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語文學(xué)習(x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展現(xiàn)一個人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優(yōu)秀作文是一種能夠展現(xiàn)作者內(nèi)心世界和感受的藝術(shù)形式,它能夠以文字傳達出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寫作思路,讓作文內(nèi)容更加緊湊、有條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備受贊譽的優(yōu)秀作文范例,希望能夠給大家在寫作上帶來一些啟示。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一
五一小長假,我們一家三口去了紹興游玩。紹興有許多景點,下面就聽我慢慢說一說。
我們到的第一個景點是魯迅故里。一下車,我就看到河上有很多船,上面統(tǒng)一寫著“烏蓬”兩個字,我就知道那就是有名的烏蓬船了。我對烏蓬船一直很有興趣,于是我們就直奔碼頭,坐上了烏蓬船。坐在船上,看著清澈的河水,雖然船不停地在搖擺,但還是覺得心很靜……下了烏蓬船,我們來到了“咸亨酒店”。酒店前矗立著魯迅筆下的傳奇人物——孔乙己的雕像。我在孔乙己雕像前留了影,吃著茴香豆,真是自在!說到茴香豆,媽媽還買了很多帶回家。走在街上,我被各式各樣的紙扇吸引了,特別是一種現(xiàn)場用姓名作詩的紙扇,我覺得它既有文化又有紀念意義。我頓時覺得不愿意走開了,所以就買了一把,在扇子的上面,一位穿黑色長褂的先生,把我的名字含在里面,為我題寫了兩句詩:“阮咸悠揚傳喜訊,小樓書香非凡聲”。
第二天,我們?nèi)チ烁焦珗@。府山公園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樹,我非常幸運地看到了兩只小松鼠。它們膽子很大,在游客少的時候,敢下到地上,一會兒把鼻子貼在地上,一會兒搖著毛茸茸的尾巴竄上樹去,一會兒又在樹枝間歡快地跳躍,特別可愛。我情不自禁地拍了好多張照片。可能被相機的“咔咔”聲嚇著了,小松鼠們后來全跑回樹上去了。
下午,我們又去了東湖。那里面有山有水,最好的就是巖石了。那里是一個古代的采石場,湖邊的巖石非常平整,還五彩繽紛的,有紅色、朱紅、棕色、土黃、綠色、白色、藍色…好多種顏色。
紹興還有好多的景點,說也說不完,還需要你自己去慢慢的品味。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二
早就聽說紹興是個古色古香的城市,這不我和我的媽媽來到了美麗的紹興。坐著奔馳的動車我們來到了紹興。第一感覺就是紹興的綠化真好。瞧,成排成排的行道樹微微搖擺;看,那排屋墻上的爬山虎是那么的翠綠;聽,那樹葉間鳥兒清脆的歌聲。
我們的第一站就是柯巖。緩步走進風(fēng)景區(qū),就可以看到一個大石頭懷抱里的佛像。它是那么的高,那么的威武。仿佛那個不是佛像而是一個出征的士兵。我站在它的腳下是那么的渺小。接著往下走就是一個大湖,那里面有好多魚。在我喂它們魚食時它們是那么的激動。在我扭頭時,忽然看到一座下小上大的大石頭。它的外表并不出奇也不算特別高,可我卻在他的背后看到“天下第一石”,我好納悶。甩甩頭把疑問甩到腦后接著走。走走走,走到了一個祠堂。這個祠堂供奉的是關(guān)羽。在祠堂的外面我隨意的一看就發(fā)現(xiàn)遠處那不起眼的無敵石好像海螺,原來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風(fēng)景。我在柯巖最感興趣就屬那個回音壁了,我站在一個圓心點隨便說一句,右耳就聽到我的回音那個聲音特別的響。真是不亦樂乎。
從柯巖可以坐船去魯鎮(zhèn)。那是魯迅的故鄉(xiāng),也是個江南水鄉(xiāng)。下了船我們走到了一條老街,街邊有好多店。這時我聞到了一股臭臭的.氣味,不禁皺皺鼻子,氣味更濃了。我下意識的抬頭張望。遠處就看到了一個錦旗上面寫著“臭豆腐”3個字。我心中一喜:哇塞!這里有賣臭豆腐,我的最愛!我“狂奔”而去。站在店前,我流下了哈喇子。闊氣地買來了一大盒,立刻夾一塊放到嘴里。啊!這個臭豆腐怎么苦苦的!這時店主對我說“我們紹興的臭豆腐很正宗的,有點苦味就對了!沒苦味的那些不正宗。”“原來如此,那我們溫州的臭豆腐全假的咯。”一看到臭豆腐我就想到“別看我外表很“丑”,其實我的內(nèi)心很“美麗”!捧著臭豆腐踩著青石板,踢踏踢踏。走過了一條條古街,穿過了一個個巷子,踏過了一座座小橋。我們離開了魯鎮(zhèn)。
晚上我們在一個川味館里吃飯,而我們就在里面吃火鍋!我還是頭一次夏天吃火鍋,感覺很不一樣。還好有人發(fā)明了空調(diào)不然我們會熱死的。其實夏天吃火鍋比冬天吃還要好,因為不會像冬天那樣穿得很多,多不方便呀。
第二天—蘭亭,是個書香縷縷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它應(yīng)該是竹林,小橋流水,還有墨香。事實正是如此,我還在那里留下了一個足跡,那就是我的“書法”。雖然寫得不好,但是還是有模有樣的。我們來到了一個小溪邊,聽說這里曾經(jīng)有過一個宴會,那個故事至今還在我的腦海中。蘭亭的主角是王羲之,他的書法在我眼里是龍飛鳳舞,可是那種美我還是體會不到的。
紹興也在我們沉重的步伐中結(jié)束了。無心望著窗外急速后退的夜景,人還在那小橋流水中。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三
