畏、謙卑的態度、倡導綠色消費的生活方式,人與自然才能共享陽光和諧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