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生日蛋糕共幾段篇一
1、吃苦耐勞,勤勤懇懇,對工作認真負責,與同時和平相處。做事細心,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夠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再多年的學習和實習過程中,發現自己對細微事物的處理有較高的才能。
3、愿意吃苦受累,通過自己富有激情、積極主動的努力實現自身價值。作風優良、待人誠懇,人際關系良好,處事冷靜穩健,能合理地統籌安排生活中的事務。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對事情認真負責,有很強的責任心和團隊意識;自信、樂觀,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注:為了幫助評價對象有效地總結自己的工作表現、擴大評價對象的思路、明確評價的范圍、保證教師評價的系統性,可以事先向評價對象提供參考提綱。
1、在你的工作中,你最滿意哪些方面?
2、在你的工作中,你最不滿意哪些方面?
簡歷自我評價就是要突出自己的優點,切忌不要夸大也不要過分謙虛,要讓人家看到真實的你就可以了。
生日蛋糕共幾段篇二
;如果按擁有的資源來劃分創業的段位,你能將自己歸屬到哪個段位里面?
創業永遠是世界時尚的話題,從比爾·蓋茨、邁克爾·戴爾、謝爾蓋·布林,到史玉柱、馬云、李彥宏,這些創業前輩無不讓人羨慕不已,他們的創業故事幾乎都耳熟能詳,這些創業故事也常常激勵著形形色色的創業后來者。不過這些創業故事聽多了,就容易給人一種錯覺,總認為自己不懂高科技技術或沒有大筆的創業資金,就不能創業了。
這是一個誤區。創建大公司是一種創業,而組建一個小公司,甚至做一個個體戶這也是一種創業。它們從本質上來講都是創業,不同的只是創業的起步段位。
創業一段位
這個創業段位最大的特點是:創業者往往沒有資金或者只有少量的積蓄,然而心懷一個創業的夢想,或者為生計所迫,只得做一些小本買賣,這個段位的創業也就是常說的小本創業。
有人往往瞧不上這個段位的創業,感覺沒什么“技術含量”,或者覺得規模太小,“不氣派”。但是只要能邁出這一步,其勇氣也比那些只會冷言冷語、說三道四的人強。你知道當初肯德基老爺爺是怎么樣創業的嗎?開著他的福特老車,輾轉各地賣炸雞!之后呢?肯德基餐廳開遍了全球。
這個階段的創業在初始的時候,就得先審視自己的優勢在什么地方,要客觀估計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力和來自事業的壓力,要謹慎看待現在各種所謂的“熱門”的加盟連鎖行業。
其次要認真考慮自己的贏利模式,當然如果僅是賣產品那么贏利模式可能相對比較簡單,如果從事第三產業,例如咨詢、中介等行業,那么你就得仔細的研究要怎么收費、收誰的費、收多少費,以及消費者是否認可你的收費方式等等,都是你的盈利模式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創業的過程中,如果生意局面好的話,不要選擇盲目的擴大規模,要穩扎穩打;
也不要看到豐厚的利益后,就貪圖安逸,不思進取。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理性的面對失敗。既然夢想成功,失敗也就不可避免。而且,有時失敗了也并非就是一無所有,你會擁有一些寶貴的經驗。如果能夠認真總結的話,這些經驗都將會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或者再創業發揮重要作用。
創業三段位
這個段位是創業的最高級別了:有錢,有一個好的管理團隊,以及豐富的人脈關系。不過,別忙著羨慕,雖然這個段位的創業資源相當豐富,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失敗不起。因為這個階段的創業者一般都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失敗后要想東山再起雖不是不可能,但是難度也相當大。
因為這個階段的創業者的閱歷已經相當豐富,各種大風大浪也經歷了不少,因此沒有任何的建議,除了一點:穩健前行,杜絕失敗。
創業二段位
這個創業段位的特,點就是:創業者擁有可觀的資金或者擁有一項有前景的技術。
擁有可觀的資金的話,首先就要審視自身前期的職業經歷,看對自己接下來的創業有無幫助。例如以前從事的是咨詢行業,那么現在要創業的話,除非有更好的選擇,那么選擇咨詢行業創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以前的從業經驗以及人脈關系肯定會對自己的創業有所促進。
若以前沒有相關的職業經驗,那么在創業之前不妨花點錢,請教一下專業的創業咨詢機構或顧問,或者也可以通過行業調研機構了解自己創業所要從事的行業。等這些都清楚了后,再做進一步的規劃。
擁有一項有前景的技術的話,除了對自己的技術要有一個合理的評估外,還應該撰寫一份創業計劃書。這份創業計劃書最主要的一個目的是為了能獲取資金,因此,你需要將自己所繪畫的創業藍圖拿給那些有資金、有意向的投資者看,將你的技術換成公司的股份,以開創你的事業。如果碰壁了,也不要輕易氣餒,畢竟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可以看看萬能的google的創業史,當初布林和佩奇想將他們發明的搜索系統賣掉的時候,各大門戶網站都對這項技術非常冷漠,這種行為催生了google的誕生。沒準你也可以做到。
相關熱詞搜索:;生日蛋糕共幾段篇三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有幾段,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夢游天姥吟留別》一共有三段。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外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瀛洲:古代傳說入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
煙濤:波濤渺茫,遠看到煙霧籠罩的樣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確實,實在。
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明滅:忽明忽暗。
向天橫:遮蔽天空。橫,遮蔽。
勢拔這句:山勢高過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huà)山、入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這天的(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的北部。
四萬八千丈:一作這一萬八千丈”。
對此這句:對著天姥這座山,天的山就好到要倒向它的東南一樣。意思是天的山和天姥山相比,顯得低多了。
