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材料還可以用來評價和評估個人或團隊的工作表現,幫助我們發現問題并及時調整行動策略。請大家閱讀下面的事跡材料范文,體會其中的感悟和啟示,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一
學習、生活、成長的路是艱辛而漫長的,四龍翁登已經在應接受父母呵護的年紀里,經歷到了其他普通小孩不能想象的大風大雨,這個堅強的小男孩用自己的堅持和不懈為歌,善良和孝順為曲,彈奏暖人心扉的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了關于最美孝心少年。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姓名:四龍翁登。
性別:男。
所屬地區:甘孜縣一完小五年級。
簡介:“我想有一臺洗衣機,這樣手就可以不用泡在冰冷的水里了”。因為是家里唯一一個健全勞動力,四龍翁登同學從二年級起就承擔著照顧患癱瘓母親和年幼的妹妹的重任。家庭的不幸并沒有壓倒她,反而讓她學會了堅強面對。四龍翁登沒有家,父母離婚,父親丟下病重的母親和三個孩子走了,母親生活不能自理。照顧母親和妹妹的重任就落在他一個人身上了。
四龍翁登,男,2019年3月出生,現于甘孜縣城關一完小五年級二班就讀。
在家里,他是全家人的頂梁柱,按他的年齡應該在父母的懷里撒嬌,備受家人的關愛,但四龍翁登卻不是,他每天早上都要服侍偏癱在家的媽媽和年幼的妹妹;在學校里他是老師的好助手,承擔一些班務工作;在同學們眼里他像大哥哥一樣關心照顧同學,同學們都叫他大哥。四龍翁登充滿愛心,自強自律,品學兼優,以自己的行動不斷地為學校、班級、個人增光添彩。
四龍翁登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在他十歲時,父母離異,雪上加霜的是母親偏癱了,從此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那時,年幼的他選擇了獨自承擔家庭重負,每天清早上學前,先幫妹妹穿衣服、洗臉,隨后把茶燒好后做好糌粑。在和妹妹吃完飯后,他又急忙的趕往醫院,給媽媽送糌粑。當他背著書包跑到學校,經常會是上課鈴聲已經敲響。由于沒有足夠的時間做作業,老師批評了他,但他并沒有怨聲載道,只說了一句“老師,我會把作業補上的”。
家里自從父親走后,就失去了經濟來源,他們租住的房子每月150元,但是貧困的他們一家,連這個都無法湊齊。后來,親戚們東拼西湊的資助了一些錢,總算解決了一段時間的房租問題,但隨之而來的是生活費問題,那段時間,一家三口、一天三頓都吃糌粑。有時候好心人接濟點土豆,四龍翁登就學著做土豆片給媽媽吃,雖然生活困苦,但是他一直堅持著為家里分擔困難。
每個孩子都盼望著過“六一”。但四龍翁登不是,老師挑選參加舞蹈表演的同學,他卻主動的提出了拒絕,老師帶著詫異的神情詢問他:“為什么不跳?小朋友應該是活蹦亂跳的呀,你……?”四龍翁登用稚嫩的聲音,緩緩的說到:“我沒錢買衣服”。那時老師還不相信他的生活窘迫至此,趁著周末到他家家訪。這一去,驚呆了老師。一進四龍翁登一家三口居住小屋的院壩,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十平米左右的小房子,門和窗戶都已經破爛不堪,窗戶上一張破舊的毛毯正履行著擋風擋雨的功能;屋里,燈光昏暗,屋子一角擺著一張小床,癱瘓的母親長期就生活在這張床上。屋子的中央放著一架小小的鋼爐。鋼爐旁邊有一個小柜子,柜子里放著一些生活用品,除此以外,屋里再也找不到一樣像樣的家具。此番情景,深深的震撼了老師,這個平常懂事文靜的孩子家境竟是如此的困難。老師拉過四龍翁登的小手,撫摸著他的頭說:“孩子,沒事!你參加跳舞吧,衣服老師會給你解決的”。雖然衣服問題解決了,但是在過“六?一”時,他卻拿來了一個比他還高的大口袋,在表演完節目后的操場上,拾著家長們扔在地上的空飲料瓶。一天下來,四龍翁登用賣瓶子換來的錢,給妹妹買了六一兒童節的禮物—一大塊雪糕。
每個周末,都是四龍翁登的“大洗日”,妹妹的、媽媽的、自己的衣服都要洗,還有被褥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他用那雙稚嫩的小手慢慢的搓出來的,老師們問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這個早熟的孩子說出了讓人心酸的答案:“想要一臺洗衣機,冬天就不怕凍手了”。長期來,母親沒有行動能力,母親的個人衛生,全靠四龍翁登解決,他長期堅持用熱水擦拭母親的身體,因為照顧的當,癱瘓的母親沒有因臥床長褥瘡。家里雖然貧困,但是并不潦倒,這些就是這個才10多歲的小男孩做到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學習、生活、成長的路是艱辛而漫長的,四龍翁登已經在應接受父母呵護的年紀里,經歷到了其他普通小孩不能想象的大風大雨,這個堅強的小男孩用自己的堅持和不懈為歌,善良和孝順為曲,彈奏暖人心扉的歌;他正用自己的生活為筆,書寫充滿希望的畫;他用他那瘦弱但是堅強的身體,托起了一個破碎家庭的一切,相信,未來的他一定能夠看到美麗的彩虹。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二
所屬地區: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初級中學。
簡介:楊學興,男,現年14歲,家住廣元市朝天區魚洞鄉東風村三組,現為曾家中學20xx級4班學生。家中有爺爺,爸爸和他三人,母親在他5歲時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爺爺現年71歲,患高血壓,在幾年前的意外中,身體受重傷還有些殘疾,不能正常行動。爸爸因長年勞作患上了嚴重的胃病,但為了一家生計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
(一)在家勤快懂事,為家分憂。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于母親去世的早,他從小就知道爸爸爺爺的身體不好,家境貧困很懂事,上小學時,他每天放學回家就幫家里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掃地、做飯、洗衣服、喂雞、喂豬等等。上中學以后,由于離學校很遠,是住校生,回家的機會少了,他只能在節假日幫助家里分擔家務,由于他家住的地方離公路很遠,每周放學回去時,通常下車后他還要步行幾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家。回到家,放下書包他就背著背簍上山打豬草,背柴,回來之后還要自己親自去做飯,盡管做的飯菜味道不怎么好,但能讓爺爺吃到熱的飯菜他心里很欣慰。每次放假在家,他劈柴、做飯、打豬草、放牛等等總是忙個不停。除了幫爺爺做家務事外,還要幫爺爺下地干活,挖地、播種、除草、挖土豆、收包谷等等,他還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因為爺爺殘疾,父親常年在外,所以挖、背、挑等重活就只有靠他做了。
