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有效引導和控制的基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計劃示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一
課前交流:師生互相介紹,拉近師生關系。
(本想做個小游戲來緩和一下學生的緊張心理,可能我太緊張了,看著那些孩子一雙雙小眼睛瞪著我,我就直接來了個自我介紹,然后學生告訴我說班里也有個孩子姓薛,我就和這個孩子認識了一下,就順著思路和其他孩子進行了簡單的問好。我感覺開場雖然也很自然,但方式太陳舊,沒有新意。)。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我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畫畫你們都喜歡嗎?
生:是。
師:誰認為我畫的畫是班里最棒的?
很多學生舉手。
(師生一起板書:玲玲,強調“玲”字的書寫規則。接著書寫課題:玲玲的畫)。
(這個環節我們四位老師都是師生共同書寫課題,但是齊老師和趙老師都給學生介紹了“玲”的偏旁:斜玉旁,并介紹了斜玉旁的“玲”字的含義。雖然只是個小小的偏旁,卻暴露了我知識的匱乏,我只教給了學生“王”旁,自己也是第一次聽到“斜玉旁”,這就是我平常死教教材,只教教材的結果。這是我平常廣泛涉獵課外書籍的缺憾。)。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課文:玲玲的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要認會生字,讀通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自讀課文,圈畫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己來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可以看課下的注音,在讀完課文后,圈出本課的生字,標出自然段。
(我只考慮讓學生借助課下注音來識字,卻忽略了文中還有個別生字學生不認識,如:糟。對于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生字,我沒有給學生以幫助,也沒有教給學生方法,比如同桌互相請教或者請教老師,或者查字典。我覺得這是我備課的時候忽略了學生的已知水平,沒有根據學生的學情來設計教學方法,而只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來考慮教學內容。這是我前期準備失誤之一。)。
生開始讀課文,有的邊讀邊標自然段和生字,有的讀完再標自然段和生字。
(這個環節用了7分鐘,學生們把時間都花在了圈畫生字上,很多孩子讀完一遍課文后,找不到生字,因此花費了大量時間,本來我讓學生圈畫生字的目的就是幫助他們掃清文字障礙,從而更輕松地朗讀課文,結果卻分散了學生讀課文的時間,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
三、檢查識字。
師:同學們都讀完課文,也完成了老師的要求,下面老師找個小朋友說一說他標了幾個自然段。
生:10個自然段。
師:我們要把話說完整,你標了幾個自然段?
生糾正:我標了10個自然段。
其他學生回應答案相同。
師:好,下面,老師找個小朋友來讀一下課下注音的生字。
生讀生字。
師:有拼音的生字小朋友們都認識了,那么去掉拼音,你們還認識嗎?
生:認識。
師:老師考考大家,敢挑戰嗎?
生大聲:敢!
(師出示生字卡片,先指名讀,然后開火車讀,其中,“詳”“叭”學生總讀錯,我又特意強調了這兩個字。)。
師:小朋友們都認識了這些生字,誰能來給生字組個詞呢?
生組詞,其中“催”“叭”學生不好組詞,有一個學生想到了“催眠”,我表揚了他。
師:老師這里也有詞語卡片,請同學們來讀一讀,讀對了卡片就獎勵給你了。
生紛紛舉手認讀詞語。(端詳、叭的一下,個別學生還是出錯,在課文里時認識,單獨認反而不認識了。)。
(在檢查生字這一環節中,我本來設計的意圖是“字---詞---句”逐步滲透,先記住字形,再認讀詞語,最后把詞語回歸到句子中去,讓學生讀句子,但由于這次課堂教學不使用多媒體,如果把句子寫到小黑板上的話,又太多,我圖個省事,就臨時調整了內容,把讀句子的環節省掉了,只認字和詞語,然后就讓學生去讀課文?,F場講課時,我又因課堂臨時調空不夠,受到部分學生的牽制,感覺個別學生沒有學會生字就是我沒完成教學目標,我得耐心讓每個站起來的孩子把生字讀會,另外,我讓孩子們給生字組詞,然后又出示了詞語卡片讓學生認讀,這無疑是重復教學,浪費時間,所以在識字環節的教學時間過多卻反而收效不大。)。
四、讀通課文。
師:大家都認識了詞語,那么這些詞語回到課文里后,相信同學們都能認識,那么我們就來讀讀課文吧!
10個學生分段讀課文。最后一名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出現了錯誤,“在第二天的評獎會上,玲玲的畫得了一等獎?!彼x成了“在第二天的評獎會上,玲玲畫的畫得了一等獎?!蔽壹m正并等待他一遍遍讀,最終在4遍之后讀正確了。
(在讀通課文環節中,我分別叫了10名學生來讀課文,多數學生讀的很流利,只有最后一名學生由于馬虎或者緊張,一遍遍地在同一地方出錯,我在一遍遍地糾正之后,結束了讀通課文這個環節,因為我感覺到了這節課的時間我已經上超了,可我還有一個教學目標沒有完成。按我原先的設計,我是要范讀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深知教師范讀的作用,但我卻因識字環節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無法來完成讓學生讀通課文的任務。)。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生開始讀課文。
師: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你最喜歡的一句或一段。
生1:玲玲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明天就要評獎了。
生2:爸爸看了,高興地說:“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p>
……。
師:好,同學們都讀了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不讓更多的小朋友來交流了,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課文。下課。
(在本環節里,我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學生們雖然讀了,但我覺得學生是根據哪個句子簡單,哪個句子好讀來展示的,并不是真正因為喜歡才來讀,所以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有點多余,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學會積累好句子無可厚非,但在課文沒學完之前,讓學生去積累好句子,有點不合時宜。)。
課后反思:
在這次同課異構活動中,我深深感到了自己的諸多不足,如果之前還陶醉于所謂的名師培養對象的話,此刻的我是最清醒的。在我講完課和聽完其他老師的三節課后,我意識到的是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備課時的用心等方面,和聶老師、齊老師、趙老師相比,都欠缺太多。自己覺得也就是一節隨堂課,思想上不夠重視,另外想到了自己學校采用過的識字教學模式: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自讀課文,圈畫生字---檢查識字,交流方法---說話訓練,拓展延伸。于是就把模式稍微改動后,把課堂的教學重點放在了識字上。同時,考慮到是借班上課,要學的課文又靠后,學生沒讀過課文,肯定需要識字來幫助讀通課文,所以最后,確定了本節課重點讓學生認會8個生字,然后在認會生字詞的基礎上正確朗讀課文,并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在課堂上學生學的倒也很帶勁,但我卻因識字環節用時過多,導致了朗讀課文只是輕描淡寫般做了個樣子,識字教學本來是為朗讀課文做鋪墊的,結果卻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最讓我遺憾的是,我識字下的工夫最大,學生朗讀的課文做是最糟的。在交流中,讓我意識到,把生字詞單獨列出來,還不如讓學生在課文的大語言環境下認識的更快。我總覺得學生在讀課文時因為讀多了就背會了,他們只是在課文里認識,可是當單獨挑出這個字的時候,他們卻不認識,鑒于這個擔心,我把識字做為了重中之重,這也許是我觀念的不對,是我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不信任,所以,我才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偏了位置。
通過這次同課異構,也讓我認識到了自身素質的欠缺,在諸多優秀同行面前,我暴露了自己的缺點,但我感到慶幸,發現了自己的缺點,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彌補與進步。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二
1、學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以好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玲玲的畫》。板書課題。
2、聽寫詞語。訂正。
3、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玲玲對自己的畫很滿意,可是后來卻發生一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請你們自由讀課文找一找,看到底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劃出有關的句子。
二、朗讀感悟。
1、生匯報。
1)、指名讀。
2)、請你們認真讀一讀這一段話把這一段中表示聲音的詞圈出來。(叭、哇)。
叭是什么聲音?哇又是什么聲音?你還知道哪些表示聲音的詞?
