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班科學課教案水果沉浮篇一
一、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以此培養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二、通過看、摸、碰、滾、嘗等活動干知核桃的特征。
三、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學說“園圓的”“硬硬的”、“粗糙的”
1、核桃(完整的和去掉硬殼后的)夾子,盤子。
2、魔術盒(盒內裝有完整的核桃數個)。
一、向幼兒出示“魔術盒”請個別幼兒摸一摸盒中有什么神秘的東西。幼兒按次序依次摸一摸“魔術盒”中的'東西,并猜猜看盒中到底是什么東西。教師:核桃是從哪里來的?(出示課件圖片,引發幼兒觀察興趣。)
二、教師出示實物核桃,幼兒觀察,并通過看、滾,知道核桃是圓圓的,通過摸知道核桃是硬硬的、粗糙的。
本次活動效果較好,大班幼兒對吃有著很濃的興趣,也有一定的經驗,教師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因此,整節活動師幼配合、互動比較好。因而幼兒能積極主動參與,情緒高漲,充分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達到了活動的目的。
小班科學課教案水果沉浮篇二
活動目標:
1、幼兒探索防暑降溫的各種辦法。
2、了解在夏天帶草帽的好處引發幼兒用各種方法制作大草帽。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防暑用品活動過程:
1、你們這幾天帶來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么?
2、這些用品有幾種?
你用過那些?感覺怎樣?有沒有讓你感覺到涼快?
重點介紹遮陽帽:夏天太陽很大,我出門時會戴一頂遮陽帽。你們戴過嗎?有什么感覺?
在夏天戴遮陽帽可使人們避免陽光的直射,感覺不那么熱,臉上的皮膚不容易曬傷。
除了我們今天帶來的還有什么在夏天防暑降溫的好方法?我們還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看他們有什么好辦法。
小班科學課教案水果沉浮篇三
1.了解面粉光滑、細、輕、白色、無味的基本特征。
2.知道食用面食的好處。
活動重點:感知面粉的基本特征。
活動難點:學習如何和面,了解面粉和水的比例調配。
活動準備:
“盤子里盛放了一樣神奇的東西,寶貝們看一看,它是什么顏色的?”(白色)
“小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光滑的)
“用手指來捻一捻,覺得怎么樣?”(很細)
“吹一吹、看一看、它會怎么樣?”(像粉一樣,輕輕的飛起來)“鼻子聞一聞它有沒有味道?”(沒有)
小朋友們猜一猜,它是什么?(面粉)
教師小結:面粉的顏色是白色的、摸上去是光滑的、感覺又細又軟的、吹一吹很輕,聞起來沒有氣味。
1.如何將面粉變成面團
出示事先準備好的面團,與面粉并列擺放,“小朋友們想一想,如何將面粉變成面團呢?”(將面粉與水融合到一起進行和面)
2.和面方法及調配比例
嘗試配比,教師:“看,這是面粉,這是水,現在它們兩個要來做好朋友啦。”用量勺取3勺面粉放入盆中,使用量杯加入5ml水,用筷子進行攪拌(特別提示:和面時不能一次將水加足)看一看面粉是否能夠和成面團。
再次加入1ml水,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面粉的變化。以此類推,逐一加入適量水,直到面粉變成面團。
3.幼兒動手制作面團
依據上述教師示范的方法,幼兒自己動手,嘗試和面,并將和面過程用記錄表進行記錄。
出示不同種類的面食圖片,讓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好吃的食物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呢?(面粉)食用面食都有哪些好處?(幼兒自主講述)教師小結:1.面食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粗纖維及鈣、鐵、磷等豐富的.營養素。2.面食含有能緩解分解的糖分,可以提供身體機能所需的熱能,而且易消化。3.面食有健脾養胃的作用。
《面點屋》小朋友們將自己和好的面團拿到面點屋,用面團制作面點并進行裝飾。
幼兒對此次活動沒有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
小班科學課教案水果沉浮篇四
1、初步了解鏡子的用途,知道鏡子能照出人或物體。
2、通過照鏡子和參與照鏡子游戲,感知鏡子中的我,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
3、樂意照鏡子,積極參與照鏡子游戲活動,對用鏡子觀察周圍的事物感興趣。
1、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見過、并用過鏡子。
2、物質準備:鏡子人手一面。
1、出示鏡子,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瞧!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的?
2、自由擺弄鏡子,探索、感知鏡子的特征。
讓幼兒自主玩一玩,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自己對鏡子的認識。
3、“照鏡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師:鏡子里有什么?動一動鏡子,你還看見了什么?
教師:瞧一瞧,鏡子里的你是什么樣子的?
讓幼兒照鏡子做各種表情和動作。啟發幼兒說說:照鏡子時,你發現什么?
3、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教師;你在哪里見過鏡子?還有誰用過鏡子?
