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和節奏,確保教學工作按照既定計劃有序進行。請大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這些中班教案范文,為幼兒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一
復習10以內的數,能排除大小、排列的方式影響準確地判斷10以內的物品的數量。
1、ppt課件:10以內數的守恒。
2、教具:小花若干。
1.一幅春天的景色圖:春天里有的東西。
引導幼兒觀察圖中有什么?
2.教師:春天小花兒開了,大樹綠了,有很多朋友喜歡出來玩,
數字也要來和它們交朋友了呢,請小朋友來幫幫他們吧。
課件演示。
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與大小無關。
1.把大小不同的球分別排成兩排,請幼兒觀察比較,他們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2.把大小不同的汽車分別排成兩排,請幼兒觀察比較,他們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1.將10只小熊進行無序排列,讓幼兒觀小熊的數量是否改變。
2.將10只小兔子進行無序排列,讓幼兒觀察兔子的數量是否改變。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二
活動目標:
1、感知生活中環形數的現象,了解環形排列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2、嘗試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數數,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用:熊貓頭飾(一個)、記錄表(一張)。
2、幼兒用:幼兒收集的水桶、鼓、盆子、鈴鼓、圈圈、盤子、杯墊、扇子、傘、帽子、輪胎(若干)(上面裝飾各種圖案環形排列)。圓形的紙、彩色筆、貼紙。記錄紙、鉛筆。
3、記錄板、記錄表、鉛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題,激發興趣。
胖胖熊貓的超市開張啦!超市里的東西可多了,有水桶、鼓、盆。
子、盤子、扇子、傘、帽子等等,這些東西不僅耐用,還有許多漂。
亮的`圖案,我要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去看一看。
二、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環形排列。
幼兒自主觀察超市里的東西,小聲互相交流,教師指導。
提問1:你看到了什么?上面有什么圖案,是怎么排列的?
提問2:數數上面的圖案有幾個?
三、思考與討論,引發幼兒猜想。
提問1:生活中你還看見哪些物品上的圖案是環形排列的呢?
()。
提問2:我們怎樣才能把環形排列的東西數清楚呢?
()。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環形排列的東西,小朋友也想出了一些計數的方法,怎樣數才能又對又快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試一試。
四、操作驗證,分組探索數數的不同方法。
1、點數環形物品上的圖案,將數數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2、展示幼兒的記錄表,驗證數數結果。
提問:你是怎么數的?怎樣才不會漏數?重復數?什么方法又快又準確?(請個別幼兒上臺數)。
3、小結與分享,感受環形計數的要領:環形記數可以一個一個數,也可以分類數;手按住一個做記號,然后再數可以避免漏數、重復數,是又快又準確的方法。
五、活動延伸。
將材料投放到區角中讓幼兒繼續學習。
第一種:提供圓形的紙,根據紙中間的數字在上面畫(貼)相應的圖案。
第二種:統計其它物品上的數。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三
1、能不受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和排列方式的影響,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量。
2、能將10個物體用不同的形式排列。
物質準備:
(1)小兔采蘑菇的情境圖、三組蘑菇大卡片(如圖)。
(2)每組一份工字釘(30~50個,顏色、大小各異),每人一塊泡沫板。
材料配套:教育掛圖、操作材料練習。
2、集體操作,感知10以內數的守恒。
3、完成操作材料,鞏固10以內數的點數方法和守恒知識。
4、結合教育掛圖集體講評。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四
教學目標:
1、在游樂場游玩的過程中,通過確定起點的方法,能手口一致對10以內物品進行有序的點數。
2、學習運用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一排排有序點數的計數方法,正確感知10以內的物品數量。
教學準備:
多媒體機、教學用圖、1-10的數字卡片、自制半成品紀念品若干、水彩筆、自制飲料售賣機、通關卡。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幼問好師:小朋友們好!我是麗麗老師,我們來打個招呼吧!也和客人老師問個好!
幼:客人老師好!
師:中班的小朋友們真有禮貌!為了獎勵懂禮貌的你們,我決定帶大家一起去游樂場玩。想去的小朋友請跟我揮手示意一下吧。現在請小朋友安靜的坐上我的小汽車,準備出發咯!
