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職業是一項充滿挑戰和奉獻的工作,護士的付出常常得不到足夠的認可和回報。在護理總結的寫作過程中,參考一些經典范文將會對提高寫作水平有所幫助。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一
記錄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前后的血糖平復情況、眼病臨床癥狀、臨床治療方案實施時間以及治療結束后患者的低血糖癥狀復發率,根據兩組患者的身體指標情況,評價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糖尿病眼病患者的糖尿病臨床癥狀和眼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低血糖癥狀完全消失,臨床效果評定為顯效。患者的糖尿病和眼病癥狀明顯減輕,低血糖情況明顯改善,臨床效果評定為有效。患者的所有臨床癥狀均無明顯改善,臨床效果評定為無效。
1.2統計方法。
該研究治療過程中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2進行檢驗。
2結果。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治療一段時間后,兩組糖尿病眼病患者的血糖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與接受護理前相比,存在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治療結束后,治療組患者的血糖情況要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血糖改善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為95.5%,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為71%,兩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存在明顯差異。
3討論。
糖尿病是我國醫學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故障引起的疾病,其引起的并發癥種類非常多,糖尿病眼病就是糖尿病并發癥的一種,具有病程長和預后不佳的特點,使得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導致患者出現低血糖癥狀的風險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臨床醫學研究實驗。
總結。
出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癥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因為患者飲食不規律,沒有制正確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導致自身出現低血糖癥狀;二是因為藥物因素,糖尿病眼病患者在合并使用心腦血管類藥物時,使體內胰島素對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加,繼而產生低血糖癥狀;三是治療過程中沒有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治療。該研究護理結果顯示采用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對糖尿病眼病患者進行護理,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值得我國醫學臨床推廣和應用。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二
通過選取100例的糖尿病患者進行隨機的臨床分組治療,分別采用不同的口服格列吡嗪30mg/d或格列喹酮31~179mg/d,完成臨床醫學的配合治療過程控制,完善綜合性的臨床治療過程中的綜合飲食控制,加強運動控制,保證合理的心理素質管理,從而綜合一體完成整體的治療過程控制。
結合患者的心理和病情整體狀況,采用疏導的方式加深心理素質的調配,控制實現相關病情的整體控制和治療過程。
采用綜合治療干預的方法,通過采用綜合性的宣傳和材料控制管理,及時將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內容和病情手冊進行合理的病情了解和預防,配合完善各個香瓜過程的有效控制和治療,從而逐步保證綜合性的臨床醫學治療過程控制,保證糖尿病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注射胰島素、測量血糖和尿糖,完成相關數據的監控過程控制。
定期進行醫學專家講座,結合相關患者的病癥例子完成相關情況的控制和管理。
采用單獨患者、特殊患者的管理完成不同原則數據的控制,從而逐步實現患者在生活習慣、生活飲食和運動、心理素質和控制以及不同血糖情況的控制,保證相關臨床醫學過程的合理控制,對癥下藥,完善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重視,在病情上輕視的治療疏導過程,輕松的應對病癥的治療。
在綜合性治療過程中,通過對飲食熱量的控制,加強正常化運動過程控制,保證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過程控制,實現心理和病情的綜合干預。
對比50例的糖尿病患者的不同藥物臨床表現,結合統一的綜合性護理過程治療,確定在兩個月后測量的空腹和餐后的數據,從而針對不同差異分析不同臨床性藥物的'不同治療效果。
2采用綜合治療干預的效果。
通過對兩組血糖數據的對比顯示出,兩組血糖中在空腹和餐后的血糖無明顯差異,兩組患者的抑郁情況對比發現自我水平控制有一定的不同。
針對不同藥物的臨床治療控制和2個月的治療過程中相關數據的分析,確定整體臨床醫學中對于糖尿病患者的整體質量過程控制,從而加深患者綜合性臨床治療過程水平限制,保證合理的整體臨床治療過程,保證其數據的準確性、對比情況的合理性以及相關內容的完整性。
3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臨床醫學中糖尿病的相關臨床醫學治療過程和相關對比數據的分析,確定采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加強集體整體免疫性控制過程。
從藥物原理、藥物特性、飲食結構、飲食營養、運動過程、血糖數據檢測等等多個方面進行合理的數據分析和臨床驗證,從而保證綜合性治療過程的合理性。
在綜合性的治療過程中逐步改善患者的病情,控制患者的焦慮心情控制,改善整體管理的過程控制,實現綜合性臨床意義的糖尿病控制管理。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三
1.1病歷資料。
98例我院隨機從9月到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患者資料情況為:男52例,女46例,平均年齡為(60.2±12.5)歲,平均病史為(10.5±5.0)年。98例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49例,觀察組患者49例,所有患者入院的思維清晰、神志正常,可正常進行語言溝通,具備學習能力,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可用于研究。
1.2方法。
糖尿病專科護理人員先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的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包括用藥治療、飲食、運動、血糖監測、并發癥預防等知識。觀察組在常規教育基礎上,進行強化糖尿病足護理教育,一對一講解糖尿病發生原因、危害、早期篩查方法、高危因素,也可發放糖尿病足護理知識手冊。具體措施為:
(1)教育患者每天要檢查腳部的變化情況,查看是否有割傷、擦傷、水泡以及其他變化,檢查時,也應查看腳趾縫隙,若下肢有割傷、發紅、水皰、局部發熱、破潰等癥狀,及時對應處理。