4、引導幼兒開展“照鏡子”的游戲活動。
鼓勵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著老師的動作而變化,感知鏡子里的人和照鏡子人的動作的一致性,體驗照鏡子的快樂。
小班科學課教案水果沉浮篇五
中班科學活動――小水滴的秘密(聶莉莉)
1、知道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的變化。
2、養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1、準備冰,給每位幼兒提供一杯水。
2、鏡子、透明玻璃杯。
1、出示幾杯水,請幼兒觀察。這就是我們昨天一起準備的水,看看發生變化了嗎?
2、你發現了什么?
3、幼兒討論后得出結論:昨天放進了冰箱的杯子里仍是水。結冰的杯子里,有些冰已經融化,又有冰,又有水。
1、將已結冰的小水杯集中放在活動室中間,分散放在桌上。要求幼兒仔細觀察水杯里的變化。
2、小水滴變成了冰,我們有辦法讓它變成水嗎?
3、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讓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紙去扇扇,用嘴去吹吹,看看有什么變化。
1、教師將一杯水倒入平底鍋中加熱沸騰,請幼兒猜測水會怎么樣。
2、幼兒觀察幾分鐘,看看發生了什么,平底鍋中的水是否會減少。
3、教師用鏡子、紙、透明杯等舉到平底鍋上方,去“抓住”小水滴。
4、小水滴為什么都逃出來了?它被抓住了嗎?告訴幼兒細小的小水滴被抓住以后,又抱在一起,變成“胖胖”的水滴了。
中班科學活動――種子排隊(聶莉莉)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種子排列的結果。
2、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活動準備:讓每名幼兒準備如下材料:一盤種子(蠶豆、瓜子、松子各八顆)、排列卡兩張(一張畫有三條一樣長的線段,一張沒有線)、記錄單、筆。
1、請幼兒將蠶豆、瓜子和松子分類,感知并交流每種種子的數量。
2、在一張紙上要同時記錄三種種子的數量,怎樣才能記清楚?。
3、請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并交流。
1、請幼兒將三種不同的種子在排列卡上排排隊,要求一個挨著一個排列整齊。
2、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3、討論:為什么蠶豆排的最長,松子排的最短呢?。
4、記錄排列的結果。
2、請幼兒自己嘗試。
3、交流自己的發現并說出原因,感受物體的大小與“隊伍”長短的關系。
中班科學活動――比本領(聶莉莉)
1、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發展幼兒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幫助幼兒理解5的實際意義,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物體,正確認讀數字5,學習5的形成,知道4添上1是5。
1、貓頭鷹、啄木鳥、燕子的標本或圖片;田鼠、蟲子圖片若干‘4、5的數字卡片。
2、幼兒操作材料、活動用書。
一、教師用故事引出貓頭鷹、啄木鳥、燕子,讓幼兒說出各種鳥都有哪些本領,可讓孩子們相互講一講,調動幼兒學習興趣。
二、用各種鳥類捕捉害蟲為主線,復習4的形成與數數,學習5的形成與數數。
三、引導幼兒用材料操作和數手指游戲,進一步理解4添上1是5。
四、教師與幼兒合作一起制作簡單的活動材料。
“紙”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幼兒對“紙”這個概念并不陌生。但幼兒受知識經驗的限制,對紙的種類、特性、用途以及紙的由來并不是十分的了解,為了培養幼兒在探索中主動學習的精神,激發幼兒對古代科學家的崇敬,特設計了本次活動。
1、激發幼兒探索紙的秘密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比較能力。
3、引導幼兒通過摸摸、玩玩,感知紙的特性。
各種各樣的紙若干,如卡紙、宣紙、繪畫紙、皺紋紙、牛皮紙等。多媒體課件、即時貼、每組一盆水。
1、帶領幼兒欣賞手工制品,引出活動主題。
2、幼兒自由玩紙,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引導幼兒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聽一聽,放到眼睛上看一看等方式來發現紙的不同。
3、和幼兒一起做實驗,了解紙的特性。(易撕碎、揉皺;怕水、吸水性強;怕火、易燃燒)
4、請幼兒說出生活中那些東西使用紙做成的,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紙。(不要把紙弄濕、不在火旁看書、)
5、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特殊功用的紙。
教師小結:紙在我們生活中用處特別大,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處,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后發明出更多特殊作用的紙。
啟發幼兒利用小籃子里的紙進行手工制作。
在美工區投放各種類型的紙,供幼兒操作,進一步感受紙的特性。
請家長為幼兒講解紙的用途。
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事物入手,幼兒在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聽一聽、做實驗等過程,使幼兒發現了質的特性。活動中教師的積極引導,幼兒的主動探索表現得非常明顯。幼兒明白紙的'用途非常廣泛,接下來讓幼兒看錄像,激發了幼兒對科學家的崇敬,活動目標完成的很好。
大班科學活動――猜猜我是誰(聶莉莉)
1、以自我欣賞的眼光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頭部特征。
2、嘗試在同伴面前大膽、夸張地介紹自己的特征。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面鏡子,足量的紙,筆。
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7-8頁。
1、觀察活動材料的畫面,看看他們是什么?
