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小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觀點,進一步理解書中的故事和角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學生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小學生們寫出精彩的讀后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一
在我八歲生日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套《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其中有一本書最讓我感動,這本書的名字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海倫·凱勒。她在十九個月大的時候,發了一次高燒。從此以后,海倫再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再也聽不到爸爸媽媽的呼喚了。她變成了殘疾人。后來,媽媽給海倫請了一個家教,她的名字叫安妮·沙利文。海倫在沙利文小姐的細心教導下健康地成長著。她憑著堅強的毅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完成了大學的學業,并最終獲得成功。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擁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我會毫不猶豫地摘下一朵花瓣,大聲地喊:“飛吧,飛吧,讓海倫·凱勒擁有三天光明吧!”
【點評】這篇。
讀后感。
概括故事內容簡潔清晰,小作者能夠結合現實闡述自己的看法,懂得了:要堅強、勇敢、樂觀地面對生活。文章“引”“議”“聯”“結”恰到好處,是一篇很成功的習作。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二
今天,我讀了一本好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對故事里的主人公-海倫?凱勒既感動又佩服。
使我感動的是,可憐的小海倫出生十九個月就失去了視覺和聽覺,她的內心一定很絕望。但是一位家庭老師的出現-安妮?莎莉文老師卻讓海倫擁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莎莉文老師在小海倫手心上一橫一數地教小海倫識字讀書,讓她忘掉心中的絕望,能夠打開心靈的窗戶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莎莉文老師的不屈不撓,有可能就沒有后來的海倫?凱勒。
令我佩服的是,海倫沒有把她身上的殘疾當成她對知識渴望的阻攔。她寧愿比常人花幾倍的努力來換取少得可憐的一點知識,也不愿意躲在房間里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自卑。每一天她都迫不及待的認字、閱讀,就像一塊海綿一樣不斷的吸取知識。她以頑強的毅力客服了種種困難,竟然還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許多國家的語言,真是不可思議!就算一個身體健康的正常人,也很難做到這些啊!她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毅力是多么令人贊嘆啊!
如果我們都能像海倫一樣,在受到挫折時用微笑來面對困難,用雙手來擁抱整個世界,每時每刻多吸收一些知識,懷著友善,熱情的態度去對待他人,愛護他人,那么,我們的人生該是多么幸福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真實寫照。講的是海倫.凱勒在剛剛出生19個月時,一場疾病使她墜入了黑暗與寂靜的深淵。從此,她看不見美麗的世界,聽不見美妙的聲音,與世隔絕。
但是,她憑借著不屈不撓鍥而不舍的頑強精神學會了英.法.德.希臘和拉丁文五種語言,并且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成為人們學習榜樣。她的成功是千萬滴汗水的聚集,是十幾年心血的精華,是手指上鮮血的匯聚......
和她比比,我們現在是多么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海倫.凱勒為了閱讀,不惜讓手指纏滿紗布,而我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可以輕松的閱讀,卻總是不想讀;海倫.凱勒為了上學,不惜花費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使自己在班上名列前茅,而我們有著良好的學習條件,可以愉快的學習,卻總是對學習不屑一顧;海倫.凱勒為了叫一聲爸爸.媽媽,練習了多少個日日夜夜,而我們能說話,卻經常惹父母生氣......
晚上,我第一次想給母親洗腳,母親聽了,淚水頓時溢滿眼眶,連聲說好,我調好水溫,把媽媽的腳小心翼翼的放進水里,我用手撫摸著媽媽飽經風霜的腳,不禁想起了在我很小的時候在媽媽細膩的腳上玩耍時,媽媽的腳多嗎好看呀!這時,媽媽似乎感覺到了有淚水滴落在她的腳面上,問我怎么了,我再也忍不住了,撲進媽媽的懷里。深情地說了一句:“媽媽,我愛你!”媽媽聽了,淚水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流了下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該書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則介紹了海倫的求學生涯。同時也介紹她體會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動等等。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當不幸降臨的時候,小海倫變得暴躁而痛苦。是的,誰遇到這樣的不幸都會抱怨命運的不公。但幸運的是,小海倫遇到了她的恩師――安妮?莎莉文。莎莉文老師教海倫摸盲文,拼詞句,學說話……莎莉文老師不僅教給了海倫知識,更以自己的愛心,讓海倫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海倫的成功除了老師的幫助,更離不開她自己的努力!我們大家想想看,一個失明失聰的人,要像正常人一樣學會一點東西,該有多大的難度!
