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作文通過文字的力量傳遞了作者的心聲和情感,讓人動容。接下來是一些精選的優(yōu)秀作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學習。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一
畫眉就要做媽媽了,她銜來樹枝和泥土筑了一個又暖和、又結實的巢。
杜鵑也要做媽媽了,可她什么準備也不做,整天飛到西來飛到東,看誰的巢筑得好。
“森林里數(shù)畫眉的巢筑得好,就讓她替我孵蛋好啦!”杜鵑心里打定了主意,便向畫眉的巢飛去。
“你好啊,畫眉!”杜鵑做出十分親熱的樣子,“我聽說你正在孵小畫眉,就來看看你。”
“謝謝你!”畫眉一心一意地孵蛋,這時候真不愿意有誰來打擾她。
“你筑的巢真是漂亮極了,我能進去看看嗎?”
聽到杜鵑贊美自己筑的巢,畫眉的心里喜滋滋的。她不由自主地走出巢來。請杜鵑進去了。
杜鵑學著畫眉孵蛋的樣子,蹲下身子:“多么舒服啊!讓我多呆一會兒。”
過了好一會兒,杜鵑才從巢里走出來。
她并不和畫眉告別,心滿意足地飛走了。
畫眉接著孵蛋,她沒有發(fā)現(xiàn),在她翅膀下面多了一個杜鵑蛋。
孵蛋的日子過得真慢哪:好不容易等到這一天,畫眉聽到翅膀底下有啄蛋殼的聲音。
“啊,小寶寶終于出世了!”畫眉把那只破殼的蛋移到面前,小鳥的腦袋伸了出來,他睜著好奇的眼睛,東瞧瞧,西望望,使勁地向上掙著身子。畫眉媽媽幫助他出了蛋殼,“瞧,小家伙長得多棒!”她慈愛地看著她的第一個孩子,用嘴梳理著他又濕又亂的羽毛。
這只小鳥的個兒比一般剛出殼的小鳥要大得多。畫眉媽媽哪里知道,她的第一個孩子竟是小杜鵑。
過了幾天,另外三只蛋也破殼了。畫眉媽媽非常辛苦,每天早出晚歸,為她的四個孩子找吃的,小杜鵑的胃口特別好,他總是吃不飽。為了獨占他弟弟妹妹的食物,有一天,他趁畫眉媽媽出去覓食的時候,狠心地將三只小畫眉推出巢外。
失去了三個孩子的畫眉媽媽,把愛全給了小杜鵑。她寧愿自己挨餓,也要把食物省給小杜鵑吃。
小杜鵑一天天成長起來,畫眉媽媽卻一天天地衰老下去,當她再也飛不動的時候,小杜鵑卻展開長硬的翅膀,永遠地離開了她。
畫眉媽媽傷心極了,她不愿相信,自己千辛萬苦撫養(yǎng)大的孩子,不過是一只忘恩負義的`無情鳥。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二
書中講述了王安石傳奇的一生。王安石從小便早慧,飽讀詩書,在長大后考取甲等第四,也就是進士。首任準南簽判,此職相當于給知州老爺做秘書,讓他覺得無法一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華。三年一轉眼便過去了,他又被任命為勤縣縣令,在這里,他推行了青苗法,以緩解老百姓向地主借貸款的資金困難,他還新修水…做了許多好事。又是三年過去了,由于王安石政績突出,他被升為通判,此職僅次于知州。
隨后,王安石被召入京城,皇上覺得他是個人才,將他升為知制諾,沒多久,現(xiàn)任皇帝駕崩,英宗即位,王安石任群牧司。英宗即位四年,身體每況愈下,駕崩了。神宗繼位,神宗對王安石十分寵愛,王安石雖深得幸,可他主張變法。這時,朝中響起“不和之音”,很多“保守派”大臣站出來反對,王安石與司馬光為此事而翻了臉,可神宗仍相信王安時,并將他升為副宰相,正宰相為“保守派”老臣富弼,可富弼后來被調(diào)出京城,任禮部尚書等幾項職務。后來,王安石任相,推行了“青苗法”、“保馬法”等幾項新法,取得了巨大成就。后來,卻被副宰相呂惠腮陷害,差點失掉官職,被鄭俠的《流民圖》貶回江寧。他雖又復官,可其愛子王靂病逝,使他上了一道辭職信,被則賦了一個閑職,調(diào)離京城。
在神宗駕崩后,過了一段時間,王安石逝世,被加贈大師。
縱觀他的一生,我覺得,我應當學習他的為人,學習他的改革精神、愛國精神。學習他的不為所動,我在做作業(yè)過程中經(jīng)常分心,取得小成績就容易驕傲,可他卻沒有,我要向他學習。靜靜地合上書頁,我沉思良久,默默地想:我應當像他一樣飽讀詩書,像他那樣堅定信念。梁啟超說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雖有些過譽,但王安石確實是值得我們后人敬佩的。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三
古時候,有一種樂器叫作瑟,發(fā)出的聲音非常悅耳動聽。趙國有很多人都精通彈瑟,使得別的國家的人羨慕不已。
有一個齊國人也非常欣賞趙國人彈瑟的技藝,特別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好本領,于是就決心到趙國去拜師學彈瑟。
這個齊國人拜了一位趙國的彈瑟能手做師傅,開始跟他學習。可是這個齊國人沒學幾天就厭煩了,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開小差,不是找借口遲到早退,就是偷偷琢磨自己的事情,不專心聽講,平時也總不愿意好好練習。
學了一年多,這個齊國人仍彈不了成調(diào)的曲子,老師責備他,他自己也有點慌了,心里想:我到趙國來學了這么久的彈瑟,如果什么都沒學到,就這樣回去哪里有什么臉面見人呢?想雖這樣想,可他還是不抓緊時間認真研習彈瑟的基本要領和技巧,一天到晚都只想著投機取巧。
他注意到師傅每次彈瑟之前都要先調(diào)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好聽的曲子。于是他琢磨開了:看來只要調(diào)好了音就能彈好瑟了。如果我把調(diào)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調(diào)好音后都用膠粘牢,固定起來,可不就能一勞永逸了嗎?想到這里,他不禁為自己的“聰明”而暗自得意。
于是,他請師傅為他調(diào)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膠把那些調(diào)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來,帶著瑟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回家以后,他逢人就夸耀說:“我學成回來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彈瑟的高手了!”大家信以為真,紛紛請求他彈一首曲子來聽聽,這個齊國人欣然答應,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再也無法調(diào)音,是彈不出完整的曲子來的。于是他在家鄉(xiāng)父老面前出了個大洋相。
這個齊國人奇怪極了: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就是彈不好呢?他不知道,音即使能調(diào)好,也只是彈好瑟的條件之一。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我們只有堅持不懈地認真學習、努力鉆研,才不會重蹈這個齊國人的覆轍。
2.一只聰明的老鼠。
一只老鼠從洞里鉆出來時就發(fā)現(xiàn)人們已經(jīng)擺好了鼠夾,鼠夾上有一塊肥美的'鮮肉。
老鼠想:“啊,這是給我下的圈套啊!我可沒那么傻。我早就知道,只要我一碰那塊肉,鼠夾就會合上,把我夾死。我得小心點兒,無論如何也不能碰那塊肉。但也用不著過度緊張,從遠處聞聞肉香還是沒有危險的。”
于是老鼠就開始聞起了肉香。它一次又一次地使勁吸著氣。為了聞得更過癮些,它圍著鼠夾繞起了圈,結果越走越近,終于,嘴巴觸到了鼠夾上,丟了性命。
誘惑無時無處不在,不要輕信自己具有天生的“免疫力”,及時遠離誘惑,徹底拒絕誘惑,是為上策。
3.驢子挖樹種地。
驢子的兩畝地在河岸上。河和地的中間長著茂密的柳樹。
驢子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樣高興,回到家里找來工具就挖起柳樹來。
喜鵲見了忙叫起來:“河邊柳樹不能挖,挖樹種糧不豐收。飲鴆止渴不可行,生態(tài)平衡不可丟!”
