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在語文學習中最令人憧憬的成果之一,我們都希望能寫出一篇引人注目的優秀作文。下面是一些著名作家的優秀作品摘錄,一起來欣賞和品味吧。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一
悠然又聞艾葉香,把酒共飲情更長;香粽傳遞世間情,雄黃淺嘗保吉祥;世世代代端午節,歲歲年年人盛旺;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xx端午節優秀。
作文。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粽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著媽媽,硬是要學包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恒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又是一年五月五,又是一個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插一束艾葉,他淡淡的清香彌漫在空氣中,使人聞著,感覺神清氣爽,淡淡的清香把我的思緒回到了從前。
十年前,我才四歲,外婆在五月五這一天在房門上插上那么一束葉子很長的葉子。我問外婆:“外婆,這是什么?”“這是艾葉。”外婆一邊說一邊插艾葉。“為什么要插艾葉?”我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為了避邪。”外婆邊說邊從凳子上下來,走進廚房去了。我也跟在外婆的后面,走了進去。
只見桌子上有幾片比剛才插的艾葉還大很多的葉子。只見外婆從眾多葉子中抽出三片,迅速折成了一個三角體,把像米的東西倒進去一些,但這種米比較小,然后外婆抓幾個板栗和拿一些切好的肉放進去,然后再把剩下的葉子繞著這個三角體轉。
從旁邊的繩子抽出一根,把三角體綁起來。按照這個步驟做了十幾個,放到蒸籠里,開始蒸這個東西。“外婆,這是什么?”“這是粽子,很好吃的。”“為什么要吃粽子?”“是為了紀念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這個愛國詩人是什么?”“孩子,你還小,等長大了,你就知道了。”
過了一段時間,外婆叫我去吃粽子,外婆為我掰開葉子,里面是個三角體,還有板栗、肉……我咬了一口,好香啊。
吃完了粽子,該去看龍舟了。外婆把我帶到了河邊,只見河邊站了很多人,大家都在大聲助威,只見河里有幾條龍船,幾個人在使勁地劃著。
又是一年艾葉飄香。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粽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著媽媽,硬是要學包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恒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端午節這一天,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著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粽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我們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粽子呢!”
開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粽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著粽子繞了兩圈,然后系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剛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葉一松,江米從里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范。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粽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粽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于學會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收獲可真不小呀!
農歷五月初五,是處處飄揚著美食香氣,彌漫著火熱氣氛的日子。每家每戶都不約而同地在門上掛上了碧綠的艾草、菖蒲,灑黃酒,驅蚊蟲,以求端午平安。