(2)叮囑患者每天要用溫水泡腳,溫度計測量體溫,體溫不能高于37°c,不能用熱水袋燙腳且控制泡腳時間不能太長,足部有裂口者,更不能長期浸泡,擦干腳后,在腳面涂上滋潤膏,趾間不需要。
(3)教育患者鞋子一定要舒適寬松,大小超過大拇指半寸即可,穿鞋前,查看鞋內是否有異物,運動時患者要穿上襪子,盡量選擇棉質的,襪邊盡量保持寬松;定期修剪腳趾甲,老年患者可由家人代為修剪,修剪時也不能太短。
(4)足部要保持干爽,出汗量如果過大,在鞋、襪、腳趾縫間撒上爽身粉。
(5)指導患者足部按摩、下肢鍛煉,促腳部血液循環,防止組織壞死以及足部發冷。
(7)嚴格戒煙。
(8)尊醫囑用藥及飲食治療.控制血糖在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水平。兩組患者的教育為一周一次,一次1h,連續實施6周。每月到門診復查一次,1年后評價糖尿病足護理知識、行為以及足部情況。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足發生率、干預前后的足部情況(足部皮膚損傷、足癬、自我感覺等);評價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日常足部護理評分。認知評分共5項:早期篩查知識(3項)、糖尿病認知水平(6項)、正確修剪趾甲知識和行為(3項)、合適鞋襪選擇知識和行為(25項)、日常足部護理知識以及行為(14項),一項1分,正答1分,不正確0分,共51分。足部護理評分:運動神經功能、自主神經功能、感覺神經功能、下肢大血管狀態、趾甲、足部畸形、足部皮膚,異常一項1分,正常0分[1]。1.4數據學分析本次研究資料采用spss18.5軟件包分析,用x2、t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對照組糖尿病12例(24.5%),1級2例,2級3例,3級5例,4級2例,觀察組糖尿病3例(6.1%),均是1級,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足發生率對比,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前后的糖尿病足認知評分、足部護理異常評分。
護理前,對照組的糖尿病足認知評分、足部護理異常評分分別為(18.70±5.52)、(17.81±2.92),觀察組分別為(19.00±6.10)、(17.22±3.20),護理后,對照組分別為(26.75±4.95)、(14.11±3.52),觀察組分別為(33.30±5.90)、(10.12±2.82),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足認知評分、足部護理異常評分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差異,且護理后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據統計,當前我國糖尿病足發病率不斷提高,做好其防治工作,已是刻不容緩。糖尿病足發生后,患者表現為慢性、進行性肢端缺血,臨床表現為手足麻木、潰爛,臨床治療時,患者多因足部傷口小,而護理做好護理,容易誘發感染,出現潰瘍、壞死,甚至截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一個重要原因,給患者家庭以及社會均造成較大的負擔。因此,針對性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實施糖尿病足的護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糖尿病足發病原因、危害的了解,教育患者做好檢查工作,有利于早期及時發現病變,及時治療。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后糖尿病足發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且糖尿病足認知評分有明顯提高,足部護理異常評分下降,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差異,p0.05。綜上所述,強化糖尿病足的護理教育,可有效預防糖尿病足發生,值得應用推廣到臨床治療中。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四
各位領導、同事們: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其主題為"共同關注糖尿病"。為提高梁山縣居民對糖尿病的認識,廣泛深入地宣傳糖尿病防治知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糖尿病防治的良好氛圍,縣疾控中心結合實際,開展了"聯合國糖尿病日"宣傳活動。
糖尿病是導致失明、腎衰竭、截肢、心臟病和中風的主要原因,而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曉率僅為36.1%。為更好的提高群眾對糖尿病的認識,14日,梁山縣疾控中心充分利用宣傳單、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廣大群眾進行糖尿病防治宣傳教育,倡導合理膳食、積極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前來咨詢的群眾絡繹不絕,現場氣氛熱烈,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活動當天共發放《糖尿病防治小常識》和《梁山公民健康素養108條》等宣傳資料300余套,接受了90余人現場咨詢。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五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精神壓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類疾病均有明顯的遞增趨勢,乳腺癌、糖尿病就是主要代表[1]。糖尿病合并乳腺癌主要采取聯合放療,對于患者來說身體創傷明顯且心理壓力大,長期的疾病治療還會增加患者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表現,部分患者長期治療效果不佳甚至出現退出治療甚至輕生的表現,所以護理工作的有效實施對于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直接意義。本文就我院收治的66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進行分組護理,總結人性化護理價值,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實驗對象是我院在2016年全年收治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總計66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參照組),每組33例,患者及家屬知曉實驗內容且自愿參與。實驗組:患者年齡在30歲以上,年齡均值(56.0±6.5)歲;糖尿病病程均在1年以上,病程均值(4.5±2.0)年。參照組:患者年齡在32歲以上,年齡均值(56.5±7.5)歲;糖尿病病程均在2年以上,病程均值(5.0±2.3)年。兩組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對比,p0.05,符合實驗數據納入標準。
1.2方法。
參照組:33例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用藥、病房、康復護理。實驗組:33例患者行人性化護理干預。首先,強化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為護理人員安排定期培訓,并安排護士進修,增加護理人員對專業護理知識以及疾病專科知識的了解程度。同時,通過學習規范護理人員自身工作執行情況,要求護理人員診療期間動作輕柔且言談舉止專業、合理,提升患者的信任感。其次,情感護理。護理人員要注重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溝通期間了解患者不同階段的內心活動,更好的了解患者的情緒、需求,并實施有效護理干預。