驢子瞅了喜鵲一眼:“唱慣了喜歌的鳥兒,今天怎么啦?”
烏鴉飛來,見狀哇哇叫道:“喜鵲勸告有道理,不能挖樹來種地。沒有柳樹保水土,大水來了土就離。”
驢子瞪了烏鴉一眼:“快快閉上你那烏鴉嘴。”
驢子再也不理喜鵲、烏鴉,只想挖樹種糧賺錢。他掄起工具猛挖柳樹,終于將地邊的柳樹全挖出來了,然后種上了糧食。
春去秋來,驢子見新開的地里的莊稼長勢良好,心里高興極了。忽然天降大雨,河水猛漲,很快沖掉了驢子新開的土地,連驢子原來的土地也沖走了。
驢子見狀,一屁股坐在河岸上。一股濁浪打來,驢子屁股底下的土地“嘩啦”掉下去一大片,驢子也隨土被河水卷走了。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四
寓言故事。
一般采用諷喻的手法,其內(nèi)容形象生動,刻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讀了回味無窮。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中國古代經(jīng)典寓言故事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一次,野火燒山,黑煙沖天。鳳凰帶領百鳥前去救火,遠遠地看見一只白色羽毛的無名鳥,邊飛邊喊:“著火了,快快救火。”它呼喊著,首先沖向烈火。
樹下的刺猬,慌慌張張地向洞里鉆,說:“誰愿救誰去,我逃命要緊。”
無名鳥叼根馬尾松,拼命地撲打瘋狂的山火。它心里只有一個念頭:“豁出命來,也要保住大伙的森林。”于是它全力以赴撲向熊熊的烈火,可是,無名鳥的羽毛被燒焦了,再也支持不住身子,便跌落在地上,身邊有股火苗又慢慢燃燒起來,它忍痛滾過去,用身子壓滅了。無名鳥也因此犧牲了。
濃煙沖進地洞,嗆得刺猬直咳嗽。它受不住了,鉆出地洞,蜷縮著身子,頭也不敢伸出來。
鳳凰和百鳥飛過來,撲滅了山火。那時,森林里濃煙翻騰,空氣里充滿了焦臭味兒。鳳凰望著霧騰騰的森林,從身上拔下幾根金光燦爛的羽毛,說:“誰能把無名鳥和刺猬的生死情況弄清楚,這羽毛就給誰。”
“哇哇,我先去。”烏鴉搶著飛下去,找到無名鳥的尸體,它用喙(chui)扒扒,見無名鳥已停止了呼吸;它扒扒刺猬,刺猬“吱吱”叫喚。烏鴉飛回來,說:“我看清楚啦,無名鳥早已死去,刺猬卻還活著。”
鳳凰好像沒聽見,說:“誰去看看呢?”
“我去。”喜鵲滑翔到地面,它踩了刺猬一腳,來到無名鳥身旁,用爪子在地上刨了一個坑,把無名鳥埋葬了,還把無名鳥用來撲山火的松枝,端端正正地插在墳頭,一切辦妥貼了,才飛到樹上,說:“我看清楚了,無名鳥還活著,刺猬早已死了。”
鳳凰點點頭,把金色的羽毛交給了喜鵲。
“哇哇!”烏鴉帶著哭音,說:“鳳凰啊,您獎勵錯了啊!”
“沒有!”鳳凰看著百鳥,說,“大伙應該知道,無名鳥為集體利益而死,雖死猶生;刺猬為個人利益而生,雖生猶死。”
“轟!”鳳凰的話音未落,無名鳥的墳墓上,紅光閃閃,彩氣騰騰,一只新生的無名鳥飛向天空。鳳凰和百鳥趕緊上去迎接它。喜鵲把金光燦爛的羽毛捧了送給它,說:“無名鳥啊,你是我們的英雄,這榮譽應當歸于你。”百鳥立刻給無名鳥的翅膀插上這金色的羽毛,從此,它比以往更加美麗,人們就叫它金翅鳥。鳳凰、金翅鳥和其他鳥兒,快樂地在藍天翱翔,歡呼歌唱,其樂無比。
刺猬仰頭一看,滿臉羞愧,一頭鉆進地洞,從此,它只好在百鳥休息了的深夜出來找點吃的,光明的白天,再也看不到它的影子了。
直到今天,金翅鳥還受到人們的喜愛。
玫瑰園里生長著許多玫瑰:紅玫瑰、黃玫瑰、綠玫瑰、紫玫瑰、白玫瑰,還有一株黑玫瑰。
玫瑰們都瞧不起這株黑玫瑰,鄙夷地說:
“黑不溜秋的,像個丑八怪!怎么配生長在我們中間!”
黑玫瑰感到非常委屈,但它還是。
堅強。
地
生活。
下來。不僅枝繁葉茂,而且花朵開得十分出色。
“哼!丑八怪!”同伴們都嗤之以鼻,連瞧都不愿再瞧它。
一天,園丁陪著一位植物學家到玫瑰園里參觀。
植物學家在眾多的玫瑰中間看了又看,忽然發(fā)現(xiàn)了這株黑玫瑰,驚喜地叫起來:
“黑玫瑰!這是曠世稀有的品種!”
植物學家為了研究黑玫瑰,保存和繁衍這個珍貴品種,便以重金購買了這株黑玫瑰。
當黑玫瑰離開玫瑰園時,它依依不舍地向同伴們告別,特別向辛勤培育它的園丁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黑玫瑰離開了玫瑰園。玫瑰們因為它們中間沒有了這個“丑八怪”而感到歡悅嗎?不,它們都感到十分羞愧和懊悔呢!
西晉時期,江南地方有一個名叫夏統(tǒng)的人,他飽讀詩書,見解獨特,才干出眾,智慧超人。夏統(tǒng)的才學遠近聞名,踏入仕途的機會很多,可他心里明白官場黑暗腐朽,看不慣達官貴人們互相傾軋,卻爭著剝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愿意做官,不管誰來請他,他都不動心,安于清貧的生活。
有一次,夏統(tǒng)乘船到京城洛陽去給。
母親。
買藥,剛好碰上太尉賈充帶著家人和手下,一大幫人前呼后擁地乘著一條豪華的大船在洛河上游覽,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
賈充身邊有認識夏統(tǒng)的,就指點著告訴賈充說:“太尉,那個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統(tǒng)啊!”