天蒙蒙亮,我和琪琪、豆子三家自駕前往紹興游玩,在車上我們嬉戲玩耍、歡歌笑語不斷,不一會兒就來到了美麗的紹興。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紹興的東湖,映入眼簾的東湖給人一種小巧而有靈氣的感覺,人們把東湖比作“山水盆景”。湖上停滿了烏黑小巧的烏篷船,坐在船上,聽船夫講東湖的故事,得知這里是82版《西游記》中女兒國的取景地。隨著船只的搖擺,相繼欣賞到了仙桃洞、喇叭洞、陶公洞……仙桃洞只是一座簡單的石框門,船靠近時,石門與倒影的組合如同一個巨大的仙桃。而陶公洞更是別有洞天,入口處僅容一艘小船通行,整個洞像一口天然巨井,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頗有幾分坐井觀天的意味。出了陶公洞,隱約聽到戲曲聲,船夫說那是稷壽樓的戲臺的兩個戲子在唱紹興戲。此時,我遐想自己坐著船兒品著茶水吃著茴香豆聽著紹興戲的那個意境是那么的美……。做完烏篷船,沿著湖邊的小道步行游覽,湖上有跨湖的霞川橋和秦橋,徒步登上箬簣山,道路陡峭,我們費力的爬到山頂,山上有茶園,遠遠望去,是阡陌縱橫的鄉(xiāng)村風(fēng)光,俯視東湖猶如一幅山水墨畫。隨后我們來到了東方金沙山水酒店,打開房門,讓我頓時驚訝,仿佛進入了動物王國,連洗漱用品和睡袍都是卡通的,我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我在房間里到處瘋狂,原來這是媽媽給我的一個驚喜——親子房。
第二站我們參觀了魯迅故里。入口處,有一整版洋溢著濃郁水鄉(xiāng)風(fēng)情的大型浮雕,浮雕上鐫刻魯迅的半身像以及“魯迅故里”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看著魯迅沉思的像,讓人不由想起他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大義凜然的神態(tài),讓人敬佩的感覺油然而生。
在午后喧囂的人潮中,我懷著虔誠走近魯迅,也走進了魯迅的一段生命。在導(dǎo)游的帶領(lǐng)下,我們參觀了魯迅祖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同時也讓我們認識了那個讀書非常投入的壽先生、那個因為遲到而在桌上刻個早字的同學(xué)和那個脖子戴著項圈的閏土就是魯迅先生。用導(dǎo)游的話說,“我們得感謝魯迅家族的沒落,不然也看不到真正的古跡了”。我不由得放慢腳步,沿著先生筆端去慢慢尋覓。
第三站我們來到了山水樂園,不用出酒店大門、也用怕被太陽曬、不用怕被雨兒淋,全恒溫、全天候、生態(tài)節(jié)能的度假天堂,是國內(nèi)功能最為齊全的室內(nèi)游樂場館。它分為山之王國、水之王國、冒險王國、夢想世界、地下晶窟、珍寶館,在這里我們可以盡情的瘋狂的玩耍一整天。
三天時間實在是太短暫了,還有很多美景、美食都沒有玩到、品嘗到,留存一些遺憾結(jié)束了紹興之旅。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四
金秋時節(jié),涼習(xí)習(xí),首先,我們來到了秀麗神奇,名勝古跡的柯巖。人興致勃勃地來到了風(fēng)景優(yōu)美的紹興風(fēng)景區(qū)一走進柯巖的大門,就看到“柯巖絕勝”這四個氣勢磅礴的大字。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我們被小路帶到了兩塊拔地而起、直沖云宵的石柱前面,其中一柱石頭里著坐著一尊面帶慈祥笑容的大佛,另一柱呢?則是底部像圓錐的尖角,頂部像圓錐上面的圓盤,好似一朵云,就是天下第一石——云骨,它頭重腳輕,在風(fēng)雨中站了一千多個春秋,真不愧于天下第一石的稱號,多么雄偉,多么壯觀,多么神奇呀!正是游玩的好季節(jié)。
今天,我們?nèi)椅覀冇盅刂叺男÷罚瑏淼搅恕八缭拢笕绾!钡蔫b湖。鑒湖的水真清呀!清得能看到湖底的小魚兒在湖中游來游去;鑒湖的水真綠呀!綠得像一塊碧綠的翡翠;鑒湖的水真美呀!宛如一面鏡子,當我們乘船蕩漾在湖中時,湖面上泛起粼粼微波,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的美麗!鑒湖旁邊有許多供兒童玩的設(shè)施,這些最讓我好奇的是水上三輪車,我好奇地問媽媽:“水上怎么能騎三輪車呀?”媽媽說:“我們過去看看吧!”可一過去,媽媽就怕得發(fā)抖,說不敢去騎了。
只好讓我和爸爸去,我和爸爸穿上救生衣,小心翼翼地登上水上三輪車,一開始,我也覺得害怕,一手緊緊地摟著爸爸,一手緊緊地握著方向盤,讓爸爸踩腳板,后來,我覺得不害怕了,就和爸爸一起踩踏了,漸漸地,我讓爸爸掌握方向盤,我一人踩踏腳板,在鑒湖中自由自在地騎來騎去。可時間如飛,一眨眼,15分鐘就過去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垂頭喪氣地踩著三輪車回到岸。如:碰碰車,海盜船、水上三輪隨后,我們又乘著船游覽了魯鎮(zhèn),在小橋邊看到衣衫襤褸的“祥林嫂”,還聽了很多魯迅講述的故事。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五
我和弟弟一起體驗了一次有趣的紹興之旅。
