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經過反復琢磨和精心打磨的產物,每一個字句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和智慧。這些優秀作文涵蓋了各種主題和風格,可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一
翻開厚厚的相冊,一張張照片映入眼簾,就想起了兒時調皮的我,可愛的我,貪玩的我。翻到最后一頁時,看到了第一次當“小記者”的我,不禁回想起了當時的情景。
記得那是去年的暑假,有一次上播音課,老師告訴我們下個星期六有一節采訪環衛工人的活動,在老廣場舉行。班里的同學聽到了,都紛紛議論著,我聽到了,心里也無比得高興。在這幾天里,我一直努力地練習著,心里充滿了自信和期待。等著、盼著,終于,到了那一天!我們班的同學早早地就來到了老廣場。這時,看到了老師,我們紛紛跑了過來,集合在一起。首先,老師每人發了一件紅外套,老師還發給了我一面大紅旗。整理好了隊伍,開始采訪了,一個小朋友接著一個小朋友,一位環衛工人接著一位環衛工人,我在后面有一點兒緊張。
終于,我的前面只有一位同學時,我慢慢地呼吸著,默默地對著自己說:“加油,王天瑜,你是最棒的!”這時,輪到了我,我問了老爺爺幾個問題,當我問最后一個問題時,“咔嚓”一聲,一張照片記錄了這一刻。當每個小朋友采訪完時,我們一起大聲地對著路人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一起爭做綠色小衛士,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吧,加油!”當路邊的老爺爺、老奶奶看見了,都說:“你們呀,真是一個個好孩子。”我和我的同學都笑了,笑得那么快樂、甜蜜。“咔嚓”一聲,又一張照片,記錄了那一刻。
就是這樣,一張體型雖小,但意義深遠的照片,普通而又不尋常的照片,是多么值得我去收藏。不僅如此,我還感受了環衛工人的艱辛,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吧,加油!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二
今天我和媽媽去參加小記者活動。今天的小朋友非常多。今天活動的主題是璐璐姐姐講漢語故事。我學到很多知識。非常開心。
璐璐姐姐講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是一位非常漂亮的仙子。她有十個孩子。就是十個太陽。一天只能有一個太陽在天上掛著,但是有一天。他們都想去天上值班。人們都都熱死了。后羿就射掉了九個太陽。只剩一個太陽。太陽的爸爸很生氣。最后就把后羿和嫦娥貶到人間。他們會越來越丑、越來越老。嫦娥不想老去,就偷吃了仙丹。準備飛到月亮上。在嫦娥奔月的過程長出了四條腿。到了月亮上。就完全變成一只蟾蜍。有一次從月亮上掉下來。有一個好心人接住了,還幫忙養傷。人們都說蟾蜍是臟兮兮的東西。璐璐姐姐說蟾蜍代表長壽、多子多福、招財進寶,所以。蟾蜍。是吉祥的`象征。
中秋節快要到了,璐璐姐姐給我們講了關于月亮的故事。通過介紹古代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都通過月亮的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還講了偉大的詩圣杜甫。媽媽說杜甫的老家是鞏義。我也是鞏義人。媽媽說,我和詩圣是老鄉。璐璐姐姐講。杜甫在最后非常貧困,吃不飽飯、疾病纏身的情況下并沒有感慨自己過得不好,而是在憂國憂民。還是想著廣大的勞苦大眾。表現了杜甫詩人愛國的情懷。最后,我還找璐璐姐姐簽名,留作紀念。
后來記者團又給我們發了diy的手工品。我的作品是一頭木馬,上面坐著一個小人。我和媽媽一起調色完成。我特別開心。后來我們還上臺展示作品。記者叔叔們還幫我們拍照留作紀念。
今天真是有意義的一次活動,我感覺真開心啊!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三
