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家庭、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總結(jié)文章,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伎己蛶椭?/p>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一
在元宵節(jié),賞花燈是個傳統(tǒng)的習(xí)俗,那么,關(guān)于賞花燈,有哪些講究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jié)賞花燈。
作文。
相關(guān)資料,歡迎閱讀。
今天,是農(nóng)歷正月十二,奶奶帶我到中山公園去賞燈。中山公園人山人海,一座座花燈流光溢彩,猶如滿天的星星灑落在人間,給寒意未盡的公園增添了幾絲春意。
中山公園的燈各種各樣,而每一座燈展里都會表達一個深刻的內(nèi)涵,那精致漂亮的花燈是燈展工作人員智慧的結(jié)晶,他們用辛勤的勞動給我們帶來了快樂。
元宵節(jié)到了,人們一直期待著這一天。夜晚,我們?nèi)乙黄饋淼桨樦拶p花燈。
到了白鷺洲,映入的是一片燈的海洋,加上周圍絢麗的夜景,此時的白鷺洲仿佛成了一座不夜之城,人們在城里悠閑地走著,觀賞著各種各樣的花燈。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只健壯的老虎,它站在最高的燈架上,似乎要一越?jīng)_天,不愧是虎虎生威哪!
接著我們觀賞了“寶蓮燈”、“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花燈,有體現(xiàn)古代人們的生活,有體現(xiàn)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還有形態(tài)活潑的卡通,讓人目不暇接我突然覺得自己也是一個花燈,穿著雪白的衣裳,帶著一對翅膀,拿著一根魔棒,好像一位善良的天使。輕輕的飄在這座不夜城上,祝福著人們快快樂樂、開開心心地過元宵節(jié)這一天,也祝全國的小朋友快快樂樂的成長。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花燈,我是在賞花燈呢!
這時,我忽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的音樂聲,我趕緊拉著爸爸媽媽的手向傳來的聲音方向跑去,原來是音樂噴泉,各種各樣的水柱隨音樂的旋律變化的形狀,在各種燈光的照耀下五彩繽紛的畫面人們坐在椅子上,享受著動聽的歌聲。
我愛白鷺洲的花燈啊!
中國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例如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等等。元宵節(jié)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因為在那天可以觀賞各種各樣的花燈。那么元宵節(jié)為什么要賞燈呢?這里面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話說古時候某年的正月十五,一個文人在皇宮的花園散步。突然,他聽到走廊傳來了抽泣聲,便走過去看。原來是一個宮女坐在長椅上哭。文人問她:“你叫什么?為什么要哭呀?”宮女說:“我叫元宵。這幾天過年,我想回家看看父母。可是,皇宮中不允許宮女出宮。”聽了這話,文人非常同情她,就為她想了一個主意。
文人騎馬出宮,來到大街上。他對老百姓們說:“今晚,火神會降臨人間,你們都要在門上掛一個紅燈籠。誰不掛,誰家就會發(fā)生火災(zāi)。”文人又給皇上寫了一封信,信上說,今天晚上皇宮中要發(fā)生火災(zāi)。只有宮中所有人都出宮賞燈,才能避免這個災(zāi)難。皇上看完了信,立即下令讓皇宮中所有的人在今晚出宮賞燈。
這天晚上,宮中的人果然都出去賞燈了。文人讓元宵趁此機會回家。元宵來到大街上,發(fā)現(xiàn)家家戶戶都掛著紅燈籠,街上燈火通明,非常好看。
從此,正月十五賞燈便成為了中國的一個習(xí)俗。大家都把這一天稱為“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二
賞花燈是老百姓過元宵節(jié)的一件樂事,也是至今仍廣為流傳的一項活動。關(guān)于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由來,民間有許多說法,其中一個神話傳說甚是有趣。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猶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一位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zhǔn)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chǎn)。為了紀(jì)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jì)念這個日子。
時至今日,賞花燈仍然是元宵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正月十五那天,各地廟會、公園便紛紛推出賞花燈的活動,屆時天上繁星萬點、地上火樹銀花,人間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xí)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xiāng)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xí)俗,在唐代發(fā)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dāng)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dǎo)下,元宵燈節(jié)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guī)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guī)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fā)展,燈節(ji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jié)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鉆燈腳生卵葩”(就是鉆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三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到了,這個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去了泉州文廟廣場賞燈展,一點兒也不夸張地說,什么樣的燈籠都有。那里簡直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我繼續(xù)沿著小道走,來到石拱橋上面,看到了一個和大自然十分相似的“諧園”。里面有用花燈制成的幾只公雞正彎下腰在爭奪食物,幾只仙鶴在水里捉魚,還有一對鴛鴦在親熱的“談話”。孔雀張開美麗的羽毛,正在向游客們炫耀它們的美姿,一條瀑布飛流直下,一片和諧的景象,讓人忘卻周圍的喧鬧。
我看了一盞又一盞的燈,看看這盞小兔燈很漂亮,看看那盞小兔燈也很可愛,看得我眼花繚亂,不知道該看哪一盞,恨不得把自己喜愛的花燈全部搬回家。
欣賞著這美麗的花燈,我在心中默默祝愿著我們的生活要像花燈一樣璀燦多姿!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四
清晨,太陽升起,鳥兒在窗外嘰嘰喳喳地叫著,好似在說:開學(xué)啦!開學(xué)啦!快起來,快起來!于是,我早早地起了床,心里懷著興奮和喜悅,向?qū)W校走去。
到了學(xué)校,我和同學(xué)談了談,就下去參加開學(xué)典禮了。在操場上,我看見了一個個五彩繽紛的燈籠,那些都是一、二、三年級小朋友做的,一個個可愛的小燈籠,仿佛正沖著我們笑呢。開學(xué)典禮結(jié)束之后,李老師說:“全班分成男女兩隊,分別從兩邊開始觀賞。”
這些花燈可真漂亮啊!有紅色的、黃色的,還有彩色的……還有用易拉罐做的,用光盤做的,用紙杯做的,真是五花八門。突然,有一位同學(xué)叫到:“啊!這里有一個用水果皮做的燈籠。”什么?還有用水果皮做的燈籠!我吃了一驚,連忙走過去瞧了瞧,只見一個桔子皮被叉了好幾個洞,被掛在上面,真像一位犯人。
接下來,我們又去看了各式各樣的燈籠,雖然有的漂亮,有的丑陋,但是他們都是一、二、三年級用自己的巧手做出來的,這些燈籠寄托著他們童年的一顆純真的心。而做燈籠的過程一定能成為他們童年的美好的記憶啊!