3)、這些表示聲音的詞叫象聲詞。用上它可以使文章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句子。
[課件:小皮球骨碌骨碌地滾下山去。
一只可惡的蒼蠅嗡嗡直叫。爸爸拿起蒼蠅拍,只聽“啪啪”兩聲,蒼蠅就上西天了。]。
瞧!用上象聲詞,句子多生動啊!誰還能用上象聲詞來說一句話,
2、課文中的兩個象聲詞不僅使文章具體生動,還包含著玲玲很多的感受呢!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
3、一幅那么美的畫被弄臟了,如果你是玲玲,你的心情會怎樣?(傷心、難過、著急)誰來用這種語氣試著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生答:玲玲在爸爸的啟發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小花狗。爸爸是怎么啟發他的?(指名讀)玲玲在爸爸的啟發下,玲玲想了想(出示一段話)請你們輕聲讀一讀這一段思考:玲玲想了想,她在想什么)。
(2)是呀,有了這只懶洋洋的小花狗,玲玲對這幅畫更滿意了。(這里的滿意是對什么感到滿意)。
3)現在玲玲的心情跟剛畫好時的心情一樣嗎?指導朗讀。
是啊,爸爸也是這樣對玲玲說的。出示句子。現在誰來當爸爸讀讀這句話。
指名讀。全體男生讀一遍。
4、四人小組、全班交流自己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教師相機引導。
引導:這里的“壞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板書壞事好事。
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述歸納:這里的“壞事”是泛指做得不如意的事情,并不是指違紀違法之類的.壞事;這里的“好事”泛指通過自己開動腦筋,想出辦法,把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變成令人滿意的事情,并不是指助人為樂之類的好事。
三、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看到了吧同學們,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通過爸爸的指點,通過玲玲自己的獨立思考,她的畫得了一等獎,這個獎真是來之不易啊!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我想這次肯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出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齊讀。
2、現在知道壞事要怎樣才能變成好事了嗎?
3、我們在學習、生活中肯定也碰到過很多困難,老師就遇到這樣一個問題,
這是老師孩子的一條褲子,誰有什么好辦法幫老師能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
4、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壞事變成好的例子嗎?指名說一說。
咱們大家交流一下,你曾經碰到過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
5、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只要開腦筋,很多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四、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叭、玲、狗、糟”齊讀。這些生字有什么共同點嗎?
2、交流識記生字。
3、口頭組詞,造句。
4、師范寫生練寫(提醒寫字姿勢)。
5、展示評議。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相信大家學了這篇課文后,一定會象玲玲一樣,遇到困難不驚慌失措,開動你們的腦筋,想出好辦法的。最后,老師還要獎勵獎勵大家,送給你們幾句名言。
六、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把課后練習“讀讀抄抄”中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
2、回到家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看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
玲玲的畫。
好事壞事。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三
教學目標:
1、識字8個“玲、詳、幅、獎、催、叭、臟、筋”,寫字5個“肯、腦筋、糟、樓”。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人物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出示名子,學習“玲”。學生講字,看到這個字你還會想到哪些字?換偏旁“鄰、嶺、零、冷”等)。
2、板書課題《玲玲的畫》,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玲玲畫的什么?玲玲的畫怎么了?)讀讀課文你們的問題就解決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借文下拼音讀準,標出自然段。
2、分段試讀、糾正字音。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玲玲通過(動腦筋),把(壞)事變成了(好)事。
三、細讀課文、隨文識字、寫字。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讀文第1——4自然段,隨文識字“詳、幅、獎、催、叭、臟”。
“詳”:洋、樣等;說說“端詳”是什么意思,通過做動作來理解。
“幅”:形近字組詞練習“富、?!保涣吭~練習:一幅(????)、一把(???)、一條(????)、一座(????)。
文中“叭——趴”對照,還有哪些聲音發出“叭”聲?
“臟”多音字(課文中沒有要求,學生要是提出可相機拓展)。
再次讀文,在課文中鞏固生字。
2、好不容易畫好的畫卻弄臟了,這可怎么辦?玲玲是怎么做的呢?默讀課文第5——8自然段,找答案。
3、看到玲玲修改的畫,爸爸是怎么說的?出示爸爸的話: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識“筋”。
相機指導寫字“糟”對比“樓”中“米”。重點指導“曹”筆順。
“腦筋、肯”。學生觀察三個字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同樣是“月”,在“腦”字中瘦而長,在“筋”字中寫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變成豎。
四、鞏固識字。(要求識、寫的字均包括)。
1、換詞認讀:玲瓏、詳細、幅度、夸獎、催促、叭的一聲、臟亂、筋疲力盡。
2、加偏旁、再口頭組詞。(會寫的字):八(叭)、句(狗)、弟(梯)、止(肯)、曹(糟)、令(玲、嶺、冷、鄰、零)。
3、換語境鞏固。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四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好事。
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好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卡片“玲玲”,這個詞誰會讀。(指名讀、全班讀)。
2、同學們在讀“玲玲”這個詞時,都注意了后鼻音。玲玲是一個人的名字,今天杜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也叫玲玲。她非常喜歡畫畫,畫了一幅很滿意的畫,是要參加明天評獎的,就在她滿意的端詳著自己畫的時候,意外發生了,發生了什么呢?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5課《玲玲的畫》(板書課題,并指名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課題讀得這么好,老師相信你們的課文會讀得更棒?。ㄗ杂勺x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聽了同學們讀課文,相信你們昨天在家里一定預習的很好,把你們在預習中劃的生字詞自由的在下面讀一讀。
a、出示有拼音的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讀。
b、去掉拼音讀。
三、學習理解課文。
1、這些生字寶寶再回到課文中你們還認識嗎?下面老師請三位小朋友把課文讀一讀。
b、小朋友點評他們讀得怎么樣?
c、請小朋友回答發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是怎么發生的?
師:意外的事,你是從哪知道的?(d4)這句話應該怎么讀?請小朋友自由的在下面練一練。
師:指名讀,誰來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評?!鞍取北硎就蝗?,應該讀快點。
師:有的小朋友為什么要皺眉頭讀呢?
生;玲玲把畫弄臟了,很著急。
師:課文還有哪說明了玲玲著急?
生:第一自然段,因為這幅畫是要參加明天評獎的,而且玲玲也很滿意這幅畫。
師:從哪個詞看出了玲玲很滿意呢?
生:端詳。
師:我們一起來把端詳的樣了做一做。從你們做的樣子中,老師看出了玲玲很滿意自己的畫,我們一起來把第一自然段讀一讀。
2、是呀,玲玲這么滿意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結果弄臟了,明天還要參加。
a、全班讀。
b、老師聽出了小朋友讀出玲玲滿意的笑了,可是玲玲和爸爸的對話讀得還不夠好,我們再來練一練。(出示小黑板)。
(1)指名讀爸爸和玲玲的話,你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
(2)再指名讀。
(3)全班讀。
3、玲玲聽了爸爸的話之后,想了想,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什么?
生;小花狗。
師;第幾自然段告訴你的。
生:第八自然段。
師:指名讀。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為什么玲玲笑了?
生:因為玲玲很滿意。
師:玲玲滿意什么?
師:課文中哪還出現了這個詞,這個滿意和第一個滿意有什么不同?
4、玲玲把這么滿意的畫交上去了,結果怎么樣?(齊讀d10)。
5、是呀,竟得了一等獎,假如你是當時的評委,你會怎么來評這兩幅畫?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加了這只懶洋洋的小花狗,使這幅畫增添了情趣,有了生機,有了家的溫馨。瞧,它睡在這兒多舒服,多安心??!連它都戀上了家的一角,我想,這也許是這幅畫得一等獎的原因吧!
6、這正應驗了爸爸說的那句話。
(出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保?。
a、指名讀b、全班讀。
師:在玲玲的畫,這件事中“壞事”是指什么?“好事”是指什么?
師:那壞事變成好事的原因是什么?
四、學寫字。
1、學寫“腦筋”,你們有什么好的意見嗎?
2、老師范寫。
3、學生寫。
五、背記。
1、把爸爸的話再讀一讀,把它記下來。
2、能記下來的小朋友站起來,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3、把課后的讀讀抄抄寫一寫,在寫的過程中,也是要讓小朋友深刻的記下來,指引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
六、拓展。
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壞事變成好事的事情呢?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五
1、在朗讀中復檢、鞏固生字,會寫“肯”、“腦”、“筋”這3個字。理解“來不及、肯動腦筋”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這兩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3、對重點詞的品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玲玲的情感的變化。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處理好類似情況。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復檢、鞏固生字,會寫“肯”、“腦”、“筋”這3個字。理解“來不及、肯動腦筋”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這兩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對重點詞的品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玲玲的情感的變化。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處理好類似情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詞語。
端詳、評獎、滿意、腦筋、參加、來不及、肯動腦筋、一等獎。
2、學生結合詞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教師隨即板書:好事——壞事——好事。
二、細讀感悟。
(一)聚焦壞事(第3自然段)。
1、壞事指的是什么?
預設:學生概括回答:水彩筆掉到了紙上,把畫弄臟了。
2、在什么時間,發生了怎樣的事?玲玲的表現是什么呀?全在一句話中,寫得既清楚,又明白,快讓我們快來讀讀這句話。
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1)水彩筆掉得很快——叭的一下。
引導學生感受,意外是在一瞬間發生的,該怎么讀?
(2)玲玲一下子就哭了出來——哇地哭了。
對比朗讀:哇地哭了。
哇——地哭了。
把“壞事”通過朗讀讀出來。
(指導學生讀清楚:水彩筆怎么樣?畫怎么樣?玲玲怎么樣?讀出情景、動作的連續性。)。
(二)從“來不及了”到“糟糕透了”
1、體會“來不及”(第6自然段)。
評價過渡:聽出來了,真傷心(委屈)!玲玲,你為什么這么傷心呀?