(二)在學校勤奮好學,品學兼優。
他深知家境貧寒,讀書不易,于是他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在初中兩年中,他將華羅庚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勞一分才”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雖然沒有多少天資上的優勢,但他比別人更加努力,更加勤奮,以勤補拙。剛進入中學時,他不怎么適應初中的生活,成績一直起伏不定,他憑借堅強的意志,勤學苦練,不斷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不斷努力,成績終于穩定下來。現在學起來比較輕松了,上課能認真聽講,認真完成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還經常主動找老師講解難題。從進校到現在,一直擔任班上的勞動委員,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經常幫助其他同學打掃衛生。還積極參加各種班級活動,有班級榮譽感,為班級爭光,為老師添彩,做老師的小助手,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喜愛。
(三)尊敬長輩,孝敬感人。
由于爺爺殘疾,行動不便,他非常疼愛爺爺,,每次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望爺爺。晚上,幫爺爺擦身、洗腳,吃飯時幫爺爺盛飯奉菜,他總是將自己的零花錢省下來為爺爺買吃的。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回家,爺爺在努力行走,看到孫子回來,想上前,但是由于腳有殘疾,一不小心摔到了地上,一下子暈倒了,不省人事,這把他嚇壞了,可當時,周圍沒有人,沒辦法求救。本想打電話給村醫生,可醫生去很遠的地方出診了,沒辦法趕回來施救。在萬般無奈之下,他急中生智,背起爺爺,踉踉蹌蹌的向山下走去,用了五六個小時,才將爺爺送到醫院救治,由于他及時將爺爺送到醫院救治,危難時刻挽救了爺爺的生命。
他品學兼優,是一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好學生。在家里他是個尊敬長輩,孝敬老人,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在學校他是個勤奮學習,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好干部;在社會他是個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愛公益活動的好少年。經學校研究決定,推薦該生為“廣元市孝心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三
蘭芳,女,20xx年5月生,20xx年榮獲廈門市思明區“文明學生”稱號,20xx年12月被授予“廈門市自立自強美德少年提名獎”,20xx年被授予“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現就讀于廈門市云頂學校七年四班。
蘭芳,20xx年9月剛剛升入我校初中部。每到寒暑假,小伙伴都在開心地玩耍,蘭芳卻在家里剪線頭。長時間機械重復動作讓蘭芳稚嫩的手心和手指都磨出了水泡,一下水就疼,但她還是貼上創口貼再剪,只為多賺一點錢貼補家用。爸爸受傷,媽媽要照顧,這個話不多的靦腆女孩就擔起家中重任。
20xx年,蘭芳讀五年級時,她的爸爸在碼頭工作時,被集裝箱砸傷,雙手雙腳不能動彈,家里的頂梁柱轟然倒塌。媽媽必須在醫院照顧爸爸。姐姐上高中,學習壓力大,弟弟小,才剛上小學,蘭芳毫不猶豫的擔起家中的重任。
從那以后,蘭芳每天早晨6點就起床,做早飯、送弟弟上學、自己上學、放學接弟弟、做午飯、下午上課、放學接弟弟、買菜、做晚飯、洗衣服、做作業,蘭芳的一天忙得團團轉,連睡午覺的時間都沒有,所以下午有時會打瞌睡。
一開始,蘭芳對家務并不熟悉,鍋沒燒干就放油,油花濺起燙到手;不懂加水,把菜都燒焦了。她只能一點一點摸索。為了省錢,蘭芳貨比三家;為了做得更好,她去超市看菜譜。此外,蘭芳還要周末到醫院幫忙照顧爸爸。
蘭芳一家住在城中村里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內,光線昏暗,連白天都要開燈。外屋的上鋪是姐姐的床,下鋪是蘭芳的,爸爸媽媽和弟弟住在里屋。外屋有一張小方桌,是蘭芳和弟弟的書桌兼飯桌,姐姐只能在床上架起小桌板學習。陽臺除了晾衣服,還是廚房,蘭芳就在那里做飯。
爸爸出院回家后,還要在輪椅上休養一年。假期里,別的孩子玩得很開心,但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蘭芳就跟著媽媽到殿前的工廠拿回手工活。蘭芳給玩偶縫眼睛,一不小心會扎到手,久了眼睛累、手酸,沒縫好還得返工。縫一雙眼睛能賺5分錢,母女倆在一個暑假里賺3000元。她寄了1000元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剩下的給姐姐交學費和貼補家用。
媽媽捧著蘭芳的手,心疼地說:“手指都有些變形了。”蘭芳右手中指的第一個關節有些腫,像結了一個繭。蘭芳把手藏起來說:“家里條件不好,媽媽也很辛苦,要上班還要照顧家里。”蘭芳的生活是辛苦的,但她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
蘭芳不僅在家里細心地照顧家人,在學校也很關照同學,熱心公益。在讀小學期間,蘭芳班上來了一個隨班跟讀的智障孩子小露(化名)。一開始,總有些調皮的孩子把垃圾放到小露的抽屜里,每次蘭芳都站出來幫小露說話,“你們不能把垃圾放在這里”。小露不怎么和別人交流,蘭芳就一次次接近她,和她說話,盡管一開始,小露對蘭芳不理不睬。但蘭芳沒有放棄,慢慢地她會對蘭芳笑了,下課還愿意和蘭芳出去走走,甚至送一些她覺得好的東西給蘭芳。3年過去了,如今都上了中學,在蘭芳的影響下,身邊的同學變得愿意親近小露了。雖然沒有和小露在一個班級,但每天蘭芳都會在課間找小露聊天,放學的時候主動留下幫助小露學習。
20xx年3月7日,云頂學校舉行第二屆“云頂學校學生志愿服務團”開團儀式。七年四班的蘭芳作為小義工志愿服務團團長,帶領145名小義工宣誓。這些小義工都曾受到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因此,他們將回饋社會,為班級、為學校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校知道蘭芳的家庭困境后,為她申請了補助金,她很努力,成績也不錯,學校同時又為她申請獎學金。蘭芳的媽媽說,蘭芳是最省心的,基本上不用花錢,學校的獎學金夠蘭芳的花銷,還能買些書。
