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可以打動人心,讓人們對事物有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下面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夠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優秀作文的寫作技巧。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一
其實,小白狗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有趣的經歷。
小白狗很“饞”。有一次,小白狗也許餓了,正巧把一雙前爪伸進了廚房邊的水坑內,用靈敏的鼻子東聞聞西嗅嗅的,真想找到好吃的東西,可弄得全身濕淋淋的,還把腦袋使勁地抖動起來,污黑的臟水四處飛濺。外公見狀,連忙轟它出去,誰知,在它后面留下了一串長長的梅花印,真好看!
小白狗有時也愛“學習”呢!表哥在做作業時,它常常陪伴左右。一次,表哥的作業本從桌子上掉了下來,小白狗連忙跑過去左看看右瞧瞧,不知從哪里銜來一支鉛筆,在作業本上做起“練習”來呢!有時低頭思考,時而抬頭嗯嗯叫,好像在問:“這個答案對嗎?”看著它那認真學習的模樣,我和表哥都忍俊不已,笑得前仰后翻。
最有趣的是,每當小白狗感到無聊時,總愛朝著自己翹起的尾巴追個不停,狠不得一口把它咬住,傻乎乎的弄得團團轉。如此自得其樂的樣子,真是惹人喜愛!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二
心愿。
以前,我有個小小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能養一只小狗,可一直未能實現。由于時間的推移,便漸漸淡忘了。但一只貴婦犬小白,喚起了我兒時的夢想。
小白今年個月大,是只干凈的小狗。一身潔白的毛,卷卷的,如同燙過一樣,主人親切地喚它——小白。它長著一雙奇怪的耳朵,一只朝上,一只向下,十分有趣。在長長的睫毛下,有一雙烏黑、亮麗的大眼睛。似乎會說話,能告訴你它的喜怒哀樂。再看它的小鼻子,黑黑的,濕濕的,那么可愛。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條小尾巴了,短短的、粗粗的,一搖一搖的,總是朝著天上,好像一根小木棍。
從我第一眼見到小白時,我就喜歡上了它,小白見了我,直往我腿上撲,我有點害怕。它的主人告訴我,它這是喜歡我,想找我玩呢!那時,把小白抱回家愿望便悄悄誕生了。
狗王小白。
剛剛旅游回來,爸爸宣布了一件令我興奮的事情:明天把小白抱回來。這真是喜從天降,爸爸滿足了我夢寐以求的愿望。好偉大呀!明天,就在明天,為了之后的快樂,耐心地等吧!
第二天,激動的我早早起來,一路上,我想象著小白可愛的模樣。終于到了,我顧不得媽媽的阻攔,飛快地沖到小白的面前,好好跟它親熱了一番,高興得不得了。小白的主人依依不舍地撫摸著小白說:“小白,到了龍兒姐姐家要聽話,不許亂叫。”小白似懂非懂的看看主人,再看看我。
一路上,小白在車里上躥下跳,顯得很興奮。可到了樓下,它卻不肯上樓,仿佛要回去找以前的主人似的。我們千方百計地把小白抱回家,把它放到籠子里,它一直低聲的嗚咽,好像想家了。
傍晚我帶它下樓去散步。剛一下樓,只見一只叫“皮皮”的狗迎面走來。以前,皮皮是這里的“狗王”。不管大狗小狗都敬它三分,有的小孩見了它都要退避三分。如今小白來了,狗王會欺負小白嗎?我為小白捏了一把汗。
果然不出所料,皮皮看小白是新來的狗,便向它示威。它先圍著小白轉了幾圈,趁小白不備之時,把爪子搭在小白的背上。小白身體矯健,一下就躲開了,用爪子迅速抓了一下皮皮的臉,又對著皮皮的脖子就是一口。這下徹底激怒了皮皮,還從來沒有狗敢對自己那么無理呢!皮皮再次發起進攻,猛地朝小白撲去,小白又一閃,皮皮撲了個空。小白縱身一跳,跳到皮皮身上,把它壓倒了。只兩三個回合,皮皮就甘拜下風,成了小白的手下敗將,灰溜溜地走了。
哈哈,狗王皮皮下崗了。新狗王小白上任了。這下,小白走路更加趾高氣揚了!