(1)學生角色轉換:我的畫臟了,再畫一張也來不及了。
(2)師生分角色讀:
“怎么了,孩子?”
“我的畫臟了,再畫一張也來不及了。”
(3)通過“來不及了”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時間太晚了,來不及再畫了;畫不出畫來,就不能參加評獎了;若“時間太晚了”學生答不到,教師歸納時,可以直接給出。
(4)加提示語:“我的畫臟了,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玲玲地說。教師過渡:要是我也會覺得挺可惜的,(回顧1-3段,指板書),原本挺高興的心情,現在一落三丈,糟糕透了。
2、從“來不及”到“糟糕透了”(第9自然段)。
來不及畫了,因為時間很晚了。來不及畫了,可是明天就要評獎了。所以這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很壞的事。
【書寫指導】教師結合“糟”字本義,講解,并在田字格中板書。提示右側。
筆順。
事情的糟糕,導致了心情更加糟糕。(為突破難點搭橋。)。
(三)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會變成好事。
1、壞事怎樣才能變成好事呢?
出示: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指名讀。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關注學生對“往往”的解釋。
2、體會文中“壞事”是怎樣變成“好事”的。(第8自然段)。
(1)玲玲眼中的“壞事”,最終變成“好事”。那么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玲玲是怎樣做的。請大家打開目標73頁,默讀,完成語言的理解(一)。
(結合目標完成對第8自然段的理解?!灸繕恕空Z言的理解(一)——對目標中的題目,根據理解需要,進行了修改和調整。)。
玲玲想了想,拿起筆,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1、玲玲做了什么?找一找相關詞語,把它圈出來。
2、結合上下文填空。
聽了的話,玲玲不了。她拿起畫,左看看,右看看,端詳了半天,覺得弄臟的地方像,于是決定在這里畫。她又發現到這里的顏色不一,想到:要是畫就更合適了。就這樣,她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
教師訂正答案。
1、玲玲都做了什么?指名一生說:想,拿,畫,笑。
2、如果你是玲玲,你認為那個環節是最關鍵的?
預設1:“想”最關鍵:你一定猜到了玲玲是怎么想的,讀讀你的答案。
預設2:“畫”最關鍵:玲玲畫什么了?你來讀讀。(讀出小花狗的樣子來。)這只小花狗課可真可愛!但“畫”并不是這幾個環節中最關鍵的。啟發學生找到“想”。
3、小評委點評。
對比:課件出示兩幅畫。
預設:有小花狗的畫,生動,把畫畫活了。
引導:這幅畫叫做《我家的一角》。這個家真好,真幸福。小花狗竟然趴在樓梯上睡著了,我們不僅看到了小花狗的可愛,還看到了家人對小花狗的愛。
4、回歸主題——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難怪爸爸最后說:“玲玲肯動腦筋了,畫弄臟了這件事,就真的變成了好事。
(1)指導朗讀第9自然段,關注標點。
爸爸一共說了幾句話?請你通過讀告訴我們。
完成【目標】第四題。(給句子加標點)。
訂正:
a、訂正錯誤。目標中:爸爸看了看,應為:爸爸看了。
等待學生指出錯誤后,滲透修改符號。
b、總結標標點的方法:知道爸爸說的話里面有幾個意思,就是有幾句話。(提示:不是見到吧就用嘆號,語氣沒有那么強烈,而且是半句。)。
隨行巡視。
(2)書寫指導。
a、“肯、腦、筋”
這幾個字中都帶有“月”,你有什么發現嗎?(不同位置,不同變化)學生在書中田格練寫。根據學生書寫情況,教師反饋。
b、在線上寫的指導【目標】第五題。(抄句子)。
第一次正式地在橫線上寫字,同學們覺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嗎?踩線,間距,空格。
c、寫完了,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
三、情感遷移,改變觀念。
結合書后泡泡: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如果以后再遇到,你會怎樣做?不急、不哭,想辦法,動腦筋。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將壞事變成好事。具體什么辦法因你的情況而定,需要你的智慧。希望同學們能像玲玲一樣,贏在智慧上。
板書設計:
玲玲的畫。
好事————壞事————好事。
來不及想、畫。
動
需要第一課時協助梳理的內容:
1、事情發展的主線:好事——壞事——好事(板書)。
2、梳理關鍵詞。
端詳的理解。
滿意在文中的哪?你讀讀相關的句子。
體會評獎的重要性。
懶洋洋,積累abb詞語,體會小狗的可愛。
3、寫字建議。
板書處理“玲”。
叭、狗、樓梯、關注對學生的評價。
4、句子的梳理。
對話:讀通,讀明確。哪是玲玲說的話?哪是爸爸的話?
第九段爸爸說了幾句話。標句子,數句子,讀通句子。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詞。
2、通過創設情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讀中理解: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讀中理解,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難點:情景中感悟,朗讀中理解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和視頻錄象。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回顧: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玲玲的畫》,齊讀課題。
1、復習詞語。
2、這篇課文是圍繞什么來寫的?主要人物有誰?
二、走進課文。
1、走進“高興”部分。
(1)這是個長句,注意換氣,像老師這樣讀讀。師范讀。
(2)師:“端詳”是什么意思?
師:你能做個“滿意地端詳著”的動作嗎?
生上臺拿畫表演。指導朗讀。
(3)如果你就是玲玲,看著自己滿意的畫,你心里會怎么想?
再次指導滿意地讀。
師:是啊,玲玲是那樣仔細欣賞自己的畫,愛不釋手。你看,已經很晚了,她還在滿意地端詳著,爸爸看見了,是怎么說的?誰愿意扮演一下爸爸說話。
師:什么時候你會被人“催”?
師:“催”你們的時候,家長或者老師的心情有點著急,但是也是在為你們著想,是嗎?誰來學著爸爸再催一催玲玲,還有誰?催了這么多次,所以書上說:“爸爸又在催她了”爸爸都催了這么多次,玲玲,怎么還不答應啊?來,一起來。(生齊讀玲玲的話)。
2、走進“難過“部分。
師:可是,就在這時,只聽(拿出字卡)“叭”的一聲,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貼畫)……誰來接著往下讀?一生讀第四段。
(引導生體會“哇”要讀地突然)。
師:(一生讀時,走到跟前)(學爸爸的樣子)怎么了?孩子?
你想想,此時玲玲是那么傷心,那么著急,那么難過,她說起話來會是什么樣的?能給這句話加個提示語嗎?(出示:玲玲———說:“我的畫臟了,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保?。
師:是啊,(出示:為了這幅畫,玲玲————。)大家猜猜玲玲都做了些什么呢?(生答)體會體會玲玲的心情,自己加上自己所感悟到的提示語,大聲地讀讀吧!
師:面對傷心的玲玲,爸爸會怎么做怎么說呢?同桌讀一讀,演一演6、7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動作。
師:(1)強調爸爸的語氣和藹。
(2)你為什么要仔細地看呢?
(3)指導感受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互換。
3、走進“滿意”部分。
師:多熱心的同學們啊,大家為玲玲出了不少主意,玲玲自己也動腦筋,她想了想——請同學們一起來輕聲讀讀第八自然段。
讀第八自然段。
師:從大家的表情中,我看出來了,你們覺得這幅畫真漂亮。第二天評獎會上,玲玲的畫剛一拿出來,大家想象一下,同學們會怎么說呢?那評獎的結果究竟怎樣呢?請同學們一起來讀最后一段。原來評委和大家的意見是一樣的,看來,我們班的同學不僅僅會畫畫,而且還會評畫呢!
4、感悟爸爸的話,明曉道理。
師:此時,玲玲心情很——高興,你們都說對了。但是,她更高興的是,她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們說,她明白什么道理了呢?(生答)。
這就正如玲玲爸爸所說的(出示字條)?!昂枚嗍虑椴⒉幌裎覀兿胂蟮哪敲丛恪?/p>
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保ò鍟簤摹獎幽X筋—好)。
(1)齊讀這句話。“壞事”指什么,“好事”指什么?
(2)是啊!遇到事情,我們一定不要——要——因為——。一起來讀!