記得有一次,我家里,突然停電,我只好摸黑刷牙洗臉。結果,不是碰到這個,就是撞到那個。在去熟悉的房間時,居然把腿磕到了床角,疼得我直叫喚!我不過是度過了一個黑暗的晚上,而海倫的一生都在無聲的黑暗里度過……,我們是不是要向她學習。
但是,痛苦對于意志堅強的來說,卻是前進的動力。小海倫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學習、學習、再學習!她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德克里夫女子學院!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在她的后半生中,她用全部精力為殘疾人造福。她用行動證明了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
作為一個健全的人,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遇到困難就退縮呢?我們有什么理由抱怨命運的辦公呢?正如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給予人們的忠告:善待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就要遭受失明的災難……充分利用你的每一個器官,享受它們,珍惜它們,為世界向你毫無保留地打開而自豪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五
海倫﹒凱勒在三歲時發過一場高燒,當燒退了,家人們歡呼時,她竟然雙目失明,眼前是一片黑暗!當她知道了自己的眼睛完全陷入黑暗之中時,她的心就如刀割,如針刺,是多么地痛苦啊!也在不久,她唯一能感受大自然聲音的耳朵也失去了,她又一次跌入萬丈深淵,承受更大的傷痛!一個聾瞎孩子——想擺脫痛苦,卻無法自拔;想聽聽自然,卻雙耳全聾;想看看大地,卻雙目失明……她真的什么也做不成了嗎?她哀痛,她悲痛,她更傷痛!但在渺茫中,她似乎看到了希望——莎莉文老師來了。
莎莉文老師是一個性情溫和的老師,負責給海倫﹒凱勒教書。海倫﹒凱勒非常樂意老師給予她知識,就像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路燈……由于凱勒是一個特殊的孩子,老師只好選一種特殊的方式教育她——用手去感覺。老師經常把一個單詞寫在凱勒的手掌上,讓她去認,去讀,去學,也經常帶凱勒去森林中,親近自然,觸摸自然。而凱勒把大森林當作是一種享受,她經常爬到樹干上,傾聽鳥兒的快樂,小溪的歡暢。從此,海倫﹒凱勒不再自卑,因為她有一個溫柔的好老師在一旁鼓勵她;不再孤單,因為她有小鳥的陪伴以及森林的伙伴!她從此堅強!
人就是這樣,海倫﹒凱勒——這一朵無人欣賞的花,開得如此美麗燦爛,是因為自信、堅強!海倫﹒凱勒——她,是帶著自信去完成“夢”的。我們也一樣!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六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震感了全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
在海倫·凱勒出生的短暫時刻,見到了短暫的光明。但在她19月大的時候,突然病了,好了之后,她卻生活在了一個無光、無聲、無語的世界里,那是多么痛苦與絕望!
于是,我看到了種種扣動心弦的畫面——海倫幼年患病的絕望無助,安妮老師起初教化海倫的艱難,海倫初次體驗與人溝通的欣喜激動,海倫對于知識的無限渴求,求學之路艱辛卻礪前行,海倫在學會創作之后還努力練習發聲、演講,用異于常人的勤刻苦,讓自己在無光、無聲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復明”“復聰”“開口說話”,讓我們看到了如此令人敬畏的人生。
捫心自問,我感受到海倫對生活的積極向上、樂觀面對。她也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視光明,把握人生、關愛他人。生動地再現了海倫式的勇敢頹強、勤奮好學與仁慈正義,這些美好的精神催人奮進、給人激情。
當我們看到那些四膚不全的人們他們也在努力,讓自己也像正常人一樣,積極向上,對知識是那么渴望,當時,我是多么動情!
