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第八單元篇一
:教科書練習二十三第12~16題。
1. 讓學生進一步學會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 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過程:
1.聽算。
2.p104 13題 生獨立解決 指名訂正 師: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2*7/7=2元。
1. p104 12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較嗎?為什么?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說,指名評價,鼓勵。
師:通過這道題,你發現了什么?
2. p105 14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強調:圖中隱含了一個條件,是什么?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師:通過這道題,你明白了什么?
1. p102 15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圖中隱含了一個條件,是什么?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2. p103 16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圖中隱含了一個條件,是什么?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讓生自編一道兩步計算的連除應用題。
同桌說,全班說。表揚鼓勵。
小學三年級第八單元篇二
一、基礎訓練
1、四個小朋友一共摘6筐蘋果,平均每筐38千克,平均每人摘了多少千克蘋果?
二、能力提升
2、我們一共有120人,怎樣租車最合算?
三、思維拓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小學三年級第八單元篇三
一、讀拼音寫詞語。
二、把詞語補充完整。
不(?? )不(?? )? (?? )蛇(?? )足??? 無(?? )無(?? )
三、選字填空。
漂? 飄? 穩? 隱
(?? )揚?? (?? )舞?? (?? )浮? (?? )居
(?? )泊?? (?? )定?? (?? )藏?? 安(?? )
沉(?? )?? (?? )約?? (?? )當?? (?? )動
四、把不是同類的一個詞畫掉。
1.炎熱? 寒冷? 天氣? 清涼? 酷熱
2.顏色? 紅色? 黃色? 天藍? 白色
3.司機? 演員? 醫生? 鄰居? 教師
4.一休? 花仙子? 大臉貓? 大頭兒子? 動畫人物
五、讀句子,把括號中用錯的字畫掉。
1.他明明知道,那個(零 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 鈴)丁(零 鈴)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2.走到(盡近)處,我才看清那花開得十分異樣,粉中透紅的花(辨 瓣)上還滾動著露珠。
六、仿照例子,寫句子。
1.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2.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七、修改下面的?
四、1.天氣 2.顏色? 3.鄰居? 4.動畫人物
五、1.零? 鈴? 鈴? 2.盡? 辨
六、1.只要他答應,我們就開始行動。2.一翻開相冊,就想起我的好朋友姜秋宇來。
七、1.把“語文”和“我”調換? 2.在前面加上“郵遞員”或“他”一類的.詞。
八、1.扌八 摘?? 2.竟然,驚奇,艱難? 3.小杏樹的成長? 4.不管什么困難都阻擋不了杏樹的希望和堅定的信念。? 5.掐尖? 斧砍? 鋸杈等多種原因? 6.靠希望和信念。
小學三年級第八單元篇四
一、讀拼音,寫漢字。
二、寫出下面字的部首。
碰――雁――盜――愉――
三、理解畫線字的意思,再連起來想想詞語的意思。
守株待兔
“株”是_____意思。
“待”是_______意思。
守株待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四、把下面的成語補充完整。
()死()傷()吃()用()()起舞()耳()鈴
五、根據所給的句子,在句后填上課題和誰說的。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會掉下來。”《》()
2.“我才不呢!我專給咱窮人畫!”《
小學三年級第八單元篇五
.寫作、口語交際第一單元
審題和立意
一j練目的
凡文皆有題,據題作文必須切合題意。因此,在動筆之前一定要認
真審題,謹慎立意。這是關系到文章成敗的第一件大事,容不得絲毫粗
心大意。
審題的關鍵在于完整地理解題意,仔細分析題目的要求,要看到題
對文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不加限制的一面。這兩個方面考慮的周密、
細致,就不至于出現思路阻塞和文不對題的現象。這是審題的大要。
審題要點:
1要善于從限制中發現“自由的空間”。
2.要認真對待多重限制條件。