二、初步認知利用多媒體機,出示游樂場的'情境,讓幼兒說出都看到了什么。接下來帶領幼兒一起去玩游樂項目。
*游戲項目:摩天輪出現示范圖,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出問題。
--這是什么?上面有幾個箱子?你是怎么數的?(請數對的幼兒和數錯的幼兒上來數一數摩天輪的坐箱,展示各自的方法。數對的小朋友獎勵一張通關卡。)教師小結:點數要確定起點,按順序依次一個一個數;避免漏數、重復數的方法是用手按住一個做記號,然后再數。
三、交流探索依次帶領幼兒繼續“海盜船”的項目,讓幼兒學會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一排排點數規則排序的物品,并掌握手口一致的正確點數方法。
1、提問:海盜船有幾個座位?你是怎么數的?(請個別幼兒上臺數,數對的小朋友獎勵一張通關卡。)。
2、教師小結:怎樣才不會漏數?確定起點,用手按住起點,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一排排有序點數。
四、鞏固練習玩過海盜船,來到了地下迷宮。里面好多圖形寶寶,請小朋友們把迷路的圖形寶寶帶出來。
用剛才學過的兩種方法點數,說出總數,找到相應的數字鑰匙,就可以把圖形寶寶帶出去。
五、結束活動把小朋友分成兩組,第一組小朋友去飲料售賣機上買水喝。
第二組:提供紀念品半成品紀念品,根據卡片中間的數字在上面畫相應數量的圖案。
兩組互換。操作結束,拿著自己的禮品去和小朋友分享。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五
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對環形排列的物品感興趣,了解環形排列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2、嘗試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數數,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與家長共同收集環形物品:如圓盤、手鐲、傘等,引導幼兒發現環形排列物品的特點。
2、每組一份盤子、手鐲、雪花、記錄紙、筆。
3、課件、大記錄紙、即時貼紙、夾子、回形針、筆、音樂cd。
活動過程:
1、出示課件“一個鐘面”,感知平面環形排列方式。
2、分組操作,初步嘗試環形數數:
(1)幼兒數一數:盤子上的圖案、手鐲上的珠子、雪花上的花瓣。并將各自數數的.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記錄各組不同的結果。
(3)提出疑問:同樣的東西,為什么大家數的結果不一樣?
3、交流:“你是怎么數的?”請數對的幼兒和數錯的幼兒上來數一數雪花上的花瓣,展示各自的方法。
4、播放課件,請幼兒思考:怎么數,才能數對呢?
讓幼兒直觀的感知“小花有幾朵?小花排列方式是怎樣從直線變為圓形,應該從哪里開始數、到哪一個結束?”
5、交流:“怎樣記住開始數的地方?(做標志)用什么來幫忙做標志?”
6、幼兒第二次操作:添加材料,嘗試用做標志的方法數數。
(1)請幼兒介紹:你用什么做標志?你是怎么數的?(播放課件,直觀感受做標志的數數的方法)。
(2)老師小結,感受環形計數的要領:只要每個圖案都數到,每個圖案只數一次,不重復數不漏數,不管從哪一個開始數,數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3)交流、比較:“怎樣數,能又對又快數出盤子上的圖案?”引導幼兒發現即準確又便捷的計數方法。
可以用手按住一個圖案或發現圖案排列的規律(如先看出盤子里小花數量,再去數大花)就能快速數出環形排列物品的數量。
7、播放課件,欣賞生活中常見的環形排列圖案的物品。
8、音樂游戲:快樂舞伴。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繼續尋找:生活中你還看見哪些物品上的圖案是環形排列的呢?到幼兒園周圍找一找立體或平面環形排列的物品。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六
教學目標:
1、在游樂場游玩的過程中,通過確定起點的方法,能手口一致對10以內物品進行有序的點數。
2、學習運用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一排排有序點數的計數方法,正確感知10以內的物品數量。
3、在一個有和諧的環境中,幼兒體驗游戲帶來快樂的同時,能夠主動學習,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機、教學用圖、1-10的數字卡片、自制半成品紀念品若干、水彩筆、自制飲料售賣機、通關卡。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幼問好師:小朋友們好!我是麗麗老師,我們來打個招呼吧!也和客人老師問個好!
幼:客人老師好!
師:中班的小朋友們真有禮貌!為了獎勵懂禮貌的你們,我決定帶大家一起去游樂場玩。想去的小朋友請跟我揮手示意一下吧。現在請小朋友安靜的坐上我的小汽車,準備出發咯!
