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美麗徐州字美麗徐州字篇一
秋日的傍晚,寒風呼嘯,天漸漸黑了下來。操場上,一個身影,左右晃動著。
走近一瞧,滿頭的銀絲,滿臉的皺紋——那個打掃校園衛生的老太太。
每次體育課,都能見到她那掛滿笑容的嘴角。盡管已是年邁,可她似乎仍具有一顆少年般的內心:工作之余,總會來看看我們踢球。或有時,她也會幫我們將踢出界的球踢回來,她的臉上無不洋溢著喜悅。
除此之外,她身上總會帶著大的塑料袋,在操場上四處尋覓丟棄的瓶子。當然,如果有了空瓶子,大家也會主動地遞給她。那一次,我剛喝完一瓶水,只見這位老人蹣跚地走了過來,身上的塑料袋只裝了一半,她嘴里喘著氣,弓著腰,低著頭一步步向前走著,我見了她,即刻將瓶子放到她的袋子里。她抬起頭,咧著嘴對我笑笑,又點了點頭,邁著緩慢的步伐一直向前走,似乎要走到這條路的盡頭。
她很少言語,可她最美的語言就是笑。
操場上,寒風吹得更加猛烈了,那只布袋也已被撐得鼓鼓囊囊的了。往日空瓶成堆的操場也已被清理的干干凈凈了。
她,一個默默無聞的清潔工,卻是整個校園最美的。
一個老人,一個操場,一顆樂觀的心,我不禁肅然起立。
美麗徐州字美麗徐州字篇二
風景是什么?
在農民的眼里。風景就是那一望無垠的麥田,寄托著一年的收成:風景就是那紅甸甸的高梁地,每一穗都要象征著日子的紅紅火火。
在詩人的眼里,風景就是秋日里的一抹驕陽,熱烈而不孤傲。就是那南飛的雁陣,在“一”字與“人”字里的流動里譜寫著生命的贊歌。
在音樂家的眼里,風景就是那串串美妙的音符,就是那指揮棒的揮動中流出的曲子。
那么,在你我的眼里呢?
清晨,從家里一路走到學校。路邊是漸黃的麥田,風吹過來,掀起一陣陣麥香,耳邊回響起那首輕快的曲調:“遠處未來天空下涌動著金黃的麥浪……”歌里是對遠去的愛情的回憶和懷念,而我感受更多的是那些曾經的風景,那些風景里的人。
初中時,曾經有過一段轉學經歷。嚴格說應該叫風波,因為只在那個陌生的校園里待了一天,而后又重回之前的那個校園了。當我走進那棟看起來像小山一樣的教學樓時,我心里不知是何種滋味。那樣用黑壓壓的人頭填滿的教室讓我有一種窒息的感覺。負責接我的班主任把我安排在一個優等生旁邊。我收拾書包過去后,她只透過一層鏡片向我傳遞了一個微笑的眼神,以表示友好。而后又鉆到了那摞用各科資料高高堆砌起來的城墻里,繼續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而我,只能靜靜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再說話。因為此刻,我分明覺得,哪怕只有一句話都會打擾到這個專心致志的莘莘學子里的一員。我心里很失落,這種失落里填滿了一種叫做自卑的感受。我此刻所處的地方,是在本縣里赫赫有名的初中。這里聚集了本里各個鄉鎮的優等生,縣里的一部分學生也舍近求遠的來這里就讀。然而我并沒有為這所學校的光榮歷史所感動,我心里更多的是擔憂,擔心我這個普通學校里的數一數二的尖子生會在這里,在這的成績單上一落千丈,我害怕成績會落到年級一百后,像這這會成為自己的一個笑話。我從小心里素質就不怎樣,遇事總往壞處想。本來這次轉學,是想著這里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住宿生活會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然而,當我的腳當一踏進這里,心就仿佛落入了深淵。我縱然可以責罵自己這樣的沒出息,詩歌沒見過世面的人。可我、為什么非得折磨自己的心留在這里呢?這里沒有一個朋友,更沒有一個熟悉的臉龐。這不是屬于我的地方。這個想法一直在心里蔓延滋長著。
數學課上,身材高大的數學老師,在講臺上指點江山,板書一次次寫滿黑板,一次次又被擦掉,化為灰白色的塵埃,盤旋著,最后落到了地面上。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腦,無法安心聽講。何況這位老師思路又是如此流暢。我本身基礎并不差,只是,總覺得合不上老師的拍子。我便一直處在了一種低落消極的情緒里。終于,到了中午,我再也熬不住了。我以為我可以笑著在這里馳騁沙場,卻不想敗給了自己的心魔。
