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燕子的教學反思好處和不足之處篇一
鄭振鐸的《海燕》,可以這么說寫的絕了!這篇文章應該說中國散文的名篇之一。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寫的“神”了。這神來之筆是怎么來的?因為我的愚笨,至今不會寫散文,當然重要的原因是,三十多年來,我讀的散文太少,至今也不知道如何寫,從何下筆。想來,鄭老先生肯定讀的書非常多。
學《燕子》其實就是引導學生與美文為友,就是引導學生去讀更多的像這樣的文章。而閱讀這類文章,真的也是一種享受,也許這是散文的一大魅力表現。
在工作勞累之余,在辦公室、家中念叨上“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兩句,身心馬上會輕松起來,精神也會好上許多。也許這也是這篇散文魅力表現吧。
我想這可以讓學生研究獲得。
大多數的學生是見過燕子的,他們沒有陌生感,但他們沒有作家那種寫作的沖動,所以燕子不會如此走到他們的紙上,而對于好多學生來說,許多可愛的動物,同樣不能變成文字。這是一種熟視無睹。因此研究這一課,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不要熟視無睹,雖然我們暫時做不到作家的寫作水平,但我們能大膽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動物入文,多多觀察,不放過一些細節,多多用自己的雙手記錄,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屬于學生自己的文章也會自然出現。
學習《燕子》,研究《燕子》,學生除了愛上《燕子》,更重要地要愛上身邊的許多小小東西。老師要通過對話,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事物走近來了,其實就是最好的文章。
吟誦著《燕子》,享受著《燕子》,冷靜地思考著《燕子》,拿起自己的筆書寫著《燕子》,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那可是了不起的收獲。
燕子的教學反思好處和不足之處篇二
上課了,我先復習課文第二自然段:“同學們看,斜風、細雨、柔柳、青草、綠芽、鮮花,你們用畫筆把鄭振鐸筆下爛漫的春光呈現在了眼前,多么令人神往。誰能用書上的語言來描繪這美景呢?”要求學生對著黑板上的畫感情背誦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學在聽的時候,要透過文字浮現美好景色。隨后,我用過渡句“在這爛漫無比的春光中,小燕子從南方趕來了,為出光增添了許多生趣”引到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再次利用學生的圖畫,“看,耿小宇觀察的多仔細,畫出的燕子惟妙惟肖,請同學們看著燕子想想,你能用幾句話來介紹介紹這燕子嗎?”于是同學們開始介紹,說的基本和書上的一致。我出示書上句子,指讀后請同學用一個詞語概括小燕子的特點(活潑可愛)。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動筆墨不讀書”,從哪里可以看出小燕子的“活潑可愛”呢,學生圈圈點點,分別從“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一個剪刀似的尾巴”幾方面進行分析。
在學生搞明白第一段落的寫作順序后,為了進行片斷練習,我提出問題:“小燕子的外形可以從很多方面去描寫,鄭振鐸為什么只抓住了羽毛、翅膀、尾巴寫呢?”學生倒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因為這三方面最能體現出燕子的特點。在探究出原因后,我隨即出現了仿寫詞語“小青蛙、小白兔”學生回答的非常好:“一身碧綠碧綠的衣裳,一對鼓鼓的大眼,一張寬寬的嘴巴,這就是機靈活潑的.小青蛙。”“一身潔白的毛,一雙長長的耳朵,一對紅紅的眼睛,這就是溫柔可愛的小白兔。”到此,第一段落教學結束。第三、四段落主要是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我處理得非常簡單。
第三段落,讓同學自讀,說說你覺得小燕子飛行是怎樣的?為什么?學生找到了“唧、斜、掠、”這三個詞語,并進行了分別闡述。徐楚涵提出“沾”也表現了小燕子飛行的輕快,因為“沾”一下就飛起來,多么輕盈的身子,同時她還聯系到了第一自然段的外形的活潑可愛加以說明。在這一段落中,我重點讓學生品讀了“小圓暈”這個詞,因為這個詞充分體現出了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他覺得不僅是燕子本身漂亮、動作優美,甚至連蕩起的水圈都是那么迷人,充滿了靈感。第四段落讓同學們個別讀后,我又一次利用了學生的圖畫,讓學生找出比喻句,并觀察圖畫,說說兩者之間的相似點。對于“幾痕”的理解,張心宇非常到位,她認為:“用‘幾痕’,那是說明我們遠距離看電線,那電線感覺上若隱若現。而用‘幾條’、‘幾根’則顯得電線太清晰了。”在鈴聲響起時,課堂教學結束了。其實,如果說同學們在思考問題能干脆一些,今天課上還能完成一些作業呢。不過,最有收獲的是巧妙利用了學生資源,把學生的圖畫當作了掛圖合理利用。
燕子的教學反思好處和不足之處篇三