3.要把握題面上的重心,作細致而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它的含
義。
此外,如果碰上“給文字材料作文”(含自擬文體的“話題作文”)之
類的題型,則應仔細審視材料,反復研究命題的意圖,不要想到一點就
匆匆下筆。
再說立意。
立意,指的是確立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文章的材
料、構思、表達都必須為主題服務,圍繞主題來選擇、確定。它有時跟審
題同步進行,有時則是審題而來,即所謂審題而后立意。但不管是哪一
種情形,立意也由它特殊講究。
1立意要深刻。
要對所寫的事物作一點分析。立意不是直覺的思維活動,不能單
憑個人意愿,也要有一個邏輯思維過程。要挖掘出題目包含的深層含
義,并且和社會、時代聯系起來,揭示出文章的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立
意一定要深刻,才能令人深思,發人深省,給人教育。
2.立意要新穎。
要解放思想,敢于創新。無論寫什么,都要有點創意。表現的主題
與眾不同,才能引起讀者品味,這樣的文章才算得好文章。
3.立意要真實。
。要在審題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感悟最深主題才最
有表現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抄別人的思想,因襲守舊。寫文章是為
了表情達意,情和意密不可分。.寫作時要自覺地把情和意聯系在一起,
文章就會變得更加真實。
審題和立意很難一步到位,草率的態度決不可取;特別是在限時作
文中,用于審題和立意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更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疏
漏,因此,在下筆的過程中如有所發現,就應當及時加以修正。
二訓練題目
1我家附近
2.觀劇有感
3.我家的星期天
4.秘密
三、作文提示
1.作文題目:我家附近
提示:本題只有空間限制、內容不限,可以自找話題,如本社區的居
民生活概況、特有民俗風情、建筑風格等等。要有創意,如果將文章寫
成一幅風景畫或風俗畫,就要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反映出時代的新鮮事。
新風貌,使讀者覺得立意新,有余味可尋。
2.作文題目:觀劇有感
提示:此題只限制.寫作內容,必須寫觀劇的感受。但劇種不限,話
劇、電視劇、地方戲劇等都可以寫。戲劇,不能看到什么就寫什么,面面
俱到,可以只就劇中某個人物的個性或某一段情節的內容抒寫感想,表
達看法。如果自由把握,也可以談談劇的意義或演員的表演藝術。可
用夾敘夾議的方式寫,切忌敘事過多。
【例文】
秘密
我有許多秘密,每個都是一個美好的回憶。其中,我一直精,c珍藏
著我和媽媽的一個秘密。
去年暑假,六年級升學考試后,我參加了到北京去的夏今營。我沒
考好,三科考完后我略算一下,我最多只能得280分。我在拿通知書之
前知道了分數,我只考了278分,我沒對媽媽說,我怕她傷心。我是班
上的尖子生,一直是媽媽的驕傲,而如今……我想讓媽媽多高興幾天,
哪怕一分鐘也好。但我總是不敢去面對她的`眼睛,仿佛我的眼里藏著
東西她一眼就會看穿。
準備就緒,我該啟程去北京了,走的前一天晚上媽媽叫我和她一起
睡,她對我說:“你走后的第二天才拿通知書,你去放心玩,我幫你去拿
通知書,我會打電話給你說的,啊廠’我轉過身去,悄悄地流淚,我不敢想
象媽媽拿通知書時的樣子,因為我曾對她說我考得很好。
要啟程了,大公共汽車載著一箱人,車外圍著一群爸爸媽媽。他們
遠遠地看著我,只是遠遠地看著我,我仍強烈地感覺到他們對我有多少
的不舍,多少的憐惜,多少的不放心,想起媽媽平時對我的好,對我無
微不至的關心,而我的成績……我的眼淚又來了。
第二天,也就是拿通知書這天晚上,我撥通了家里的電話,媽媽熟
悉的聲音響了起來,我試探地問,我考得好嗎?過了一些時候,媽媽才
回答:“嗯,挺好的/’此時我已淚流滿面,說:“媽,我在這邊挺好的,你也
別擔心。“你放心玩兒,別去想分數,知道了嗎?’媽媽的聲音分明有些
哽咽。我快哭出聲了!我放下了電話,媽媽呀媽媽,您為什么要對我隱
瞞?您為什么不對我說?媽媽呀!在這以后的六天內,我一直珍藏著
這個秘密,珍藏著媽媽的良苦用心,母女倆共同細心經營著這個遲早要
被揭穿的秘密。
六天后。成都雙流機場。我回來了,一眼便看到了媽媽,我的淚再
次流了下來,我跑過去,媽媽抱住了我,人們誰也沒說話。此時無聲勝
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
過了一會兒,媽媽說:“我們回家吧。’我靠在媽媽的肩上,回憶著過
去一想著將來。將來,我不想做第二個劉亦婷,我可以做一個最好的
自己,做一個最好的女兒,用行動去向他們證明: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評語】
從審題來看,“秘密”只規定了文章的.寫作范圍,不限定內容。本文
選擇了母女之間的秘密。媽媽為了讓女兒在夏令營玩得開心,珍藏了
女兒考不好的秘密,女兒為了讓媽媽能多高興幾天,也珍藏了這個秘
密。表現了母女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親情,立意上有創意,很能
打動讀者的心。
--#endeditable--
六冊寫作、口語交際單元一由本站會員分享,,請注明出處!