賈充早就聽說過夏統(tǒng)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興,就派人請夏統(tǒng)過來小敘一番。
夏統(tǒng)也不推辭,來到賈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塊兒喝酒說話。談了一會兒,賈充發(fā)現(xiàn)夏統(tǒng)果然滿腹經(jīng)綸,分析事理頭頭是道,確實名不虛傳,是個難得的人才,就想推薦他在京城做官,以培植自己的勢力。哪知他剛流露出這個意思,夏統(tǒng)馬上就不高興了,再不肯答話。
賈充心想:“這個人還挺清高,看來需要我用點手段。在榮華富貴和成群的美女面前,有誰會毫不心動呢?于是,他吩咐下去,要手下的士兵排成威嚴的儀仗隊列,想使夏統(tǒng)羨慕這種威風的排場;接著又召來一隊涂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把夏統(tǒng)圍在中間翩翩起舞,香風撲鼻,希望能勾起他對美色的貪欲。”
可是,任憑賈充想盡了辦法,用盡了伎倆,夏統(tǒng)始終都無動于衷。他只是默默地端坐船中,臉上的表情十分冷漠,好像對身邊的一切都沒有感覺似的。
賈充氣憤極了,但也無可奈何,恨恨地咬牙罵道:“這小子簡直是個木頭人,石頭做的心腸,一點常人的感情也沒有!”
夏統(tǒng)不是沒有感情,他只是潔身自好,不愿與官僚們?yōu)槲榱T了。他這種面對威脅利誘仍毫不屈服的高風亮節(jié),直到今天都值得我們。
學習。
我們需要有夏統(tǒng)這樣剛正的氣節(jié)和堅定的意志。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五
很久以前,只有中山國人會釀酒。魯國人想得到釀酒秘方,始終也未能如愿。后來,有個在中山國的魯人,設法從一燒鍋里弄了些酒糟帶回來,在魯國開了家酒店,把酒糟浸泡在魯國自己做的一種很不好吃的酒里,然后稱說此酒是中山風味。
酒店開張,慕名而來的人很多。品嘗后都說是地道的中山風味。有幾個原先品過中山酒的人也說與原先喝過的沒兩樣。酒店越開越興旺,天天座無虛席。
一天,中山國那個燒鍋的釀酒師傅恰巧來到魯國,聞名也來品嘗,剛呷了一口,便吐出來了,苦笑著大聲說:“和我們燒鍋的光糟水一個味,也來混充中山酒。”客人知道受騙,哄散而去。
宋國有個有錢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墻壁沖塌了一塊。他的兒子說道:“不趕快修補起來,一定會有小偷爬進來的。”鄰家的老大爺也這樣警告他。
當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盜賊偷走了大量的財物。
這個有錢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兒子有先見之明,卻懷疑鄰家的老大爺可能是個盜賊。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jīng)]有驢。有個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后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懼。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后,覺得驢并沒有什么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后,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非常高興。于是老虎騰空撲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后,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到來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后,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說:'是楚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問:“這捆著的是個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個齊國人。因為盜竊犯了罪。”
楚王轉過頭來望著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
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水土不同啊。現(xiàn)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并沒有盜竊的行為,來到楚國以后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
楚王聽了,尷尬地笑著說:“圣賢的人是不可戲弄呀!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楚國有個人到鄭國去賣寶珠。為了能賣個好價錢,他用珍貴的木蘭木給寶珠做了一個非常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貴的桂椒一類的香料把盒子熏得芳香撲鼻,并且,還在盒子上面綴系上許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綠色的寶石裝飾起來。
有個鄭國人看見這個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買下來,而把珠寶還給了楚國人。
寓意:一個素養(yǎng)不高、缺乏鑒別能力的人,往往會丟掉真正寶貴的東西,而把那些價值并不高的東西當成寶貝。
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六
今年的寒假,一直在下雪,很少能外出到外面玩。于是我變成了一只小蝸牛,在家認真地閱讀了《中國神話故事》等書籍。這些神話故事像一塊磁石般吸引著我,如《寶蓮燈》里的“沉香劈山求母”、“哪吒蓮花化身”、“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白蛇傳》里“白娘子與許仙”、《天仙配》里的“牛郎與織女”以及“堯”、“舜”、“禹”的故事。勇敢的沉香、哪吒、后羿,不畏邪惡勢力,正義最終戰(zhàn)勝了邪惡;白娘子與許仙、牛郎與織女、田螺姑娘與勤勞和善良的小伙子終成眷屬,留下了千古流傳的動人優(yōu)美的愛情故事;堯、舜、禹禪讓王位,以德治天下,關注天下民生疾苦,特別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至今傳美談。
今天的中國已處于盛世之時——科學發(fā)達,文化先進,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事業(yè)進步,人民生活殷實、小康,在新世紀邁向現(xiàn)代化的征程上,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八仙過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已不僅僅是神話故事,探索宇宙秘密的這一門科學已成為“現(xiàn)代空間學說”,所以神話并非愚昧。在十二生肖里,我屬龍,而在世界160多個國家里,龍則是我們中國和中國人的象征,我將立志,象龍一樣精力充沛、富于生機,并在探索科學的艱苦道路上不畏艱難、勇入直前。讓我們從小開始養(yǎng)成嚴謹、勇敢和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吧!長大了,努力把兒時的童話、神話變成生活中的現(xiàn)實,為我們的生活和生活著的世界增添一份光彩,為中國這條正在騰飛中的巨龍插上飛翔的翅膀。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七