放手也是一種愛。
愛,不一定是要把某個東西看為掌上明珠,奉為己有。有時,放手讓它快樂也是一種愛。
小白來我家已經一周了,它的表現很異常。當爸爸媽媽穿衣服出門時,小白就瘋狂的抓籠門,拼命地叫,好像要留住他們。我輕輕地和小白說話,安慰它,還有我陪它呢!它便安靜下來。可是,我也有出去學習的時候呀!有一天,我們回來時,發現它似乎叫累了,趴在那嗚咽,多么可憐呀!我想,要是開學了,不僅沒人陪它,連個午飯都不能按時吃,小白會快樂嗎?從那時起,我便下定決心,狠狠心,把小白送回去,讓它離開那小小的籠子,回到它原來的家,回到媽媽的身邊吧!
今天,爸爸開著車和我一起送小白回家。一路上,小白忐忑不安,一雙大眼睛無助的望著我,好像在說:“你們要把我送到哪呀?小主人?”
到了小白的家,它好像認出來了,十分高興,開心的叫著……我這才知道,那條大狗,因為失去了“孩子”,哭了兩天兩夜。唉!我當時把小白抱走,真是太自私了。看到它們在一起快樂地追逐、玩耍,我的心情一下輕松多了。
愛,有許多種。有時,放手,是一種更深奧的愛。小白希望你永遠快樂,我愛你!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三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只狗,那就是我表哥家的小白狗,它叫“小白”。
這只小狗可真是“狗如其名”呀!因為它的皮毛像雪一樣潔白,它的脖子上帶著一條頸圈,頸圈上還掛著一只小巧玲瓏的小鈴鐺。尾巴搖來擺去是在和你打招呼呢!
它開心的時候,會伸出舌頭來在你身旁活蹦亂跳,有時候也會在你身旁縮成一團,活像一粒大“棉花糖”,想要你去抱抱它。
它傷心的時候,會愁眉苦臉,就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小孩一樣,任憑你對它千言萬語,說多少好話,它還是一聲不吭,無精打采。當它更加難過的時候,它就會偷偷地躲在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低著頭,誰叫它過去它都是不理不睬的。有時候它還會呆在沙發上,誰要是想把它趕下來,它就會對著誰一個勁的狂叫“汪汪汪”,就連主人也不例外。因為它需要安靜,想自己靜靜地躺在沙發上休息。
吃飯的時候,它需要三種“食物”下飯,分別是骨頭、肉和水。它吃飯的時候是有順序的。先吃骨頭,再吃肉,然后喝一口水。為什么要按這樣的順序吃呢?因為它把骨頭當成米飯,再把肉當成了菜肴,再把水當成了湯汁,可有趣了。
這只狗可懂人性了!每當主人回來的時候,它總會搖擺著尾巴,伸出舌頭,在主人旁邊蹦蹦跳跳,像是在迎接主人回來似的,可懂事了。但當有生客進入家里時,它就會對著陌生人不停地叫,不讓他進家門。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我上小學了,而且作業和興趣班比較多,已經很久沒去表哥家了。今年暑假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表哥家,猜想:小白可能不認得我了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敲開表哥家的門,一看,小白已經變成了“大白”。但是它仍然沒有把我忘記,還一個勁地向我擺著尾巴呢,可乖了!
我真喜歡這只懂事的——“大白”狗!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四
我家有一只可愛的小白狗,只有眼睛的周圍是黑色的,仿佛帶了黑眼圈。它長著一身潔白的毛,如同一身的白雪。因為它的毛是白色的,所以我叫它小白。
小白的聰明讓人不得不提啊!
