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教育隨筆中班篇一
中班上學期,幼兒園決定讓我班試點實驗班,主要在區域活動開展上進行試驗,開創出一種非正規活動的進行模式。因為是實驗班,所以幼兒園的決策層和實驗班的所有老師一起共同策劃和布置了班級的區域布局。我們中班的場地因為是改造的,所以本身有點擠。但因為區域的需要,又放置了六張正方形的小桌子。剛放進來的時候,老實說,我覺得很擠。因為習慣了傳統的集體教學,覺得好像沒有一塊大大的空場地作為集體教學的位置,好像不知道小朋友要怎么坐。一直都在這種感覺中。
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場地就是這樣的,就必須得要面對現實,要根據新場地來安排活動。
現在我們的集體活動基本上在前面部分的場地上。后面的桌子,我們漸漸地發現它的好處了。因為小朋友經常會有程度不同的,學習的進度不同,完成任務的速度不同,那些先完成的人和后完成的'人一般都是我們老師比較難管理的部分,完成快了沒事干,完成慢了,又管不著。但是現在我發現麻煩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因為,每次先完成的,我就打發他們去參與區域活動,因為有平常玩區域的經驗,他們一般也能自主地開展起來,有些孩子還能坐一些自主的事情,比如上次他們玩過什么了,興趣還有,這次就又去玩了。而且,他們在后面玩區域盡然一點也不影響前面孩子的學習。這種情況,讓我可以專心輔導好剩下來的孩子的學習。
有時候大部分孩子都完成了,我又打發那幾個所剩無幾的孩子到后面去繼續完成。我自己對大部分的孩子繼續下一個活動。有些孩子比較做事比較細心,作品做得很仔細,但是花的時間很多,有時候,老師也不忍心打斷他,但是因為場地和環境的關系,會忍痛打斷。但現在因為有了這個條件,我就可以允許他做完。比如今天做手工“花仙子”,有幾個孩子做得慢一些,我就可以不打斷他,讓他安心在后面做。只要不影響吃飯就行,對他來說,能堅持做完手中的一件事,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種完整過程的體驗,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昨天的骨干教師展示課中,中班的一位孩子專心做傘到最后,老師也沒打斷他,我覺得就很好。
區域小桌子,一個我原先并不怎么認可的設施,現在慢慢地越來越發現它的好處了。也許是我的做法,隨著環境的改造在改變,但是真正的,其實我知道,是我的教育觀念在改變,這種觀念的改變他是一種進步。因為,我覺得我的新做法讓我的教育過程變得輕松起來。
教育隨筆中班篇二
5—6歲幼兒的情緒穩定性和有意性進一步增強,產生了一些比較穩定的情感,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并能運用語言來調節情緒。同時,這個年齡段幼兒情緒反應的社會性進一步加強。他們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尤其是得到他們心目中的權威人物的重視;渴望與同伴游戲并建立較為穩定的友誼關系。在這一時期。他人的態度表現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情緒反應。成人的表揚會令他們欣喜高興。同伴的拒絕會讓他們情緒低落。
他們喜愛和同伴一起游戲,能從容地應付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新情況。開始懂得關心同伴,例如幼兒有時告訴老師:“xxx生病了”,有時問生病的同伴:“頭還疼嗎?”上課的時候當我的語氣有變化的時候,幼兒也會有所改變,亂亂吵吵的小孩馬上就會坐的端端正正的,并且還會舉手回答我的問題,希望再能得到我的表揚。
本班幼兒剛開始具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對成人友善的批評也能接受,但是有時需要適當的提示。
他們已經開始學習管理自己的表情。他們在不同的對象面前有著不同的情緒表達。
當孩子們期待接受人們的人際支持的時候,他們會表達情緒。在人際支持的結果期望上,本班幼兒認為父母和教師都能明白自己的情緒感受。但那些傾向于不表達消極情緒的幼兒認為表達消極情緒是不被他人理解的。
在保護他人情感方面,本班幼兒已經表現出明顯的親社會傾向,他們表現出對父母和同伴的感受非常敏感,并根據對象的感受來調節自己的情緒表達,決定表達或者掩飾自己的真正情緒,意識到表達消極情緒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有些幼兒情緒表現的手段多樣,如用語言、圖畫、音樂、舞蹈等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情感。