元載,出身貧寒,官做到唐朝的丞相時,權力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的欲望無休無止。直到他被絞殺滅門之后,從他家中抄出有金銀珠寶、鉆石瑪瑙、古董玩意……可是最讓人難以置信的還有800石胡椒。據(jù)有人計算過,唐時1石重為現(xiàn)在的79320克,那么800石就是現(xiàn)在64噸。胡椒是唐朝人喜愛的調(diào)味品,只有國外天竺生產(chǎn),也就是現(xiàn)在俗稱的舶來品,屬于高級消費品。對此,許多學者大為不惑。元載存這么多胡椒做什么?賣?怕是不缺這些錢;囤?又占地方,還得操心不要發(fā)霉變質(zhì),這些胡椒怕也不是一日之功能積蓄起來的。
宋朝時的貪官蔡京,是個斷送了北宋江山的權相,他喜歡吃一種腌的食品,于是抄家后發(fā)現(xiàn)他家中有三間房子里放著滿滿的都是此物。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八
元載,出身貧寒,官做到唐朝的丞相時,權力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的欲望無休無止。直到他被絞殺滅門之后,從他家中抄出有金銀珠寶、鉆石瑪瑙、古董玩意……可是最讓人難以置信的還有800石胡椒。據(jù)有人計算過,唐時1石重為現(xiàn)在的79320克,那么800石就是現(xiàn)在64噸。胡椒是唐朝人喜愛的調(diào)味品,只有國外天竺生產(chǎn),也就是現(xiàn)在俗稱的舶來品,屬于高級消費品。對此,許多學者大為不惑。元載存這么多胡椒做什么?賣?怕是不缺這些錢;囤?又占地方,還得操心不要發(fā)霉變質(zhì),這些胡椒怕也不是一日之功能積蓄起來的。
宋朝時的貪官蔡京,是個斷送了北宋江山的權相,他喜歡吃一種腌的食品,于是抄家后發(fā)現(xiàn)他家中有三間房子里放著滿滿的都是此物。
明朝中期,張佳胤在滑縣任縣令,有兩個名叫任敬和高章的大盜。假稱是錦衣衛(wèi)派來的使者,前來見張佳胤。
兩個“使者”徑直走上公堂的臺階,面向北面站立,張佳胤心里對此感到十分奇怪,但仍然照常判案。任敬厲聲說:“這是什么時候,你這個縣官就這么傲慢地對待朝廷派來的使臣嗎?”張佳胤的臉色這才略有改變,離開了座位來迎接他們。任敬說:“我們奉皇帝御旨,恕我們不能施禮了。”張佳胤說:“圣旨涉及到我嗎?”于是派人備下香案準備聽“使臣”宣旨。這時任敬附耳對他說:“這圣旨不涉及到你,是關于沒收耿主事家產(chǎn)的事。”當時滑縣是有個耿隨朝,在任職的地方因草場失火案件而受牽連入了獄。
張佳胤心里十分懷疑,便把他倆請入后堂。這時任敬牽持張的左手。高章推著張的后背,一同進入內(nèi)室,坐到炕上。任敬掀開胡子笑道:“您不知道我們是什么人吧?我們從霸上來,聽說您的府庫里有一萬兩銀子,希望您借給我們一些。”說罷,同高章一起拔出了匕首,放在張佳胤的脖子上。
張佳胤毫無懼色,從容地對他們說:“你們圖的是錢,而不是找我報仇,我即使愚蠢,也怎么會因為吝惜錢財而看輕。
生命。
呢?即便你們不拔出匕首,我這個貪生怕死的懦夫又能把你們怎么辦呢?再說,你們既然自稱是朝廷派來的使者,為什么又自己輕易地暴露了自己本來的面目呢?如果讓別人偷看到了,可不是對你們有利的事啊!”兩個大盜認為他講得有理,便把匕首收進了衣袖中。
張佳胤說:“滑縣沒有多少油水,哪能有這么多銀子?”任敬拿出了他們的記事本,如數(shù)地說了一遍,由于知道他們掌握了內(nèi)情,張佳胤就不再辯白,只是請求他們不要拿得太多,以免連累了自己的職位。張佳胤反復給這兩人講明利害關系,講了好半天,這兩人說:“我們有同伙,一共五人,您應該給我們5000兩銀子。”張向他們致謝,說:“這太好了,可你們兩人的錢袋中能裝得下這么多銀子嗎?再說,你們又有什么辦法能走出我這衙門呢?”兩個大盜說:“你考慮得確實有理,應當給我們準備一輛大車,把銀子裝在車上,我們按照奉圣旨逮捕犯人的老規(guī)矩,給您戴上刑具,不準許有一個人跟從你,如果有人跟上來,我們就先刺死你,等我們平安地帶著銀子騎上馬逃走時,便把您釋放了。”張佳胤說,“你們要是白天押著我在大街上走,縣城里的人必定要阻攔你們,即便殺死我,對你們又有什么好處?不如夜間行走方便。”兩個大盜互相商量后,認為這個辦法好。張佳胤又說:“府庫里公家的銀子上有印記,容易辨認,一旦有人辨認出你們手里拿的是府庫里的銀子,這對你們也沒好處。這樣吧,縣城里有許多富戶,我想如數(shù)從他們那里借出這5000兩銀子,交給你們,這樣,由于不是從府庫里取來的,既不會連累我這個縣官丟了官職,你們也可以高枕無憂,豈不兩全其美?”兩個大盜更是覺得他的主意高明。
于是他寫了一道公文,并傳下話去,召縣吏劉相來見。
劉相是個很有心計的人。劉相到了后,張佳胤就對劉相編瞎話說:“我不幸遭到了意想不到的災禍,如果被他們抓走,用不了幾天就得死。如今錦衣衛(wèi)來的官員很有能耐,能解脫我,我心里十分感激他們,我準備拿出5000兩銀子作為謝禮。”劉相嚇得一吐舌頭,說:“哪兒去籌集到這么多銀子?”張佳胤暗中踩了一下劉相的腳,說:“我常見本城中的有錢人富而好義,我派你去替我借貸。”于是,拿過紙筆,寫上某大戶應當出銀子多少兩,某大戶又應當出多少,等等,一共開列了九個人,正好湊足5000兩的數(shù)目,而實際上這九個人都是捕盜能手。
張佳胤囑咐劉相說:“朝廷派來的使者在這里,這九位應當衣冠整齊地前來拜見,不要因為我向他們借了銀兩,就故意裝出一副窮相。”劉相領會了他的意思,出了衙門。張佳胤取來酒食,招待這兩名大盜,而且自己還先動手吃喝,以消除這兩人的懷疑,并且告誡這兩名大盜不要貪杯,以免喝醉了壞事,這兩個大盜對他更加相信了。酒喝到一半,剛才張佳胤招呼的九個人各自穿著鮮亮的衣服,打扮成富翁的樣子,用紙裹著鐵的兵器,親手捧著,陸續(xù)來到了門外。
這九個人謊稱:“您所借的銀兩已經(jīng)送來了,只是因為我們沒有這么多錢,實在拿不出您要求的那么多銀子。”一邊說,一邊還作出苦苦哀求的樣子。兩名大盜聽說銀子送到了,而且看到來人都像富豪的樣子,不再懷疑。
這時張佳胤呼喚拿秤來,他又嫌桌子小,要來了府庫中的長桌子,橫放在后堂。在抬進桌子時,又隨之進來了兩個縣吏。張佳胤與任敬隔著長桌,一個處于主位,一個處于賓位,高章則始終不離張佳胤的身邊。這時,張佳胤就拿起砝碼對高章說:“你不肯代我來看看夠不夠分量嗎?”高章稍稍靠近長桌,那九個人捧著手中裹著的兵器,競相來到長桌前,張佳胤乘機脫身,大聲高喊:“捉賊!”任敬起身去撲他,沒撲到,便在廚房中自刎。人們活捉了高章,經(jīng)嚴刑拷問,又獲知王保等其他三名強盜,于是就立即通緝追捕,但這些強盜已逃亡到了京師。張佳胤給主管京師治安的陸炳呈上公文,陳述此事,陸炳把這些強盜全部捉拿歸案,并處以極刑。
戰(zhàn)國中期,著名軍事家樂毅率領燕國大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齊國只剩下褸莒和即墨這兩座城了。樂毅乘勝追擊,圍困褸莒和即墨。齊國拼死抵抗,燕軍久攻不下。
這時,有人在燕王面前說:“樂毅他不是燕國人,當然不會真心為了燕國,不然,兩座城怎么會久攻不下呢?恐怕他是想自己當齊王吧。”燕昭王倒不懷疑。可是燕昭王去世,繼位的惠王馬上用自己的親信名叫騎劫的大臣去取代樂毅。樂毅知道于己不利,只得逃回趙國老家。
齊國守將是非常有名的軍事家田單,他深知騎劫根本不是將才。雖然燕軍強大,只要計謀得當,一定可以擊敗。
田單首先利用兩國的士兵都具有迷信心理,他要求齊國軍民每天飯前要拿食物到門前空地上祭祀祖先。這樣,成群的烏鴉、麻雀結伙地趕來爭食。域外燕軍一看,覺得奇怪:原來聽說齊國有神師相助,現(xiàn)在真的連飛鳥每天都定時朝拜,弄得人心惶惶,非常害怕。
田單的第二手,是讓騎劫本人上當。田單派人放風,說樂毅過于仁慈,誰也不怕他。如果燕軍割下齊軍俘虜?shù)谋亲樱R人肯定會嚇破膽。騎劫覺得有道理,果然下令割下俘虜?shù)谋亲樱诹顺峭恺R人的墳墓,這樣殘暴的行為激起了齊國軍民的義憤。
田單的第三手,是派人送信,大夸騎劫治軍的才能,表示愿意投降。一邊還派人裝成富戶,帶著財寶偷偷出城投降燕軍。騎劫確信齊國已無作戰(zhàn)能力了,只等田單開城投降吧!