另外,交流中護理人員要站在患者的角度,通過語言交流拉近護患距離。同時,護理人員告知家屬要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幫助患者建立對未來生活的信心。最后,健康宣教。根據患者及家屬學歷情況,借助通俗簡潔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進行疾病病因、治療知識、注意事項宣教。列舉既往治療病例,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意識。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血糖指標(入院時、術前、術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實驗研究數據借助spss19.0軟件包進行計算。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并發癥發生率以%形式展開,檢驗;不同時間段血糖指標行形式展開,t檢驗。統計學數據p0.05,說明實驗數據差異符合統計學標準。
2.1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6.7%,參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1.8%。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9952,p,0.0456。
2.2血糖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血糖指標值對比,實驗組術前、術后血糖指標均優于參照組,p0.05。
2.3并發癥對比。
實驗組:切口感染、皮下積液各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參照組:切口感染、低血糖、皮下積液各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7.27%。經統計學計算,=5.3455,p=0.0207。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患者術后需要補充營養并合理休息,所以護理工作尤為重要。當前,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發生率較高,兩種疾病合并存在,延長了患者的治療時間,還在反復的治療中出現明顯的焦慮、抑郁消極情緒,影響到臨床治療的開展以及預后效果的實現。人性化護理是以人為中心,在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礎上,所展開的臨床護理干預,注重對患者心理、情感等方面的護理,提升了患者的依從性并強化治療效果。結合本文實驗結果,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無論是護理滿意度、血糖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參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另外對比組間并發癥情況,實驗組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由此,充分說明人性化護理在改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消極情緒方面具有積極意義,符合患者臨床護理高標準需求,具有推行價值。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六
各位領導、同事們:
“聯合國糖尿病日”宣傳主題是“健康飲食與糖尿病”。為切實做好糖尿病預防工作,提高人民群眾對糖尿病的認識,維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要求,結合實際,我疾控中心積極、主動、科學、有效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糖尿病防治宣傳活動。緊緊圍繞定期到醫療機構測量血壓、血糖”等核心知識。營造濃厚的宣傳教育氛圍,慢病科工作人員在臨清市大眾公園設立咨詢臺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全市人民群眾糖尿病防治意識,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各種疾病發生。
今后,我疾控中心將繼續認真組織開展糖尿病防治宣傳活動,并把這項工作常規化,結合臨清市的實際,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提高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糖尿病防治意識,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七
我是xx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的一名護士,目前在xx省立醫院進修學習,在進入內分泌專業學習之前,既往的臨床經驗讓我知道,目前以糖尿病為代表的內分泌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正在逐步升高,據《中國成人糖尿病流行與控制現狀》顯示,我國糖尿病前期的發病率高達50%,在我國成年人當中,有四億人都處在糖尿病前期,如果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診斷治療不及時,會出現糖尿病足壞疽、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冠心病等并發癥,嚴重者會相對應地出現截肢、失明、尿毒癥、心肌梗塞等后果,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病痛及心理、經濟上的壓力,上述現狀堅定了我認真學習內分泌常見疾病及并發癥護理的決心。
進入科室后金護士長講解入科知識,由帶教韓老師帶領我熟悉病房,了解日常的工作和專科的護理常規,使我很快的融入了科室。帶教老師經常拿出自己精心準備的ppt來為我們講課,對我們進行糖尿病專科知識系統性的理論學習,在進修期間,我掌握了糖尿病的各項基礎知識,糖尿病的發病機理、糖尿病并發癥的護理及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監測、飲食、運動、正確胰島素皮下注射、低血糖的護理等等,認識到了飲食宣教的重要性及并發癥預防的必要性,通過系統的學習讓我了解了糖尿病的現狀,以及它的危害性,使我真正的認識到糖尿病患者治療的“五駕馬車”的重要性。而“五駕馬車”之首就是健康教育,糖尿病專科護士作為糖尿病防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極其重要,她們在健康教育、血糖監測、飲食指導、運動鍛煉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占據主導作用,使糖尿病患者獲得了全面的高質量護理,真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熟悉科室環境后,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我開始將理論和實際運用聯系起來,用學到的知識去管理病人。在臨床實踐期間也遇到了糖尿病的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病人,如dka、低血糖、糖尿病腎并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等,通過對這些病人的護理,進一步掌握了其治療及護理。自己還利用業余時間到糖尿病專科門診學習,通過在門診的學習,掌握了糖尿病護理門診的工作流程,系統了解了糖尿病護士的工作模式,并掌握了多項糖尿病專科新技術新設備,足病篩查,相關實驗室檢查等,現在我能熟練應運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和小組教育。能夠獨立為病人制定個體化的飲食、運動處方及相應的專科指導。