陽光和煦的周末,我在家里寫作業。小白就睡在我的身旁自娛自樂,還時不時圍著我走來走去,仿佛是我的保安一樣。
我寫著寫著,我的鉛筆不小心斷了。我從書包翻了一遍,書包居然沒有刨筆機那熟悉的身影,在這十五個吊木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時候,仿佛只有小白能懂我的心之所急,只聽“汪”的一聲,我才發現刨筆機被小白叼在嘴里。
小白走過來,把刨筆機放下,又坐了下來。作為鼓勵我從冰箱里拿來了一個骨頭,送給小白,做為獎勵。小白便如饑似渴地啃了起來,甚是可愛。
它不但很聰明,而且還很勇敢。
在那月黑風高的晚上,小白跟著我在院子里散步。只感覺黑暗處,一雙眼睛在緊緊地盯著我,突然間,迅速往我這撲過來,就在我驚慌失措的時候,它往我這走過來,小白擋在了我的面前。定睛一看,原又來是一只野貓,還好我有小白,要不然,我就被它咬到了。
怎么樣?聽了我的分紹,你想和小白做朋友嗎?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五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多么美妙的詩句,多么美麗的景色,大自然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我又何嘗不喜愛美麗的大自然呢?每每朗誦起這首詩,我就會想起這件事。
那是去年初夏的一天,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煩躁地望著窗外的景色。突然,一個醒目的白色東西在我眼前劃過。我好奇的走進去一瞧,呀!原來是一只小白鷺。那雪白的蓑毛,那流線型的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多美的小精靈!可是,此時它正站立不穩,用驚恐的眼神觀察著四周。我細細一看,原來它腿部有一處明顯的傷痕,鮮血正不住的往外淌。
我心疼極了,連忙捧起這個幼小的生靈。回到家中,我用餐巾紙在熱水中浸濕了,然后輕輕地把水擰干,接著用餐巾紙把小白鷺全身上下都擦拭了一遍,在小白鷺的傷口處,我還特地用消毒棉球一點一點小心地擦著,雖然我是那么的小心翼翼,但小鳥還是疼得直叫。它那雙噙滿淚水的.眼睛盯著我,似乎在說:“我不小心碰傷,你這樣細心地呵護我,真是太感謝你了!”我把它的傷口清理好后,用紅藥水涂了一下,這下可把它疼的到處亂飛,最后摔在了地上。我把它輕輕地捧起來,又輕輕地放在軟軟的枕頭上。媽媽知道后也非常支持我,特地為小白鷺做了一個舒適的“房子”。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小白鷺也已經和我混熟了,它的傷口一天天好起來了。每當我走近它,它就會拍著翅膀飛上飛下。我用手指去觸摸它,它還會用長長的喙輕輕啄我,似乎在撫摸我呢。有時,我也會發現它盯著窗外的藍天、白云里忽而飛過的小鳥,孤獨地跳來跳去。媽媽說:“小白鷺在想它的媽媽了。”我心中雖然不舍,但我知道廣闊的大自然才是小白鷺幸福的樂園啊!于是,我決定放飛小白鷺。
在一個晴天的早晨,我打開籠子的門,小白鷺拍著翅膀飛出了籠子,而后又停在了籠子上,眼睛睜大看著我。我輕輕拍拍小白鷺,說:“去吧,去找你的媽媽吧!”小白鷺似乎聽懂了我的話,展開翅膀,在我身邊盤旋,然后頭一昂,飛了出去,不一會兒就消失在我的視線外。“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小白鷺,相信你會幸福生活的。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六
小白是我家養的一條可愛的小狗,它的外貌和它的名字一樣,全身都是毛茸茸的白毛,非常活潑可愛的!提起小白,它和我還是非常有緣的,它是我一次在路上撿的。記得那是我在離老奶家不遠處的地方散步,突然聽到幾聲“汪、汪”的狗叫聲,我尋聲而去,看到了一條可憐的小狗,小狗的毛沾滿了泥土,帶著可憐的眼神一動不動地望著我,好像在說:“收留我吧,好嗎?”我想,它一定是病了。我看著小狗起了憐憫之情,于是我彎下腰,摸了摸小狗的腦袋,示意它跟我走,可它搖晃幾下,站不起來。它確實是病了,本來就喜歡小動物的我也沒多想,就將它抱回了老奶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照顧,這只當初快要死的小狗完全恢復了活力,它活潑可愛、精力充沛,到處撒歡。洗完澡之后,本來就很白的毛毛就更加潔白了,因此我們都叫它小白。
