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一
我的老家在歙縣許村,許村是以許家為“核心”的一個古村落,我就是許家的后代。
這要從唐代的開始說起,那時候,有一位許家的首領,名叫許遠。他精通兵法,智勇雙全,并創立了許家刀法。安史叛亂時,許遠與援軍主帥張巡一起奮勇抗戰,保家衛國。他的許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敵人聞風喪膽。在一次戰斗中,許遠身先士卒,身殺千人,最后因寡不敵眾,與張巡一起英勇犧牲。為了讓許家刀法不失傳,也為了永遠紀念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許村人都要舞大刀,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大刀”又要轉移演出,可惜媽媽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戀戀不舍地告別了“大刀”。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二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著自己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的風俗習慣也與眾不同,獨具特色,處處顯示著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隆昌縣,我們這里的風俗習慣是—舞龍,在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鄉的舞龍表演特別隆重,也極有特色。
這一天是縣城出大龍的日子。全縣十八個鄉鎮,就有十八條彩綢做成的大龍,游 行于縣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鄉下,就連臨近的市縣的人們,都紛紛聞名趕來一睹熱鬧。
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龍燈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攜幼,源源不斷地趕來。街道兩旁的人歡呼著,簇擁著,贊嘆著,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覺得不過癮,居然向龍跑去,用手觸摸著龍體,有的在龍腹下穿行,跳躍。據說摸了龍體可以讓人免去病痛,給人帶來好運。
舞龍用的拜龍臺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廣場。臺后有兩條十幾米的彩龍相擁而成的柱子,更顯得氣勢不凡。臺上站著一排領導、貴賓,專門等著五彩龍來,給它們“點睛”。據說龍眼都由領導親自點畫。這足見畫龍點睛的意義。
演出最先是雙鳳的兩條鳳,最后的龍市鎮的大彩龍,先鳳后龍,可見其龍鳳呈祥的蘊意。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無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建設家園,把家鄉的民風民俗繼續傳承下去。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三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大年三十,是爺爺最忙碌的一天,因為他要帶我們去祭祖。祭祖要買的東西很多,比如水果、紙錢、香燭、爆竹等。爺爺總提前準備好所有東西。
祭祖的路上雜草叢生,爺爺忙著用鐮刀把雜草割掉,以保證我們幾個走得更順。而我們的任務就是把祭祀的物品送到目的地。
終于到了,爺爺又忙著擺放貢品。我們幾個小孩兒放下手里的東西,就你追我趕的打鬧起來,頑皮的男孩子在墳頭上上躥下跳。爺爺生氣了,把我們叫到一邊語重心長地說:“晚輩對長輩一定要尊敬,活著的人對逝去的人更要敬重。你看你們像什么樣子!”被爺爺訓了一頓,我們只好乖乖地站在一旁,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教育完我們之后,爺爺就放起了爆竹。等到爆竹放完,確定安全后,爺爺就點燃了香燭插在墳前,又讓我們一人拿一疊紙錢燒給太爺爺。爺爺一邊燒紙錢一邊對著墳頭說著請求太爺爺保佑孩子們健康幸福之類的話。我們也學著爺爺的樣子請求太爺爺保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身體健康,福如東海之類的話。
后來我才知道,祭祀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禮儀。怪不得爺爺如此看重!如此講究!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四
我們家鄉寶清的風俗習慣有很多,例如:過年時吃的殺豬菜、粘豆包、扭秧歌、打陀螺等,都很有趣。
說起那又香又甜的粘豆包,誰不是饞得直流口水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其實做粘豆包的方法并不難,需要的材料有:粘米面、水、紅豆和白糖。做粘豆包需要先烀豆餡后和面。
先把紅豆放進鍋里煮,等煮熟了就把它搗碎,搗成豆泥狀,再撒一些白糖,就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白色的毛毯似的,白糖的多少根據個人喜好而定。然后開始和面,首先把粘米面和水和到一起,使它形成一個大面團。因為是粘米,所以做的時候要撒些面粉,這樣它就不會粘到面板上了。再把這個面團揪成一些拳頭大小的小面團,整齊地排放在面板上。
接下來該把豆餡放進去了。那怎么放呢?其實很簡單的,先用大拇指在小面團上按一個洞,注意不要按漏了,再盛一勺豆餡放進去,最后把它團成一個團,放到鍋里蒸半個小時,剛出鍋時,看著它白白胖胖的樣子,像一個個雪娃娃,讓人不忍心下口。當你拿起來時,香氣撲鼻而來,當你咬上一口時,又甜又糯,仿佛置身于白茫茫的雪地里,欣賞著冬季的美景,讓人無法忘懷。
我愛我美麗富饒的家鄉寶清,更愛這里地風土人情!
家鄉風俗免費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篇五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大中華地大物博,風俗千千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她——春節,一個千家萬戶團圓的好節日,她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風俗,更是我們萬千炎黃子孫傳承的好節日。
春節,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歡歡喜喜貼春聯,轟轟烈烈放鞭炮,高高興興吃年夜飯。
傳說,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獸,叫做“年”,會從山上下來到村莊里吃牲畜,不僅如此,連人也不放過。所以人們都躲在家里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爭,但都一去不復返了。有一次,一個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發出巨響,驚動了外面的年。人們見狀紛紛點燃竹子,最終成功把它嚇跑了。后來人們發現,年獸害怕聲響,每到大年初一便點燃爆竹,從此再也沒有收到過年的攻擊。這一天,人們歡聚于一堂,放鞭炮,貼春聯,人們稱之為過年,又叫過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