在內分泌科進修期間體會最深刻的就是優質耐心的護理服務和病區干凈舒適的環境。雖然病區患者比較多,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病房依然保持著安靜,整潔,舒適的環境;每間病房門口都裝有按壓式洗手液,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時也為醫護人員節約了時間。病區走廊的兩邊墻上都貼有健康教育資料,方便病人查閱;科室每個月都會開展大型多媒體糖尿病相關的知識講座,對住院期間和出院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很高。科室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滿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對每一個出院的病人進行電話回訪,為出院后的患者提供恢復期指導及健康指導,真正使病人感覺安心、舒適。
最后非常感謝xx省立醫院內分泌科各位老師給予我這次學習和提高的機會,我會把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加以鞏固并運用到我在xx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的實際工作中去,當好一個糖尿病患者的衛士。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八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內分泌疾病,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除使用藥物外,尚需多方面配合。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療的關鍵。實踐證明,開展糖尿病社區健康教育不僅可有效降低高危人群發病率,還可控制糖尿病病人病情的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減低醫療費用。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內分泌疾病,近幾十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的老齡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現出上升趨勢[1]。全面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并非單純用藥物就可以達到的。實踐證明,開展糖尿病社區健康教育不僅可有效降低高危人群發病率,還可控制糖尿病病人病情的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減低醫療費用[2]。社區健康教育護理工作由于具有深入病人家庭、解決病人實際問題的特點,已成為目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對社區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護理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對今后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導和借鑒。
隨著生產發展、科技進步、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模式現代化以及社會的老齡化,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糖尿病的發病率均在逐年增加。糖尿病是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日益關注的嚴重危害公共健康的問題。在許多國家中已成為致死、致殘并造成醫療開支增加的主要原因。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08年調查報告結果表明,我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9.7%,中國成人糖尿病總數達9240萬,其中農村約4310萬,城市約4930萬。
我國可能已成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而在我國糖尿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為主,2型糖尿病占90.0%以上[3]。并且我國糖尿病患者有慢性并發癥者相當普遍,患病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中合并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眼及腎病變者均占1/3左右,有神經病變者占半數以上。大血管疾病,如高血壓、腦血管和心血管病變的患病率,較前顯著增多。
心血管并發癥的患病率雖較西方國家為低,但已經成為我國糖尿病致殘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發癥[4]。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預防與治療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衛生課題。有研究表明,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開展的糖尿病保健改善成果與其它同等水平的衛生保健技術相比,能夠起到節約醫療成本的作用[5]。
2010年由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國家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教授研究團隊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趙文華研究員團隊共同研究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6%,其中男性糖尿病患病率為12.1%,女性患病率為11%,新檢測到的糖尿病發病率估計為8.1%。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患病率均在上升,分別為14.3%與10.3%。根據國際最新2010年美國糖尿病學會診斷標準,我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為50.1%。我國成人2型糖尿病知曉率僅30.1%,控制率僅39.7%,糖尿病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與早期治療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事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糖尿病病人住院期間血糖能夠得到良好控制,而出院后血糖控制欠佳。社區護理是護理工作的延續,通過對糖尿病病人進行有目的的社區護理干預,幫助糖尿病病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遵醫率,有效控制病情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促進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社區護理干預、進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自護能力是很重要的,也是減少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重要措施。鄭秋明等[6]通過從社區、家庭及糖尿病病人3個不同層面對社區內的居民及糖尿病病人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結果表明在社區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人群對于糖尿病的知識明顯增加,對疾病的態度有明顯變化,這對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積極意義。
