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書不僅是行動的指南,也是我們目標實現的重要憑借。小編為大家搜集了一些經典的計劃書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一
教學內容:
1、歌曲:小袋鼠。
2、歌表演。
3、綜合訓練:u木魚。
4、欣賞:夢幻曲(大提琴獨奏曲)。
雪花飛舞—選自《兒童園地》(電子合成器演奏)。
教學目標:
1、學習“u”的正確發聲方法。練習用柔和而有彈性的聲音準確的演唱《小袋鼠》。
2、學習用身體的動作表現歌曲詼諧的情趣及小袋鼠的可愛形象。
3、認識木魚,學習木魚的演奏方法。通過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比較練習,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時值。
4、通過《夢幻曲》、《雪花飛舞》兩首樂曲的欣賞,培養學生聽音樂的習慣,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不同內容以及不同情緒。
教學重點:學唱并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通過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比較練習,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時值。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第12頁,注意方法同前節。
1、教師介紹木魚:木魚是用木頭制成的仿魚狀的打擊樂器,發音堅實、短促。演奏時,左手握著“魚尾”處,右手拿著小木錘,輕輕的敲擊。
2、請同學們試著敲一敲。
1、復習上節課所作的節奏練習。請同學們拍手練一練。
2、請同學們看書,按走和跑讀節奏。
3、按節奏邊讀邊走。
4、拍手讀歌謠,最后敲木魚讀歌謠。
1、導入: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一只小袋鼠用它的袋子做了什么?
2、聽教師范唱。請同學說一說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這首歌有什么特點?
3、有節奏朗讀歌詞、教唱法學歌。
注意休止符處唱法,反復練習,直至準確。
4、處理:
1~6小節力度較弱;第7小節“大”字力度較強;。
“挺著一個”用漸強的聲音演唱。
練唱。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討論自己認為應怎樣演唱。練唱。
請同學們敲擊木魚為歌曲伴奏。
1、請同學們自己看書上的動作,分別做一做,并說一說每個動作是什么意思。
2、教師帶領學生將動作串聯起來練習。
3、聽音樂,所有同學演唱。一半同學舞蹈,一半同學用樂器伴奏。
1、介紹:
《夢幻曲》是德國作曲家舒曼28歲時在維也納創作的鋼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段樂曲,后改為大提琴獨奏曲。
《雪花飛舞》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1908年所作的鋼琴曲《兒童園地》中的一段,我們欣賞的是用電子合成器演奏的錄音。
2、要求學生閉上眼睛,靜靜聽音樂。
初聽樂曲《夢幻曲》和《雪花飛舞》,兩首樂曲逐一播放。
聽后請同學談談印象: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兩首樂曲各表現了什么情緒?
3、復聽樂曲。
請同學自編動作隨著音樂做一做,以表現歌曲意境。
請同學們把今天學的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看誰表演得好,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
板書設計:小袋鼠。
活潑、可愛、歡快。
挺著一個漸強。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二
1、學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記第一段歌詞。
2、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學習知識,并參與表演加強記憶。
3、通過表演,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熱愛小燕子、布谷鳥的情感。同時,讓學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萬物生靈才顯得更美。
:會唱歌曲。
:自然、放松地演唱歌曲。
多媒體,琴。
一、激情導入(說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師生律動。
2、用語言敘述春天(景色、動物、事物等)。
(1)師:春天來了,我們周圍的許多事物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能說一說春天嗎?(引導學生用語言來描繪美麗的季節:花、草、樹木……)。
(2)觀看課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鳥叫聲呼喚春天。
3/4530|530|212|1——‖。
布谷布谷春天來啦。
二、寓教于樂(扮演春天)。
1、導語:布谷鳥的叫聲如此動聽,把春天給喚來了,教室里一派生機勃勃的樣子,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麗的畫。
2、音樂游戲:扮演春天。
方法:師生共同模仿布谷鳥的叫聲。
叫聲喚來了春天,每一位小朋友做好一個造型動作(花、草、樹、動物等)隨著《布谷》旋律做動作,要求跟著音樂的節拍律動。
三、創造表現(歌唱春天)。
1、聽錄音范唱歌曲《布谷》,思考:歌曲有幾段?是幾拍子的?
2、聽師范唱歌曲,生拍手用三拍子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3、學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2)隨琴演唱歌曲。注意不要嚇跑小鳥,要輕聲唱。
(3)找出不易演唱的樂句,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4)師生接唱。講解歌唱姿勢。
4、啟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小結。
學生們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歌曲很感興趣,演唱很有感情。大家的演唱姿勢沒有形成規律,不能保持,應注意多提醒學生。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三
2、學唱歌曲《過年》。
3、學唱歌曲《包粽粑》。
4、學唱歌曲《賽燈籠》。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民間過年的習俗,感受和體驗人們熱熱鬧鬧、紅紅火火過新年的歡樂氣氛。
2、能根據歌曲的不同風格和特點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3、全班參與新年聯歡會活動,能獨自或者與同學們共同上臺表演節目。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各個地方不同民族過年的習俗,感受人們過新年的歡樂氣氛。
2、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歌曲的不同地域風格表演節目。
四課時。
第一課時:
1、音樂活動《新年鑼鼓》。
2、學唱歌曲《過年》。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1、播放錄象:人們激情洋溢,敲鑼打鼓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騰景象。讓學生感受北方小朋友過新年的熱鬧氣氛,并說說自己過新年時的歡樂情景。
2、放錄音:《新年鑼鼓》,聽聽:你能聽出里面有什么打擊樂器的聲音——鑼鼓聲。
3、揭題:《新年鑼鼓》。
三、師范讀。
小結1、你能聽出哪些是鼓聲,哪些是鑼聲嗎?
四、認識樂器鼓、鑼、鈸。
1、學生模仿樂器的聲音。
2、你能在你的身邊找出能模仿出鼓、鑼的物品嗎?