天色明朗,大地升騰著燥熱之氣。興奮的人們聚到江邊,手持用艾草葉包成的香氣撲鼻的粽子。有的是芝麻餡,而叉燒餡也是有的,都津津有味地吃著。有淺嘗輒止,而后慢慢品味的,也有大口狼吞虎咽的……總之,每個人臉上都全不無滿足之意。
鼓吹擂響,江上早已千帆競發。人們個個聚精會神,生怕是有錯過了什么精彩的一幕。用楠木板精制而成的龍舟上,早已有十幾個壯漢在上亟待著。只聽得發令槍一聲巨響,龍舟應聲而出。也顧不得欣賞兩岸屏風,人們全都將目光聚集在了那形如巨龍的龍舟上。水花四濺,巨龍騰飛,場面甚是壯觀,令人嘖嘖稱奇。沖線之時,全場高呼,場面之壯闊,氣勢之磅礴,是你說不出也想像不到的,已禁不住嘆服了。
端午,現早已不是一個節日,一種習俗,祭拜屈原之際,或是藉由這來讓文人墨客們揮毫的日子。其實啊,端午節的這種精神早已深入我們心中。就像那熱熱騰騰剛出來的粽子一樣,那種撲鼻的香氣,早早便沁入心田,縈繞在口耳之間,代代相承了。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二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唱起這首歌時,仿佛又聞到了粽子的清香,又聽到有關端午節的動人的傳說。
聽爺爺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因不滿朝廷的所作所為,投江而死,人們覺得屈原是位愛國英雄,就把屈原投江資金的那天定位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每逢端午節,人們就買來粽子葉和糯米包粽子,因為在屈原投江的時候,任夢把粽子丟在江里,不讓余下咬壞他的遺體。伺候就形成了在端午節吃粽子的習慣,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江的屈原,現在已成一種體育竟賽活動了。在我的家鄉現在還沒有這項活動。又是一年端午節,聽著爺爺動聽的故事,吃著香甜可口的粽子,脖頸,手腕,足上系著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的長命縷,我盼望著能親眼看看賽龍舟的盛況。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歌聲響徹云霄,粽子香飄遠方。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三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
一大早,我就在臥室里聞到了一陣陣粽子的香味,我急忙起床來到餐桌前。哇!今天的早餐是吃粽子!媽媽說:“今天的粽子品種可多了!有紅線捆的紅豆粽,有白線捆的清水粽,還有花線捆的五香牛肉粽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五香牛肉粽,剪開線,撕掉粽葉,只見一粒粒飽脹的糯米像一顆顆珍珠相擁在一起。我使勁咬上一口,覺得香香的,還有一絲絲甜味呢!也許是我吃得太快,連牛肉的影子也沒看見。在看看媽媽的紅豆粽,紅色的豆子像一顆顆紅寶石鑲嵌在糯米團里,里面還有花生呢!突然,爸爸說:“我這個清水粽像什么?”我說:“像一個寶塔!”于是爸爸粘上白糖,我一口就把寶塔的塔尖咬去了。我們一家三口吃得津津有味,爸爸還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因為當時朝廷腐敗,屈原不堪奸臣陷害,含恨投江自殺。老百姓知道后,為了不讓魚蝦啃食屈原的尸體,于是老百姓劃船到江中,投下粽子、咸蛋等食物喂魚蝦。所以,每到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咸蛋,甚至劃龍舟比賽。”
今天,我不但吃到了香甜的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課外知識,我會記住這個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四
綻放出一朵朵歡樂的花兒。
輕輕的剝開槲葉,
品嘗那香噴噴的粽子,
粽子的一端,
是健康與平安,
粽子的另一端,
是你我的'思念。
或許,
一家人未能在一起,
你我他心在一起,
溫暖著一顆顆孤獨的心!
一切滋味全在粽子里……。
粽子飄香,
屈原的形象又一次銘記在我們心里。
粽子飄香,
飄進千家萬戶,
愛國的精神就永放光芒!
粽子飄香,
偉大的夢想啟程遠航!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五
說起端午節,在中華大地可謂婦孺皆知,無人不曉。粽子的香味從屈原那個時代飄溢到今天,香味未變,而且越來越濃郁,令人陶醉。賽龍舟爭前恐后的頑強拼搏進取精神,彰顯出華夏兒女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魄力,令人振奮。因為,中華兒女弘揚傳統精神,秉承光榮美德,愛國思想成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鑄就了中華民族東方“龍”的高大形象。