2、同樣是樹葉,同樣是斑點狗,它們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3、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每一個個體之間的差異。
2、找一個好朋友,仔細比一比我們的長相,把我們的發現記錄下來。
3、教師鼓勵幼兒兩人合作,用自己的方式和符號記錄觀察結果。
4、教師參與與幼兒的觀察、記錄。引導幼兒從關注身高、胖瘦等明顯特征轉向關注有趣的、不太明顯的細微特征,如手的大小、手指的彎曲度,頭頂的旋渦、眉毛的濃淡等。
5、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將幼兒的觀察記錄匯總到大的記錄表中。
6、我們原來有那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
1、我要找我的好朋友,但我不說他的名字。你們可以問我他是男孩還是女孩,長的什么樣,然后通過我的回答,猜猜他是誰。
2、教師根據幼兒觀察記錄上的特征,有選擇的進行描述,請幼兒裁裁老師說的是誰?
1、通過演示、實驗等辦法,對物體墜落現象產生興趣。
2、觀察、認識物體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
1、“轱轆轱轆落”教具。
2、“美麗下落路”學具每組一份。
1、演示準備。
2、老師如果松開手,系在這根繩子上的重物會怎樣?
3、教師演示數次,引導幼兒發現重物會落下。
4、老師用力卷起繩子,才能把重物吊起來,如果不用力,重物會自己上來嗎?
5、能夠把重的東西吊起來的工具或者機器還有哪些?
1、教師演示“美麗下落路”。在白紙的一個角落,倒一小勺
2、它是怎么造的?為什么說它有志氣?
3、你認為小燕子這樣做好嗎?
1、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我們應該學習小燕子造房子的精神從小培養堅持性和鍥而不舍的意志。
小班科學課教案水果沉浮篇六
1、讓幼兒說出自己去過的`旅游景點。
2、我這里也有一些美麗的風光,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讓幼兒了解一些美麗的海南風光。(放課件)
4、這么美麗海南,也有一些地方受到了污染,讓我們來看一看。
1、讓孩子們討論:這里缺少了什么?為什么會沒有游人呢?
2、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3、讓幼兒分組畫標記做記錄,然后再說一說。
1、從今天開始,你們愿意當環保小衛士嗎?
2、那老師給你們發個小紅旗,我們一起去宣傳,告訴大家要愛護環境,保護小動物。
3、走,出發吧!
我們應該怎樣做好環保小衛士。
小班科學課教案水果沉浮篇七
1、嘗試用游戲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現“三腳架”具有穩定性。
2、在制作“三腳架”的過程中能發現并樂意解決問題。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1、游戲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簽、鈴鼓等。
2、課件。
一、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初次嘗試用筷子把彩泥撐起來。
1、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
(1)這是什么?我們平時是怎么玩的?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指導。
3交流嘗試結果。
(1)你們都成功了嗎?你用了幾根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的?
二、第二次探索,嘗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
1、交代操作要求。
師:剛剛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沒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會老師給你們機會繼續完成!那接下來我們要接受新的挑戰咯!你準備好了嗎?那聽清楚了:我想請你們試一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穩穩地撐起來。是用最什么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是要比一比誰用的游戲棒最少哦?再試試看吧!
2、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3、交流操作結果。
你最少用了幾根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了?(3根)有沒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結。
我們發現,圍繞一個中心點,把三根游戲棒搭成一個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穩固地把橡皮泥撐起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
三、介紹各種“三腳架”,結合生活,談談三腳架的作用。
2、用課件演示各種三腳架。
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看看它們的三腳架在哪里?請你找出來?(請幼兒用筆劃出三腳架的位置)(1)(出示相機三腳架圖片)師:看看這是什么三腳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時候可以把照相機放在上面,這樣拍照就更穩更方便了)(2)(出示畫畫三腳架)師:那這個是什么三腳架?(可以在上面畫畫,有了這個三腳架啊,就可以把紙架在上面畫畫了,很方便)(3)(出示三腳凳圖片)師:看看這張凳子和我們坐的不一樣吧,它有幾只腳?所以我們叫它三腳凳。(4)(出示多層三腳架)師:這個呀是多層三腳架,它的每一層都可以用來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東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5)(出示架子鼓圖片)師:看看這張圖片中哪里有三腳架?圓圓的.那個可以敲出聲音來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腳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四、用三腳架原理制作“架子鼓”,體驗成功的樂趣。
1、介紹材料及制作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一定要把竹簽扎緊。
3、展示作品,請幼兒演奏,感受成功的樂趣。
小班科學課教案水果沉浮篇八
1、了解瓢蟲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蟲的命名方式。
2、學習用目測撕的方法撕出瓢蟲的外形特征,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各色手工紙,糨糊,抹布,瓢蟲圖片若干。
活動重點:學習制作瓢蟲。
活動難點:瓢蟲的命名方式
(一)圖片導入
出示圖片
1、提問:你們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瓢蟲,先出示7星,介紹完之后再引出它還有很多朋友,我們來看看它們長的什么樣?)
