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發他們對新事物的興趣。以下是一些適合幼兒園中班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工具,供大家共享。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一
1、知道小雞出生的過程。
2、了解《小雞出殼了》故事情節,并根據故事情節進行對話。
3、激發孩子們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1、剛出殼不久的小雞、雞蛋。
2、母雞、小雞、雞蛋頭飾,卡紙制作的母雞翅膀。
3、小雞出殼及雞媽媽領著雞寶寶在田野的自制課件。
4、《母雞進行曲》磁帶、錄音機。
老師和孩子們隨著《母雞進行曲》進活動室,幼兒跟著老師做動作。
一、出示小雞,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伙伴(師出示小雞),看,這是一只多么可愛的小雞啊,尖尖的小嘴巴,黑黑的小眼睛,渾身毛絨絨的。"老師再很神秘的問:"哎,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雞是怎樣出生的嗎?"讓孩子們自由議論。這時老師再出示雞蛋,說:"小雞是雞蛋孵化出來的'(教師介紹小雞孵化的過程)。在這21天的孵化過程中,雞蛋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進入下一環節.
二、按順序出示幻燈片,了解小雞是怎樣出生和長大的。
先出示第一幅圖,老師引導孩子觀察:"小朋友們,這是最初的雞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蛋殼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孩子大膽表達。然后老師再問:"在雞媽媽的孵化下,過了幾天,蛋殼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接著出示第二幅圖,再引導孩子與第一幅圖進行對比觀察,說出雞蛋里面的變化。依次進行,直到出示完小雞出殼了的最后一幅圖。
三、出示雞媽媽領著雞寶寶的課件,配樂欣賞故事。
雞媽媽帶著雞寶寶們來到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雞寶寶們快活的抖抖黃絨絨的毛,好奇的問:"媽媽,媽媽。這是什么?""這是青草。""青草是什么?""青草嘛,是讓我們踩著走路的。""哦,那個圓點點是什么東西?""那是露珠。"小雞頭一低,吃了一滴露珠:"媽媽,露珠是甜的。""孩子,青蟲的味道還要好呢!來跟著媽媽去找吧。"小雞跟著雞媽媽,"悉沙悉沙"踩著青草。它多神氣,生下來就會走路,還會唱歌:"嘰嘰嘰嘰!"它是在唱:"媽媽呀,我真快樂!"欣賞完故事后,老師再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雞媽媽和小雞的對話。
老師帶著母雞頭飾,胳膊帶著用卡紙制作的母雞翅膀扮演雞媽媽,幼兒帶著雞蛋頭飾扮演蛋寶寶,模仿母雞孵蛋的過程。幼兒隨著老師的口令和翅膀的動作,完成小雞出殼的過程。最后老師說:"哇,寶寶們都出來啦,跟媽媽找青蟲去,嘰嘰嘰嘰…"。
本次活動,來自生活。在活動中,我首先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特點,出示一只出殼不久的小雞和雞蛋來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然后再以非常形象的圖片,通過引導孩子看、思、說,了解小雞出生的過程。再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幼兒欣賞故事,學習語言。最后的游戲,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進一步了解小雞出生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觀察、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二
目標:
1、初步了解、感受小雞的出殼的過程。
2、大膽創編小雞出殼的舞蹈動作,體驗創編舞蹈的樂趣。
準備:
1、小雞胸飾25個,呼啦圈25個、教具(雞蛋)。
2、小雞出殼的flash配音樂、小雞出家的flash配音樂。
3、錄音機。
過程:
一、自主想象、討論。
1、情景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看,是誰呀。(拉線出雞蛋殼)。
1)你們知道蛋殼是誰的家呀?
3)蛋殼中的小雞寶寶漸漸長大了,住不下蛋殼房子了,怎么辦呢?它是怎么出來的呢?
