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三年級參觀魯迅故居篇一
周日,我帶著對魯迅先生的好奇心,與語文課本一起來到了紹興魯迅故里。
還未進入大門,我便看到了兩個孩子的銅像,仿佛正在聊些什么。走近一看,這不就是閏土嗎?跟課文中同樣的銀項圈、同樣的小氈帽、同樣的紫圓臉。那么,另一邊穿著大少爺服裝的,一定就是兒時的魯迅先生了吧!那他們聊的應該就是看瓜、刺猹、捕鳥……我也真想聽聽!
走進大門,我便進入了魯迅祖居,這院子可真大!不僅有臥室、廚房、浴室這些必要的房間,還有琴房、大客廳、小客廳、倉庫……看都看不過來,他們家可真富有呀!
在語文課本中,閏土與魯迅先生是在廚房相識的,但并不是祖居的廚房,而是新臺門——現在的故居里的廚房。帶著好奇心,我們跨進了魯迅故居的大門。故居就沒有祖居那么大了,但還是有一種大戶人家的氣派。在那兒,我找到了章運水與魯迅先生相識的廚房。可想而知,章運水其實就是魯迅筆下的閏土了。
來到后花園——百草園,在那兒,我仿佛看到了兒時的魯迅先生與章運水在一起玩耍嬉戲,一起在井沿上跳來跳去,一起坐在石頭上談那些鄉村趣事。
走了一個下午,我們還參觀了魯迅先生與兄弟們小時候的學堂——壽鏡吾先生的三味書屋,還有魯迅紀念館。我仿佛與魯迅先生一起經歷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是真正地用他的武器——筆,戰斗了一生。
三年級參觀魯迅故居篇二
今天是大年初五,陽光燦爛,我們家和爸爸的朋友們一起去紹興魯迅故里玩。
“到了!到了!”我們像出籠的小鳥,下車后,飛奔向這次參觀的目的地——魯迅故里。
入口處旁邊有一堵墻吸引了我的眼球,上面寫著“魯迅故里”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還畫了一條古街和魯迅的上半身畫像。只見魯迅身著古裝,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著燃著的香煙,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在思考,又好像在向游人講述一部民族的血淚史。
隨著人流,我們來到了魯迅居住的地方,一走進門,就看見了大堂上面寫著“德壽堂”三個大字,中間畫了一幅字畫。四周擺放了幾把會客的椅子,四周的墻面上掛著幾幅魯迅小時候在木板上刻的字。我們從大堂走到了廚房,廚房旁邊還有貯藏間、繡房、少主房、閨房、沐浴室、書房、會客室。最吸引我的還是繡房,繡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繡房四周都掛著精美的繡品,這些精美的繡品都是小姐一針一線地繡出來的,這些繡品栩栩如生。繡房里有一張像七巧板似的七巧桌,七巧桌方便、實用。這張七巧桌可以按來的客人的多少或小姐的心情隨意組合。
接著,我們來到了魯迅爺爺小時侯讀書的教室,三味書屋,魯迅的書桌放在一個角落里,那是他怕別人去打擾他學習,才要求老師把他的課桌放在角落邊,他的課桌上還刻著一個“早”字,是有一次上課遲到,被老師批評了,才刻上去的,媽媽告訴我以后在課文上會學到這個故事。
最后,我們去了百草園,那是魯迅爺爺小時侯玩樂的場所,可大了,可惜現在被別人在種菜,那里還有一棵一百多歲的大樹,會不會是魯迅小時侯種的。
游完了魯迅故里,我也知道了很多關于魯迅爺爺的故事。在那里我們還吃了很多紹興特產,那臭豆腐,聞著很臭,吃起來也很香。媽媽說以后還帶我來這里玩。
三年級參觀魯迅故居篇三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跟著旅游社去紹興。經了大約5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來到了紹興,我們的第一站是魯迅故居。
一下車,住在紹興的小林導游來接我們,她把我們帶到了游紹興第一站——魯迅故居。
進魯迅故居前,小林導游說:“魯迅故居有4000多平方,比魯迅祖居多出1000平方,是周家最大的建筑。”說完,并帶我們進了故居。
進去后,我們先看到了迎客的徳壽堂,徳壽堂的上方掛著一幅栩栩如生的畫,畫下擺著一張張清朝時代的精致凳子,上面刻著龍、鳳等吉祥圖案。
接著,我們參觀了魯迅先生的臥室。臥室里有一張精致的木質清代床、刻著動物的木質圓木桌......總之,所有的一切都是木制的。
我們又參觀了魯迅先生的書房,書房里放著許許多多放書盒,一張精致的木桌上放著許多毛筆,那是魯迅先生的閱讀桌。
參觀完魯迅故居后,我們去了三味書屋,是魯迅以前上學的地方。我們看了魯迅以前坐的椅子和寫字用的桌子。我們聽小林導游介紹:魯迅的桌子上刻有一個“早”字,那據說是因為有一次,魯迅上課遲到了,他感到十分慚愧,所以在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字,提醒自己每天要早點到學校,不要遲到。
魯迅不愧是紹興名人,他的小時候就嚴格要求自己,我該向魯迅學習。
三年級參觀魯迅故居篇四
周末,我和媽媽懷著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魯迅故里。我們沿著窄窄的石板路來到了位于東昌坊口西側的周家新臺門。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蹤跡。新臺門坐北朝南,青瓦粉墻。從魯迅故居臨街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進去,穿過小天井,是一間泥地的臺門間,是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陳列著橋和檐。
從臺門斗側門進去,有一口水井,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涼。把手一伸進井里,你就會感到渾身十分涼爽,仿佛來到了冰涼的世界。井邊有棵小樹,像是一頂撐開的綠傘為井遮風擋雨。
忽然,我想起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個很大的'園子,相傳叫做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我多么想一睹為快,于是我漫步來到百草園。百草園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子,可魯迅卻能將一個如此普通的菜園寫成一個有著許多昆蟲和種著許多瓜類的瓜園。導游姐姐介紹道:魯迅先生小時候經常和小伙伴們到百草園里嬉戲玩耍,他們還時常在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兒,看螞蟻搬糧食,冬天還常常在雪地里捕鳥呢!聽了介紹,我仿佛看到了魯迅先生和他的小伙伴們在此玩耍的情景,也仿佛聽到了他們的歡聲笑語。