昨天,老師發了小記者證,讓我們今天采訪家長。我準備了四個問題,一大早就激動萬分地跟著我媽來到了南門。是的,我媽媽也是今天值日的家長之一。薄霧中,一面面鮮艷的紅旗迎風飄揚,今天真是個好日子。
家長們來得真早,站得真直,笑容真暖。有幾個來得更早的小記者正在采訪,我的腳卻像被502膠水粘住了一樣,根本動彈不得,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還一個都沒有采訪呢。天很冷,我卻緊張地出了一身的汗。終于,我邁出了第一步,向張涵語媽媽走過去。一群小記者正圍著他,我也擠了進去,耐心地等待著。終于輪到我了,我看看采訪記錄本,又在心里默念一遍,深吸了幾口氣,攥緊了拳頭:“現在這么冷,您覺得站在這里值得嗎?”張涵語媽媽立刻笑了,摸了摸我的頭,告訴我無論多冷都是值得的,因為是為了可愛的孩子們。她一直都面帶笑容,我們問了那么多問題,她臉上的笑容絲毫都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
采訪完張涵語媽媽,我剛要舒口氣,我媽說:“陳藝洋已經完成任務,可以回班了!”那是一定的呀,她一年級時就代表我們班參加講故事比賽,獲得一等獎。舞臺下那么多雙眼睛盯著,她都不害羞,更別說這兩只眼睛了。我可不跟她比。
采訪終于結束了,今天我打開了自信之門,收獲了自信和驕傲,等一下跳大繩我應該也不會害怕了吧!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四
有的人星期天去游玩,有的人星期天去提水,有的人去打羽毛球,而我卻在九峰公園當了一回小記者。
首先我和孫晟原一起去采訪了一個剛剛上完大學,正在找工作的美麗阿姨,我興沖沖地上去,心里像一只熱鍋上的螞蟻,臉像一只紅紅的大蘋果,只見邊上的孫晟原落落大方,文質彬彬,我漸漸大起了膽子,問:“您覺得公園的風景怎么樣呢?”那個阿姨一臉茫然地說:“我覺得這兒的風景很好。”孫晟原拍拍我的肩膀,我連忙拿出小紙條兒問:“您喜歡什么顏色呀?”“綠色”我一邊記一遍再問:“您喜歡什么運動呀?”“打羽毛球”我的紅筆在紙上刷刷地運動,我還問:“您最敬佩的人是哪個人呀?”那個阿姨流利地回答:“爸爸,我的親爸爸!他養了我好多年。”最后,我和孫晟原深深地鞠了一躬,一起說:“謝謝你的回答,阿姨有了孩子后記得送來禾牧教育學習哦。”
接著我們又去采訪了個正在談戀愛的大男人,男人看上去威風凜凜,我們上去異口同聲地說:“你好,我是禾牧教育的小記者金江輝,他叫孫晟原,我們可以采訪你幾個問題嗎?”“你問我是吧!問我這大叔有什么用呀,去問問你自己這么大的女孩子,這才是最好的選擇。”我氣得火冒三丈,真想上去給他一巴掌,但我沒有這么做,而是有耐心地再問,盤根究底,非問到不可,我們問了一次又一次,那男的依然不配合地說:“你們這小孩懂什么,去,去,一邊去。”我們垂頭喪氣地走了。
時光流逝的真快呀!不一會兒天就暗下來了,暮色蒼茫,我只有回家了。這一次的采訪中,無論是被拒絕還是成功,都讓我斯下了膽小如鼠的標簽,我將永遠帶上這份勇氣和堅強。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五
小長假的某一天,在杭州的西湖文化廣場發生了一件特別讓我難忘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參加牛通社組織的小記者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開始前我一直很擔心我能不能完成這次的任務呢?在報社老師的'鼓勵與指導下,我很快拋開了這些擔憂,我堅信我自己一定可以的,于是我穿上小記者的紅馬甲,拿著分配到的五張調查問卷出發了。
因為調查的主要內容是關于文明旅游的,于是我把目標鎖定在了年輕人身上,我調查的五個人年齡在22至26歲之間,其中有四個還是學生,他們都只是偶爾出去旅游,但被問到“您認為在旅游中最不文明的行為是什么?”的時候,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是亂扔垃圾。可見環境衛生問題越來越受人們關注,但是很遺憾!在活動的現場,我還是看到了地上躺著許多不應該出現的垃圾,真希望已經關注到這些問題的人們從自身做起,撿起你身邊的垃圾,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美麗!