2、觀察。
觀看小雞出生的flash。
教師:剛才小朋友想了許多種小雞寶寶出來的情景,那我們來仔細看。
看小雞寶寶到底是怎樣出來的,好嗎?要仔細看清楚哦。
二、發揮想象,嘗試用肢體來表現小雞出殼的過程。
教師提示:你們都看清楚小雞寶寶是怎樣出來的了嗎?那現在我們小朋友來也扮演小雞寶寶,好嗎?呼拉圈就是你們的蛋殼房子(幼兒戴上頭飾蹲在蛋殼里扮演尚未孵出來的小雞寶寶)。
1、幼兒自己來模仿動作。
師:小雞慢慢長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殼里住不下了,小雞動動翅膀、轉轉頭,越來越大。
*幼兒嘗試來做動作,互相討論看誰模仿的最像小雞寶寶。
2、進入小雞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小雞(蜷縮狀,手抱著腿蹲著)慢慢長大了(舒展身體,手松開)在又黑又小的蛋殼里住不下了,小雞動動翅膀、轉轉頭(伸伸手、轉轉頭)。越來越大(身體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篤篤篤”地在蛋殼里啄了一個洞(食指并攏作嘴巴,做啄洞狀),把嘴巴伸出來,把洞啄大一點(再啄洞),慢慢伸出腳來(慢慢跨出一只腳到呼拉圈外),“噗”的一聲,蛋殼破了,小雞搖搖擺擺的走出蛋殼(做小雞走路狀,走出呼拉圈)。
三、結束。
師:孩子們,你們看天怎么樣拉?
師:那我們快點睡覺吧。(搖籃曲)。
音樂:“喔喔喔,天亮拉。孩子們我們回到自己家里吧。”
教學反思:
1.在課前要帶小朋友先觀察生活中母雞孵小雞是怎樣的.,并做好記錄。
2.師幼配合得還不是很好,以后我會注意這個方面。
3.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我會加配電腦畫面,使活動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三
2、母雞、小雞、雞蛋頭飾,卡紙制作的母雞翅膀。
3、小雞出殼及雞媽媽領著雞寶寶在田野的自制課件。
4、《母雞進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老師和孩子們隨著《母雞進行曲》進活動室,幼兒跟著老師做動作。
一、出示小雞,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伙伴(師出示小雞),看,這是一只多么可愛的小雞啊,尖尖的小嘴巴,黑黑的小眼睛,渾身毛絨絨的。老師再很神秘的問:哎,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雞是怎樣出生的嗎?讓孩子們自由議論。
二、按順序出示幻燈片,了解小雞是怎樣出生和長大的。
先出示第一幅圖,老師引導孩子觀察:小朋友們,這是最初的雞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蛋殼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孩子大膽表達。然后老師再問:在雞媽媽的孵化下,過了幾天,蛋殼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接著出示第二幅圖,再引導孩子與第一幅圖進行對比觀察,說出雞蛋里面的變化。依次進行,直到出示完小雞出殼了的最后一幅圖。
三、出示雞媽媽領著雞寶寶的課件,配樂欣賞故事。
這是青草。
青草是什么?
青草嘛,是讓我們踩著走路的。
哦,那個圓點點是什么東西?
那是露珠。
小雞頭一低,吃了一滴露珠:媽媽,露珠是甜的。
孩子,青蟲的味道還要好呢!來跟著媽媽去找吧。
小雞跟著雞媽媽,悉沙悉沙踩著青草。它多神氣,生下來就會走路,還會唱歌:嘰嘰嘰嘰!它是在唱:媽媽呀,我真快樂!
欣賞完故事后,老師再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雞媽媽和小雞的對話。
四、師幼游戲小雞出殼,結束活動。
【活動設計】。
在一次活動課上,我班的小朋友張文達跟我說:老師,我奶奶家的老母雞領著一群毛絨絨的小雞,可愛極了。他又好奇的問:老師,母雞怎么一下子生出那么多小雞呀?這時,好多孩子也圍過來,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于是我就設計了《小雞出殼了》這節活動課。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雞出生的過程。
2、了解《小雞出殼了》故事情節,并根據故事情節進行對話。
3、激發孩子們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四
1、理解兒歌內容,體驗兒歌的趣味性,并能有節奏的朗讀兒歌。
2、豐富詞匯:眨一眨、嚼一嚼、扭一扭、聳一聳。
3、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1、教學掛圖、音樂。
2、幼兒用書第十一頁。
1、活動重點: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活動難點:用身體動作表現詞語,并能大膽的表達和表現。
1、邊聽音樂邊做律動入場。
2、討論并探索:我們的身體上有哪些地方會動?是怎么動的?(幼兒自由表達,可請部分幼兒做示范動作,全體幼兒一起學習)。
3、教師做動作,有感情的示范朗誦兒歌。
4、出示xxx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提問:兒歌里說了身體的哪些地方會動?