3、學生演奏鑼鼓聲。
五、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自讀。
3、加上鑼鼓聲。
六、表演唱。
1、分角色唱。
2、演奏唱。
七、小結。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四
1、通過聽、唱一組民組民間童謠,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初步感受各民族童謠不同的音樂風格。
2、通過音樂活動和表演,激發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學會在音樂活動(表演)中大方自然地展現自我,并樂于與他人合作。
3、通過節奏游戲活動,認識四種節奏拍擊符號的標志,初步感知和分辨幾種簡單的節奏型。
1、在學會唱歌曲的基礎上,用自然、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并能跟老師做基本律動。
2、能跟小朋友一起參與歌曲的表演、,用動作表現自己熱情歡快的情緒。
對于理解歌詞中“跳呀跳呀,不來跳舞腳會疼。”和“跳呀跳呀,不來跳舞頭會疼”所表達的意思。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音樂活動。
(一)模仿節奏。
1、聽聽老師用樂器演奏的節奏,說說樂器的名稱。
2、模仿樂器演奏的聲音。
3、板書。
(二)、介紹瑤族的“盤王節”
(三)、學兒歌。
1、師示范。
2、師帶讀。
3、生自瀆。
4、用樂器伴奏。
(四)、表演“跳盤王”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五
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教學過程:
一、師聲問好。
二、音樂活動。
1、填詞活動:雄雞喔喔。
早上起床,雄雞唱歌了。
跟隨老師朗讀歌詞。
試一試,用你學會的歌曲《我今天上學嘍》填唱新歌詞。請填得好的孩子當小老師。
2、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雄雞催我們早起,別遲到。我們背著書包唱著歌兒上學吧!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4、律動:跳踢踏。
來到了學校,音樂老師請大家跳踢踏舞。沒有音樂怎么辦?跟隨老師朗讀歌詞《跳踢踏》。
填新歌詞。
邊唱邊跳。(即興隨意跳踢踏)。
鼓勵孩子上臺展示。
評議、鼓勵。
三、結束。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六
教學內容:
1、歌曲:小袋鼠。
2、歌表演。
3、綜合訓練:u木魚。
4、欣賞:夢幻曲(大提琴獨奏曲)。
雪花飛舞—選自《兒童園地》(電子合成器演奏)。
教學目標:
1、學習“u”的正確發聲方法。練習用柔和而有彈性的聲音準確的演唱《小袋鼠》。
2、學習用身體的動作表現歌曲詼諧的情趣及小袋鼠的可愛形象。
3、認識木魚,學習木魚的演奏方法。通過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比較練習,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時值。
4、通過《夢幻曲》、《雪花飛舞》兩首樂曲的欣賞,培養學生聽音樂的習慣,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不同內容以及不同情緒。
教學重點:學唱并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通過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比較練習,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時值。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第12頁,注意方法同前節。
二、認一認。
1、教師介紹木魚:木魚是用木頭制成的仿魚狀的打擊樂器,發音堅實、短促。演奏時,左手握著“魚尾”處,右手拿著小木錘,輕輕的敲擊。
2、請同學們試著敲一敲。
三、節奏練習。
1、復習上節課所作的節奏練習。請同學們拍手練一練。
2、請同學們看書,按走和跑讀節奏。
3、按節奏邊讀邊走。
4、拍手讀歌謠,最后敲木魚讀歌謠。
四、學唱“小袋鼠”
1、導入: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一只小袋鼠用它的袋子做了什么?
2、聽教師范唱。請同學說一說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這首歌有什么特點?
3、有節奏朗讀歌詞、教唱法學歌。
注意休止符處唱法,反復練習,直至準確。
4、處理:
1~6小節力度較弱;第7小節“大”字力度較強;。
“挺著一個”用漸強的聲音演唱。
練唱。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討論自己認為應怎樣演唱。練唱。
請同學們敲擊木魚為歌曲伴奏。
五、歌表演。
1、請同學們自己看書上的動作,分別做一做,并說一說每個動作是什么意思。
2、教師帶領學生將動作串聯起來練習。
3、聽音樂,所有同學演唱。一半同學舞蹈,一半同學用樂器伴奏。
六、欣賞:
1、介紹:
《夢幻曲》是德國作曲家舒曼28歲時在維也納創作的鋼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段樂曲,后改為大提琴獨奏曲。
《雪花飛舞》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1908年所作的鋼琴曲《兒童園地》中的一段,我們欣賞的是用電子合成器演奏的錄音。
2、要求學生閉上眼睛,靜靜聽音樂。
初聽樂曲《夢幻曲》和《雪花飛舞》,兩首樂曲逐一播放。
聽后請同學談談印象: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兩首樂曲各表現了什么情緒?
3、復聽樂曲。
請同學自編動作隨著音樂做一做,以表現歌曲意境。
七、小節。
請同學們把今天學的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看誰表演得好,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
板書設計:小袋鼠。
活潑、可愛、歡快。
挺著一個漸強。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七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上節課內容。
3、復習柯爾文手勢。
1、導言:
2、表演《跳繩》。
(1)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提示各種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編創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表演《跳繩》。
(1)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
(2)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時間奏部分,有鑼鼓镲伴奏。
5、編創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編創與活動——鑼鼓镲的創編。
小結。結束全課。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八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粉刷匠》。
2.做歌曲《粉刷匠》的歌表演。
教學目標:
1.學會用輕松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粉刷匠》。
2.通過做《粉刷匠》的歌表演動作,表達對勞動的喜愛心情。培養孩子的音樂表演才能。
教學進程:
1.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相互問好。
2.講故事導入歌曲《粉刷匠》的學習。
3.聆聽歌曲,并說說歌曲的演唱情緒是怎樣的。
4.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5.學唱歌譜。
6.代詞入曲。
7.跟琴伴奏,用愉快歡樂的歌聲演唱歌曲《粉刷匠》。
8.設計歌表演動作。