我們游玩的地方是紹興的安昌古鎮(zhèn)。一進入古鎮(zhèn),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大河,河水清澈見底,魚兒成群結(jié)隊,歡快地游來游去。河邊建了一座涼亭,紅漆的柱子,鮮艷奪目,亭頂還立著一只金葫蘆,閃閃發(fā)亮。涼亭依山傍水,亭邊有棵粗得幾人都摟不住的柳樹,靜靜相伴。柳樹樹干斑駁,樹根盤根錯節(jié),蒼老卻不失青翠,長長的柳枝上長滿了嫩葉,柳枝輕點水面,蕩起了一圈圈波紋,引來了不少活潑的小魚,圍著柳枝打轉(zhuǎn)。
再往里走,一條石板路蜿蜒曲折,盤旋到遠方,踩在石板上,發(fā)出“噠噠噠”清脆的聲音,甚是好聽。路邊是一戶接著一戶的人家,一色的青瓦片、白磚墻的木房子,古色古香,韻味十足。路的另一邊是一條小河,河中不時有小舟蕩過。這里的人們劃船都有一手好功夫,一手握槳,一腳蹬槳,一上一下,配合著身體的動作,和著節(jié)奏,船快速地行駛在河面上。
我們邊走邊看,河邊擺了不少攤子,叫賣聲此起彼伏,很有意思。這里有一個醬油博物館,專門介紹紹興特產(chǎn)——醬油,聽說還上過中央電視臺的美食欄目《舌尖上的中國》。博物館里介紹了醬油的起源和發(fā)展歷史,還陳列著許多制作醬油的設(shè)備,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院子里擺放著許許多多的大缸,缸里的'醬油在陽光下發(fā)酵,空氣中飄著一股醬香味。
來到紹興,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又香又臭的臭豆腐了。走到街道盡頭,我們買了一份臭豆腐,然后坐敞篷船駛出鎮(zhèn)子。坐在敞篷船上,一邊欣賞著兩岸的美景,一邊品味著臭豆腐,軟軟的豆腐配上棕黑的醬料,口感真是太棒了。
紹興真是個好地方,下次我還想深度游玩,再介紹給大家。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六
你去過紹興嗎?紹興是個古樸的城市,那里風(fēng)景優(yōu)美,令人心曠神怡。是一個名人輩出、歷史悠久的人間勝地。自越國建城至今,紹興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先來到了咸亨酒店吃飯。店門口立著一個雕像,那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我也想嘗一嘗他當年在此吃過的茴香豆。一進門我就看見一塊白色的牌子,上面寫著:“孔乙己欠19錢—3月6日。”我們來到桌前,看見盤子里寫著“咸亨1894”,看來這家店的歲數(shù)可真不小。我很好奇的問道:“咸亨是什么意思呀?”媽媽笑著說:“也許是這家店的菜太咸了,于是哼。”我聽后笑得前仰后合。爸爸在一旁更正道:“不對,咸是大家一起的意思,而亨是發(fā)財?shù)囊馑迹赃B起來就是大家一起發(fā)財。
吃完飯我們?nèi)プ隽藶跖翊砥岷冢M小,船篷低矮。乘客不能直立,否則就會失去平衡。當船經(jīng)過橋洞的時候,我們還要彎下腰。最有趣的還是船夫。他們是一邊用手劃,一邊用腳搖槳,腳比手還要靈活。
下船后,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是魯迅先生青少年時學(xué)習(xí),生活,工作的地方。在魯迅故居里,大大小小共有八十余間房,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魯迅的書房。房梁上掛著一個牌匾上寫:墨蘭齋。書房的左側(cè)放著一個大書柜,有著大小不同的抽屜,分別放著二十四史的書籍。書桌的燈是亮著的,上面擺放著筆墨紙硯,我仿佛看見當年魯迅在這兒挑燈夜讀的情景。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七
紹興歷史悠久,地靈人杰,是著名的水鄉(xiāng)、橋鄉(xiāng)、酒鄉(xiāng)、書法之鄉(xiāng)。今年暑期,我們?nèi)夷矫哌M了這座城市。
來紹興就必須得去“魯迅故里”。這是魯迅先生曾經(jīng)學(xué)習(xí)、生活、工作過的地方。剛到魯迅故里,映入眼簾的都是黑白色調(diào)。入口處有一塊大石墻,上面繪著魯迅先生的畫像,模樣是那么的淳樸,身穿一件長袍,神態(tài)坦然自若。墻上還題著“魯迅故里”四個大字,那字蒼勁有力,給人一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感覺。
沿著石板路,走進了魯迅故里。魯迅故里分為四大部分——魯迅祖居、魯迅故居、三味書屋和魯迅紀念館。魯迅祖居和魯迅故居,濃縮了魯迅先生的家庭背景以及他的成長經(jīng)歷。魯迅先生家里的格局和陳設(shè)都被很好地保存下來,掛在墻上的一幅幅圖片及簡介,讓我更清晰地了解這位偉人一生的曲折與輝煌。
但最讓我好奇的還是魯迅筆下的“百草園”。早聞魯迅先生家后面,有個大園子,那是他的樂園,魯迅先生小時候經(jīng)常與小伙伴一起玩耍嬉戲。夏天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在泥墻根一帶捉蟋蟀,冬天在雪地里捕鳥……我迫不及待地去探尋,眼前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園子,園子里雖種了一些植被,卻沒有碧綠的菜畦,高大的皂莢樹,更沒有鳴蟬在樹葉里吟唱。似乎歲月的痕跡全都凝聚在古樹及刻著“百草園”的石碑上。
走出魯迅故居,沿著窄窄的小路,便來到了“三味書屋”。這就是魯迅先生小時候讀書的地方。這個小小講堂,中央有一塊匾,上面刻著“三味書屋”四個醒目的大字,正中應(yīng)該是先生的座位,據(jù)說東北角上的那張就是魯迅先生的座位,當年魯迅先生就是在那里學(xué)習(xí)的。我還聽說了關(guān)于“早”字的來歷,但因無法進入屋內(nèi)參觀,這次我很遺憾沒有親眼看到那個“早”字。