小記者活動讓我感受到作為小記者不只是記錄被采訪人的認知與感受,還可以讓我關注本身一直忽視掉的許多東西,受他們啟發,我發現插隊、隨地吐痰、在景區刻字“某某某到此一游”等都是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
文檔為doc格式。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六
上一周末,陽光明媚,艷陽高照,我淋浴著溫暖的陽光趕到了長沙銀行,報名參加“我是小小銀行家”記者主題活動。
第一個階段是話題討論階段,大家蜂擁而至地舉下手,等候職員姐姐耐心地回應。職員姐姐又帶大家參觀考察了排隊叫號機和銀行柜臺,也詳細介紹了他們的作用。
總算,我懂得了拿手點鈔。我興高采烈走上臺,領禮品。我拿著禮品和畢業證明,返回坐位上。離去大型會議室時,領隊教師讓我們拍了照,留做留念,大家還感受了取款和存款。
我在此次主題活動掌握到,看起來一般的金融機構,實際上有很多大學問哦!因為我學會了如何用手點鈔,又寬闊了見識,提高了許多專業知識!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七
當小記者真的很好玩,從昨天接過小記者證開始,我臉上的笑容就一直沒消失過。一接過記者證,我就立即戴在了脖子上,趾高氣揚起來。
回到家我鞋也沒換,飛奔進房間,迅速掏出采訪記錄本,刷刷幾下,四個問題就整齊地出現在本子上。我急匆匆地跑到媽媽面前,請她陪我練習。一切比預想的還要順利,我理了理頭發,說:“采訪嘛,小菜一碟!”第二天,我開始后悔說出了這句話,事情遠遠比我想象的難。走到家長面前,我怎么都開不了口!你瞅瞅,家長站得筆直筆直的,面帶笑容,看起來非常和藹可親,都散發著光芒。可我不好意思啊,這應該就是害羞吧,記憶中我根本沒害過羞。一年級時老師就看上我膽子大,選我當值日班長。每次上公開課,總要找我回答好幾次問題,夸我聲音響亮,說話有條理。看有些同學一遇到幾個人,臉也紅了,聲音也小了,頭都不敢抬了,我暗暗笑話過人家不知道多少次。這下,我連個小聲都說不出來,像老鷹一樣徘徊著,一會兒走到這個家長身邊,一會兒又挪到那位家長面前。要是媽媽在的話,一定又說我磨蹭了。
終于,我挪到了張涵語媽媽身邊,她的笑容是那么溫暖,那么明亮。我反而不敢直視她了,眼睛一直停在本子上。她回答得很快,我心里甜滋滋的,蹦蹦跳跳地回了班。
體驗了一把害羞,我覺得自己更像個女孩子了,這也是當小記者的意外收獲吧。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八
今天是8月4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我要去參加小記者朗讀大賽。
我冒著傾盆大雨來到了比賽現場。首先我先去簽到處簽到,阿姨告訴我,我是3號。回到了座位,我又開始讀了幾遍稿件,接著,他們送來了很多甜品,我去挑了幾樣,吃起來酸酸甜甜的很好吃,瞬間也減少了很多比賽帶來的緊張感。
開始比賽了,首先上場的是一號選手,她和媽媽朗誦的非常好,評分也很高,終于到我了,我上去后首先給評委老師們鞠了一躬,然后開始誦讀,誦讀完畢后我說了一聲謝謝大家然后又鞠了一躬,亮分了,因為我是誦讀的沒有背誦脫稿,所以只有8。5分。
終于到了頒獎時間,我得了“優秀獎”。雖然我沒有拿到很好的名次,但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我不會氣餒,重在參與,下次繼續努力。
今天真是有意義的一天!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九
12月11日,我參加了《鄭州日報》小記者的活動:參觀河南省博物院。
活動當天,我早早就準備好了筆和筆記本,來到了河南省博物院的門口集合。參加活動的小記者很多,可看來看去,也沒有一張我熟悉的面孔。
9點半時,在帶隊老師和講解員阿姨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博物院的大廳。大廳正對大門,有一組巨大的雕塑。雕塑描述的就是中原文化發源地的河南:上面有巍巍中岳嵩山、登封觀星臺、嵩山寺塔、龍門石窟,還有兩頭大象,講述著河南簡稱“豫”的故事,非常壯觀!