a: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
雙手放在胸前,然后放下,右手做一次左右刷的動作后,雙手向上打開。
b: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雙手做拱形的向下動作后,右手做一次左右刷的動作后,雙手再次向上打開。
c:刷了房頂有刷墻,刷子飛舞忙。
右手做后刷和前刷動作后,雙手做抱球的左轉與右轉動作。
d: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
右手食指指向自己的鼻子,雙手做向前旋轉動作后,兩手大拇指伸開,另外四指握緊,
做兩手貼在一起的動作。
9.分組進行歌表演,師生就歌表演展開評述。
10.老師小結。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九
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美術一年級上冊第十二課我做的文具。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在仔細觀察常用文具的基礎上,啟發同學設計繪制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各種常用文具。
2、能力目標:發揮自身的想象,在生活和藝術的聯系和互動中,獲得用藝術的方式美化和表示生活的能力。
3、審美目標:使同學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和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同學對生活物品和自身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
4、品德目標:促進同學形成愉快的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培養同學現代意識和創新精神。
5、情感目標:培養有計劃、有目的學習行為習慣并加以顧惜文具愛生活的情感滲透。
教學重點。
打開同學積極、豐富的發明性思維,啟發同學合理利用多種資料和工具進行對文具的制作,提高同學的動手能力。
教學難點。
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微妙,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和發明能力。
學具準備。
1、紙盒、廢棄的小瓶、橡皮泥、剪刀、雙面膠、文具的資料、自制“外星人”展示版;。
2、師生一起收集各種新穎新穎的文具。
教學媒體。
錄音機、實物投影儀。
設計思路。
1、課書要求同學最終能達到正確的用捏、搓、按、畫等方法表達自身的設計意圖。
2、同學樂于接受教學形式新穎的內容,為了結合課改要求,我設計了“外星人”的學具,達到激發同學學習興趣的目的。
3、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對同學立體造型能力的培養。
4、情境的引申使課堂教學連貫有序,課后拓展使同學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導入階段。
1、出示教具“外星人”
展示板。導入,文具星球來的外星人想和同學們交朋友。創設教學情境。
進入教學的特定情境,說出自身的感受。
貼近同學的年齡,激發學習興趣。
2、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學,要和他說一說你最喜歡的一種文具是什么?這種文具有什么作用和特點?它美在哪里?提出課程的基本要求。
說說自身心愛文具并請同學相互欣賞。
利用實物投影儀直觀展示,鼓勵同學展示自我,鍛煉其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認識文具特點體會造型美、色彩美。
發展階段。
1、情景引申。
它有很多小禮物想送給大家,但是他要我們自身做一件獨一無二的文具和他交換才行。我們怎么做哪?設疑集思。
相互討論,如何利用自身所帶的廢棄紙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穎、新穎的文具。
充沛調動同學的主動性,培養其積極考慮勇于探索的精神。
2、組織同學相互解決問題。
作簡要小結,褒揚鼓勵有創意的設計想法。
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進行簡單制作過程的說明。
完成教學重點的突破,化解難點。
3、出示成品引導同學分析制作資料、方法、優缺點。
論述自身的`觀點和看法。
使同學明確自身的設計目標。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十
2、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好朋友》伴奏。
1、初步學會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鈴、響板及各種自找、自制的打擊樂器,使伴奏音響更加豐富。
一、復習歌曲《好朋友》(暫不用打擊樂器)。
1、演唱歌曲。
2、我們有很多好朋友,(引導學生拓寬好朋友的概念。)。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二、學習新歌《各族好朋友在一起》。
1:有感情地朗讀《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歌詞——范唱歌曲兩遍。
2:輕聲唱歌詞。
3:指導學生演唱,唱好______o的節奏型,唱出歡快、跳躍感。
4:分句學唱歌詞,再完整地跟琴唱詞。
5:出示打擊樂器,讓學生認并選擇。
6: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四分休止符處的配法。
并寫出兩小節的節奏譜(碰鈴、響板)。
7:引導學生發現第3、6小節的小過門。
8:指導學生進行歌表演。
9:有表情地進行表演(唱、奏、動)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十一
一年級共四個班,每班有70多人。由于班級人數多、學校又處于城鄉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弟較多,所以學生的音樂素質肯定會存在個別差異。
一年級的新生剛入學,什么都是新的,在教學上這也是一個有利點,常規各方面都可以新建立。
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少,因此在本學期唱歌教學上要進行歌詞的學習。一年級學生中,接觸過音樂學習的并不多,大部分學生沒有學習音樂的機會,會唱的歌也不多。
一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時間非常短,約十五分鐘,且學生喜歡動動玩玩,坐不住,好奇心也很強。
一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很有效地進行聆聽,但學生是非常喜歡唱唱跳跳的,因此對音樂課的興趣仍舊是相當大的。
第一課《好朋友》。
1、學習用音樂的方式相互交流,表達師生間、同學間的友愛之情。
2、初步懂得用正確的歌唱姿勢演唱歌曲,能愉快而整齊地演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拉勾勾》。背唱歌曲《拉勾勾》。
3、能和著歌曲和樂曲的基本節拍,有規律地說、拍“x、xx”的節奏型,能在簡單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自信和興趣,能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
4、認識書本中呈現“演唱”、“演奏”、“聆聽”、“知識與技能”、“編創與活動”和“提示”等音樂學習的圖標。
教學重點:
學習用音樂的方式相互交流,表達師生間、同學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難點:
能在簡單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自信和興趣,能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
第二課《快樂的一天》。
1、能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樂于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小組曲《快樂的一天》的感受。