你該感謝上帝,是上帝給了你可以珍惜當下的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的機會。
韓寒的電影《后會無期》里有句臺詞:“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來的世界觀。”如果你想看一看世界,想看一看人生,想知道人生的價值,那就捧起《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看一看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七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作者是海倫·凱勒,而這本書就主要寫了海倫·凱勒他一生經歷的坎坷,挫折。5歲時,因為發高燒耳目失聰的他,從此就生活在黑暗之中,變得愛發脾氣,戲弄別人,有時連父母也管不了她,直到莎莉文老師的到來,海倫凱勒才變的懂事了許多,才漸漸的從黑暗走向光明,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劍橋,在那里展開了她的新生活。海倫·凱樂雖然耳目失聰,但她堅持不懈,學會了五種語言,還寫下了許多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其中一個。她的不向命運低頭,自信樂觀,深深感染著我。
說到這里,海倫·凱勒使我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張海迪。
張海迪是一位作家,他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但誰想,在這成功的背后,隱藏著多少艱辛挫折。
張海迪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這給她寫作的夢想添加了一個大險阻,但她堅信,世界上沒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她在家孜孜不倦的寫作著,學習著,有時還經常熬夜,因為她要證明給大家看,殘疾人也可以像正常人那樣學習生活,這是她一直以來的動力。
終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終于出版了一本本作品,這一本本作品剛出版,就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還了解了她,知道了她。那一句句贊嘆的語句,使張海迪覺得自己的努力-心血沒有白費。
世界上還有許多身殘志堅的人,比如:愛迪生,霍金,桑蘭……他們和張海迪一樣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想到這兒,我明白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論是殘疾人還是正常人,我們都不能向命運低頭,要樂觀向上,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去堅持,絕對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成功,我們的努力才不會白費,我們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八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作家海倫?凱勒所著的一部自傳,記述了作者從小到大的真實成長歷程。
出生于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城鎮――塔斯喀姆比亞。她在一歲半時因為一次連續幾天的高燒,治愈后留下后遺癥――失去了視力、聽力和說話能力。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沒有放棄,而是自強不息,在導師莎莉文的幫助下,海倫?凱勒學會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也克服了自己聲線上的缺陷,漸漸可以發出了聲音。她熱愛生活并從中得到許多知識,并開始和其他人溝通。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懂得五種語言的才女。但她始終有一個愿望――期待有一天可以看見光明。所以她許給了自己一個在當時無法完成的愿望――給自己三天光明。她說,第一天她要看人,看那些給予她友誼、溫暖,使她的生活充滿意義的善良溫厚的人;第二天,她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與白晝瞬間交替的動人一幕。她將懷著敬畏之心,仰望曙光全貌,感受太陽喚醒沉睡的大地的壯麗奇景;第三天清晨,海倫將再一次迎接光明,渴望發現新的快樂。因為她相信,那些視力正常的人,肯定會發現每天的'黎明都呈現出千姿百態、不斷重復的美景。當然這只是她的美好愿望。不過這仍值得我們敬仰。
對于我們,如果是個盲人,得到了三天的光明,我們一定會去花大量時間玩,去感受光明所帶來的樂趣。而海倫卻把這寶貴的三天的大量時間留給別人,而自己卻只享受其中的一天,這是多么無私啊。
在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不僅是她那用于活下去的精神,還有她不懈努力的向上和無私的精神。她,確實值得被人所贊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九
書籍都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也是書籍,讓我們走向成功,古往今來,說明書籍的好處的詩句、名句數不勝數,書帶我們走遍了天涯海角。每次讀完了一本書,我都會受益匪淺。某天,我去書店又買了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她不識字,總感覺世界很枯燥。她也看不見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也看不見好與壞的差別。
有一位叫莎莉文的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后,就教會了她認字,使她可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凱勒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成一條通向光明的路。當海倫感悟到水個字后,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的渴望,開始了學習多種文字、閱讀多種書,她居然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學會了德語、拉丁語、英語等多國語言,讀了許多的文學書和童話書等等。
海倫凱勒雖然是個殘疾人,但是她對學習的渴望并不會因此改變的。我們大家雖然都是正常人,卻做不到這一點。就是因為我們都是正常人,有比海倫凱勒好的條件,就應該更加努力地讀書、學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十