這就是蘭芳,一個年僅13歲的女孩。她常說:“其實我真的沒有做什么,我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太少,我想用自己雙手,為自己,為家人,為身邊的人多做些事。”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四
王國榮,今年10歲,是黑石川小學四年級的班長。在校他是個孝敬師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家他是一個孝敬長輩、尊老愛幼的好孩子。
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小學,在我校“立德”文化的引領下,確立了“孝、愛、誠、信、禮、義、樂、學”八部曲。“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孝一直被置于首位,我們學校亦把教學生做一個孝敬長輩的人放在首位。因而學校推行的“孝”的教育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并懂得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
傷發癢,但他卻從不介意,依舊樂呵呵的;洗衣服自小從來都是自己動手。從小,相比其他的同齡小伙伴們,本來他就已較多的飽嘗了生活的諸多艱辛,可偏偏禍不單行,他的父親因為肝癌晚期,竟又于這學期末去世,使這個本就十分貧瘠的家庭更雪上加霜。這幾天來,他看起來更加懂事了,似乎生活的沉重使他更加沉默寡言,但他也更加堅強了,馬上就要秋收割麥子了,現在他的好多小伙伴甚至都不知道麥子是怎樣變成好吃的事物的時候,王國榮卻每天都要幫奶奶去地里干活,還一個勁的安慰奶奶,好讓奶奶也變得堅強起來,更加熱愛生活。這該是一個多么可愛的孩子啊。
對待鄰里,他講文明懂禮貌、與人為善,遇到鄰居,主動問好,甚至常常幫鄰居家看小孩,并輔導鄰家小孩學習,深得鄰里喜愛和稱贊。
他品學兼優,善于團結同學,熱心助人,和同學關系密切,同學們都愿意接近他。同學們只要有困難,就會去找他。只要力所能及,他都會伸出熱情之手全力地幫助他們,從不推辭拒絕。當有同學因為不理解家長時,他會耐心地勸慰,常將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他的同學們,與他相處時間較長的伙伴也慢慢的變得較前更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了。
他愛學習,勤思考、愛鉆研、求知欲強烈,各門功課都很努力,連續幾年來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名列前茅。他深知,榮譽的取得與家庭及社會的的辛勤培養和幫助是分不開的。
今后,希望他直面生活的艱辛,再接再厲,堅持不懈。在學習上,繼續發揚不畏困苦,刻苦勤奮的精神,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生活中,繼續堅持自立自強,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幫長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為母親和奶奶分憂,讓母親安心工作。長期如此堅持努力下去,我們相信他今后會成為一個人格高尚、刻苦勤奮的優秀學生,只有這樣方可回報父母對他自己的那份深切關愛!
一份美好的孝心,是獻給父母的愛。王國榮就是這樣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表達著對父母的孝心。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五
楊xx是一位年僅13歲的少年,他陽光帥氣而成熟懂事,他純樸善良而成績優異,他性格靦腆而孝敬長輩,他是安慶岳西縣姚河中心學校七(2)班的班長。
楊xx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多病貧窮的家庭里。祖父、父親都患有心臟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奶奶年老體衰,全家的生活重擔全壓在瘦弱的母親身上,家庭經濟拮據、生活困難。
20xx年春,他在父母打工的浙江蕭山一所學校讀四年級。一天,父親楊吉文因突發心臟病,住進了當地的一家醫院,母親因工廠交貨在即抽不開身,10歲的小xx只得承擔起陪護的重任。他像大人一樣為父親請醫拿藥,端水喂飯,甚至接尿倒屎,且毫無怨言。只有等父親熟睡后,他才在病房的床頭櫥上做會作業,實在太累了,就在父親的病床邊打個盹。看著他日夜忙綠的身影,日漸消瘦的臉蛋,父母潸然淚下;病友們無不嘖嘖稱羨,夸他不愧是個“小男子漢”。
后來,父親轉回家鄉岳西住院治療,母親也跟著回來服侍,小xx只身一人繼續留在異地他鄉讀書、生活。這段時間是他最艱難的時光,他既要料理自己的生活,又要上學讀書,特別是時刻惦念著家鄉的父母。他經常打來電話,安慰生病的父親,關心心急如焚的母親。
20xx年秋,祖父楊賢進在放牛時跌破了頭,流血不止。小xx得知消息后,從學校徑直趕往出事地點,他先果斷地撕下自己的外衣袖子,然后接起來,替祖父地包扎好傷口,再半背半拖地把祖父弄回家。緊接著一口氣跑完1.5千米山路請來鄉村醫生,同時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母。事后,從鄉村醫生那里得知,要不是小xx趕到及時,措施得當,祖父很可能因失血過多而發生生命危險。
在祖父療傷的一個多月里,小xx一有空,就一邊幫祖父按摩身體,一邊與祖父聊天。更感人的是,他用平時省下來的壓歲錢,經常買來肉和雞蛋,為祖父滋補身體。祖父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時常被感動得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為了讓父母更好地打工賺錢,小xx五年級時毅然從外地轉回,隨祖父母讀書生活,也就是從那時起,小xx開始自強自立。他不但學習上自覺刻苦,從不讓祖父母操心,生活上自己動手,很少讓父母代勞,而且還承擔起力所能及的家務。
為了學會燒飯做菜,他手上沒少留下燙傷和刀疤;為了幫祖母討豬菜、煮豬食、喂豬,他身上時常留下豬食的污漬;為了幫祖父放牛,他曾多次沒吃早飯餓著肚子上學。現在,他不僅會燒飯,做簡單的家常菜,還會洗碗、洗衣;不僅能澆菜劈柴,還會購買生活日用品。
他雖然缺少同齡人享有的父母的疼愛,卻收獲了與祖父母之間的隔代親情;他雖然缺少同齡人的嬉戲玩耍,看動畫片的快樂,但收獲了為家庭分憂的樂趣;他雖然過早地品嘗了生活的艱辛,但培養了自強自立意識,學會了生活本領。正如他在一篇《生活中的苦與樂》的作文中寫到:“學做家務,為家庭分憂,我苦并快樂著!”