提問:眼睛是怎么動的?一起來學一學。
5、教師邊做動作便再次示范朗誦兒歌。
6、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1)幼兒集體跟讀。
(2)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
7、討論:我們的身體上還有哪些地方會動?(注意引導幼兒用詩歌的語言說出完整的一句話,如手腕手腕轉一轉,小腳小腳跑一跑等。)。
小結:我們的手腕、脖子、腳、關節也會動。
8、在老師的帶領下聽音樂跳《健康操》,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五
1.了解雞寶寶是怎樣成長的。
2.了解小雞的父母是怎樣的.。
3.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幼兒難理解小雞是怎樣孵出的。
活動準備。
1.用大紙箱自制一個雞窩。
2.女老師假裝雞媽媽,男老師假裝雞爸爸,幼兒當小雞。
活動過程。
老師帶領小朋友做《小雞出殼》的游戲,老師拿出自制的大紙箱,女老師當雞媽媽,躲在雞窩里下蛋,雞媽媽一共下了10個蛋。10個小朋友當小雞跟著老師躲在雞窩里。開始孵小雞了,一天,兩天,三天……許多天過去了。小雞用嘴巴叮開蛋殼,將要出生了。小雞睜開雙眼,雞媽媽問雞寶寶:“雞寶寶,你們都看見了什么?”有的說:“我看見了雞爸爸?!彪u爸爸向它們招手。有的說:“我看見雞媽媽長什么樣了?!边€有的說:“我看見了鮮花和太陽?!崩蠋焼枺骸靶‰u出殼的游戲好玩嗎?”小朋友回答說:“可好玩了,我想再玩一次。”“那好吧!”
教學反思。
1.在課前要帶小朋友先觀察生活中母雞孵小雞是怎樣的,并做好記錄。
2.師幼配合得還不是很好,以后我會注意這個方面。
3.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我會加配電腦畫面,使活動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六
1、按音樂節奏表現小雞破殼前在殼內的狀態,小雞出殼(小班音樂教育)。
2、幼兒能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小雞破殼的情景。
3、通過游戲聽辯同一旋律在不同音區的差別,并根據音區的變化動作,體驗創造的樂趣。
2、雞蛋一個、頭飾。
3、事先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母雞生蛋、孵蛋和小雞出殼方面的知識。
一、母雞生蛋。
1、教師模仿母雞生蛋的.動作。
2、教師和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母雞走路。
二、小雞醒來了。
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小雞醒來的動作。(動動手、動動腳、轉一圈、看一看)。
1、小雞香來得花不少時間來啄殼,如果你是小雞,會想什么辦法使自己快點出來呢?
2、請部分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創編的動作,并請其他幼兒模仿。
四、游戲:老鷹捉小雞。
1、引導幼兒聽著音樂表現小雞出殼后自由走動的可愛樣。
2、不好了,老鷹來了!我們趕快變成高高的、老鷹不愛吃的東西,一動不動。
3、教師扮演母雞游戲一遍。提問:你剛才變的是什么?
4、啟發幼兒變成矮矮的、不會動東西繼續游戲,說說自己是什么物體?
五、游戲結束。
幼兒模仿小雞走的動作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七
1、愿意親近小動物,感受新表現方法的'趣味。
2、學習用大小不同的圓形和線條組合表現小雞的特征,并用涂色的方法給小雞輪廓上色。
1、ppt課件:小雞出殼
2、涂色:小雞
3、幼兒用油畫棒
一、導入
ppt課件:小雞的孵化過程
教師:這是雞媽媽剛生下的一個蛋寶寶,我們一起來幫助雞媽媽孵蛋,
看看蛋殼里的小雞到底長什么樣了。
二、教師師范雞媽媽孵蛋
1、小雞出殼:添畫小雞的外形特征,尖尖嘴、眼睛、翅膀。
教師:小小蛋兒把門開,尖尖嘴兒鉆出來;小小蛋兒把門開,圓圓眼睛睜開來。
教師:小雞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呀?