這次活動,我們主要參觀了“中原古代文明之光”。走過象征著“時空隧道”的長廊,我們先到了“史前文化”展廳,里面展出了許多石器時代的工具、樂器,比如:削刮器、雕刻器、石斧、石磨等;我最感興趣的是用仙鶴的骨頭做的“骨笛”,它是我國發現的歷史最早、性能最強的管樂器,講解員阿姨還告訴我們說,在出土的二十多根骨笛中,有三根現在還能演奏,不僅能演奏古典,還能演奏現代樂曲,一點兒也不亞于現在的樂器,被譽為“中華第一笛”。我們還欣賞了仰韶的彩陶文化和先進的龍山文化。
我們了解了在公元前2049年,夏王朝建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青銅器出現,夏朝禹的時候鑄九鼎,將天下分九州,河南就是當時的豫州。商王朝的時候,瓷器出現了,所以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燒制瓷器的國家,河南則是中國最早燒制瓷器的地區。
我還認識了出土于長子口大墓的周朝樂器“骨排蕭”,就是。
成語。
“參差不齊”的由來。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穿越時空”,從原古時代一路走來,看到了“原始智慧”——石器,還有“權力的象征”——青銅器、金縷玉衣,當然還有鐵器、瓷器,它們都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兩個小時的參觀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時間雖短,可我的收獲很大,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我為我是河南人而驕傲!
河南省博物院真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好地方!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十
參觀過了農作物,主人又帶我們來到菜地里拔蘿卜,每人規定只能拔五棵,我們每人都拔了幾棵又大又肥的蘿卜,我把蘿卜裝進袋子里,心想著晚上一定要讓媽媽做蘿卜燒肉給我吃,用自己親手拔的蘿卜做菜,那味道一定很美味。
最后,主人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花盆,讓我們來種草莓或者白菜,我種的是白菜。我先鏟了一些土放在花盆里,然后把白菜栽在里面,最后又給白菜澆了一點水,這樣我的白菜就栽好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參加小記者的活動,雖然天空下起了小雨,菜地里有點泥濘,每個人身上也都沾滿了泥土,但是大家還是很開心。因為我們不光帶回了蘿卜和白菜,而且還學到了許多農業知識。今天的`收獲還真不少啊!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十一
小長假的某一天,在杭州的西湖文化廣場發生了一件特別讓我難忘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參加牛通社組織的小記者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開始前我一直很擔心我能不能完成這次的任務呢?在報社老師的鼓勵與指導下,我很快拋開了這些擔憂,我堅信我自己一定可以的,于是我穿上小記者的紅馬甲,拿著分配到的五張調查問卷出發了。
因為調查的主要內容是關于文明旅游的,于是我把目標鎖定在了年輕人身上,我調查的五個人年齡在22至26歲之間,其中有四個還是學生,他們都只是偶爾出去旅游,但被問到“您認為在旅游中最不文明的行為是什么?”的時候,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是亂扔垃圾。可見環境衛生問題越來越受人們關注,但是很遺憾!在活動的現場,我還是看到了地上躺著許多不應該出現的垃圾,真希望已經關注到這些問題的人們從自身做起,撿起你身邊的垃圾,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美麗!