2、能用自然的歌聲,整齊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繩》,表達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3、按《其多列》歌詞的內容,編創自己喜歡的動作。為歌曲《跳繩》學編一句歌詞。
4、能基本準確、均勻地用語言和身體動作,表現“走”(x)“跑跑”(xx)的節奏。
教學重點:
能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樂于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難點:
能基本準確、均勻地用語言和身體動作。
第三課《祖國您好》。
1、懂得國旗、國歌是祖國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能用自然優美的歌聲演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和《同唱一首歌》,表達愛國旗、愛祖國的感情。背唱《同唱一首歌》。
3、初步感受和體驗音樂中的強與弱,樂于和同學一起做編創節奏和音樂律動等游戲活動。
4、能用自然、放松的歌唱狀態,隨老師用“lu”模唱旋律,并用拍手、拍腿的動作,邊唱邊拍擊。
懂得國旗、國歌是祖國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聽國歌。
初步感受和體驗音樂中的強與弱,樂于和同學一起做編創節奏和音樂律動等游戲活動。
第四課《可愛的動物》。
1、從音樂中感受動物可愛的形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2、能夠用親切、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動物說話》和《詠鵝》。
3、能為《動物說話》編創歌詞,并邊唱邊表演。
4、隨樂曲和歌曲的進行,能模仿和表現動物的神態,并隨樂曲的強弱變化做律動。
5、認識木魚、碰鐘,學會并探索演奏方法,記住其音色特點。能按歌曲提示的樂器圖譜為歌曲伴奏。
從音樂中感受動物可愛的形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隨樂曲和歌曲的進行,能模仿和表現動物的神態,并隨樂曲的'強弱變化做律動。
第五課《愛勞動》。
1、能用動作表現聆聽作品中“愛勞動”的音樂形象,感受勞動的歡快情緒。
2、能用恰當的情緒和力度,演唱歌曲《洗手絹》和《大家來勞動》,注意與發聲練習的要求相結合。
3、能邊唱歌曲邊做一強一弱的敲擊。
4、能基本準確、均勻地用語言和身體動作,表現“x—”(走嘔)、“x”(走)、xx(跑跑)三種節奏時值。
能用動作表現聆聽作品中“愛勞動”的音樂形象,感受勞動的歡快情緒。
能邊唱歌曲邊做一強一弱的敲擊。
第六課《小精靈》。
1、聆聽二胡曲《小青蛙》,能準確說出音樂中的相同部分。
2、能用動作表現《野蜂飛舞》的旋律特點,并對三種唱、奏形式不同的《野蜂飛舞》做出比較。
3、能用自然活潑的歌聲,整齊地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4、能用自然柔美的歌聲和動作,表演歌曲《小蜻蜓》。
5、認識響板,學會并探索其演奏方法,記住其音色特點,能按歌曲中編配的樂器圖譜為歌曲伴奏。
能準確說出音樂中的相同部分。
能用自然活潑的歌聲,整齊地演唱歌曲。
第七課《小小音樂家》。
1、聆聽三首兒童器樂作品,能分辨鋼琴、小提琴獨奏和樂器合奏的音色,能分別用動作模仿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2、用甜美的聲音,福氣地演唱歌曲《快樂的小笛子》和《法國號》。
3、為歌曲《快樂的小笛子》和《法國號》選擇正確的強弱規律進行拍擊,并能邊唱邊準確拍擊。
4、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和所學的知識,能探索和表現音的長短。
能分辨鋼琴、小提琴獨奏和樂器合奏的音色,能分別用動作模仿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和所學的知識,能探索和表現音的長短。
第八課《過新年》。
1、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能用動作和鑼、鼓、镲等表現手段,參與本課樂曲和歌曲的聆聽與表演。
2、比較吉他彈奏的《平安夜》和合唱《平安夜》,能用語言描述對音樂的感受。
3、能用活潑歡快和抒情優美的歌聲,分別演唱《龍咚鏘》和《新年好》,表達過新的愉快心情。
4、正確掌握鑼、鼓、镲的演奏方法,有探索不同演奏方法的興趣,樂于用小組合作方式參與實踐與編創活動。
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能用動作和鑼、鼓、镲等表現手段,參與本課樂曲和歌曲的聆聽與表演。
有探索不同演奏方法的興趣,樂于用小組合作方式參與實踐與編創活動。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體驗音樂的美感。
2、能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并樂于參加各種音樂實踐活動。
3、能模唱歌曲;掌握x、x—、xx的節奏;學習音的強弱、長短;感受二、三拍子韻律;認識并掌握木魚、碰鐘、舞板、鑼、鼓、镲的演奏方法并能為歌曲進行伴奏。
聆聽:本冊教材聆聽曲目17首,其中樂曲14首,聲樂曲3首。聆聽曲目都不是很長且音樂形象較為鮮明,學生還是比較容易能感受到音樂所描繪的形象的。這是學生的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基礎階段,因此每節課扎實地讓學生學生聆聽至關重要。聆聽曲中有部分是來自動畫片、童話故事等離學生生活較近的音樂,這對學生的興趣產生了極大的激發作用,能較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演唱:本冊演唱曲目16首,大部較為短小、精煉。二拍子11首,三拍子5首,歌曲節奏基本比較簡單,難度不是很大,但在音準方面仍不容忽視,同一首歌曲里面相似句很多,很容易使學生混淆而唱成一樣的。三拍子相對來說要難一點,學生三拍子的韻律感不強,不能較好地掌握其韻律,在演唱時會較費力且顯得較為生疏,容易與二拍子的感覺混淆,因此要在之前的歌曲教學中作好鋪墊,讓學生在演唱三拍子時不那么難。
編創與活動:本冊教材中出現了模唱、聽音樂表演動作、節奏傳遞、念兒歌、打擊樂器伴奏、編兒歌、學習打擊樂器等的編創與活動,較之前教材的編創與活動相比,難度有所降低,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
知識與技能:本冊教材的一個最大改革就是將老版教材的知識暗線轉為明線,明確規定了每課、每學期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這使教師的教學更有方向性與目的性。本學期的學習力求使學生能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能跟隨老師模唱歌曲;認識x、xx、x—的節奏;了解音的強弱、長短;學習二、三拍子的韻律感;認識并學習木魚、碰鐘、舞板、鑼、鼓、镲的演奏方法并能對歌曲進行伴奏。這些知識與技能都是循序漸進的,難度也不大,相信一年級的學生可以勝任。其中,模唱為以后的樂譜識讀墊定基礎,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認真學習20xx版新課程標準,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并以此為指導,鉆研教材、備好每一節課,做到有預設進課堂。備課時備好學生,設計一些切合學生心理特點及實際的教學環節,使學生樂于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落實一年級學生的常規并逐步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堂中聆聽、演唱、發言等等各方面的習慣,以利于其音樂學習發展。
3、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如律動法、表演法、游戲法等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興趣,激發學生潛能。
4、積極采用合理的評價制度,根據一年級學生愛表揚的心理特點以鼓勵為主進行實時評價,同時將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以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5、多舉行班級音樂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現自己,以此提高學習興趣及學習自信心,使學生的音樂學習有更好的進步。
