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作者用心思考和表達的結晶,它能夠給人以啟示和思考。作文是一種表達思想與感情的藝術形式,我們需要寫一篇優秀的作文來展現自己的才華。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是許多人關注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多方面著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秀作文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能有所啟發和幫助。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一
坐在比薩斜塔下瞧,這張相片就是今年暑假8月3日在意大利羅馬8點照的`,而我身后就是舉世聞名的比薩斜塔。對于它你們應該不了解,那么我就來介紹一下吧。比薩斜塔,始建于1174年,歷經了176年,終于在1350年建成。比薩斜塔實是古代教堂的鐘樓,共八層高54.5米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筑而成重達1.42萬噸。塔體呈圓形底層共有15根巨柱支撐,二層至七層各有柱,頂層略小有石柱12根大鐘置于頂層。塔內有294階樓梯,可盤旋登上頂遠眺比薩市全景。現在對它應該有一定的了解了吧,但你們一定會問為什么叫斜塔,原因有二種:
一、是塔建造在古河流泥沙沖積的平原上,使地松軟;
二、是地基處理太淺,只有3米。它的資料你們都差不多都明白了,是不是很想去呀?沒關系,放假叫爸、媽帶你去。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二
今天,金筆學校組織了一次“我來當大廚,挑戰披薩王”的活動。聽到這個消息,教室里立刻像放了一顆重磅炸彈,同學們都欣喜若狂地叫了起來。我忍不住鋯:終于可以大顯身手啦,自己做的披薩一定美味可口!
開始做披薩了。首先伸出雙手,手指微微彎曲,放在面豆上不停地揉、轉,不一會兒,面豆就變成了圓形。哈哈!好簡單呀!原來做披薩這么簡單呀!我得意地想。然后我在面豆上撒了一層面粉,白白的,像媽媽抹的粉。
緊接著,我把左手食指和右手食指交叉在一起,再把其余的手指伸開,呈一個心形,從面豆的中心開始向周圍按壓。本來我覺得有點難,實在是無從下手,可在老師的示范下,我慢慢會了。按了一會兒,面豆變成面餅了。
然后,我把左手微微彎曲,大拇指翹起來,右手捏著面餅的邊轉著圈把餅內的空氣排出,這樣烤出來的披薩就沒有氣泡了。
最后,我們還要把面餅揉開、揉大,這也是最難的一個動作。我手里的餅怎么也不聽話,像個調皮的孩子老和我做對。無奈之下,只好請老師幫忙。在老師的幫助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披薩做好了。
這時,工作人員端來了沙拉醬、披薩醬、蘋果片、奶酪等。
開始烤披薩啦!工作人員把我們做好的披薩端去烤了,我在座位上靜靜地等待著,一分鐘、二分鐘……看著別的同學狼吞虎咽地吃著已烤好的披薩,我忍不住地直吞口水。我的披薩有他的好吃嗎?怎么還沒烤好呢?快點吧!我焦急地想。
“李俞心!”只順勢老師喊道。我飛快地跑到老師跟前接過披薩,一邊聞著香噴噴的披薩,一邊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哇!真是美味呀!還是我做的最好吃,下次我還想做一個披薩!”我得意地自言自語道。
今天的活動課變成了美食課,真是收獲頗多呀!希望下次還有這樣的活動課!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三