經過百草園,我們又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魯迅曾經讀書過的地方。我發現魯迅書桌右下角有一個早字,覺得奇怪。后來,聽了導游姐姐的講述才知道:原來魯迅有一次上學時因故遲到,受到了塾師的嚴厲批評,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書桌右下角刻下了這個早字,用以自勉。
我深深地佩服魯迅的這種精神。瞻仰魯迅故里,更激起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稽山常青,靜水常綠。魯迅浩然正氣,高風亮節永留人間,將激勵我們發奮學習,長大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不懈努力。
三年級參觀魯迅故居篇五
這一次來到魯迅故居,我又駐足“三味書屋”,桌子上那“早”字,雖然不是熠熠生輝,甚至有點灰暗,但是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走進“三味書屋”,我徑直來到了東北角,在一張硬木書桌上,找到了魯迅先生刻著的“早”字,這“早”字像沒有開放的花骨朵,又像一個小小的火把。
講解員向我們講解著這“早”來歷: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里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魯迅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五年前,我也在這里,看著“早”字,聽著講解員的講解,那時,我只知道讀書要“早”,現在我聽著講解員的講解,似乎明白了許多:這“早”字,是魯迅先生“不找理由推脫,只下決心努力”的寫照。
前幾天發生的事,又一次浮現在眼前:在班級組織期中考試前,我剛感冒發燒,白天聽課昏昏沉沉,晚上頭痛得厲害,只得早早上床,期中考試結果出來了,語文只考了84分,老師在班上點名批評了我,我當場就大哭起來,老師了解情況后,向我承認了錯誤,挽回了我的面子。
現在,看著魯迅的“早”字,我臉紅了,偷偷地看了一眼在旁的語文老師,我羞愧地低下了頭。“考試不好,怎么能找理由推脫呢?”這問話在我腦中不斷地盤旋著……我終于鼓起勇氣走向老師,大聲地說:“老師,我錯了!”,老師拍拍我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祝賀你,你又進了一步。
我想:今后,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不管是在家鄉,還是到天涯海角,我都不會忘記這“早”字,因它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頭。
三年級參觀魯迅故居篇六
周末,我和媽媽懷著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魯迅故里。我們沿著窄窄的石板路來到了位于東昌坊口西側的周家新臺門。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蹤跡。新臺門坐北朝南,青瓦粉墻。從魯迅故居臨街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進去,穿過小天井,是一間泥地的臺門間,是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陳列著橋和檐。
從臺門斗側門進去,有一口水井,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涼。把手一伸進井里,你就會感到渾身十分涼爽,仿佛來到了冰涼的世界。井邊有棵小樹,像是一頂撐開的綠傘為井遮風擋雨。
忽然,我想起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個很大的園子,相傳叫做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我多么想一睹為快,于是我漫步來到百草園。百草園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子,可魯迅卻能將一個如此普通的菜園寫成一個有著許多昆蟲和種著許多瓜類的瓜園。導游姐姐介紹道:魯迅先生小時候經常和小伙伴們到百草園里嬉戲玩耍,他們還時常在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兒,看螞蟻搬糧食,冬天還常常在雪地里捕鳥呢!聽了介紹,我仿佛看到了魯迅先生和他的小伙伴們在此玩耍的情景,也仿佛聽到了他們的`歡聲笑語。
經過百草園,我們又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魯迅曾經讀書過的地方。我發現魯迅書桌右下角有一個早字,覺得奇怪。后來,聽了導游姐姐的講述才知道:原來魯迅有一次上學時因故遲到,受到了塾師的嚴厲批評,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書桌右下角刻下了這個早字,用以自勉。
我深深地佩服魯迅的這種精神。瞻仰魯迅故里,更激起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稽山常青,靜水常綠。魯迅浩然正氣,高風亮節永留人間,將激勵我們發奮學習,長大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不懈努力。
三年級參觀魯迅故居篇七
這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廠里的同志一起去紹興采風!”聽到這個消息,我別提有多高興了。
星期天的早晨,同學們興致勃勃地上了大卡車,帶著對目的地的遐想,經過快樂而漫長的兩個半小時,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侯是多么的熱愛學習呀,我們一定要學習他的這種好品質!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魯迅爺爺紀念館。一進正門,就可以看見一座高大的青銅魯迅爺爺坐像,壁上還刻著魯迅爺爺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伏首甘為孺子牛。紀念館陳列著許多魯迅爺爺生前的作品:《阿q正傳》、《祝福》、《藥》、……魯迅爺爺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他可真是我國的一代文豪啊!