田單最絕的一招是:齊軍人數(shù)太少,即使進攻,也難取勝。于是他把城中的1000多頭牛集中起來,在牛角上綁上尖刀,牛身上披上畫有五顏六色、稀奇古怪圖案的紅色衣服,牛尾巴上綁一大把浸了油的麻葦。另外,選了5000名精壯士兵,穿上五色花衣,臉上繪上五顏六色,手持兵器,命他們跟在牛的后面。
這天夜晚,田單命令把牛從新挖的城塘洞中放出,點燃麻葦,牛又驚又躁,直沖燕國軍營。燕軍根本沒有防備。再說,這火牛陣勢,誰也沒有見過,一個個嚇得魂飛天外,哪里能夠還手。齊軍5000勇士接著沖殺進來,燕軍死傷無數(shù)。騎劫也在亂羊中被殺,燕軍一敗涂地。齊軍乘勝追擊,收復70余城,使齊國轉危為安。
田單可以算是善于運用各種因素壯大自己聲勢的典范。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九
當我們的狐貍來到森林里的`時候,沒料到被它狡猾的狐貍表哥盯見了。狐貍表哥說:“喲!狐貍表弟,哪兒去啊?”狐貍早料到這個表哥沒安好心,就把奶酪藏到了衣兜里,但還是被表哥瞧見了,它說:“有好東西也不給我嘗嘗?”狐貍知道它表哥是狐貍家族的頭等霸王,不敢招惹它,只好硬著頭皮拿出了奶酪。表哥一把奪過去,正想放進嘴里,但看見了狐貍表弟直吞口水,又說:“哦,當然,這怎么說也是你的嘛,我們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不如這樣吧,我做一個稱,我們平分了它!”于是,它從路旁撿來了一根數(shù)枝和三片葉子,做成了一桿秤。“哎呀!,這邊的多了!”說著,狐貍表哥扭下一塊吃了。“不好!左邊的又重了!”它又在左邊扭下一塊吃了。“槽糕!這次又把這邊的吃多了……”狐貍表哥一邊說,一邊輪流吃著左邊和右邊的奶酪。就這樣邊稱邊吃,那奶酪隨之漸漸變小了,直至最后終于被狐貍表哥吃完了。(中國作文網(wǎng))。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十
有一細長黑鬼,常出沒于山西王遙家,有時作歌長嘯,有時學人說話,還有時將糞穢投入人食物當中。王遙家人苦不堪言,請道士做法捉鬼也是不行。一日,王遙吃飯,鬼將豬糞投入王遙碗中,王遙泰然而食之,曰:以糞投我,我不怕。我最怕的是將金錢投我屋中。于是,每日鬼以錢投王遙家中,前后十余此,得銀錢百余兩。后鬼錢空而走。不復有鬼。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十一
張先生三十出頭還沒戀愛,他的母親很為他著急,逼著他去相親。張先生拗不過母親,便敷衍著答應了。張母問他:“你喜歡什么樣的姑娘?”張先生鄭重地說:“得有共同語言。”“共同語言算什么,我給你找個有共同方言的。”張母信誓旦旦地說道。張先生忍俊不禁,對相親這種事不抱任何希望。
男女方家長幫兩家孩子約好在一家茶樓見面。家長雖不出面,但私底下早就把對方孩子的模樣性格、工作家庭打聽好了,都挺滿意,剩下的就看孩子們的意見了。
張先生拖拖拉拉地出了門,意外地擠了公交車,在此之前,他是從來不讓人近身的。不出所料,張先生足足遲到了二十分鐘。姑娘性子很好,只問累不累,不問遲不遲。張先生的茶一沏好就問對方:“楊小姐,你愛看什么書?”“托爾斯泰的吧。”楊小姐知道張先生愛看外國小說,便投其所好說了個著名小說家。“哦,看來我們沒有共同語言啊。”“那敢問張先生平時看什么書呢?”“阿·托爾斯泰,你聽過這個名字嗎?”“聞所未聞,張先生您看得真多。”張先生這時有些得意:“不敢當,看來楊小姐不喜歡看書,那你聽什么歌呢?”“這個嘛我最喜歡王菲的歌。”“哼,”張先生沒憋住鼻子發(fā)出的聲音,但也沒試圖掩飾,接著說,“看來我們真是沒有共同語言。”“張先生有什么高見?”楊小姐笑著假裝沒聽見張先生的輕蔑。“我最近愛聽鄧紫棋的歌。”“她是一個老歌手吧?”“楊小姐你又錯了,她是90后,是我托香港的朋友介紹的在紅磡開演唱會的歌手。看來楊小姐即對老作家不甚了解,對新歌手也不太關注啊。”“還是張先生您見多識廣,我不如你,這才叫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楊小姐對張先生投來羨慕的目光,張先生不接轉而低頭抿了一口茶。這茶是張先生刻意點的最不起眼的一種,可惜從沒喝過,上茶后才發(fā)現(xiàn)是他最不喜歡的苦味。
兩個人喝完茶道別回家。回家后張母問張先生:“那姑娘怎么樣?”張先生搖搖頭說:“常人看來她是不錯的,人也長得可以,可惜我不是尋常的人,我們沒有共同語言。”“共同語言算什么,又不能當飯吃。那我再給你說幾個,你再去看看?”“那可再不能像這次這樣了。”“當然,我一定會先問問她們都有沒有共同語言,沒有的不要,包你滿意。”張先生苦澀地一笑,對此不抱任何希望。
“你喜歡看什么書?”張先生問面前這位年輕的女孩。“我啊,最喜歡看蕭鼎的書。”“蕭鼎?”“對啊,難道你沒有聽過?”張先生聽了一驚,知道自己露了怯,趕緊修補臺面:“當然看過,不過我更喜歡跟他同姓的另一個人的作品。”“誰呢?”女孩睜著大大的眼睛。“昭明太子蕭統(tǒng)。”“咦,他是什么人?不明覺厲啊。”“他的《昭明文選》我常讀,比蕭鼎的書在格調(diào)上好太多。”“聽名字是比《誅仙》霸氣,看來您是鐵桿粉絲,你比我厲害。”張先生聽完這話又是一言不發(fā)埋頭品茶,這次他點了一個高價的茶,味道很怪,但他舍不得不喝。可喝了兩杯還是放下了。