小xx在外地讀書的幾年間,學習成績一直不十分理想。自20xx年轉學回家鄉后,他從此格外勤奮刻苦。清晨,他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傍晚,他一邊做家務,一邊做作業;夜晚,他安頓好祖父母后,獨自挑燈夜戰。小學畢業考試,他終于取得全鄉第二名的好成績。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六
小時候的陳思娜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和藹可親的爺爺奶奶,有對自己關懷備至的爸爸媽媽,有聰明活潑的弟弟,一家人雖不富裕,卻也其樂融融。
但是命運對她不公。三、四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自己右眼竟然看不見東西,心急如焚的家人急忙帶她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右眼視力為零!屬于先天性視力障礙。
命運并沒有可憐這不幸的小女孩,隨著弟弟的呱呱落地,原本和睦的家卻迎來了“暴風雨”——爸媽鬧離婚了。雖然看在倆姐弟的面上沒有離,但貌合神離的婚姻帶給子女的不再是幸福,是恐懼,是悲哀,更是一種壓抑!這個家在磕磕絆絆中維持著,她也慢慢的長大了。
從記事時起,奶奶就患上了心臟病,隔三差五的要往醫院跑,一住就是三五天,從七、八歲時起陳思娜就成了照顧奶奶的不二人選,直到現在,以致醫院上到院長,下到保安都認識她。因為生活所迫,媽媽到外面打工維持著這個家,而爸爸已經很久沒有回家,在她的記憶中爸爸的印象早已模糊,自鬧離婚后,爸爸就不知去向。而她僅僅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弟弟也剛上學,她既要去醫院照顧奶奶,又要把整個家照顧好。她除了在學校搞好學習,還要回家照顧弟弟穿衣吃飯,做飯、掃地、做家務。不幸的遭遇讓她過早體味了生活的貧困與艱辛,但她總是說:“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不能讓媽媽擔心。”這一挑就成了放不下的擔子,但這并沒有影響她求學的欲望,自上學以來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屋漏偏逢連夜雨”,工作的艱難和家庭的重任,讓陳媽媽積勞成疾,患了嚴重的胃病。20xx年冬,陳媽媽突然昏迷,送醫院被診斷為晚期胃癌。照顧母親和奶奶的重任落在陳思娜的肩上,在母親住院期間,她只好白天上課,晚上照顧母親、奶奶,還有家里的弟弟。陳媽媽一度想放棄治療,她哭著勸媽媽,只要媽媽在,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陳媽媽生病后,無疑斷了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也斷了她的精神支柱!以前她再怎么辛苦,也毫無怨言,樂觀進取,畢竟這個家還有媽媽一起扛著。現在無異于天塌下來了,媽媽沒生病以前,家里生活已經相當困難,雖然自己也正值青春年少,但她從沒有去和別人比吃比穿,穿的都是好心人給的舊衣服,吃的也是最便宜的飯菜。其他同學一星期要花費100元錢,而他們兄妹倆每月一共才用100元錢,即便如此而懂事的她也常常省下飯錢,特別是媽媽生病后,經常餓著肚子上課。在上課時常常兩眼含淚,下課后手里總是拿著和媽媽的合照發呆。媽媽有時對她說:“孩子啊!真是苦了你了!現在你是家里的頂梁柱了。”望著媽媽憔悴的面孔和頭上的銀絲,她含著淚點點頭。她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顧媽媽照顧好家人。
不管春夏秋冬,陳思娜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床,忙著做好一家人的早飯,趁做飯的時候讀讀書,飯做好了有時候自己都顧不得吃上一口,就得背上書包飛快地趕到學校上課,而放學鈴聲一響又飛快的跑回家忙活。學習,做家務、照顧奶奶、媽媽的飲食起居,成了陳思娜每天必須做的事,她的少年時光便是在這樣的忙碌辛勞中一天天度過的。周圍好心的大叔大嬸們有時候也會過來看看她們一家,問她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的,但她都會婉言謝絕,因為她覺得,這么多年來大家對她們的幫助已經夠多了,她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就要憑自己的能力撐起這個家。但即便這么艱苦的家庭條件,她也從未沒有放棄學習,刻苦努力。自從升入中學以來成績一直都是全校年級第一,是學校的學習標兵,是縣級三好學生。
面對生活的挫折,她一度想放棄學業回家一心一意照顧媽媽,可每次媽媽都堅決不同意地說:“孩子啊,這么多年的艱辛我們都走過來了,我的命運已經定了,但你要好好學,你要用知識改變自己,你是媽媽的希望!”。聽了媽媽的話,陳思娜飽含著淚水,繼續回到學校努力讀書,她在心里激勵自己:“我要堅強,我不能向生活低頭”。幾年來,她精心照顧奶奶、媽媽的孝心感動了周圍的許多人,大家都對這個善良質樸孝順的農村女孩豎起了大拇指。
走過了艱辛的成長之路,她并沒有像同齡人那樣享受快樂幸福的少年時光,她勇敢地幫媽媽承擔起贍養老人,照顧老人的義務,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未來的路依然漫長,但陳思娜卻毫不畏懼,她在日記中寫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我要與那雛鷹一樣,用大自然生存的殘酷歷練心智,以鳳凰涅槃的精神堅定信仰。我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笑對生活,殘缺的家庭也會充滿愛的溫暖,也能收獲美好的明天!”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七
簡介:這么多年如一日,我每天都過著同樣的日子!但我樂在其中,因為有爺爺奶奶才有我,有他們才有我的家!所以無論我對爺爺奶奶做多大的貢獻我也心甘情愿,哪怕是用我的青春來換取爺爺奶奶的健康我也愿意!因此為了爺爺奶奶為了爸爸為了這個家我必須考上好的大學!我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不放棄,破損的家也會充滿溫暖,也能迎來美好的明天!