把教學感受深刻、有創意、效果好或失敗的課例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學生的喜人變化如實準確地記錄下來,并分析、研究這些案例可以幫助教師解決具體教學問題。在教學第三段時,由于是四年級的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狀況,我調整了教學的內容。在充分理解“人們為燕子作了什么?”這一問題后,進行感情朗讀指導時,大膽地鼓勵學生去 正確評價他人。在評價他人和自己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并通過自己的朗讀呈現出來。但是,在今天的展示課中,由于是四年級的學生,在第三段的理解上,層次不夠清晰。應該是“自讀——交流——再讀——展示讀(評價)”的過程,而在實際課堂中,將“學生的交流”與“學生的再讀”進行了兩次,這沒有必要,并且沒有起到深入理解的作用。因為學生在第一次交流中,已經是十分充分了。所以“讀”的層次顯得不是很清晰。
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說過:“對于我,作曲是一種靈魂的表白。”音樂,是一門心靈的藝術,語文教學,是一門塑造心靈的學科。它們共同打動人心靈的東西便是“情”。善于“抒情”、“煽情”的語文老師,會使他的語文課堂魅力無窮。當我們在課堂上用心靈去撥動孩子的心靈時,我們的課堂中就會流淌出音樂般美妙的旋律。這是我要追求的語文教學的美、美的語文教學。
當然,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死”的,而課堂上的學生是“活”的。有時候,我上課上考慮的只是教案、環節、過程。其實,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狀況,應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動教學的進程。視學生的學情,一邊上課,一邊調控、創造、發展、適應。對學生各方面發解得越充分,教學的主動性就越大。
這節課一下,有的老師就對我說:“楊老師,你上課真有激情,整個身心和課堂融進去了。”、“你的過渡語是這樣的自如,對學生的評價很有針對性,具有個性化的語言,讓學生有發展,讓我們聽得有意思,不疲勞。”其實,這也是我們平時在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整合課程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把課改專家的思想轉化為教學實踐,產生的良好的效果。只有平日里有了豐厚的積累,才能讓一節語文課上得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師生共長。
燕子的教學反思好處和不足之處篇四
《燕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我具體談談本節課的幾點收獲:
1、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中年級閱讀課的重點是朗讀感悟,在學生初讀了課文,字詞且讀正確的基礎上,開始逐段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寫的是燕子的外形,作者從羽毛、翅膀、尾巴三方面來寫,我抓住了烏黑光亮、俊俏輕快、剪刀似的這幾個關鍵詞來朗讀文本,學生感悟到了燕子的活潑可愛,朗讀十分流利,很快就會背誦了。
2、聯系生活,理解詞語。在第二自然段中,理解“趕集”一詞,我引導學生回顧安陽橋廟會的場景:橋頭橋尾,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道路兩旁,各種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由于學生有了親身體驗,便理解了“趕集”的意思。
3、抓關鍵詞,感悟文本。課文第三自然段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復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感悟之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加深理解。在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個比喻句,把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比做了五線譜,學生較難理解,于是我便畫了五線譜和音符,幫助孩子們理解,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當然,本節課還有不足之處,第一次聽寫詞語時,有幾個孩子錯字較多,如“蕩漾”、“倦”、“圈”等,經過反復聽寫,才把字寫正確,看來,生字詞仍需嚴格把關,每節課要求人人過關。
這是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有些許收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以后的課堂上精彩不斷。新學期,新面貌,讓我們以新學期為新的起點,以滿腔的熱情、飽滿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心,去迎接新學期的挑戰!