因為幼兒情緒理解發展進入成熟期,所以有消極情緒也有混合情緒,本班幼兒對情緒的理解已經比較全面,不僅對高興等積極情緒具有較好認知,對吃驚、傷心等消極情緒的認知也比5歲以下的幼兒有了根本性的質的跨越。當然,相對而言,對高興、傷心、好奇的識別較好,而對害怕、討厭和生氣的識別較差。混合情緒理解指幼兒認識到同一情景可能會引發同一個體兩種不同或矛盾的情緒反應。比如要放假了,他們能理解既能感受到假期的歡樂,有能感覺到與同伴分離的遺憾。
另外,本班幼兒上學較遲,對那些依賴性強、膽小、動作不協調、緩慢、人際交往困難、行為自立能力較差、自我保護意識較弱的兒童都有很大的幫助。
教育隨筆中班篇三
今日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李明小朋友的母親跑來對我說:“教師,你把李明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李明在哪?他怎樣不進來?”媽媽著急地說:“他今日早上不愿來幼兒園,此刻在幼兒園門口,就是不進來。”我放下手中的活跟著李明的媽媽來到幼兒園門口,只見李明在車上邊哭邊喊:“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我過去問他:“你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痛地哭了起來。
從這件事上,我們能夠看出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強,那我期望各位教師在處理孩子們每件事情上,能多研究以下孩子們的感受!
睿睿不再含手指了
“教師,睿睿在家又含手指了,真拿他沒辦法。”今日早上入園時,睿睿媽媽愁眉苦臉的對我說。睿睿是我們班最小的一個孩子,入園時還不到兩歲半,雖然在班里比較乖巧,大家也都十分喜歡他,可是他有一個含手指的壞習慣很讓人頭疼。在家睿睿的父母想盡了各種辦法都不管用,還是照含不誤。睿睿入園快兩個月了,含手指的習慣再不改掉,對他以后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必須要幫睿睿改掉這個壞習慣。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睿睿不含手指呢?真巧,今日午時有一節《認識小手》活動,我給每個孩子的手指上畫上五官,并起上名字,讓他們和手指娃娃做好朋友,要愛護它們,不能咬或者含他們,這樣手指娃娃會不舒服的。之后,我又啟發孩子們說出手指娃娃有哪些本領?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出很多答案,當然睿睿也很進取回答。借此機會我之后問:“手指娃娃做了這么多的事情,那么它的身上臟嗎?此刻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一下就明白了。”孩子們經過觀察發現指甲里藏了許多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細菌,我告訴大家這些細菌如果吃到嘴里,就會生病。所以我們必須要及時給手指娃娃洗澡,做個講衛生的好孩子。從此以后,我細心的觀察著睿睿的一些變化,并及時的鼓勵他,一周下來,睿睿含手指的習慣慢慢改掉了。
教育隨筆中班篇四
晨間活動時,我發現陳天祥嘟著小嘴在美工區認認真真地畫著,畫的是什么呢?畫的是一顆大樹,樹枝上畫上一個個又大又圓的東西,像蘋果,又像是西瓜。
“陳天祥畫的什么東西呀?”我蹲在他面前問。“一顆蘋果樹。蘋果樹上結滿了很多的蘋果,我在這個蘋果上給它安裝上按鈕,用手輕輕一點,甜甜的果汁就嘩嘩地流出來了,小朋友都能夠用被=杯子之后喝。”“這是什么呢?”我指著一個似人非人的圖像問;“這是奧特曼,他能發出光環,把偷蘋果的賊打跑……”陳天祥講的眉飛色舞。“呀,你這個蘋果真棒,還能當武器呢!”我故作驚訝的夸獎他。
“唉呀呀,陳天祥可真能干,能畫出這么神奇的蘋果樹,教師為你鼓掌。”我由衷的為聰明的陳天祥鼓起掌來。
在我們成人看來有幾分丑陋的蘋果樹,各種不規則的蘋果,在陳天祥的眼里竟如此美妙。由此可見,孩子的思維不受定式所限,常常是異想天開,而智慧的火花也就在這異想天開中迸射出來。作為孩子心靈的啟蒙者,不應將孩子的世界囿于成人的思維定勢之中,而應適時引導,點撥,那樣就會收到許多神奇的“蘋果樹”。
2、