大家一定都知道來自美國的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倫?凱勒。在漫長的暑假里,我讀了出自她筆下的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海倫?凱勒在1880年6月27日出生,可在她19個月時,連續數日的高燒奪走了她的視力與聽覺,使海倫?凱勒陷入了永久的黑暗,再也聽不到大自然的美妙歌聲。我難以體會到她心中的痛苦、迷茫與孤獨,直到莎莉文老師的出現才讓她的生命重煥新生。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她終于考上了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女子學院,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在凱勒的一生中,莎莉文老師給予了她最大的幫助。莎莉文老師很有耐心,沒有因為凱勒說話含糊不清,發音不標準去責罵她,而是讓她感受到發音的振動的聲音。正是莎莉文老師的教導才讓凱勒學會與人溝通,更讓她明白愛的意義。海倫?凱勒也沒有被命運打敗,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沒有因為遇到的挫折和困難而放棄,也沒有因為失敗而氣餒,而是一直堅持下去,想出辦法來克服,來解決,將困難一一“擊倒”,通過海倫不懈的努力和莎莉文耐心的指導才成就了海倫?凱勒成功的一生。
當你的生命中遇到困難時,勇敢地面對才能夠贏得生命中的光明,像凱勒一樣面對自己身上的缺點。如果你不能經受住風雨的磨礪,怎能感受到見到彩虹的喜悅。正是通過困難和挫折地“洗禮”人的一生才能變得更加完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十一
這本書主要講了海倫·凱勒的故事。海倫·凱勒一歲時因病失明,繼而失去說話能力。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通過不屈不撓的努力,在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勤和汗水之后,學會了閱讀,寫作,學會了演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種語言,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第一個盲聾學生。成為20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她的故事讓我感受到要好好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我深受感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人。比如霍金,他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可是,他身體癱瘓,全身上下只有一根大拇指可以活動。可他沒有退縮,別人打一段稿子只需要一小時或半小時就可以完成,但霍金卻要三天的時間甚至更長!但霍金沒有因身體殘疾而放棄生命,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為一名科學家!真讓人佩服!
與海倫·凱勒和霍金相比,我有許多地方做的不如他們。比如我在做作業時沒有靜下心來,總被窗外的光景吸引。讀了海倫·凱勒的故事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十二
這個寒假,我過得很充實,因為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的一生,還寫了假如她有三天可以看到光明的話她會去做什么。其中還收錄了海倫?凱勒的書信集和安妮?蘇利文老師的教育筆記。我從中深刻地了解到了海倫?凱勒豐富、真實、生動而偉大的一生。
這本書里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第二部分。海倫?凱勒看到世界的第一天回去看看自己認識的人,第二天會去看看博物館里都有什么,第三天會去坐車看看整個城市。
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會看看所有親人和朋友都長成什么樣子,再看看文字到底是什么樣的。我也會去看看周圍的景物是什么樣的,但不會去博物館,也不會坐著車去看整個城市。由此我感受到了海倫?凱勒很想得到知識。
看完這本書,我深受啟發。她雖然是又聾又瞎的殘疾人,但是她憑借著堅強的毅力,不斷地探索知識的海洋,才能擁有那么大的成就,取得了常人都難以做到的奇跡,真令我們佩服。我應該向她學習,面對困難不放棄,不氣餒。現在努力學習還來得及,我一定要加油,成為一名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學生。
在文章的結尾處,海倫?凱勒給予了我們一個重要的。
提示:“善用你的眼睛吧,如同明天將失去光明。”而我也給大家一個忠告:“善用你的生命吧,如同明天將走向死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十三
在我小的時候,有過很多夢想,我希望自已可以像一休一樣聰明絕頂可以像哆啦a夢那樣天馬行空;可以像黑貓警長一樣正義凜然,除惡揚善……但是,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她只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自己可以看到人世間的溫情,看到美麗的大自然景色,她的名字叫做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國南部拉巴馬州一個叫做塔斯甘比亞的小城鎮里。正當海倫一家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時,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視覺和聽力,在她的腦海、心里永遠停留在19個月,她開始變得任性,不顧及她的親人。這時,安妮·沙莉文來了,她成為了海倫的老師,是她改變了海倫,讓她變得懂事了,她學會了拼寫。最終,海倫考上了中學、大學,成為了一位有名的作家,寫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世界名著。雖然她一直處在在無聲無息的世界里,但是她卻譜寫了一首輝煌的人生之歌。
對于失明,大多數人覺得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可是,海倫卻并不在意,在整個黑暗又寂靜的世界里,她靠著對理想的追求,和拿破化并列成為19世紀的世界名人。
我們要學習海倫·凱勒,學習她追求夢想的信念。現在我們都在圍繞習爺爺提出如何實現“中國夢”。“復習中華,強我中華”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中國已翻去了百年屈辱的歷史。我們的國力日益強大,人民安居樂業,生活蒸蒸日上,我們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我們上天入海……我們已經屹立在世界東方。但我們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些差距。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縮小這個差距貢獻出自已的一份力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承載著祖國的未來,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為夢想的實現而奮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十四
1880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出生了!可不幸的是,她在出生一年半后由于生了一場大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他與美妙的、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面對的將是沒有光明與黑暗的世界,海倫·凱勒看不到多姿多彩的世界!他變得越來越沒有自我,同時他也失去了快樂!