我叫宋文慧,男,今年16歲,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我是一名在烏蘭察布實驗中學讀初二的學生!家住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后旗賁紅鎮二明村!
20xx年我出生于一個小山村,出生沒多久后,母親也許是因為某些原因,她永遠的離開了我。直到今天她也一直沒有回來!俗話說得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可是我從來沒有這樣認為過。因為我有慈祥的.爺爺奶奶,是他們讓我感到了母愛,甚至讓我得到比母愛還要多的愛。而我的父親也在我出生一年后離開家鄉去了很遠的地方打工,而且至今還在外地。而我也就成為了爺爺奶奶的累贅了!
20xx年爸媽離了婚,從此我就成為了一個真正沒媽的孩子了。從那以后我學習就更刻苦了,因為我要做到笨鳥先飛,將來報效祖國,孝敬爺爺奶奶和爸爸!
隨著時間的悄然流逝,我在不經意間長大了!我也開始明白了一些事。那時爺爺奶奶已經很年邁了,而且時有生病。爸爸和其他的親人全不在爺爺奶奶這里,所以從那時起,我每天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有時家里的小事我就自己決定了,因為我不想讓爺爺奶奶為一些小事而操心!
20xx年,爺爺查出了患有肺心病,全家人都很難過。為此全家人湊錢為爺爺買一臺制氧機,而其中一些錢是和別人借來的!因為姑姑很早做了寡婦,而且還有倆個孩子要養。爸爸的工地也一直算不下錢。二叔自身也有病。因此我們只能和人借,而我的親人們大都過的不富裕!從那以后奶奶的心臟也有點不好了。更不妙的事發生了,爸爸在工地干活不小心摔了下來掉斷了胯,這可真是禍不單行。姑姑和二叔輪流照顧爸爸,而我在這里還要照顧爺爺奶奶,那一段日子過得更拮據了,基本那幾天我什么都不買,我突然感到自己長大了些,因為當時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所以爸爸早早的出了院,導致腿沒恢復好,至今也一直很拐。自此我更加努力的學習了!而且從那時候家里的事基本我都做了。而且現在的我也可以算做是家里的頂梁柱了。每天早上我都讓爺爺奶奶遲起一會兒,而我卻早早的起來了,因為我要燒熱水,喂豬,倒臟水桶,做飯等,每天早上我都忙的不可開交!吃完早飯我還得往出放驢,回家的路上我還要拔喂兔子的草!回來后我還要給爺爺奶奶找藥!做完這一切之后我還得忙著做作業。到了中午我還得喂豬,做飯等照料這家里家外!到了下午我還陪著爺爺奶奶散散步,那樣有助于他們的身體健康。我還經常幫助村里的人干活,希望我上學的時候他們能幫我照看一下爺爺奶奶!到了春天,我在小院里翻地種菜,那樣可以幫爸爸減輕一些經濟負擔。有時我還去樹林撿拾一些樹棍拿回來燒火,那樣的話可以為家里節省一些煤。爺爺奶奶看我每天忙里忙外的,有很多時候他們都夸我長大了,懂得給家里干活了,而且我這一言一行村里的人們都看在眼里,他們都說爺爺奶奶沒白親我,以后有這么個孫子就夠了!在學校的時候別的同學一天花十元,而我一天只花他們的四分之一!
這么多年如一日,我每天都過著同樣的日子!但我樂在其中,因為有爺爺奶奶才有我,有他們才有我的家!所以無論我對爺爺奶奶做多大的貢獻我也心甘情愿,哪怕是用我的青春來換取爺爺奶奶的健康我也愿意!因此為了爺爺奶奶為了爸爸為了這個家我必須考上好的大學!我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不放棄,破損的家也會充滿溫暖,也能迎來美好的明天!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八
所屬地區:四川渠縣。
今年16歲的周劍家住四川渠縣,從小身患殘疾,但他一直堅持著學走路,學文化。他說:“只要自己自強不息,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敬”。
小周劍3歲時患了腦癱,漸漸地右手和右腳也開始變形,本來都已經滿地亂跑的周劍,卻只能整天躺在床上。
周劍媽媽曾金萍:我心里也很難受,后來,我就跟他說,兒子,你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媽媽也很愛你。
可小周劍漸漸地躺不下去了,他不想就這樣成為大家的負擔。6歲開始,小周劍吵著要重新學習走路。
周劍: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一點兒都不好掌握平衡,尤其是這兩只腳,走路的時候光這樣絞到一起。
記者:那你摔倒過嗎?
周劍:成天摔,可以說是走一步摔一下,那個時候,身上到處是傷,沒有一塊好的皮膚。邁上一步就摔上一跤,爬起來接著走,再接著摔。
記者:怎么沒想到去扶他一下呢?