在時間上,要求長期而連續;在地點上,要求以家庭和社區為主;在內容上,護理、教育、咨詢重于醫療;在方式上,要求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特別強調病人主動和自覺的控制,而不僅是機械地遵醫囑服用某些藥物。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區護理干預成為提高家庭治療水平的重要手段,其對改善社區糖尿病病人的心身狀況、控制疾病、預防并發癥、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社區護理已成為護理范圍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健康教育又是社區護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護士走向社區、走向家庭,對糖尿病的防治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有積極的意義。
(一)健康教育概念。
社區健康教育是指在特定的區域內,以病人及其家屬為對象,通過社區護士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對病人及社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達到使病人了解增進健康的知識,改變其不良方式和生活行為,提高生活質量。
(1)疾病相關知識指導。介紹糖尿病致病原因、臨床表現、危險因素、血糖監測指標,血糖控制不良所致急慢性并發癥的危害,糖尿病患者必須終身進行飲食控制,健康教育的義意,讓指導對象對糖尿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參與疾病的控制。
(2)心理指導。在漫長的自我管理過程中,由于病情的易變性、治療的復雜性、并發癥的多樣性等原因,病人容易出現悲觀、失望等抑郁情緒。通過研究發現,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與其焦慮抑郁水平呈顯著負相關,這說明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促使病人有效的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優劣反過來也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因此,在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評估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分析是否存在抑郁癥狀,護理人員針對每個病人的不同年齡、病情情況有的放矢、耐心細致地開展精神心理教育,幫助病人和家屬正確對待疾病,建立適合病人康復的社會和家庭環境,加強與家庭和他人的溝通,鼓勵病人參加適度的家務勞動和社會活動。正確的心理疏導可使病人對于治療疾病和重返社會的決心普遍提高。
(3)飲食指導。控制飲食是所有糖尿病病人糾正高血糖最基本的治療措施,飲食治療的原則:選擇多樣化,營養合理的食物;少量進餐,定時定量進餐;不吸煙,少飲酒;飲食宜清淡、低鹽、低脂飲食;食鹽用量不超過5g/d;減少亨調油的`攝入,在提供同樣熱量的條件下,盡量選擇升糖指數低的食物,一般來說,膳食纖維高的食品升糖指數較低。
(4)運動指導。根據患者不同年齡和不同病情,制訂不同的運動方案,讓患者明白適時適量運動能使異常糖代謝得到改善,使機體胰島素水平下降,并可減輕體重和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功能。但運動時要適量,避免低血糖和糖尿病足的發生[7]。每次運動應在飯后1小時進行,運動應循序漸進。為確保病人運動安全,對患有嚴重心腎合并癥、高血壓、微血管病變等患者,應避免運動療法。運動可以選擇快步走路、慢步跑、爬樓梯、體操、太極拳、羽毛球、乒乓球、踏單車、氣功等強度不大的運動項目。
(5)飲食指導。控制飲食是所有糖尿病病人糾正高血糖最基本的治療措施,飲食治療的原則:選擇多樣化,營養合理的食物;少量進餐,定時定量進餐;不吸煙,少飲酒;飲食宜清淡、低鹽、低脂飲食;食鹽用量不超過5g/d;減少亨調油的攝入,在提供同樣熱量的條件下,盡量選擇升糖指數低的食物,一般來說,膳食纖維高的食品升糖指數較低。
(6)藥物指導:藥物必須遵醫囑使用,并了解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映,嚴格掌握用藥時間和劑量,發現病情變化,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三)社區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
(1)成立社區健康教育小組。由臨床經驗豐富且具有授課能力的醫生和護士組成。在社區開設糖尿病專科門診,醫生主要承擔授課和的提供相關咨詢和指導。護士負責每次活動時宣傳材料的發放、相關資料的收集歸檔和測評,完成部分授課。
(2)建立病人健康檔案。對社區糖尿病病人進行走訪、調查,建立個人健康檔案,主要包括病人的家庭狀況、病程、飲食習慣、工作特點、治療狀況及效果、有無并發癥、對本病的認知情況等。
(四)健康教育方式。
(1)專題宣傳講座。利用電視、幻燈、vcd播放光盤,集中收看糖尿病知識的講座,針對共性問題舉行專題講座。組織病人和家屬參加糖尿病專題講座,并發放講座資料。每次講座后組織病人及家屬討論和互相交流,主持人對病人和家屬提出的問題當場解答,主持人也通過提問加深病人的印象。
(2)電話回訪。電話回訪,護士了解病人健康狀況及病人對出院指導的掌握情況,同時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再次進行健康宣教,指導病人院外合理治療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3)家庭訪視。目前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住院期間,出院后繼續教育不夠,缺乏督導。鑒此,我們采用家庭訪視對病人進行繼續健康教育,可以常提醒和幫助病人遵從醫囑,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質量。通過社區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各種活動,不但為糖尿病人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及時的幫助,同時也不斷地為病人及其家屬灌輸糖尿病醫護健康常識,對預防病患,提高病人生活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李立明.流行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18.
[2]柴娟.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3):45.
[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4]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