燕子的教學反思好處和不足之處篇五
《燕子》一課中,著名作家鄭振鐸將燕子寫得十分傳神。這篇文章描繪了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回的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天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借贊美麗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于直觀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在教學一開始,就為學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錄相,學生觀看后都不由自主地發出陣陣贊嘆:這真是一個爛漫無比的春天呀!在教學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飛行和休息時的情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飛行的輕快和休息時的悠閑。又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春天的歌。”時,學生通過多媒體展示的燕子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再通過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領悟到了作者為什么說像五線譜,為什么說它們就像唱著春天的歌。這樣,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讀懂了課文。
在本課教學中,能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盡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如:在觀賞了春天美景以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并通過自學的方式,從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爛漫的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在學生學習第二段課文時,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你是從哪兒看出燕子飛行的輕快的?并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比較靈活地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展示。
人們常說,文學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這篇課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讀懂它,必須要與生活聯系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覺得透徹。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為什么這樣說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贊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系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說出了:“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優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學生對燕子并不陌生,可是像作者這樣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燕子,描寫燕子,學生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有意識地滲透習作的教學。我帶領學生按順序學習完課文后,適時地引導學生根據本課的描寫方法,來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剛開始,大部分學生都用很簡短的語言來描述動物的外形,最大的缺點是說的不全面,語言也不夠準確。我出示燕子圖片,讓學生觀察,然后對照課文第一段的內容,看一看作者是怎樣觀察燕子,描繪燕子的。再出示一只小狗讓學生觀察后用語言描述,這樣一來,學生對小狗的描述就生動了許多。
教學中我還指導學生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聯系起來觀察,想象燕子給春天帶來了什么?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喜愛燕子是因為燕子是春天的代表,為春色增添了勃勃生機。同時我指出描寫小動物也要結合平時的生活,不僅要形象地寫出小動物的外形特征,還要描寫關于它的具體事例,從生活中來感受小動物帶來的樂趣。
課后我布置小練筆:模仿《燕子》寫一寫熟悉的小動物。有了課堂上口語練習的基礎,學生仿寫的非常成功。
燕子的教學反思好處和不足之處篇六
學《燕子》其實就是引導學生與美文為友,就是引導學生去讀更多的像這樣的文章。而閱讀這類文章,真的也是一種享受,也許這是散文的一大魅力表現。
在工作勞累之余,在辦公室、家中念叨上“一身烏黑的羽毛(與人教版相比,去掉“光亮”二字),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兩句,身心馬上會輕松起來,精神也會好上許多。也許這也是這篇散文魅力表現吧。
我想這可以讓學生研究獲得。
學習《燕子》,研究《燕子》,學生除了愛上《燕子》,更重要地要愛上身邊的許多小小東西。老師要通過對話,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事物走近來了,其實就是最好的文章。于是,在課堂練習上,我重點讓孩子們練習形容詞修飾語的使用,給孩子們出示了小貓和煙花兩幅圖,針對小貓,孩子們說出了:細長的尾巴,圓溜溜的眼睛,尖尖的耳朵,可愛的淘氣的小貓(形容詞連用);針對煙花,孩子們又說出了:五彩繽紛,五顏六色,五彩斑斕,光彩奪目(活學活用)美麗的煙花。
大多數的學生是見過燕子的,他們沒有陌生感,但他們沒有作家那種寫作的沖動,所以燕子不會如此走到他們的紙上,而對于好多學生來說,許多可愛的動物,同樣不能變成一種文字熟視無睹。因此研究這一課,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不要熟視無睹,雖然我們暫時做不到作家的寫作水平,但我們能大膽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動物入文,多多觀察,不放過一些細節,多多用自己的雙手記錄,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屬于學生自己的文章也會自然出現。
.