因:依據。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
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南面。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
淥(lù):清。
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謝公屐(jī):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備有一種特制的木屐,屐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帶子,形狀到拖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見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
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
暝(míng),日落,天黑。
殷巖泉:即這巖泉殷”。殷,這里用作動詞,震響。
栗:同慄。栗、驚,乘動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列缺:指閃電。
洞天石扉,訇(hōng)然入開: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入間打開。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青冥浩蕩:青冥,指天空。浩蕩,廣闊遠大的樣子。
金銀的: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入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回,旋轉,運轉。
恍:恍然,猛然。
覺:醒。
失向來之煙霞:剛才夢入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向來,原來。煙霞,指前面所寫的仙境。
東流水:到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等待。
摧眉折腰:低頭彎腰。摧眉,即低眉。
航海的人談起瀛洲,大海波濤渺茫確實不易尋求;吳越一帶的人談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時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它)山勢高過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臺山雖高一萬八千丈,對著這天姥山,(卻矮小得)象要向東南方傾倒一樣。
我想根據這(傳說),夢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夢中,一個夜晚飛渡過月光映照下的鏡湖。湖上的月光映照著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詩人謝靈運游天姥山時住宿的地方現在還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蕩漾,山中的猿猴叫聲極為凄清。(我)腳穿謝公游山時穿的木屐,親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見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山頂上可以聽到天雞啼鳴。無數山巖重疊,道路曲折回旋,沒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戀奇花,倚著山石,不覺已經天黑了。巖泉發出的響聲,象熊在怒吼,龍在長鳴,使幽靜的樹林戰栗使層層山巖震驚,烏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蕩漾升起陣陣煙霧。閃電迅雷,使山巒崩裂。仙府的石門,轟隆一聲從中間打開了,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的光輝照耀著金銀筑成的宮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風當作馬,一個接一個地下來了;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成群結隊多得象麻一樣。猛然間(我)心驚膽顫,神志恍惚,一驚而起,不禁長聲嘆息,醒來時見到的只有枕頭床席還在,剛才夢中的煙霧云霞消失了。
人世間行樂也是象夢中的幼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象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告別諸位朋友離開(東魯)啊,什么時候才能再回來?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要想遠行時就騎上它去探訪名山。怎么能低頭彎腰侍奉權貴,使我不能舒心暢意,高高興興地過日子!
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開始了一個不安定的靈魂的漫游之路。如何對生命意義重新定位?怎樣的走路方式更適合于自己高潔的品性?怎樣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政治的失敗使他不羈的心靈開始了新的思考,在“儒”、“道”、“俠”的傳統文化思想深刻的影響下,李白寫了《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給我們留下了最完美的審美示范。
中國的詩歌早于繪畫,古典詩歌的藝術成就給中國繪畫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中國畫都取意于詩,或者干脆是為詩作注,描摹詩境。宋代的宋迪,提出了自然景色的八個題材:平沙落雁、遠浦歸航、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汀夜雨、古寺晚鐘、漁村落照。這些都是中國古典詩歌最常見的情境。但是詩本身卻是對生活形象的概括,它來自生活,詩歌展現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畫面。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聯想,并能再現生活。近代的聞一多先生提出“三美”的觀點,對我們的教學和學習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詩歌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去體會詩歌所展現的優美畫境。