(尖尖的,師總結小雞的嘴巴要尖尖的,這樣小雞才能琢破蛋殼鉆出來哦。)
教師:小雞的眼睛和嘴巴都鉆出來了,小雞的翅膀也想鉆出來,可是蛋寶寶不愿意開門,
我們一起請用好聽的話,請他開開門。
(小小蛋兒把門開,拍拍翅膀鉆出殼)
教師:小雞的嘴巴,眼睛,翅膀都鉆出來了,真棒!
2、小雞理毛(用油畫棒,用點力氣)
教師:小雞剛從蛋寶寶里面跑出來,用了很大的力氣身上的毛有點亂了,
我用小梳子幫小雞把身體周圍的毛用小梳子梳一梳,只要梳小雞身體周圍邊邊的毛就可以了哦,小梳子,梳梳梳,每個邊都梳到,我幫小雞把毛用小梳子梳了一下,現在小雞更漂亮了。
三、幼兒操作:扮演雞—媽媽一起孵蛋
教師指導幼兒添畫小雞的各種不同的形態,涂色,小雞的眼睛。
四、結束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我來做媽媽,你們來做寶寶,好嗎?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八
1、通過實驗,讓幼兒初步了解凹面承受力大的經驗,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具:投票表格,小雞圖示,針筒,橋的課件
學具:削尖的鉛筆、半個蛋殼、吸管人手一份
一、用小灰雞和小黃雞的對話引出內容
二、通過實驗初步了解拱形承受力大的現象
三、了解拱形承受力大的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1、小黃雞:是我在外面用嘴啄破殼幫助你出來的。、2、小灰雞:是我在里面自己用嘴啄破殼自己出來的。
1、幼兒將猜測的答案粘貼在相應的表格上,教師加以引導,并說說猜測的理由。
2、幼兒操作,對比實驗
(1)認識實驗材料:凸面蛋殼和凹面蛋殼,鉛筆的尖尖頭代表小雞的嘴巴。
教師交代實驗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對準凸面蛋殼或凹面蛋殼自然放開。
幼兒實驗,得出結論。
3、幼兒將實驗結果粘貼在相應的表格上,并說說實驗中的發現。
4、通過錄像了解凸面承受力大,比凹面的牢固原理。
師:為什么凸面不容易啄破,凹面容易啄破呢?我們一起來看段錄像。
師:凸面比凹面牢固,承受力比較大,人們利用這個原理造出了很多建筑物。(播放課件)
小結:這些建筑物都很牢固,因為它們都是拱形的,拱形真是個大力士,它能承受很多很多的力,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拱形建筑物,這些建筑物還有很多秘密,讓我們下次再來探究吧!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九
1、了解小雞出殼的過程,感受小雞出殼的有趣形象。
2、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雞出殼的全過程。
3、走過小橋平衡木,鍛煉大膽活動身體的能力。
母雞頭飾一個,黑、白、黃小雞頭飾若干;15——20厘米高的木橋(平衡木);呼啦圈每人一個;手工蛋寶寶(開出后里面有一只小雞圖片);小雞出殼的視頻;音樂《小小蛋兒把門開》。
一、摸一摸,猜一猜
1、老師口袋里寶貝多,我請誰來摸一摸?(觸摸感知蛋的外形特征)
2、它是誰的蛋寶寶?(發展想象力,拓展生活知識)
3、師邊念兒歌邊慢慢打開蛋寶寶。(增加神秘感,激發興趣)
小小蛋兒把門開,開出一只小雞來。
二、我是一只可愛的小雞
1、小雞是怎樣從蛋殼里出來的,小朋友仔細看呦。
——看小雞出殼的視頻,師邊看邊講述動作要領。
2、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雞是怎樣出殼的。
——師邊說兒歌邊示范:小雞在蛋殼里(蜷縮狀)慢慢長大了(舒展身體),又黑又小的蛋殼里住不下了。小雞動動翅膀,(上下扇動彎曲的胳膊)轉轉頭。又用小嘴篤篤篤地在蛋殼上啄了一個小洞(啄洞狀),把嘴伸出來,外面的空氣好新鮮,把洞在啄大一點(再啄洞),慢慢伸出腳來(一只腳跨到呼啦圈外),“噗”的一聲,蛋殼破了,小雞搖搖擺擺地走出了蛋殼(跨出呼啦圈)。
3、游戲——小雞出殼了
——老師做雞媽媽,你們做小雞,你們是怎樣從蛋殼里鉆出來的。音樂《小小蛋兒把門開》。
——根據幼兒興趣,決定游戲次數。
4、給幼兒戴小雞頭飾,增加活動趣味性。
——哇!這兒鉆出一只小黃雞,又鉆出一只小黑雞,又鉆出一只毛茸茸的小白雞……邊戴頭飾邊表揚可愛聽話的小雞。
三、我是一只能干的小雞
1、對面的草地上有許多許多的蟲子,今天媽媽要帶你們去捉蟲子吃啦!