今天國家特意設立了“端午節”休假,國民無不歡呼雀躍,舉國歡慶端午節的來臨,攜手共度這美好的時光。佳節時刻,用一首詩歌,表達內心深處的贊頌:
千年文明耀中華,愛國愛家興神邦。
“離騷”一曲千古唱,汩羅江畔豪氣壯。
艾蒿糯米飄清香,龍舟搏擊萬古暢。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展示著民族精神。我們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元素,這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職責所在。
中華民族歷史淵源是深厚的,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是華夏崛起的精神支柱,也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國家永遠是至高無上的,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有國才有家,國泰民安。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倍受人民愛戴,已經融入東方龍的血脈中,成為中華民族的法寶,世代相傳下去。
文明的精神,激勵人心,促使民族崛起。端午節的精彩魅力,傳承了幾千年,經久不息,隨著歲月的延伸,時時綻放著迷人的光彩。在這樣的壯麗時節,華夏兒女要全身心地投入節日快樂的氛圍中,擁抱夏日的迷人時光,分享佳節的快樂。
衷心祝福所有華夏兒女,端午節快樂。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六
喜歡端午節,因為那天不僅可以遲到香噴噴的粽子,還可以觀賞到精彩的龍舟比賽。
我們中國有很多種粽子,比如說枕頭粽、三角粽、涼粽,等等。我最喜歡吃涼粽。涼粽是用箬葉包著糯米,做成大約兩根手指那么大的長條形,糯米里邊什么餡也沒有,但有些地方的涼粽的餡是白糖。涼粽可以蘸著醬油吃,也可以蘸白糖、蜂蜜、果醬吃,但有些人甚至什么也不蘸,只是空吃。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的。屈原是古代一位很有名的詩人,他還擔任過楚國的高官。屈原為人很正直,可是遭到壞人陷害,流放在外,但心中一直牽掛國家。后來,楚國滅亡后,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表達對他愛國精神的崇敬,就把他跳江自盡的那一天設為端午節。
在端午節那天人們還可以觀看龍舟大賽。每年的端午節,在柳江河上都會舉行龍舟比賽。到了那天,柳江河畔上人山人海!江上一條條各式各樣的龍舟,威風凜凜,每條船的船頭都有一個鼓手在用力地打鼓,鼓手后有八個船員在拼命地劃船,場面很緊張、激烈。
端午節真熱鬧呀!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七
月光灑下,我趴在窗前,仿佛又回到那年,回到了那粽味飄香的廚房,看著奶奶擺弄著手中的粽子。
“奶奶,好香啊!”我眨著眼睛,與奶奶有著說不完的話。奶奶說:“以前,養你爸爸那幾兄弟,我靈活的手可幫了不少忙,搬到了城里,人也老了,手也就不靈活咯!”奶奶包的粽子從來都是一絲不茍的,她早早地起床,去市場買上好的臘肉、花生與八角等食材,整整花上兩三個小時。在以前,爸爸就告訴我,奶奶賣粽子絕不賣一只雜貨,從來都不貪小便宜,只做最好、最有誠信的粽子。
只見奶奶戴著袖套的手上下飛舞,像極了白蝴蝶,奶奶將糯米和餡一點一點地摻和在一起,時不時撈起糖和鹽放入其中,嘴里還哼著舊時的曲子,好像回到了她的最初。半晌,奶奶微微一笑,快速地將粽子包了起來,放入蒸鍋小火慢燒。
一會兒,廚房里便四處飄香,那盈滿了廚房的粽香,便從我的鼻腔沁了進去,一陣清爽,直入心田,如同一顆糖,蜜進了腦海里。
奶奶終于揭開鍋蓋,我早已按捺不住,伸出手就想去抓,奶奶趕忙說:“燙呀!”我只好把手收了回來,但卻無法阻止粽香在心中飄蕩。奶奶拿了兩塊布,將盛著粽子的小碗拿出來,用竹筷扒開粽葉,夾了一口到我嘴里,糯米糯軟至極,滿嘴里都是幸福的味道,吞下去,糯米經過喉嚨,帶來了的無盡溫暖。“奶奶,你也吃呀!”我一臉歡樂地鬧著,奶奶卻只是摸了摸我的頭,說:“唉,老啦,不適合吃甜食。”我一臉難受,但奶奶卻說:“奶奶看著你吃,心里呀,就比吃了蜜還甜。”
奶奶的為人處事,我永遠記在心里,事事都講誠信,絕不干違背道德的事情,奶奶的所作所為為我鋪了一條又寬又長的道路。現如今奶奶雖然離我而去了,但我知道,是她讓我生命的小樹快速成長,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更加壯碩和美麗。
為人若精誠,總能勝人一籌;縱清歡百味,不抵一縷粽香。我從未吃過與奶奶包的味道一樣的粽子,但我卻把它的味道狠狠地記在了心中,就像奶奶的樣子一樣。
月光傾落,那是光,似乎帶著奶奶的模樣飛奔而來,而且還有……。
