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大班教案集合與交集篇一
?活動目標】
1、了解食品的一些衛生常識,知道不講衛生和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
2、在搶答的活動中,區分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種類。
3、樂意吃一些比較有營養的綠色食品,并參與綠色食品游戲賽。
?活動準備】
1、一些和飲食衛生有關的圖片若干。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紅色彩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進行談話活動:
1.教師:你喜歡吃什么食品?為什么?
2.教師將幼兒說的各類食品一一貼在黑板上或快速地畫在黑板上,并進行分類。
二、通過觀察幼兒用書,了解注意飲食衛生的重要。
1.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想一想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2.觀察畫面,說說:這些小朋友怎么啦?他們為什么會生病?
例如:觀察拉肚子的小朋友,說說:為什么他會拉肚子?(吃蔬果不清洗,也沒有洗手。)……3.觀察一名肥胖兒童:他為什么會這么胖?(他吃的東西太多了、甜食吃多了、油膩的食物吃多了……)
三、引導幼兒參與討論:吃什么食品比較好?什么樣的食品要少吃,為什么?
四、請幼兒在紙上記錄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
教師請幼兒談論自己記錄的結果,并將記錄的結果進行總的匯合,找出最好的食品和最差的食品,并給以"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稱號。
五、食品搶答,教師報出食品的名稱,請幼兒說出垃圾或綠色食品。
1.教師:水果、蔬菜。幼兒:綠色食品;
2.教師:薯片、妙脆角、炸雞腿。幼兒:垃圾食品。
六、引導幼兒評選出2個綠色食品。
教師請3位幼兒上來分別扮演3個綠色食品,并站成一排。開展游戲《蹲一蹲》
玩法:分別說出自己蹲和別人蹲,要接得快。
例如:有綠色實物:黃瓜、西紅柿、青菜,第一個是黃瓜說:"黃瓜蹲,黃瓜蹲,黃瓜蹲完了青菜蹲。"青菜聽到后,立即接上來說:"青菜蹲,青菜蹲,青菜蹲完了西紅柿蹲。"然后,繼續接說……說錯了,就換人接著游戲。
大班教案集合與交集篇二
1、什么是昆蟲(出示各類蟲蟲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螞蟻、螳螂、蠶、知了、蟈蟈、蜈蚣等)“它們中那些是昆蟲?”“你覺得長得怎樣的蟲蟲才是昆蟲?”
2、講述《昆蟲運動會》,使孩子了解昆蟲的判斷特征。
1昆蟲運動會“昆蟲要開運動會,會有哪些蟲蟲來參加呢?”(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2昆蟲都來了(教師講述故事,并注意貼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蟲、螳螂、蝸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小螞蟻要請蝸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幫助幼兒回憶故事內容,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蟲)“毛毛蟲來了,它能參加運動會嗎?為什么?”“為什么毛毛蟲參加兩個項目的比賽?”(再次完整欣賞故事,提示幼兒注意傾聽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3、通過兒歌進一步對昆蟲特點加深印象:《昆蟲運動會會歌》:運動會,真熱鬧,昆蟲朋友來參加。頭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能數錯了。
大班教案集合與交集篇三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紙袋小熊貓,以熊貓的口吻說: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小熊貓。今天,我是到你們班來找小伙伴的,請你們照我的樣子做幾個小伙伴好不好。
2、引導幼兒觀察紙袋小熊貓的制作方法。
*在紙袋上部適當位置貼上小熊貓的`眼睛、嘴巴,也可以用彩筆畫出來。在紙袋上面適當位置貼上小熊貓的兩只耳朵。
*在紙袋兩邊中下部剪兩個小孔,大小能伸進手指即可。
*把一只手伸進紙袋,大拇指和小指分別伸進紙袋兩邊的小孔,做小熊貓的手,紙袋玩偶就做好了。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下面請小朋友來為小熊貓做伙伴,老師這里有許多小動物頭像,可以先看看他們長得怎么樣,然后在想想你想做哪種小動物,用什么方法做。幼兒先看玩偶范例,然后動手制作,每個小朋友要盡量注意跟別人做的不一樣。
*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制作兩個不一樣的玩偶,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成作業。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教師評價作品,可從五官位置、色彩的選用去評。
*幼兒將玩偶套在手上,兩兩對話,學習用玩偶的口吻對話和表述。
大班教案集合與交集篇四
本次活動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參加森林音樂會的情景大大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通過美觀的圖片和樂器的出示,幼兒形象、直觀的認識了手風琴、小提琴、小軍鼓三種樂器,初步了解了樂器的發聲特點。課前的節奏游戲既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濃厚興趣,又為攻克本次活動的難點做了很好的鋪墊,加之歌唱教學時我能夠扎扎實實地進行好每一環節,因而幼兒很快就學會了演唱歌曲,教師教的也很輕松,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幼兒的主體地位?;顒釉诮映螒虻?*中拉下了帷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本次活動結束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總結出來許多經驗教訓:節奏訓練應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在引導幼兒認識三種小動物和三種樂器時應該讓幼兒有節奏的與它們打招呼,進一步熟悉本節課的節奏型,為本次活動的難點減緩坡度。在學唱歌曲這一環節時,教師忽視了提醒幼兒唱歌前的坐姿和發聲要求,導致有個別孩子進入歌唱誤區,認為扯著嗓子唱就是聲音洪亮。活動結束前應該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跟隨音樂自由地進行表演唱,完整感受音樂。
大班教案集合與交集篇五
1、享受聽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及思考能力。
:課件、紙筆、藍色臘光紙
1、猜引起幼兒興趣:
不著地,不騰空,高高一座樓,造在水當中。
2、談話引出課題:
(1)你見過什么樣的小船?
(2)海龜爺爺過生日,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小船,你們想知道是什么樣子的嗎?
3、欣賞《小船悠悠》。
4、提問:
(1)哪些小動物?
(2)它們做的什么小船?
5、第二遍欣賞。
6、提問: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做什么小船?
7、幼兒動手繪畫,貼在大圖畫紙上。
8、給作品取名字。
9、小朋友手拉手做小船出活動室。
大班教案集合與交集篇六
1、感受、理解大鞋與小鞋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
2、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萌發愛家人的情感。
大號的男皮鞋、娃娃的小鞋若干雙,歌曲音樂磁帶、幼兒用書《大鞋與小鞋》。
1、感受大鞋與小鞋:
1)、幼兒腳穿大鞋走路,說說穿大鞋的感覺,聽聽走路時發出的聲音并模仿大鞋發出的聲音。
2)、幼兒腳穿小鞋走路,說說穿小鞋的感覺,聽聽走路時發出的聲音并模仿小鞋發出的聲音。
2、初步感受歌曲內容:
1)、教師播放歌曲錄音兩遍:
“這是一首關于爸爸的大皮鞋與娃娃的小皮鞋的歌,你能聽出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嗎?”
2)、幼兒聽賞,按小組議論回答,了解歌曲的內容。
3)、教師介紹歌曲的名字,演唱歌曲若干遍,幼兒跟唱。
3、感受、理解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
1)、聽錄音,找出反應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的樂句。(大鞋用四分音符表現,突出沉重感;小鞋用八分音符表現,突出輕巧感。)
2)、學習演唱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的樂句。
3)、集體完整學唱歌曲,鼓勵幼兒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做模仿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