魯迅紀念館里的文字圖片更加深了我對這位偉大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的敬佩。他拿起筆尖戰(zhàn)斗,他始終將自己命運與國家聯(lián)系在一起,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品質(zhì)令我欽佩。
結(jié)束魯迅故里行程,剛邁出大門,我就看見不遠處醒目的“臭豆腐”三個大字招牌。我興奮極了,吃貨特質(zhì)立馬顯現(xiàn)。我大步流星地直沖入店里。都說紹興臭豆腐最為正宗,我迫不及待點了一份。聞著那“臭味”,口水早已直流。紹興臭豆腐與長沙臭豆腐不同,它是金黃的,而且是干炸,不放湯汁,一入口,外酥里嫩,令人回味無窮。
品完當?shù)靥厣〕裕覀內(nèi)矣秩ヌ綄そB興最有名的古橋之一“八字橋”。根據(jù)碑文記載:八字橋座落于紹興城河段運河上,位于紹興市越城區(qū)八字橋直街東端,修建于南宋,是三河交匯處。八字橋為梁式石橋,主橋東西向,總長32。82米,橋洞凈跨4.91米,寬3.2米,洞高3.84米。八字橋現(xiàn)保存完好,仍是水道沿線重要的橋梁。遠看古橋,就像一位滄桑的老人守護著這個古鎮(zhèn)。它橋身長滿了青苔,那被人“打磨”的光光的石板與凹凸不平的石柱留下了歲月的印跡。橋下幾只烏篷船浮在水面,兩岸古房倒映水中,藍天白云小橋流水人家構(gòu)成了一幅最美的江南風(fēng)景圖。
夜幕開始降臨,我也即將告別紹興這座城市。我無心欣賞路上的夜景,我的心仍沉浸于偉人的風(fēng)采、小橋流水人家那如詩如畫的意境中。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八
烏篷船在紹興的早晨必不可少。小雨還在下,聲音悅耳,似在彈奏一曲古老的鄉(xiāng)間小唱。河面上的前方,不光有雨兒落下,蕩出的微波還夾雜著小小的波浪,是一條烏篷船向前駛過來了。先是黑黑的'小點,后來變大,再變大,出現(xiàn)了船身。船駛過的路,河水一一向兩旁打去,輕輕拍在岸邊,又返回來,又打過去。船是黑的,全身烏黑,船上坐著一個頭戴烏氈帽的船夫,一邊看著河對岸的風(fēng)景,一邊慢慢搖著船櫓,悠閑前進著。
早晨,橋上走過來一位頭戴紅帽的人,雙手插在口袋上。頭低著,匆匆走上橋,來不及觀看橋上的景色,停也不停,又匆匆下了橋,不一會兒背到他的背影隱約出現(xiàn)在房間里。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九
早就聽說紹興是個古玩城,于是我和媽媽來到了美麗的紹興。我們坐快車來到紹興。第一感覺就是紹興真的很綠。看,一排排行道樹微微搖擺;看,聯(lián)排別墅墻上的爬山虎好綠;聽,鳥兒在樹葉中歌唱。
我們的第一站是柯巖。慢慢走進景區(qū),可以看到一個大石頭懷里的佛像。它是如此高大威武。好像不是佛像而是去打仗的軍人。我站在它的腳下是如此的渺小。然后往下走是一個大湖,那里有很多魚。當我喂他們魚食時,他們非常興奮。當我轉(zhuǎn)過頭時,我突然看到一塊又小又大的大石頭。它的樣子并不令人驚訝,也不特別高,但我看到他身后的“世界第一塊石頭”,這讓我很納悶。甩甩頭,把問題拋在腦后,繼續(xù)。去走走,走到一個祠堂。這個祠堂是獻給關(guān)羽的。祠堂外,我隨便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遠處不起眼的無敵石,像海螺。原來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風(fēng)景。我最感興趣的是柯巖的回音壁。我站在一個圓圈的中心,隨口說了一句,右耳聽到了我的回聲,聲音很大。真的很榮幸。
可以從柯巖坐船去鹿鎮(zhèn)。是魯迅的故鄉(xiāng),也是江南水鄉(xiāng)。當我們下了船,我們走到一條有許多商店的老街。這時我聞到了一股很臭的味道,忍不住皺了皺鼻子,味道更濃了。我下意識的抬起頭。遠處,我看到一個橫幅,上面寫著“臭豆腐”。我心中充滿喜悅:哇!這里有臭豆腐,我的最愛!我“跑”走了。站在店門口,我哭了。大手大腳買了一大盒,立馬塞了一塊到嘴里。啊!這臭豆腐有多硬!這時店主對我說:“我們紹興的臭豆腐很正宗,就是有點苦!沒有苦味的就不正宗。”“所以,那我們溫州的臭豆腐都是假的。”看到臭豆腐我就想“不要長得丑,但是我的心好美!”!捧著臭豆腐踩著青石板,又踢又踢。我走過古老的街道、小巷和橋梁。我們離開了鹿鎮(zhèn)。
晚上,我們在一家川菜館吃飯,我們在里面吃火鍋!夏天第一次吃火鍋,感覺很不一樣。幸好有人發(fā)明了空調(diào),不然我們會被熱死。其實夏天吃火鍋比冬天好,因為穿起來不像冬天那么不方便。
第二天——蘭亭,是個書香書香的地方。印象中應(yīng)該是竹林,小橋流水,墨香。這是事實。我在那里留下了足跡,那就是我的“書法”。雖然寫的不好,但還是有模型的。我們來到一條小溪邊,聽說這里有一場宴會。故事還在我腦海里。蘭亭的主角是王羲之,他的書法在我眼里是一種偉大的舞蹈,但我仍然體會不到其中的美。
到了紹興,不得不去魯迅的故鄉(xiāng)。我還記得百草園到三池映月,守先生很愛讀書,同學(xué)因為遲到在桌上刻了一個早字,脖子上掛著項圈的閏土。場景像幻燈片一樣在我腦海中回放。跨過歷史的門檻,走進魯迅故居,體驗魯迅當時的生活。從興盛到衰落,從童年的幸福到長大后的成熟。拿起戰(zhàn)斗的筆,寫下歷史的腐敗和過去的封建主義。魯迅就是這樣,用文字打敗那些沒用的人。街坊里匆匆過客,老舅舅們挑著擔(dān)子叫嚷。仿佛我們就在那里。白色的墻,黑色的瓷磚.