那縷迷人的,粽香!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八
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多么美好的端午節啊!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五點就起床,按照習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讀書時還覺得眼睛特別亮,什么字都能看清楚。
放學后,我撒開腿就往家里跑。剛到門口就聞到粽子香,一進門就看見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我洗過手來到飯桌前,先給爸爸媽媽一人解了一個粽子,撒上白糖,然后給我自己解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飯桌上,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屋子里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彌漫著香噴噴的粽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吃完飯,媽媽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給我嘴上摸了唇膏,給我手腕上戴了紅線繩,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樣香,就讓我到學校去學習。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九
沁水縣西關小學三年級(4)帥俁丞。
端午節到了,新鮮的棕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潔白的糯米,晶瑩剔透;紅棗、葡萄干和花生高中優秀作文原創分享,顯得那么誘人。
媽媽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致的粽子就包好了……煮上那么一會兒,粽子的香味便飄滿了屋子,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熟了的粽子往嘴里送。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十
傳統的端午佳節臨近了,我家又張羅著包粽子了,雖然超市買得到各種風味的粽子,但我覺得自已親自包粽子才有過節的味兒。
周五傍晚寫完家庭會議后,我去“金華聯購物廣場”買了四斤后腿肉。晚上老媽開始拌餡,將整塊肉切成小肉塊,每個肉塊要肥瘦搭配好,再拌上醬油、鹽、料酒、雞精,料酒越多肉越香,將這樣的鹵肉放入冰箱明天待用。周六爸媽都上班去了,我清晨我去菜市場買來十斤糯米和三斤新鮮粽葉,回家后就忙碌開了。先洗凈糯米,動作要快不要讓糯米浸水時間太久,將洗凈的糯米倒入籮中瀝干水分,撒進適量的醬油、鹽,雙手攪拌均勻,直到白色糯米都變成醬色為止。將碧綠的新鮮粽葉放進水池中漂洗,用冷水浸上幾個小時,撈起來放入大鐵鍋中小火煮幾分鐘,煮過的粽葉松軟、有韌性,煮好后我將粽葉的根部兩頭尖尖的蒂頭剪去,至此嘉興肉粽的制作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就等著包粽子了。下午我請來奶奶幫著包粽子,她說我買的粽葉太窄,須三片粽葉方可包完一個粽子,她動作很是嫻熟,先把粽子一端圍成一個圓錐體呈碗狀,再盛上糯米和肉塊,再把粽葉纏繞起來決不能讓米露出去,最后用棉線裹住粽子包扎起來就成了。媽媽包粽子不是沿用嘉興人慣用的.偌大一個枕頭棕,而是小巧玲瓏的三角錐狀粽子,一直到晚飯后也才包完一半,明天在家繼續包粽子。為圖省事老爸又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于是我們只好用高壓鍋煮粽子,先大火燒開再小火慢慢煲,過了約一個小時粽子就熟了。解開線繩,小心翼翼地剝去清香且油光可鑒的粽葉,醬黃色、晶瑩剔透的粽子就一骨碌滑入碗中,咬上一小口,黏黏爽滑的糯米夾雜著鹵肉的香味撲鼻而來,吃上幾口保準讓你唇齒留香.邊吃粽子邊品嘗著新茶,那絕對是一種享受。
去年端午節前夕我將這種自家的特產作為禮品饋贈給了一些親朋好友,他們反饋說味道很好,不到嘉興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嘉興肉粽。今年我打算再贈一些給親朋好友,以粽會友,不亦樂乎!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十一
你聞到了嗎?空氣中摻雜著糯米的清香;你看到了嗎?孩子們胸前搖曳著香囊……。怎么了?一定是端午節到了!
————題記。
又到端午節,大清早,你就能聽到“香囊!香囊!”的叫賣聲,粽子的清香味充滿了你的鼻腔……。看到大人們忙忙碌碌的,我再也坐不住了,走,約上同學一起包“粽子”去!