這個時候,一個相貌清秀的小女孩像一道光一樣接近了我。她看出了我的不安,我想我當時那張想哭的臉任誰看了都知道這人有多么憂傷吧,然而,走近我并給我幫助的人卻只有她一個。我忘不了,在那樣一個烈日當空的正午,一個安靜卻善良的女孩陪我走遍了大半個校園,陪著我繞過偌大的操場,走過長長的走廊,打開一扇又一扇辦公室的門,去找當時的班主任老師,告訴她我要回去。路很長,尤其是對于當時一心想要逃離的我來說,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我早已忘記當時我們之間都說了什么,她是如何寬慰我的,我只記得,她是那樣嫻靜那樣沒有一絲怨憤與急躁的臉龐。時間抹去了很多的細節很多的神情很多人的面容。而那種恬淡、溫柔、善良卻總是讓我心里感受到那份溫暖,那種身在異地,束手無措,無處安身的焦躁之感早已被這份平靜如水的陪伴淡去了很多,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久違的真誠。
只可惜,當時我卻并沒有弄清她的名字,只是向同桌詢問時,知道女孩的名字可能叫孟金娜。于是,這個名字便一直住進了我的心里,當然這個名字都有可能是錯誤的,因為,那天的人和事是那么的混亂,我無法保證向同桌說起的女孩就是她所認為的女孩。
后來,在高中我遇到了很多來自那所初中的人,我向她們打聽時也只能提孟金娜的名字,因為,除了這個名字,我再也沒有可以引起她們回憶的東西了。
最終,我沒有找到那個女孩。那個在我孤苦無依被悲傷與不安侵襲的時候,曾遞給我微笑與希望的那個安靜的女孩。
一路成長,一路風景。感謝那些在你生命里出現的短暫的風景。雖然,只是一個中午的陪伴,卻分明清爽了整個夏天。
這樣的風景,不會時時出現,卻能夠在短暫中讓人體味到永恒。感謝這樣的風景,感謝這樣的人出現在了你我的生命長途中。
美麗徐州字美麗徐州字篇三
我有一個美麗的家鄉,那里風景如畫;節日獨特;特色小吃數不勝數……這就是古稱彭城,具有4000多年光輝歷史的徐州。
徐州風光怡人、美若西子、秀比江南,兼有北雄南秀之美。連綿起伏的云龍山,由九個山頭組成,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云霧繚繞而得名。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美。云龍湖湖水清澈見底,游魚、水藻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三面青山,一面城的自然風光,引來了無數游客。北宋文學家蘇軾就情鐘此湖。云龍湖湖水面積約平方公里。漢王是徐州著名的花果、玫瑰之鄉。這里山脈連綿,河流縱橫,素有“山水一色,民事物阜之稱”,就連天下聞名的拔劍泉也在此安家落戶。
彭城大地留下的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跡不勝枚舉。尤其以“漢代三絕”——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文化最為奪目。
徐州的傳統民俗源遠流長。伏羊節,這是屬于徐州人自己的節日。伏羊節是于每年的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持續一個月。在這個月里,徐州的人們集中在各個酒店、羊肉館、燒烤攤等地方,吃羊肉,喝羊肉湯。二月初二龍抬頭,小朋友們忙剃頭,老百姓們爆米花、炒糖豆。
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匯聚彭城:辣湯、烙饃、馓子、窩頭、壯饃、狗肉……其中,辣湯是徐州特有的小吃,是由我國第一位著名的職業廚師彭祖創制,至今有4000余年的歷史。
這就是真正的徐州——我那美麗的家鄉!