師:(個別背,集體背:一起來把爸爸的話銘刻在心吧?。?/p>
三、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師:聽著同學們的話,老師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情來。
(教師出示裙子,介紹自己動腦筋把壞事變好事的真實事例。)。
2.玲玲和王老師都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過動腦筋,都變成了好事,同學們,你經歷過這樣的事嗎?學生談自己生活中像這樣的事。
板書設計:
壞事————好事。
動腦筋。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七
教學。
設計”范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中、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親愛的小朋友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麻煩,本來花費很多心血準備好的東西突然遭到破壞,讓我們感到很是傷心。那么怎么辦呢?(課件出示單元導讀語)誰來讀一讀(指名讀)是啊,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走進第七單元,從剛才的那段話中,你了解了這個單元著重選了關于哪方面內容的文章?(如何正確看待問題方面)。
接下來,我們要走進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是怎樣解決的呢?讓我們一起去讀讀關于她的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通過預習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寫在黑板上。
2、聽老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記憶字音。
3、指讀,進一步正音。
4、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三、
記憶字形,理解字義。
小組討論,哪個字比較難記?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1、小組匯報、交流識字方法。
2、小組間開展識字競賽。
三、指導寫字。
1、引導學生觀察本課中所寫生字的特點:七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都是上短下長。
2有重點地進行指導:糟肯腦樓。
3、學生認真對照田字格,臨摹一遍。
4、展示,評議。
5、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6、積累詞語。
7、把喜歡的詞語積累在詞語本上。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八
教學目標:1.圍繞“壞事”和“好事”的話題,認真讀書思考,捕捉文本信息,比較清楚全面的說出答案。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體會擬聲詞的作用,試著積累幾個擬聲詞。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創設情景說出自己通過動腦筋解決生活中看起來糟糕的壞事。
教學重難點:重點:圍繞“壞事”和“好事”的話題,認真讀書思考,捕捉文本信息,比較清楚全面的說出答案。
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創設情景說出自己通過動腦筋解決生活中看起來糟糕的壞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教學引入“壞事”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26課《玲玲的畫》,認識了很多生字朋友,你還記得嗎?課件出示:
玲詳。
幅
獎
催
叭
臟筋學生認讀。
師:讀讀詞語,讀完后,后面將會出現一幅圖畫。
(玲玲的那幅弄臟的畫)。
玲玲(輕聲)。
詳細。
一幅畫。
獎狀。
催促。
叭的一聲。
弄臟。
腦筋。
樓梯。
糟糕小狗。
肯定。
學生認讀。
師:詞語讀完了,一幅什么畫出現在我們面前了。師:是的,說話要明白清楚。我們來看看單元導語提示。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要是肯動腦筋,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情也能辦成,碰到問題,我們要認真想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個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學生一起朗讀。
師:看著玲玲的這一幅畫,誰來說說,玲玲遇到了一件怎么樣的壞事情呢?
(玲玲的畫弄臟了)。
二、品讀1-6自然段,體會“壞事”(一)捕捉信息,說“壞事”出示:
生讀課文1-6自然段,思考后交流。
師:玲玲遇到的“壞事”,你們找到了哪些句子(讀原文回答)。
出示: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師:簡單說,畫怎么了?板書:畫臟了。
師:還從哪兒看出是壞事?
“我的畫臟了,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
學生找到第一段。出示:
玲玲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
指名讀,其他思考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什么?
師: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從什么地方看出滿意?師:做一個動作表示滿意的端詳。動作模擬,理解“端詳”詞義。
玲玲原本畫了一張極為滿意的話,現在卻。
玲玲原本畫了一張極為滿意的話參加比賽,現在卻臟了,而且來不及重新畫,可能再畫也不用一定滿意。
(二)學習語言表達和感情朗讀。
師:為什么說玲玲遇到的壞事,我們弄明白了。課文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出示:
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我們讀一讀。
課件把“叭的”和“哇地”去掉,(飛走)我們再讀讀。你們覺得怎么樣?
師:“叭”是擬聲詞,模擬聲音的詞就是擬聲詞,表示聲音。加上“叭的一下”,就仿佛聽到什么(水彩筆落下的聲音)。
師:“哇地哭了”同樣寫出了什么?(板書:傷心)師:我們讀一讀,讀出玲玲的傷心,讀出事情很突然。學生自由讀后,指名個人朗讀。
師:“叭”可以描寫槍聲——叭,發令槍響起,劉翔箭一般跑出去?!鞍取币部梢詫憱|西落地的聲音——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臟了。
(三)學習語言運用師:我們也可以學著用一用出示。
師:(出示畫面和詞語:水滴嘀嘀嗒嗒泉水(叮叮咚咚)(小鳥)嘰嘰喳喳,(鞭炮)噼噼啪啪,(小朋友)哈哈哈。擬聲詞大都有口字旁。你們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我們讀一讀。
三、
學習7——10自然段,體會“好事”
師:玲玲的壞事后來怎樣變成好事呢?自由讀一讀7——10自然段就知道了。像剛才學習1-6自然段一樣,找到好幾處句子,思考問題要全面。
生快速從7——10段中找。玲玲的畫得了一等獎。板書:一等獎:出示:
玲玲想了想,拿起筆,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出示圖畫。
師:同學們玲玲怎么不在上面畫上小貓、小鳥、小兔、小老鼠等,卻要畫小花狗?
(黑白相間的斑點狗,與墨跡巧妙吻合;家里如果養了一只小花狗,很親切很溫暖。小花狗增添了家的溫暖。)。
怪不得玲玲——“玲玲滿意地笑了?!?/p>
師:思考問題很全面。玲玲在斑點上畫小狗。一個原因小狗的形狀和墨跡很吻合,第二個原因家里有一條小狗很溫暖。怪不得玲玲笑了。
師:誰來讀讀玲玲滿意的句子。(板書:滿意)師:爸爸也來贊美她呢,一起讀第9自然段。齊讀:
爸爸看了,高興地說:“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p>
師:當玲玲手捧獎狀走在回家的路上,她想起爸爸的話——生: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師:學過這篇課文,再遇到這樣的事,你想對大家說—生: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師:把爸爸的話語記在心上。學生背誦。
四、學以致用,抄寫詞語和句子。
師:也向玲玲學習。,我們一起動腦筋就能解決看起來糟糕的壞事。
(出示圖畫和文字)。
(1)這件新衣服穿上可真漂亮,可是,不小心被釘子劃了個口子,我。
(2)院子里雪白的墻壁被人踏上腳印,我。學生相互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師:大家遇到問題能肯動腦筋想辦法,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了不起!那就先把這一個字和一個詞寫一遍吧。(巡視)。
在田字格里出示“肯”“腦筋”三個字。師:這三個字有相同的部件。(月)師:“月”在不同的位置,寫的時候有變化。
(月在下面,一撇變成一豎,月在左邊,一撇沒有變。)學生書寫。
師:大都同學寫的很漂亮。好了,現在大家可以動手寫句子了。出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p>
抄寫的時候還要注意兩點:(1)這是寫句子,不能看一個字寫一個字,那樣既慢又寫不好看,要一個詞語一個詞語地連著寫。(2)抄寫句子開頭空兩格。
壞事肯動腦筋好事。
畫臟了添小狗一等獎(傷心)(滿意)。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九
1、識字8個“玲、詳、幅、獎、催、叭、臟、筋”,寫字5個“肯、腦筋、糟、樓”。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識字、寫字。
生字卡片;人物圖;多媒體課件。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出示名子,學習“玲”。學生講字,看到這個字你還會想到哪些字?換偏旁“鄰、嶺、零、冷”等)。
2、板書課題《玲玲的畫》,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玲玲畫的什么?玲玲的畫怎么了?)讀讀課文你們的問題就解決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借文下拼音讀準,標出自然段。
2、分段試讀、糾正字音。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玲玲通過(動腦筋),把(壞)事變成了(好)事。
三、細讀課文、隨文識字、寫字。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讀文第1——4自然段,隨文識字“詳、幅、獎、催、叭、臟”。
“詳”:洋、樣等;說說“端詳”是什么意思,通過做動作來理解。
“幅”:形近字組詞練習“富、?!?;量詞練習:一幅()、一把()、一條()、一座()。
文中“叭——趴”對照,還有哪些聲音發出“叭”聲?
“臟”多音字(課文中沒有要求,學生要是提出可相機拓展)。
再次讀文,在課文中鞏固生字。
2、好不容易畫好的畫卻弄臟了,這可怎么辦?玲玲是怎么做的呢?默讀課文第5——8自然段,找答案。
3、看到玲玲修改的畫,爸爸是怎么說的?出示爸爸的話: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識“筋”。
相機指導寫字“糟”對比“樓”中“米”。重點指導“曹”筆順。
“腦筋、肯”。學生觀察三個字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同樣是“月”,在“腦”字中瘦而長,在“筋”字中寫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變成豎。
四、鞏固識字。(要求識、寫的字均包括)。
1、換詞認讀:玲瓏、詳細、幅度、夸獎、催促、叭的一聲、臟亂、筋疲力盡。
2、加偏旁、再口頭組詞。(會寫的字):八(叭)、句(狗)、弟(梯)、止(肯)、曹(糟)、令(玲、嶺、冷、鄰、零)。
3、換語境鞏固。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十
教學目標:
1、識字8個“玲、詳、幅、獎、催、叭、臟、筋”,寫字4個“肯、腦、筋、糟、”。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玲玲不但聰明可愛,而且還會畫畫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玲玲的畫》(板書課題)。
2、學生讀課題,學習四會字“玲”。學生講字,看到這個字你還會想到哪些字?換偏旁“鄰、嶺、零、冷”等)。
3、“玲玲”兩個字放在一起,第二個“玲”讀輕聲。玲玲畫的是什么?她的畫怎么了?讀讀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2、分段試讀、糾正字音。
三、細讀課文、隨文識字。
1、這么好的一幅畫怎么會弄臟?