這樣他又相了兩回親,張先生在席間又聽到幾個聞所未聞的名詞。不過張先生以他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jīng)驗都給不露痕跡地糊弄過去了,最后對方總是一臉艷羨的樣子,佩服張先生高深莫測,無所不知。但張先生在回家匯報時總說:“可惜啊沒有共同語言。”“這次這么好,怎么會沒有共同語言呢?”張母一心要給張先生找一門上好的婚事,但又不知道張先生說的共同語言到底是哪國語言。她有心成全,但又不明就里,挑出了幾張家底審核過但照片看起來不男不女的人來試探張先生的喜好。張先生一看大怒:“我是什么人,怎么會看得上這種人!從今以后再也不相親了!”張母聽了忙勸,但知道他身心俱疲,打算休息一陣再提此事。
過了兩個月,張宅的電話忽然響了。張母接了電話,進書房告訴張先生:“是楊小姐來電話了,說上次見面印象很好,想再約一次。”“哪位楊小姐?”“就是第一次相親的那個楊小姐。”“哦,是她啊,不見。”“楊小姐說她在上林苑訂好了位子,就在明天。你要是不去,讓別人徒勞,不好。”張先生想這個上林苑度假村在南郊山野,驅車都要一小時,他的幾個詩友常去那邊飲酒賦詩,寫出來的詩比在城里寫得要好。可是最近自己幾次有事耽擱沒有成行,要不借此機會寫幾首詩回來給詩友傳閱品鑒?張先生同意去了,張母愉快地快步出去回了電話。
翌日中午張先生赴約,楊小姐見了張先生十分高興,說:“我上次回去專門去書店買了阿·托爾斯泰的書,還特意下載了鄧紫棋的歌,他們的確是遺珠啊,張先生真是好眼光。”“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聽鄧紫棋的歌了。”“為什么呢,聽說她最近參加了‘我是歌手’成績很好呢,一舉成名天下知了。”“就是因為如此,我才不再聽她的歌,跟世俗同好有什么好呢,我從不趨俗。”楊小姐聽了莞爾一笑,她知道張先生品味獨特,自視甚高,這也是她喜歡張先生的地方。“看來我們沒有共同語言。”楊小姐的腦海里突然冒出了這一句話,她不想聽到這話,但又擔心張先生想起這話來,趁張先生欣賞窗外的風景說道:“咱們出去走走吧。”
二人走到一個林間小路上,相隔一個人的距離并排踱步。走到一處觀景臺上,他倆停了下來。一縷陽光從樹隙瀉下,流淌在一對年老夫婦頭上,銀發(fā)閃閃、耀眼可愛。兩個晚輩看著兩個老人沐浴在林間溫暖的陽光下,這個畫面正是兩個長期獨處的人夢寐以求,心向往之的。張先生悄聲說:“咱們靠過去,聽聽他們會聊些什么。”兩人慢慢走近老人,這時老人相互攙扶相對而視不顧旁人。張先生和楊小姐聽到老人們這樣說:“今天陽光真好,一點兒都沒風。”“要不你給兒子打個電話。”“說什么呢?”“叫他把家里的被子抱出來曬曬。”“對。”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十二
在江西省樟樹市檔案局,至今仍保存著—張泛黃的收據(jù)。這是鄧小平第二次復出前,在被“允許”外出考察的第—站——清江縣(現(xiàn)江西省樟樹市)留下的珍貴物品。在鄧小平百年誕辰之際,記者在樟樹市檔案局和當年負責接待的老同志們的引領下,走近那段歷史,發(fā)掘這張收據(jù)背后的感人故事。
江西鹽礦位于樟樹市郊。當時的鹽礦生產(chǎn)組組長徐水根介紹,1972年11月11日,江西鹽礦突然接到清江縣“革委會”交付的—個特殊任務,鄧小平第二天要來廠里參觀。從縣“革委會”的通知上來看,鄧小平的名字后面多了“同志”二字,這—稱呼的改變讓接待人員明顯地感覺到非同—般的政治意味。
鄧小平當時還處于在新建縣拖拉機修理廠勞動“改造”期間,沒有被正式“解放”。按照省里的意見,縣“革委會”對接待工作作了3條規(guī)定:不準群眾圍觀,不準呼喊口號,不準稱呼首長。
11月12日上午10時多,兩輛半舊的伏爾加轎車駛進江西鹽礦。當時負責匯報生產(chǎn)情況的徐水根告訴記者,從第二輛車上下來的鄧小平穿—身筆挺的中山裝和锃亮的皮鞋。
鹽礦職工給了鄧小平出乎意料的熱烈歡迎。雖然這天恰逢星期日,但礦里五六百名輪休的職工,從清晨起,便自動匯聚于通往礦辦公樓的十道路兩邊,等候鄧小平的到來。
原來,頭天傍晚,礦黨委書記齊志庭、礦長王海清接到省里關于鄧小平次日要來鹽礦的電話通知后,這兩位建國前參加革命的老共產(chǎn)黨員,興奮之下居然忘了上面有關保密的批示,馬上將鄧小平礦的消息告訴了礦里職工,并親自拿起掃帚,帶領大家奮戰(zhàn)半夜,把整個礦區(qū)掃得干干凈凈。
看見礦里這么多人來迎接他,鄧小平向簇擁在他周圍的神情激動的男女老少不斷點頭、微笑、打招呼,表示真誠的感謝。
下車后,鄧小平直奔會議室聽匯報。徐水根說:“根據(jù)上級的規(guī)定,當時接待很簡單,清茶—杯,大前門香煙—包。”
“鄧小平特別重視生產(chǎn)。”這是徐水根老人對當時最為清晰的記憶。當時建礦才兩年,探明儲量高達103億噸的江西鹽礦生產(chǎn)條件非常簡陋,工人的宿舍和廠房都是用毛竹和油毛氈搭建的,鄧小平卻執(zhí)意觀看了江鹽鹵水庫、平鍋熬鹽和真空制鹽車間。
車間里熱騰騰的水蒸氣刺得人眼睛很難睜開,鄧小平卻看得非常仔細,而且還兩次從工作間抓起鹽品嘗。他看到礦上工人在簡易工棚中,揮汗如雨,艱苦勞作的場面,還禁不住上前握著工人們的手說,你們的精神太值得學習了!大家現(xiàn)在的工作很辛苦,以后實現(xiàn)了機械化,就好了!