美麗徐州字美麗徐州字篇四
我愛老家的徐州云龍湖,無論春夏秋冬,它都很美。
生機勃勃的春季來了,迎春花在褐色的枝條上悄悄地開放,花的枝條托起了鵝黃色的花苞,花朵像心里藏著秘密的孩子一樣,捂著嘴似乎說:“不要告訴它。”但是有個快嘴的迎春花卻憋不住了,大聲地說:“春季來了……” 話音未落,所有的花兒都已經開了。此時,徐州云龍湖已是春意盎然。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艷。迎春花兒趕集似的聚集到了徐州云龍湖。湖水解凍了,綠盈盈的,像一塊天然翡翠。一群群鳥掠過湖面,湖面上露出了一圈圈漣漪。
夏天的徐州云龍湖最熱鬧了。夜晚,明月東升,華燈齊放,彩燈倒映在湖面上,宛如無數條銀蛇在游動。人們穿上泳衣,戴上泳帽,“撲通撲通”跳到水里。有的狗刨,有的蛙泳,不時濺起白色的水花,歡歌笑語,徐州云龍湖沸騰起來了。
絢麗多姿的秋天到了。樹葉黃了,楓葉紅了,桂子香了。一陣秋風吹來,枯葉“蝶”被風吹了下來,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落進湖里,像一葉小舟航行在湖里;有的卻隨風飄蕩。
寒冷的冬天到了,湖水結冰了,像漢白玉雕刻的“天然滑冰場”。孩子們來滑冰了,有的摔了個“狗啃冰”,笑笑,站了起來;有的摔了個“老頭鉆被窩”,摸摸酸酸的屁股,接著滑。
四季的徐州云龍湖,都能給我無窮的歡樂。
美麗徐州字美麗徐州字篇五
暑假里,我跟隨青果作文老師參觀了徐州博物館。
徐州博物館位于云龍山北,始建于1959年,占地33000平方米,陳列主樓為主展區,由“金戈鐵馬”、“天工漢玉”、“漢室遺珍”、“俑偶華彩”、“史河流韻”五個展廳組成,是徐州文物收蔵、保護的綜合性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一樓,首先參觀的是“金戈鐵馬”展廳,廳內展出的是從石器時代到明朝的兵器。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鐵札甲和錯金銀鳥形飾銅戈。鐵札甲是漢朝土兵穿戴的盔甲,光鐵片就重20多公斤,導游游姐姐介紹說:“古代挑選士兵,首先要看體魄,其次才看頭腦,如果連盔甲的重量都承受不了,那么頭腦再靈活也不能參軍。”呵呵,原來什么時候都得有一個好身體啊!錯金銀鳥形飾銅戈是一種儀仗用品,一般不用于打仗,主要是檢閱時將軍用來發號施令的。銅戈頂部裝飾著兩只栩栩如生的金黃色小鳥,小鳥的翅膀上鑲嵌著十幾粒銀光閃閃的寶石,看了就讓人愛不釋手。我不禁在心里贊嘆,我國古代工匠的技藝真高超啊,這件兵器現在看起來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工藝品。
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天工漢玉”和“漢室遺珍”展廳展示的文物,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幽幽的燈光下,各種玉環、玉壁、玉佩、玉卮……發出潤澤的光芒,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在“天工漢玉”展廳,我終于如愿以償地看到了傳說中的金縷玉衣,金縷玉衣就是把玉片用金絲連接起來做成的一件衣服,據導游姐姐介紹,當時的帝王迷信玉能夠保持尸骨不朽,同時還認為穿上金縷玉衣能防止靈魂脫離身體,所以盡管制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需要的費用幾乎是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可還是有不少皇族制作金縷玉衣,希望死后能穿。哎,古代的帝王真是愚昧和奢侈啊!
“俑偶華彩”展里的樂舞俑我很感興趣,它抓住了舞者的動態之美,身體折成s形,長袖彎腰,舞姿飄飄,讓我看得不亦樂乎,覺得舞者都活起來了。
五個展廳參觀完了,我仍然戀戀不舍,深感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禁暗下決心,要好好學習,做好文化的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