小記者活動讓我感受到作為小記者不只是記錄被采訪人的認知與感受,還可以讓我關注本身一直忽視掉的許多東西,受他們啟發,我發現插隊、隨地吐痰、在景區刻字“某某某到此一游”等都是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十二
“小記者趙子熙!”老師的聲音把我的嚇了一跳。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拿到記者證,我反復撫摸著,一顆心怦怦跳個不停。
美妙的下課鈴響了,我立刻戴上小記者證,頭抬得高高的,像踩了高跟鞋一樣,恨不得立刻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是小記者。
興高采烈地回到家,我左思右想,準備了十來個問題拿給媽媽。她卻搖搖頭,說只有一個有價值。一個就一個吧,唉,心情莫名有的沮喪。
天剛亮一點兒,我便向學校奔去,等呀等,12位家長終于全來了。我向劉墨媽媽走過去,腳卻不聽話了,又把我帶回了同學們面前。不行,我還做不了你的主嗎?我努力使喚雙腳挪到房子陽媽媽面前,問了一個問題。我都不記得自己問了什么了,只記得她竟然回答不上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轉到張涵語媽媽身邊。他的兒子可是什么都知道的大班長啊。有其子必有其母,她一定可以回答好的。
不過,她說是說了,卻說得斷斷續續的,我居然沒聽清。總而言之,這第一次當小記者,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是啊,萬事開頭難,我會繼續努力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十三
自從衡陽日報小記者走進校園,同學們都興奮不已。
一天中午,我們都在教室埋頭寫作業,語文老師突然出現在門口,嚴肅地說:“那些參加小記者的同學們,到五樓多媒體教室去上課,還有,記得帶上筆和本子,要記筆記的!”說完,就回到辦公室里改作業去了。
再看看教室,我們那些小記者呀,像小鳥一樣從籠子飛了出來,瘋也似的狂奔。到五樓多媒體教室時,只見里面已經坐滿了許多人,外號被大家稱作“人妖”的小雨,不跟我們班男生坐在一起也就罷了,他還偏偏一個人坐到一堆女生當中,丟盡了男生的面子。
這時,一位漂亮的女老師走上臺,開始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衡陽日報的記者周美靈老師…”老師給我們講了一些采訪的主要內容,比如:什么“一對多”,“一對一”等,又講了一些寫作技巧,隨后便是楊老師精彩的魔術表演。
表演結束后,老師讓我們當場采訪楊老師。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我也不甘示弱,在人群中高高舉起雙手拼命地飛舞,后來老師點名讓我上臺做現場采訪,開始時由于膽小而緊張,所以說話聲音不大且結結巴巴的,最后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順利地對楊老師做了采訪,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十四
萬事開頭難。在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在我的作文補習班上就嘗試做了一次小。
我們在出發前還需要做幾分鐘的準備工作。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當小,所以心情特別激動,我甚至能感覺到我的心跳在加速。于是我努力地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然后準備提綱和決定采訪的對象,想了半天,終于決定了一個理想的采訪對象,他就是胡春暉。
此時我的心更緊張了,腿就像灌了鉛一樣。我艱難地向胡春暉走去,每向前一步就是對我一項巨大的考驗似的。
我走到他面前支支吾吾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問:“請問,這位仁兄,我能采訪你嗎?”
“行啊,你問吧。”他爽快地答道。
見到他這樣回答我,我那提到嗓子眼的心也就下去了。
我緊接著問第二個問題:“請問你幾歲了?”他猶豫了片刻,然后說:“10歲。”并且還有手指比劃著。
我連忙問他第三個問題,此時我顯得有點焦急,因為我想盡快完成任務“你問你對自己現在的學習成績滿意嗎?”“嗯,這個嘛······”他搔搔后腦勺,然后沉吟片刻;說:“還算滿意吧。”
我就這樣問了他一連串的問題,但他都給了我一個滿意的答復。
最后,我對他說“謝謝你的配合,再見了。”采訪終于結束了,我也跟著松了口氣。
這真是一次有趣的采訪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我了解到了當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氣。也證實了“萬事開頭難”這句話事正確的。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十五
熱乎乎的把我冰涼的手也暖的熱乎乎。當時走上講臺時我還裝作沒什么一回到座位我就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坐得特別端正希望每一個同學都瞧見我。
我笑瞇瞇地的回到家,卻皺起了眉頭,撓起了頭,咬起了筆,絞盡腦汁才想出四個問題。呼——我還算滿心滿意足地舒了口氣,把小記者證放在了枕頭下,說了聲晚安。
天亮了,終于可以去采訪了,我激動萬分地飛奔過去。剛到南門,我就發蒙了,十二位家長里面只有兩位我認識。兩個就兩個吧,我剛要走過去,腦子卻不給力,好像斷了。我氣得咬牙齒,再次絞盡腦汁,想了一個問題,走道和藹可親的張涵語媽媽旁邊,嘴是張開了聲音卻發不出來。“你好,請問你今天幾點起床的啊?”旁邊的陳藝洋正在采訪。她的聲音那么響亮,說得那么流利,我很不服氣,我也要加油!