周次課次課題教學內容課時。
第1、2周第1課《好朋友》聆聽《玩具兵進行曲》3。
《口哨與小狗》。
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拉勾勾》。
第2、3周第2課《快樂的一天》3。
聆聽《快樂的一天》。
表演《其多列》《跳繩》。
第4周第1課機動2。
第5周第3課《祖國您好》2。
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頌祖國》。
表演《國旗國旗真美麗》《同唱一首歌》。
第6、7周第4課《可愛的動物》聆聽《袋鼠》《快樂的小熊貓》4。
表演《動物說話》《詠鵝》。
第8周第5課《愛勞動》3。
聆聽《勞動最光榮》《三個小和尚》。
《洗手絹》《大家來勞動》。
第10、11周第6課《小精靈》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4。
表演《小蜻蜓》《小青蛙找家》。
第12周機動2。
第13、14周第7課《小小音樂家》4。
聽《號手與鼓手》《會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圓舞曲》。
《法國號》《快樂的小笛子》。
第15周機動2。
第16、17周第8課《過新年》4。
聆聽《小拜年》《平安夜》。
表演《龍咚鏘》《新年好》。
第18周機動2。
第19周。
創編與活動。
創編與活動2。
第20周。
音樂宮。
音樂宮2。
第21周。
復習。
復習2。
第22周。
考試。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十二
教學內容:
1、聆聽和演出《春曉》。
2、學會三角鐵的演奏方法,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歌曲。
教學目標。
1、聆聽歌曲《春曉》(合唱版),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探究學習三角鐵的演奏方法,并能根據《春曉》的意境配伴奏。
3、對比感受兩首《春曉》的不同(合唱版、齊唱版),學會演唱,在演唱中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在學習中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三角鐵探究學習。
教學難點:能根據歌曲意境編配伴奏,并能為歌曲進行伴奏。
教學方法:演唱法、編創法、聆聽法。
教學用具:電子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會背誦很多古詩,其中有一首關于春天的古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說說看,是哪什么題目?——《春曉》。
2、學生填詞:讓我們跟著詩人孟浩然來到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的早晨。春天天氣非常暖和,他睡得可香了,連天亮了都不知道呢!于是他寫道:(春眠不覺曉)朦朦朧朧中,他聽見到處都是歡樂的鳥鳴,他欣喜地吟誦道:(處處聞啼鳥)當看到滿地的花瓣,他不由地感嘆道:(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學生有節奏的朗誦《春曉》。
4、小朋友非常喜歡這首古詩,很多音樂家、作曲家也喜歡這首古詩,他們給這首古詩編創了很優美動聽的旋律,使古詩變成了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以歌曲形式出現的《春曉》,給這個冬天帶來一點春天的氣息。
二、聆聽《春曉》(合唱版)。
1、初聽歌曲。
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樣的?情緒是怎么樣的?(歌聲充滿熱情、活潑流暢)。
2、復聽歌曲。
歌曲中除了古詩的演唱還有“啦”,讓我們跟著歌曲來進行表演。古詩演唱的地方請你輕輕地跟著音樂哼唱,“啦”的'地方請你跟著音樂來拍一拍手。
三、學唱《春曉》(齊唱版)。
1、導入:
2、初聽歌曲。
《春曉》快速度唱起來和慢速度唱起來有什么不一樣?(速度平穩,抒情優美)。
(1)學唱第一、二樂句。
我們一起來唱唱歌曲,你來唱第一、二句,我來唱第三、四句。
(2)學唱第三、四樂句。
我們換一換,我來唱第一、二句,你來唱第三、四句。注意“來”,它特別長。
3、復聽歌曲。
讓我們再來聽聽歌曲,你覺得要怎么演唱歌曲更好聽呢?
4、演唱歌曲。
(1)模唱歌曲。
(2)跟伴奏演唱歌曲。
(3)注意控制自己的聲音,不要大聲喊唱,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四、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1、認識三角鐵的聲音特點。
2、探究學習三角鐵的演奏方法。
3、用三角鐵為《春曉》伴奏(在歌曲的長音處伴奏效果好、有美感)。
五、完整演唱歌曲(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音樂是一首詩,音樂是一幅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音樂中又有著詩情畫意。現在讓我們閉上雙眼,此刻沒有詩也沒有畫,但是我希望你們用歌聲唱出你們心中的畫卷,唱出你們心中的詩篇,我就是你們的知音,讓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們歌聲中的詩情畫意!
六、課堂小結:
每一句詩就是一幅畫,每一串音符又是一首詩,詩人用優美的文字,畫家用神奇的畫筆,音樂家用一串串音符帶我們走入了美妙的世界。感謝同學們,你們的歌聲又一次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讓我們在美妙的歌聲中結束這節音樂課吧!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十三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共四個班,每班有70多人。由于班級人數多、學校又處于城鄉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弟較多,所以學生的音樂素質肯定會存在個別差異。
一年級的新生剛入學,什么都是新的,在教學上這也是一個有利點,常規各方面都可以新建立。
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少,因此在本學期唱歌教學上要進行歌詞的學習。一年級學生中,接觸過音樂學習的并不多,大部分學生沒有學習音樂的機會,會唱的歌也不多。
一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時間非常短,約十五分鐘,且學生喜歡動動玩玩,坐不住,好奇心也很強。
一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很有效地進行聆聽,但學生是非常喜歡唱唱跳跳的,因此對音樂課的興趣仍舊是相當大的。
二、教學目標:
第一課《好朋友》。
1、學習用音樂的方式相互交流,表達師生間、同學間的友愛之情。
2、初步懂得用正確的歌唱姿勢演唱歌曲,能愉快而整齊地演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拉勾勾》。背唱歌曲《拉勾勾》。
3、能和著歌曲和樂曲的基本節拍,有規律地說、拍“x、xx”的節奏型,能在簡單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自信和興趣,能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
4、認識書本中呈現“演唱”、“演奏”、“聆聽”、“知識與技能”、“編創與活動”和“提示”等音樂學習的圖標。
教學重點:
學習用音樂的方式相互交流,表達師生間、同學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難點:
能在簡單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自信和興趣,能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
第二課《快樂的一天》。
1、能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樂于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小組曲《快樂的一天》的感受。