曾金萍:想到去扶他呀,他不讓我們去扶。
經過一年多的苦練,周劍終于可以借助棍子走路了。可接下來,周劍就想著要進學校,可自己家距離學校有三公里多的路,爸爸媽媽平時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爺爺奶奶,上學的一段路成了不小的難題。可周劍不怕,他相信自己每天都能走到學校。
就這樣,他風雨無阻地堅持了兩年。可就在周劍要上三年級時,病魔又找了上來,他的手腳經常突然出現嚴重痙攣,不要說上學了,就連正常生活也無法進行。
為了不苦一輩子,現在,周劍每周末都堅持到縣里的電子商務中心去學習電腦美工知識,他打算今后自己在縣城里開家門店,用自己的手藝來撐起這個家。
周劍:學好之后,我要去報答爸媽,要報答爺爺奶奶,還要報答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要自食其力,自己掙錢來養活自己,我覺得自強自立,對我來說,應該就是最大的孝。
周劍:那個時候啥子都沒有去想,只想到這樣能把這個病治好,只要能把這個病治好,再痛再難我都能堅持下去。
三年艱難地治療,周劍的病情終于漸漸地穩定了。這時,他向爸爸媽媽提出了一個要求,能不能給自己買部手機。有了手機,周劍就有了自己的課堂。
周劍:我在家里面學的時候,會遇到不懂的字呀、或者是不懂的詞呀,我一般是用手機百度或者是查字典。
他用八個月時間在手機上,完成了其他孩子四年的學業。“手機男孩兒”也從村里傳開了。今年周劍參加了小升初的考試,所有成績都在90分以上。
周劍:一定要自食其力,我要用知識來撐起明天,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怕吃苦,因為怕吃苦的人會苦一輩子,不怕吃苦的人,只會苦一陣子。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九
簡介:趙碩是毓文中學高一五班學生。入校以來,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踏實認真,學習勤奮,嚴格自律,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在思想、學習、生活、個人實踐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得到同學和老師的好評。
【孝心故事】
身殘志堅逆境成長
趙碩,男,20xx年5月出生,吉林毓文中學學生。他父親早逝,母親重病,自身患病致殘,但不怕困難,在逆境中快樂成長。
趙碩四歲時,爸爸因病去世,后隨媽媽改嫁。 20xx年媽媽又患甲狀腺癌,繼父也只是個普通打工者,所以家里生活很困難,小趙碩格外懂事,他每天主動幫大人做家務,學習成績在班里也名列前茅,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
20xx年11月17日,趙碩被確診為骨肉瘤。由于前一年媽媽得病已經花了幾萬元,借了外債,這對于他們家更是雪上加霜。在船營九小全校師生的關愛捐助下,趙碩做了先期化療。但腿還是一天天的腫起來,醫生決定給他做截肢手術。媽媽做他的思想工作時哭的泣不成聲,趙碩說:“媽,你別哭,我做,我聽醫生的,聽你的,我要跟媽媽好好活著,媽媽,你別哭。”當時所有的醫生、護士都被感動的流下眼淚。他邊做治療邊學習。背古詩、做題。化療結束后,他重走進學校大門。老師同學們對他格外的關心照顧,都熱心的幫助他,最要好的朋友侯冠旭每天都給他拿書包、打飯,這些事給趙碩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增添了很大的勇氣和信心,性格也變得開朗了。
升入中學時,趙碩堅持要參加軍訓,在整個軍訓過程中,他拄著雙拐全程和同學們一起訓練,向左轉向右轉,齊步走正步走……除了“蹲”的動作實在完成不了,其他的訓練項目,趙碩都堅持跟著一起做而且比其他同學做得更好,由于他的努力,他獲得了“軍訓標兵”的殊榮。在班級里學習一直名列前茅,在學校里先后被評為“陽光男孩”、“五星好少年”、“三好學生”。每次體育課、升旗,趙碩拄著雙拐的身影總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回應所有人的,永遠是他臉上自信堅毅的微笑。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十
xxx,今年10歲,她是xxx希望小學四一班的一名學生。在學校,她品學兼優,平時雖然話不多,但學習刻苦努力,有問題她會及時向老師、同學請教。她的認真刻苦勁是所有同學有目共睹的。她熱愛學習,每次總能在第一時間完成家庭作業,家庭作業完成之后,她還總是不滿足于現狀,除了學習課文之外,她還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擴充知識。她總是如饑似渴的學習,就是為了完成她的理想----早日成才,讓爸爸媽媽過上幸福的生活。
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孩,卻有著和常人不同的家庭情況。她本來有著一個幸福的一家四口,分別是爸爸、媽媽、姐姐和xxx。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媽媽是一名樸素的農民,比常笑大8歲的姐姐還在學校上學,而她也是一名在校讀書的小學生。全家所有的經濟來源于爸爸去外面打工干活的工資和家里一畝地糧食所賣的錢。本來經濟不寬裕的家庭,在20xx年卻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爸爸在外面蓋房子時,由于場地保護不善,突然從二樓摔了下來,這一摔,把爸爸的右腿摔成了粉碎性骨折,爸爸疼痛難忍,家里在七湊八湊的`情況下湊來了幾萬塊錢,讓爸爸住進了醫院,經過一個月的治療,病情基本穩定,爸爸為了不再讓家里承擔醫藥費,毅然決定出院,回家休養,因為這次住院僅僅一個月就花了6萬元,這對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是承受不起的。回到家后,所有的家務活都落在了媽媽身上,本來家里是靠掙錢的,但自從爸爸得了病之后,再也不能承擔重活,只能做一些輕活,沒有了經濟來源,媽媽只好出去干活掙錢,家里照顧爸爸的責任以及大部分家務活就自然了落在了兩個女兒身上。
如今,爸爸的腿日見好轉,但去落下了嚴重后遺癥,平日里他只。