看著那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燈籠,看著一個個學(xué)弟學(xué)妹可愛的笑臉,我的心中不禁感嘆:這些學(xué)弟學(xué)妹,他們付出了他們的心血,我們一定不能破壞那些燈籠,要好好地保護它們,不然,他們不僅會傷心,而且付出的心血也會完全被我們毀壞掉。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保護燈籠,是我們的責(zé)任,我們一定不能讓孩子傷心。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五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怎能少了花燈這個主角呢?今年,我們學(xué)校又舉辦了觀花燈,猜燈謎這個有趣的活動。
花燈展舉辦在學(xué)校東大門的門口,這些形狀各異,五顏六色的花燈全都是出于同學(xué)們的心靈手巧,雖然沒有街上賣的花燈精致,但它們構(gòu)思巧妙、創(chuàng)意新穎、各具特色。
我們是第二節(jié)課去觀賞花燈的,第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盼星星,盼月亮,第二節(jié)課終于到了,我們來到東大門的門口,便再也忍不住了,像小魚似的散了開來。
瞧!那小巧玲瓏的兔子燈,小小的紅色眼睛,三角形的嘴巴,短短的尾巴,可愛極了。那威猛高大的老虎燈,正向我們瞪著銅鈴般的眼睛,張開血盆大口,像真的一樣;看!那邊一個荷花燈,顏色鮮艷,含苞待放,一片片荷花瓣白里透紅;再看,荷葉上還停著什么,哦!原來是一只青蛙,可愛極了。那邊的一盞燈最有趣,一個用二十個紅包做成的花燈,形狀應(yīng)該是正方形的,四個紅包一層一層的,非常有層次感。
可這么多的花燈中,最吸引人眼球的當(dāng)然是那個湯圓燈了。一個用紙做的碗,里面同樣有幾個用紙做的湯圓,上面分別貼著父,母,兒,女四個字,這個湯圓的寓意已經(jīng)很明顯了,就是團團圓圓,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再看看人群,人山人海,人簡直比花燈還要多。同學(xué)們有的三五成群,有的一人獨行。只見一個女同學(xué),站在一個花燈下,看著謎面,一會兒用筆敲敲腦袋,一會兒抓抓頭冥思苦想;另一個男同學(xué),站在一個花燈下,愁眉苦臉的,絞盡腦汁終于想到了,高興地一跳三丈高。有幾個同學(xué)在一起討論,各說各的意見。我看到了一個謎面顯微鏡,打一成語,我一下就想到了,應(yīng)該是大眼瞪小眼吧。還有一個謎面雙木不成林,打一字,應(yīng)該是相。有的同學(xué)抓不到燈謎紙,一跳一跳;有的同學(xué)猜到了,手舞足蹈;有的同學(xué)雖然沒猜到,有一點灰心,但不服輸,繼續(xù)猜下面的謎面。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中,歡樂的猜燈謎活動便落下帷幕了。雖然觀花燈,猜燈謎的熱鬧場面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但我們還是意猶未盡,希望下次猜燈謎活動更精彩,花燈更美麗。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六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xí)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xiāng)通宵燈火輝煌。元宵放燈的習(xí)俗,在唐代發(fā)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dāng)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dǎo)下,元宵燈節(jié)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guī)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guī)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fā)展,燈節(ji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賞花燈是老百姓過元宵節(jié)的一件樂事,也是至今仍廣為流傳的一項活動。關(guān)于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由來,民間有許多說法,其中一個神話傳說甚是有趣。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猶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一位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zhǔn)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chǎn)。為了紀(jì)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jì)念這個日子。
時至今日,賞花燈仍然是元宵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正月十五那天,各地廟會、公園便紛紛推出賞花燈的活動,屆時天上繁星萬點、地上火樹銀花,人間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
元宵節(jié)賞花燈習(xí)俗始于何時 鬧花燈的“鬧”都有哪些講究#e#正月十五鬧花燈,一般要從正月十三扎彩燈開始。老北京的年禧歌謠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也就是說,正月十三日為“上燈”;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七日為“罷燈”。從正月十三這天起,人們就開始張燈結(jié)彩扎彩燈啦!