我家的小白是很有靈性的。我每天放學回家,當快要到家的時候,都能聽到“汪、汪”的狗叫聲,打開門來,小白果然就在門口等我呢。我換鞋時,它就把我的拖鞋叼過來,并且不依不饒地圍繞著我轉,好像我回來晚了似的。
小白也是非常淘氣的。有一次,我在外面給小狗買吃的,回到家中我習慣性地叫了一聲“小白!”,可是卻不見小白的蹤影。哪去了呢?于是我便找了起來,就當我感到困惑的時候,從背后突然傳來一聲狗叫,我一回頭發現不知從哪鉆出來的小白正朝我搖尾巴呢!我又好氣又好笑,把小白抱了起來摸了摸說“你這個小淘氣鬼!”。
這就是我家可愛而又淘氣的小狗——小白。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七
大黃狗在門外偷看著“小白”津津有味地吃著主人剛煮熟的豬肝(小白,純白色的小獅子狗,主人給起的寵物名),香味一陣一陣地向她撲來,她心里可急了,但她卻不能進屋里去同“小白”爭著吃,因為上一次她同“小白”爭食,被主人狠狠地揍了一頓,她現在臉上的傷還沒好呢?她只有忍著,把淚水往自己肚子里咽……一會兒,主人和“小白”吃好了飯,她才吃上殘羹剩飯,她用她那勤勞的舌頭把飯碗舔的干干凈凈后,慢慢地臥在門口想起了自己的'心事。
突然,門響了,她警惕地瞪大了她那雙美麗的眼睛看著四周,原來是主人要出門上班去了。她看著主人快到門口時,她顫抖地向后移動一下身子,她害怕主人再順便踢她一腳,她知道主人現在脾氣不太好,看到自己就心煩,最近又換了一雙新皮鞋,這皮鞋不像以前主人穿的布鞋,現在踢她一腳,她真的受不了!“滾一邊去!看我把你賣了不可!”此時,只聽見主人猛地對她大喝一聲后,頭也不回地下樓去了!
她依舊臥在門口,但此時她心緒不寧,煩躁不安,她想著主人剛才說的這句話,不由地流下了傷心地淚水。
“黃姐,你怎么了?身體不舒服嗎?”“小白”假惺惺地來到她的面前,假裝關心地問她。
“沒什么,只是心里難受,你說,這人心怎么說變就變了呢?我和主人可是十幾年的感情了,這咋說沒就沒了呢?你看主人剛才對我是什么態度!真讓我心酸呀!”大黃狗委曲地說著。
“這有什么呀,這很正常呀!你沒看現在的人都喜歡帶‘小’字的?比如什么‘小姐’、‘小秘’、‘二奶’呀什么的!你看她們多吃香呀!如今我也沾這‘小’字的光,把我當寵物了!你就知道在家操持家務,守家護院,這種想法過時了!哈……”“小白”快樂地笑著說。
“唉!世風日下呀!怪不得人們常說‘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福’呀!你有什么得意的?一點本事都沒有,又不能看家護院,不就憑著自己長得一副惹人喜愛的俊模樣?”黃狗氣憤地瞪著眼看著“小白”說。
“你不要這樣看我,這怪不得別人,你也不看看你長得兇神惡煞的樣子,誰喜歡呀!那像我,主人一回來,我穿著漂亮的白衣裙,又是撒嬌,又是甜言蜜語地哄主人開心,每次都逗得主人開懷大笑,主人當然喜歡我了!”“小白”驕傲地說。
她倆正說著,主人下班回來了。大黃狗趕忙站起身來,笑臉向迎。只見主人一腳踢來,并對著她吼道:“滾一邊去!明天就把你賣了!”然后走進房間里,抱起“小白”溫柔地說:“寶貝,你餓了嗎?想吃啥!”
此時,“小白”看著大黃狗,眼角露出了一絲冷笑,心理想著“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還敢同我爭風吃醋呢?活該!”想到這,她快活地“汪、汪、汪”叫了三聲。
主人臉上笑得更燦爛了,并對著“小白”說:“寶貝,真懂人性。”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八
陽春三月,繁花盛開,萬紫千紅,遠處的黃鶴樓里,坐著兩位正在對酒暢飲的詩人,一位是詩人孟浩然,他雖然仕途不得意,但早已詩名滿天下了,另一位是詩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幾歲,他剛離開四川不久,還未進入仕途,瀟瀟灑灑,自由自在。李白久聞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見,特別高興。而孟浩然見到,詩才入仙,談吐非凡的李白,也是相見恨晚,幾天來二人游遍了湖北的名勝。談詩情,談人生,十分投機,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孟浩然就要離開此地沿長江東下去揚州了,李白特意在這依山傍水的黃鶴樓為他仰慕的孟浩然踐行。
李白說:“孟兄,千言萬語也無法代替我對你依依惜別的心情。我們將要在此分別,望你一路走好。”
孟浩然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但有緣千里再相會,到時我們再聚在一起開懷暢飲,珍重啊!”