自由讀文第1——4自然段。指名讀文。匯報畫是怎么弄臟的?
玲玲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
“玲玲,時間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畫筆收拾一下就去睡?!?/p>
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這四個自然段中有六個生字是我們要認的,請同學們讀一讀它們在文中的詞語。
玲玲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
“玲玲,時間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畫筆收拾一下就去睡?!?/p>
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老師把生字請出來你還認識么?
(字卡出示)詳、幅、催、叭、獎、臟。指名讀、開火車讀。
學生識四會字“叭”,強調字音。
學了這個字,你能填空嗎?(叭)的一聲,鉛筆尖斷了。引導學生理解“叭”是一個表示聲音的詞語。
叭的一聲,(?????)掉到了地上。叭的一聲槍響,________________。
學生齊讀課文前四個自然段。
2、畫被弄臟了,玲玲是怎么處理的?學生讀文。
爸爸仔細地看了看,說:“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兒什么,不是很好嗎?”
玲玲想了想,拿起筆,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
玲滿意地笑了。
(學生匯報)玲玲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把弄臟的地方遮掩了。
在這兩個自然段中,三個生字是我們要寫的,學生讀。
練習:用加一加的方法組成新字,并組詞。句(狗)、弟(梯)、婁(樓)。
3、看到玲玲的做法,爸爸是怎么說的?學生讀文。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擴詞:糟糕、糟害、糟蹋。
“肯、腦、筋”三個字都帶有月字旁。你知道月字膀的字和什么有關系嗎?(和身體的部位有關系)。
只要()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玲玲通過動腦筋,把壞事變成了好事。生活中的你,通過動腦筋,解決了什么難題?
學習四會字“筋”,動腦筋也是要花費很大氣力的!
4、學習了所有生字,希望同學們能把課文讀流利,同桌兩個人對著讀一讀吧!
5、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玲玲不小心把畫(弄臟)了,她通過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狗),把(壞)事變成了(好)事。
四、寫字指導。
1、出示9個要寫的生字,按結構給生字歸類。
說一說不同結構的字,都有什么特點。
2、指導寫字“糟”。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學生講字。這個左右結構的字有什么特點注意哪些,如:左窄右寬,頭齊腳齊等等。
注意觀察“一、曲、日”怎么寫才正確、美觀?(先寫一,再寫曲,曲的兩豎要穿透一,寫得略比一寬,日字變得比平時矮小一些。重點指導“曹”筆順。
3、“腦、筋、肯”。學生觀察三個字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同樣是“月”,在“腦”字中瘦而長,在“筋”字中寫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變成豎,主筆在橫。
“腦筋”兩字月字旁的寫法相同,但由于結構不同,寫的位置和大小也不同。示范寫字(練寫、展評)。
四、鞏固識字、總結全課。
1、換詞認讀:玲瓏、詳細、條幅、夸獎、催促、喇叭、臟亂、筋疲力盡。
2、換語境鞏固。
看來玲玲真是一個愛腦筋的孩子,也希望同學們能向她學習,在生活中遇到難題動腦筋解決。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告訴我們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但往往這樣卻是我們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為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大家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很難尋找“閃光點”。在我們語文工作室全體成員的幫助下,最后上課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也很好。
以下是我認為在教學時比較滿意的地方:
1、“叭”字的教學設計有梯度;
首先知道“叭”是表示聲音的詞語:(叭)的一聲,鉛筆尖斷了;然后想一想,還有什么掉到地上發出了“叭”:叭的一聲,(?。┑舻搅说厣?;最后展開聯想:叭的一聲槍響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在完成這三個練習后,從音、義上已完全掌握了這個字。
2、“肯”字帶來了語文味。
“肯”中帶有月字底,為什么也和身體部位有關系?查找《說文解字》后,才知道“肯”是一個會意字,本意指“附著在骨頭上的肉”。相關知識用多媒體課件展出,為識字課堂帶來了濃濃的語文味。
3、寫字教學扎實、學生寫字充分。
學生平時訓練到位,寫字前已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四觀察”:結構、寬窄、頭腳、定位筆劃。要寫的字都是合體字,要注意互相避讓,互相包容?!霸恪弊钟疫叺摹安堋狈譃槿糠萦洃?,這樣學生很容易記住筆順。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2、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1、復習生字: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寶寶,現在我們來比比看誰都認識:
出示:玲詳催獎幅叭臟筋。
出示:玲玲端詳評獎催人一幅畫叭的一下弄臟動腦筋。
(3)頑皮的生字寶寶最喜歡捉迷藏了,它們藏在了句子里,你們能找到它們嗎?
a、玲玲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
b、“玲玲,時間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c、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d、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4)你們平時是怎么表揚自己的?那你們認為你們剛才的`表現怎么樣?那就表揚一下自己吧。
朗讀)。
(2)“端詳”是什么意思?那怎樣的看才是端詳呢?現在你們就是玲玲,請你仔細地端詳端詳這幅畫。用“端詳”說一句話。
(3)誰能讀好這句話?
3、就在這時候,爸爸催玲玲睡覺,可是,意外發生了?(出示弄臟的畫)自己讀課文,看看這時候玲玲是什么表現?爸爸又是什么表現?(請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爸爸和玲玲的對話)。
(1)這時候,玲玲的心情又會怎么樣呢?(難受、著急)。
(2)現在你們是玲玲,誰來讀讀第四自然段,讓我從你的語氣里和你的表情里讀出你的難受和著急。(請2-3名學生讀、齊讀)。
(3)“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什么,不是很好嗎?”聽了爸爸的話,玲玲是怎么做的?請你們讀第八自然段。
(4)誰來說說,玲玲是怎么做的?
a、出示圖,看,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畫,你覺得怎么樣?這只小花狗真是可愛呀!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b、出示: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玲玲滿意地笑了,說明了什么?
(5)出示幻燈片,玲玲的心情跟剛畫好的心情一樣嗎?
2、是啊,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誰來說說課文里的壞事指的是什么事?好事指的是什么事?那爸爸的話有道理嗎?我們要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里,現在我們就認認真真抄一遍吧。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十二
很多事情,有時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已經沒有時間得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生活就是這樣,只要善于思考,劣勢也可能轉化為優勢。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不妨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一下玲玲的情感的變化——滿意、著急和戰勝困難后的喜悅;口味、思索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1.會認8年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一、導入??。
二、識字。
1.識字指導。
(1)出示課題,認讀“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學生在自由讀課文中圈出生字,畫出生字所帶的詞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自主想辦法認記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如“詳”可以放在“端詳”這一詞語中,通過模擬“端詳”(認真仔細看)的動作來感悟?!蔼劇取⒋?、臟”等,可以運用生活經驗,在組詞和說話中認記。“玲、詳、叭、臟、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4)檢查生字認記情況。可以在給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戲中完成。
三、寫字指導。
(1)寫正確。“玲”字右邊是“令”,不是“今”?!霸恪弊钟疫叺摹安堋弊謱W生沒寫過,是難點,建議作細致的指導,特別是筆順,應該引導學生認真書空、反復臨寫。
(2)寫美觀。借助兩個帶木字旁的字(樓、梯)的書寫指導,可以復習鞏固木字旁的書寫方法?!皹恰弊钟野氩?,“女”的橫畫要長??梢龑W生觀察發現:同樣是“米”,在“糟”字中捺變成了點,在“樓”字中捺卻沒變。同樣是“月”,在“腦”字中瘦而長,在“筋”字中要寫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變成了豎。反犬旁的第二筆不容易寫好,指導寫“狗”字時要注意示范。
一、導入??:
1.出示小女孩的畫像,猜猜她是誰?
2、她是怎么解決掉畫上的墨跡呢?