在端午節前夜,我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看著有些大人拿著粽子,不禁靈感一動:“快到端午節了,咱們也來包粽子吧!”我的提議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說干就干,走,和我一起準備一下吧!
包粽子沒有粽葉怎么能行?可大點的葉子上哪兒找啊?我們正在苦思冥想,不知誰說了一句“大家快看,那兒有好多粽葉!”我們順著她的手指找到了“粽葉”。那是一種不知名的植物,葉子很大,符合做粽葉的標準。我們趕緊跑過去,七手八腳地動手拔了起來。“一二一,一二一,拔呀拔,拔!用力拔!”我們喊著口號,使出了吃奶的勁,也沒從根拔斷。“不信了!”李同學腳踩住植物的干,憋紅了臉,使勁往外拔,可那葉子很頑固,就是不斷。“我來!”曹同學踩住葉子上方的莖,沒用多大的勁,就把葉子拽了下來。看來,干什么都得用巧勁啊!
粽葉有了,餡兒用什么呢?下一個目標就是找泥土做粽餡。不一會,我們就把所有的材料準備好了。最后,我們就要動手做粽子了。
我們也學大人樣,先把“粽葉”卷成漏斗狀,把角往上折,加上餡兒,再依次用“粽葉”把它包裹起來,纏上線,一個逼真的、香噴噴的粽子就做好了。
“露陷了!露陷了!”李同學拿著她的粽子,”曹同學,你能再個給我弄點餡嗎?我的粽子寶貝露餡了呀!”她一驚一乍的把我們嚇了一跳,還好只是露餡了。
不久,我們就做了一大堆的粽子,真讓人垂涎欲滴啊!
雖然我們沒有進行正規的戴香囊、插艾葉等程序,但我們體會了包粽子的快樂,體會到了民俗的快樂!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十二
端午節那天,我和爺爺清早就到商場買了粽子和咸雞蛋,然后,帶上粽子和雞蛋、飲料,一同去圖書館看書了。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每年不是到公園、景點玩玩,就是坐在家里看電視或寫作業,或讀讀課外書,和平時的雙休日沒有多大區別。
我的爸爸媽媽遠在廣東打工,從不回家和我們一起過節,每逢年節,我就忍不住會問爺爺小時候怎么過的,爺爺總是興奮地告訴我。比如今年端午節那天,爺爺又向我訴說著他童年時期過端午節的情況。
在農歷初四日或更前一、兩天,村上的人們就準備著“節貨”。包粽子、割艾葉、挖菖莆、割牡荊枝條。把艾葉、菖莆、荊條放在家里,留著節日備用。此外,還要煮雞蛋、染紅蛋、做香包,節日氣氛濃濃的。
端午節早上起床,家庭主婦就拿牡荊條趕蚊子,這個儀式過后,大家就到池塘里洗臉,然后,家家戶戶在大門口掛上菖莆、艾葉,用雄黃粉和燒酒,在大門、房門上寫上“王”字,多余的就灑在屋內角落,說是能避蟲蛇。村民們還會敬香、點蠟燭、放鞭炮,非常熱鬧。小朋友們則掛上紅網蛋袋,互相斗蛋玩,看誰的蛋堅硬,碰不破的就是“蛋王”。為了得到蛋王,爺爺會提前給雞、鴨、鵝喂稻谷,生下的蛋殼厚、堅硬。這年,全村孩子的蛋都被爺爺斗破了。其中有個小孩就找了塊圓石頭,涂上白粉筆,趁爺爺不注意想來碰爺爺的蛋,爺爺就叫他“癩皮狗”,大家哄堂大笑,一起喊他“癩皮狗”,樂得個個前仰后翻,開心極了。
吃過午宴,人們就去村旁河堤上看龍船比賽,兩岸人山人海,龍船上的水手都是附近村的男青年。水面上,幾條龍船隨著鑼鼓聲在飛駛,岸上的人們歡呼雀躍,大聲喊著:“加油啊,劃啊!”龍尾上的掌舵人,拼命用力壓梢櫓,這叫作“超兜”,那船就像箭一樣向前竄,真好看。
聽爺爺這么一講,我也如身臨其境,但現實的我是聽著熱鬧的節日,過著冷靜的節日,我羨慕爺爺童年時的端午節,我也真想親身過一次爺爺童年時的端午節。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十三
太陽泛著金黃的光芒親吻著無垠的海面,我,來到海邊。陣陣海浪與我的心共鳴。