——跟在媽媽后面,一個跟著一個走過小橋,不推也不擠。(培養秩序意識,養成良好的行走習慣)
——過橋時不要停留,注意安全,掉到河里很危險。(培養幼兒堅強勇敢的意志)
2、媽媽真為你們高興,你們都是一個個有禮貌、勇敢、堅強的孩子。
3、孩子們,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蟲子,用我們尖尖的嘴巴捉蟲子,(教師邊說邊演示怎樣捉蟲:拇指食指相對,食指一張一合捉住蟲子)一次只能捉一條蟲子,把捉到的蟲子放到媽媽的口袋里。(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4、我們的寶寶真能干,草地上的蟲子全被你們捉光了,你捉了幾條蟲子?(發展幼兒的語言和憶數能力)
延伸:高高興興回家去。
1、天快黑了,我們趕快回家吃豐盛晚餐吧!
2、媽媽后面是小白雞,后面跟著小黃雞,最后面是小黑雞。(培養分類意識)
3、音樂《小小蛋兒把門開》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并做撲撲翅膀、篤篤小嘴、點點頭的動作等全身放松運動。
在此活動的基礎上,可以設計活動二:晚餐分蟲子吃,自己捉了幾條蟲子就分給他吃幾條,多勞多得(幼兒練習數數);還可以玩《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雞寶寶們按顏色回家(練習顏色匹配和迅速反應能力)。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十
1、感受歌曲中小雞出殼的有趣形象,在理解的基礎上探索形象地表現歌曲。
2、體驗自由表現的愉快。
小雞出殼的動畫、歌曲錄音
重點:根據歌曲的內容大膽地表現,體驗自由表現的愉快
難點:用身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的形象。
一、欣賞感受(感受小雞出殼的動態變化)
1、(看動畫)小朋友,你們看見過小雞出殼嗎?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看見的?(孩子之間互相交流)
2、小雞是怎樣出殼的?小雞出殼以后會干什么?
二、理解、表現(解決重難點)
1、(幼兒欣賞歌曲)小雞要出殼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你聽到了什么?這首歌曲一共有幾段?每一段里唱了什么?(讓幼兒更好的了解歌曲)
3、為什么歌詞里反復在唱“奇怪”“奇怪”?
1、 你認為小雞出殼奇怪在哪里?
2、 如果你是一只小雞,你是怎樣出殼的?(教師引導幼兒個別展示)
三、集體表現
1、欣賞
教師情景表演《小雞出殼》
2、讓我們都變成可愛的小雞,一邊唱一邊表演吧!
四、活動延伸
假如我要將歌詞里的內容畫出來,你會怎么畫呢?(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為歌曲配畫)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十一
1、了解小雞是從雞蛋里孵出來的,仔細觀察小雞出殼的過程。
2、比較剛出殼的小雞與成年雞外觀的不同。
3、感受小雞毛茸茸的可愛形象,愿意繼續觀察身邊的雞。
ppt課件,歡快的音樂。
幼兒見過公雞、母雞和小雞。
一、聽故事,對小雞的出生充滿期待。
1、展示ppt圖片的一部分,了解母雞下蛋的過程。
2、引導幼兒猜一猜雞蛋是從哪里生出來的,思考雞蛋里面有什么。
教師:雞蛋是從哪里生出來的?為什么有的雞蛋上會有雞屎呢?
教師:雞寶寶是從哪里來的呢?
二、仔細觀察圖片上反映小雞出殼的畫面,了解小雞出殼的過程。
1、通過聯系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猜想小雞出殼的主要條件。
教師:你們家的雞蛋里會有小雞出來嗎?為什么?