能做一些輕活,而稍一勞累,他的右腿就會疼痛難忍。現在xxx的媽媽自然的承擔了養家糊口的責任,堅強的媽媽每天都會出去打工,在鄭州某中專讀幼師的姐姐,雖然學校離家遠,但她每天都堅持回家做飯,而xxx雖然小,也學會了給媽媽姐姐打下手,在家里她不但幫忙做飯而且也經常幫助家人洗衣服,雖然有時很累了,她還會堅持去做,從來不喊苦,不喊累。
xxx的事情被學校其他同學知道后,在校園里廣為傳頌,大家都紛紛豎起大拇指夸她,都為她的精神而感動。而這個女孩面對大家的夸贊,從不驕傲,她繼續保持著艱苦樸素、刻苦學習的生活作風。她的美好品質,定格在每一名學生的心中。
10年前,一次意外的摔傷,爸爸高位截癱,媽媽離婚改嫁,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獨自撐起了一個家,10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
一次意外的摔傷,爸爸高位截癱,媽媽離婚改嫁,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獨自撐起一個家,8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為了給父親治病,20xx年5月黃鳳用安了輪子的鐵板床推著父親,與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醫的旅程。在好心司機的幫助下,祖孫三人到達上海,黃鳳推著板車在上海邊乞討邊求診,但在吃盡苦頭后未能實現治病的愿望。第二年暑假,黃鳳央求同鄉把他們捎帶到北京,用板車載著父親在北京求醫問診。20xx年4月,黃鳳再次帶著父親到北京求醫,武警總醫院收治其父黃志仁住院,并成功為他做了神經干細胞手術。
如今,黃鳳已經回到老家安徽五河縣申集鎮讀初一。為了更好地照顧爸爸和奶奶,黃鳳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在學校對面租住了兩間民房,開始了帶著爸爸和奶奶上學的生活。每天早晨6點,黃鳳就起床為爸爸和奶奶準備早飯,課間她還要回來給躺在板車上的爸爸翻身。面對生活的重擔,年幼的黃鳳依然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黃鳳的爸爸說“黃鳳平時喜歡唱歌,特別是在做飯和喂飯的時候喜歡哼唱流行歌曲”。前幾天黃鳳憑借歌曲《隱形的翅膀》獲得學校十佳歌手的稱號。
談起未來,黃鳳說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爸爸能夠慢慢好起來。“不管多難,我都要好好讀書,以后還要帶著爸爸讀高中,讀大學,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黃鳳說她以后想讀護理專業,希望能更好地護理病床上的爸爸,也為了報答每一個幫助她的人。
1月9日,黃鳳將要推著爸爸乘火車再次前往北京治病。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十一
為救患白血病的父親,8歲的他決定為父捐髓。為達捐獻要求,他兩個月里增重20斤!父親治病過程中,曾經調皮的他既照顧父親又安慰母親,成家的支柱。最終移植手術完成,父親得救!江蘇男孩曹胤鵬被推選為20xx最美孝心少年之一!
1、要救爸爸就得先增肥。
90斤的體重是最低標準,曹胤鵬還差了將近20斤。吃得多,血才能多,不然就會前功盡棄。
2、強身健體,除了增體重,曹胤鵬的體質也很重要。
曹胤鵬不能進行劇烈運動,每天晚飯后,家人輪班帶著孩子圍著小區快步走。每晚都要走上約1個小時。
6月初,曹胤鵬停學做移植手術準備,6月中旬開始,曹胤鵬就開始了抽取備用血。抽取備用血是件很痛苦的過程,曹胤鵬一周的抽取量累積要達到700毫升。因為要求新鮮血液,他要先一邊抽新血一邊將冷藏血打回體內。在第三次抽血時,孩子一次性就要抽出800毫升鮮血,再打回體內500毫升。
可是8歲的曹胤鵬躺在病床上5個小時的時間里,愣是一聲不吭。
7月6日,骨髓移植手術順利進行,接下來就是等待12天的急性排斥反應發生期。曹磊后期的恢復也很順利。
出院后的曹胤鵬,也由小毛頭變成了小大人。為了鼓勵爸爸,學會了自己下廚房。
盡管家庭遭受病痛的折磨,一家人永不言棄,最后孩子說:“我相信我能照顧好他。”
“我相信我能照顧好他”“我爸給我了一條命,我也要再給我爸一條命。”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十二
趙艷祝,女,20xx年3月15日出生,現在在宣威市西寧街道靖外明德小學五年級(27)班學習,是一名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
趙艷祝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家庭——姐姐離家出走、母親離世、父親重度殘疾、奶奶雙目失明……像她這個年齡,本該是躺在父母懷抱里撒嬌的年齡,可對于趙艷祝來說,父母的關愛似乎是那么的遙遠,生活“饋贈”給她的更多的是苦難。然而,面對困境,趙艷祝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擔起了照顧殘疾父親及雙目失明的奶奶的責任,她成了父親的“拐杖”和奶奶的“眼睛”,成了整個家庭的支柱。知道趙艷祝情況的人都說,“這孩子是靖外壩子里一朵小‘苦菜花’。”姐姐離家出走后,啞巴母親離開了人世,身患重度殘疾的父親和雙目失明的奶奶就靠她一個人照料,一家祖孫3人相依為命,日子真的過得艱難。她一邊操持家務——喂豬、澆菜,洗衣、做飯,服侍父親和奶奶,一邊擠時間讀書。她是一個特別熱愛學習的孩子,生活的苦難沒有削弱她對知識的渴求,反而讓她對讀書的理解超越了同齡人,她說:“我的家庭情況決定了,我必須學習,只有知識才能改變我的命運。”但她也曾幾次被迫輟學在家,在老師和學校領導得知情況后,給予了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她的遭遇也引起了社會和愛心人士的關注。現在學校幫她解決了一家人的吃飯問題,地方政府給予補助,落實了城鎮低保……讓她能靜心學習,有更多的時間讀書。
她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自從回到學校以后,她更加珍惜讀書的機會。在一次和她的談話中,她告訴我:“現在有這么多人在幫助我,我沒什么能回報他們的,唯有努力讀書,將來做個有用的人回報社會,報答幫助過我的人。我也會去幫助更多的人,讀書有出息了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每到節日,老師們總能收到她自制的祝福卡片或是幾句暖心的話。