后來,海倫的母親為他請來了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就像是一盞明燈,點燃了海倫,讓海倫走出黑暗的世界。終于,在莎莉文老師細心的教導下,與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大學,功課的繁多,是海倫比其他人跟繁忙,更吃力,但他還是用自己那股力量堅持的下來,以優異的大學成績畢了業。
我們不要再失去了一樣東西之后才來懂得珍惜,懂得寶貴,不要等到黑暗降臨時,才感到自己沒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海倫·凱勒讓我們懂得做人不管遇到任何問題都要樂觀,有著積極自強不息的信念。
要以愛面對未來,用心面對未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十五
暑假里,老師讓我們讀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當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時,我心潮彭拜,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海倫本來也是一個聰明活潑的小女孩,半歲的時候就會說一些簡單的語言,剛一歲就會走路,她比一般的小孩要聰明得多,好學得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的太快,19個月的時候,連日的高燒的使她昏迷不醒,當她再醒來時耳朵聾了,眼睛瞎了,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幸運的是她在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的幫助下,學會了讀書和寫字,而且憑著超強的毅力,學會了英、法、拉丁、希臘五國語言。完成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全部課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聾盲人。她獲得了哈佛大學的榮譽學位,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女性。海倫·凱勒一共寫了十四部書,美國把她列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靈被震撼了。連健康的正常人都很難做到的事,而又聾又盲的海倫·凱勒卻做到了,她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啊!她是多么堅強和偉大,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我們中國也有像海倫·凱勒一樣頑強的人,她是張海迪。她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與病魔頑強抗爭。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以頑強的毅力自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到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她也像海倫·凱勒一樣用頑強的生命力創造了奇跡。
海倫·凱勒的故事讓我明白了我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多么的幸福啊!我們要珍惜寶貴的生命,珍愛這個美麗的世界,不管碰到什么困難,都應該堅強地去面對,做生活的強者,創造生命的奇跡!
教師評語:老師從你的讀后感中感受到你對這本書的喜愛,你能夠把書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這都說明你走進了這個故事,海倫凱勒也深深地打動了你。所以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本文語言流暢,花了你不少心思吧?希望你能再接再厲,寫出更好的作品。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絢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十六
世界上最美的東西是什么?是金錢?是地位?不,我覺得這些東西都太過虛榮。最美的東西要用心靈去捕捉,要用心靈去體會。而海倫·凱勒則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精神之美,那,就是信念!
這本書主要講了海倫·凱勒一生遇到過的事以及假如給她三天光明的期盼:第一天,感激身邊的人;第二天,欣賞日出黃昏;第三天,正常度過,體會喜怒哀樂。是啊,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有兩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侖,而另一位則是海倫·凱勒。如果說拿破侖是智慧與勇氣的化身,那海倫·凱勒則是人類精神的代言人。
海倫·凱勒,在她19個月大時,一場突發性的疾病,奪去了她的聽力、視力與說話能力,這猶如晴天霹靂,使她的自尊心急劇下降,突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暴君,安妮小姐的到來,讓她學會了堅持。是活著的信念,使她堅持面對人生;是堅持的信念,讓她完成了在哈佛大學四年的學業;是感染的信念,讓她在世界各地奔波演講;更是永存的信念,讓她用笑面對人生!