鄧小平離開鹽礦時,全礦職工送給他數(shù)小包精制食鹽。鄧小平笑著收下了這份凝聚著全體工人特殊情意的珍貴禮物。
由于鹽礦接待能力有限,鄧小平轉到清江縣招待所用午餐。
原江西樟樹市檔案局副局長聶國如介紹,當時縣里只派了—位“革委會”副主任陪同吃飯。飯吃得很隨意,是簡單的四菜—湯。在吃飯過程中,鄧小平除簡單詢問清江工業(yè)生產(chǎn)的情況,主要話題還是集中在四特酒的歷史淵源、釀造工藝及其四大特點等方面。席間,鄧小平興致頗高,喝了好幾杯四特酒。
飯后,鄧小平不顧陪同人員的再三勸阻,執(zhí)意按規(guī)定交了伙食費和糧票。
1994年,樟樹市檔案局的同志們幾經(jīng)周折,在樟樹市人民政府招待所成堆的票據(jù)中找到了當年鄧小平繳伙食費的收據(jù)存根。雖然已年深月久,可票面上的字跡卻依然十分清晰,讓人覺得往事如昨。
收據(jù)存根上寫著:鄧小平同志等2人,交來伙食費0。64元,糧票6兩。收據(jù)存根編號:0005776;發(fā)票存根上的時間:1972年11月12日。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十三
顧橫波,生于1619年,本名顧媚,字眉生,又名顧眉,號橫波,又號智珠、善才君,亦號梅生,人稱”橫波夫人“,婚后改名徐善持,上元(今南京)人。據(jù)《板橋雜記》記載,顧橫波”莊妍靚雅,風度超群。鬢發(fā)如云,桃花滿面;弓彎纖小,腰支輕亞“,她通曉文史,工于詩畫,所繪山水天然秀絕,尤其善畫蘭花,十七歲時所繪《蘭花圖》扇面今藏于故宮博物院中,十八歲與李香君、王月等人一同參加揚州名士鄭元勛在南京結社的”蘭社“,時人以其畫風追步馬守真(即出生較早的馬湘蘭,也是秦淮八艷之一,明代知名女畫家,尤善畫蘭),而姿容勝之,推為南曲第一。(南曲,泛指賣藝不賣身的江南名妓)又精音律,嘗反串小生與董小宛合演《西樓記》《教子》。
故名”迷樓“。以”迷樓“戲稱”眉樓“,始作俑者的余懷系江南才士,當時又正對橫波一往情深,所言當為褒意,指”眉樓“建筑巧奪天工,布置匠心獨具,觀之仿同仙境。此譽一出,即不徑而走,廣為延用。顧橫波個性豪爽不羈,有男兒風,在秦淮八艷中與柳如是較像,時人嘗以曰”眉兄“呼之,頗似柳如是之自稱為”弟“。但較之柳,又多幾分任性嫉俗。
相傳當時的理學家黃道周(后抗清殉節(jié)于江西)嘗以”目中有妓,心中無妓“自詡,東林諸生乃趁其酒醉時請橫波去衣共榻,試試他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本事。
這個傳聞未必盡實,卻反映出時人眼中顧橫波不以世俗禮教為意的作風。她的這種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風,恐怕是她后來能與江左才子龔鼎孳緣定三生比翼齊飛的重要原因,然而她的備受爭議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種個性招來的惡果。
顧橫波才貌雙絕,有”南曲第一“之稱,自然廣受風流名士們的青睞,以致眉樓門庭若市,幾乎宴無虛日,常得眉樓邀宴者謂”眉樓客“,儼然成為一種風雅的標志,而江南諸多文宴,亦每以顧眉生缺席為憾。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十四
春秋時期,虢國屢次侵犯晉國,晉獻公便決定滅掉虢國。大夫荀息想了一個計策:“虢國與虞國唇齒相依,我們可以先從虞國借道討伐虢國,等滅了虢國,就能順道滅掉虞國。”
晉獻公認為虞公未必會答應借道。
荀息說:“虞公很貪婪,如果我們把垂棘的美玉和屈地的良馬送給他,他必然見利忘義,痛快地答應我們的要求。”晉獻公也很珍愛美玉和良馬,不愿輕易予人,因而沉吟不決。荀息便說:“這只是權宜之計,等我們滅了虢國之后,就去討伐虞國,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取回美玉和良馬了。”晉獻公權衡之后,同意了荀息的提議,派他帶著美玉和良馬前往虞國游說。虞公見到這些珍貴的禮物,喜出望外,當即允諾借道給晉國。
虞國的大夫宮之奇是位有識之士,他對虞公說:“有一句諺語說:‘唇亡齒寒。’如果嘴唇不存在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我們虞國和虢國就是這種唇齒相依的關系,一旦虢國滅亡,那我們離亡國之日就不遠了。所以堅決不能允許晉國借道。”虞公心里只有美玉和良馬,根本不理會宮之奇的意見。
宮之奇見忠言不被采納,無奈之下率領族人逃往國外以求自保。他在路上感慨道:“虞國就要大禍臨頭了,只怕到不了新年就會淪為晉國的附庸。”
晉國的大軍穿過虞國國土直抵虢國都城,虢國人做夢也沒有料到晉軍竟然會從虞國的邊境冒出來,還沒來得及抵抗,就成了亡國奴。晉軍班師回國時,經(jīng)過虞國國都。虞公毫無戒備地到城外犒勞晉軍,祝賀他們凱旋。晉軍乘機突然發(fā)難,擒住了虞國君臣,之后進城奪回了當初賄賂虞公的美玉和良馬。直到此時,虞公才如夢初醒,后悔自己不該貪財而不聽信良言,但為時已晚。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十五
戰(zhàn)國中期,著名軍事家樂毅率領燕國大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齊國只剩下褸莒和即墨這兩座城了。樂毅乘勝追擊,圍困褸莒和即墨。齊國拼死抵抗,燕軍久攻不下。
這時,有人在燕王面前說:“樂毅他不是燕國人,當然不會真心為了燕國,不然,兩座城怎么會久攻不下呢?恐怕他是想自己當齊王吧。”燕昭王倒不懷疑。可是燕昭王去世,繼位的惠王馬上用自己的親信名叫騎劫的大臣去取代樂毅。樂毅知道于己不利,只得逃回趙國老家。
齊國守將是非常有名的軍事家田單,他深知騎劫根本不是將才。雖然燕軍強大,只要計謀得當,一定可以擊敗。
田單首先利用兩國的士兵都具有迷信心理,他要求齊國軍民每天飯前要拿食物到門前空地上祭祀祖先。這樣,成群的烏鴉、麻雀結伙地趕來爭食。域外燕軍一看,覺得奇怪:原來聽說齊國有神師相助,現(xiàn)在真的連飛鳥每天都定時朝拜,弄得人心惶惶,非常害怕。
田單的第二手,是讓騎劫本人上當。田單派人放風,說樂毅過于仁慈,誰也不怕他。如果燕軍割下齊軍俘虜?shù)谋亲樱R人肯定會嚇破膽。騎劫覺得有道理,果然下令割下俘虜?shù)谋亲樱诹顺峭恺R人的墳墓,這樣殘暴的行為激起了齊國軍民的義憤。
田單的第三手,是派人送信,大夸騎劫治軍的才能,表示愿意投降。一邊還派人裝成富戶,帶著財寶偷偷出城投降燕軍。騎劫確信齊國已無作戰(zhàn)能力了,只等田單開城投降吧!