紹興也以我們沉重的步伐結(jié)束。不經(jīng)意間望向窗外快速撤退的夜景,人還在小橋里。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十
今天,我參加了學(xué)校組織的夏令營去紹興游玩。在車上我們個個都很激動,又有點緊張。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獨自一人出來游玩。我們一下車就看見了一排派郁郁蔥蔥的樹木,非常美麗。第一天我們首先來到了柯巖。柯巖以巖石聞名,最為奇特的是云骨石,云骨石拔地而起,形體曲折,聳立如錐,號稱天下第一石,上面刻有“云骨”二字。導(dǎo)游跟我們說,這塊云骨石有一個傳說:有一天,天上的云神看見地上的礦工挖礦很辛苦,就給了他們一朵云,并且告訴他們不要去碰,否則它會變得僵硬無比。礦工聽了連連點頭,可還是有人不聽碰了它,結(jié)果云朵就變成了“云骨”。聽完了導(dǎo)游的講解,我們又到了大天佛像,大佛盤腿而坐,面目和善,十分高大。饒過大天佛像我們來到了一個池塘,里面有許多魚在悠閑地游著。看著它們?nèi)绱丝蓯郏覀內(nèi)滩蛔∠虢o它們喂食。后來老師發(fā)給我們了一些魚食叫我們?nèi)ノ菇o魚吃。
我一把魚食扔下去就有很多魚圍攏過來,像一群士兵去戰(zhàn)場打仗一樣你爭我奪,特別激烈。喂完了魚,我們又去了蓮花聽音。人站到大荷花中間對著墻大聲喊叫就會有回音。后來我們?nèi)コ肆藶跖畲瑸跖畲拇砗诤诘模厦嬗幸粋€黑蓬子用來遮風(fēng)擋雨。久而久之,當?shù)厝藗兎Q它為“烏蓬船”了。它就是紹興有名的三烏之一,現(xiàn)在我來告訴大家另外兩烏吧,那就是烏氈帽,烏干菜。游覽了柯巖,我們又坐著烏蓬船來到了魯鎮(zhèn)。那里的房子瓦片彎彎的,角往上一翹像兩撇胡子。走進屋子,地面是用青石鋪成的,窗戶全是用木頭做的'。走在里面有一種很古老的感覺,像回到了古代一樣。夏令營的第一天我們就游覽了這么多景點,了解了許多有關(guān)紹興的文化知識,我十分高興,期盼明天的夏令營活動快點來到。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十一
我的家鄉(xiāng)—紹興是一個文明而古老的城市。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相傳夏禹治水時,大禹曾來過紹興,死后又葬在這里。聶獎大禹治水的慶功會就是在紹興城南的會稽山召開的。在會稽山下,有一座雄偉的禹王廟,這座魚就是后人為紀念古代這位偉大的治水英雄而建的。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紹興建文了國都。越國被吳國打敗后,包矍登領(lǐng)絲鮑土曼撤退到會稽山。在這里,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完成了復(fù)國大業(yè)。紹興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它菱宣了多少偉大的仁人志士1如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明代大畫家徐渭,清代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魯迅和中國偉大的革命家周恩來等先輩的故鄉(xiāng)都是紹興。
紹興市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鳳景秀麗。城中有古老而雄偉的越王臺、越王殿;城東有東湖,那里水深巖奇,湖洞相連,其景可與杭州的西湖媲美;城西有一片青翠的竹林,叢史有一座秀麗雅致的蘭亭,它是為紀念晉代書法家王羲之而建造的獷城南有巍然屹立的飛來峰,峰上有一座高聳人云的應(yīng)天塔。這些名勝古跡臉紹興城增添了無限光彩。紹興城是個水鄉(xiāng),石橋到處皆是。有的石橋高大雄偉,狀如長虹,有的石橋長如飄帶,橫跨長河。蘊湖上的念眼橋,水闊橋長,令人贊嘆;柯橋鎮(zhèn)的大橋高大堅固,氣勢十分雄偉。紹興橋多得數(shù)不清,難怪外國人稱紹興為“東方的威尼斯城”。紹興不僅風(fēng)景優(yōu)美,西具物產(chǎn)魚十分豐富。郊區(qū)的大米馳名江南,四季魚蝦不斷,可謂之江南的“魚米之鄉(xiāng)”。紹興,你是多么美麗、多么可愛啊!我為你感到自豪!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十二
當年陸游為追憶與唐婉的沈園邂逅,寫下了著名的《釵頭鳳》,寄予了這座精巧的江南園林許多浪漫的想象。如今人們到沈園,除了欣賞古典園林之外,更多的是去感受愛情,甚至將這里視為執(zhí)著愛情的寄托。
沈園的開放時間分為白天和晚上兩場,白天主要看園內(nèi)建筑,雖然宋代的沈園建筑早就不存在了,如今看到的沈園是近幾十年在原址上按照當年的布局重修和擴建的,但這并不妨礙人們來沈園感受愛情。如今沈園分為沈園古跡區(qū)、東苑和南苑三部分,景區(qū)并不大,步行2小時左右便可逛完。其中,古跡區(qū)是游玩的重點。如果你是戲迷,那么晚上的沈園之夜會更對你的胃口。
進入沈園便是古跡區(qū),迎面看到一塊太湖石,上面寫著“詩境”二字,由此便可開始游覽了。左手邊上一條回廊,墻壁上有許多詩詞的碑刻,屋檐下掛滿了風(fēng)鈴,小木牌上滿是情人們寫的留言。順著步道走在園林中,過問梅檻、八詠樓來到六朝井亭,這口井和旁邊的葫蘆形水池是園中僅存的六朝遺物。亭子旁邊的孤鶴軒是沈園的中心,它的南面便是著名的《釵頭鳳》碑,來到這里的游人無不在此駐足,吟幾句《釵頭鳳》,回味陸游唐婉的愛情。
孤鶴軒東面的雙桂堂則是沈園之夜堂會表演的地方,它的入口附近是南苑和東苑的入口。南苑是連理園和陸游紀念館,這里沒有古跡區(qū)的憂傷氣質(zhì),更多的是一股書卷氣。陸游紀念館展出陸游詩詞手記的碑牘,還有沈園的全景模型。而東面的東苑以愛情為主題,又叫“愛情苑”,有心形的瓊瑤池、鵲橋、相印廳等歷史和傳說中充滿愛情寓意的景觀,很適合情侶走走逛逛。
沈園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的夜游,晚上的園林比白天多了點浪漫和神秘,其中最值得一看的要數(shù)雙桂堂的堂會,你不僅可以看到演員用現(xiàn)代的形式表演釵頭鳳、新說陸游和唐婉的故事,還可以聽到各種紹興地方戲,包括鸚哥班、蓮花落等等,非常精彩。