生活中,如果我們失去了光明,會怎樣呢?會痛哭,會痛苦,感覺是生不如死,會發泄,會發瘋,會想盡一切辦法尋找心里平衡。生活中,我們就要像海倫·凱勒一樣用笑面對生活,去證實人類的精神之美——信念。
保護眼睛吧,像明天就要失明一樣珍惜;傾聽世界吧,像明天世界就要沉默一樣傾聽。讓我們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世界,讓我們用心去觸摸世界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十七
最近,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受感動。該書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沙利文及其他老師的幫助下,在親朋好友的關愛中,海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哈佛大學學士學位。她對老師、親人和所有幫助過她的人有著一顆感恩的心,并把這顆感恩的心奉獻給殘疾人事業,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無光、無聲、無語,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跡;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聾、瞎、啞,只有你用心去體會,才能感覺到那種情況是多么痛苦、多么艱難。如果我是這樣一個殘疾的孩子,必定會放棄生存的機會,因為我失去了與別人競爭的優勢。但海倫·凱勒不這樣想。她認為: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多么讓人震驚的話呀!的確,身體上的不自由雖然是一種缺陷,但如果放寬了心,比身體的自由還來得快樂。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這便是海倫·凱勒獨特的人生格言。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勇敢寓于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
作為新一代的學生,我有著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但我對這些缺乏必要的感恩,因此缺乏克服困難的動力和毅力。
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
一、要正確地對待困難,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退縮,而要想方設法地將困難克服,戰勝困難的過程也正是自己進步的過程。
二、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說過: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么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做一件事、堅持一天很容易,堅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卻很難。因為這不僅需要恒心,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難上加難。因為這不僅要上述的兩點,還要有做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如果我們能辦到這兩點,就能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得到進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海倫在巨大的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有這樣一本好書做我的良師益友,相信我以后的日子會過得更充實、更自信、更堅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十八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高樂基曾說過的。的確,在我們的人生中有無數本書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書卻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想到這里,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自己。不管做什么都覺得很累,不喜歡看書學習,總是無所事事,還經常發大小姐脾氣,讓家里不和諧。而海倫。凱勒卻能勇敢面對所有的事情,我卻只會一味的退縮、逃避,遇到困難就躲,這樣只會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有一次,爸爸叫我把書桌整理一下,而我就不樂意了,說道:“唉呀,我才不整理呢,你自己整理吧。”爸爸無奈只好幫我整理了。現在想想,我連這點小事都不愿意做,將來還能做什么呢?但海倫卻什么都愿意嘗試。我以后一定要改正這個壞習慣。
讀完這本書,我只想說:“首先,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還要樂于幫助殘疾人。更要變勤奮,努力向上,向海倫學習。”我相信,海倫。凱勒能做到的,我也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做到。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十九
我讀過許多書,如《淘氣包馬小跳之孔雀屎咖啡》、《魔法師的帽子》、《小水牛的爆笑生話》……書刊,但我最喜愛的卻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這本書讓我獲益良多、受益非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自傳作品。主要通過以樸實的語言敘述海倫·凱勒在一歲多時因疾病的緣故,變成了盲聾啞人,剛開始時她自暴自棄,選擇了逃避,曾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直至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到來,才燃起了海倫·凱勒的信心,正因為有了老師和親朋好友的殷切鼓勵和幫助,她學會了閱讀和堅持寫作,最終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堅定的意志,考入大學,走進社會。也正是因為懷著對愛的感恩之心,海倫·凱勒在取得成功時,不忘回報社會,不斷將自己的正能量傳遞給他人。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假想自己如果有三天的光明將會去做什么:第一天,她要好好端詳曾給予自己幫助的老師和親朋好友的模樣,將他們的面孔深深印在心上;第二天,她要去參觀博物館、戲院,了解人類和自然界的真實面目;第三天,她要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和真實的一天。三天的活動,平凡而真實,海倫以一個盲聾啞人的.心愿,去告誡身體健全的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關愛他人。
讀罷掩卷深思,我陷入了沉思,在當今的社會中也不乏海倫一樣的人,我們敬愛的張海迪姐姐就是一個杰出的代表人物,她五歲患脊髓病,高位截癱。但她不屈不撓,憑著堅強意志,最終成為象海倫一樣杰出的人物代表。回想我們年輕一輩,身體健全的我們,往往在面對困難,面對挫折之時,卻缺乏直面困難的勇氣,往往選擇退縮,成為阻礙我們邀游知識海洋,阻礙我們取得成功的絆腳石!