鬧花燈,除人們自制燈籠外,還有許多專制燈籠的作坊和出售燈籠的山貨鋪,其中最熱鬧的自然是燈市。明代北京的燈市在東城燈市口,元宵夜,街道兩旁列市,各鋪戶俱張掛紗絹、燒珠、明角、麥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燈,供人觀賞。到了清代,燈市遍布整個北京城,其中最繁華、規(guī)模最大者有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地安門、鼓樓、正陽門、廠甸。當(dāng)時,最熱衷于掛花燈的是店鋪,以糕點鋪、布鋪、綢緞莊為主,它們掛出大小、高矮、方圓形式不等的花燈,有傳統(tǒng)的紗絹、玻璃、羊角燈及西洋燈款式之別。上面繪有古代傳說故事,如列國、三國、西游、封神、紅樓、水滸、聊齋、精忠傳、三俠五義等,或梅、蘭、竹、菊等花卉,或龍、鳳、鸞、虎、蟲、魚等飛禽走獸,無不顏色鮮美、妙態(tài)傳神。早年間,位于地安門外大街的聚盛公干果鋪,還經(jīng)常搞冰燈展覽,惹來大批群眾圍觀。
元宵節(jié)又被稱為“燈節(jié)”、“上元節(jié)”、“元夜”、“元夕”,最早是先秦時期楚國人的習(xí)俗,楚國人要在這一天祭祀他們心目中主宰宇宙一切的神“太一神”。即屈原所著《九歌·東皇太一》里面的“東皇太一”,也叫“泰皇”。作為楚國人的后裔,漢文帝的時候,正式下令將祭祀“太一神”的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jié)。此后,元宵節(jié)逐漸流行了起來。
老北京人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習(xí)俗,最主要的就是賞花燈和吃元宵了。自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后,歷朝歷代都將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唐玄宗時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唐代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響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處罰;唯獨在上元節(jié),皇帝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沿至宋朝,張燈由三夜延長至五夜,燈彩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到了明代,朱元璋又規(guī)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燈彩,花燈焰火照耀通宵。清代之后,雖然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日期縮短為五天的民間燈會卻仍然壯觀。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七
元宵節(jié)有賞花燈的習(xí)俗,那么,你知道該習(xí)俗的來歷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jié)賞花燈習(xí)俗來歷,歡迎大家閱讀。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叫燈節(jié)、上元節(jié),屆時家家掛燈,人人賞燈。關(guān)于元宵賞燈的來歷,這里有個十分曲折動人的傳說。
漢武帝時,有個足智多謀、詼諧滑稽的東方朔,武帝十分信任他。宮門森嚴,他卻可以隨便出入,以隨時取悅皇上。他外表隨便,內(nèi)心善良,常為宮中彩女向武帝求情。
這年臘月,一連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去御花園給武帝折幾枝梅花,忽見一個宮女哭著向玩月池中跳去,慌忙上前拉住。細細一問,她叫元宵,家住長安城外山上,家里還有父母、妹妹,進宮之后再沒見過他們。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近幾日風(fēng)雪交加,愁悶不堪,想與家人見見面,又怕武帝不允。思來想去,還不如一死了之,黃泉之下再與父母相會。
東方朔安慰了她一番,答應(yīng)設(shè)法讓她與家人團聚。他出皇宮,離長安,到元宵家里如此這般地安排了一下,然后就回到長安,在大街上賣起卦來。人們久仰東方朔的大名,爭著前來求簽問卜,得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語。眾人大驚,紛紛求教解脫的方法。東方朔鄭重地說:“正月十三日,火神君會來長安察看地形,你們可到城西北十里的大路口等候。天到未時(約下午一時到三時),會過來一個騎紅色毛驢的紅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焚燒長安的火神君。你們前去攔路哭求,或許有救。”
人們聽了,互相串聯(lián),相約多邀一些人,去十里鋪大道口等候。正月十三未時,果見從西北方向過來一個騎著紅色毛驢的紅衣女子,眾人連忙上前苦苦哀求。姑娘道:“我是領(lǐng)旨火燒長安的,玉帝到時候要親自站在南天門察看的。你們既然求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皇上想想辦法。”
人們拿了火神君賜給的紅貼,回到長安跪在午門前,要把貼子獻給皇上。漢武帝接過侍衛(wèi)們傳進來的紅貼,見上面寫著四句偈語:“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六天火,焰紅宵夜。”武帝看了嚇得魂飛魄散,忙請東方朔商量應(yīng)付的辦法。東方朔稟道:“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里的元宵做得一手好湯圓,火神君也會知道的。皇上可在十五晚上,讓元宵做湯圓祭獻天神,再傳諭全城百姓家家做湯圓,一齊敬奉駕臨長安上空的火神君,想來她會心軟下來不再放火的。同時,您再下旨讓京城臣民一齊動手做花燈,于十五、十六晚上在大街小巷、內(nèi)屋外院一齊掛上紅燈,從天上看起來就好像滿城大火,這樣,便能騙過在南天門察看的玉帝。此外,再令城外臣民屆時進城觀燈,皇上與皇后、妃子、宮女,分散在人群中去街上賞燈,驅(qū)災(zāi)解難。”
武帝大喜,依言而行。正月十五,太陽剛向西天斜掛下去,人們已紛紛張燈結(jié)彩準(zhǔn)備起來。武帝帶了皇后、妃子,皆穿便服,在幾個也穿著便服的親近大臣和侍衛(wèi)的保護下,混在人群中去街上觀燈。宮女、太監(jiān)們也三三兩兩上街而去。華燈初上,萬燈爭輝,各種火傘、火馬、轉(zhuǎn)子蓮、花筒、炮打四門、火龍擺尾等花燈呈奇爭彩,頗為壯觀。元宵的妹妹領(lǐng)著父母也來長安觀燈,當(dāng)她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忙叫姐姐的名字。元宵早在這里等候,見父母妹妹果然趕來,忙撲到母親身上。親上團聚,互敘衷腸。