沈園離魯迅故里大約只有200米,若只想游覽園林,可白天將二者一并游覽。或者白天參觀魯迅故里,晚上到沈園欣賞演出,也是不錯的選擇。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十三
今天,我慕名來到了名仕之鄉(xiāng)——紹興。這是一個名人輩出、歷史悠久的人間勝地。自越國建城至今,紹興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兩千年里,有著眾多的風(fēng)流人物。例如東晉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在這里寫下了流傳古今的《蘭亭序》,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一生為人民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周恩來總理。
在這之前,我已經(jīng)學(xué)過許多魯迅的文章,譬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jīng)》《藤野先生》等諸多文章。而今天,我終于來到了仰慕已久的地方——魯迅故里。
跨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魯迅抽著一支煙,靜靜地寫著文章的圖像。咦,這不正是《藤野先生》一文中說到的“我于是點上一支煙,再寫些使那些正人君子所深惡痛疾的文字”嗎?于是,我繼續(xù)向前走去。過了一會兒,只見一塊匾高高地屹立在房門前,上面刻著三個醒目的大字“百草園”。走進百草園內(nèi),放眼望去,只見碧綠的菜畦,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盡收眼底;蹲下身來仔細聆聽,我聽見了蟬在枝頭拉著小提琴的聲音,悅耳動聽;我聞到了桂花的芳香,清新?lián)浔牵娌焕⑹恰肮鹱踊ㄩ_,十里飄香”啊!一陣微風(fēng)吹過,使我感到神清氣爽,涼快極了。我閉上雙眼,仿佛看到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那個在草叢中玩耍,爬上大樹捉蟬的活潑、頑皮的魯迅,這不禁使我深深的體味到了魯迅童年時代的'無限趣味。漸漸地,我仿佛進入了人間仙境,慢慢地陶醉在這美景之中。
接著,我又來到了三味書屋。三味意為“讀經(jīng)味如稻梁;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是啊,讀書就像是吃飯,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我從中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然而,我們不僅要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同時還要注重讀書的方法。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是的,我們在讀書時一定要眼睛看著書上的文字,心里想著書中的內(nèi)容,口中讀著書中的文字。這樣,才能把一本書讀懂、讀透。據(jù)說,魯迅先生在青少年時,就是在三味書屋中按照這種讀書的方法、習(xí)慣通讀了許多文章,使他獲取知識,增長才干。
后來,我又參觀了魯迅博物館。在魯迅的青少年時代,家庭由富有到貧窮這一轉(zhuǎn)變,使得魯迅肩上的擔(dān)子更加沉重,再加上那時他父親得了重病,使魯迅被迫每天去當鋪把家中值錢的東西換成錢,買藥來給父親治病。這時,旁人向魯迅及其一家人投來了鄙夷的目光。然而,魯迅先生不畏他人的嘲諷,更加刻苦、努力地讀書。終于,魯迅先生來到日本學(xué)醫(yī),我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了解到,魯迅先生在日本收到匿名信,看電影等事,在這些的強烈推壓之下,使魯迅先生認識到了中國的落后以及中國人民麻木不仁的思想,從而使魯迅先生作出了棄醫(yī)從文的決定。后來,他回到了中國,創(chuàng)作了許多文章。也翻譯了大量的外國書籍,希望能夠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
后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魯迅故居,結(jié)束了一天的紹興之旅。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十四
今天是十月一日國慶節(jié),我們一家人興高采烈來到美麗的紹興—魯訊故居游玩。剛下車,眼前美麗的景色讓我不由地想起了一句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雖然沒有枯藤老樹昏鴉,但小橋流水人家可一點也不假啊!跨過高高的門檻,來到了大廳。里面寬敞明亮,擺放著許多古色古香的家具。聽說這就是魯訊會客的地方,我們穿過長長的弄堂,一間間,一排排的古老房子,里面的擺設(shè)都大同小異。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魯訊的臥室。一頂雪白的蚊賬后面有一張紅木制成的床,結(jié)構(gòu)復(fù)雜、雕梁畫棟,真是巧奪天工啊!讓我感愛到了清朝的文化藝術(shù)工藝。走,我們?nèi)タ慈稌荨寢尩倪@句話打斷了我的思緒。
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來到了三味書屋。那就是魯訊小時候的學(xué)堂,八張桌椅還完好無損的擺放著,其中一張是魯訊爺爺座過的。我把臉湊過去看了看,發(fā)現(xiàn)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媽媽告訴我,那是魯訊爺爺有一次上學(xué)遲到了。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后來他就在桌上刻了一個早字。這個早字就會時時刻刻的提醒他,時時早,事事早。哦!原來是這樣啊,我恍惚大悟,我以后也要向魯訊爺爺學(xué)習(xí)。看了三味書屋,我們來到了魯訊爺爺小時候與小伙伴玩耍的地方,——百草園。我以為里面一定是開滿了奇花異草,走進去一看,原來和普通的菜園差不多,也種滿了瓜果蔬菜。聽說他小時候很喜歡這里捉蟋蟀,抓鳥雀。我仿佛看到了小時候調(diào)皮的魯訊爺爺。時間不早了,我還意猶未盡,我們只好依依不舍的回家了。但我永遠忘不了這個名人的故居。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十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沈園。