二、自讀自悟。
1.讀爸爸說的一段話:“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2.聯系課文,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3.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4.小組合作,交流自讀成果。
四、朗讀感悟。
1.讀了課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組分角色,按自己的體會讀課文。
3.選伙伴表演課文。
三、積累運用。
1.讀課文,勾出你喜歡的新詞。
2.把喜歡的新詞抄寫在自己的“日積月累”本上。
3.把課后練習“讀讀抄抄”中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四、實踐活動。
1.根據課后“泡泡”里的提示,讓學生說說自己遇到的類似事情,以強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媽媽講一個類似的故事,或自己通過閱讀書刊再找一個開動腦筋、變壞事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時間講給班上的同學聽。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十三
1、認識“玲、詳、幅、獎、催、叭、臟、筋”,積累“端詳”等詞語。
2、會寫“玲、叭、樓梯”四個生字。
3、把課文的前七自然段讀正確,讀通順。
識字寫字。
1、懂得“端詳”等詞的意思,靈活運用所學生字;
2、寫好“樓梯”二字。
1、今天有位小朋友來到了我們二(二)班的課堂,大家想知道她是誰嗎?瞧,她向我們走過來了,還在向我們打招呼呢!(ppt1)讓我們認識一下她吧。(教讀“玲”的拼音)看老師寫她的名字,仔細看哦,它是左右結構王字旁,但王的最后一筆變成提,右邊是個“命令”的“令”,不是“今”。會寫了嗎?趕緊把她的名字端端正正寫在“我會寫”的田字格里吧。
2、玲玲是位很聰明的小姑娘,她畫得一手好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玲玲的畫》(板書課題),來讀讀課題(齊讀)。
1、小朋友回去都預習課文了,老師現在要考考你們,看你們預習得怎樣了?(ppt2)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這些生字寶寶你們都認識了,下面就把它們帶回到課文中去讀讀課文吧,你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流利。端起書本,開始吧。
3、讀完了?老師這里有一個長長的句子,想請小朋友來教教老師怎么讀,行嗎?(ppt3)自己先讀讀看。指名讀,教師跟讀,齊讀等。
4、下面咱們再把這些生字朋友帶到課文中去,同桌之間你一段我一段再把課文讀一讀,爭取把課文讀流利。
5、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1、小朋友知道得可真多,老師要獎勵你們欣賞玲玲的畫,請看:(ppt4)。
2、這幅畫畫得怎樣呀?自己先讀讀第一自然段,玲玲對這幅畫的感覺是怎樣的?是很(滿意的),板書:滿意。你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端詳)那“端詳”是什么意思呢?像老師這樣是不是端詳呢?(教師示范)哪位同學來演一演?對,他表演得真不錯,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看個遍就是“端詳”。誰能讀好這句話?她讀得真不錯,咱們也學著她的樣,把這句話讀一讀。
3、就在這時候,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趕快到課文中找找答案吧。學生讀后出示ppt6。
(1)自己讀讀這一段,這時玲玲的心情又會怎樣呢?指名回答(板書:難受、著急)。
(2)指名讀。問:玲玲你為什么那么傷心???師:“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什么,不是很好嗎?”聽了爸爸的話,玲玲是怎么做的?究竟玲玲會怎么做,咱們下次課繼續學習。
1、教師范寫“叭”“樓梯”三字。
2、學生觀察,指出寫時應注意的地方,不足之處教師補充。
3、學生寫,寫一個看一個,爭取寫得一個比一個好。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十四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玲玲的畫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理解課文,能用關鍵詞復述課文內容,體會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會變成好事的道理。
3.拓展閱讀《新主題閱讀》中的《塞翁失馬,焉知非?!贰ⅰ赌阕x我誦》中的《禍福相依》,培養語感,豐富積累。
一、圖片導入引發思考
(一)“圖片導入引發思考”對應的教學目標。
(二)“圖片導入引發思考”對應的`教學過程
1.自學提示:出示前后變化的三幅圖,請你為它排出正確的順序。
2.分享展示。
我認為圖片的順序是(),因為故事的經過是:首先(),然后(),最后()。所以,我認為圖片的順序是()。
過渡:那我們今天就來一探究竟,故事的真相是怎樣的呢?我們接下來一起來看。
二、整體感知理解文意
1.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用“”畫出課文中體現玲玲情感變化詞語的句子。并用“ ”標出關鍵詞。
2.分享展示。
課文中體現玲玲情感變化詞語的句子是(),這句話的關鍵詞是()。
3.出示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用“-- ”畫出課文中爸爸給玲玲建議的句子。
4.分享展示(指導學生把話表達完整)。
5.分角色誦讀。
6.你讀我誦——師生問答讀。
師:玲玲剛開始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玲玲得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
師:玲玲后來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玲玲傷心地哭了起來。
師:最后,玲玲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玲玲滿意地笑了。
7.用關鍵詞復述故事。
(1)關鍵詞:得意端詳評獎傷心來不及仔細小花狗懶洋洋滿意動腦筋
(2)學生自由運用上面的詞語,復述故事情節。
三、拓展閱讀升華主題
1.拓展閱讀:新主題閱讀《塞翁失馬,焉知非?!?/p>
(1)自學提示:自讀課文,請你用“—— ”畫出課文中講了幾件事。
(2)分享展示。
(3)你問我答讀。
師: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有天,他家養的馬不知什么緣故跑到胡人的地界。
師: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
生: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不但自己跑回來,還帶來了胡人的駿馬。
師:這是一件好事嗎?
生:他家有了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又喜歡騎馬,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下來,跌斷了大腿。
師:這是一件壞事嗎?
生:這位老人家的兒子因為斷了一條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4)自學提示:自讀課文,請你“ ”標出表示塞翁情感的詞語。
(5)分享展示。
(6)你問我答讀。
師:塞翁丟了馬,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他卻不怎么介意,輕輕松松地說:“丟了馬也不見得是壞事,說不定還是件好事呢!”
師: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不但自己跑回來,還帶來了胡人的駿馬。塞翁怎么看?
生:他卻一臉嚴肅地說:“不必高興得太早,這件事說不定會帶來災禍呢!”
師:他的兒子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下來,跌斷了大腿。塞翁很傷心嗎?
生:可他卻沒看出有多難過,最后這位老人家的兒子因為斷了一條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過渡:我們學習玲玲和塞翁的故事,這其中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接下來我們來誦讀一首小詩。
2.拓展閱讀:你讀我誦《禍福相依》
(1)師生(男女)承接讀。
師:禍兮,福之所倚。
生:福兮,禍之所伏。
師:孰知其極?
生:其無正也。
(2)古今對譯讀。
四、課堂小結
在生活中,會發生很多意外。遇到壞事時,我們該怎樣做?遇到好事時,又該怎樣面對?老師相信你,在你的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只要你肯動腦筋,你就是生活的大智慧家。
五、布置作業
把《玲玲的畫》和《塞翁失馬》講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壞事變好事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十五
1、認識“玲、祥”等8個生字,會寫“叭、玲”等9個字以及“樓梯”和“腦筋”兩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了解課文內容后,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識記生字,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談話激趣
2、齊讀課題,學習生字“玲”。說說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玲”。(學生的名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再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
3、合作學習
(1)同桌合作學習文下帶拼音的生字,互讀、互聽、互糾。
然后,下座位找你最好的伙伴,和他一起自學生字、詞,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
詳:放在“端詳”這一詞語中,通過模擬“端詳”(認真仔細看)的動作來感悟。
獎:聯系生活實際,獎狀,學會了“獎”字。
玲、叭:可用換偏旁的方法學習。
老師檢查生字認記情況。
通過這課的識字教學,我覺得我們教師應多讓學生說出識字的方法,這樣學生既認了字,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嘗試讓學生當老師,主持學習生字。
2、推薦的組員再次讀課文,糾正讀音。
3、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師引導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讓學生先自己觀察文后每個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2、教師重點指導并范寫“糟、樓梯、腦筋”這幾個字、詞,要注意指導學生把他們的各部分寫緊湊些。
3、學生練寫。
4、把學生寫的生字、詞在班上展示,并引導學生評一評。
(引導學生發現生字的規律,大膽進行書寫嘗試,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保證了寫字教學過程的實效。觀察發現,書寫評議,也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寫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
出示生字卡,開火車讀詞語。
1、提出問題:一件壞事是怎么變成好事的?
2、解決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交流。并讀出相關的句子。
1)爸爸仔細地看了看,說:“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兒什么,不是很好嗎?”
為什么要加上“仔細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訴玲玲畫什么?
你覺得這是一位怎么樣的爸爸?(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會想什么?