十五夜平安過去了,十六夜也平安過去了,元宵與親人團聚了兩個晚上,心情十分欣慰。由于東方朔的努力,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人們就過燈節(jié),并逐漸流傳到各地。這一節(jié)日因元宵而起,故稱“元宵節(jié)”。又因元宵節(jié)要吃湯圓,湯圓以元宵做得最好,所以也稱“元宵”。
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shè)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jù)說姜太公當(dāng)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
燈籠與神有關(guān),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征意義。
古時候,人們?yōu)榱蓑?qū)逐黑暗的恐懼感,于是燈籠衍元宵節(jié)燈詩。
生為具有驅(qū)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
在閩南語中“燈”與“丁”發(fā)音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種“光明燈”,在歲末年初時,把燈籠放在寺廟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順利。
也有農(nóng)家在田間立長竹竿掛上一盞燈“照田蠶”,觀察火色以預(yù)測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
“放天燈”,來由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信號。由于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節(jié),從此以后,每年這一天,人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所以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其后逐漸演變?yōu)橄蛏咸炱砀TS愿的民俗活動。天燈上寫滿了心里的各種祈愿,希望天燈能上達天庭,帶給人無限的希望和光明。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鼓勵讀書,民間都把小孩送上學(xué)。入學(xué)的第一個節(jié)目叫“開燈”,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燈帶到學(xué)校去,請一位博學(xué)的老先生點起來,象征前途光明。從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開學(xué),因此開學(xué)的花燈,也成了“上元節(jié)”的點綴。
元宵節(jié)花燈種類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等,或是根據(jù)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如牛郎織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現(xiàn)忠孝節(jié)義的民族精神。各種花燈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元宵燈節(jié)辦得越來越盛大,民族特色越來越濃,燈節(ji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為五天;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為燈期不同,所以最初張燈的那天叫“試燈”,十五這天叫“正燈”,最末一天叫“殘燈”、“闌燈”。也有叫“神燈”、“人燈”、“鬼燈”之說。十四日夜為“神燈”,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燈”,放在門窗、床笫、幾案等處,用來避除蝎蟲;十六日夜為“鬼燈”,放在丘墓、原野,為了游魂得到可以脫離鬼域。
上祈天意,下護蒼生,神人鬼畜,無所遺漏。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八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xí)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xiāng)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xí)俗,在唐代發(fā)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dāng)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dǎo)下,元宵燈節(jié)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guī)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guī)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fā)展,燈節(ji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jié)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鉆燈腳生卵葩”(就是鉆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節(jié)賞花燈習(xí)俗始于何時 鬧花燈的“鬧”都有哪些講究#e#正月十五鬧花燈,一般要從正月十三扎彩燈開始。老北京的年禧歌謠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也就是說,正月十三日為“上燈”;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七日為“罷燈”。從正月十三這天起,人們就開始張燈結(jié)彩扎彩燈啦!
鬧花燈,除人們自制燈籠外,還有許多專制燈籠的作坊和出售燈籠的山貨鋪,其中最熱鬧的自然是燈市。明代北京的燈市在東城燈市口,元宵夜,街道兩旁列市,各鋪戶俱張掛紗絹、燒珠、明角、麥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燈,供人觀賞。到了清代,燈市遍布整個北京城,其中最繁華、規(guī)模最大者有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地安門、鼓樓、正陽門、廠甸。當(dāng)時,最熱衷于掛花燈的是店鋪,以糕點鋪、布鋪、綢緞莊為主,它們掛出大小、高矮、方圓形式不等的花燈,有傳統(tǒng)的紗絹、玻璃、羊角燈及西洋燈款式之別。上面繪有古代傳說故事,如列國、三國、西游、封神、紅樓、水滸、聊齋、精忠傳、三俠五義等,或梅、蘭、竹、菊等花卉,或龍、鳳、鸞、虎、蟲、魚等飛禽走獸,無不顏色鮮美、妙態(tài)傳神。早年間,位于地安門外大街的聚盛公干果鋪,還經(jīng)常搞冰燈展覽,惹來大批群眾圍觀。