說完,孟浩然便背上行李,踏上了小船,揮手向李白道別。李白目送著小船離去,直至小船消失在天空的盡頭,他還是久久不肯離去。他看著身邊青翠的柳樹和含苞欲放的花兒,不由得詩性大發,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送別詩有著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去的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九
給李白寫了一封信,稱這里有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李白看完信后非常高興。立刻動身乘船去汪倫所指的村莊,可是到了那兒,卻發現哪有什么桃花和酒店啊,汪倫笑著說:我所指得是十里以外有一棵桃花樹,和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并不是有方圓十里的桃花樹林和一萬家酒店。李白一楞,馬上又笑著說:我堂堂一個大詩人居然被你給騙了。然后便答應汪倫在他那兒小住幾日,并答應他一定作一首詩送給汪倫。汪倫十分高興,于是便帶著李白游遍了這個地方的風景名勝。而李白和汪倫也聊得十分投機,常常徹夜長談。而白天則和李白一起喝美酒、作詩。
幾天時間一眨眼就到了,可李白卻還沒有作出首好詩,李白覺得自己愧對汪倫,于是便匆匆告辭,準備回去。
李白立在船頭,久久凝望著汪倫家的方向,這時一個人朝他走了過來,還唱著歌,仔細看時,才發現是汪倫來送他了,李白潸然淚下,詩興大發,作了一首千古流傳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十
李白,字太白,原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隋朝末年,全家遷到西域的碎葉(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歲那年,他又隨父親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所以他又號青蓮居士。
李白少年時便顯露才華,“十歲通詩書”,“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三十歲時以詩文知名天下)”。二十五歲那年,李白離開四川,順長江東下,先到達江陵,拜訪了一位八十高齡的道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曾受到武則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見,在當時名氣很大。司馬承禎見了李白,對他大為贊賞。李白很高興,回去后就寫了篇《大鵬賦》,把自己比作氣概抱負不凡的大鵬。《大鵬賦》很快傳開,李白的名氣也更大了。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陽,拜見了荊州刺史韓朝宗。韓朝宗因喜歡獎掖提拔人才而聞名,所以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生不愿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韓朝宗對李白自然是稱賞備至,而李白寫的自我推薦信《與韓荊州書》也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佳作。
名滿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寶元年)終于奉詔來到京都長安。當時任秘書少監的老詩人賀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長安,親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他讀了李白大約在十年前寫的《蜀道難》后,贊嘆道:“這是一個從天上貶謫下來的仙人啊!”從此“謫仙”這個稱號不脛而走,李白也被人們稱作“謫仙”、“詩仙”。
李白進宮后,唐玄宗很高興,封他為翰林供奉。據說,唐玄宗當時曾親自走下臺階迎接李白,還親手為李白調制羹湯。出于信任,他還讓李白參加了起草詔書的工作。
唐玄宗對李白,只是希望他成為一個宮廷詩人,為太平盛世作些詩文點綴。但李白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初進宮廷時,他對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寫了不少歌頌升平的詩,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變化。天寶年間,朝廷政治已由盛轉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漸漸蛻變為庸主。朝廷中的有識之士都在擔憂時政,擔心發生變亂。李白對此是有認識的。
作為一個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的個性也是十分狂放的。他又特別喜好飲酒,常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在一首詩中這樣描述他:“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樣的個性使他很難被朝中的權貴們所容忍。據說,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監高力士。高力士又故意歪曲他寫的詩《清平調》,使楊貴妃對他也心生忌恨。最后連唐玄宗也疏遠他了。
可是李白的個性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時他最向往的,還是他以前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于是李白向唐玄宗上書請求離京。公元745年,他的請求被批準,他離開長安,又開始了漫游山水間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洛陽、長安先后淪入亂軍之手,唐玄宗倉皇逃向四川,唐肅宗在靈武即位。逃難途中,唐玄宗又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為江陵大都督,要永王招兵馬抵抗叛軍南下。
那時李白正避亂隱居在廬山。永王東下經過潯陽,得知李白在此便派人請他參加自己的幕府。出于一片愛國心,李白立刻答應了,并一連寫了十一首《永王東巡歌》贊揚永王。
可是唐肅宗并不信任永王,認為他出師東巡是割據江南,便調動兵力準備消滅永王。永王大怒,也發兵進攻。這樣他便成了叛逆,將士們紛紛脫離,永王最終兵敗自殺。李白也因“附逆”(附靠叛逆之臣)被判死刑。多虧郭子儀等人相救,李白被改判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貴州正安西北)。還沒到夜郎,朝廷宣布大赦,李白得以返回四川。