“玲玲滿意地笑了”說明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興地說:“看到了吧,……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p>
這里的壞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壞事變好事的秘訣了嗎?(隨學生回答完成板書:動腦筋)
3、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要求:爸爸的話要讀得親切一些,問句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玲玲的話要讀出天真的、幼稚的語氣。)
(通過討論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課文。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體會玲玲心情的變化過程,為學習做好鋪墊。)
4、在小組、班級中進行讀書評比擂臺賽,比一比誰是我們班的金嗓子?然后學生進行評
議:誰讀的好?好在哪里?還有什么不足?(教師要注意引導)
5、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化理解。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充分地說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如果小朋友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碰到類似課文中這樣的事,我們應該怎么辦?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快樂園》中的練習。
板書設計:
起因:畫弄臟,來不及畫。(壞事)
玲玲的畫經過:在弄臟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
結果:得了一等獎。(好事)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十六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并能正確書寫生字。理解“端詳”、“動腦筋”等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人物的情感線索,理解課文,深入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
3、讓學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與能力。
重點: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難點:明白生活中只有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對于這篇文章來說,內容淺顯,一讀就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美。借助優美的語言文字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享受閱讀的快樂,感受生活的樂趣。
《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臟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污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1、多媒體網絡教室;
2、專門為本課制作的ppt課件;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如果按照課文的寫作思路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的順序來教學,課文就會被肢解得很零碎。所以我在執教這一課時,開篇就理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線,讓這根線串通整節課,然后在每一個環節都緊扣人物情感的變化展開教學。在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把自己轉換成文中人物角色的辦法去思考問題,展開想像,練習表達。通過深入理解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拓展閱讀相關內容的文章,以及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類似的事情和自己的處理辦法等談感受,培養學生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能力。
(一)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理清人物情感線索。
1、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玲玲的畫》。
2、首先讓我們觀看課文動畫,回憶一下課文向我們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寫了玲玲非常滿意的一幅畫被弄臟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在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使畫獲得了一等獎的事情。)。
設計意圖:理清課文的情感線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引入本節課的教學。
(二)指導朗讀,深入體會人物情盛的變化。
1、請同學讀課文的第一句話“玲玲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p>
(1)“端詳”是什么意思?(這個詞學生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學生往往把這里的“端”字還理解成“舉”、“拿”的意思。要引導學生明白“端詳”就是仔細地看的意思。)。
(2)玲玲是怎樣仔細地看?(滿意地仔細看;)。
(3)誰能做出滿意地端詳的樣子?動作表演幫助理解詞語,同學們能讀出玲玲的滿意嗎?齊讀這句話。
2、我聽出玲玲的確很滿意,可她為什么又大哭起來了呢?(因為她在收水彩筆的時候,筆掉到了畫上。把畫弄臟了,再畫一張也來不及了,所以她就傷心地哭了起來。)。
3、那么滿意的畫轉眼間就毀于一旦了,好事變成廠——(板書:壞事)如果是你,這時你的心里會是怎樣的呢?(傷心、難過、著急)。
4、指導學生讀好玲玲說的話。(邊哭邊說)。
5、后來她為什么又破涕為笑了呢?(指板書上的情感線。)(把弄臟的地方變成了一只懶洋洋的小花狗。)。
6、看!這就是玲玲巧變小花狗的畫,(出示ppt課件)如果你是評委,你會怎樣評價這幅畫呢?(學生以評委的身份參與評價,充分發表意見,可以從構圖色彩方面評價,可以從立意思想方面評價,更主要的是認識到小花狗更增添了畫的情趣和生機。)。
7、教師總結:這只懶洋洋的小花狗,為這幅畫增添了情趣,使這幅畫更充滿了生機,連小花狗都這么喜歡這家的一角,可見這家的一角多溫馨呢!所以玲玲滿意地笑廠,壞事變成了——(板書:好事)。
設計意圖:抓住情感變化這根脈,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教學不會顯得支離破碎,相反給人感覺一氣貫通。
(三)理解文章重點語句,明白文章揭示的事理。
(1)這里的壞事、好事各指什么呢?(壞事指畫被弄臟了,好事指把弄臟的地方巧妙地變成了一只可愛的小花狗。)。
(2)壞事變成好事的關鍵是什么?(板書:“動腦筋”并理解這個詞。)。
2、你看出爸爸和玲玲都在動腦筋嗎?從哪看出來的?
(1)從爸爸仔細地看了看,看出他在動腦筋想辦法。他可能在想什么?(怎樣彌補這個污漬呢?)。
(2)從玲玲想了想,也能看出她在動腦筋。她可能在想什么?(她在想:畫什么呢?)。
(3)她當時可能想到要畫什么?(學生會在漫無邊際的想像中否定自己,認識到把樓梯上的污漬變成花。變成書包、變成衣服、帽子??都不是很合適,都違背了畫的主題,最后認識到,把污漬變成小花狗是最佳選擇。)。
3、爸爸為什么不直接告訴玲玲該畫什么呢?(爸爸要引導她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遇到困難要善于動腦筋就是這篇課文的主旨所在,但這個道理是從玲玲和爸爸的表現中體現出來的,所以我抓住“你看出玲玲和爸爸都在動腦筋嗎?”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回過頭去體會那些零碎的字詞句,這樣教學就不會顯得很零散。
(四)轉換角色練習說話,深化文章主題思想。
1、課文中有幾組爸爸和玲玲的對話,同學們能讀好嗎?
(1)爸爸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耐心的、語重心長的、慈愛的。)(2)玲玲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大真的,可愛的。)。
(3)請男同學來讀爸爸的話,女同學來讀玲玲的話。(練習朗讀,讀出角色特點。)。
2、做“爸爸”的男同學們:
(1)當你看到玲玲這么巧妙地處理了污漬,你除了對她說了書上的這段話,你還可能對玲玲說些什么呢?(玲玲你真棒,你畫的小花狗太可愛了;你把污漬變成了小花狗,這個家呀就更有趣了,更溫馨了;玲玲你真聰明,我為你自豪??)(2)當你得知玲玲的畫獲得了一等獎以后,你還可能對她說什么呢?(祝賀你得了一等獎,玲玲,希望你以后繼續努力。你看,遇到困難往往是好事,更能發揮我們的智慧;遇到困難不要灰心,要積極想辦法,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3、玲玲們,聽了爸爸的夸獎和祝賀的話,你會怎么說呢?(謝謝您,爸爸,是您教會我遇事善于動腦筋,把壞事變成好事的。今后,我遇到困難一定善于動腦筋,不要遇到困難就哭鼻子??)。
設計意圖:采用角色轉換的方法,學生興趣盎然,體會深刻,有強烈的說話欲望。
(五)拓展閱讀,開闊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人也是這樣,遇到困難動腦筋將壞事變成好事,你們想去了解嗎?(閱讀資料城。資料城中都是一些相關主題的文章,文章的題材也豐富多樣,有童話故事,有中外歷史故事,有歷史人物等。文章有:《聰明的小羊》、《的由來》、《冰海脫險》、《尋馬有術》,《田忌賽馬》、《草船借箭》、《獅子和山羊》、《陳平過河》、《八戒智激猴王》等。)。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中的文章,內容豐富,閱讀價值高,既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又使學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題思想。同時也為學生的“打寫”提供了范例與思。
(六)“打寫”創造,延伸主題。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像玲玲和剛才我們了解的這些人這樣動腦筋將壞事變成好事的故事嗎?請說—說。(指一兩名同學練習說。)。
2、請同學們進入資料城把你們的故事打寫出來,跟同學們分享吧!如果一時想不出來,還有兩個題目可供同學們選擇。
(1)看圖想一想,公雞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把要吃他的狐貍嚇跑的,請你展開豐富的想像,以《聰明的公雞》為題,編寫一個小童話故事。
(2)課文中說“玲玲想了想,拿起畫筆在臟的地方畫了一只懶洋洋的小花狗?!彼肓讼?,她可能想些什么呢?請你展開想像,以《玲玲想了想??》為題,把它補充寫出來。
設計意圖:聯系自己和課文中的留白以及看圖編寫童話故事,都是學生所喜愛的,學生選擇的空間比較大,不會有畏難情緒。
《玲玲的畫》這篇文章內容雖然并不復雜,但是其包含的道理卻很深刻,如何讓學生從簡單的故事中體會其蘊含的深意是本課文的重點,也是其難點。
我首先讓學生觀賞動畫,回憶第一課時學習的課文的同時,幫助學生來抓住課文的感情線索“玲玲心情的變化”,這樣就抓住了課文內容的脈絡。然后通過追門“為什么有這種變化”讓學生帶著問題來朗讀課文,在朗讀課文的同時理解和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和重點句子,隨著問題的解決,課文蘊含的深意“只有動腦筋,勤于思考,才能把有些壞事變成好事”也就浮出水而了。在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的時候,采取了轉換角色的策略,創造說話的情景,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學習課文基礎上,學生理解了其蘊含的道理,我提供了幾篇和課文主題思想一致的文章,讓學生拓展閱讀,開闊視野的同時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設置了三個打寫題目來讓學生進行網絡表達,—個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向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有沒有開動腦筋,將壞事變成好事的經歷,另外兩個分別是讓學生續編課文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思考,創編故事。應該說,題目的設置考慮了學生的喜好及其能力的差異。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十七
《玲玲的畫》是一篇結構簡單,意蘊深刻的文章。故事描述了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已經沒有時間再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從而引出本文的觀點——“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通過本文的學習,意在使學生感悟到生活就是這樣,要樂觀,只要善于思考,劣勢也可能轉化為優勢。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二)過程與方法。
課堂上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采用多種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文中道理。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學習重點、難點。
1、掌握生字詞,學會運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韻母。
2、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
3、隨文理解“端詳”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說的話蘊涵的道理。
學習準備:自制課件。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2、談話激趣:
師:今天,老師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畫畫時也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處理的呢?(教師板書課題:25《玲玲的畫》)。
(2)齊讀課題,學習生字“玲”(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識字。
1、自讀,提醒學生注意看準字、讀準音,盡量把句子讀通順。
2、課件出示本課生詞,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請小老師領讀,同桌互相讀一讀。
3、出示生字,開火車讀,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
4、再讀課文,鞏固識字:現在咱們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課文中,再讀讀這個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剛才讀的更好。
三、指導朗讀,深入領悟。
1、課件出示玲玲的畫:你覺得她畫的怎么樣?