我鼓足了勇氣,向劉墨媽媽走過去,她回答以后還摸摸我的臉,不知道她兒子會不會吃醋。
采訪完結束,要回班了,我不時地回頭看著十二位家長,滿心的感激讓我的目光變得熱乎乎的吧,今天一點都不冷!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十六
目標:
1、嘗試學習圍繞一個話題采訪別人。
2、知道在和他人的交談中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3、鞏固與他人交往的技能和禮儀。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準備:
1、紙、筆。
2、事先和幼兒園的其他教師及工作人員溝通采訪主題,請他們配合。
過程:
1、介紹記者和采訪工作,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相關的知識。
幼兒自由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記者是專門采訪別人、采寫新聞的人;報社、電視臺、廣播電臺、雜志社都有記者。
幼兒交流。
幼兒帶上紙、筆,單獨或結伴去采訪其他教師。班級教師分頭追蹤、了解幼兒的采訪情況。
3、回班交流,總結小記者的活動。
幼兒討論交流。教師注意分別邀請采訪成功和采訪失敗的幼兒代表發言。
幼兒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采訪時首先要自我介紹,對人有禮貌,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或問題,別人接受了采訪后要對他表達謝意。
4、幼兒模仿采訪。
幼兒分組制定采訪提綱。
在小組內模擬采訪一次,請小組成員觀察、指正。
5、幼兒再次采訪,并回班交流。
集體交流采訪內容,分享成功的經驗。
活動反思:
當時設計這樣一個活動,是發現班里很多孩子羞怯,經歷了寶寶班、小班近一年半的時間,還是在很多活動中不肯動手、不肯試一試,所以帶動班里很多孩子都不敢去嘗試新鮮的事物,不敢去表現自己,這樣班里無形的產生了一種奇異的氛圍,老師帶著孩子們去認識一件新的事物,所有的孩子都會退縮,本能的反應是“不敢”,而且在家長的教育觀念里,也沒有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為了改變這個狀況,我趁一個家長開放日活動,安排了這個教育活動。
文檔為doc格式。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十七
參加面試,我心里一陣高興,想:我一定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小記者。
元旦下午,爸爸帶我去考試的路上,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知道老師要考我什么。考官楊老師問我:“你為什么要考小記者?”我說:“學會當小記者能提高四個方面的能力既觀察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寫作能力。”
楊老師對我的回答十分滿意。最后她給了我當一名實習小記者的機會。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要通過努力學習,掌握六門理論課程:《新聞寫作基礎》、《新聞采訪技巧》、《心理素質基礎》、《新聞攝影入門》、《演講口才訓練》、《情景模擬訓練》,為成為小記者打下扎實理論基礎。再通過實踐類活動、公益類活動、采風類活動、競賽類活動,為小記者提供開拓視野,增廣見聞的通道。
我擔心當小記者會不會耽誤學校的功課。楊老師說:“當小記者是不會耽誤學校的功課的,相反還可以提高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小記者還善于觀察、思維敏捷、知識面廣。”
我很有信心通過一年培訓期結束后經考核合格成為一名正式的特約小記者。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十八
從小到大,我參加過好多活動。但這一次當小記者卻最令人難忘,它如同一個烙印,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那個周五,徐主任召集了我們,在他辦公室里,他神秘地交給了我們一個蔚藍色的牌子:“這是小記者標牌,你們周五去523廣場要采訪,并寫成一篇文章。”我們豪情萬丈地答應了。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周五的下午,我們來到了523廣場。只見十座莊嚴的塑像傲然而立,記載著中國的歷史文化;只見十座精巧的雕塑形態各異,顯現著雕刻家的雕刻手藝;只見,“紅芳綠筍是行路”,古木參天,姹紫嫣紅,我們不禁深深陶醉在523廣場的迷人中。
我們看到了許多秀麗的山水畫,那畫上的平湖飛瀑令人心搖神馳,又看到了許多水果畫、賽馬畫、仕女圖……觀賞完了,吃了零食,我們可不能忘記了做小記者的任務。拿出一本記錄本,戴上小牌子,拿著一支筆,我們就開始分散行動了!