二、初步認知利用多媒體機,出示游樂場的情境,讓幼兒說出都看到了什么。接下來帶領幼兒一起去玩游樂項目。
_游戲項目:摩天輪出現示范圖,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出問題。
--這是什么?上面有幾個箱子?你是怎么數的?(請數對的幼兒和數錯的幼兒上來數一數摩天輪的坐箱,展示各自的方法。數對的小朋友獎勵一張通關卡。)。
教師小結:點數要確定起點,按順序依次一個一個數;避免漏數、重復數的方法是用手按住一個做記號,然后再數。
三、交流探索依次帶領幼兒繼續“海盜船”的項目,讓幼兒學會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一排排點數規則排序的物品,并掌握手口一致的正確點數方法。
1、提問:海盜船有幾個座位?你是怎么數的?(請個別幼兒上臺數,數對的小朋友獎勵一張通關卡。)。
2、教師小結:怎樣才不會漏數?確定起點,用手按住起點,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一排排有序點數。
四、鞏固練習玩過海盜船,來到了地下迷宮。里面好多圖形寶寶,請小朋友們把迷路的圖形寶寶帶出來。
用剛才學過的兩種方法點數,說出總數,找到相應的數字鑰匙,就可以把圖形寶寶帶出去。
五、結束活動。
把小朋友分成兩組,第一組小朋友去飲料售賣機上買水喝。
第二組:提供紀念品半成品紀念品,根據卡片中間的數字在上面畫相應數量的圖案。
兩組互換。操作結束,拿著自己的禮品去和小朋友分享。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七
活動目的:
1、對環形排列的物品感興趣。
2、感知周圍生活中環形數的現象,了解環形排列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3、嘗試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數數,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用:熊貓頭飾(一個)、記錄表(一張)。
2、幼兒用:
幼兒收集的水桶、鼓、盆子、盤子、扇子、傘、帽子、輪胎(若干)(上面裝飾各種圖案環形排列)。
3、小組活動:
第一組:提供圓形的紙、彩色筆、貼紙。
第二組:提供杯墊、鈴鼓、臉盆、圈圈等;記錄紙、鉛筆。
4、記錄板、記錄表、鉛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熊貓開超市引入,帶領幼兒參觀。
引導幼兒觀察超市里有哪些東西,上面有什么圖案,是怎么排列的?數數上面的圖案有幾個?鼓勵幼兒小聲互相交流。
二、集中:
2、請一些小朋友說一說、數一數。
3、想一想:還可以怎么數呢?
三、請幼兒探索數數的不同方法,教師巡回指導。
四、集中:
1、提問:你是怎么數的?怎樣才不會漏數?重復數?(請個別幼兒上臺數)。
2、小結:數數可以一個一個數,也可以分類數;避免漏數、重復數的方法是用手按住一個做記號,然后再數。
五、請幼兒再次探索,并將數數的結果記錄下來。
六、活動延伸小組活動:
第一組:提供圓形的紙,根據紙中間的數字在上面畫(貼)相應的圖案。
第二組:統計其它物品上的數。
七、將材料投放到區角中讓幼兒繼續學習。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八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與家長共同收集環形物品:如圓盤、手鐲、傘等,引導幼兒發現環形排列物品的特點。
2、每組一份盤子、手鐲、雪花、記錄紙、筆。
3、課件、大記錄紙、即時貼紙、夾子、回形針、筆、音樂cd。
活動過程:
1、出示課件“一個鐘面”,感知平面環形排列方式。
2、分組操作,初步嘗試環形數數:
(1)幼兒數一數:盤子上的圖案、手鐲上的珠子、雪花上的花瓣。并將各自數數的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記錄各組不同的結果。
(3)提出疑問:同樣的東西,為什么大家數的結果不一樣?
3、交流:“你是怎么數的?”請數對的'幼兒和數錯的幼兒上來數一數雪花上的花瓣,展示各自的方法。
4、播放課件,請幼兒思考:怎么數,才能數對呢?
讓幼兒直觀的感知“小花有幾朵?小花排列方式是怎樣從直線變為圓形,應該從哪里開始數、到哪一個結束?”
5、交流:“怎樣記住開始數的地方?(做標志)用什么來幫忙做標志?”
