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篇一
閑暇之時,我喜歡沉浸在墨香古卷中,越過千年的距離,拾起那細雨閑花的情趣。我穿過唐朝宋繁華的街市,翻越明清秀美的山林,越過一切歷史的煙塵,只為品味那一首首優美的文字,品味詩人心中的波瀾。
雖然我對于詩句的理解有些遲鈍,畢竟因為我生活在如此喧囂的時代,但我是如此鐘情于那一段段感情細膩的文字,它們可以撫平我內心的創傷,平靜我內心的煩躁,給我的心靈一絲慰藉,給我鼓舞與力量。
從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從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到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我讀到了陶淵明的淡泊,讀到了蘇軾的樂觀,讀到了柳宗元的寧靜、杜牧的悠閑;我體味到了什么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體味到了人應當詩意地面對生活,不論何時,不論何地,不要忘了讓心靈歇歇腳,整理一下被生活弄得亂七八糟的思緒,重新啟程。
從蘇軾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到毛澤東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我讀到的是詩人們寬闊的胸襟、遠大的志向,我感悟到他們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的精神與勇氣。所有的這些,都將我一次次地從失敗的谷底拉回到希望的峰巔,一句句激情、豪邁的文字給了我生活的勇氣與信心,一次又一次地我重新昂首闊步迎接生命的挑戰。
從歐陽修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到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從岳飛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我讀到了詩人對黎民蒼生的關懷,我讀到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對民族的執著守護,同時我也從中學會了要熱愛祖國。精忠報國的精神對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民族只要有了不折不撓的愛國者,這個國家就會屹立不倒;一個人只有永遠心懷祖國,無論在哪,他就永遠不會失去心靈的方向。
詩歌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它是美麗的化身,它是哲理的寶庫,無論你心情如何,你都能從中尋找慰藉。
我愛詩歌,詩歌,我將始終執著地守著你,直到永遠!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篇二
小時候,我并不喜歡讀書,與其讓我在家里抱著一本書窩著,我更喜歡騎著單車在華師里繞圈兒。猶記當年媽媽拿著她年輕時代最喜愛的武俠小說在我面前晃悠,我也沒半點興趣。如今想來,真有些不可思議。
上初中后,情況突然發生了轉變。這讓父母分外詫異,我卻深知這其中的原因。
三年前,我不經意地翻開了那本《明朝那些事兒》,許多東西,從那一刻開始改變。
其實這本書的內容十分簡單。就是從一個叫朱重八的小和尚,一直講到崇禎皇帝的自盡,也就是大明王朝的歷史。然而對我來說,《明朝那些事兒》講得不僅僅是一段歷史,它還讓我對一些事物有了更加復雜而深刻的認識。
“命運”。我一直都不太喜歡這個東西,它總是讓我飽受折磨。我在命運主導的悲催生活下逆來順受,祈禱著能有好運來臨,或有吉人相助。無果,就開始抱怨。我從《明朝那些事兒》中,看到了悲苦命運下的不一樣的結果。朱元璋,本是個討飯的和尚,父母雙亡,自己被迫造反,最后卻可君臨天下。唐寅,雖少年英俊,才高八斗,因為科考時被疑作弊而被迫退出科考,最后貧困至死。此二人皆被命運戲弄了一番,卻都領略過從十八層地獄被推入十九層地獄的痛苦。反而是才氣更甚的唐寅下場凄慘。是命嗎?我明白了,不是。是因為朱元璋堅信著“我命由我不由天”,堅信著“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古往今來,有多少才子被強大的命運打敗,最后只能郁郁而終,卻不知奮起。命運,是可以反抗的。
“好壞”。在看電視劇時,我總喜歡問一句,“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啊?”看了《明朝那些事兒》后明白了,好人與壞人得界定,是十分復雜的。明成祖朱棣是靠造反登基的,行事暴虐。但他組織編纂了中國歷史上最全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并一直率部親征,將蒙古人徹底逐出中原,威德遐被,四方賓服。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呢?“他不是一個好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這是《明朝那些事兒》上對他的評價。看上去,似乎有些圓滑,但也確是其事。一個人沒有絕對的好壞,再完美的人也有卑劣的地方,再兇惡的人也有人性的閃光。作為一個旁觀者,不能武斷地去界定一個人的好壞。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認知,還遠不止這些。我認為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也因為它,我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樂于去閱讀更多的好書,去了解那些我不曾經歷過的世界。
感謝《明朝那些事兒》讓我能得到這些感悟,我將帶著這些感悟,一直長大,不停的經歷,去見證它們的正確與重要性。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篇三
作為創業者,不能錯過有關哲學類的書,也許書中一席話能改變他的一生;作為兒童不能跳過一本富有童稚的書,也許那時一本啟發思維的靈丹妙藥;作為學者,不能放過名家們的巨作,也許一點點的提醒就能釀造出人類思維的結晶……而作為學生,比方說我,不能讓一本好書輕輕溜走,它就是《數學新觀察》。它對我的影響可不小,聽我細細道來。
它——《新觀察》,不像一本熱賣的小說那樣包裝精致;它——《新觀察》,不像小詞典那樣玲瓏可愛;它——《新觀察》,不像其它的書一樣有條形碼,但這又如何,我需要的是它的精華——那些去蕪存菁的內容。
我自認數學方面是白癡,但有了《新觀察》,我那烏黑的天空上飄來一大團的錦云,團團包住烏云,于是太陽光不再被扼殺,最終我看到了天藍色的彼岸。我漸漸地,漸漸地被這默默無聞的《新觀察》所折服,它使我的思維明徹了起來。
我自認思維較慢,但有了《新觀察》,凝固了的神經似補充了潤滑劑,瞬間勞作起來了,效率變快了起來,腦袋瓜子里的信息在瞬息萬變,即使信息亂得翻江倒海一般,我的思維也能扭轉乾坤,統統使它們規規矩矩地替我服務。