[7]戴筱英.糖尿病患者餐后不同時間運動降糖效果[j].中華護理,2001,30(12):914.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九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利用缺陷所引起。可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壽命縮短。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農民的生活也更加富裕,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逐年增加,為了提高農民朋友的生活質量,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對我科住院患者進行了健康指導,定期進行科普宣傳,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農村患者因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糖尿病知識,覺得癥狀不明顯可以不服藥,導致病情發展。
2.盲目使用廣告藥品、私人藥品,過分依賴保健藥品。
3.使用降糖藥物后不定期測血糖,認為癥狀不明顯,就可以不用藥或少用藥,導致血糖不穩定,加重病情。
4.不良生活方式,吸煙,飲酒,不節制含糖食物,飲食不規律。
來院就診的農村患者越來越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及并發癥危害,引起其重視,盡早治療。
入院后開展健康宣傳活動,針對每一位患者一對一的指導用藥方法,制定膳食結構。
易引發低血糖發生,給患者講解低血糖的癥狀,囑其平時一定要備有糖果,以備突發低血糖時服用。
1. 對注射胰島素的患者
詳細講解了胰島素注射部位,交替方法,進行角度、深度,以利于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2.控制主食,定時定量進食
多吃粗糖,蔬菜,又要適量食肉、蛋、奶補充蛋白質。農忙時注意低血糖發生。運動一般在進食第一口起計算,1小時后開始運動。
根據自己的耐受及有無并發癥的情況。耐受標準應達到運動時脈率應保持在120次/分左右較適宜。
如血糖未得到較好控制,血糖波動較大,明顯低血糖、血壓未被控制時應暫停運動。
通過宣教,使患者血糖維持在較理想的水平上,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十
糖尿病是生活中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的疾病,因此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的基礎護理是很重要的。那么對于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飲食呢?下面給大家介紹糖尿病人的飲食護理方法,供大家參考。
進餐次數的調整。胃輕癱時以少食多餐為佳,每日3大餐分為6~7小餐,分別在早晨、中午、下午、臨睡前進餐,餐間安排2~3次點心,以減少餐后高血糖,同時避免餐前饑餓感。
食物狀態的調整。
胃輕癱時,固體食物排空受阻較液體食物更明顯,因此,膳食搭配時最好將固態食物勻漿化,或多進食流質食物,必要時甚至完全依靠流質食物,這樣有助于改善胃腸道癥狀與控制血糖。
合理減輕體重。
不要選擇過于嚴格的飲食,如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因為這種飲食方式會使您在短期內減輕體重,但不利于長期堅持。糖尿病患者需要對日后的`飲食方式有一個正確的理解,飲食將與糖尿病病情有關,向健康生活方式邁進一點點,身體便將獲得莫大的益處。
食物成分的調整。
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消化運動減弱,胃排空已延長,故需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纖維的含量,一些含豐富纖維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和馬鈴薯等),雖有降低餐后血糖作用,但是易有胃腸道反應,因此糖尿病胃輕癱患者不能多吃。
飲食豐富多樣。
以谷類為主,粗細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每天吃奶類、大豆及其制品,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如飲酒應限量,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禁食含糖高的食物。
如白糖、紅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點、果醬、蜜餞、冰激凌、甜飲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土豆、山藥、芋艿、藕、蒜苗、胡蘿卜等少用或食用后減少相應的主食量。
對所需食物,均應在烹調前將皮、根、骨等不食用部分去除后稱重、加工然后進行烹調,更為合理的控制熱量的攝入,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飲食較繁瑣之處。
苦瓜。
味極苦,性寒,有清熱解暑、清肝明目、解毒的功能。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苦瓜含苦瓜甙、5—羥色胺、谷氨酸、丙氨酸及維生素b1等成分。苦瓜的粗提取物有類似胰島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糖,對糖尿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麥麩。
味甘,性平、偏涼,除充饑、補充營養外,尚可養心安神。麩小麥可益氣、除熱、止汗;麥麩調中、清熱、止虛汗,可根據病情所需而選用。用麥麩、面粉按6:4的比例,拌和雞蛋,做成糕餅,可作為糖尿病病人正餐或加餐食品。
洋蔥。
味甘、辛,性微溫,與蔥、蒜性味相近,具有健胃、增進食欲、行氣寬中的功效,與大蒜一起食用有降糖效果。經常食用洋蔥,既可充饑,又能降糖治病。
魔芋。
是一種低熱能、高纖維素食物。因其分子量大,粘性高,在腸道內排泄緩慢,能延緩葡萄糖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升高。魔芋中所含的葡萄甘露聚糖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較好的效果。又因為它吸水性強,含熱能低,既能增加飽腹感,減輕饑餓感,又能減輕體重。
紫菜。
含有豐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等,其中的紫菜多糖能顯著降低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于飯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
黑木耳。
含木耳多糖、維生素、蛋白質、胡蘿卜素和鉀、鈉、鈣、鐵等礦物質,其中木耳多糖有降糖效果,動物實驗表明,木耳多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黑木耳可炒菜或燉湯,也可作配料。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十一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世界糖尿病日宣傳活動的主題是“健康生活與糖尿病”。本次活動具體如下:
本次活動主要在垟岙村和大坡村進行,13日當天舉辦垟岙村衛生室義診活動,為老年人免費測血糖,血壓,咨詢76人次,根據老年人的實際血糖值講解如何預防并宣傳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持著為民服務的態度與老年人進行溝通與交流,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4日在大坡村老年活動中心舉辦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參加人數53人。免費分發糖尿病宣傳資料及禮品。電子字幕的循環播放,讓更多的人們知曉和了解糖尿病宣傳日,讓民眾主動參與其中,促進糖尿病宣傳日的有效進行。各村責任醫生下村宣傳,并更換宣傳欄內容。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糖尿病宣傳日得到了有效進展,村民們知曉了自己的血糖值,并清楚飲食與糖尿病的重要關系,結合我們講解的知識,能更有效的預防糖尿病和控制血糖值。