沈園在宋朝面積有70多畝,園內(nèi)景致怡人,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園林。因為主人家姓沈,而據(jù)今也不知道名什么,所以稱之為“沈氏園”。
大家都知道,南方的氣候比較的潮濕多雨,而古建筑又大多以木結(jié)構(gòu)為主,所以,在紹興古建筑所保存的時間也比較短,宋代沈園的建筑早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1963年沈園被列為了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在浙江省考古所的主持下,紹興的文物部門對沈園的遺址進行了考古探測,探出了不少的六朝、唐、宋、明、清時期的遺物和遺跡,查實了原先沈園的布局和范圍。我們結(jié)合沈氏后人所提供的清代沈園平面圖,精心設(shè)計了修復(fù)方案。經(jīng)過1987和1994年的兩次擴建,沈園由原來殘存的4.6畝擴展到了18.5畝,并恢復(fù)了宋代園林建筑。2000年啟動了沈園的三期擴建程,使沈園的面積擴展到了如今的57畝。
沈園距今已然有800多年的歷史了?為什么沈園歷經(jīng)800年而不衰呢?下面請各位游客帶著這個問題,跟我一同參觀這個越中的仿宋園林,整個景區(qū)由三大部分組成:沈園古跡區(qū)、東苑、南苑。
下面首先請大家隨我來參觀古跡區(qū)。現(xiàn)在大家所看到的這個園子,叫“詩境園”,是為了紀念詩人陸游所建,其中在這個園子里有一塊形狀奇怪的石頭,取名為“詩境石”。上面的“詩境”兩字便取自陸游的手跡。這塊石頭是一塊太湖石,它具有五個特點:瘦、透、漏、皺、丑。“瘦”,是因為它看上去上大下小,給人一種高高瘦瘦的感覺;“透”,是因為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點一只煙,對準其中的一個孔,那么煙霧就會從各個孔中冒出來;“漏”也是這個原因,一到下雨天雨水就會從上面的孔滲以下面的孔,而且各小孔都是不相連的。“皺”,是因為這塊石頭摸上去就好像是人額上的皺紋,人信大家可以上前去摸一下。這第五個特點“丑”,也是這五個特點中最重要的,人是以美自稱的,而石頭卻是以丑為美的,越丑就越加顯示出它的欣賞價值。下面請隨我往這邊走。
現(xiàn)在我們所站的是一個仿宋建筑,形狀古樸,取名“問梅檻”,這三個字是由紹興書法協(xié)會會長沈定庵老先生所寫的。“問”是詢問探求的意思;“梅”是指陸游生平最喜愛的梅花,而我們沈園中種植最多的植物也是梅花,冬天的沈園梅香滿園,尤其是到了下雪天更是沈園最美麗的時候。據(jù)說,陸游是中國歷史上留下詩文最多的作家之一,至今保存下來的只有9300多首。其中描寫梅花的就有200多首,可見陸游對梅花的情有獨鐘了。“檻”是像這種建筑在水上的一種建筑名稱。所以“問梅檻”三個字便由此而來。下面我們往這邊走。
我們紹興有“石鄉(xiāng)”的美稱,那么我們現(xiàn)在所走的這痤古樸的小石橋叫做“傷心橋”。為什么取這名字呢?因為陸游曾在老年重游沈園時,觸景生情,在沈園《二絕》中有這樣一句話:“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走過傷心橋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六朝井亭,那么亭中的這口井是在1985年考古發(fā)掘時所發(fā)現(xiàn)的,井身是用繩紋平磚錯縫砌成的,從井內(nèi)出土的漢至六朝的陶瓷器殘片可以確定它屬于六朝的遺物。這六朝分別為:三國的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所以這個亭稱為“六朝井亭”。但是由于取土困難,為防止井身坍塌,整個發(fā)掘深度僅只有1米。緦的游客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個亭子的頂有一個六角形的缺口,這個缺口一共有三個作用,有哪三個作用,大家不防猜一下:這第一個作用就是方便取水,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人產(chǎn)提水都用竹竿,大家都知道竹竿比較的長,所以開了一個孔后竹不可以從上面伸出去而方便取水;第二個作用是利用太陽光的紫外線可以殺菌而防止水的腐朽;第三是賞朋和集水,在每朋的農(nóng)歷十五晚上,到沈園散散步,看看月亮,會讓你的心情更加舒暢。
沈園的建筑布局是以“孤鶴軒”為中心,這三個字是由著名畫家謝稚柳和金右學(xué)家康殷所分別題寫的。那么為什么取名為孤鶴軒呢?大家都知道陸游是南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浙江紹興)人,出身于“書香門弟”,出生后不久,北宋便滅亡了,由于金兵南侵,使他從小經(jīng)歷了一段逃難生涯。陸12游歲的時候就能詩文,國家垂危的現(xiàn)實,使他20歲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壯志。
22歲那年,到臨安參加鄉(xiāng)士考試,因為當時名列奸臣秦檜的孫子之前,又因為他不忘記國恥,主張北征,收復(fù)失地,受到了秦檜的忌恨,竟在復(fù)試時把陸游的名字給除掉了,直到秦檜死后,他才被錄用。但因為他力主抗戰(zhàn),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命運坎坷不平,幾次罷職回快鄉(xiāng)。