李白的晚年是在安徽當涂度過的,他的族叔李陽冰在那兒做縣令。唐代宗即位后,下詔拜李白為左拾遺。但詔書還沒到,李白已離開了人世,那一年他六十二歲。至今當地還留有李白的衣冠冢和紀念堂。李白現存的詩有一千多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這些詩經過他的夸張的描繪,想象奇特的渲染,顯得大氣磅礴,出神入化。他還寫了不少反映人民生活、抨擊黑暗政治的詩。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和素材,經過他的豐富而奇特的想象,使他的作品具有雄奇豪放的風格、瑰麗絢爛的色彩。他被認為是自屈原以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創作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不少作品,如《蜀道難》《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已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
李白在詩歌創作上的偉大成就,是很難用幾句話來描述的,也許只有杜甫的兩句詩最有概括力:“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十一
歷代文人歌詠黃鶴樓的詩篇,最著名的當數唐朝崔顥那首七律《黃鶴樓》。因為有了這首詩,詩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所以,在《李太白全集》中,我們是找不到登臨黃鶴樓的詩篇的。李白倒寫過“捶碎黃鶴樓”的詩句,為此還引起了一場**。
肅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長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時遇到當時任南陵縣令的故人韋冰,兩人對飲敘舊。詩人有滿腹心事,於是即席寫下了著名的長篇政治抒情詩《江夏贈韋南陵冰》。詩中的“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二句,簡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目為狂人,有些人還寫詩文來譏笑他。為此,李白又寫了《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予捶碎黃鶴樓》一詩。
在這首詩中,李白用詼諧的筆調向丁十八“陪罪”:你怪我驚動你的“逸興”,作詩問罪,可是黃鶴樓已經被我捶碎,黃鶴仙人也無處棲止了。好在黃鶴可以上天向玉帝訴告,玉帝會放黃鶴歸來,黃鶴樓也會重建起來的。至於我,只有等酒醒了再來陪你同游。
雖有人不信此詩是李白所作,但李白“捶碎黃鶴樓”的故事卻已不脛而走。宋代有個和尚曾用此事戲作一偈曰:“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顯題詩在上頭。”另一個和尚覺得此偈還不足以寫出太白風韻,又把后兩句改為:“有意氣時消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明代解縉作《吊太白》詩也有“也曾捶碎黃鶴樓,也曾倒卻鸚鵡洲”之句,足見此詩影響之大。不過,這些人都只是將這看作李白的風流故事,卻很少想到詩人胸中的憤郁,真是李白的不幸!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十二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相當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下山,經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說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從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學念頭,下功夫讀書了。他既學文又習武,專門學習劍術。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游俠”。
李白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說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學會了彈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風流儒雅,氣概不凡,是當時很有名氣的文人,這次是到蜀中來做官的。在長安,他早就聽說李白的詩名,這次來到蜀中還未上任就前來拜訪了。家人帶他來到一條河邊的柳樹蔭下,只見一個年幼的書生,頭戴綸巾,佩一把寶劍,正在吟詩,同樣是風流倜儻,卓越不群,詩人對這少年的喜歡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詩稿,先是吃驚,后是贊嘆,最后竟是擊節拊掌了,他說:“小家伙的文辭簡直可以和司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寫吧,中國第二個屈原就要橫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遠大,稟性高潔。當時的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參加進士考試。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個國家棟梁,否則就一輩子只當一個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謝安,相信總有一天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少年時代的詩歌留下來不多,比較早的一篇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說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觀中去尋訪一位道士。時值初春季節,桃花正帶露開放,飛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確實美不勝收。然而道士卻始終沒有回來,從早晨到下午,一直見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歸了。回到家后愈想愈覺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詩興。
于是展紙揮筆: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十三
藍藍的天上,有一朵可愛的小白云,每天,它都在天上快樂地飄來飄去,它更喜歡把自己心中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有一次,小白云飄到了方方的屋頂上,它給哪兒也去不了的屋頂,講一個又一個有趣、好玩的故事。
還有一次,小白云飄到了高高的楊樹梢,它告訴剛剛出殼的兩只小雛鳥一個又一個有趣、好玩的故事。
再有一次,小白云飄到了圓圓的小池塘上空,它告訴剛剛跳出水面的小青蛙一個又一個有趣、好玩的故事。
這次,小白云飄到了一座大大的公園里,它看見涼亭旁邊坐著一個老爺爺,老爺爺面前的木架子上,站滿了一朵朵像自己一樣的小白云,小白云急忙開心地飄過去:“伙伴們,你們愿不愿意像我一樣,在天空中飄來飄去呀?”