活動結束后,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與探討,為來年的工作總結經驗,為全民健康生活多做努力,更希望大家的糖尿病能得到有效的預防和控制。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十二
現代醫學證明,2型糖尿病與人們的不良習慣有密切關系,治療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不只是靠藥物,也要靠健康教育、護理干預來改變病人的不健康行為。通過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實現更好的血糖控制,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可使心肌梗死下降14%,腦卒中下降12%,微血管并發癥終點下降37%。
作為一名糖尿病教育護士,深知健康教育對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義,也一直在探索對于糖尿病患者有效的教育方式及方法。回顧總結多年糖尿病教育工作,有一些經驗或體會,也存在一些困惑,面臨一些急需解決的瓶頸問題。
一名優秀的糖尿病教育護士,一定要放棄無效的說教,要知道患者要的是效果,而不僅僅是知識。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不要以為發給患者一些教育手冊或是進行一些基本的口頭宣教,就是完成了教育,教育需要注重效果評價,讓患者看到通過教育在血糖控制等各項指標中所起到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患者產生更好的依從性。
與糖尿病一起生存不容易,患者既要做好飲食、運動、監測等自我管理行為,同時又要掌握血糖儀等儀器的規范使用,有些還需要注射胰島素。因此作為一名教育護士,我們需要給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給予患者信心和動力,幫助其將糖尿病管理的更好。如果一味的指責患者,會打擊患者的積極性,而出現適得其反的作用。
通過個案管理定期評估患者疾病控制和依從性,提供自我管理支持和更緊密的隨訪,有利于患者實現更好的代謝控制。研究表明,通過護士開展的個案管理可使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76%。
患者文化程度不同,需要根據患者的接受程度,運用患者能夠理解的語言開展教育。教育方式也需多樣化,滿足不同類型的患者需求,例如:糖尿病科普書籍、糖尿病教育網站、教育單張、個體化教育檔案等。
教育不僅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知識,還要關注患者的行為改變,而改變行為是一項很難的工作,因此要循序漸進,制定目標,且進行追蹤隨訪和效果評價。目標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不可設定過高,否則無法達成,會使患者產生嚴重的挫敗感,甚至會完全放棄改變,因此給予患者一定的時間,逐漸達成目標,會實現更好的效果。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十三
1、糖尿病飲食總量需控制:如果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運動量小,或者都不怎么運動,每天主食應該在5-6兩之間,運動量大的,主食每天應該在七到八兩,每天一斤蔬菜,再多點也可;二兩左右的瘦肉,一個雞蛋;一袋牛奶或是豆漿等。
2、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該注意多樣化:患者朋友需要在飲食上加以控制,糖分過多的食品是禁止吃的,但可以多吃含有維生素的食物,同時還要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
3、糖尿病患者每天應補充足夠的水分,這也是糖尿病飲食上不可缺少的。要盡量少吃一些堅果類食物,例如瓜子、花生等堅果類食品。避免吃或是盡量不吃油炸的食品;平時要多吃一些水果,但要在飯后吃,而且最好在兩餐之間吃水果,這樣可以避免低血糖,還可以使血糖穩定。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十四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可以有效幫助治療糖尿病,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好好做好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方面應如何護理?下面為大家講解糖尿病的飲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需要合理科學地安排好主食與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輕視副食。雖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應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質、脂肪進入體內照樣有一部分也可變成血糖,成為血糖的來源。蛋白質和脂肪在代謝中分別有58%和10%變成葡萄糖。這類副食過多,也可使體重增加,對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應合理搭配,否則照樣不能取得預期效果。
2、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療法,是一切治療方法的前題,適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輕型病例以食療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須在飲食療法的基礎上,合理應用體療和藥物療法。只有飲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藥或胰島胰才能發揮好療效。否則,一味依賴所謂新藥良藥而忽略食療,臨床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3、飲食療法應科學合理,不可太過與不及。即不能主觀隨意,也不能限制過嚴,一點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現酮癥。應根據自己的病情、體重、身高,嚴格地進行計算,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科學地、合理地安排好飲食,達到既滿足人體最低需要,又能控制總熱量的目的。
4、飲食療法應根據病情隨時調整、靈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適當放寬,保證總熱量。肥胖病人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低熱量脂肪飲食為主,減輕體重。對于用胰島素治療者,應注意酌情在上午9~10點,下午3~4點或睡前加餐,防止發生低血糖。體力勞動或活動多時也應注意適當增加主食或加餐。
5、選擇好適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對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糖適平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內源性胰島素,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尤其適用于初發患者及中老年患者。
一次口服30mg糖適平后2~3小時血漿糖適平達最高水平,為500~700mg/ml,此峰濃度水平1.5小時降低一半,代謝產物沒有降糖活性,不會發生藥物蓄積引起的低血糖反應。糖適平的代謝產物有5%由尿排出,大部分代謝產物,經肝道系統從糞便中排泄。