我自認自己見到的題型太少,以致于不能很熟練,但有了《新觀察》,情況可謂是倒置了一番,不做不知道,一練嚇一跳,它利用了題海戰術,加上恰當的分析,完美的組合,雙管齊下,使我有一種文思泉涌,一氣呵成之感,更使得我茅塞頓開,內心喜悅之感似泛濫的洪水沖破了思想的牢籠。
正是他——《新觀察》,使我有了明徹的思維;正是它——《新觀察》,使我思維敏捷;正是他——《新觀察),使我豁然開朗。
當我捧起這本紅色的《新觀察》時,不禁想到:手捧寶書滿心暖,不用此書必翻船。這書真的是我的良師!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篇四
中華文明五千年,而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的莫過于唐詩和宋詞,它那短小精悍而又工整流暢的字句卻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哲理和生活情趣,讓人讀后時而為作者的才華而拍案叫絕,時而為作者的悲慘遭遇而慟哭流涕,時而為作者豁達的胸襟所感動而無比歡暢。
詩詞,就是這樣引人入勝,就是這樣讓我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它。
詩詞給了我一片怡人舒心的風景。我時而陶醉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純凈無瑕,時而陶醉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算得,時而忘情于“漠漠水田飛白鷺”,時而又感動于“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生活情趣之高雅。在這片純潔、沒有任何瑕疵的土地上,沒有商人之間的勾心斗角,只有朋友之間的把酒言歡;沒有官場的人心險惡,只有隱居山林的平凡生活。
在詩詞的天空中,我們可以自由的飛翔,心情地歡唱,感受這片樂土帶給我的和平寧靜安詳。
詩詞給了我奔放豪邁的情懷和自信向上的態度。或許我一時吟唱“行路難,行路難”感嘆世事的不平和生活的不幸,但我決不會失去繼續生活的信心,我自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難買還復來”的生活信條,所以我時常驚異于李白那小小的身軀安能藏下那么多能量來抗爭世道的不公,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慨嘆;我又時常感慨于失意的東坡,這個才華橫溢而又不得重用的詞人卻時常發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言來抒發自己的志向。
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如癡如醉。用最小的篇幅抒發最強烈的情感,即使現代最高明的微型小說亦不能比。短小的詩詞,讓得到了堅忍頑強和自信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我得到了其中的大智慧、大道理,讓我淡定從容的對待事務,讓我不再憂郁,不現彷徨。
偉大的詩詞,因為有你,天空不現陰暗。當烏云褪盡的時候,藍天上燦爛的陽光會照亮大地,青草會更加鮮亮,花朵會蓬勃綻放,而我對人生路上的方向更加堅定。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篇五
初次看到這個作文題目時,我的腦海中立刻像倒帶似地回放那些我以前看過的書:什么《百萬英鎊》啦、《綠屋的安妮》啦、《綠野仙蹤》啦、《魯濱遜漂流記》啦……它們都給我的童年帶來過歡笑與淚水,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好書。但是,當我在腦海中輸入“對我影響最大”的關鍵詞時,它們又都像云霧般迅速散去,浮現在我眼前的只有那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是的,就是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第一次走出童話世界里的象牙塔,開始對現實世界、對人生有所思考和感悟。
整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前半部分講述了海倫凱勒和她的老師——莎莉文在生活中發現新事物,在自然中陶冶情操;中間部分則是寫她的求學之路;最后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我的老師》這一部分,用溫暖的字句描述出一個有耐心、有愛心、聰明可愛的老師。她就是莎莉文。從她第一次來到海倫家送她洋娃娃,并在她手上拼寫“doll”,再到她因照顧海倫不得不與丈夫離婚,最后因用眼過度導致雙目再次失明。字里行間流露出海倫對莎莉文老師的愛與尊重,也流露出莎莉文老師對海倫全心全意的培養與關愛。
影響我的遠遠不止這些,海倫求學路上的艱苦更使我振奮。
考上大學不容易,考上哈弗大學更是難上加難。對于聾盲人來說更是史無前例。海倫凱勒卻辦到了!有人說她是天才、是奇跡!但其實海倫她是比別人付出了多出上百倍的努力才能成功的。
她常說:“無論處于什么環境都要不斷努力!”從她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她的不服輸,不向苦難低頭的勇氣。同時她也以行動證明了她自己。
海倫凱勒的堅強旁人無法想象,我雖不能感同身受卻對她無比敬佩。她的行動不僅給那些殘疾人帶來勇氣與希望,同時也告訴我們這些“幸運兒”要把握好上帝賜予的健全,并不斷為社會做貢獻,讓生命閃耀出光芒,實現應有的價值。于是我也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在浪費上天賜予我的財富?我所揮霍的今天是否對于昨天死去的人來說是奢望?當我感悟到這些時,我開始對人生有所規劃。
最后部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更是讓所有健全人感謝造物主給予的一切。“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這些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思想更是深入我心。
合上書本,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尼克胡哲、張海迪、劉偉等人的身影。他們同海倫凱勒一樣,都是身殘志堅的折翼天使。“黑夜給了他們黑色的眼睛”,他們卻用他們的樂觀、堅強、感恩來回贈這個世界!
對于他們來說,我是多么的幸福啊!那我又對這個世界做出了什么貢獻呢?我必須對于我所擁有的一切充滿感激,并且將它們發揮到極致。而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第一步。
這便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帶給我的影響,它將伴隨我的一生,指引我走向真正的光明!