2、玲玲是怎么看這幅畫的呢?(生答,隨機板書:滿意地端詳)。
課件出示課文第一句話:誰來讀讀這句話?怎樣才是端詳呢?(學生根據理解自己進行“端詳”,師適時評價。再指名讀,齊讀。)。
3、師:這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時間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覺了!請大家讀一讀2、3兩個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啟發:當你很晚不睡覺時,爸爸媽媽催過你嗎?想一想當時的情景,誰再來讀一讀?
4、過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覺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請小朋友們讀一讀4—10自然段,想一想在這部分課文中,有你讀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自讀、思考)。
5、交流,預設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1)玲玲為什么哭得那么傷心?
(2)玲玲為什么說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
(3)爸爸最后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于這些問題,老師相信你們通過讀書,自己就能讀懂。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6、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的問題。
7、集體交流:
(1)玲玲為什么哭得那么傷心?你能從哪兒讀懂這個問題?
課件出示被弄臟的圖畫:想一想,此時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導讀好4—6自然段。)。
師:對于這個問題,該怎么解決呢?誰把有關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課件出示修改后的圖畫:你們看到了什么?玲玲現在怎么樣了?誰能通過讀讓大家感受玲玲此時的心情?(指導讀好第八自然段。)。
(2)師:看到玲玲很滿意,爸爸怎么樣?他可能說些什么?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樣做?(隨機出示文中插圖,觀察圖畫。)課件出示爸爸的話,指名讀,比賽讀,同桌互讀。
師:你們怎么理解爸爸說的這句話?(生自由發表意見,師總結。)。
(4)隨機指導這句話中生字的書寫:糟、肯。
引導: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師范寫,生仿寫,評寫)。
(5)分角色朗讀課文。師生評價。
五、總結:
壞事---動腦筋---好事。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十八
《玲玲的畫》是一篇結構簡單,意蘊深刻的文章。故事描述了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已經沒有時間再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從而引出本文的觀點——“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蓖ㄟ^本文的學習,意在使學生感悟到生活就是這樣,要樂觀,只要善于思考,劣勢也可能轉化為優勢。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二)過程與方法。
課堂上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采用多種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文中道理。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學習重點、難點。
1、掌握生字詞,學會運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韻母。
2、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
3、隨文理解“端詳”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說的話蘊涵的道理。
學習準備:自制課件。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2、談話激趣:
師:今天,老師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畫畫時也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處理的呢?(教師板書課題:25《玲玲的畫》)。
(2)齊讀課題,學習生字“玲”(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識字。
1、自讀,提醒學生注意看準字、讀準音,盡量把句子讀通順。
2、課件出示本課生詞,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請小老師領讀,同桌互相讀一讀。
3、出示生字,開火車讀,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
4、再讀課文,鞏固識字:現在咱們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課文中,再讀讀這個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剛才讀的更好。
三、指導朗讀,深入領悟。
1、課件出示玲玲的畫:你覺得她畫的怎么樣?
2、玲玲是怎么看這幅畫的呢?(生答,隨機板書:滿意地端詳)。
課件出示課文第一句話:誰來讀讀這句話?怎樣才是端詳呢?(學生根據理解自己進行“端詳”,師適時評價。再指名讀,齊讀。)。
3、師:這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時間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覺了!請大家讀一讀2、3兩個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啟發:當你很晚不睡覺時,爸爸媽媽催過你嗎?想一想當時的情景,誰再來讀一讀?
4、過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覺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請小朋友們讀一讀4—10自然段,想一想在這部分課文中,有你讀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自讀、思考)。
5、交流,預設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1)玲玲為什么哭得那么傷心?
(2)玲玲為什么說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
(3)爸爸最后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于這些問題,老師相信你們通過讀書,自己就能讀懂。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6、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的問題。
7、集體交流:
(1)玲玲為什么哭得那么傷心?你能從哪兒讀懂這個問題?
課件出示被弄臟的圖畫:想一想,此時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導讀好4—6自然段。)。
師:對于這個問題,該怎么解決呢?誰把有關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課件出示修改后的圖畫:你們看到了什么?玲玲現在怎么樣了?誰能通過讀讓大家感受玲玲此時的心情?(指導讀好第八自然段。)。
(2)師:看到玲玲很滿意,爸爸怎么樣?他可能說些什么?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樣做?(隨機出示文中插圖,觀察圖畫。)課件出示爸爸的話,指名讀,比賽讀,同桌互讀。
師:你們怎么理解爸爸說的這句話?(生自由發表意見,師總結。)。
(4)隨機指導這句話中生字的書寫:糟、肯。
引導: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師范寫,生仿寫,評寫)。
(5)分角色朗讀課文。師生評價。
五、總結:
2023年玲玲的畫第課時教學設計(實用19篇)篇十九
教材分析:
《玲玲的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活動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弄上了墨漬,在爸爸的啟發下,墨漬被“變“成了小花狗。課文中爸爸的話揭示了主題,引人思考。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10個字及“樓梯”“腦筋”兩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插圖、符合課文內容的兩幅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學過了這些詞語,老師來看看你們的記性怎樣?(生開火車讀詞語)。
2.好,同學們既然會讀了,那會寫嗎?我們一起來聽寫一下。
3.全班再讀一次檢測一下是否正確。
三、新授。
(一)1——3段。
1.大家看!這就是玲玲畫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這幅畫去參加評獎了,你認為他能得獎嗎?(出示玲玲的畫)。
2.玲玲的畫真美??!現在請同學們把第一段讀齊讀一次。
(課件:第一段)。
3.玲玲得意地端詳再看看這句話里“得意地端詳”有什么特別?怎樣才是得意的端詳呢?(生說)這里讓學生做動作表達。
4.所以玲玲很開心很滿意,那我們也來端詳端詳這幅畫。自己帶著滿意的心情去讀。指讀。
5.就在這時,誰來催玲玲了,誰愿意來讀?(課件:第二段)(指讀)。
6.平時,你們的爸爸媽媽怎么催你睡覺?帶著這種感覺讀。(指讀)。
7.爸爸真關心你們,多幸福啊!玲玲又是怎樣回答爸爸的?(指讀)。
(二)46段。
1.就在這時,仔細聽,你聽到什么了?(叭的一聲)。
呀!畫臟了,玲玲“傷心”地哭了起來。指讀第4自然段。(課件:第4段)。
2.問學生:如果是你,你的心情會怎樣?那你會跟哭著的玲玲說些什么呢?
3.那你猜哭著的玲玲會說些什么呢?(指讀)。
4.這可怎么辦?誰來幫幫玲玲?(生說)。
三、(79)段。
1.(課件:爸爸的辦法)這一次我想來讀讀爸爸的辦法,可以嗎?這樣可以嗎?為什么?
誰再來指導指導?還有誰行?(師讀)。
2.在爸爸的指導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把玲玲怎么做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
3.誰來讀讀?(生讀)。
5.瞧!(課件:畫)看著這幅畫,玲玲滿意地笑了。你覺得這幅畫怎樣?
6.不僅玲玲滿意了,爸爸也很高興。請同學們畫出爸爸說的話,(課件:9段)誰來讀?這里的壞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壞事變好事的秘訣了嗎?(隨學生回答完成板書:動腦筋)。
四、訓練表達,滲透思想。
1.小朋友們看,從課文中我們不難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興的事,在爸爸的指點下,她通過動腦筋,將壞事變成了好事,老師想知道,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小組討論)。
2.如果小朋友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碰到類似課文中這樣的事,我們應該怎么辦?
3.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故事,分角色讀讀全文。
五、積累運用。
1.把文中好詞好句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六、拓展。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些關于動腦筋思考的名言,請同學們看一下。不用太多一個能思考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要學會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難就向別人伸手。
冷靜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開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板書設計:
(動腦筋)。
壞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