糖適平的用藥劑量可以靈活調整,每日劑量范圍為15mg-180mg;糖適平也是目前市面上降糖藥物中聯合用藥的最佳選擇,可以和二甲雙胍、拜唐蘋、達美康等口服降糖藥物聯合應用,因為該產品是唯一的輕中度腎功能不全病人可以使用的口服降糖藥物。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十五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宣傳主題是“共同關注糖尿病”。針對活動日主題xx市開展了大量的宣傳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為了做好“世界糖尿病日”的宣傳活動,xx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了20__年聯合國糖尿病日活動方案,并及時下發到各縣、區疾控中心,安排各縣、區疾控中心積極組織轄區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二、各、縣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宣傳活動。
11月14日,xx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xx市中醫院、xx區疾控中心聯合在xx市中醫院門診學術報告廳開展了講座、義診和有獎問答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來自xx區站前街道、永安臺街道以及中醫院糖尿病科患者15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中醫院內三(糖尿病科)肇穎斌、陳鴻艷主任分別為大家講解了糖尿病的典型癥狀,糖尿病的診斷以及糖尿病治療注意事項等內容和糖尿病預防的合理膳食、適宜鍛煉、控制體重、健康行為養成的重要性,護士長現場還為大家展示了糖尿病病人飲食應注意的一些環節,使居民對糖尿病防治知識有所掌握,起到了良好的健康教育作用。
講座后進入現場有獎搶答環節。大家情緒高漲,紛紛舉手搶答,加深了對糖尿病預防知識的記憶,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為了充分調動大家聽講的熱情,醫護人員還在活動現場進行抽獎,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活動結束后,醫護人員還為大家免費咨詢、測量血糖,贈送禮品等,深受居民和患者的歡迎。
活動期間中醫院醫護人員和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為居民發放了印有“糖尿病教育和預防”的宣傳單和糖尿病預防手冊等宣傳材料400余份。通過這次活動提高了轄區居民的健康意識和預防糖尿病的技能,使居民掌握更多的健康防護知識。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十六
要控制糖尿病病情,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何時吃以及吃什么。糖尿病人需要平衡飲食,并保證進食時間的規律,以防止體內血糖濃度起伏過大, 從而控制病情。糖尿病人應該多吃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成分、纖維素和維生素的食品,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食物,這是因為糖尿病本身會增加患心 血管疾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
另外,吃早餐也是控制病情的好方法。早餐可以選擇全谷物面包、酸奶、低脂奶酪等。而對于晚餐食材的選擇,可多選擇一些水煮西蘭花、小黃瓜等。
超重會延緩人體對胰島素的反應,從而加大控制病情的難度。適當的減重可以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靈敏性,改善對血糖的控制,減少對胰島素藥物的依賴。
精神緊張時,腎上腺會分泌更多的皮質激素,又稱壓力激素。壓力激素會讓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高,血糖上升,增加胰島素的需要量,加重胰島細胞負擔從而加重病情。深呼吸就是簡單易行的減壓方法。
糖尿病容易損害足部神經系統,讓人難以發現小的足部傷口,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足部感染。因此經常性的足部護理很重要。建議每天用溫水和溫和的`肥皂洗腳,注意擦干腳趾頭縫隙之間的水分,防止滋生細菌。盡量穿牛皮或者羊皮鞋,并穿著干凈的襪子,以額外保護足部。
睡眠不足會直接導致血糖濃度升高,并增加體內的壓力激素含量。每天應該養成不間斷睡足7至8小時的習慣。
吸煙除了本身對健康的危害外,還會導致體內血液循環不良,從而惡化糖尿病對身體的影響。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十七
11月14是“聯合國糖尿病日”,當日下午,晉城市城區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名醫務人員在金華社區廣場開展了“聯合國糖尿病日”大型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宣傳人員就患者在飲食控制、規律服藥、監測血糖和體育鍛煉中應該注意的事項給予了具體的指導,向大家宣傳糖尿病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教育群眾改善飲食結構良好控制體重,增強體質鍛煉,提高生活質量,遠離糖尿病。此次活動向群眾發放糖尿病相關宣傳材料、科學飲食手冊、基本公共衛生100問、宣傳袋等12種宣傳資料共計900余份。免費測量血糖46人次,免費測量血壓195人次,受益人數達400余人。
晉城市城區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講座、宣傳、測量血糖及健步走等各項活動,普及了糖尿病防治知識,提高了群眾對糖尿病的認識水平,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接受教育的.群眾對糖尿病的認識和自我保健意識有了極大地提高。
護理糖尿病論文(優秀18篇)篇十八
(《本草綱目拾遺》):粳米50g,豆腐漿500ml,食鹽或白糖少許,先煮粳米,后加豆腐漿,至米開花粥稠,分早晚2次服用。適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壓、冠心病者,若糖尿病腎病腎衰者不宜服用。
(《普濟方》):粳米50g,綠豆50g,共煮粥食用。綠豆有降血脂作用,適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壓、冠心病者,若糖尿病腎病腎衰者不宜服用。
(經驗方):赤小豆50g,鯉魚1尾,先煮魚取汁,后加赤小豆煮爛。適用于糖尿病水腫者。
(《本草綱目》):菠菜100~150g,粳米50g,煮粥食用。適用于糖尿病陰虛化熱型。便溏腹瀉者禁服。
(《本草綱目》):新鮮芹菜60~100g切碎,粳米100g,煮粥服用。適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者。
(《圖經本草》):新鮮白蘿卜適量,粳米50g,煮粥服用。適用于糖尿病痰氣互結者。
(《醫學衷中參西錄》):生山藥60g,大米60g,先煮米為粥,山藥為糊,酥油蜜炒合凝,用匙揉碎,放入粥內食用。適用于糖尿病脾腎氣虛、腰酸乏力、便泄者。
(《本草綱目》):新鮮胡蘿卜50g、粳米100g,煮粥服用,適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者。藥理研究:胡蘿卜中琥珀酸鉀鹽有降壓作用。
冬瓜一個,光鴨一只,大米200g,香菇10個,陳皮3g。先將光鴨于油鍋煎爆至香,用蔥、姜調味,入粥煮爛撈起切片。食鴨服粥。適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者。
干槐花30g或鮮品50g,大米50g,煮粥服用。適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中風患者。槐花可擴張冠狀動脈,可防治動脈硬化,常服用有預防中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