我跟著媽媽來到了一家畫廊前,一位畫家叔叔正給一位叔叔和阿姨講解畫,我十分膽怯,平時膽大包天的樣子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媽媽悄無聲息地推了我一把,我走了過去,怯怯地說:“叔叔,我是海安實小的小記者,我能采訪您一下嗎?”
也許是正在陶醉地講解畫被人突然打斷,畫家叔叔顯得有些不高興地說:“沒空,沒空,等一會兒!”我退了出去,心想:“這個畫家真擺架子,他以為他是誰,是大明星嗎?哼,其實許多人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他又不是徐悲鴻,又畫不出比徐悲鴻這位繪畫大師好的畫。”
看著沮喪的我,媽媽輕柔地撫摸著我的腦袋,對我說:“小小,我們等一會兒再去吧,我們可能真的打擾那位畫家叔叔了。”媽媽都發話了,我雖然有些不滿,但也沒有說什么,靜靜地等待了半小時左右,我又走了進去:“畫家叔叔,我能采訪一下您嗎?”
畫家叔叔還是說:“沒空,再等一會兒!”我走了出來,心里酸酸的,一向堅強的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我的聲音有些微微地顫抖,撲入媽媽的懷里:“我再也不去采訪那個臭畫家了!”
媽媽卻特別堅定:“劉備當初還三顧茅廬,布魯斯王子八次七敗,你為什么不可以三次采訪?只要你誠心,畫家叔叔應該會接受的。實在不行,媽媽會出面跟他說。”
我拗不過媽媽,走了進去,又開始采訪。畫家叔叔這次終于接受了,談了自己苦苦學畫的經歷,我聽得比較清楚,大意是說他小時候家里窮,拜師傅拿不起錢,只好自己在廢紙上練畫,經過一番磨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被感動了,終于理解了他,知道想要成為畫家要受怎樣的磨礪了。
采訪終于成功了,我走出了那家畫廊,振臂高呼:“我挑戰了自己,成功了!”當小記者真不容易啊!
記一次小記者活動第一次小記者活動(實用19篇)篇十九
下午1點10分,我準時到達學校門口,興奮地坐上汽車。因為今天我要去造甲鄉采訪脫貧致富帶頭人——崔興文。他今年53歲,左下肢癱瘓,如今在雙河村采用稻蝦共養模式,年收入高達10萬元呢。
到了造甲鄉,我們這群小記者拿著采風本和筆,興高采烈地穿上記者馬甲,戴上記者證,迫不及待地往崔叔叔的家趕去。很快就到了崔叔叔的太空蓮稻蝦養殖基地。龍蝦太健壯了!瞧!那只穿著黑里透紅的盔甲,舞動著大大的鉗子,好像在向我們展示它的威武。
不久,到了崔叔叔的家。剛進院門,一片綠意撲面而來。水果蘿卜、娃娃菜……崔叔叔一定是個很勤勞的人。然后,崔叔叔向我們展示了真空包裝蝦稻米。他先拿起一袋袋裝在透明袋里的蝦稻米,在透明盒里壓成方形,然后放入真空包裝機。機器把袋里的空氣“擠”出去,拿出后摸上去硬硬的,形狀像塊豆腐。原來,我們平常買的真空米就是這樣做出來的啊!
接下來是采訪時間,我問道:“崔叔叔,您好!請問您是哪一年實現脫貧的呢?如今的收入怎樣?”
“小朋友好!我是2016年實現脫貧的,現在一斤蝦稻米可賣10元,收入增加了不少呢!”
“您是怎樣想到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的呢?”
“是黨的扶持政策好,我自己富了,還想讓更多人脫貧,帶大家一起致富。”
“叔叔,您真偉大!養蝦那么辛苦,您為什么仍然堅持養蝦呢?”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你不奮斗,哪來的幸福?”
崔叔叔說得太好了。采訪結束了,我在心里暗暗地給崔叔叔豎起了大拇指。他身殘志堅,勤勞、善良、樸實、堅毅、有愛心。雖然他養蝦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坎坷,但不服輸的他都挺過來了。
我覺得學習就像崔叔叔養蝦一樣,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努力,總結經驗和教訓,下次一定能成功!“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崔叔叔的這句話我要牢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