在學習上,她能夠勤學苦練,刻苦鉆研各學科知識。入校以來,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把耽誤的內容一步步補了上來,現在幾乎每次的月考及期中、期末考試,她都能在年級名列前茅。在學習成績上,她具有良好的心態,心胸開闊,她常常幫助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團結大家一道進步,因此,她的身邊總圍繞著一群好朋友。
在老師眼里,她能夠處處都身先士卒,做老師的好幫手,做同學們的好榜樣。無論是哪一位老師,都對她信任有加,無論多么重要的事都放心地交給她去做。
作為主管紀律和衛生的班委,她總是做的多說的少,任勞任怨。每逢打掃衛生、班里的值日她總是一馬當先,帶領大家一起勞動,總帶頭搶臟活、累活干;班里開展什么團隊活動、主題班會活動,她也非常積極,為班級送來所需的物品、道具,從不吝嗇;親自動手布置教室、場地,出謀獻策,并參與策劃和主持。
在社會,她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磨煉自己的毅力,增長自己的才干。
她講清潔,愛衛生,爭當環保小衛士,走到哪里都隨手撿起地上的紙屑,從來不嫌臟。樓道里、校園門口、操場上,隨處可見她“彎彎腰,撿出一片凈土”。
她倡導低碳生活,生活中節水節電,從不浪費糧食,在她的帶動下,低碳、節約已經在家里和班上形成了共識。
趙艷祝同學熱愛祖國,勤奮學習,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實際行動。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學習、生活、成長的路是艱辛而漫長的,但她懂得“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趙艷祝的事跡雖然平平凡凡、簡簡單單,卻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她有堅定的信念:繼續努力,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學校、老師的培育之恩,做一名感恩社會、回饋祖國、勇攀高峰的美德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四龍翁登(匯總13篇)篇十三
所屬地區峪道河初級中學。
簡介我是峪道河初級中學的一名學生,名叫王月嬌。我的家在峪道河鎮的一個小村子里。家庭并不富裕,爸爸是一位農民,由于年輕時過度勞累患上了重病,媽媽在我五歲那年就離開了我們。也許正是家庭的原因,十二歲的我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更加獨立、更加懂事。
我是峪道河初級中學的一名學生,名叫王月嬌。我的家在峪道河鎮的一個小村子里。家庭并不富裕,爸爸是一位農民,由于年輕時過度勞累患上了重病,媽媽在我五歲那年就離開了我們。也許正是家庭的原因,十二歲的我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更加獨立、更加懂事。我用自己小小的雙手為這個艱難度日的家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擔負起照顧他的重任。我在作文中這樣寫道:“從我出生起,我就注定沒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患病的前三年,狀況很不樂觀,說話都很困難,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從我開始懂事起,我就知道,我要學會自立、學會擔當。年幼的我不能為爸爸掙錢,只能代替爸爸做些掃地、擦地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因為個子太小,那時我只能幫爸爸洗襪子。難道是我的誠心感動了上天?爸爸的身體在我的悉心照料下漸漸有了好轉。
我七歲那年,也是我們家最困難的一年,爸爸看病花了很多錢,我只好為爸爸攢錢,他每天給我的零花錢我全都攢了下來。在過年的前夕,我把360元錢交給了爸爸,’爸爸當時很感動,他說:‘孩子,你在哪兒弄這么多錢?’我說:‘這都是您給我的,我沒花。’爸爸眼睛里充滿了淚水。我為爸爸擦去眼淚:爸爸,別哭!有了這些錢,你就又可以和我們一起過年了。爸爸,你會好起來的。”
現在好了,我已經十六歲了。什么事都可以做了。可以幫爸爸洗衣服做飯了。更令人高興的是以前爸爸種地沒有幫手,一個人干活很難,現在秋收的時候我可以幫爸爸減輕負擔了。每到周末回家,我都是先放下沉甸甸的書包,開始繁忙的收拾這些天積攢下的垃圾,我天生就有點小潔癖,看到這腌臜不堪的場面,都不免會觸動我的內心,爸爸這幾天是在怎樣艱難的條件下度過的。就這樣伴隨著時光的消逝和我的惆悵,又迎來了一天的曙光,新的工作又上演了——洗衣做飯包括其它的任何事情全由自己統統打理,其實自己也希望有學習的時間,讓頭腦更充實,這只是一種奢望,但執著的信念支持著我奮力前行。要知道家中境況本不好,我是唯一可以撐起這個家的人。有一句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我們無論做什么都應該想著父母和長輩。父母把我們帶到這么一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我們的父母。”
在這個碧玉破瓜年華的孩子,本該盡情享受父母的龐愛。我卻過早地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面對困難,我從沒有退縮。這種特別的經歷反而使我更加堅強。家庭貧困、爸爸重病,我并沒有被壓垮。我不是生活的弱者。在班級里,誰有困難我都會熱心幫忙;勞動中,我從不嫌臟,從不怕累;各種活動中我都盡力做到最好。因為我知道,像我這樣的孩子就應該比別人付出的更多一點,為了爸爸,為了這個家,這些都不算什么。
孝心不分大小,不分遠近。孝心不能只有一天兩天,而是必須一直有孝心。孝心就是幫父母做家務事;孝心就是陪父母走一道道坎兒;孝心就是長輩有病了,好好照顧……我們無論在哪兒,都要有孝心,我們應該不管在哪兒,都不能讓父母著急,更不能讓父母擔心……總之,孝心就像《臥冰求鯉》中的王祥,像《黃香溫席》中的黃香,像《忠孝雙全》中的沈云英。讓我們爭當有孝心的好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