6、幼兒第二次操作:添加材料,嘗試用做標志的方法數數。
(1)請幼兒介紹:你用什么做標志?你是怎么數的?(播放課件,直觀感受做標志的數數的方法)。
(2)老師小結,感受環形計數的要領:只要每個圖案都數到,每個圖案只數一次,不重復數不漏數,不管從哪一個開始數,數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3)交流、比較:“怎樣數,能又對又快數出盤子上的圖案?”引導幼兒發現即準確又便捷的計數方法。
可以用手按住一個圖案或發現圖案排列的規律(如先看出盤子里小花數量,再去數大花)就能快速數出環形排列物品的數量。
7、播放課件,欣賞生活中常見的環形排列圖案的物品。
8、音樂游戲:快樂舞伴。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九
1、對環形排列的物品感興趣,了解環形排列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2、嘗試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數數,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1、活動前與家長共同收集環形物品:如圓盤、手鐲、傘等,引導幼兒發現環形排列物品的特點。
2、每組一份盤子、手鐲、雪花、記錄紙、筆。
3、課件、大記錄紙、即時貼紙、夾子、回形針、筆、音樂cd。
1、出示課件“一個鐘面”,感知平面環形排列方式。
2、分組操作,初步嘗試環形數數:
(1)幼兒數一數:盤子上的圖案、手鐲上的珠子、雪花上的花瓣。并將各自數數的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記錄各組不同的結果。
(3)提出疑問:同樣的東西,為什么大家數的結果不一樣?
3、交流:“你是怎么數的?”請數對的幼兒和數錯的幼兒上來數一數雪花上的花瓣,展示各自的方法。
4、播放課件,請幼兒思考:怎么數,才能數對呢?
讓幼兒直觀的感知“小花有幾朵?小花排列方式是怎樣從直線變為圓形,應該從哪里開始數、到哪一個結束?”
5、交流:“怎樣記住開始數的地方?(做標志)用什么來幫忙做標志?”
6、幼兒第二次操作:添加材料,嘗試用做標志的.方法數數。
(1)請幼兒介紹:你用什么做標志?你是怎么數的?(播放課件,直觀感受做標志的數數的方法)。
(2)老師小結,感受環形計數的要領:只要每個圖案都數到,每個圖案只數一次,不重復數不漏數,不管從哪一個開始數,數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3)交流、比較:“怎樣數,能又對又快數出盤子上的圖案?”引導幼兒發現即準確又便捷的計數方法。
可以用手按住一個圖案或發現圖案排列的規律(如先看出盤子里小花數量,再去數大花)就能快速數出環形排列物品的數量。
7、播放課件,欣賞生活中常見的環形排列圖案的物品。
8、音樂游戲:快樂舞伴。
引導幼兒繼續尋找:生活中你還看見哪些物品上的圖案是環形排列的呢?到幼兒園周圍找一找立體或平面環形排列的物品。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十
1、對環形排列的物品感興趣。
2、感知周圍生活中環形數的現象,了解環形排列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3、嘗試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數數,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1、教師用:熊貓頭飾(一個)、記錄表(一張)。
2、幼兒用:
幼兒收集的水桶、鼓、盆子、盤子、扇子、傘、帽子、輪胎(若干)(上面裝飾各種圖案環形排列)。
3、小組活動:
第一組:提供圓形的紙、彩色筆、貼紙。
第二組:提供杯墊、鈴鼓、臉盆、圈圈等;記錄紙、鉛筆。
4、記錄板、記錄表、鉛筆(人手一份)。
一、以熊貓開超市引入,帶領幼兒參觀。
引導幼兒觀察超市里有哪些東西,上面有什么圖案,是怎么排列的?數數上面的圖案有幾個?鼓勵幼兒小聲互相交流。
二、集中:
2、請一些小朋友說一說、數一數。
3、想一想:還可以怎么數呢?