所以我們在面對困難和逆境時,選擇逃避,將一事無成;選擇堅強,將終生受益。我們要以海倫、海迪等為自己的榜樣傳遞社會的正能量,無私奉獻自己的一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二十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講的是: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于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并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游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海倫·凱勒曾想有三天光明,也想好好分配,
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跡。
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讀到這,我的心靈深深的震撼了,一位又盲又聾的人完成了學業,而且還比一般人要厲害,而我們現在的人這么好的條件給我們讀書,卻不認真讀,這真讓人感到惋惜啊!所有大家以后不能再浪費時間,認真讀書完成學業。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二十一
19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生活在黑暗中,但卻為別人帶來了光明;她,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個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
她是誰?我想大家都非常清楚,她,便是《假如給我三天光名》的主人翁——海倫·凱特。讀了這本書后,我為之震撼。
著名文學家馬克·吐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特。對于她為什么是奇人,我也研究過。讀了這本書過后,我才知道,原來她生活在黑暗中,生活在無聲無語的歲月中,但她卻毫不退縮,堅持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她刻苦讀書,在她的家庭教師的教導下,竟畢業于哈佛大學!這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她卻做到了,難道不奇嗎?”
聾、瞎、啞,只有你用心去體會,才能感覺到那種情況是多么痛苦、多么艱難。如果我是這樣一個殘疾的孩子,必定會放棄生存的機會,因為我失去了與別人競爭的優勢。但海倫·凱勒不這樣想。她認為:“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多么讓人震驚的話呀!的確,身體上的不自由雖然是一種缺陷,但如果放寬了心,比身體的自由還來得快樂。
“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這便是海倫·凱勒獨特的人生格言。
由此,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同學們。大家一定都會認為英語難學,于是就半途而廢。想想海倫·凱勒,再看看自己,對比之下,好像殘疾人比我們更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其實不然,我們健全的人還占了優勢,我們為何不能像海倫·凱勒一樣—沒有時間,擠;學不進去,鉆。我相信:不管條件多么艱苦,只要奮發向上,朝著一個目標不斷努力,便會走向成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小學生大全(22篇)篇二十二
天,還是一樣的藍;花,還是一樣的開;風,還是一樣的吹,可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卻很復雜。因為,我看完了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寫了一個又聾又盲的女孩憑著她堅強的毅力成為了第一個盲人博士。還學會了英、法、德、拉丁、希臘語這五種語言。
如果你是一位失明的人給你三天光明你想干什么?去游樂場?還是看一天的電視?我們來看看海倫凱勒的想法吧!第一天,她想好好看看她身邊的親朋好友。第二天,她想用眼睛來認識人類的精神和物質歷史,第三天她想過一次普通人的庸常生活。
也許你會說:“這還不簡單嗎?不就是這么點要求嗎?”但是你說這句話之前有想過嗎?這些雖然對我們來說都不是事,但是,對于失明的人來說真的很難得呀!只有失去光明的人才知道眼睛的可貴,只有病重的人才知道健康的可貴。上天賜給我們各種感官智慧,我們要善用這些天賦。
海倫凱勒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運的。她雖然不能看到世上的一草一木,不能聽到世上的一動一靜,但是她懂得的可貴,她運用觸覺也一樣感受到美好的世界。相比之下我總是用眼睛來玩計算機、看電視而不是去觀察大自然的美景,用耳朵來聽各種流行歌曲,而不是去傾聽大自然發出動聽的自然音樂,如:小溪流水的聲音、果實從樹上掉下來的聲音等。
所以,看完這本書之后,我懂得了以后更加珍惜我們的各種。從今天起我不能再這么糟蹋我的眼睛和耳朵,要好好的運用它們,珍惜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