吃比薩餅三(四)班李嘉航去上海不久的一天,姑姑帶我和姐姐兩人去“必勝客”吃比薩餅,我們非常高興。一到那兒,我就立刻被那里優雅的環境吸引住了:發亮的石頭,綠油油的青草,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正在我看得發呆的時候,服務員來了,只見她拿出菜單,詢問我們需要點什么,還介紹了很多的美食。通過一番比對,我們點了一份“陽光馬德里比薩餅”和3份沙沙冰。然后坐在那兒一邊等著比薩餅上桌,一邊欣賞窗外風景。不一會兒,比薩餅來了,只見餅上撒著香腸、牛肉等五顏六色的配料,散發出濃濃的香味,看得人忍不住吞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想切下一塊來吃,誰知那刀一點也不聽話,怎么也切不開,反而弄出了“乒乒乓乓”的聲響,其他人都朝我笑,害得我挺不好意思。經姑姑的.指點,慢慢地我知道了征服它的竅門,切得很快了。經過細細地品嘗,比薩餅的味道確實不錯,香香的,讓人越看越想吃。比薩餅味道真的好,就是天天吃,我都愿意。趕快去嘗嘗吧!吃比薩餅作文350字。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四
這時小刺猬也拿著書來看它坐到小兔的旁邊小兔跳起來說:“啊真刺人。”小刺猬連忙站起來說:“對不起我走開你坐吧。”小刺猬剛想走小烏龜走過來笑著說:“你別走。咱倆坐在一起”小刺猬說:“你不怕我身上的刺嗎?”小烏龜說:“我不怕你的刺刺不進我的殼的。”小刺猬謝過小烏龜就和小烏龜一起坐它們都認認真真的看書了。
指導教師:寧浪波。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五
昨天晚上,我和大姐準備給我的.爸爸媽媽做比薩餅。早上我對大姐說:“我們得買西紅柿和青椒,香腸和肉松。”今天早上媽媽對我說:“我們去萬家樂超市買東西吧!”于是,我們就到了萬家樂超市,可是沒有肉松。我想:那回家時候去好鄰居買吧。晚上我和大姐跑了好幾家商店都沒有,就改成買番茄醬了,買了番茄醬回家時,我心里非常激動,因為這畢竟是我第一次做比薩。回到家里,我和陳佳利就開始忙了起來,先是磕雞蛋。我們使用水槽邊磕的,一個人磕倆,陳佳利一不小心,把一個雞蛋磕進了水槽里,于是又磕了一個。我們開始切香腸,我是這樣安排的:先切塊,然后切條,最后切片。塊和面和在一起,等面快熟時候,往上面撒香腸條和片。切完香腸后我們開始切青椒,我們先把它刨開,挖出里面的芯,放在一個碗里,切成一塊一塊的,我一邊切,一邊提醒她:“千萬不要辣到眼睛哦!”我這一個切完了,也要撒在餅上的,也包括西紅柿!一切準備就緒后,我讓爸爸幫我們開烙。我恨不得眨眼間就看到自己的成果,剛把面倒上去的時候我就問爸爸:“什么時候好?”爸爸說十分鐘以后,過了一會,爸爸叫我們往上面撒東西,可是還是撒晚了,于是在烙第二張餅之前,爸爸告訴我們說:“只要看餅面一平,就往上面撒東西。”于是我們就照做了。這是我又問:“什么時候好?”“十分鐘后。”爸爸依舊這么說。十分鐘后,兩張香噴噴的比薩就這樣做好了。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六
大家好,我是一個小小比薩餅,也可以叫我批薩餅,匹薩。首先給大家提個問題,大家都知道我的來歷嗎?在這里我可以告訴大家,我是發源于意大利的食品,在全球頗受歡迎。
9月20日,位于邢臺市橋西區建設西大街的比格比薩店里來了許多邢周報小記者,他們在這里滿懷熱情的體驗了一次自己親手做比薩的活動,把我從最原始的普通面團變成了金燦燦的誘人的比薩。
瞧!他們把一個個發酵的面團揉成了一個個圓餅,再往圓餅上面根據自己的口味覆蓋番茄醬或者花生醬或者巧可力醬等等,然后再撒上奶酪和其他各種配料后,經過烤爐的烤制,不一會兒,我的兄弟姐妹們就從這個烤爐里出生了,我們高興極了!都爭先恐后的想從烤爐里跳出來呢!