三、請幼兒探索數數的不同方法,教師巡回指導。
四、集中:
1、提問:你是怎么數的?怎樣才不會漏數?重復數?(請個別幼兒上臺數)。
2、小結:數數可以一個一個數,也可以分類數;避免漏數、重復數的方法是用手按住一個做記號,然后再數。
五、請幼兒再次探索,并將數數的結果記錄下來。
六、活動延伸小組活動:
第一組:提供圓形的紙,根據紙中間的數字在上面畫(貼)相應的圖案。
第二組:統計其它物品上的數。
七、將材料投放到區角中讓幼兒繼續學習。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十一
1、感知周圍生活中環形排列現象,對環形排列的物品感興趣。
2、學習正確環形數數的方法,體驗環形數數的快樂。
3、能運用環形計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
紅、黃、藍、綠花邊(數量不同)的盤子;項鏈、花環、杯子、碗、做標記夾子、紙、筆、記錄表人手一份等;數字卡片若干。
一、游戲引導。
以游戲“到超市當統計員”引題,嘗試進行10以內環形計數。
請幼兒自由選擇盤子,找相應顏色的椅子坐下,嘗試進行環形點數。
二、集體交流學習。
在集體交流的基礎上,學習正確的環形數數方法。
(1)交流各自的數數結果,感知用做記號并沿著一個方向一個一個地數的方法可以避免漏數、重復數。
提問:·誰來告訴老師,你剛才數了什么顏色的圖案,上面的圖案有幾個?
·你是怎么數這樣的環形圖案的?
·用什么方法來數環形的東西才不容易漏數?重復數?
(2)師生共同進行小結。
(3)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再次嘗試進行環形數數。
1、幼兒操作,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數數方法是否正確,并給予指導。
2、幼兒將盤子舉起來,師生共同小結同種顏色盤子上的數量都一樣多。
(4)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起點進行環形數數,知道借助標記從任意一點都可進行點數。
三、游戲“數一數”
借助多種標記進行環形數數,,進一步掌握環形數數的正確方法,體驗環形數數的樂趣。
(4)結合記錄表,觀察各式各樣的環形排列實物,感知生活中的環形排列現象。
(2)引導幼兒借助標記進行環形數數。
提問:你想用什么做標記?然后怎么數?
(3)幼兒操作,師重點觀察幼兒用標記進行數數的情況,適時給予指導。
(4)展示記錄表,師幼交流環形數數的結果。
拓展生活經驗,尋找環形計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十二
(3)發展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提供三種顏色不同的磁鐵各7個,大數字卡1-7,小數字卡與幼兒人數相等。
一、導入。
今天我們請來了好多個穿著不同顏色衣服的磁鐵寶寶,讓我們數一數有幾個磁鐵寶寶。
教師指導幼兒手口一到的點數。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
比較數量的多少。
分別取三種顏色不同的磁鐵各六個,一一對應排成三橫排,中間一排的磁鐵不動,讓三排磁鐵變得一排比一排多一個。
提問:"怎樣才能排得到?"。
教師指導幼兒讓三排的磁鐵變得一排比一排多一個。
三、分享經驗。
找出相應的數字卡。
讓幼兒找出相應的數字卡擺在桌面上。
提問:"比6少1的數是幾,應排在哪里;比6多1的數是幾,應該排在哪里?"。
教師引導幼兒6有兩個相鄰的好朋友,一個是比6少1的5,排在6的前面,一個是比6多1的7,排在6的后面。
四、幼兒再次操作。
玩一玩、擺一擺。
提問:"6的好朋友是幾和幾?"。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6的好鄰居是5和7。
玩找朋友競賽的游戲:幼兒分成5個人一組,排成三排,當教師說到4是,幼兒馬上排成2、3、4三排,中間一排人不要動。看看哪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對,這一組就是勝利者。
五、活動延伸。
在玩一玩、認一認區投放1到10的數字卡片及不同顏色的雪花片若干個,讓幼兒進一步探索10以內的各數的相鄰數。
繪畫。
在活動中我太急于說出相鄰數的關系了。沒有給予幼兒探索的空間。我以后上課時應該給予幼兒探索的空間,讓幼兒進一步的思考,讓幼兒自己發現,達到熟練鞏固的效果。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十三
1、在創設的情境中,運用多種感官感知6以內的數量。
2、體驗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
1、圖片:各種商品。
2、場景布置。
一、創設活動情境。
為熊媽媽買禮物,激發幼兒活動愿望。
二、引導幼兒按標記乘汽車去超市。
三、指導幼兒購物,感知數量。
1、打電話形式了解購物要求,個別幼兒示范。
(第一次,聽鈴聲買相同份數的禮物,第二次買比標記卡數量多一份的禮物。)。