呵呵!小白云不知道,那些不是小白云,而是老爺爺做出來的甜甜的棉花糖呀,小白云問了好幾遍,棉花糖們都抿著嘴巴不出聲,它們只會散發出一陣陣香甜的味道。
小白云想:也許,這些小伙伴更喜歡站在架子上吧!那么,我還是為它們講一講我心中的故事吧!
小白云便悄悄地站在一根棍子上,站在棉花糖們中間,開始講自己看到的、聽到的那些非常有趣的故事。
棉花糖們聽得開心極了,它們散發出更香甜的味道,那味道飄向了公園的每個角落,孩子們都爭著跑來買老爺爺的棉花糖,老爺爺開心得胡子都翹起來啦!
原來,它們不是自己的小伙伴呀,小白云這才明白過來,它趕緊飄到了空中,捂著嘴巴偷偷地笑了:我可不能被孩子們吞進肚子里,我還是更喜歡在天上飄來飄去,給大家講故事呢!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咦?我記得剛才好像有十根棉花糖的,怎么現在只有九根了?”老爺爺揉揉自己的眼睛,“難道是我眼睛花了,也許是吧!嘿嘿!我還是趕快再做幾根吧,要不然,吃不到甜甜的棉花糖,孩子們會傷心的!”
老爺爺快樂地從瓷罐里舀出一大勺白糖,小心地倒進那只鍋里,然后慢慢地攪啊攪啊,不一會兒,一根胖胖的、甜甜的棉花糖又出鍋啦!
現在,我們的小白云又去哪了?快瞧,它已經往天空更高處飄去了,它想飄到太陽公公身邊,把這個好玩的故事,講給親愛的太陽公公聽一聽呢!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十四
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陽。二月,秦州(今甘肅天水縣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壞殆盡,壓死者四千余人。征沼自稱生于堯時的道士張果先生,玄宗親問以治道神仙之術。授其銀青光祿大夫(銀印上系以青色緩帶,以為品位高的標志。副職),位侍中(唐門下省協助宰相起草文書等項的官吏)。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遠勝漢朝,并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長安后結識了衛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后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里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三年后,李白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以盛況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玄宗疏之。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并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后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箓,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箓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涂。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涂返宣城,避難刻中(今浙江省膝縣)。至漂陽(今江蘇省灤陽縣),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復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生擒哥舒翰。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云:“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歲。居于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于安陸。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于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并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歲。在安陸。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于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謁宰相張說,并結識其子張垍。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均無結果。暮秋游邢州(在長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長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歲,游于晉(今山西省)。
開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十月,玄宗駕幸洛陽。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于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為河南省登封縣的名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開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陽以北(今山西省一帶)地區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開國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歸還洛陽。是年全國戶數為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為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李白三十歲。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玄宗親注老子《道德經》。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與庶民)家藏一冊,梅年貢舉時加試《老子》策。三月,韓休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張九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人為人正直,敢于力諫,張九齡尤以文學才能,道德文章,為世所重。分天下為十五道,各置采訪使(負責監察督辦所轄地區的政治等項),是年長安久雨,京師饑謹,詔令放太倉米二百萬石以賑民。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于安,從賊營逃出,謁肅宗于風翔,授右拾遺。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為荊州大都督長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尋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是年杜甫四十七歲,為華州司功參軍。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于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于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游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于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涂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
關于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當涂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涂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后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十五
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被后人稱作“詩仙”。
李白小時候不愛學習,還經常逃課,學習也不用功。有一天,李白又出來逃課了。他走著走著,忽然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
李白很好奇,便走過去看。李白上前問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說:“我正在用這根鐵棒磨一根又細又長的繡花針呢!”