海水似乎從遙遠的另一邊趕來,被海精靈悄悄推來。它慢慢會攏,碰到高起的石塊,霎那之間,一朵朵晶瑩潔白的浪花出現,伴隨陣陣海浪之音,它們融合在一起,在蔚藍的舞臺演繹。
突然一個浪頭勢不可擋地涌過來,后面還有幾個跟隨的浪頭,它們一起沖過來,朝海邊的巖石沖過來,眨眼之間,“嘭”一聲巨響,海浪被巖石擊得粉身碎骨,化作一滴滴細小的翡翠水滴,重新落入到大海的懷抱。我閉上眼睛聆聽著,那仿佛是是一聲巨響,在我的心頭猛然一擊,腦海里忽然涌現千軍萬馬與敵人對抗,氣勢磅礡的戰士無所畏懼,朝著強大的敵軍發起進攻,他們永遠不會放棄,吶喊著,沖擊著。像一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一聲聲馬啼,一聲聲口號,一聲聲刀劍碰撞、火炮轟鳴的聲音,都仿佛真從我的耳邊傳過。這大海啊,原來就是沙場,是英雄的向往。
繼續聆聽,海又變得平靜,海浪翻涌,仿佛在傾訴、仿佛在呢喃。人生不就是這樣嗎?跌宕起伏,時高昂時低沉,有時充滿歡樂色彩,有時又氤氨傷感氣息。舒緩的潮水聲讓我聽到了母親在耳邊的溫暖囑咐,父親在電話里親切的問候,風吹過老家那棵大樹的嘩嘩聲音……日子一天天溜走,我聽到爸媽拄拐杖的嗒嗒聲,孩子繞我膝下的`笑聲,時鐘總是無情,滴滴嗒嗒,一刻不停。海水退潮、漲潮,一天一天也就這么過去,靜謐美好。
依舊在聆聽,海水煥發活力,唱著一串串歡樂的歌謠,從遙遠的另一邊蹦蹦跳跳地過來,“嘩——嘩——”,我聽見了一個窈窕淑女采茶時唱民謠的聲音,悠揚回轉;聽見農民辛苦耕地時與隔著幾塊田的農人聊天的聲音,明媚爽朗;聽見幼兒園的孩子背著小書包和爺爺說再見的聲音,清亮嬌柔;聽見家人圍坐在一起說笑的聲音,暖人心扉。生活如此多嬌,快樂得似乎永遠不會有悲傷。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十四
又是一年初夏到,又是粽子飄香時。
五月五日,就是我們過的端午節之際,也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共享吃粽子之時而不忘老祖宗賦予給炎黃子孫的傳統習俗,不管在何時都不能背離和忘記生養過我們的父母之心,培育過我們成長的鄉土之情;幾十年后,不管你發展有多大變化,始終保持已往的情調和本色,始終不忘故鄉人。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才是我們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基礎。
路過菜市時,我耳邊傳來清脆地叫賣聲:“新鮮粽子,新鮮粽子,2.30元一個!”循聲望去,只見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在賣粽子。清純特有的粽子香味撲鼻而來,我豪不猶豫一下子買了十個的同時,我們單位隨后也剛剛分了兩袋新疆本地的粽子。我不記得從什么時候開始,對粽子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我愛吃粽子,因為那醇厚的粽香和濃濃的母愛摻合的味道已積淀在記憶深處,散發出清純的芬芳,勾起我無限美好的回憶。
如今在超市里或是小攤鋪上都可以買到粽子,而且包裝精致美觀。可是,我感到好象總缺少一些什么的,遠遠沒有兒時母親包得那么好看,味道也沒有那么爽口。在我的記憶里,每年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村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那天早上各家各戶都會到各自的親戚家或本村鄰居家的小竹林里采回大竹葉,回家后將它用熱水浸泡三至四小時。等備好所有的原料后,大娘、姨姨、大媽們便三五成群聚在屋里一邊逗樂一邊比賽包粽子的表演:她們一邊包粽子,一邊在聊天,哪家的兒女很有出息,哪家的莊稼又特好之類的話題。