2、幼兒按要求購物并相互交流與檢查。
四、與幼兒一起送禮物,進一步感知數量。
引導幼兒在過路障的過程中感知數量。
(設置路障:過小河,鉆山洞等。)。
五、游戲:聽指令或按標記找好朋友給熊媽媽表演節目。
1、聽指令,按數量找好朋友。
2、按標記找好朋友。
運用生活化的游戲內容,讓幼兒在創設的游戲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十四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思維敏捷性;。
8幅小兔拼圖,1個骰子(上面有3-8個圓點)、保齡球2組、統計表一個,磁性數卡(1-8)各一張。
1、拼圖游戲:
3、游戲:玩骰子。
玩法:教師或幼兒滾骰子。當其停下以后,面上是幾個點,幼兒與教師就做相應的幾次動作(如面上是3個點,就拍三次手)。
4、游戲:打保齡球。
玩法:將全班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每對幼兒的每個幼兒輪流打保齡球,其余幼兒點數或目測打中的個數,比一比誰打中的保齡球最多。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十五
1、認識6以內的序數,并感知序數的方向性。
2、能正確運用第幾來表示物體的順序。
3、在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課件準備:場景插圖,動物新房圖片,兩種顏色的火車,六種小動物圖片,1到6數字卡,兩種顏色的火車票。
播放圖片,引導幼兒認識6以內序數,感知序數方向性。
1、參觀小動物的新家,認識樓層。
——這是小動物的新家,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幾層樓吧?
——新房子每個樓層顏色都不一樣,你喜歡什么顏色的`樓層,在第幾層?
小結:房子是從下往上數的。這里一共有6層樓。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數樓層,幫小動物搬新家。
——說:“我最大最胖,就住第一層。”
——小馬跑得快住在了第四層。
——小猴說:“我會爬樹,我要住最高的樓層。”
——熊貓說:“我喜歡藍色的房間。是第幾層?”
——小兔子蹦蹦跳跳住到了紅色的房間,第幾層?
——唐老鴨說:“那我來住第五層。”
3、播放捉迷藏圖片,幫助幼兒鞏固認知。
——小動物搬進了新房子,開心的要和我們玩捉迷藏游戲,想玩嗎?
——第幾層的誰不見了?
出示小動物排隊去旅游圖片,幫助認知序數方向性。
——小動物排隊去旅游啦,我們來看看從左到右,xx排在第幾呢?
——從另一個方向數,xx小動物又排第幾?
——兩次排隊,小動物的位置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動物的兩次排隊,小紅旗的位置不一樣。從不同方向數,小動物排隊的位置就不一樣了。
出示小動物們坐火車圖片,幫助幼兒認知序數方向性。
1、介紹坐火車的規則:有兩列顏色不同的火車(紅色、藍色),火車票是什么顏色,就坐什么顏色的火車。
——熊貓買到了一張紅色的2號火車票,該坐在哪里呢?
——買到了一張綠色的2號火車票,該坐在哪里呢?
——他們的火車票都是2號,為什么位置不一樣呢?
小結:火車頭的方向不一樣,數座位號的時候要從火車頭的方向數起。
組織幼兒進行火車游戲。
1、將幼兒分成若干輛火車,每輛六個座位。
2、請每輛火車的第三個小朋友起立!坐下!
3、請每輛火車的第四個小朋友起立!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十六
1、認識10以內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使幼兒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不同位置。
3、培養幼兒樂于探索、勤于思考、手腦并用的學習習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課件、動物圖、樓房作業紙、雙面膠、小動物圖片各一幅,1-7的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小朋友們,今天森林里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搬新家了,他們特別的高興?讓我們趕緊去看看吧!(出示課件)。
二、引導幼兒感知橫排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1、看小動物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請幼兒觀察排成橫排的動物:
(1)看一看有哪些小動物?數一數一共有幾只小動物?
(2)誰排在第一、誰排在最后、其他動物排在第幾?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大家有不同的結論?