由于在朝庭里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被一些人排次,在晚年過著閉支野般的生活,并在82歲時寫有《城南》詩一首,在詩中,詩人以”孤鶴“自喻,所以,我們就把這處建筑取名為”孤鶴軒“,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軒中還有一幅對聯(lián)”宮墻柳一片柔情付與東風(fēng)飛白絮,六曲欄幾多倚思頻拋細雨送黃昏“。由蕭挺撰文,錢君手書。其中的宮墻柳和細送黃昏分別取自陸游和唐婉的《釵頭鳳》的一句詞。下面的這塊石頭也是一塊太湖石,1985年考古發(fā)掘得,經(jīng)考證是明朝的遺物。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便是千古絕唱的《釵頭鳳》碑,在欣賞這兩首詞前,先聽我講一下陸游和唐婉那凄美的愛情故事吧。據(jù)史書記載,陸游在20歲左右的時候表妹唐婉為妻,陸游英俊豪爽,才華過人,唐婉才貌雙全,通曉詩詞,和陸游可謂是情趣相投。但兩年后陸母竟逼迫陸游休妻。為什么她要這么做呢?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在當時的社會中,他們結(jié)婚兩年了,卻一直沒有生育子女,而古代人們非常看重這一點,為認女子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由于唐婉與陸游的情趣相投,兩人整天在閨房內(nèi)飲酒作詩,在陸母眼里就是不誤正業(yè),所以作為媳婦的唐婉一直沒有得到婆婆的歡心。
在封建社會中,母命難違,陸唐兩人只得忍淚吞聲,依依分別,各自娶嫁。在紹興二十五年的春天,沈園按例對外開放,當時的小說筆記《東京夢華錄》記載,宋朝慣例,每年的農(nóng)歷三用初一至四月初七,私家花園都要對外開放,包括皇帝的御花園。每到此時,也是游人最多的時候,因此作為越中名園的沈園,每年到此時當然會吸引很多游客來此游玩。陸游與唐婉在這里不期而遇了,唐婉對陸游非常的殷勤,派家人給陸游送去了酒菜。陸游回憶起往事,感慨成千,即興在沈園的園壁上題寫了《釵頭鳳》詞:“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綿書難托,莫、莫、莫。”當時,陸游已經(jīng)另娶了四川王氏為妻,而唐婉也改嫁了紹興名士趙士程。所以,當年的山盟海誓好像還在耳邊回響,但兩人之間已經(jīng)不能夠再通書信了,此時的陸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遺憾,卻只能無奈地說一聲“莫、莫、莫”了。
相傳,唐婉看了這首詞之后十分傷感,回到家里也和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人情,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fēng)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追認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嬙,咽淚妝歡,m、m、m。”從沈園回家后,唐婉一夜沒睡,獨自依闌垂淚。但是,這種刻古銘心的思念卻是無法向人訴說的。所以,她只能“咽淚妝歡”,這種過分壓抑使她不久便而死,大約是30歲左右。這是封建禮教所造成的愛情悲劇,唐婉的死給陸游造成了很大的創(chuàng)傷,使他終身難以釋情。在他晚年每當重游沈園,都會作詩來表達他對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為如此,800多年來,人們總是將沈園與陸游聯(lián)系在一起,使它成為人們追思這份至死不渝的真摯愛情的千古名園。可是經(jīng)過了那么多年,宋代沉默的地表建筑已經(jīng)都不存在了,陸游當年題寫《釵頭鳳》的墻也已經(jīng)無法找到。現(xiàn)在這堵《釵頭鳳》碑是我們用陸游的手跡,重新組合而成的。
下面我們看到的是又一口古井,它是宋朝留下來的遺物,所以取名為“宋井亭”,那么這塊匾額中的井字中間為何多一橫呢?跟我走進來,大家就可以迎紉而解了。大家可以看到,這口井的形狀看上去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又稱為“雙眼井”,從而有這樣一種說法,一個眼睛代表陸母,另一個眼睛就代表唐婉,當中一橫就代表陸游的母親將他們給分開了,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井中的水是相連的,可見陸游與唐婉的心始終連在一起。那么這口井的形狀呢原來不是這樣的,當中原來是有一堵墻,是兩戶人家合用的一口井,沈園重建時把這堵墻給拆除后就形成了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形狀。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口池原名為“荷花池”,由于它的形狀好像一個葫蘆,民間把它稱為“葫蘆池”。我們在1985年考古發(fā)掘時,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條葫蘆池的排水溝,這是沈園唯一的原物。在排水的同一地層又發(fā)現(xiàn)了典型的宋代遺物。這個亭子叫“如故”亭,有一見如故之意,相傳這里是唐婉宴請陸游的地方,原來的已經(jīng)在一次大臺風(fēng)中被吹倒了,大家現(xiàn)在所看到的是一個仿宋體,為了表示對陸游與唐婉的紀念。
下面我們要去參觀的是沈園古跡區(qū)的最后一站“雙桂堂”。雙桂堂原是沈家的堂屋,因為舊時在堂前種了兩株桂花樹,左邊為銀桂,右邊為金桂,故稱“雙桂堂”,屋內(nèi)的建筑是從民間征集過來的,所以看上去比較新。好了,沈園古跡區(qū)就參觀到此,那邊還有東苑和南苑,東苑是愛情園,南苑是陸游紀念館,都是2000年新擴建的景點,大家可以自行參觀。
游紹興沈園游記大全(16篇)篇十六
七月十六,星期五,今天爸爸媽媽自駕帶我去了書法圣地——蘭亭,我十分高興又十分難忘。一進蘭亭,我第一眼見到的便是溪水,水清澈見底,發(fā)出叮叮當當?shù)南暎路鹪谟游覀兊牡絹怼?/p>
首先我們走過一條蜿蜒的山路,鵝鵝的聲音越來越響,我定睛一看,四只白鵝映入了我的眼簾,它們撲扇著雪白的翅膀,頭高高揚起,像一位驕傲的小公主,橙黃色的嘴巴叫著“鵝、鵝”的聲音,小魚兒們“聞聲而來”,在它們身邊歡快游著,一切充滿了生機。
接著我們跨過了一座古老的小橋,迎面看到了書法博物館,里面有各種各歷史的古物,還有各種名人書法作品,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且我們按照地圖還去了臨池十八缸,它是由十八缸、習(xí)字坪、太字碑組成,傳說這里是王獻之刻苦練習(xí)了十八缸水,長大成為了書法家。
最后我們又去了蘭亭碑、御碑亭等這些有名的景點,今天我懂得了好多知識,度過了這美好一天,爸爸媽媽鼓勵我要好好的學(xué)習(xí)書法,將我國的國粹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