元宵節(jié)又被稱為“燈節(jié)”、“上元節(jié)”、“元夜”、“元夕”,最早是先秦時期楚國人的習(xí)俗,楚國人要在這一天祭祀他們心目中主宰宇宙一切的神“太一神”。即屈原所著《九歌·東皇太一》里面的“東皇太一”,也叫“泰皇”。作為楚國人的后裔,漢文帝的時候,正式下令將祭祀“太一神”的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jié)。此后,元宵節(jié)逐漸流行了起來。
老北京人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習(xí)俗,最主要的就是賞花燈和吃元宵了。自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后,歷朝歷代都將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唐玄宗時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唐代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響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處罰;唯獨在上元節(jié),皇帝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沿至宋朝,張燈由三夜延長至五夜,燈彩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到了明代,朱元璋又規(guī)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燈彩,花燈焰火照耀通宵。清代之后,雖然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日期縮短為五天的民間燈會卻仍然壯觀。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九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在這歡慶熱鬧的日子里,我們都喜歡出去賞花燈,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jié)賞花燈。
作文。
相關(guān)資料,歡迎閱讀。
在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看花燈,是中國人民不可少的傳統(tǒng)習(xí)俗。昨天晚上,我剛完吃湯圓,就到沙埕去看花燈。
夜幕降臨時,我和媽媽興沖沖地來到街上,街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們個個興高采烈,喜氣洋洋,沉浸在節(jié)日的歡樂中。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金牛形狀的花燈,金牛體格健壯,宛如奔跑的樣子,好像在恭祝全國人民鼠年牛氣沖天,新春快樂。
牛燈慢慢駛過,隨著人流繼續(xù)往下走,便可以看見幾個古代妝扮小的生和姑娘站在空底的轎子中,跳著婀娜多姿的舞蹈,向前跳著,又跳向后邊,散開,合攏,跳著舞漸漸到另外一條街。我們欣賞著,勝似夢境之迷離,看得眼花繚亂。
人群漸漸散開,我們來到這條街的丁字路口,又有一個新的花燈鐵枝。幾個小孩被綁在上面,被打扮成孫悟空、觀音、古代書生和古裝的小姑娘的樣子。我真佩服他們,站在那么高的地方,竟然不會害怕,也不會大聲哭出來。
最精彩的還是獅燈搶繡球,兩頭獅子左搖右擺,前跳后竄,看上去非常兇,都想搶到紅繡球,卻都無能為力。突然,有人舉起一把長長的火焰,威武地耍起來。獅子好像生氣了,火冒三丈地,一下子跳出了了舞臺,亂了神,似乎很想搶到熊熊燃燒的火焰。火焰熄滅了,獅子也失去了威武,在舞臺中跳躍。
煙花炮竹聲、節(jié)目音樂聲、吶喊聲、敲鑼打鼓聲、笑聲……融成一曲曲美妙動聽的交響曲,真是處處歡聲笑語。
今晚的燈會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令我流連忘返。我期待著明年的元宵燈會!
正月十五的晚上,爸爸帶著我到中山公園賞花燈。
中山公園里十分擁擠,簡直是人和燈的海洋。公園里的人。有的在賞花燈,有的在賣燈籠,還有的在拍照,熱鬧極了!燈籠有很多種,如:昆蟲世界,卡通世界,獅子戲球……栩栩如生,漂亮極了!
最讓人喜歡的還是“卡通世界”,他把許多卡通人物制作成花燈,如:藍貓,淘氣……每個卡通人物都活靈活現(xiàn)。菲菲嬉皮笑臉,非常惹人喜愛,淘氣正在看書,學(xué)習(xí)知識,讓人覺得淘氣是個勤奮好學(xué)的人。
中山公園的花燈圍繞著和諧廈門,溫馨廈門,也將祖國科技文化成就的造型制作成花燈,讓我即觀賞花燈有能學(xué)到很多知識,真是受益非淺。
盼啊,盼啊,終于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吃過晚飯,我拉著媽媽和奶奶去賞花燈。
臨江路上上人山人海,成千上萬的游人把馬路擠得水泄不通。幾經(jīng)周折,我終于看到了花燈。哇,各種各樣的花燈真多啊!有“鯉魚跳龍門”、“荷花”、“小豬放鞭炮”、“孫悟空”等,個個栩栩如生,非常好看。你看那荷花粉紅色的花瓣像仙女的裙子,荷葉展綠疊翠,渾圓滾珠,潔白無瑕;你看那孫悟空,他舉著金箍棒,多神氣呀!五彩繽紛的花燈真是應(yīng)有盡有,美不勝收。
我和奶奶媽媽正在賞燈,忽然,看到一盞盞孔明燈承載了大家的愿望飛上了天空,好看極了!我也悄悄地許了個愿。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好好讀書,認真上課,取得更好的成績。
啊,這個元宵節(jié)給我?guī)頍o窮的樂趣!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十
剛跨入大門,便看見孔雀花燈早已在迎接我們了。瞧他們那如寶石般晶瑩剔透的眼睛,頭上那栩栩如生的羽毛,顯得格外有神。等到走遠了,再回頭望去,藍孔雀像一抹小湖泊,紅孔雀則像一輪小太陽。真是色彩明麗,奪人眼球!
賞完孔雀花燈,我們就到了一條小河邊,一組充滿童趣的花燈——“稚童泛舟”映入眼簾。五彩繽紛的燈船上,挨挨擠擠地坐著五個孩童正賣力地劃船呢,船頭的兩個一邊劃動船槳,一邊交頭接耳,似乎藏了什么秘密;而船尾的女童則張大嘴巴,看起來特別驚訝,肯定是在感嘆:“居然有那么多游客來看我們呀!”“哦呵,哦呵!”老遠就聽到了對面的吆喝聲。我拉著媽媽的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咦?那五個小家伙不是福娃嗎?沒想到奧運吉祥物也搖身一變,成了一組別具一格的花燈。他們跳著舞,唱著歌,俏皮的舞步踩著歡快的歌聲,一下子就贏了個滿堂彩,真是好不熱鬧!