(4)教師小結: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不同。
2、小動物安家: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果都不一樣,這下小動物們可為難了,都不知道自己該住那一間房了。經過討論,它們決定舉行一場賽跑,用賽跑的名次來決定自己住哪間房。比賽開始了(出示課件):。
(1)數一數有幾個跑道?第一道上是誰?第二……、第三……、
(2)比賽開始了,誰排在第一、誰排在最后、其他動物排在第幾?(出示課件)。
(3)引導幼兒說:頒獎儀式。(出示課件)。
(4)教師說某一動物的名稱,讓幼兒說出它得了第幾名?搬進了第幾間房?(出示課件)。
三、引導幼兒感知安排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1、數樓房(讓幼兒知道數樓房是要從下往上數)(出示課件)請幼兒數一數,說出新房子一共有幾層:第一層、第二層……第十層,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是從哪個方向開始數的。
2、小動物搬新家幼兒操作學具,以幫助小動物搬新家的形式幫小動物住進新房子里。引導幼兒說出"我請××動物住進第幾層樓房里"。
3、教師說某一動物讓大家用序數詞表示小動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五、幼兒操作活動。
六、拓展延伸:
師:小動物們又一次住進了新房,它們可高興了,準備了許多獎勵貼要分給我們班的小朋友。
請幼兒根據師提示送獎勵貼。
如:你的位置是第幾?
請你把這個蘋果送給第x個小朋友。
1.整個活動,幼兒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與他們共同參與,起到了導向輔助的作用。
2.本節課教具準備充分,游戲性、趣味性強,課堂氣氛活躍,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積極性。
18、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7以內序數》反思。
1.初步理解7以內序數的含義,知道用點數的方法確定物體的排列次序。
2.能準確運用序數詞表示物體的排列次序。
3.發現自己身邊序數的應用,并喜歡動手操作。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花燈的圖片。
課件。
3.游戲音樂、火車頭標志若干。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引導幼兒能從不同方向辨別7以內的序數。
2.難點:引導幼兒能準確運用序數詞表示物體的排列次序。
1.導入活動:游戲——乘火車。
小結:每列火車有7節車廂。
(2)幼兒聽音樂自由做動作,音樂停,幼兒各自坐下,說一說自己坐在第幾個座位上。游戲反復進行幾次。
2.看花燈。
(1)出示花燈圖片。
師:你最喜歡哪一盞花燈,它排在第幾?
(2)引導幼兒從左到右,從右到左說出每盞花燈的位置。
小結:順序不一樣,花燈的位置就會不一樣。
3.做一做。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按要求點數、回答問題。
師:請你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引導幼兒用點數的方法確定物體的排列次序。
(2)請幼兒自由結伴,互相檢查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活動延伸:尋找生活中的序數問題,如:自己的家在幾層?小朋友排隊時,自己在第幾位?
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主要途徑。序數是幼兒生活、游戲中經常接觸的概念,但兒童對數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經驗化的,需要教師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動在幼兒生活中積累的數學經驗基礎上,充分利用游戲的動力性、趣味性,幫助幼兒理解序數的方向性,強化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活動設計操作性強,注重動靜結合;兒童相關經驗較為豐富,教學準備充分;在關注幼兒數學概念建立的同時,滲透語言教育、自我保護教育,突出融合課程的理念,注重幼兒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在組織過程中,我盡量用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的語言表達,密切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給與積極應答。幼兒學習常規良好,能有序的參與教育活動,效果良好。
中班數學以內的環形計數教案(匯總17篇)篇十七
1、鞏固認識5以內的數字和數序,進一步理解數字能表示物體的數量。
2、能聽清要求并按要求活動。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立體數字1—5,5以內數量的物體卡片若干。
1、叫醒數寶寶:
x數寶寶都睡著了,誰來叫醒它們?
x集體驗證數字是否放正確,并認讀數字。
2、幫數寶寶排隊外出活動——復習數序。
3、和數寶寶玩游戲:《看數拍手》。
x學玩該游戲。
x能按要求活動。
4、給數寶寶送“玩具”——物體卡片。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孩子愛玩的天性,運用兒歌的形式引導學生記憶數字和量的關系,并全員參加手指游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用鮮艷的圖片和學生喜愛的動物吸引學生的眼光,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與我主動的配合,發揮主動學習的能力。
當然在這次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一是出示課題的幻燈片沒有及時的打開。二是在檢驗環節沒有打亂數字的順序,減低了考驗的難度。三是在最后的拓展環節,引導的不是很充分,沒有把學生的觀察方向引入到學習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