看著小記者們津津有味地品嘗著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開心極了。小記者們也個個興奮,紛紛和我們比薩餅合影留念。我們也期待著小記者們再次的和我們相約。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七
自由,兩個讓人神往的字眼,那么貼近我們,卻又那么遙不可及。每天,在醒時,在夢里,不知幾次的想起,夢到這個詞,卻只能一聲興嘆。
不知道什么時候突然發現骨子里最向往的東西是自由,而非好的工作,好的成績等等。也許是陶淵明的風度影響了我,使我拼命的想要和他一樣堅決,堅決的離開塵網,離開樊籠,在自然中做一只與青山綠水相伴的飛鳥。有人說,選擇了自然也是選擇了貧窮。可是,我卻堅信,陶淵明是正確的,因為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生活,哪怕那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生活,卻依然能夠怡然自得。
也許是孫少平的選擇影響了我。他放棄了在哥哥磚窯工作的機會,只身一人到了煤礦中去當一個采煤工人。每天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穿著黑乎乎的衣服,在礦底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這是一種艱難的選擇,但是我知道再辛苦因為有信念的支持,都會成為一種甜。
那我呢?無奈。我不會成為陶淵明,也不會成為孫少平,盡管我也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向往。可是,生活卻使我不得不去追求些別的東西。雖然我始終記得但丁說過“要堅定信念,要像堅實的高塔,不要因暴風雨而傾斜。因他人的想法而遠離自己目標的人是最可惜的。”
可是,在父母面前,我只不過是一個被寵壞的小孩罷了。沒有了自己的桃花源,沒有了自己的堅持,沒有了自己那不傾斜的高塔。他們那么精心而虔誠地為我設計未來,充滿著希望。而對于我,這是不能說出口的無奈。
有個同學曾打趣的說過自己的未來:讀大學,工作,結婚,生子,再讓孩子讀書,工作,結婚,生子,如此循環下去。有些不情愿,卻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每個人都會跳進去的套子。現在,我們所追求的無非是一個好的工作,好的大學罷了。
忽然想起了比薩斜塔。那個因為傾斜而聞名世界的高塔。于是,我似乎明白了。原來,傾斜也是一種美。我們可以像比薩斜塔那樣,把自己放在一個固守信念卻又不違逆父母的位置。因為,發現自我與追求生活并不是魚和熊掌關系。史懷哲說過,他在三十歲前盡情享受生活,過了三十歲就投入世界和平。結果,他做到了。
一束陽光灑了進來,想起了《繁星春水》中的一句話:“只有你自己是真實的,也只有你自己能創造你自己。”我想,也是。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八
比薩斜塔是意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奇跡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筑,它們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紀)、洗禮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紀)、鐘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造于1174年),它們的外墻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筑風格。
比薩斜塔位于比薩大教堂的后面。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鐘樓墻體在地面上的寬度是4.09米,在塔頂寬2.48米,總重約14453噸,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處。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對地面的平均壓強為497千帕。傾斜角度3.99度,偏離地基外沿2.5米,頂層突出4.5米。1174年首次發現傾斜。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九
它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建造過程中,起初人們先是采用特殊的建筑設備試圖阻止傾斜的繼續,其后又替換掉柱子和其他破損的部件,又在地基間插入材料,大大地減少了傾斜程度,保證塔樓能夠維持更長時間而不倒塌。
進入20世紀以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政府部門的投入,對比薩斜塔維護的研究工作有了進展,專家成立委員會評估任何一個可能導致傾斜加劇的危險可能性,并研發阻止繼續傾斜直至逆轉傾斜的方法。
由于傾斜程度過于危險,比薩斜塔曾在1990年1月7日停止向游客開放,經過11年的修繕,耗資約2500萬,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專家認為,只要不出現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300年內將不會倒塌。12月15日起再次向游人開放。