美總是以生動可感的形象出現的,這是美的第一特性。美更多是形式,是直觀的。因此馬克思才說眼睛對美的追求最堅決。李白非常擅長于從生活中發現美,并用他的如劍巨筆把它描摹刻畫出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僅十四個字,卻塑造了一幅意境開闊、情意深長的送別畫面。在這里,我們似可看見畫面中友人漸行漸遠,詩人卻依然翹首以望的悵然身影。《夢》一詩中也不乏這樣的句子:“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人運用對比與夸張,寫出天姥山之巍峨高聳,直插云霄之勢如在眼前,使人不敢逼視。而末句以擬人手法反襯原本高峻的天臺山面對天姥,如小孩在作拜倒之勢,恭敬之態使人不禁莞爾,也不禁對天姥山產生崇敬之情。這樣的筆法相比于任何一幅高山奇石圖也不遜色。對詩歌中類似的美的畫面的賞析,“不僅令人怡情悅目,而且能豐富人的感情,促進人的性格全面發展,開拓人的思維,從而凈化了人的心靈。”(陸一帆在《美育叢書》)這是欣賞《夢》一詩的美學價值之一。只有豁達的李白才能有這樣奇詭的詩句。
形象的美是種外化,它還依賴于人的主觀感受,內化為某種審美情感。審美不單要體會形象之美,更要融合自己的感情形成審美感受、審美判斷。這就要求審美者要透過直觀、外在的形象去探尋內在的情感。《夢》一詩中有這樣的句子:“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這里除了有佇足半山,遠望海日升空、天雞高唱的遼遠、空曠的意境美,更有一種豪情勃發,壯志凌云的情感蘊含其間。結合作者的遭遇,他當時初到長安,帶著滿腔抱負,也終于能被皇上賞識,青云直上,豈不是雄姿英發,意氣風發?而后來群小讒毀,無奈騎驢出京都,一時之間前路無定,豈不是“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在無奈的情況之下依然能走出困境的是李白,李白的《夢》一詩在情與景的融匯表達上也創造了美的典范。
《夢》的情感美還表現在其跌宕起伏的旋律美。李白生性自由,追求解放,因此他的詩在感情的表達上也如朝日,如滔滔逝水,不可阻抑。在詩歌寫作上,也是不拘形式,表現其起落無端、斷續無跡的感情。《夢》起句情感蒼茫,意境渺遠,仙山之美卻渺不可及,現實與愿望的矛盾在此語中一覽無遺。繼而想及尚有天姥可到,情懷頓時激昂不可抑制,連續用四個句子極力渲染天姥山之雄奇高偉。“因夢”成行后,他沉浸于剡溪美景之中,攀登至半山腰,又不由為所見的壯闊景觀所激蕩。“云清清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將仙境出現的氛圍表露出來了。暮雨將至,熊咆龍吟,林栗巔驚,令讀者的感情也隨之沉郁凝重。至此情感由渺茫而激昂而寧靜而高昂又沉郁,已有數轉,但作者并不就此收束,繼而隨電閃雷鳴創造了最瑰奇最絢爛的想象。詩人描繪了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神仙世界,可謂驚心眩目,動人魂魄,情感更是排山倒海而來,難以抑控。但是忽而夢醒,無限寥落,情緒大起大落,起承過渡,全無痕跡。這時詩人的感情本已沉至谷底,似乎再不能昂揚了,但末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如奇峰突起,一種不卑不屈的巍然正氣沖天地而出。《夢》這首詩正是這樣把思想感情的瞬息萬變,波瀾迭起與藝術結構的騰挪跌宕,跳躍發展完美地結合起來的,體現了其獨特的審美價值。
他決意“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中國的儒家文化歷來注重“溫良恭儉讓”與“文質彬彬”,而“道”家思想則推崇修身養性,因此“弱美”、“靜美”則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相對的對“力美”、“壯美”的追求與表現則顯得較為薄弱。就女子形象而言,從《詩經》中“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到漢樂府中“纖纖作細步”的劉蘭芝,到杜甫《麗人行》中“態濃意遠淑且真”的楊貴妃,到現代“始終微笑著”的劉和珍君,無不是嫻靜溫柔的。從“琴棋書畫”的文化傳統的深入人心,到對名士風流的景仰,到對家庭和美、田園理想的追求,無不是尋找一種人生寧靜境界。詩歌的氣質追求與文人的文化心態的深層結構是適應的,李白深受“儒”、“道”思想影響,他的詩當然也會打上這種文化品格的烙印。《夢》一詩,雖然充滿了浪漫主義的瑰麗想象與昂揚氣勢,但其最根本的氣質卻是沉靜、飄逸的。經歷了政治大失敗的李白,對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最終他認識到在一個不正確的時代里,個人的理想是難以實現的,他所能夠做到的最大的反抗便是蔑視權貴,鄙薄富貴,“前后更嘆息,浮榮何足珍?”(《擬古十二首》)
詩人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對“弱美”、“靜美”的追求,不免有消極的嫌疑,但對一個時代中的人物的評價應站在他所處時代的思想高度來評析,過高的要求顯然是不客觀的。而這種文化品格對社會的安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浮躁的時代容易滋生急功冒進的情緒,這對于和平社會來說未必是好事。而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弱美”、“靜美”的文化品格可以通過抒發憂憤郁悒,從而沖淡個人不幸與社會現實的沖突,更為人的倫理構造提供了美的表現形式,形成儒雅、沉靜、含蓄、飄逸、從容、開闊的優美氣度與風格。這也是欣賞《夢》一詩時所能看到的審美價值。
美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的,是為提升人的素質服務的,在欣賞《夢》一詩時,對形象美的鑒賞,對情感美的把握,對詩氣質美的定位,都有助于我們自身素養的培養,也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這正是我們挖掘《夢》一詩審美價值的意義所在。
李白在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準備由東魯南游越中(紹興)時,寫了這首向朋友們表白自己心情的詩。全詩既寫夢境,也寫現實,構思縝密,極富想象,將神話傳說和實境奇幻地交織在一起。這是詩人迭遭失意后對神仙世界的向往,覺得只有夢境才更值得流連;然而夢總是要醒的,一旦接觸到現實,只能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呼喊。全詩興到筆隨,酣暢淋漓地傾瀉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縛,只有李白這樣的偉大詩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氣勢。這首詩又題作《別東魯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