2、能用自然的歌聲,整齊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繩》,表達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3、按《其多列》歌詞的內容,編創自己喜歡的動作。為歌曲《跳繩》學編一句歌詞。
4、能基本準確、均勻地用語言和身體動作,表現“走”(x)“跑跑”(xx)的節奏。
教學重點:
能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樂于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難點:
能基本準確、均勻地用語言和身體動作。
第三課《祖國您好》。
1、懂得國旗、國歌是祖國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能用自然優美的歌聲演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和《同唱一首歌》,表達愛國旗、愛祖國的感情。背唱《同唱一首歌》。
3、初步感受和體驗音樂中的強與弱,樂于和同學一起做編創節奏和音樂律動等游戲活動。
4、能用自然、放松的歌唱狀態,隨老師用“lu”模唱旋律,并用拍手、拍腿的動作,邊唱邊拍擊。
教學重點:
懂得國旗、國歌是祖國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聽國歌。
教學難點:
初步感受和體驗音樂中的強與弱,樂于和同學一起做編創節奏和音樂律動等游戲活動。
第四課《可愛的動物》。
1、從音樂中感受動物可愛的'形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2、能夠用親切、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動物說話》和《詠鵝》。
3、能為《動物說話》編創歌詞,并邊唱邊表演。
4、隨樂曲和歌曲的進行,能模仿和表現動物的神態,并隨樂曲的強弱變化做律動。
5、認識木魚、碰鐘,學會并探索演奏方法,記住其音色特點。能按歌曲提示的樂器圖譜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
從音樂中感受動物可愛的形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教學難點:
隨樂曲和歌曲的進行,能模仿和表現動物的神態,并隨樂曲的強弱變化做律動。
第五課《愛勞動》。
1、能用動作表現聆聽作品中“愛勞動”的音樂形象,感受勞動的歡快情緒。
2、能用恰當的情緒和力度,演唱歌曲《洗手絹》和《大家來勞動》,注意與發聲練習的要求相結合。
3、能邊唱歌曲邊做一強一弱的敲擊。
4、能基本準確、均勻地用語言和身體動作,表現“x—”(走嘔)、“x”(走)、xx(跑跑)三種節奏時值。
教學重點:
能用動作表現聆聽作品中“愛勞動”的音樂形象,感受勞動的歡快情緒。
教學難點:
能邊唱歌曲邊做一強一弱的敲擊。
第六課《小精靈》。
1、聆聽二胡曲《小青蛙》,能準確說出音樂中的相同部分。
2、能用動作表現《野蜂飛舞》的旋律特點,并對三種唱、奏形式不同的《野蜂飛舞》做出比較。
3、能用自然活潑的歌聲,整齊地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4、能用自然柔美的歌聲和動作,表演歌曲《小蜻蜓》。
5、認識響板,學會并探索其演奏方法,記住其音色特點,能按歌曲中編配的樂器圖譜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
能準確說出音樂中的相同部分。
教學難點:
能用自然活潑的歌聲,整齊地演唱歌曲。
第七課《小小音樂家》。
1、聆聽三首兒童器樂作品,能分辨鋼琴、小提琴獨奏和樂器合奏的音色,能分別用動作模仿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2、用甜美的聲音,福氣地演唱歌曲《快樂的小笛子》和《法國號》。
3、為歌曲《快樂的小笛子》和《法國號》選擇正確的強弱規律進行拍擊,并能邊唱邊準確拍擊。
4、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和所學的知識,能探索和表現音的長短。
教學重點:
能分辨鋼琴、小提琴獨奏和樂器合奏的音色,能分別用動作模仿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和所學的知識,能探索和表現音的長短。
第八課《過新年》。
1、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能用動作和鑼、鼓、镲等表現手段,參與本課樂曲和歌曲的聆聽與表演。
2、比較吉他彈奏的《平安夜》和合唱《平安夜》,能用語言描述對音樂的感受。
3、能用活潑歡快和抒情優美的歌聲,分別演唱《龍咚鏘》和《新年好》,表達過新的愉快心情。
4、正確掌握鑼、鼓、镲的演奏方法,有探索不同演奏方法的興趣,樂于用小組合作方式參與實踐與編創活動。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能用動作和鑼、鼓、镲等表現手段,參與本課樂曲和歌曲的聆聽與表演。
教學難點:
有探索不同演奏方法的興趣,樂于用小組合作方式參與實踐與編創活動。
總教學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體驗音樂的美感。
2、能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并樂于參加各種音樂實踐活動。
3、能模唱歌曲;掌握x、x—、xx的節奏;學習音的強弱、長短;感受二、三拍子韻律;認識并掌握木魚、碰鐘、舞板、鑼、鼓、镲的演奏方法并能為歌曲進行伴奏。
三、教材特點:
聆聽:本冊教材聆聽曲目17首,其中樂曲14首,聲樂曲3首。聆聽曲目都不是很長且音樂形象較為鮮明,學生還是比較容易能感受到音樂所描繪的形象的。這是學生的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基礎階段,因此每節課扎實地讓學生學生聆聽至關重要。聆聽曲中有部分是來自動畫片、童話故事等離學生生活較近的音樂,這對學生的興趣產生了極大的激發作用,能較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演唱:本冊演唱曲目16首,大部較為短小、精煉。二拍子11首,三拍子5首,歌曲節奏基本比較簡單,難度不是很大,但在音準方面仍不容忽視,同一首歌曲里面相似句很多,很容易使學生混淆而唱成一樣的。三拍子相對來說要難一點,學生三拍子的韻律感不強,不能較好地掌握其韻律,在演唱時會較費力且顯得較為生疏,容易與二拍子的感覺混淆,因此要在之前的歌曲教學中作好鋪墊,讓學生在演唱三拍子時不那么難。
編創與活動:本冊教材中出現了模唱、聽音樂表演動作、節奏傳遞、念兒歌、打擊樂器伴奏、編兒歌、學習打擊樂器等的編創與活動,較之前教材的編創與活動相比,難度有所降低,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
知識與技能:本冊教材的一個最大改革就是將老版教材的知識暗線轉為明線,明確規定了每課、每學期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這使教師的教學更有方向性與目的性。本學期的學習力求使學生能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能跟隨老師模唱歌曲;認識x、xx、x—的節奏;了解音的強弱、長短;學習二、三拍子的韻律感;認識并學習木魚、碰鐘、舞板、鑼、鼓、镲的演奏方法并能對歌曲進行伴奏。這些知識與技能都是循序漸進的,難度也不大,相信一年級的學生可以勝任。其中,模唱為以后的樂譜識讀墊定基礎,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版新課程標準,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并以此為指導,鉆研教材、備好每一節課,做到有預設進課堂。備課時備好學生,設計一些切合學生心理特點及實際的教學環節,使學生樂于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落實一年級學生的常規并逐步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堂中聆聽、演唱、發言等等各方面的習慣,以利于其音樂學習發展。
3、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如律動法、表演法、游戲法等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興趣,激發學生潛能。