這天中午吃飯時我發現博文的桌子下邊有水,就問:“博文你的桌子下邊怎樣有水呢”博文看了看我并沒有說話,我又說:“是不是湯灑了。”“是”博文很爽快地回答。我走過去看到博文的褲子也濕了,急忙說:“不要緊,,此刻你先吃飯,等吃完了飯教師幫你收拾。”博文很高興的坐下繼續吃飯。
午睡的時候我去給博文換褲子,摸到里面的秋褲也濕了,我明白博文不是灑湯了,而是尿褲子了,我又重復的問了博文一遍,博文的回答還是湯灑了。看到博文那認真的樣貌,我說:“唉,博文你能夠小聲的在我耳邊說實話。”博文很高興趴在我耳邊說:“教師我尿褲子了。”我也湊在他的耳邊說:“不要緊,以后記住有尿去廁所。”博文點點頭。這時別的小朋友看到了就說:“教師你們說什么”我告訴孩子們:“這是我們的秘密,不能告訴你們,是不是博文。”博文看著我點了點頭。
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尊心,他們明白尿褲子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尿了褲子也怕別人明白。幼兒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構成時期,他們開始注意別人對自我的評價,保護自我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我們不注意教育方式,經常使孩子出丑,將會使孩子變得不以為恥、習以為常,無形中對不好的行為起了加深作用,這樣做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
我們班一個叫王浩強的小朋友,上課不認真聽講,排隊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規則的時候總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規則時透過教師的教育他們會平靜地理解,可是這個寶貝一旦不守規則教師對他進行教育時,輕則會言語吵鬧,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嚴重影響了活動秩序,也影響到其他的小朋友。不管怎樣耐心說服都無濟于事,并且最近有變本加厲的趨向。
中班的孩子,就應對自我的行為有必須的控制潛力,并且對自我行為造成的結果就應學會理解才行,可這孩子越演越烈。透過調查明白,這個男孩是第二個孩子,前面有一個不幸夭折了,父母對這個寶貝格外珍視,對一些出格的行為不能及時引導,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通常都會得到滿足。
所以這孩子把這種方法當成一個法寶,在家用,到幼兒園也拿來用,不分場合,不分地點。可是在幼兒園里小朋友不會牽就他的這種行為,教師對他的這種行為也要及時教育。
我首先和家長溝通一下教育方法,同時引導孩子有事情要用語言表達,而不是哭鬧就能解決問題的。有事慢慢說教師和小朋友都及時幫忙他,和他一塊兒做游戲、一塊兒玩。透過這段時間的教育,這孩子有了不小的改變,缺乏的只是堅持。相信我們只要堅持下去,這孩子會變成一個好孩子的。
教育隨筆中班篇五
一天,一博小朋友的一句話提醒了我,“老師,你要這么多廢紙干什么呢?每天都讓我們撿,真麻煩。”原來,孩子們并沒有意識到隨手扔紙有什么不好,但撿紙卻成了一項負擔,他們也并不了解廢紙的價值。
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后,一天早上,我故意沒搞教室的衛生,教室里亂七八糟的,孩子們來園后,都很驚訝,“今天怎么這么亂呀?真不舒服。”我故意問。“教室為什么這么亂呀?”孩子們不吭聲了,我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教室就是小朋友的家,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責任愛護它。如果家里亂糟糟的,客人來了不喜歡,我們自己也不舒服,時間久了還容易生病。接下來,我又以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們了解了廢紙的用處。
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用我特別提醒,孩子們都會主動把廢紙扔在垃圾箱了。
仔細想想這件事,我明白了:好多時候,我們自以為采取了孩子們樂于接受的方式,其實不然,我們只有從孩子們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最終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