由于比薩斜塔距離地中海較近,頻繁的暴雨襲擊讓重達14500噸的塔身受損和褪色。從20開始,一個10人的強力修復小組開始利用激光、鑿子和注射器清洗塔身,他們花費了八年零三個月的時間,清洗了24424塊石頭才讓這座獨立的八層鐘樓看起來煥然一新。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十
早晨,我拉開窗簾,呼吸著意大利清新的空氣,沐浴著異國他鄉明媚的陽光,心情十分舒暢。
二十年后,我背起行囊,來到意大利的比薩大學留學,一睹那矗立現在意大利奇跡廣場的獨立鐘樓――比薩斜塔。
開學,我帶著一個個疑問走進比薩大學。終于一天,教授為我揭開了這個謎底,1173年時,比薩斜塔開始建造,因為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而傾斜,16世紀時,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個著名的實驗――自由落體實驗,當時比薩大學的師生也曾目睹了這個實驗。從此,比薩斜塔經過幾個世紀的風吹雨打,依然巨人一般矗立在廣場上。
幾日后,我再次來到比薩斜塔下,那位天真可愛的小女孩正在塔下快樂玩耍。她看見我,期盼地再一次問了我同樣的問題,我幫她解了謎,她快樂地笑了,有禮貌地說了聲“thankyou”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十一
童年時留下這縹緲的影子,偶或在自己的心靈中搖晃和升騰,叩問著這比薩斜塔,怎么能阻止自己往下墜落的慣性,竟如此堅毅和剛勁地傾側于蒼彎底下?從而就啟示和催促我養成了思索的愛好,正是它給予了我生存方式里的此種恩賜。至于矗著它的那塊土地和那個國家,在當時真覺得是異常的陌生和朦朧,漸漸地增添了許多知識之后,才懂得意大利這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沖破了中世紀陰森、幽暗和殘酷的禁錮,鼓舞人們去爭取自由、尊嚴和歡樂的生活。也許正是因為腦海里的知識愈益豐富起來,就沖淡了對比薩斜塔的記憶。
真想不到在消磨了多少艱辛的歲月之后,竟突然會有跟它邂逅的緣分。當我簇擁在往來奔跑的人群里,焦急地穿過那條狹窄的小巷時,心里禁不住砰砰地跳起來,如果能夠插上翅膀飛往前邊僅有一箭之遙的巷口,就可以觀看和欣賞它無比美好的容顏了,可是我無法輕易地穿越這熙熙攘攘的人群。
不可思議的是二十多年前在這兒發生的一場地震,卻也未能摧毀它,它依舊在巍然屹立著,神秘地傾斜著。這真是無比堅強和剛毅的象征,才會有浩浩蕩蕩的人們趕來探望它,卻不顧它身旁那一座龐大和氣派的教堂,很少仰望那教堂頂端高出身軀的圓柱,這大約是因為大家都渴望著向神奇而堅強的境界攀登。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十二
比薩塔在1173年奠基,是著名建筑師波那諾·皮薩諾建造。原設計的塔高是100米左右,但開建五六年后,到了第三層塔身開始傾斜。建筑師于是命令停工,想等地基穩了之后再復工。可是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實現續建的愿望。
到了1275年,塔身已傾斜90多厘米。建筑師迪·西蒙于同年恢復建塔,并針對傾斜的問題,在施工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不僅減薄了塔壁,采用輕質材料,而且在內壁和外壁間留有30至80厘米的空腔。到1284年,塔建至第六層,傾斜仍在繼續,當年,迪·西蒙死去,再度停工。
此后,著名建筑師托馬索·皮薩納繼續建筑第七、八層,1350年最后完工。塔高56米,總重量1.45萬噸,除了幾根柱子用花崗石外,外表材料全部是白色和黑色大理石。
但斜塔完工后,傾斜還在繼續。據有關統計:1829—1910年間,每年平均傾斜3.8毫米。自20世紀早期后,傾斜速度變慢。1918—1958年間,每年平均傾斜1.1毫米。1959—1969年間,每年平均傾斜1.26毫米。70年代后期至1982年間,每年平均傾斜1.2毫米,其中1982年只傾斜了1毫米。其后,每年平均傾斜1.19毫米。到目前為止,塔身偏離(即塔頂偏離垂直線)已有5米多。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十三
比薩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薩古城內的教堂廣場上,是一組古羅馬建筑群中的鐘樓。
比薩斜塔于1174年動工興建,1350年完工,為8層圓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塔身墻壁底部厚約4米,頂部厚約2米余,塔體總重量達1.42萬噸。
在底層有圓柱15根,中間六層各31根,頂層12根,這些圓形石柱自下而上一起構成了八重213個拱形券門。整個建筑,造型古樸而靈巧,為羅馬式建筑藝術之典范。鐘置于斜塔頂層。塔內有螺旋式階梯294級,游人由此登上塔頂或各層環廊,可盡覽比薩城區風光。