2、你們仔細看看,他們長得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形狀一樣,背上的花紋不一樣)
3、小結:瓢蟲是一類非常漂亮的甲蟲,圓圓的身體,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體長通常在1-15毫米之間。
4、逐一介紹瓢蟲:這只背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它叫xx瓢蟲(7星是益蟲,其它都是害蟲)。
5、教師小結:我們見到或捉到瓢蟲時,往往會數一數鞘翅上的斑點數,隨后會說幾星瓢蟲,有時這種方法真的管用。因為瓢蟲的種類很多,不易記住名字。一般只要數一數鞘翅上的斑點或條紋,說幾星或幾條瓢蟲就可以對69.2%。不管怎么樣,我們看到瓢蟲時,還是要數一數它的星點數。
(二)制作瓢蟲
1、講解方法:
(1)教師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這只是什么瓢蟲?”
“這張作品看上去和平時的剪紙作品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議論,教師告訴答案是用目測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蟲的邊線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樣光滑。
2、嘗試新方法:
(1)教師講解目測徒手撕瓢蟲的方法:
可以將紙對折撕出完整瓢蟲身體。
可以將瓢蟲的身體分開表示在飛。
撕貼完成后,添上瓢蟲的.花紋、眼睛、觸角。
(在粘貼瓢蟲時,要呈現瓢蟲的不同方向,使畫面生動。為表示瓢蟲在飛時,可以粘住瓢蟲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兒操作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欣賞
幼兒介紹自己作品,欣賞同伴作品。
(這只是誰做的,這叫什么瓢蟲,哪里最可愛,我們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觀察蝸牛,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觀察。
2、敢于探索,發展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1、每組觀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記錄紙筆若干
1、談話:春天的小動物
――讓孩子們講講自己對春天的動物的認識
2、戶外:找蝸牛
3、觀察蝸牛
a:引導孩子們觀察蝸牛。
――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各種工具來觀察,并把自己的發現及時的記錄。
b:分享個自的經驗
4、介紹“我知道的關于蝸牛的知識”
5、講講“我對蝸牛一些的問題”
6、小結
小班科學課教案水果沉浮篇九
1、幼兒通過游戲操作活動,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
2、在游戲中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培養他們喜歡玩科學小游戲的興趣。
3、引導幼兒體驗與同伴協作游戲的快樂,培養幼兒大膽交往的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1、幼兒已有玩“悄悄話”游戲的經驗。
2、空心傳聲筒、實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3、記錄單一張。
(―)幼兒玩紙筒。
1、引導幼兒觀察紙筒的外形特征。
(出示紙筒)師: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2、鼓勵幼兒自由玩紙筒。
3、幼兒交流游戲玩法
師:剛才你們是怎樣玩的.?(幼兒大膽表述)
(二)引導幼兒用紙筒玩“悄悄話”的游戲,體驗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
啟發幼兒玩“悄悄話”游戲并交代要求:我們用紙筒的一頭對準好朋友的耳朵,用嘴巴對準紙筒輕輕地說一句話。
(1)師生互動玩“悄悄話”游戲。
(2)幼兒自由結伴玩“悄悄話”游戲。
師:剛才你聽到了什么?我們一起告訴大家。
小結:今天我們發現這個紙筒可以傳聲音,我們就給這個紙筒取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幼兒與客人老師玩“悄悄話”的游戲,體驗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
1、幼兒與客人老師游戲。
老師出示實心的傳聲筒:這個傳聲筒也想玩游戲,這次跟誰玩呢?后面有許多的客人老師也想玩悄悄話的游戲,我們每人拿一個黃色的傳聲筒,用剛才的方法去和客人老師玩一玩。
2、鼓勵幼兒尋找原因并總結。
師:客人老師聽清楚悄悄話了嗎?小朋友聽清楚了嗎?為什么這次聽不清楚呢?
小結:小朋友真能干,我們發現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而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因為紙團堵住了傳出來的聲音。
3、嘗試記錄
師:我們把發現記錄下來。
空心的傳聲筒聲音清楚,我們怎樣記錄?實心的傳聲筒聲音不清楚,我們怎樣記錄?
(四)與客人老師再次游戲,結束活動。
師:客人老師想很清楚的聽到悄悄話,小朋友該選怎樣的傳聲筒去跟她們做游戲?
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