我不禁深深地陶醉在這燈會里了:京劇臉譜花燈,雙目炯炯有神,色彩斑斕古典,傳頌著國粹經(jīng)典;花燈宇航員剛從月亮上歸來,笑著向我們揮手慶祝;天使花燈在空中翩翩起舞,和我們歡樂互動;荷花花燈則在水面上悄然綻放,把湖水染成了一片霞紅。
這花燈真是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繁星璀璨的銀河中!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十一
眾所周知,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的習(xí)俗有很多,賞花燈便是其中之一。今日親眼所見,看到元宵節(jié)花燈的魅力,著實震憾。
聽爺爺說,從前有一位叫元宵的宮女,因為身處深宮,設(shè)法在正月十五與父母團聚盡孝,為此,她欲跳自盡。智者東方朔有一個辦法,他告訴漢武帝,玉皇大帝下令在正月十六火燒長安都。人們要掛大紅燈,外出賞燈籠分散火神的注意力,皇帝采納建議,元宵也有機會溜出皇宮和家人團聚。因此,賞花燈這個習(xí)俗流傳下來。
華燈初上,天上黑云彌漫,車蓋般的明月懸掛天空,蟬與蛙傳來歌聲。寂靜的夜里,街上卻格外熱鬧。抬眼望去,一個個大紅燈籠映入眼簾,一些人見這盛大的情景,不禁拿出相機拍照留念。小巷里,看見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燈籠,有的掛在特定的位置上,有的掛在商店門前,還有的被大孩子、小孩子們拿在手上。一個個燈籠燈光閃爍著,仿佛要把整條街都照亮,這些燈光在白天并不特別起眼,但在晚上,簡直就像陽光一樣照亮。在這一個個燈籠照射下,大人笑著,小孩玩著,一切是那么的美好、歡樂。歡聲笑語中,仿佛整個人都給深深陶醉,我從未感受過這種愉悅感,煩惱、煩心事都被拋擲腦后。
走著走著,就來到燈謎這里,其中一個題目是“一口吃掉牛尾巴(打一字)”,我思考了一會兒,“牛”這個字去掉尾巴加上口會不會就是“告”呢?”試驗幾次,果真如此。此時,在我一旁的一個小孩子突然笑道:“太簡單了!就是告啊!”那個小孩子得意地向父母說著,父母看答對了,夸贊著說:“真棒,你可真聰明!”看著他們笑著走進商店,我莫名地感到溫馨,真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啊。
夜深了,我們也準(zhǔn)備回家了。那明亮的燈光,歡樂的人們,溫馨的一家,相伴的朋友,充滿快樂的小街,我將把它藏在心里,回憶它的光彩。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十二
在元宵節(jié)來臨之際,雖然不能觀看五顏六色的花燈,但也可以觀賞到我們崇真樓同學(xué)自己親自在家糊的燈籠。雖然糊的不是很美觀,但畢竟是第一次,傾注了所有的心血,能有這樣的成就我們?yōu)樽约憾械津湴粮院馈?/p>
星期二的下午,項老師帶著我們班的同學(xué)一起到風(fēng)雨場上看花燈,當(dāng)我們走在這小道里,看著各式各樣的花燈,就像漫步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老師說解散了,我和謝羽婧手拉著手,一起觀看,這時,我看見了一個“摩天輪”燈,我連忙大叫:“謝羽婧,快看,那個燈也太漂亮了吧!”我們走上前去,“你看,這個燈飾用兩個呼拉圈和鐵絲做為架子,中間是用燈籠偽裝的一個個座位,真漂亮!”“是啊!”“走,我們?nèi)ツ沁吙纯矗 薄斑祝窟@個是用皺紋紙做的,只要把這皺紋紙兩邊拉緊,一個糖果就出來了!”可我們還沒有欣賞個什么名堂,老師就像趕小雞一樣把我們“趕”了回去。唉!