據說,1590年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曾在斜塔上做過著名的自由落體運動實驗。他使兩個重量不等的鐵球從塔頂垂直自由落下,結果同時著地,從而一舉推翻了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關于重量不同的物體,其下落的速度也不同的定理。由此,比薩斜塔更加名噪全球。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十四
比薩斜塔是大教堂的鐘樓。它的建造始于1173年的8月,持續了大約2的時間(兩次長時間的中斷),完全忠于最初的項目,其架構仍然不確定。
在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塔的傾斜度從一開始就屬于這個項目,但現在我們知道它并非如此。這座塔被設計成“垂直”(即使它不傾斜,它仍然是歐洲最引人注目的鐘塔之一),并在其建造過程中開始傾斜。
由于它的傾斜度和它的美麗,從1173到現在的塔一直是非常特別注意的對象。在建造過程中,通過使用特殊的建筑設備,使初期的傾斜度停止;后來,在不止一次的場合中,出現了柱狀和其他損壞的部分;今天,在地下進行了干預,以極大地減少傾斜度,并確保塔能有很長的壽命。
在所有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有意義的常數,即塔的“遺傳密碼”:它與它所建造的土壤的持續相互作用。今天的為保護和保護塔使用非常先進的方法設計充分尊重這個常數。
比薩斜塔小學生(實用15篇)篇十五
比薩斜塔始建于1173年8月,由著名建筑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最初塔高設計為100米左右。在建造頭兩層時,塔身一直是垂直的,但是到了第三層,由于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塔身開始傾斜,并且不得不在1185年暫時停工。
由于施工所選擇的地點十分地不穩定,并不足以承受如此巨大的一座建筑。斜塔地基下面土層十分特殊,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由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軟的黏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這個結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分進行觀測后得出的。而最新的挖掘表明,鐘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比薩塔的建造停止近1個世紀,直到1272年,工程繼續,建造者想盡辦法希望能夠修正傾斜,因此刻意將鐘樓第四層搭建成反方向的傾斜,以便補償已經發生的中心偏離。但是當工程進行到了第七層的時候反而向反向傾斜了0.6度。工程不得不再次暫停。
直到1372年,塔身的第八層完工,才算正式建設完畢。8層的鐘樓,共54米高,7口鐘。7口鐘原本是按照音階排列,而整個塔身就像一個巨大的發音管,鐘響時應該發出優美的旋律,但是,由于擔心發生坍塌,鐘樓建成后卻沒有真正使用過。
比薩塔面臨著兩個主要的危險:石料使用導致的結構失效以及地基土壤沉降。有學者認為,近期對于比薩斜塔做的補救較為有效的就是,在其北部通過660噸鉛塊配重,通過鋼索聯系斜塔,阻止比薩塔繼續傾斜。到1993年,這個方法不僅阻止了比薩塔的繼續傾斜,還扶正了15毫米。
最終,拯救了比薩斜塔的方法是“掏土法”,最早于1962年,由意大利工程師泰拉奇納針對比薩斜塔的傾斜惡化問題提出,由于顯得不夠深奧而遭長期擱置。但是后來這個方法在墨西哥城主教堂的糾偏中成功應用,又被重新得到認識和采納。10月,比薩斜塔采用斜向鉆孔方式,從斜塔北側的地基下緩慢向外抽取土壤,使北側地基高度下降,斜塔重心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漸向北側移動。
經過的修繕,耗資約3960萬美元,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目前塔身與中心傾斜的距離達到4米,但維修斜塔的專家認為,只要不出現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3內將不會倒塌。
經過持續的監測,到,塔身已經不再繼續傾斜,而且,傾斜的距離又減少了4厘米。
許多專家對比薩斜塔的全部歷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結構、地質、水源等方面進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行測試。比薩中古史學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認為,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石磚與石磚間的黏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
雖說如此,塔身使用的石材依然是目前一些專家所擔心的,畢竟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一旦其中一塊石料發生破裂,那么整個塔身就將毀于一旦。此外,任何微小的地震也有可能將比薩塔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