在她們的笑聲中,竹葉和原料在她們手中飛舞,一個個棱角分明、小巧玲瓏的粽子在她們靈活的手中成形。我們這些小孩子則在一旁爭論不休,“這個是我的,那個是你的!”那種急迫的神態,似乎馬上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一樣。年紀比我們大的哥哥姐姐們就顯得可愛多了,他(她)們也在學著老人包粽子,在笨手笨腳的依樣畫葫蘆后,一個個被五花大綁的粽子也紛紛成形,但大小不一,有些還沒綁好,米粒從便從縫隙里漏出,惹得我們在一旁哈哈大笑。
粽子包好后,得用小火慢慢的煮著,一煮就是一個晚上。端午節那天早上,天剛剛亮,我和弟弟起床后做第一件事就是往廚房里沖,此時廚房熱氣騰騰,彌漫著粽子淡淡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這時,我們就顧不上洗臉漱口了,毫不猶豫的從那熱氣騰騰的鍋里提出一兩個小粽子。濕漉漉的粽子燙得我們不斷的把它從左手換到右手,又從右手換到左手。一下了沒辦法吃的,我們只得雙手捧著粽子不斷吹氣。母親不知道什么時候出現在我們的身后,看我們那副猴急的神態,便會給我們一人一個碗,口里說著“不急不急,慢慢吃!”我們能不急嗎?盼星星,盼月亮,就盼望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粽子稍冷后,我們便迫不及待的剝開粽葉,用一支筷子對著那雪白晶瑩的粽肉扎入,把粽子放在盛有白糖或是蜜糖的碗里輕輕一滾,然后將其高舉過頭,昂首慢慢的咬,口舌生津,不膩不粘,香氣泌入心間。那時,我們感到再也沒有什么比這一刻更幸福了。
第二天,母親吩咐我把包好的粽子給門子的爺爺、婆婆、大娘家送,到了下午又囑咐我再給舅舅家送,讓外爺外婆和妗子們嘗個鮮。不光是我們家,在當時的農村各家各戶都有這個習慣,鄰居的、親戚的相互贈送,還有送香包的,色澤各異,藏戴在衣服里以視吉利,讓上天保佑。
如今,我從部隊到地方工作一轉眼快四十年了……隨著歲月的流逝和來自各方面壓力的加碼,慢慢的養成了現代人的依賴與懶惰,習慣了用現金來購買食品的便捷,失去了傳承民間傳統手藝的熱情。只有在節日里收到母親托人送來飄香的粽子后,才感到汗顏,感到母親給予自己的太多,而自己給予母親的又太少了。現在,面對這十個和單位分的飄香的粽子,我已沒有了少年時的那份激動,可這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的習俗卻勾起兒時,我對粽子飄又香的美好回憶。
粽子飄香端午節范文(15篇)篇十五
端午節的傳統俗就是是吃粽子。
我們家有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就能吃著可口的粽子。嗎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的時候媽媽都用蘆葦包粽子。
包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先把蘆葦的葉子放在鍋里煮一下,然后準備好糯米和蜜棗分別清洗一下。蘆葦葉子煮好后剛在涼水里泡著,燈蘆葦葉子涼了以后了,就可以包粽子了。
的粽子就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總是極不可待的趕緊把粽子一個個全放進鍋里,希望它可以趕快成熟,可是每次都要煮兩三個多小時,不然的話不會吃到正宗的味道。經過漫長的苦苦等待,我終于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吃著又糯又甜的粽子,我的心里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