2、組織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了解小雞出殼的條件和過程。
教師:生出雞蛋后,雞媽媽要坐在雞蛋上21天左右,用自己的身體給蛋寶寶保溫,在這段時間里雞蛋里的蛋黃慢慢長成了小雞。21天之后,蛋殼對于已經長大的小雞來說太小了,它們住在里面很不舒服,這里它們就會啄破蛋殼,從蛋殼里鉆出來。
3、引導幼兒比較公雞、母雞、小雞的異同,初步了解雞的外觀。
教師:小雞和它的爸爸媽媽一樣嗎?哪里很像?哪里不一樣?
共同小結:它們都有尖尖的嘴巴、小小的頭、圓圓的小眼睛、尖尖的爪子,身體上覆蓋著羽毛。但它們羽毛的顏色不一樣,身體的形狀也不一樣,雞爸爸的雞冠更鮮艷、更大,它的尾巴也更長、更漂亮。
三、聽音樂,學一學不同雞的樣子,在模仿游戲中增進對不同雞的行為特征的認識。
教師:現在的雞寶寶和雞媽媽、雞爸爸一起在草地上捉小蟲子吃吧!小雞的步子要小一點,輕輕地必出“嘰嘰嘰”的聲音,雞媽媽要帶著小雞走,要走得慢一點,雞爸爸一邊走一邊喔喔叫,發現了好吃的要告訴雞寶寶!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
1、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歌表演的動作。
2、培養幼兒邊唱邊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頭飾人手一個,錄音。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今天好熱鬧,聽,小小雞在蛋殼里唱起了歡快的歌。
1、“小雞出殼”歌曲復習,用好聽的聲音唱。
2、唱第一句“小小雞蛋把門開”時,要用點力,出來的歌聲要柔柔地,好聽。——每二遍唱。
(二)“看,有只小雞真的出殼了,大家要仔細看小雞是怎么從蛋殼里鉆出來的?!?/p>
1、老師戴上頭飾示范動作一遍。
2、幼兒講講,小雞是怎么出殼的,并學著做這幾個動作。
3、第二遍示范。
把未講出的動作講出來并學習。難點:轉身跳過來。
4、請幾個能力強的幼兒一起來出殼。帶上頭飾,其他幼兒看看他們有沒有和音樂一樣,該出殼的時候出殼,要不然太早了,沒長好,太晚了,要在蛋殼里悶死的。
5、再請多點幼兒上來學做。
6、全班幼兒學著歌表演,用歌聲幫助可有力氣出殼。
三、復習律動:小星星。
小雞出殼,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讓我們一起去數星星?!獜土暵蓜樱盒⌒切?。
1、第一遍,一起數別漏了。
2、第二遍,小搖籃要搖的柔柔地,輕輕地,天黑了,小雞回家了——結束。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雞出殼含反思(通用13篇)篇十三
1. 了解雞寶寶是怎樣成長的。
2. 了解小雞的父母是怎樣的。
3. 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4.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幼兒難理解小雞是怎樣孵出的。
1. 用大紙箱自制一個雞窩。
2. 女老師假裝雞媽媽,男老師假裝雞爸爸,幼兒當小雞。
老師帶領小朋友做《小雞出殼》的游戲,老師拿出自制的大紙箱,女老師當雞媽媽,躲在雞窩里下蛋,雞媽媽一共下了10個蛋。10個小朋友當小雞跟著老師躲在雞窩里。開始孵小雞了,一天,兩天,三天……許多天過去了。小雞用嘴巴叮開蛋殼,將要出生了。小雞睜開雙眼,雞媽媽問雞寶寶:“雞寶寶,你們都看見了什么?”有的說:“我看見了雞爸爸?!彪u爸爸向它們招手。有的說:“我看見雞媽媽長什么樣了?!边€有的說:“我看見了鮮花和太陽。”老師問:“小雞出殼的游戲好玩嗎?”小朋友回答說:“可好玩了,我想再玩一次。”“那好吧!”
1. 在課前要帶小朋友先觀察生活中母雞孵小雞是怎樣的,并做好記錄。
2. 師幼配合得還不是很好,以后我會注意這個方面。
3. 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我會加配電腦畫面,使活動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