小學三年級第八單元篇六
《司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過講述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贊頌了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
文言文離我們生活的年代較遠,三年級的學生從未接觸過文言文,學起課文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個故事他們都聽說過,有助于他們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課文簡短,一旦讀熟,理解、背誦起來就很容易了。
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古人有“讀書百遍,而義自見”“熟讀成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因此本課教學以朗讀為主。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小組賽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熟讀背誦。
【知識與技能】
1.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3.借助注釋,能自己講一講這個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注釋和工具書等多種途徑來理解詞句的意思,生生、師生互動交流,理解課文,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復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古代傳統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內容的.豐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
重點
1.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字。
2.學會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話復述全文。
難點
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復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
教師: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文言文的有關知識,預習課文。
1課時
一、圖片導入
1.課件出示文中插圖。
師:看到大屏幕上的這幅圖,大家會想起哪個故事呢?(學生交流)
師:這個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記錄在我國元代的一本歷史書——《宋史》里面。
2.板書:司馬光。
師:請大家齊讀課題。(教師相機提示學生,司馬是姓,光是名)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介紹文言文的相關知識。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的預習完成得非常棒。現在,請打開課本,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教師先用較慢的速度范讀課文,學生跟讀。
2.教師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讀課文,讀出停頓,學生跟讀,讀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課生字讀一讀,每個生字讀兩遍。
4.生字解決了,誰能把這篇古文給大家讀一讀?(抽讀)
師:請其他同學注意聽,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讀得不夠好,等會兒提提意見。(學生點評)
5.現在讀的感覺和剛開始讀的感覺不一樣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讀,反復讀,才能讀出味道來!再試試……(齊讀)
三、理解課文
1.學習“群兒戲于庭”。
(課件出示:群兒戲于庭)
(1)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司馬光小時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兒”是“小孩子”的意思)
(2)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什么?(教師引導翻譯詞句,并點擊出示單字解釋)
生:事情發生的地點(院子里)。
師: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庭)大家找到這個字了嗎?我們把它勾出來,還可以做上筆記,我們再來寫一寫這個字。(教師范寫“庭“字。)
師: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個字能說明?(戲)“戲于庭”就是……(抽學生翻譯)“于”是“在”的意思。
(3)誰能把我們剛才理解到的信息連起來,給大家說一說。(翻譯全句)
(4)齊讀這一句。
2.學習“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師: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
(課件出示: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1)指名讀。
師:老師注意到,有的同學在閱讀本句時停頓還掌握得不是特別好。(指導:范讀、齊讀)
(2)認識“甕”。
師:最開始,我們看了一張圖片,里面有個大家伙,那是什么?(甕)“甕”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從哪里了解到這個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釋)
師:沒錯,借助注釋理解相關內容,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還有哪些字是你們在閱讀中沒弄明白的?
生:“足”“跌”“沒”……
(4)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字并指導書寫生字:登、跌。
(5)現在誰能夠看著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給同學們說一說?(翻譯本句)
(6)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這一句。
3.學習“眾皆棄去”。
師:在這危急的關頭,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課件出示:眾皆棄去)
(1)抽讀。
(2)師范讀。
(3)自讀。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方法再讀讀,多讀幾遍,而義自見,試一試。
(4)通過閱讀,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5)指導書寫:眾、棄。
(6)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眾皆棄去”,想象一下孩子們當時的表情、心理、動作,進一步理解體會。
翻譯:其他的孩子都放棄而離開。
4.學習“光持石擊甕破之”。
(課件出示:光持石擊甕破之)
師:在這危急關頭,只有司馬光沒有離開,在想辦法救人。
板書:光持石擊甕
(1)指導書寫“持”,理解“持、擊、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譯全句。
(3)司馬光與其他孩子一比較,就讓人覺得司馬光真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評價,談品質)
5.學習“水迸,兒得活”。
(課件出示:水迸,兒得活)
(1)齊讀。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濺出或噴射)
(3)結果怎樣?(兒得活)
(4)板書:兒得活
師:孩子得救了,真是讓人松了一口氣,讓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令人欣慰的結局吧!(齊讀)
6.比較異同,復述全文。
師:《司馬光》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你發現這篇課文的語言和其他課文的不同了嗎?
(1)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
文言文不同于課文,它篇幅極短,語言簡練,需要借助注釋理解意思。
(3)師:現在請你們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講。
四、指導背誦
1.教師領讀。
師:“好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成誦有收獲。”這節課我們通過反復朗讀,初步領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現在,就請大家熟讀成誦,把它放進自己的知識寶庫里吧!
2.指導背誦方法。
師:老師剛才看了一下,同學們都背得很認真,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掌握到了合適的方法。老師背類似的古文,一般會先想想故事內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許多。不信,我們來試試。
3.教師說句意,學生背對應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師抽背。
五、布置作業
1.推薦讀《掩耳盜鈴》。
2.書寫本課生字。
司馬光
這篇文言文的內容和道理比較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選編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時,我把“讀通”文章作為一大任務,先范讀,然后讓學生自讀,互讀,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及韻律,再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詞句的大概意思,引導學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學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