通過這次賞花燈,我明白了“不要不相信自己的雙手和一切,只要自己想到了就一定能做到,就拿這次燈籠說吧,大家一開始應(yīng)該都沒有想到自己做的這么好,一切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哪怕失敗了,只要不放棄,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十三
今天是元宵節(jié),我和媽媽、婆婆一起到城隍廟看花燈。
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花燈門,花燈門上到處都是金元寶燈,還有兩只紫頭紅身子的老鼠燈站在金元寶燈上的財神爺兩旁。
很快,我們來到一個巨大的花燈塔下面,整個花燈是紅色的,有三層樓高,非常漂亮。我再仔細一看,花燈塔里還有會轉(zhuǎn)的小花燈,小花燈上還有各種各樣的圖案。
在最中心的地方,我看到了讓我最喜歡的花燈:一只巨大老鼠穿著古代的衣服拿著金元寶站在一艘金元寶船上,金元寶船下面圍著十二生肖里的動物,有的身體會動,有的會搖頭搖手。
接下來我們還看了迷語燈陣、星座燈陣、十二生肖燈陣、龍燈陣、猴子撈月燈等等各種奇怪的燈陣和燈。
看了這么多的好玩的燈,我看得眼花亂,真開心呀!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十四
元宵節(jié)晚上,我們一家人在家中早早地吃好了湯圓,然后一塊兒到街上去賞花燈。
剛走到路口,一支龐大的舞龍隊伍也恰巧經(jīng)過,舞龍的叔叔們精神抖擻,挺直了腰板,箭步如飛,好似一棵棵不老的青松,將那原本毫無生氣的巨龍舞得活靈活現(xiàn)。隊伍所到之處,鑼鼓喧天,所見之人,都為之喝彩,拍手叫好。月光如流水一般瀉在草坪上,一切事物都像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令人浮想聯(lián)翩,是一盞盞五彩繽紛的花燈打破了這份沉靜。看,那邊的十二聲肖花燈尤其引人注意。
瞧,十二聲肖的大哥—老鼠正在驕傲地向大家問好;勤勤懇懇的老牛正在不服氣為什么老鼠當(dāng)老大呢;兇猛的老虎大吼了一聲;嚇得小兔躲到了一邊;勇猛的巨龍正在云海里騰飛;而小蛇則在水里歡快地游;馬兒正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奔跑;羊兒則在“咩咩”叫,小猴子淘氣地爬到樹上摘桃吃;大公雞正在“喔喔”地報鳴;今年是蛇年,當(dāng)然少不了小蛇了,你瞧,它正高興的游來游去呢;而小豬則在窩里睡懶覺呢!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十五
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佳節(jié)。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興致勃勃地來到廣州市白云山云臺花園看花燈展。
一進云臺花園的大門,就看見有階梯似的的泉水淙淙而下,一層一層的泉水底下都有五彩閃爍的燈,清清的泉水和明亮的燈交相輝映,格外使人賞心悅目。階梯最頂層是許多柱泉水一起向中間噴,形成了一個水晶般透明的寶瓶,在燈光的照耀下,這個寶瓶仿佛就是天宮里太白金星的寶葫蘆。在噴泉右邊,終于看到了我盼望的花燈展中的一組了。兩只調(diào)皮可愛的小猴子雙手捧著一個大大的粉紅色的桃子,大桃子上寫著一個金光閃閃的“福”字,媽媽告訴我,這叫做“金猴獻瑞”。我上前仔細一看,用手一摸,發(fā)現(xiàn)這一組花燈是用綢布和竹子、鐵絲做成的,里面安裝了五顏六色的燈。這兩只惟妙惟肖的小猴子雙眼還會骨碌骨碌轉(zhuǎn)呢,真是令人忍俊不禁!那只大桃子呢,鮮艷欲滴,我真恨不得上去咬上一口。這一組做工精美、設(shè)計獨特的花燈為游人送來了吉祥,帶來了歡樂。
接著我們又看了花轎燈,可滑稽了!幾只小猴抬著一頂古代相親的轎子,我真想上去坐坐,嘗嘗坐轎子的滋味。后來我們又觀看了龍船花燈、財神花燈、熱氣球花燈……云臺花園真是燈的海洋,花的世界,令游客們目不暇接、嘖嘖稱贊。
這些栩栩如生的花燈數(shù)不勝數(shù),工匠們巧妙地把傳統(tǒng)工藝和現(xiàn)代創(chuàng)意結(jié)合起來。它讓我流連忘返,它讓我對這些心靈手巧的工匠們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意。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十六
看,xxx制作的花燈前聚集了很多人,只見上面是一朵雪白的大棉花,中間是一個紅紅的大燈籠,兩邊是堆滿了糧食的糧倉。一位老爺爺看著花燈樂呵呵地說:“這個花燈可真有意義呀!”
前面的花燈更有趣了,它是一朵大蓮花,花瓣里裝滿了水果,有圓圓的大西瓜、紅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黃黃的菠蘿……我看著都要流口水了!蓮花下面是一條金光閃閃的長龍,我圍著它把龍身看了個遍,它的兩只眼睛像兩盞小燈籠,顯得炯炯有神!再往前走,我們看到兩個金魚燈,跟活的金魚一樣,各自回首對望著,瞧它們那神氣的樣子,好像在說:“咱倆誰美呀?”幾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手拉手在燈前又蹦又跳,還有的孩子在燈前拍照呢!
看著看著,忽然發(fā)現(xiàn)前面黑壓壓一大片人,是什么燈把他們吸引過去了呢?我和媽媽擠過去一看,嗬!是兩個娃娃抱著一棵搖錢樹,在不停地搖呢,我仿佛看見樹下落了一大堆的錢幣,在閃閃發(fā)光,我又仿佛看見這些錢一下子都變成了嶄新的書本,被汽車拖往貧困的山區(qū)……“藝藝,快看多少猴子呦!”媽媽的話打斷了我的聯(lián)想,我一看,好家伙,旁邊還有一棵結(jié)滿桃子的大桃樹,樹上樹下全是猴子。一只大猴子已經(jīng)摘到了桃子,正大口大口地吃呢!一只懶猴坐在地上就摘到了桃子,還有幾只干脆趴在樹上一邊摘一邊吃。人們都在看著猴子,它們好像有點不好意思了!