4、積極采用合理的評價制度,根據一年級學生愛表揚的心理特點以鼓勵為主進行實時評價,同時將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以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5、多舉行班級音樂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現自己,以此提高學習興趣及學習自信心,使學生的音樂學習有更好的進步。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課次課題教學內容課時。
第1、2周第1課《好朋友》聆聽《玩具兵進行曲》3。
《口哨與小狗》。
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拉勾勾》。
第2、3周第2課《快樂的一天》3。
聆聽《快樂的一天》。
表演《其多列》《跳繩》。
第4周第1課機動2。
第5周第3課《祖國您好》2。
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頌祖國》。
表演《國旗國旗真美麗》《同唱一首歌》。
第6、7周第4課《可愛的動物》聆聽《袋鼠》《快樂的小熊貓》4。
表演《動物說話》《詠鵝》。
第8周第5課《愛勞動》3。
聆聽《勞動最光榮》《三個小和尚》。
《洗手絹》《大家來勞動》。
第10、11周第6課《小精靈》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4。
表演《小蜻蜓》《小青蛙找家》。
第12周機動2。
第13、14周第7課《小小音樂家》4。
聽《號手與鼓手》《會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圓舞曲》。
《法國號》《快樂的小笛子》。
第15周機動2。
第16、17周第8課《過新年》4。
聆聽《小拜年》《平安夜》。
表演《龍咚鏘》《新年好》。
第18周機動2。
第19周。
創編與活動。
創編與活動2。
第20周。
音樂宮。
音樂宮2。
第21周。
復習。
復習2。
第22周。
考試。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十四
教學目標:
一、欣賞樂曲,讓學生隨意做動作感受。
二、學習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的演唱曲。
三、讓學生主動參與設計歌曲游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二、欣賞《亮火蟲》。
初聽《亮火蟲》。
師: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美麗的景色,這是一首描寫亮火蟲的曲子,請展開你們那想象的翅膀再聽一遍。
復聽。
三、歌詞創編。
師(戴著火車司機的帽子):你們看老師現在象做什么職業的?(火車司機)誰想來當一當?給你戴戴,請你說一說戴上這頂帽子有什么感受?(3~5名同學)我們就帶上這種自豪、神氣、開心的情緒來唱一唱。
生:(聽音樂,邊聽邊自由做動作)。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歡快活潑,老師今天有個想法,想讓小朋友自己來學這首歌,誰先會唱,我們就請他當小老師,哪怕只教一句也行。唱得好,表演得好的小朋友,老師會獎勵他一份小禮品。小老師們再仔細地聽聽音樂。
生:(互教)。
師:老師先來編,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車開了,編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車走了。誰來編?每個小朋友只要能編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創編歌詞)。
師:小朋友們編的歌詞真好啊!我們來試一試唱唱我們自己編的詞。
四、音樂游戲。
師:我們的小司機開著自己的火車,你最想去哪兒?
師:想去這么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機只能去一個地方,那你們舉手投票看看想去哪個地方的小司機最多,我們就去哪兒。
生:(投票)讓我們一塊兒去祖國的首都北京,到那兒看升旗。
師:去_地方,路途可遙遠了,我們要經過_平原,_隧道,_大橋,我們一起來動動腦筋,用小凳子擺出山坡、隧道、大橋。
生:(擺凳子)。
師:(問擺設)一路上小火車要上山坡、過大橋、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們向著。
太陽出發吧。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十五
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教學過程:
一、師聲問好。
二、音樂活動。
1、填詞活動:雄雞喔喔。
早上起床,雄雞唱歌了。
跟隨老師朗讀歌詞。
試一試,用你學會的歌曲《我今天上學嘍》填唱新歌詞。請填得好的孩子當小老師。
2、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雄雞催我們早起,別遲到。我們背著書包唱著歌兒上學吧!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4、律動:跳踢踏。
來到了學校,音樂老師請大家跳踢踏舞。沒有音樂怎么辦?跟隨老師朗讀歌詞《跳踢踏》。
填新歌詞。
邊唱邊跳。(即興隨意跳踢踏)。
鼓勵孩子上臺展示。
評議、鼓勵。
三、結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十六
教學內容:
1、聆聽和演出《春曉》。
2、學會三角鐵的演奏方法,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歌曲。
教學目標。
1、聆聽歌曲《春曉》(合唱版),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探究學習三角鐵的演奏方法,并能根據《春曉》的意境配伴奏。
3、對比感受兩首《春曉》的不同(合唱版、齊唱版),學會演唱,在演唱中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在學習中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三角鐵探究學習。
教學難點:能根據歌曲意境編配伴奏,并能為歌曲進行伴奏。
教學方法:演唱法、編創法、聆聽法。
教學用具:電子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會背誦很多古詩,其中有一首關于春天的古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說說看,是哪什么題目?——《春曉》。
2、學生填詞:讓我們跟著詩人孟浩然來到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的早晨。春天天氣非常暖和,他睡得可香了,連天亮了都不知道呢!于是他寫道:(春眠不覺曉)朦朦朧朧中,他聽見到處都是歡樂的鳥鳴,他欣喜地吟誦道:(處處聞啼鳥)當看到滿地的花瓣,他不由地感嘆道:(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學生有節奏的朗誦《春曉》。
4、小朋友非常喜歡這首古詩,很多音樂家、作曲家也喜歡這首古詩,他們給這首古詩編創了很優美動聽的旋律,使古詩變成了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以歌曲形式出現的《春曉》,給這個冬天帶來一點春天的氣息。
二、聆聽《春曉》(合唱版)。
1、初聽歌曲。
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樣的?情緒是怎么樣的?(歌聲充滿熱情、活潑流暢)。
2、復聽歌曲。
歌曲中除了古詩的演唱還有“啦”,讓我們跟著歌曲來進行表演。古詩演唱的地方請你輕輕地跟著音樂哼唱,“啦”的'地方請你跟著音樂來拍一拍手。
三、學唱《春曉》(齊唱版)。
1、導入:
2、初聽歌曲。
《春曉》快速度唱起來和慢速度唱起來有什么不一樣?(速度平穩,抒情優美)。
(1)學唱第一、二樂句。
我們一起來唱唱歌曲,你來唱第一、二句,我來唱第三、四句。
(2)學唱第三、四樂句。
我們換一換,我來唱第一、二句,你來唱第三、四句。注意“來”,它特別長。
3、復聽歌曲。
讓我們再來聽聽歌曲,你覺得要怎么演唱歌曲更好聽呢?