燕子的教學反思好處和不足之處篇七
本學期開始,我更加注重培養孩子的預習習慣。從搜集資料,字詞,課文三個方面讓孩子學習正確的預習。在學習第一課之前,我先引導學生如何利用預習本完成預習任務,昨晚布置了《燕子》的預習任務,今早檢查孩子的預習本,發現有些學生領會的比較好,但仍有些學生還不知道怎么操作。我結合幾本比較好的作業,重新提出要求,希望在第一單元結束后,孩子們能真的做到課前充分預習。
今天學習了《燕子》一課,這是將學生引入春天的第一課,孩子們比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表情達意的作用。我主要抓住關鍵的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體會用詞的準確傳神,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
第一段是關于燕子外形的描寫,我引導學生勾畫出“羽毛”、“翅膀”、“尾巴”,出示去掉修飾語的句子,引導學生比較兩句話的異同,讓學生在品讀中體會將句子寫生動的方法,達到學習語言文字的目的。
第二段,抓住春天的七種景物寫出了春天的美好。我讓學生逐句找出,勾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描述春天的方法,為觀察春天,描寫春天的練筆做準備。
抓住關鍵詞體會作者表情達意的作用是課標對我們中年級的要求,在學習燕子的飛行一段時,抓住“掠”字,讓學生反復體會語言的精妙。如果這時候讓學生閉眼想象一下,或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去說一說,可能效果會更好。
總體來說,書中處處皆點,細細品味文本語言,挖掘讀寫訓練的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就是我教本課的初衷。相機布置了寫喜歡的小動物的練筆的作業,希望明天看到精彩。
燕子的教學反思好處和不足之處篇八
《燕子專列》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六課,本單元的課文主要是“愛護周圍環境”為主題。訓練的重點也是有關于環保方面的。
《燕子專列》通過優美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表現了“愛護周圍環境”的主題。如何讓學生不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體驗課文,我想方設法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燕子,設身處地地自主閱讀,交流感受。
在開課時,先由《小燕子》的兒歌激趣導入。根據課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專列”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為燕子開專列?……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著重弄清: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人們為燕子做了什么?
通過交流,從兩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一是政府方面(做決定、呼吁人們、燕子專列);二是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竭盡全力尋找、專程送行)。我設計了以下問題:
1、小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煩?
2、瑞士政府是如何救助小燕子的?
3、居民們為小燕子做了什么?
4、最讓你感動的地方?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筆畫出描寫居民救助小燕子動作的詞,找出描寫小貝蒂的句子來加深理解。還針對文中的“瑞士政府呼吁廣大居民尋找小燕子”的有關內容,專門創設了拓展練習:
1、請你替瑞士政府寫一則告示。
2、學完課文,你想對文中的誰(瑞士政府、小貝蒂、廣大居民、小燕子)說些什么?
3、你還知道人和動物之間發生過哪些感人的故事?
從學生的發言和作業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本文理解很不錯,并能從中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動物。學生的拓展練習也寫得很不錯,現摘錄幾篇:
廣大居民:因為天氣突變,許多小燕子面臨死亡,請你們趕快去尋找燕子,把它們送到車站,我們會用火車送它們去溫暖的地方。(連家安)
各位居民:天氣太冷了,燕子都被凍僵了,大家快把凍僵的燕子送到車站(蔡依依)
廣大居民:因當地氣溫驟降,燕子饑寒交迫,瀕臨死亡,希望廣大居民把燕子送到火車站(張天琪)
廣大居民:燕子已經面臨著危機,如果你們想讓燕子好起來,就立刻行動起來,把燕子送到火車站吧!(吳萌碩)
貝蒂你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孩子,一個人救了那么多的燕子,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張巖平)
我想對瑞士的廣大居民說,你們為了救小燕子不怕寒冷,可真了不起,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小動物。(馬文璽)
我想對瑞士政府說,你能做出這個決定真了不起,我真為你感到驕傲,你能保護小燕子是我們大家的榜樣,我們也會象你一樣保護小動物。(吳萌碩)
我想對小燕子說,謝謝大家幫助我,我會好好地報答你們。(賀百成)
當然本課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本想借助《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可因為沒有找到磁帶,只是簡單地向學生介紹了這個感人的故事。另外,讓學生說說人和動物之間發生的感人的故事,學生的課外知識還不夠豐富,只有個別學生能說出來,只能讓學生課下去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