下午,我們還去了魯迅爺爺的故居和百草園。魯迅爺爺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無限深情地寫道:“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我們叫它百草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樹;單是周圍的泥墻根,就有無限樂趣。”的確,當我們剛踏進百草園,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撲鼻而來,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清新、樸實的韻味。
旅游完了一天,我們一邊吃著剛買的臭豆腐,一邊在車子里欣賞著窗外那美麗的景色。紹興怎么看都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體現出一種寧靜、典雅的美,讓人越看越舒服!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此秀美的江南水鄉養育了魯迅這樣偉大的人物,真不愧為天杰地靈啊!
紹興之游,讓我了解了魯迅,也讓我領略了江南水鄉獨特的美,我愛紹興這個地方!
三年級參觀魯迅故居篇八
星期日,我們全家去紹興游玩,參觀了魯迅故里,看到了好多以前年代的東西。
走近魯迅故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睹雕刻著魯迅和江南小鎮的墻,前面有幾個栩栩如生的。銅像。不時有人上去跟他們合影,我也上去照了幾個。之后,媽媽去買了票,我們便正式進入了魯迅故里。
我們先去了魯迅祖居,一進去便是古色古香的正廳,大大的“德壽堂”懸掛在中央,下面的墻上掛著一幅畫和一副對聯,下面的方桌和方凳擺的整整齊齊的,聽邊上的導游阿姨說,這是會客的廳堂。
看完了正廳,我們穿過一條過堂,來到了廚房。媽媽突然指著一個像是風車的東西問我是什么,我盯了半天回答不上。姐姐告訴我那是用來篩選谷粒的,外婆家就有。聽了姐姐和媽媽的解釋,我知道了廚房好多東西的功能,我還特意在廚房照了張相留做紀念。再往里走,我還看了一些房間,有主人的,有少爺的,還有小姐的。還有繡房、琴房、書房。不同的房間有不同的特色,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在一家人的歡笑打鬧中游玩了魯迅故居。魯迅故居真的很有趣,有機會大家也要去看看哦!
三年級參觀魯迅故居篇九
8月3日我們要去紹興,游魯迅故里。紹興在什么地方?魯迅是誰?我一點也不知道,我腦子帶著許多“?”來到了這個地方。
我們先參觀了魯迅故居,有很多房子,房子分為主人房,少住房,書房,會客廳,客廳又分為招待重要客人和招待親戚的地方,參觀了這個地方我知道那時候人們對老人是非常的尊敬,長輩住中間,光線比較好的地方,晚輩住側面。
三味書屋原來是一個小學校,過去叫私塾,那個學校很小,就一個讀書的屋子,后面一個小院子,聽說在三味書屋教學的那個老師非常有文化,也是紹興最嚴厲的老師,我在這位老師的桌子上發現了一個戒尺,有一次,魯迅的爸爸臥床不起,他去給爸爸抓藥,遲到了,他的老師就用這個戒尺狠狠的打了魯迅,魯迅為了記住老師告誡,在他的課桌上刻了一個大大的“早”,后來他再也沒有遲到過。那個小小的院子,只有幾棵樹,魯迅和他的同學下課只能在這個地方玩。
百草園,開始我以為這個地方一定很好玩,進去一看,才知道百草園原來是一個普通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雜草和幾棵大樹,讓我一個人在這里面玩,會感覺特別無聊,可是這里當年卻是魯迅的“天堂”。他夏天在百草園玩爬樹,捉蟋蟀,蜈蚣,拔何首烏,冬天在這里捉鳥,堆雪人。后來他寫出很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最后我們抵達了魯迅紀念館,我看到好多他生前手稿,他畫的畫,他穿過的衣服,用過的筆,看到他親筆題寫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還看到毛爺爺對他的評價,用八個最來評價他,分別是“最偉大和英勇的旗手、最可寶貴的性格、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民族英雄。
參觀完,爸爸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小紀念品,上面寫了一句魯迅的話,讀書三到:心道,眼到,口到。我要牢記這句話。像魯迅爺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