4、演唱歌曲。
(1)模唱歌曲。
(2)跟伴奏演唱歌曲。
(3)注意控制自己的聲音,不要大聲喊唱,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四、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1、認識三角鐵的聲音特點。
2、探究學習三角鐵的演奏方法。
3、用三角鐵為《春曉》伴奏(在歌曲的長音處伴奏效果好、有美感)。
五、完整演唱歌曲(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音樂是一首詩,音樂是一幅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音樂中又有著詩情畫意。現在讓我們閉上雙眼,此刻沒有詩也沒有畫,但是我希望你們用歌聲唱出你們心中的畫卷,唱出你們心中的詩篇,我就是你們的知音,讓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們歌聲中的詩情畫意!
六、課堂小結:
每一句詩就是一幅畫,每一串音符又是一首詩,詩人用優美的文字,畫家用神奇的畫筆,音樂家用一串串音符帶我們走入了美妙的世界。感謝同學們,你們的歌聲又一次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讓我們在美妙的歌聲中結束這節音樂課吧!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十七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火車過瑤山》。
三、聽賞《苗嶺的早晨》。
3、師提示:學生若說不出,老師可以放一些學生熟知的歌曲如:《娃哈哈》、《愛我中華》、《北京的金山上》等,鼓勵學生隨音樂舞蹈、律動。
6、師簡要介紹苗族的一些相關知識如服飾、風俗和苗嶺早晨美麗的景色。
8、聽歌曲的第一部分:想想,你從歌曲中能看到什么景色——師做簡短小結:清晨,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苗嶺的早晨空氣格外的清新、寧靜。林中的鳥兒也醒了,它們自由盡情地歌唱著。
9、師教畫圖形譜。
11、完整的聽一遍,并根據書上的插圖編故事。
12、小結,下課。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十八
一、通過聽《火車波爾卡》、《捉迷藏》,唱《火車開啦》、《躲貓貓》等音樂活動,表達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歡樂的情緒。
二、學習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輕巧地聲音清晰、準確地演唱歌曲。并通過歌曲的游戲,養成聽音樂做動作的習慣。
教學內容。
一、聆聽《捉迷藏》。
二、復習歌曲《火車開啦》。
教學過程。
一、生聽音樂《火車波爾卡》跟師琴做拍手的律動。
二、聆聽音樂《捉迷藏》。
4、請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戲。
三、復習歌曲《火車開啦》。
1、復習“火車”三聲部節奏wu-|wu-||honghong|honghong||引導學生模仿火車車廂內發出的聲響,吃東西、翻看雜志、叫賣聲、打酐聲、哭聲、笑聲。并再次進行多聲部創作:wu-|wu-||honghong|honghong||kacha|kacha||哭聲笑聲叫賣聲打酐聲要求有力度、速度的變化。
2、復習歌曲《火車開啦》學生唱歌曲老師加以指導。
3、編創與活動a、開火車的游戲,由歌謠和歌曲《火車開啦》組成。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比賽b、活動過程大家一齊唱開火車的歌,從一個站向另一個站“開”去,到了一站,讀拍歌謠,然后再向另一站“開”去。要求讀拍歌謠準確、清晰。達到要求者給這個車站起名字,然后再繼續游戲。c、讓學生參與設計游戲,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投入。每一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戲方式,看哪一組游戲編創的好。
四、課堂小結: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十九
走走(嘔)。
課后小記:
課題:閃爍的小星總課時數:第2節。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閃爍的小星。
2、律動表演。
教學目標:學習用輕快、明朗的聲音,準確的時值,演唱一字一音的歌曲《閃爍的小星》,并通過律動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學唱歌曲并表演。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同前節)。
二、檢查復習。
請同學說一說上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邊念邊拍綜合訓練三,注意時值不要錯,節奏要把握住。
三、學唱歌曲。
1、導入。
同學們,天空中有美麗的白云,還有什么?(星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閃爍的小星”。
教師范唱,請同學說一說聽了之后有什么感覺?
2、念歌詞。
請同學們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注意:節奏要準確,咬字清楚,要有表情地朗讀歌詞。
3、學唱。
教師再次范唱。(請同學跟著小聲哼一哼)。
聽唱法學唱歌曲。教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
處理:要求學生吐字要清楚,采用中弱的力度。
反復練唱,請同學閉上眼睛想一想,夜空中星星閃爍,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演唱。
四、律動表演。
1、同學們,星星在夜空中閃爍、眨眼,你能用什么樣的動作表現出來呢?(手腕的轉動)。
2、請同學四人為一組,自編動作,看誰編得好。
展示同學們編的舞蹈。
3、請一部分同學站到唱游課常規隊形前面。按節奏邊唱邊自由行走,周圍的同學按節奏拍手,到每一樂句第四小節處,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
五、小結。
請同學們四人一組編排舞蹈,看那組編的好。
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
板書設計:閃爍的小星。
中速稍慢中弱。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實用篇(熱門20篇)篇二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歌曲。
三、新歌教學。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的鑼鼓聲敲得真好!過年了!讓我們一起來唱一首過年歌吧!
(二)聽范唱。
(三)感受歌曲。
1、跟著音樂拍節拍。
2、用鑼鼓聲伴奏。
(四)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自讀。
3、跟節奏讀。
(五)學唱。
1、默唱。
2、輕聲唱。
3、指導唱。
4、分角色唱。
5、表演唱。
6、指名上臺唱,師生共同點評。
7、跟音樂完整表演唱。
8、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