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又見朋友篇一
是霾遮住了你的芳容
還是霧蒙住了我的雙眼
多少年,多少個日月
你的倩影時隱時現
人們悄悄拿出舊照片
點數春秋,懷念童年
春天下起了及時雨
夏日的風迎合了伏天的節拍
天空的臉被歡快的心情
清洗得湛藍湛藍
漂浮的云彩是沒涂勻的胭脂
把天空裝扮成待嫁的新娘
羞澀靦腆,清新明麗
秋來了,蟬聲漸弱
天藍如海,云淡風輕
是要把新妝留到冬天嗎
鳥兒裸露著身子
遠山藏不住秘密
大地坦然的暴露一切
澄澈純凈,天然和諧
又見朋友篇二
我不是真正的北京人。爸爸是湖北人,媽媽是山西人。我們很少回老家,因為老家在農村,離車站機場都很遠,回去一次,爸爸就得開一整天的車,十分麻煩。
但我很想很想回老家過年。記憶中只回去過一次,那是我剛上小學時的事了。那次我把我的小兔帶去了,還跟它在奶奶家旁邊的山坡上追跑。山坡旁有一條河,叫涢水河。在山坡上打滾時,總聽到媽媽喊:“寶兒,看著點兒,小心掉下去!”這時,奶奶會用方言大聲責備媽媽,然后扯著嗓子喊:“不啪(怕),蹦(甭)聽你馬(媽)的,盡滾哩,盡滾哩!”于是,我就真的當那條河不存在似的,一直滾到坡腰、坡底,直到岸邊。把頭往旁邊一轉,便看見波光粼粼的河面。
實在沒法不將它刻入記憶。無法計數的點點斑斕侵占了所有視線,與跳動的生命一起閃耀,可如果用目光追隨其中一個,便做不到了。若靠近了,聽不到水的叮咚聲,只能看到細小的波紋,如音符躍動起舞,將來自天空的陽光打碎成一條條晶瑩的`旋律。這些旋律漸漸向遠方跑去,我只能用目光追逐,直到再追不到了,就望著那點點金光,不斷地出現又消失,蜿蜒著遠去。
視線稍微挪回一點兒,便一下子看到一層斑斕的石子躺在河床上,偶有一塊“石子”突然跳起來游走——原來是一條偽裝的石斑魚。還有從石頭縫里艱難鉆出來的水草:那么清晰的綠色飄搖著,令人浮想聯翩。河水的清澈并不使人感到凄冷或透心涼,反而充滿了溫暖的氣息,雖無色無味,卻能融化心靈——這是這條河才擁有的清澈。
我發著呆,幾只鷺影掠過如鏡的水面,劃破夕陽與漣漪的纏綿。
后來就記不清了。好像和小兔一起顫抖著走過水面上沒有扶手的木板橋;又好像在對岸摘了油菜花,還纏著爸爸抓了條石斑魚……都模糊了,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那條涢水河。
也許是太想念爺爺奶奶了,也許是厭倦了城市的嘈雜,去年春節,已是一名初中生的我強烈要求回老家。
就像內心深處有一種東西硬拉著我,有一種記憶與我有了契約,我跟媽媽說要去涢水河。她稍稍遲疑了一下說,你去吧,讓爸陪你。
卻發現,我真的認不得了。這是哪兒啊,河呢?我四下張望。
那兒啊,就底下那個。這不就是那個山坡嗎?爸爸指了指。
又見——涢水河?我心頭一緊。
沒錯。還是那個方向,河水都朝著那個遙遠的光點流去,忽明忽滅。只是,我聽見泡沫碰撞破裂的聲音,好像還伴隨著塑料的翻滾聲。走近,一股撲鼻的臭氣沖過來,河水顏色灰黑又墨綠。我的內心突然有種記憶被切斷的感覺,我連忙尋找那光點、那波紋,和那散發著溫暖的清澈。
找不到了。岸兩邊的垃圾替代了啄樹枝的鷺、啄泥巴的燕,黑得讓人透不過氣來的黑水濺到寬大的石拱橋下。橋上一輛摩托車駛過,一串黑煙飄到河面上。記憶中破舊的漁船和對岸的油菜花變成了高樓大廈。我曾盡情打滾兒的草地山坡、奶奶曾經喊我的地方,如今已是工業泥沙堆,堆得跟山坡一般高。耳邊喧囂不斷,我真的不認識了。
好陌生啊,我的心好痛。契約撕碎,思緒停滯。
那年代,再回不去了;那故鄉、那寧靜,人們對自然的敬愛,再也回不去了。
又見,再見。再見,不見。
又見朋友篇三
雨來了。
還埋在題海中的我被爸爸與弟弟拉了出來。外面煙雨朦朧著,城市被雨霧籠罩著,可我的腦子中還糾結著剛剛那道數學題。
看這弟弟那黑得發亮的眼眸,直愣愣地望著我,似乎是在乞求。是呀,有多久沒有玩了。
我卷起褲腳,拉起他的小手,跳在一個又一個水坑上,水花向四周迸射開來,開出一朵轉瞬即逝的花朵。雨還一直下,我們如同雨中的舞者,跳動著。雨水浸入了鞋襪,癢酥酥的,可內心卻又是如此開懷。真的,有多久沒有玩了,如此的忘懷,卻又如此令人享受。
“姐姐,這個怎么走呀?告訴我好不好?”
“跟著我。”
我踏上草地邊的石階。“不能掉下去,也不弄踩在草地上。”我十分仔細又簡練的解釋道。
曾記得小時候每次與爺爺奶奶還有堂弟回家,我們總喜歡在石階上走,而爺爺奶奶怕我們掉下去扭傷腳,也總是在一邊護著,叮囑著我們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