田單最絕的一招是:齊軍人數(shù)太少,即使進攻,也難取勝。于是他把城中的1000多頭牛集中起來,在牛角上綁上尖刀,牛身上披上畫有五顏六色、稀奇古怪圖案的紅色衣服,牛尾巴上綁一大把浸了油的麻葦。另外,選了5000名精壯士兵,穿上五色花衣,臉上繪上五顏六色,手持兵器,命他們跟在牛的后面。
這天夜晚,田單命令把牛從新挖的城塘洞中放出,點燃麻葦,牛又驚又躁,直沖燕國軍營。燕軍根本沒有防備。再說,這火牛陣勢,誰也沒有見過,一個個嚇得魂飛天外,哪里能夠還手。齊軍5000勇士接著沖殺進來,燕軍死傷無數(shù)。騎劫也在亂羊中被殺,燕軍一敗涂地。齊軍乘勝追擊,收復70余城,使齊國轉危為安。
田單可以算是善于運用各種因素壯大自己聲勢的典范。
最新小學生寫中國故事(通用16篇)篇十六
明朝中期,張佳胤在滑縣任縣令,有兩個名叫任敬和高章的大盜。假稱是錦衣衛(wèi)派來的使者,前來見張佳胤。
兩個“使者”徑直走上公堂的臺階,面向北面站立,張佳胤心里對此感到十分奇怪,但仍然照常判案。任敬厲聲說:“這是什么時候,你這個縣官就這么傲慢地對待朝廷派來的使臣嗎?”張佳胤的臉色這才略有改變,離開了座位來迎接他們。任敬說:“我們奉皇帝御旨,恕我們不能施禮了。”張佳胤說:“圣旨涉及到我嗎?”于是派人備下香案準備聽“使臣”宣旨。這時任敬附耳對他說:“這圣旨不涉及到你,是關于沒收耿主事家產(chǎn)的事。”當時滑縣是有個耿隨朝,在任職的地方因草場失火案件而受牽連入了獄。
張佳胤心里十分懷疑,便把他倆請入后堂。這時任敬牽持張的左手。高章推著張的后背,一同進入內(nèi)室,坐到炕上。任敬掀開胡子笑道:“您不知道我們是什么人吧?我們從霸上來,聽說您的府庫里有一萬兩銀子,希望您借給我們一些。”說罷,同高章一起拔出了匕首,放在張佳胤的脖子上。
張佳胤毫無懼色,從容地對他們說:“你們圖的是錢,而不是找我報仇,我即使愚蠢,也怎么會因為吝惜錢財而看輕生命呢?即便你們不拔出匕首,我這個貪生怕死的懦夫又能把你們怎么辦呢?再說,你們既然自稱是朝廷派來的使者,為什么又自己輕易地暴露了自己本來的面目呢?如果讓別人偷看到了,可不是對你們有利的事啊!”兩個大盜認為他講得有理,便把匕首收進了衣袖中。
張佳胤說:“滑縣沒有多少油水,哪能有這么多銀子?”任敬拿出了他們的記事本,如數(shù)地說了一遍,由于知道他們掌握了內(nèi)情,張佳胤就不再辯白,只是請求他們不要拿得太多,以免連累了自己的職位。張佳胤反復給這兩人講明利害關系,講了好半天,這兩人說:“我們有同伙,一共五人,您應該給我們5000兩銀子。”張向他們致謝,說:“這太好了,可你們兩人的錢袋中能裝得下這么多銀子嗎?再說,你們又有什么辦法能走出我這衙門呢?”兩個大盜說:“你考慮得確實有理,應當給我們準備一輛大車,把銀子裝在車上,我們按照奉圣旨逮捕犯人的老規(guī)矩,給您戴上刑具,不準許有一個人跟從你,如果有人跟上來,我們就先刺死你,等我們平安地帶著銀子騎上馬逃走時,便把您釋放了。”張佳胤說,“你們要是白天押著我在大街上走,縣城里的人必定要阻攔你們,即便殺死我,對你們又有什么好處?不如夜間行走方便。”兩個大盜互相商量后,認為這個辦法好。張佳胤又說:“府庫里公家的銀子上有印記,容易辨認,一旦有人辨認出你們手里拿的是府庫里的銀子,這對你們也沒好處。這樣吧,縣城里有許多富戶,我想如數(shù)從他們那里借出這5000兩銀子,交給你們,這樣,由于不是從府庫里取來的,既不會連累我這個縣官丟了官職,你們也可以高枕無憂,豈不兩全其美?”兩個大盜更是覺得他的主意高明。
于是他寫了一道公文,并傳下話去,召縣吏劉相來見。
劉相是個很有心計的人。劉相到了后,張佳胤就對劉相編瞎話說:“我不幸遭到了意想不到的災禍,如果被他們抓走,用不了幾天就得死。如今錦衣衛(wèi)來的官員很有能耐,能解脫我,我心里十分感激他們,我準備拿出5000兩銀子作為謝禮。”劉相嚇得一吐舌頭,說:“哪兒去籌集到這么多銀子?”張佳胤暗中踩了一下劉相的腳,說:“我常見本城中的有錢人富而好義,我派你去替我借貸。”于是,拿過紙筆,寫上某大戶應當出銀子多少兩,某大戶又應當出多少,等等,一共開列了九個人,正好湊足5000兩的數(shù)目,而實際上這九個人都是捕盜能手。
張佳胤囑咐劉相說:“朝廷派來的使者在這里,這九位應當衣冠整齊地前來拜見,不要因為我向他們借了銀兩,就故意裝出一副窮相。”劉相領會了他的意思,出了衙門。張佳胤取來酒食,招待這兩名大盜,而且自己還先動手吃喝,以消除這兩人的懷疑,并且告誡這兩名大盜不要貪杯,以免喝醉了壞事,這兩個大盜對他更加相信了。酒喝到一半,剛才張佳胤招呼的九個人各自穿著鮮亮的衣服,打扮成富翁的樣子,用紙裹著鐵的兵器,親手捧著,陸續(xù)來到了門外。
這九個人謊稱:“您所借的銀兩已經(jīng)送來了,只是因為我們沒有這么多錢,實在拿不出您要求的那么多銀子。”一邊說,一邊還作出苦苦哀求的樣子。兩名大盜聽說銀子送到了,而且看到來人都像富豪的樣子,不再懷疑。
這時張佳胤呼喚拿秤來,他又嫌桌子小,要來了府庫中的長桌子,橫放在后堂。在抬進桌子時,又隨之進來了兩個縣吏。張佳胤與任敬隔著長桌,一個處于主位,一個處于賓位,高章則始終不離張佳胤的身邊。這時,張佳胤就拿起砝碼對高章說:“你不肯代我來看看夠不夠分量嗎?”高章稍稍靠近長桌,那九個人捧著手中裹著的兵器,競相來到長桌前,張佳胤乘機脫身,大聲高喊:“捉賊!”任敬起身去撲他,沒撲到,便在廚房中自刎。人們活捉了高章,經(jīng)嚴刑拷問,又獲知王保等其他三名強盜,于是就立即通緝追捕,但這些強盜已逃亡到了京師。張佳胤給主管京師治安的陸炳呈上公文,陳述此事,陸炳把這些強盜全部捉拿歸案,并處以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