李白又問:“這么粗的鐵棒,怎么可能會磨成一根細長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李白聽了這句話后非常后悔,也很受啟發,于是便發奮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成為一位著名的詩人,寫了許多優美的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些詩一直流傳至今。
關于李白,還有一件有趣的故事呢。有一天,李白來到了黃鶴樓,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于是便登上了黃鶴樓。
李白在黃鶴樓上,看到風景如畫,剛想吟詩,突然他看見崔顥已經在上面題了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看到這首詩,李白驚訝的寫不出詩來,只好寫了一首打油詩“三拳打碎黃鶴樓,一腳踏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于是惆悵而去。
盡管在黃鶴樓下留下了遺憾,但李白仍不愧是我國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流傳千古,至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
小白的故事(模板16篇)篇十六
小白上氣不接下氣,好歹回到主人家。鉆過黑院墻下的狗洞,繞過倉房,就是狗窩所在的后院。小白像一陣風似的,奔進后院的草坪。跑到這里就不用怕給繩子套住了。尤其幸運的是,綠茸茸的草坪上,小姐和少爺正在扔球玩。看到這光景,小白那份高興勁兒,就甭提了。它搖著尾巴,一步就竄了過去。
“小姐!少爺!我今兒遇見宰狗的啦。”小白氣都沒喘一口,仰頭望著他倆說。
(小姐和少爺當然不懂狗話,所以只聽見它汪汪叫)可是,今兒怎么回事?小姐和少爺都愣在那里,連腦袋也不來摸一下。小白覺得奇怪,又告訴他倆說:
“小姐!您知道宰狗的么?那家伙可兇哩。少爺!我倒是逃掉了,鄰居家的阿黑卻給逮住了。”
盡管如此,小姐和少爺只是面面相覷。而且,旋即說出的話簡直莫名其妙:
“是哪兒的狗呀,春夫?”
“是哪兒的狗呢,姐姐?”
哪兒的狗?這回倒叫小白愣住了(小姐和少爺的話,小白完全聽得懂。我們不懂狗話,就以為狗也不懂人話。其實不然。狗能學會耍把戲,就因為懂人話。我們聽不懂狗話,所以,像暗中看物啦,辨別氣味啦,狗教的這些本事,一樣都學不會)。
“哪里是哪兒來的狗呀?就是我小白呀!”
可是,小姐仍然嫌惡地瞅著小白。
“會不會是隔壁阿黑的兄弟呢?”
“也許是阿黑的兄弟吧”。少爺擺弄著球棒,深思熟慮地回答說,“瞧這家伙也渾身黢黑嘛”。
小白頓感毛骨悚然。渾身黢黑!哪兒會呢。小白從小就白如牛奶。然而,此刻一看前爪,不,不止前爪。胸脯、肚子、后爪、修長有致的尾巴,全像鍋底一樣黢黑。渾身黢黑!渾身黢黑!小白瘋了似的,又跳又蹦,兜著圈子拼命狂吠。
“哎呀,這怎么辦?春夫,這準是一只瘋狗。”
小姐站在那里,幾乎要哭出來。但是,少爺倒很勇敢。小白左肩上猛地挨了一球棒。說時遲那時快,第二棒又朝頭頂掄將下來。小白棒下逃生,趕緊朝來的方向逃去。這次不像方才那樣,只跑上一二百米。草坪盡頭,棕櫚樹下,有個白漆狗窩。小白來到狗窩前,回頭看著小主人。
“小姐!少爺!我就是那只小白呀。變得再黑,也還是小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