我們隨著人流往前走,又看見了孔雀開屏燈、鳳凰燈、飛船燈、地球燈……真是應(yīng)有盡有,形狀各異。
街邊還有許多賣花燈的,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可有趣了,兩只小猴圍著中間的玉米棒隨著音樂燈爬上爬下。我要讓這盞小燈籠照亮我的小房間,就像工人叔叔用美麗的彩燈照亮整個宿城一樣!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十七
3、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4、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5、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6、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fēng)放夜時》。
7、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蔣捷《女冠子·元夕》。
8、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
9、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10、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1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2、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13、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14、聽元宵,往歲喧嘩,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
15、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16、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周端臣《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17、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guān)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18、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19、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元好問《京都元夕》。
20、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十八
在元宵佳節(jié)之夜,在人潮熙熙攘攘中,我與美麗的花燈相會,感受歷史的傳承。
燈光迷人,一夜魚龍舞。夜色漸晚,華燈初上。五彩絢麗的花燈讓我感覺應(yīng)接不暇。瞧,這邊的大公雞,氣宇軒昂,頭上紅冠閃閃發(fā)光,兩只銅鐘般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轉(zhuǎn)著,讓人忍俊不禁。尾巴高高翹起,高貴華麗,著實迷人,翅膀輕輕地鼓起,晶瑩剔透,紅藍相間,神氣極了。看,那邊的小燈耀眼迷人,小人兒只有巴掌那么大,卻神態(tài)各異,穿著黑色衣袍的老爺悠閑地躺在車上,眉舒皺散,手中把一支煙,好不自在。身前拉車的小伙全身向前傾,腳步向前大步流星地邁著,兩手緊緊地抓前車把,顯出賣力的樣子。聽,遠處的鑼鼓陣陣,正吸引著游客的目光。我快步走去,五色的燈光掩映著一座戲臺,戲臺七彩玲瓏,古韻悠悠。臺上,赫然屹立著十幾個機械人,栩栩如生。敲鑼的人穿著金色的服裝,熠熠生輝。他們揮舞著衣袖,鑼隨手一開一合,節(jié)奏分明,洋溢出節(jié)日的喜悅;打鼓者,腰系紅帶,身著黃衣,奏出歡快的鼓點,感染了我。元宵夜,賞花燈。
人潮擁擠,熙來攘往。人們在一片燈光中樂此不疲地享受著節(jié)日的歡快,把節(jié)日氣氛推上了高潮。孩子們?nèi)齻€一群,五個一伙,擠鬧在花燈周圍,你指我點,評論著那些形態(tài)各異的偶人,時而捧腹大笑,時而低聲小語,玩的不亦樂乎。青年們攜著伴侶,牽著手,共同享受著良辰美景,穿梭于大小花燈之間。大人們賞賞花燈,吟吟古詩,個個都陶醉其中。人再多,他們也要奮力一搏,擠入前線,把最美的花燈留于心中。拿出手機來“咔嚓”一聲,記錄下這難得的美好時光。年邁的老人也破例趕了出來,他們穿著厚重的大棉襖,口戴口罩,頭頂大帽,“全副武裝”地來看花燈。雖然沒有了年輕人的活躍,但他們依然覺得趣味盎然,興奮地四處張望,說說這個,道道那個,活像一個個小孩子,充滿好奇與活力。元宵節(jié),人賞花燈月賞人。
在這個盛大的節(jié)日,我們且歌且舞,共度此刻,難忘今宵!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十九
元宵節(jié)晚上,我們一家人在家中早早地吃好了湯圓,然后一塊兒到街上去賞花燈。
剛走到路口,一支龐大的舞龍隊伍也恰巧經(jīng)過,舞龍的叔叔們精神抖擻,挺直了腰板,箭步如飛,好似一棵棵不老的青松,將那原本毫無生氣的巨龍舞得活靈活現(xiàn)。隊伍所到之處,鑼鼓喧天,所見之人,都為之喝彩,拍手叫好。月光如流水一般瀉在草坪上,一切事物都像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令人浮想聯(lián)翩,是一盞盞五彩繽紛的花燈打破了這份沉靜。看,那邊的十二聲肖花燈尤其引人注意。
瞧,十二聲肖的大哥—老鼠正在驕傲地向大家問好;勤勤懇懇的老牛正在不服氣為什么老鼠當(dāng)老大呢;兇猛的老虎大吼了一聲;嚇得小兔躲到了一邊;勇猛的巨龍正在云海里騰飛;而小蛇則在水里歡快地游;馬兒正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奔跑;羊兒則在“咩咩”叫,小猴子淘氣地爬到樹上摘桃吃;大公雞正在“喔喔”地報鳴;今年是豬年,當(dāng)然少不了小蛇了,你瞧,它正高興的游來游去呢;而小豬則在窩里睡懶覺呢!
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習(xí)俗(實用20篇)篇二十
2、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3、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4、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____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5、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____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6、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____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fēng)放夜時》。
7、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____蔣捷《女冠子·元夕》。
8、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宮·元宵》。
9、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10、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____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1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____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2、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____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13、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____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14、聽元宵,往歲喧嘩,歌也千家,舞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宮·元宵》。
15、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____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16、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____周端臣《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17、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guān)金鎖徹明開。____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18、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____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19、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____元好問《京都元夕》。
20、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____盧照鄰《十五夜觀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